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年級下冊歷史提綱
七年級下冊歷史提綱
第1課 隋的統(tǒng)一與大運河
1. 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年號開皇。楊堅就是隋文帝。
2. 年,隋沿長江兵分八路全面出兵,僅用四個月就以摧枯拉朽之勢滅掉南方的陳朝,結束了分-裂割據(jù)局面。繼秦漢之后,中國又一次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
3.隋朝大運河
(1)目的:
(2)大運河以 為中心,北抵 ,南至 ,自北向南分為 、 、邗溝和 四段,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兩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3)作用: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lián)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促進了沿岸地區(qū)城鎮(zhèn)的工商業(yè)發(fā)展;發(fā)揮著貫通南北動脈的作用;體現(xiàn)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
第2課 唐太宗于貞觀之治
1.618年, 建立唐朝,定都長安。626年, 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貞觀”,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2. 唐太宗時期, 敢于直言,前后上諫二百多次,經常提醒唐太宗要吸取隋滅亡的教訓,居安思危,慎始慎終,被唐太宗比喻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鏡子。
3. 唐朝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 省替皇帝起草政令, 省負責審核,最后交由 省執(zhí)行。尚書省下設有六部,分管具體政務。
4. 唐朝在《隋律》的基礎上,多次修訂法令,刪繁就簡,化重為輕。 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在歷史上對亞洲各國產生了重大影響。
5.貞觀之治
(1)原因:
政治上
①虛心納諫,選賢用能,完善制度
經濟上
②改革賦役制度,輕徭薄賦
法律上
③修訂法律,寬省刑罰
(2)表現(xiàn):唐太宗統(tǒng)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國力增強,被譽為“貞觀之治”。
認識: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第3課 氣度恢宏的隆盛時代
1.武則天的統(tǒng)治
(1) 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措施:①重用酷吏,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壟斷高-官的局面;②改《貞觀氏族志》為《 》,將武氏列為一等,并規(guī)定凡五品以上的官員都可列入其中;③大力發(fā)展科舉制度,選拔普通地主中的優(yōu)秀人才,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④減輕農民負擔,采取各種措施促進社會生產繼續(xù)發(fā)展。
(3)表現(xiàn):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人口明顯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史稱有“貞觀遺風”。
(4)影響:為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矗
2.開元盛世
(1)措施:重用賢能,大力整頓吏治,對軍事制度、財政制度、漕運制度等進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
(2)表現(xiàn):唐玄宗統(tǒng)治的前期,年號“開元”,政局穩(wěn)定,經濟繁榮,被譽為“開元盛世”。
3.在農業(yè)生產方面, 和 灌溉技術的發(fā)明、使用,促進了土地開發(fā),增加了糧食產量。提高了勞動積極性,推動了農業(yè)生產發(fā)展。
第4課 昂揚進取的社會風貌
1.科舉制度
(1)含義: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標準的原則。
(2)創(chuàng)立:隋朝(隋煬帝)。
(3)完善:唐朝(唐太宗、武則天創(chuàng)立殿試制度、唐玄宗改考詩賦)。
(4)主要科目:科舉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有 和 。明經科主要測試考生記誦儒家經典的能力。進士科包括策問,加試經史、雜文,后來雜文?荚娰x。策問以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5)作用:①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②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③為讀書人創(chuàng)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激發(fā)了他們對前途的自信和熱情;④給社會帶來革新氣象和創(chuàng)造精神。
2.飲茶習俗在 風靡全國,茶成為一種生活必需品。唐代, 出行變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3.博大宏放的精神風貌
(1)原因:國運鼎盛,政局安定,科舉選官等一系列制度創(chuàng)新,為社會發(fā)展注入了生機勃發(fā)的活力。
(2)特點:胡漢交融、中西貫通,展示了博大開放、匯納百川與充滿創(chuàng)新活力的時代精神。
第5課 “合同為一家”
(1)政策:民族平等
(2)天可汗:唐太宗被少數(shù)民族尊稱為“天可汗”。含義:擁戴唐太宗為他們共同的君主。
(3)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時期,把文成公主遠嫁吐蕃首領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帶去許多工藝品、谷物、菜籽、藥材、茶葉以及歷法、生產技術與各種書籍等。
作用:文成公主入藏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與進步,奠定了漢藏密切交往的基矗
第6課 開放與交流
1.遣唐使: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
作用: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歷法、書法藝術、建筑藝術以及生活習俗等帶回本國,對日本的生產、生活與社會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2.鑒真東渡:唐玄宗時,鑒真接受日本學問僧的請求,東渡日本弘揚佛法。
作用:鑒真對中日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貢獻。
3.玄奘西行:貞觀初年,玄奘從長安出發(fā),到達天竺研習佛法。
作用:玄奘是第一個系統(tǒng)地把天竺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記錄下來并介紹到中國的.人。
4.唐朝都城 不僅是國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當時國際性的大都市。
第7課 重大發(fā)明與科技創(chuàng)新
1. 初年,人們從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啟發(fā),發(fā)明了雕版印刷術。
2.唐末,雕版印刷業(yè)已比較發(fā)達。市場上出現(xiàn)了一種叫做交易憑據(jù)的印刷品——“ ”。成都、洛陽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業(yè)中心。
3.世界上現(xiàn)存最早的有明確時間記載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印制的《 》。
4.唐初著名的煉丹家和醫(yī)藥學家 在他的《丹經》一書中,第一次把火-藥-的-配-方記錄下來。
5.唐朝末年, 開始運用于軍事。最初用火藥制造的武器叫“火箭”,也叫“飛火”。
6. 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單孔大石橋。在一千三百多年間,它歷經多次大地震和暴雨洪水的考驗,依然屹立在洨河上,被譽為“世界建橋史上的一個奇跡”。
趙州橋的設計者是隋朝著名工匠 。他采用了單孔石拱的設計方案。
作用:趙州橋的設計開創(chuàng)了世界平拱橋建筑的先河,把人類造橋技術向前推進了一大步;體現(xiàn)出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成就的結晶。
【七年級下冊歷史提綱】相關文章:
歷史七年級上復習提綱06-22
高二歷史下冊第二單元期末復習提綱06-21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知識提綱12-02
七年級下冊英語復習提綱06-23
七年級下冊語文復習提綱08-01
歷史古代部分復習的提綱06-21
七年級地理下冊的期末復習提綱07-09
七年級下冊英語期末復習提綱08-22
高考歷史復習知識重點提綱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