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级免费看,特黄特色大片免费观看播放器,777毛片,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三级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人人澡人人草

換熱站認識學生實習報告總結

時間:2022-08-03 09:20:16 實習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換熱站認識學生實習報告總結

  將課堂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成為畢業(yè)生們必經的道路。換熱站實習工作中可能也會出現很多的狀況。以下是百分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換熱站認識學生實習報告總結,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換熱站認識學生實習報告總結

  一、實習內容

  本次實習在張家口進行,為期兩周,從3.7-3.16先后參觀了恒峰熱源、東源熱力、高新盛華化工熱電首站及熱網管道井、新天地小區(qū)換熱站、職教中心熱力站、平安小區(qū)熱力站、地質隊熱力站、盛華熱電廠及大唐國際張家口熱電有限責任公司。分別對其相應基礎設備、工藝流程及一些供熱室外管網設計進行了詳細的了解。

  1.恒峰熱源

  恒峰熱源是我們實習的第一個公司,主要進行集中供熱,供熱的小區(qū)有20多個,供熱面積約為800萬平方米。其容量為3臺70MW的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燃燒系統(tǒng)比較簡單,在老師和公司技術負責人的帶領下我們首先參觀了水處理車間,有軟化水處理設備,除氧器,集水箱,剩下的就是一些給水泵,循環(huán)泵,電機等。這些設備用粗細不同相互交錯的管道連接著。順著管道就可以很容易的理清整個流程。接下來去了鍋爐房,跟以前的認識實習差不多,只能整體參觀一下,能看到的有給煤設備、下降管、測量儀表,鍋筒及一些走水管道。像省煤器和空氣預熱器等均安置在煙道內部,只能了解到其具體安裝位置。后來先后參觀了鼓風機、除塵車間、排渣系統(tǒng)等相關設備。

  其中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個麻石除塵器,老師介紹的比較詳細,其除塵原理是上邊有水霧噴入,煙氣由筒體下部進入,在筒體內旋轉上升,含塵氣體在離心力作用下始終與筒體內壁面的水膜發(fā)生摩擦,這樣含塵氣體被水膜濕潤,塵粒隨水流到除塵器底部,從溢水孔排走。在筒體底部封底并設有水封槽以防止煙氣從底部漏出,除塵器設有清理孔便于進行筒體底部清理。除塵后的廢水由底部溢流孔排出進入沉淀池,沉淀中和,循環(huán)使用。凈化后的氣體經脫硫后從煙囪排到大氣中。就這樣,恒峰熱源的實習就算結束了。 2.盛華熱電廠

  第二天我們去了盛華熱電廠。由課題老師帶隊分批進入參觀。廠里專門派出一個工作人員帶我們參觀并且給我們介紹工廠的一些概況以及解答我們提出的一些問題。師傅邊介紹,老師邊交代我們在畢業(yè)設計中應注意的相關問題。師傅先帶我們去了水處理那塊,這里采用的水處理的設備與以往參觀的有很大的區(qū)別。最顯眼的就是那幾個混床,在盛華是第一次見到,當時由于環(huán)境吵沒聽清師傅講,經過自己后來查閱總算理清了:混床是指水依次通過裝有氫型陽離子交換樹脂的陽床和裝有氫氧型陰子交換樹脂的陰床的系統(tǒng)。氫型陽交換床用于除去水中的陽離子;氫氧型陰交換床用于除去水中的陰離子。通過復床可將水中的種礦物鹽基本除去。生在除掉部分鈣、鎂離子后,再進入除氧器之后進入水箱,而該廠采用的是海綿體式除氧器,它們起到了反滲透和除氧的作用。海綿鐵除氧器是一種除氧裝置,含有氧氣的水進入除氧器,穿過海綿鐵濾料層,這種特制的海綿鐵濾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積,可使水中的溶解氧與鐵發(fā)生徹底的氧化反應,從而把水中的氧去除掉。海綿鐵的消耗量很低,根據處理水量與水質的不同,一般3~6個月補充一次即可。這樣的裝置運行可靠、產水品質高

  出了水處理間,一眼就看到前面龐大的循環(huán)水冷卻塔。綜合大家的講解終于清楚地明白了其工作原理:塔內上部為風筒,標高10米以下為配水槽和淋水裝置。運行時,水從配水槽向下流淋滴濺,空氣從塔底側面進入,與水充分接觸后帶著熱量向上排出。冷卻過程以蒸發(fā)散熱為主,一小部分為對流散熱。這樣達到水降溫目的。這種雙曲線型冷卻塔的散熱效果好,成本較高。接下來我們離開冷卻塔來到鍋爐布置處,鍋爐就安裝在室外,老師向我們講解了鼓風機口的布置應注意的問題,如果布置在室內應該靠近鍋爐房的高溫區(qū)如果在室外應該布置在潔凈空氣處。該熱電廠采用的除氧方式為熱力除氧,所用的蒸汽為品質較低的二次蒸汽這樣就節(jié)省了能源。除此之外還觀看了鍋爐的排污擴容器,它有兩種排污方式定期和連續(xù)排污。該公司采用的是電除塵不同于恒峰熱力的麻石除塵器電力除塵是效率最高的除塵方式。之后去了主控室,在主控室墻上貼著一副本公司的整個工藝流程圖,很詳細明了,順著管道線可以將各個系統(tǒng)理得很清,旁邊還有老師耐心講解。主控室外面是汽輪機與發(fā)電機。參觀完這些我們便出了廠房,結束了實習。

  3.東源熱力

  第三天我們參觀的是東源熱力,3臺70噸的鍋爐。這里采用的設備及布置基本跟第一天參觀的恒峰熱源相同。帶我們參觀的是比我們早兩屆的師兄,可能也是因為剛從學生年代過來,比較跟我們心意相投吧,他先帶我們去的是主控室,然后在電腦旁詳細地向我們介紹了整個廠的各大系統(tǒng),之后才到鍋爐房再逐一為我們介紹鍋爐各大部件及一些輔助設備。這樣的模式參觀起來思路更清晰。在前邊參觀的基礎上,另外注意到一個叫撥火棒的設備,師兄說那是用來保持爐排各處燃燒均勻的,如有火口、黑焰現象或煤層高低不平時,可用撥火棒撥平,保持均勻進風,如果煤層厚度不均的話,風會從較薄煤層處進入爐膛,這樣將會導致煤燃燒不均勻,不充分,嚴重時會有煤從爐排縫隙掉下去,在細灰斗內繼續(xù)燃燒,使爐排骨架燒彎變形,甚至使爐排鏈子燒斷。其他系統(tǒng)結構與恒峰熱源大同小異。

  4.高新盛華化工熱電首站熱網管道井

  這是第一次參觀換熱首站。帶我們參觀的是兩位特別耐心的中年師傅。這里的供熱首站是以盛華熱電廠出來的蒸汽為熱源,電廠蒸汽進入換熱器與低溫水進行汽水換熱,然后通過泵打到一次網,進行循環(huán)。采用的換熱器為板換式。在那里值得注意的是那幾臺氣動泵,以往沒有見過,它是一種利用汽輪機的抽汽為動力源的循環(huán)水泵,這種泵可以節(jié)約用電,比較經濟,但沒有電動泵方便。參觀完首站,我們又趕到新天地換熱站。在那里重點了解到一種叫均壓管的設備,當時聽得不是很清楚,后來通過查閱才明白:均壓管連接在一次網供水循環(huán)泵與熱網循環(huán)泵的入口處,均壓管與相鄰管道同口徑。當熱網循環(huán)泵運行流量大于一次網供水循環(huán)泵運行流量時,熱網回水經均壓管后,一部分流向一次網供水循環(huán)泵入口,一部分流向熱網循環(huán)泵入口與一次網供水相混合;當熱網循環(huán)泵運行流量小于一次網供水循環(huán)泵運行流量時,熱網回水在均壓管與一次網部分供水混合后,全部流向一次網供水循環(huán)泵入口。不難看出,對于不同的運行工況,通過改變均壓管中的水流方向,就能自動實現循環(huán)泵不同循環(huán)流量的協(xié)調與均衡。

  之后在這不遠處有一個閥門井,需要我們鉆到井下去參觀。鉆到地下井中后的第一感覺是黑,大概離地面有六七米深,在里面我們了解到放風閥一般在一截管道的最高點,通過鐵的小細管引到地面,可以排出管道內的氣;而放水閥在最低點,作用是當修理管道或其他原因需要排空里面的水,它是從一個比較粗的管道上引下來的,這樣可以防止管道內有雜質或其他東西把連接放水閥的管道堵住。地下井的四周都是固定墻,管道與墻體接觸的地方利用補償支架固定,當管道大于200時采用雙面螺旋焊。同時根據一個同學的介紹當管道連接完成后一般不用充水的方法試驗管道連接是否完好,因為這樣浪費水資源,不經濟?梢圆捎脽o損探傷、超聲波、化學方法來試驗。而且他還告訴我們當你不知道哪根管是供水,哪根管是回水時對于盛華熱電廠所有的管道都可以根據一個規(guī)矩“面對熱源,左供右回”,即面對熱源的方向,左手邊的管子是供水,右手邊的管子是回水。這是根據一些設計人員的習慣而定的,有的地方則是相反,可以通過設計方的注釋了解具體情況。

  5.職教中心、平安小區(qū)和地質隊換熱站

  接下來我們去了職教中心的換熱站,地質三大隊熱力站以及平安小區(qū)的換熱站。在職教中心的的換熱站里,觀察流程,并且注意到在除氧器和循環(huán)水泵(目的加壓)處都有旁路系統(tǒng),但補水泵不設置旁路系統(tǒng)(因為流量小)。補水泵的揚程確定應該是地形高差加上建筑高在加上3-5m的高度余量。循環(huán)水泵的揚程卻與用戶建筑高無關因為它只保證水的流動就行了。并且著重區(qū)分了分水器和集水器,注意了閥門的名稱和作用。其中軟化水箱和集水器之間的安全閥最重要,當集水器壓力過大時它就會開啟使水回到軟化水箱起到降壓作用。但這個換熱站有一個缺點以致浪費了資金,循環(huán)水泵后方的止回閥布置位置出現問題,根本就不能起到抑制補水泵過來的水對循環(huán)水泵的沖擊作用。之后就到了地質三大隊的熱力站,這里的系統(tǒng)與職教中心的類似,我注意到一二次網的循環(huán)泵的進出口都裝有軟連接用來緩沖水泵沖擊力。泵出口都會有單流閥,又稱之為逆止閥或止回閥,一般體積不會太大,但低進上出的截止閥一般體積就會比較大。其次這個換熱站泵,換熱器管道等設備布置比較工整便于維修運行。今天最后一個地點是平安小區(qū),同樣的我們先理清系統(tǒng)走向,由于供回水管道采用了紅綠兩種不同的顏色所以非常容易就辨別了。這個換熱站不同于其他兩個換熱站的特色是因為這個小區(qū)中有一部分是高層一部分低層,這就需要不同的兩套設備來滿足小區(qū)要求,分為高區(qū)和低區(qū),設計要求每套設備都是一用一備,這樣造價就上去了,所以此處的設計為兩套設備公用一套備用,這套備用滿足最高的要求,這是比較合理的設計,而且使得投資減小。而且本站采用的安全閥不同于以上換熱站的機械式的而是電磁泄壓閥。這三個換熱站使用的換熱器均為板式換熱器。

  6.大唐國際張家口熱電有限責任公司

  大唐國際張家口熱電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們實習的最后一個地點。在一位女員工的帶領下我們首先進入公司的會議大廳,由公司的安全部長介紹安規(guī),這是每個進入電廠的員工必上的一堂課。然后由另一位比較權威的人士給我們介紹了公司概況和電廠鍋爐、汽輪機及控制系統(tǒng)三大塊。它們使用的是雙缸雙排氣亞臨界由哈爾濱汽輪機廠生產制造的汽輪機,冷卻塔使用的冷卻水是中水,這是經過二次處理的污水,比較環(huán)保。講述完后師傅對我們提出的問題進行了逐一的解答。這些進行完成后我們分組開始進入廠區(qū)參觀。進入鍋爐房之后,第一個印象就是干凈,設備布置密集整潔。參觀完設備最后進入主控室,墻壁的大屏幕上分別有爐膛等的監(jiān)測畫面,師傅在一臺監(jiān)控電腦前坐了下來,耐心地為我們講述了整個電廠的各大系統(tǒng),從整個畫面上可以直觀清楚地了解到各大系統(tǒng)流程。并且對畫面進行了拍照,這樣可以保存下來以便日后翻閱。

  二、實習結果

  通過幾天的實習,我了解了熱力公司設備及工藝流程、熱電廠工藝流程、換熱站設備及工藝及其一些設備細節(jié)問題。我的總結如下:

  1.火電廠的系統(tǒng)構成

  (1)汽水系統(tǒng),由鍋爐、汽輪機、凝汽器、水泵、加熱器及其管路組成;

  電廠基本汽水系統(tǒng)流程(朗肯循環(huán)):給水→鍋爐→過熱蒸汽→汽輪機→凝汽器→給水泵→給水送入鍋爐。

  (2)燃料、燃燒系統(tǒng),包括:輸煤系統(tǒng)、制粉系統(tǒng)、風、煙系統(tǒng)和除灰、除塵系統(tǒng);

  輸煤及燃運系統(tǒng):運輸→卸煤裝置→煤場→碎煤機→皮帶→原煤倉;

  制粉系統(tǒng):原煤倉→給煤機→磨煤機→磨煤機分離器→燃燒器→爐膛;

  風煙系統(tǒng):(一次風)吸風口→冷風道→一次風機→暖風器→空預器→熱風道→磨煤機 →分離器→燃燒器→爐膛;

  燃料、燃燒系統(tǒng):(二次風)吸風口→冷風道→一次風機→暖風器→空預器→熱風道→磨煤機 →分離器→燃燒器→爐膛;

  煙氣:爐膛→屏過→對流過熱器→再熱器→低溫過熱器→省煤器→空預器→除塵器→引風機→脫硫系統(tǒng)→煙囪→大氣。

  灰渣系統(tǒng):(爐渣)爐膛冷灰斗→撈渣機→斗提機→渣倉→運灰車輛→灰場。 飛灰:除塵器→灰斗→倉泵→輸灰管道→灰?guī)?rarr;運灰車→灰場

  (3)其它輔助熱力系統(tǒng)(化學、脫硫、水源地等)

  (4)電氣系統(tǒng)

  再此重點說明一下發(fā)電廠熱力系統(tǒng)

  1、鍋爐汽水系統(tǒng):主給水管→省煤器→汽包→爐水泵→下降管→下聯箱→水冷壁→汽包→過熱器→主蒸汽管道

  2、主蒸汽系統(tǒng)及再熱蒸汽系統(tǒng) :

  (主蒸汽)主蒸汽管道→汽輪機主汽門→汽輪機高壓調門→汽輪機(高壓缸)。 (再熱蒸汽)汽機高壓缸出口→再熱器冷段管→再熱器→再熱器熱段管→汽機中壓主汽門 →汽輪機中壓調門→汽輪機(中壓缸→低壓缸)。

  3、主凝結水系統(tǒng):凝汽器→凝結水泵→軸封加熱器→低加→除氧器。

  4、除氧器系統(tǒng):除氧器及其相連的所有管路和附件(安全門,水位計等)。

  5、主給水系統(tǒng):除氧水箱下水管→低壓給水管→給水泵→高壓給水管→高加→主給水管。

  6、回熱抽汽系統(tǒng)和加熱器疏水系統(tǒng):汽機抽汽管路→各回熱加熱器(高加、低加、除氧器)→ 疏水管路→除氧器(或凝汽器)。

  7、抽空氣系統(tǒng)

  (低壓加熱器、凝結水泵)→凝汽器→真空泵 →大氣。

  8、循環(huán)冷卻水系統(tǒng)

  涼水塔→循環(huán)水泵→循環(huán)水進水管→凝汽器→循環(huán)水出水管→涼水塔

  9、排污利用系統(tǒng)

  鍋爐汽包→連續(xù)排污管→連續(xù)排污擴容器→(汽)除氧器

  ┕→(水)加熱給水 →排放

  ┕→(水)定排擴容器→排放

  2.熱力公司基礎設備及工藝簡述:

  1、鍋爐

  鍋爐本體:燃燒器、爐膛、煙道、汽包、下降管、水冷壁、過熱器、再熱器、省煤器及空氣預熱器等組成;

  輔助設備:送、引風機、一次風機,給煤機、磨煤機、密封風機、爐水循環(huán)泵、除塵和脫硫設備、煙囟等。

  2、工藝流程:

  現代熱工過程中廣泛采用的供熱介質是水,因為水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熱容量大,在換熱過程中能經濟有效地循環(huán)運行。城市集中供熱系統(tǒng)也普遍采用水為供熱介質,以熱水或蒸汽的形態(tài),從熱源攜帶熱量,經過熱網送至用戶。

  熱水供熱系統(tǒng):由水泵驅動進行循環(huán),水的流速約為1~2米/秒,輸送半徑達10公里以上。供回水溫度根據技術經濟比較確定。中國城市集中供熱系統(tǒng)在采暖室外計算溫度時,設計供水溫度多采用130°C或150°C,回水溫度則為70°C。當室外氣溫高于采暖計算溫度時,常用降低介質溫度的方法進行調節(jié)。這樣既可減少輸送介質途中的管道熱損失,又便于利用供熱機組的低壓抽汽,提高熱電廠供熱的經濟效益。由于水的比熱大,蓄熱能力高,因此供熱系統(tǒng)運行有波動時,供熱狀況仍較穩(wěn)定。熱水供熱系統(tǒng)運行中介質漏損少,所需補給水量較小,補給水的處理要求也較低。

  蒸汽供熱系統(tǒng):靠蒸汽本身的壓力輸送,每公里壓降約為0.1兆帕,中國熱電廠所供蒸汽的參數多為0.8~1.3兆帕,供汽距離一般在3~4公里以內。蒸汽供熱易滿足多種工藝生產用熱的需要;蒸汽的比重小,在高層建筑中不致產生過大的靜壓力;在管道中的流速比水大,一般為25~40米/秒;供熱系統(tǒng)易于迅速啟動;在換熱設備中傳熱效率較高。但蒸汽在輸送和使用過程中熱能及熱介質損失較多,熱源所需補給水不僅量大,而且水質要求也比熱網補給水的要求高。

  供熱介質的選擇:既要能滿足多數熱用戶的需要,也要符合供熱系統(tǒng)經濟運行的要求。中國城市集中供熱的對象主要是采暖、通風、空調、熱水供應等低位熱能用戶,一般以熱水為供熱介質。廠區(qū)供熱系統(tǒng)主要滿足生產工藝用熱,通常以蒸汽為供熱介質。

  3.換熱站

  1、熱力站原理

  這次參觀的換熱站均屬民用熱力站。所謂的民用熱力站的服務對象是民用用熱單位(民用建筑及公共建筑)。熱力站在用戶供、回水總管進出口處設置截斷閥門、壓力表和溫度計。同時根據用戶供熱質量的要求,設置手動調節(jié)閥或是流量調節(jié)器,以便對用戶進行供熱調節(jié)。用戶進水管上應安裝除污器,以免污垢雜物進入局部供暖系統(tǒng)。如引入用戶支線較長,宜在用戶供回水管總管的閥門前設置旁通管,當用戶暫停供暖或檢修而網路仍在運行時,關閉引入管總閥門,將旁通管閥門打開使水循環(huán),以避免外網的支線凍結。供暖系統(tǒng)的水--水換熱器進水口前應加裝Y型過濾器,壓力表溫度計,同樣回水管上也應加溫度計和壓力表,以了解每個換熱器的出力情況和換熱器熱媒的工作情況。二次網路的循環(huán)水泵為二次網路系統(tǒng)提供足夠的水頭,克服熱力站內部以及管道的阻力損失同時為用戶提供足夠的水頭。安裝了原水箱、原水加壓泵、全自動軟化水裝置與軟化水箱,使二次網系統(tǒng)具有較完整的補水及其處理系統(tǒng)。若二級網小區(qū)的自來水具有連續(xù)補給能力,可將原水箱與原水加壓泵去掉;若小區(qū)對二次網補水的含氧量有要求,還可以增加除氧設備。

  熱力站應設置必要的檢測、自控和計量裝置。在熱水供應系統(tǒng)上,應設置上水流量表,用以計量熱水供應的熱水量。熱水供應的供水溫度,可用溫度調節(jié)器控制。根據熱水共應的供水溫度,調節(jié)進入水--水換熱器的網路的循環(huán)水量。配合供回水溫差,可計量供熱量(也可采用熱量計,直接記錄供熱量)。

  民用集中間接連接熱力站系統(tǒng)圖如下:

  2、核心設備:

  由于實習過程中參觀的換熱站采用的換熱器均為板換式,在此做重點介紹: 換熱器是實現化工生產過程中熱量交換和傳遞不可缺少的設備。在熱量交換中常有一些腐蝕性、氧化性很強的物料,因此,要求制造換熱器的材料具有抗強腐蝕性能。

  板式換熱器的特點(板式換熱器與管殼式換熱器的比較)

  1)傳熱系數高

  由于不同的波紋板相互倒置,構成復雜的流道,使流體在波紋板間流道內呈旋轉三維流動,能在較低的雷諾數(一般Re=50~200)下產生紊流,所以傳熱系數高,一般認為是管殼式的3~5倍。

  2)占地面積小 板式換熱器結構緊湊,單位體積內的換熱面積為管殼式的2~5倍,也不像管殼式那樣要預留抽出管束的檢修場所,因此實現同樣的換熱量,板式換熱器占地面積約為管殼式換熱器的1/5~1/8。。

  3)重量輕 板式換熱器的板片厚度僅為0.4~0.8mm,而管殼式換熱器的換熱管的厚度為2.0~2.5mm,管殼式的殼體比板式換熱器的框架重得多,板式換熱器一般只有管殼式重量的1/5左右。

  4)價格低 采用相同材料,在相同換熱面積下,板式換熱器價格比管殼式約低40%~60%。

  5)容易清洗 框架式板式換熱器只要松動壓緊螺栓,即可松開板束,卸下板片進行機械清洗,這對需要經常清洗設備的換熱過程十分方便。

  6)熱損失小 板式換熱器只有傳熱板的外殼板暴露在大氣中,因此散熱損失可以忽略不計,也不需要保溫措施。而管殼式換熱器熱損失大,需要隔熱層。

  7)容量較小 是管殼式換熱器的10%~20%。

  8)單位長度的壓力損失大 由于傳熱面之間的間隙較小,傳熱面上有凹凸,因此比傳統(tǒng)的光滑管的壓力損失大。

  9)不易結垢 由于內部充分湍動,所以不易結垢,其結垢系數僅為管殼式換熱器的1/3~1/10.

  10)工作壓力不宜過大,介質溫度不宜過高,有可能泄露 板式換熱器采用密封墊密封,工作壓力一般不宜超過2.5MPa,介質溫度應在低于250℃以下,否則有可能泄露。

  11)易堵塞 由于板片間通道很窄,一般只有2~5mm,當換熱介質含有較大顆;蚶w維物質時,容易堵塞板間通道。

  三、實習體會

  兩周的實習很快就過去了,也很珍惜這段經驗。現在對這段實習時間做的總結,也是對自己實習的鑒定。在學校里認為專心學好書本的理論知識,以后工作就能如魚得水。但是經過這些天的實習,才發(fā)現實際遠比我們想象的復雜,實際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任何問題都需要從理論出發(fā)然后必須結合實際來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得出合理的解決辦法,光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通過實際操作,才能使書本上的知識得到應用,并在實踐中充實。實習是每個大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了解社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受益匪淺,也打開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們后期畢業(yè)設計及以后進一步走向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換熱站認識學生實習報告總結篇2

  一 時間:

  二 地點:

  三 實習著:

  四 實習內容

  (一)了解電力系統(tǒng)整體概況

  28日上午,我們全體學生集合在一起,許老師向大家大致講解了整個發(fā)電系統(tǒng)的情況,認識和了解了發(fā)電過程。

  我國的發(fā)電廠主要有火力發(fā)電廠、水力發(fā)電廠和核能發(fā)電廠。

  (1)火電廠的電能生產過程

  我國火電廠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且主力發(fā)電廠為凝氣式發(fā)電廠。整個生產過程可分為三個系統(tǒng):燃料的化學能在鍋爐燃燒中轉變?yōu)闊崮,加熱鍋爐中的水使之變?yōu)檎羝,即燃燒系統(tǒng)。主要有運煤、風煙、灰渣等組成。汽水系統(tǒng)主要有鍋爐、汽輪機 、凝汽器、除氧器、加熱器等設備及管道構成。將熱能轉變?yōu)闄C械能。電氣系統(tǒng)由發(fā)電機、勵磁裝置、廠用電系統(tǒng)和升壓變電站組成。

  (2)水力發(fā)電廠

  水力發(fā)電廠又稱為水電站。把水的位能和動能轉換成為電能的工廠。生產過程為:從河流較高處或水庫內引水。利用水的壓力或流速沖動水輪機旋轉,將水能轉變?yōu)闄C械能,然后由水輪機帶動發(fā)電機旋轉,將機械能轉換成電能。

  (3)核能發(fā)電廠

  核能發(fā)電廠簡稱核電廠,利用反應堆中核燃料裂變鏈式反應所產生的熱能再按火電廠的發(fā)電方式,將熱能轉換為機械能,在轉換成電能。

  我國還有其他發(fā)電廠如風電廠。地熱發(fā)電廠。潮汐發(fā)電廠等。

  (二)高壓走廊

  28日下午,我們集體參觀了從校西門到龍源湖之間的高壓走廊,主線路為10KV輸電線路,共有兩條即李萬左線和李萬右線。我們學校用電也由它供給。這條線路外非裸線,因為典雅較110KV線路低,線路離地較近,以防傷人或車,故未用裸線。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了解到以下知識:

  1.送電線路主要設備

  送電線路用絕緣子以及相應金屬導線及架空地線懸架設在桿塔上,連接發(fā)電廠和變電站,以實現輸送電能。

  a 導線:目前常采用鋼芯鋁絞線或鋼芯鋁合金絞線為提高線路的輸送能力常采用每相四根或兩根導線組成的分裂導線型式。

  b 架空地線主要用于防雷,也可以降低不對稱短路時的工頻過電壓,減少潛供電流。兼有通信功能的采用光纜復合架空地線。

  c 絕緣子:將導線絕緣地固定和懸吊在桿塔上的物件。常用的有盤形瓷質絕緣子、盤形玻璃絕緣子、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

  d 干架:支撐架空線路導線和架空地線。本次實習所接觸的桿距為50m

  高壓輸電線采用裸線輸電。如果輸送的是交流電,一般采用空芯輸線。高壓輸電線上最上面有兩根電線為避雷線,輸送的三相電采用分裂式。線路與干架連接部分有絕緣子,以固定線路,防止因經常抖動將電線扭斷。在輸電線路上有許多鐵環(huán),用于掛線。通信線路經常借用輸電線路鋪設的桿架,以節(jié)省基礎投資。二者并列運行,以將互相之間的干擾降至最小。輸電線路遇到難以清除的障礙物時采用地下電纜。

  (三)配電裝置

  12月30日,我們參觀了校屋內配電裝置與校中央空調。

  我們學校的電從李萬10KV左右供電線引進,經斷路器,隔離開關。變壓器和高壓開關柜組成。下面對各板塊進行分析:

  配電裝置是根據電氣主接線的連接方式,由開關電器、保護和測量電器,母線和必要的輔助設備組建而成的總體裝置。其作用是在正常運行情況下,用來接受和分配電能,而在系統(tǒng)發(fā)生故障時,迅速切斷故障部分,維持系統(tǒng)正常運行。

  首先看到的是兩臺電力變壓器,采用落地布置,安裝在變壓器基礎上。變壓器基礎一般制成雙梁形并輔以鐵軌,軌距等于變壓器的滾動中心局。主變壓器與建筑物的距離不小于1.25m,且距變壓器5m以內的建筑物,在變壓器總高度以下及外廊兩側各3m的范圍內,不應有門窗和通風孔。

  進入配電室后,我校的'高壓開關柜采用手車式。它采用單母線接線,由手車室,繼電氣儀表室。母線室、出線室組成。斷路器及操動機構均裝在小車上,斷路器手車正面上部為推進機構。當手車在工作位置時,斷路器通過隔離插頭與母線和出線相通,繼電器儀表室。測量儀表。信號繼電器和繼電保護用壓板裝在該小室的儀表門上,小室內有繼電器、端子排、熔斷器和電能表、母線室位于開關柜的后上部,室內裝有母線和靜隔離觸頭。出線室位于柜后部下方,室內裝有出線側靜電隔離觸頭,電流互感器。引出電纜和接地開關等。

  低壓配電屏,齊框架用角鋼和薄鋼板焊成,屏面有門,維護方面,在上部屏門上裝有測量儀表,中部面板上設有閘刀開關的操作手柄和控制按鈕等,下部屏門內有繼電器、二次端子和電能表。母線布置在屏頂,并設有防護罩,其他電器元件都裝在屏后,屏間裝有隔板,可限制故障范圍。

  母線及構架,屋外配電裝置的母線有軟母線和硬母線兩種,軟母線為鋼芯鋁絞線。軟母管線和分裂導線。高壓斷路器在配電裝置所占的位置。斷路器的排列方式必須根據主接線、場地地形條件、總體布置和出線方向等多種因素合理選擇。斷路器有低式和高式兩種布置。避雷器也有高低兩種布置。隔離開關和互感器均采用高式布置。電纜溝能滿足使電纜所走的道路最短。總之,配電裝置應滿足保證可靠運行、便于操作、巡視和檢修、保證工作人員的安全,力求提高經濟性,具有擴建的可能等要求。

  隨后,我們又參觀了我校的中央空調室。該空調主要有一臺主機通過風火冷熱水管接多個末端的方式控制。它的主要部件為壓縮機。它通過改變氣體的容積來完成氣體的壓縮和輸送過程,制冷系統(tǒng)主要分壓縮機。冷凝器。蒸發(fā)器。壓縮機將冷凍劑壓縮成高壓飽和氣體,這種氣態(tài)冷凍劑再經過冷凝器冷凝。通過節(jié)流裝置后,通入到蒸發(fā)器中,將所需要冷卻的媒介冷卻換熱。而蒸發(fā)器蛇形管內的冷凍劑換熱后變成低壓蒸汽回到壓縮機,再次被壓縮,這樣循環(huán)利用就完成制冷系統(tǒng)。制熱系統(tǒng)也大致是這個原理,只是方式相反。我校的中央空調主要供給校圖書館、行政樓和部分教授樓使用。其供給系統(tǒng)感覺不夠完善。尤其是夏季在圖書館五、六層感覺不到冷氣。據師傅說是因為動力系統(tǒng)出現故障。

  (四)于村變電站

  12月31日上午,我們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步行來到了焦作市于村變電站。剛進站門,只見很多桿架以及許多復雜的配電裝置。由于參觀人數較多,我們先在變電站旁邊的電壓走廊參觀。該電壓走廊有低壓供電線路和高壓供電裝置。專供電工培訓使用,因此只有模型,不供電。高壓線路共有七根線,最上端兩條為避雷裝置線。有一條零線。三相供電線路。低壓線路有四條,采用了三相四線制。變壓器上有黃紅綠三個絕緣子。高壓側的絕緣子比較高、低壓側有四個絕緣子,其中有三個為供電專用,剩下一個為零線使用。低壓側由于電流較大,其供電線較高壓側細。參觀完線路后,在師傅的帶領下正式進入了變電站。由于所有供電線路都正在使用,我們只是觀看下,有疑惑想師傅請教。

  我們先了解了變電站的變壓器,它在電網中高、低壓為110/10KV,是中性點接地的自耦變壓器,高壓側采用星形連接,低壓側采用角形連接。由于變壓器在運行過程中發(fā)熱較多,其熱量主要來自油浸式,其工作過程為熱量由繞組和鐵心表面,熱量由鐵芯和繞組表面以對流方式傳到變壓器油中,約為繞組對空氣溫升20~30%,繞組和鐵心附近的熱油經對流把熱量傳到油箱或散熱器的內表面,油箱或散熱器內表面熱量經傳導散到外表面。熱量由油箱壁經對流和輻射散到周圍空氣中,這部分比重較大。

  接著我們參觀了變電站的接線部分。高壓斷路器和隔離開關,它是變電站電氣主系統(tǒng)的重要開關電器,高壓斷路器主要功能是正常運行倒換運行方式,把設備或線路接入電網或退出運行,起著控制作用,當設備或線路發(fā)生故障時,能快速切除故障回路,保證無故障部分正常運行,起著保護作用。高壓斷路器是開關電器是中最為完善的一種設備,其最大特點是能斷開電器負荷電流和短路電流,而高壓隔離開關的主要功能是保證高壓電器及裝置在檢修工作時的安全,不能用玉切斷、投入負荷電流,僅可允許用于不產生強大電弧的某些切換操作。

  電磁式電流互感器的工作原理和變壓器相似,其特點有一次繞組串聯在電路中,并且匝數較少,故一次繞組的電流安全取決于被測電路的負荷電流,而與二次電流無關,電流互感器的二次繞組所接儀表的電流線圈阻抗很小,所以正常情況下,電流互感器在近于短路狀態(tài)下運行。電磁式互感器的工作原理和變壓器相同,其特點是容量小,類似一臺小容量變壓器。二次測儀表和繼電器的電壓線圈阻抗大,互感器在近于空載狀態(tài)下運行,總之互感器是二次設備獲取電氣一次回路信息的傳感器。

  下面談下對變電站的整體認識,變電站是電力系統(tǒ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變電站實現了自動化,采用數據采集與監(jiān)控,警報處理與電壓/無功綜合控制等自動化手段,減少了人工干預,提高運行和維護的效率。但變電站的保護也需要提升,它的主要保護系統(tǒng)有防雷保護和信息系統(tǒng)的過電壓保護。于村變電站共有四個大型避雷針。變電所內裝設避雷器,主要是限制雷電波入侵時的過電壓,在變電所內架設避雷線,又稱為進線保護。

  于村變電所建設時間較晚,它有兩臺大型變壓器,為防止以后用電量增加,在設計之初又建設了備用變電器安裝臺,人工主要是必要時檢修電路,因為變電所的供電系統(tǒng)實現了自動控制。通過師傅的講解,我對變電所內的各裝置有了較多了解。認識了變電所各設備的作用。

  換熱站認識學生實習報告總結篇3

  電力工業(yè)是國民經濟發(fā)展中最重要的基礎能源產業(yè),是國民經濟的第一基礎產業(yè),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yè),是世界各國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中的優(yōu)先發(fā)展重點。作為一種先進的生產力和基礎產業(yè),電力行業(yè)對促進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進步起到重要作用。與社會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它不僅是關系國家經濟安全的戰(zhàn)略大問題,而且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穩(wěn)定密切相關。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對電的需求量不斷擴大,電力銷售市場的擴大又刺激了整個電力生產的發(fā)展。

  據悉1974年建成了第一條330kv輸電線路,由甘肅劉家峽水電站廠到陜西關中地區(qū)。1981年建成了第一條500kv輸電線路,由河南姚孟火電廠到武漢。電力系統(tǒng)輸電電壓等級,除西北電網為330/220/110kv外,其他電網都采用500/220/110kv。國內各省電網都已形成 220kv網架,華北、東北、華東、華中、南方等電網都已建成500kv大容量輸電線路和跨省聯絡線,并將逐步形成跨大區(qū)域互聯的骨干網絡。正在建設中的西北750kv輸電工程,標志著我國電網輸電電壓等級由目前最高的500kv即將升級為750kv,實現歷史性跨越。除超高壓輸電外,1988年建成了從葛州壩到上海南橋的 500kv直流輸電線路,全長 1080km,[220kv變電站實習報告]輸電容量120* kw,使華中和華東兩大電力系統(tǒng)互聯,形成了跨大區(qū)的聯合電力系統(tǒng)。在這些電力建設工程中,超高電壓等級(220kv/330kv/500kv /750kv)變電站自動化系統(tǒng)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實習目的

  實習的目的是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學生對社會、國情和專業(yè)背景的了解;使學生拓寬視野,鞏固和運用所學過的理論知識,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勞動觀念,激發(fā)學生的敬業(yè)、創(chuàng)業(yè)精神,增強事業(yè)心和責任感;本次實習在學生完成部分專業(yè)課程學習后進行,通過本次實習,使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得以鞏固和擴大,增加學生的'專業(yè)實際知識;為將來從事專業(yè)技術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實習內容

 、 搜集整理變電站主要一、二次設備以及變電站運行方面的相關知識和資料。

 、 搜集整理500kv變電站特點方面資料。

 、蹖⑺鸭瘜W習到的相關知識與云田站的實踐相結合,對理論知識進行深化理解,總結收獲.

  ④實地考察云田500kv變電站的主接線、主要電氣設備(包括主變壓器、主要一次設備、二次設備、進出線情況等)電氣設備布置方式、變電站主要運行控制方式、變電站的通訊方式等,參觀考察過程中要求作好筆記。

 、荨_\用所學知識,對生產實際中存在的問題作出一定的分析,進一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實習過程

  云田變電站屬于國家電網株洲電業(yè)局下設的站點。而株洲電業(yè)局是湖南省電力公司直屬大二型供電企業(yè),擔負著株洲市及所轄四縣(市)的供電任務,供電區(qū)域面積11420平方公里,供電區(qū)域人口357.05萬人。株洲電業(yè)局下設株洲縣、醴陵、攸縣、茶陵四個縣級電力局,變電管理所、線路管理所、用電管理所、調度管理所、計量管理所五個專業(yè)管理所,云田500千伏變電站以及高新電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分(子)公司。全局擁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45座,合計容量 353.875千伏安,所轄云田500千伏變電站容量達150萬千伏安,已進入全國特大型變電站行列,是湖南省菱形超高壓環(huán)網的核心構成之一。目前,全局 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1297.57公里,配電線路5127.58公里,共有高低壓用戶4萬余戶。全局固定資產原值10.47億元,凈值 6.84億元。年供電量36.82億千瓦時,最高負荷54萬千瓦,年售電量34.37萬千瓦時。全局現有職工1540人,其中各類專業(yè)技術人員387人。全局職工勤奮創(chuàng)業(yè),銳意改革,取得了較好的生產經營業(yè)績和良好的發(fā)展勢頭,1998年銷售收入達10.92億元,全員勞動生產率87792元/人·年。在深化改革和市場競爭的新形勢下,株洲電業(yè)局以“創(chuàng)造兩個效益、培養(yǎng)一流人才”為戰(zhàn)略目標,遵循“發(fā)展、改革、管理、效益、服務”十字方針,為株洲地區(qū)電網建設譜寫新篇。


【換熱站認識學生實習報告總結】相關文章:

大學生認識實習報告06-08

認識與實習報告06-24

認識實習報告11-17

認識與實習報告08-09

大學生酒店認識實習報告08-10

大學生專業(yè)認識實習報告01-17

大學生認識實習報告(精選16篇)08-24

大學生認識實習報告15篇06-24

大學生認識實習報告精選15篇02-04

大學生認識實習報告(14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