小學生讀經(jīng)典詩文讀后感
經(jīng)典詩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誦讀經(jīng)典詩文是對中華民族精神和優(yōu)秀文化的一種傳承。百分網(wǎng)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讀經(jīng)典詩文讀后感,僅供參考。
讀經(jīng)典詩文讀后感篇一
我,一名普通的小學生,在學校開展經(jīng)典誦讀活動以來,我從一個懼怕語文課的學生,逐漸成長為一名喜歡語文,摯愛文學的學生,而在經(jīng)典誦讀學習過程中的漢樂府民歌《長歌行》對我啟發(fā)很大。
漢樂府民歌《長歌行》,全詩所要表達的意思為:美好的春天的早晨,葵承朝露,晶瑩青翠,正等著太陽的光和熱,萬物一派生機!但擔心這好景不長,只要秋天一到,葉黃花落,便是一片蕭條了。在想想百川東流歸大海,一去不復返,哪里會再向西流回來呢?人生要趁少壯的時候努力,否則,只有到衰老的時候空自懊悔悲嘆了。
在詩中有一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句子,這句話說的沒錯。日子慢慢地過去了,人也慢慢變得衰老起來。轉(zhuǎn)眼間,你不知不覺地由兒童變成中年人,然后再變成老人。到那時候,你會感到空虛,感到寂寞,感到悲哀;叵胗啄甑臅r候:日子從玩耍里過去;日子從電視的屏幕里過去;日子從洗澡時過去;日子從睡覺時過去;日子從逛街里過去;等你老時你當然會感覺到它從你眼前過去。
今天,我們還年少,是祖國的花朵,也是祖國的未來,F(xiàn)在應(yīng)當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多學知識,練好本領(lǐng),長大后為祖國建設(shè)出一份力,回報祖國。不是有這么一句話嗎: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則國屹立于世界。讓我們珍惜時光,為祖國的強盛而努力學習吧!
讀經(jīng)典詩文讀后感篇二
《卜算子·詠梅》出自陸游之手。全詩上下透露著一種蒼涼感、一種悲傷感、一種無力感、還有一種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信念。
在冬天開放的梅花,要獨自與風雪斗爭,要拼盡全力去爭奪那僅有的半分之一的生存希望。他要獨自承受來自風和雨的打擊,還要獨自承受冬天的蒼涼,沒有朋友的寂寞......難道他還不夠可憐嗎?你身為同類為什么還要打擊他?難道他有早開的權(quán)利是他所能決定的嗎?難道只有他放棄生命,你們才會接受他?不,不是這樣的。當一個生命在同類中顯得非常出色時,難免會遭到嫉妒。但他的出色也是用同等價值的東西換回來的。
正是蠟梅花這種不畏嚴寒的.精神,才受到了人們的贊賞。
梅花,你苦戰(zhàn)三季,才迎來在冬天開放的權(quán)利。在這三季中,你要獨自承受來自同類的冷嘲熱諷。你要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在同類們冷眼相待下茍活三季,在冬季中化悲憤為力量綻放出你最美麗的容顏。
梅花無意與他人爭奪早報春的“權(quán)利”,只因自身的需求卻引來了眾花的嫉妒。
聽了古今的名人對梅花的贊賞,我們呢?“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們應(yīng)該學習梅花凌寒怒放的品質(zhì),不畏人生旅途中的艱難險阻,像梅花那樣,時時早、時時早,做“東風第一枝”。
讀經(jīng)典詩文讀后感篇三
初次認識余光中先生,是初中時讀他的《鄉(xiāng)愁》,那首軟綿綿的詩“ 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詩文讀后感。長大后,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呵,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zāi),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xiàn)在,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至今,我都記憶猶新。
為什么呢,為什么對久遠的塵封記憶如此清晰呢,我想,是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縷淡淡的鄉(xiāng)愁吧。如今,再次與余光中先生對話,再次嘗試走進他的內(nèi)心世界。
文章一開頭就寫淋淋瀝瀝的雨,這場綿長的雨即使在夢中也不曾停止過。你是否想過逃避這場冷雨,但是,“而就憑一把傘,躲過一陣瀟瀟的冷雨,也躲不過整個雨季。連思想也都是潮潤潤的。”是啊,我們不是常說,逃避得了一時,逃避不過一世嗎。或許說,這場冷雨是你心底久違的盼望。“不過那—塊土地是久違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紀,即使有雨,也隔著千山萬山,千傘萬桑二十五年,一切都斷了,只有氣候,只有氣象報告還牽連在一起,大寒流從那塊土地上彌天卷來,這種酷冷吾與古大陸分擔。不能撲進她懷里,被她的裾邊掃一掃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你寫這段話,是想說什么呢?我想,你是把滿腔思念注入文字中吧。你久違的土地,是否也在等著你。
“聽聽,那冷雨?纯矗抢溆。嗅嗅聞聞,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這雨在你心里不是無形的,它有生命,有味道,有氣息。我想,舔著那冷雨,該是一股咸咸的苦澀味,因為你遠離那土地太久了。“雨是女性,應(yīng)該最富于感性。”這場冷雨更像是一個女性在用哀怨的聲音訴說著什么。在那片土地上,應(yīng)該有你的親人,有你的愛人,更重要的是,土地上有你的魂,有你的跟,你的血液里流淌著母親的液汁。“雨打在樹上和瓦上,韻律都清脆可聽。”你聽著淅瀝的雨聲,心情是否也隨著韻律高低而起伏不定。我喜歡聽雨打在瓦磚上的聲音,城市里的雨打在玻璃上,那聲音也夠清脆,但始終缺少韻味。
你在日式的古屋聽黃梅雨,聽秋雨,該是多么愜意,但還是少了一種東西。雨是記憶彼端的開始,你想念的是在哪里聽雨呢。是故土吧,最后你回到的那片土地,回到思念已久的大陸。我想問,你會帶著愉悅的心情去聽聽下一場暖雨嗎?
讀經(jīng)典詩文讀后感篇四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據(jù)說是唐朝的7歲孩子繆氏子而寫,年齡雖小,可志向遠大。
一天晚上,我獨步至于屋檐下看初月。透過厚厚的鏡片細看明月彎彎?杖珑R,鏡似水,水黑幕。新月掛空,細如鉤,明如燭。靜靜地照亮數(shù)丈萬空。彎彎的新月并未有強盛的月光,只是在冥冥中掌管著黑夜的光亮。整個天空便活躍起來了。我凝視著這束光,心中感情萬丈。
歷朝歷代,多少人如同彎月一樣,默默地點亮一方角落,將陰暗的天空點亮。又有多少人如同彎月一樣將光耀世間。李白望月,月下獨酌伴其行。蘇軾望月,同樣寫下不朽的篇章。今日,我欣然望月,卻只能在內(nèi)心中為月歌唱。
“時人莫道峨嵋小,三五團圓照滿天。”彎月靜靜地懸在空中,細細的,小小的,但卻充滿了活力。不信,等到月中十五的時候再看,它就會團團圓圓,明明朗朗了。到那時,再抬頭仰望天空,就會不由得發(fā)出一輪滿月照下的感慨了。
現(xiàn)在的我們?nèi)缤鲁醯男略,正在努力地積攢著力量;努力地吸取著人世間的精華;努力地學習著,朝著更大更明亮的目標前進。終究會有一天,我們會像月中的月亮一樣又大又圓,在如墨似的天空中迸發(fā)出自己的光芒。照耀在廣闊的大地上,照耀在每個望月人的心中,照耀在更多想成為我們的新月身上,讓整個大地披上銀白色的光芒。我相信,我一定可以,一定可以成為月中的月亮。
【小學生讀經(jīng)典詩文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詩文讀后感06-25
讀古詩文的樂趣作文03-07
愛讀古詩文-作文06-19
優(yōu)秀詩文讀后感11-02
經(jīng)典詩文讀后感作文09-06
詩文朗誦大賽小學生作文07-13
學生滿分作文:我讀古詩文06-20
小學生作文:古詩文大賽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