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經(jīng)典語錄
東海三為桑田。 《神仙傳·麻姑》
晉·葛洪《神仙傳·麻姑》。本句大意是:大海變?yōu)檗r(nóng)田,農(nóng)田變?yōu)榇蠛,這種變化已經(jīng)反復三次!渡裣蓚鳌ぢ楣谩罚骸奥楣米哉f云,接待以來,已見~!薄啊北扔魇朗伦冞w很大,也有簡說為”滄海桑田”的,后以“人世滄!北扔魇朗戮拮兓蚨嘧。
朋友之交不宜浮雜。 《抱樸子》 —— 葛洪經(jīng)典語錄
格言不吐庸人之口。
粉黛至則西施以加麗。 《抱樸子·勖學》
晉·葛洪《抱樸子·勖學》。黛(dài代):青黑色的顏料,古代女子用來畫眉。西施:春秋末年越國著名美女。本句大意是:有了化妝品的裝飾,越國美女西施會更加美麗。此名句以比喻象征手法說明學習的道理。即使是學富五車的人,也像西施需要粉黛一樣地需要學習,孤陋寡聞的人就更不用說了。此句比喻巧妙,寓意深刻,其道理通過具體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顯得既通俗又含蓄,既具體可感又耐人尋味,從而增強了文句本身的藝術魅力。
一言之善,貴于千金。 —— 葛洪名言
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抱樸子》
時移世改,理自然也。
傷人之語,劍戟之痛。
權貴之家,咫尺弗從。 —— 葛洪經(jīng)典語錄
出不辭勞,入不數(shù)功。
參差之上,無齊之下。
謗來不戚,譽至不喜。 —— 葛洪名言
疏廣散金以除子孫之禍。 《抱樸子·守塉》
晉·葛洪《抱樸子·守塉》。疏廣:西漢宣帝時人,任太子太傅五年,后稱病還鄉(xiāng).把皇帝所賜黃金廣濟鄉(xiāng)人。他認為把錢財留給子孫,其子孫“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剛益其過”。本句大意是.疏廣把自己的錢財散發(fā)給鄉(xiāng)里鄰居,為的是消除子孫后代未來的災禍。疏廣所為,不失為遠見卓識之舉。那些倚仗自己的權勢、地位和優(yōu)裕條件極力為子孫謀利益的人,對子孫看似愛之,實則害之,即使留下遺產(chǎn)如金山銀山,不知道自力更生的不肖子孫也會坐吃山空,揮霍凈盡,甚至為非作歹,作奸犯科,作父母的恐怕不能辭其咎吧。
水則不決不流,不積不深。 《抱樸子·勖學》
晉·葛洪《抱樸子·勖學》。決:疏導,開通水道。這兩句大意是:水道不疏通,水就不會暢通奔流;水若不積蓄容匯,也就不會成為深廣的江海。這兩句以水為比喻,前句說明在學習中遇有疑難,困惑不解,如果沒有人具體指導,解疑釋難,就不會茅塞頓開,一解百解;后句說明學習是一個漸進過程,如果不能堅持不懈,日積月累,就不能成為知識淵博、有學問有本領的人。
火則不鉆不生,不扇不熾。 《抱樸子·勖學》
晉·葛洪《抱樸子·勖學》。鉆:指鉆木生火。熾:熾烈,火旺。這兩句大意是:不去鉆木就生不出火來,不用扇煽,火苗就不會熾烈旺盛!扔魅魏问挛锏漠a(chǎn)生和發(fā)展,都必須具備相應的外因。因此,要搞發(fā)明創(chuàng)造,要促進事業(yè)的興旺發(fā)達,必須先創(chuàng)造必不可少的條件,否則只能成為空談。
人之有禮,憂魚之有水矣。 —— 葛洪經(jīng)典語錄
論珍則不可以細疵棄巨美。
冬不欲極溫,夏不欲窮涼。 《抱樸子》
明治病之術者,杜未生之疾。 《抱樸子·用刑》 —— 葛洪名言
晉·葛洪《抱樸子·用刑》。|杜:斷絕。這兩句大意是:深明病理和醫(yī)術的人,可以杜絕沒有發(fā)生的疾玻醫(yī)術高明的醫(yī)生,深明病理,了解疾病產(chǎn)生的原因,可以在疾病還沒暴露出來之前先作預防,不使疾病產(chǎn)生,可用于說明良醫(yī)不單能治療疾病,而且能預防疾;也可用以比喻為政和處世經(jīng)驗豐富的人,可以預防、杜絕事故的發(fā)生。
臨凝結(jié)而能斷,操繩墨而無私。 《抱樸子·行品》
晉·葛洪《抱樸子·行品》。凝結(jié):指難分難解的糾葛。操:掌握。繩墨:本是木工打直線的工具,比喻規(guī)矩或法度。這兩句大意是:遇到糾葛而能作出決斷,掌握法度而能無所偏私。在當今選個提倡法制的時代,人民希望執(zhí)法者都能到“~”。
良駿敗于拙御,智士躓于暗世。 《抱樸子·官理》
晉·葛洪《抱樸子·官理》。御(yù預):駕駛車馬的人。躓(zhì描):被絆倒。這兩句大意是:良馬失敗于拙劣的駕御者,才智之士羈絆于昏暗的世道。好馬須有良御,智士須逢明世。再好的馬遇到拙劣的騎手和御手也跑不快;再有才智的人生在暗世也發(fā)揮不了自己的才能,不能有所作為。這兩句以“良駿敗于拙御”作比興,通曉易明地揭示了“智士躓于暗世”的悲劇。這種以淺比深的說理方法可以借鑒?捎眠@兩句揭示智士不能有所作為的原因,也可用以抒發(fā)智士逢暗世而不能有所作為的感嘆。
詳交者不失人,泛交者多后悔。
過載者沉其舟,欲勝者殺其身。 《抱樸子·微旨》 —— 葛洪經(jīng)典語錄
富貴之多罪,不如貧賤之履道。
名美而實不副者,必無沒世之風。 《抱樸子·博喻》
晉·葛洪《抱樸子·博喻》。副:相稱,符合。沒世:永久。風:風范。這兩句大意是:博得美名而與實際不副的人,必無永久的可以傳世的風保世界上有許多名不副實的人或物,憑借機遇、勢力、欺騙宣傳或其他原因,名噪一時,甚或名重一世,但卻經(jīng)不起時間老人的檢驗,最終必將還其本來面目,這就是歷史的辯證法。
鸞鳳食粒于庭,則受辱于雞鶩也。 —— 葛洪名言
學之廣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抱樸子·崇教》
見晉·葛洪《抱樸子·崇教》。固志:堅定志向。這兩句大意是:學問的廣博在于學而不倦,學而不倦在于志向堅定!洹皣烂艿倪壿,指出學問的博大精深來源于學而不倦,能作到學而不倦的內(nèi)因在于目的純正,志向堅定。茍子《勸學篇》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枳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可見學問在于積累,而積累必須有恒心,有志者事竟成?梢赃@兩句說明青年人應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和堅定的志向,才能有強大的學習動力,才會作出巨大的成就,
云厚者,雨必猛,弓勁者,箭必遠。 《抱樸子·喻蔽》
晉·葛洪《抱樸子·喻蔽》。勁:強勁。這幾句大意是:云層密厚的,下的雨一定很猛;硬弓強勁的,射出的箭一定很遠。這幾句說的雖然是自然現(xiàn)象和物理現(xiàn)象,但其中蘊含的道理卻可用于論教和治學,說明博覽今古,學貫中西,根基扎實,功底深厚的人,他的見識、成就、學術造詣就會超出一般人。
金鉤玉餌雖珍,不能制九淵之沉鱗。 《抱樸子·廣譬》
晉·葛洪《抱樸子·廣譬》。餌:釣魚用的魚食。九淵:深淵。制:制服,指鈞得。沉鱗:沉在水底里的游魚。這兩句大意是:黃金做成魚鉤,白玉當作魚餌,雖然都租珍貴,卻不能釣得沉在淵底的游魚。天下之物各有所用,只有用得其所,才能發(fā)揮它的最大功能,取得最佳的效益;用得不得其所,即使再珍貴,也等于廢物。用人也應作如是觀。
執(zhí)志不絕群,則不能臻成功銘弘勛。 —— 葛洪經(jīng)典語錄
養(yǎng)生以不傷為本,積傷至盡則早亡。
位高而器不稱者,不免致冠之惑也。 《抱樸子外篇博喻》
仁者為政之脂粉,刑者御世之轡策。 —— 葛洪名言
西施有所惡而不能減其美者,美多也。 《抱樸子·博喻》
晉·葛洪《抱樸子·博喻》。西施:古代著名的美女。惡:丑。這兩句大意是:盡管西施也有長得美中不足的地方,但并不減少她的美色,因為她長得美的地方太多了。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上再美好的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和視點去觀察,也總能找出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白璧微瑕,并不影響整體的美。這兩句可供論述瑕不掩瑜的遭理,也可供論述對任何人和事都不能求全責備的道理。
小疵不足以損大器,短疾不足以累長才。 《抱樸子·博喻》
晉·葛洪《抱樸子·博喻》。疵(cī刺):小毛玻本句大意是:不能因為一點兒小毛病就損壞一個大的器物。這句話說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上任何事物都有缺點,不能吹毛求疵,因小失大,看人待事都應這樣?烧f明事物的相對性及衡量人才的標準。
常制不可以待變化,一涂不可以應萬方。
金以剛折,水以柔全,山以高陊,谷以卑安。 《抱樸子·廣譬》 —— 葛洪經(jīng)典語錄
晉·葛洪《抱樸子·廣譬》。以:因為。全:保全。陊(duò墮):墜落。這幾句大意是,金屬所以易斷折,是因為它剛強;水所以能安全,是因為它柔和;高山容易發(fā)生山崩而墜落,是因為它高;山谷所以能平安自適,是因為它低!珟拙湟宰匀晃镄詾橛鳎U述一種哲理,一種社會現(xiàn)象:剛強耿直的人,容易受挫折、遭打擊;柔和無爭的人,則能夠明哲保身!奥额^的椽子先爛”,“樹大招風”,地位高的頭面人物,競爭者多,樹敵也多,易受攻擊,也容易倒臺;地位低下的人,默默無聞,不被人所知,也不為人所重,倒常平安無事。
金舟不能凌陽侯之波,玉馬不任騁千里之跡。 《抱樸子·用刑》
晉·葛洪《抱樸子·用刑》。凌:渡。陽候:古代傳說中的波濤之神,此指洪波巨浪。任:勝任。騁:馳騁,奔馳。這兩句大意是:金制的船不能橫渡洪波巨浪,玉雕的馬不能勝任千里馳驅(qū)。船的功用在于渡河,馬的功用在于奔馳。金舟玉馬既貴重又精美,卻無渡河之實和馳騁之用,因此徒有“舟”、“馬’之名,而無“舟”、“馬”之實,只具有可供觀賞的工藝品價值而已!f明的是成事必須務實的道理,頗有鑒戒意味。
雖云色白,匪染弗麗;雖云味甘,匪和弗美。 《抱樸子·勖學》
晉·葛洪《抱樸子·勖學》。匪:非。這幾句大意是:絲雖然說很白,不經(jīng)漂染,不會明麗喜人;美味雖然甘甜,不經(jīng)調(diào)和,不會膾炙人口。此條是葛洪在闡明教學的重要性時所打的比方,其目的在于通過未加工與加工過的東西的物性差別,說明教育和學習的必要性。生絲雖然很有價值,然而只有經(jīng)過了漂染、加工,才能更加明麗。同理.人雖然是萬物靈長,也只有經(jīng)過學習,接受教育,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發(fā)揮出更大的人生價值。此條通過具體可感的實物,說明重視教育的道理,手法巧妙,表述生動。這是古人說理文中常用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
堅志者,功名之主也。不惰者,眾善之師也。 《抱樸子》 —— 葛洪名言
官達者,才未必當其位;謄美者,實未必副其名。 《抱樸于·博喻》
晉·葛洪《抱樸子·博喻》。選:顯貴。當(dOng蕩):適臺。譽美者:被贊譽稱美的人。副:符合。這兩句大意是官職顯貴的`人,才能未必就適合他所占據(jù)的位置;設贊譽稱美的人,他的行為未必與名聲相符。古人立身道德講究“名實相符”,但在封建社會里的十普遍現(xiàn)象是位高才下,名實不符?捎糜趯@種社會現(xiàn)象的諷刺,也可用以提醒人們對“官達”、“譽美”者要考察其實際表現(xiàn)不可因其地位、名聲而輕信。
千倉萬箱,非一耕所得;干天之木,非旬日所長。 《抱樸子·極言》
晉·葛洪《抱樸子·極言》。一耕:一次耕耘。干天:沖天,聳人云天。木:樹。旬日:十日。長(zhǎng掌):生長。這幾句大意是:千倉萬箱的糧食,不是一次耕耘就能得到的;高人云天的大樹,不是十天工夫就能長成的。這幾句話是比喻任何事業(yè)的成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得到碩果,就必須不斷努力,堅持不懈地下工夫,因為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必須經(jīng)過漸變的過程?捎糜谡f明對待學習和事業(yè)應持的態(tài)度。
役其所長,則事無廢功;避其所短,剛世無棄材。 《抱樸子·務正》
晉·葛洪《抱樸子·務正》。役(yì憶):驅(qū)使,任用。廢功:不成功。材:問“才”。這幾句大意是:任用人所擅長的本領,事情就沒有不成功的;避開人的短處,世上就沒有可棄掉的人才。任用人的長處,因為是其所擅長,干起事來得心應手,就易于把事成功。人有短處,如果任用時能避開他的短處,只用他的長處,幫么世上就班有完全沒用的人了。這幾句用于說明任用人如果能揚長避短,則人人可用;能人盡其用,也就易于把事情辦成功。
用得其長,則才無或棄;偏詰其短,則觸物無可。 《抱樸子·博喻》 —— 葛洪經(jīng)典語錄
晉·葛洪《抱樸子·博喻》用人如果用他擅長的方面,那么人才就不會被棄之不用;如果片面責難他不擅長的方面,那么所有的人都會覺得不合意。出自《抱樸子·博喻》。詰(jié):追問,責問。
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之者多。
必死之病,不下苦口之藥;朽爛之材,不受雕鏤之飾。 《抱樸子·博喻》
晉·葛洪《抱樸子·博喻》。雕鏤(lou漏):雕刻。這幾句大意是:對于無法挽救的病人,不必再給他下苦口的藥了(以免增加他的痛苦);已經(jīng)朽爛的木頭,不能再雕鏤精美的花紋了(沒有保存的價值)。良藥苦口利于病,是對于可治之病講的,若病入膏肓,無可挽救,還給病人吃苦口之藥,只是徒然增加其痛苦罷了;“朽木不可雕也”(見《論語·公冶長》),雕了也沒有美學價值,不能成為傳世之作。故以此二句說明辦事應實事求是,不能沽名釣譽,圖幕虛名,否則只是白費功夫,甚至會帶來相反的效果。
不欲極饑而食,食不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過多。 —— 葛洪名言
善養(yǎng)生者:食不過飽,飲不過多;冬不極溫,夏不極涼。
其取非義之財,不避怨恨,譬若以漏脯救饑、鴆酒解渴。
志堅者,功名之柱也。登山不以艱險而止,則必臻乎峻嶺。
量才而授者,不求功于器外;揆能而受者,不負責于力荊 —— 葛洪經(jīng)典語錄
銳鋒產(chǎn)乎鈍石,明火熾乎暗木,貴珠出乎賤蚌,美玉出乎丑璞。 《抱樸子·博喻》
晉·葛洪《抱樸子·博喻》。銳鋒:指具有銳利鋒刃的刀、劍等。鈍石:粗笨的礦石。熾(chi赤):原義是火旺,這里是燃燒意。璞(pú仆):中間藏有美玉的石頭。這幾句大意是:銳利的刀劍來源于粗鈍的礦石,明亮的火光來源于燃燒的暗木,珍貴的明珠出自輕賤的河蚌,華美的寶玉出自丑陋的璞石。自來人人都喜愛銳鋒、明火、貴珠、美玉,卻每每忘了它們來源于不起眼的鈍石、暗木、賤蚌、丑璞。這幾句可供論述偉大往往孕育于平凡之中的道理,也可供論述從質(zhì)樸中可以提煉出精美的道理。
以玉為石者,亦將以石為玉矣;以賢為愚者,亦將以愚為賢矣。 《抱樸子·擢才》
晉·葛洪《抱樸子·擢才》。這幾句大意是:把寶玉當作石頭的人,也會把石頭當作寶玉;把賢人當作愚人的人,也會把愚人當作賢人!郧皟删浔扔骱髢删,說明一些人知識淺薄,目光短淺,賢愚不分,能把賢人當作愚人,也能把愚人當作賢人。以賢為愚會埋沒人才,以愚為賢又會重用蠢才,這對國家對事業(yè)都是極其危險的。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道乖者不以咫尺為近。故有跋涉而游集,亦或密邇而不接。 《抱樸子·博喻》 —— 葛洪名言
【葛洪經(jīng)典語錄】相關文章:
有關葛洪經(jīng)典語錄11-04
宋代葛洪經(jīng)典名言警句06-30
葛洪留下著名的話06-20
8090經(jīng)典語錄經(jīng)典語錄范文04-01
林志穎經(jīng)典語錄名人經(jīng)典語錄05-13
圍城的經(jīng)典語錄-經(jīng)典語錄摘抄06-14
經(jīng)典語錄01-27
經(jīng)典語錄06-20
精選經(jīng)典語錄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