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漢族的風俗習慣是什么
漢族在中國已經(jīng)有幾千年的歷史,也是中國迄今為止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的文化和風俗都是經(jīng)過歷史沉淀的,都是有歷史底蘊在的。那么關(guān)于漢族有哪些風俗習慣,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漢族的風俗習慣是什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漢族的風俗習慣是什么1
漢族的風俗習慣介紹
漢民族傳統(tǒng)中信仰儒家思想、道教、佛教,在儒家文化的社會基礎(chǔ)中對道家、佛家諸說多有崇敬!然而遺憾的是,近現(xiàn)代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人們的功利主義思想逐漸占據(jù)主流形態(tài),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與宗教卻逐漸式微,民眾有許多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方宗教。
漢族,在東南亞被稱為華族,又稱華人或唐人,是中國的主要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漢族人口約為13億,占世界總?cè)丝诘?9%,分布于世界各地。除兩岸四地外,漢族在東南亞和北美洲也有較多分布。
語言文字
漢族的語言為漢語,使用漢字書寫。漢語屬漢藏語系,按學術(shù)界較常見的劃分方法,可分北方方言(官話方言)、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話、閩語、粵語七大方言(有許多不同的劃分方法,參見漢語方言詞條)。近幾年來不少學者認為廣西的平話、山西的'晉語應與其他七大方言并列。
對漢語標準語的規(guī)定,漢族所在的不同地區(qū)各有不同,中國大陸、臺灣、新加坡定為標準官話(以官話區(qū)的北京話為基礎(chǔ)發(fā)展起來的語言,其稱謂因所在地的不同而分別稱為普通話、國語、華語),香港定位標準粵語(廣州話)。漢字的書寫方式分別有正體字和簡化字。此外,有的學者還將閩方言分為閩南話和閩北話。這些方言有各自的分布通行地域,每個方言內(nèi)部又可再分區(qū)劃片,從而構(gòu)成了漢語方言復雜,南北互不相通的語言狀態(tài)。盡管如此,由于漢字的高度統(tǒng)一,對漢族具有強大的內(nèi)聚作用,所以,我們似乎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沒有漢字,就沒有漢族。
漢族音樂
漢族是有音樂傳統(tǒng)的民族,漢族音樂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創(chuàng)造。秦以前,漢族先民已創(chuàng)造了樂器和樂曲,發(fā)明了樂律。漢唐盛世,漢族音樂以歌舞音樂見長;宋元以后,則以戲曲音樂為主。當今世界公認的音樂律制,如五度相生律(漢族稱三分損益律)、純律及平均律,漢族皆獨立發(fā)明,其成果如車條之輻輳,匯入世界音樂理論之軸心。
飲食習慣
漢族主食以稻米、小麥為主,輔以蔬菜、肉食和豆制品,茶和酒是漢族的傳統(tǒng)飲料。稻米的吃法以米飯為主,另有粥、米粉、米糕、湯圓、粽子、年糕等各種不同的食品;小麥則有饅頭、面條、花卷、包子、餃子、餛飩、油條、春卷、炸糕、煎餅等吃法。漢族講究并善于烹任,不同地區(qū)的漢族以炒、燒、煎、煮、蒸、烤和涼拌等烹飪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漢族菜一般被分為的川、粵、閩、皖、魯、湘、浙、蘇等八大菜系。
漢族介紹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皾h”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jīng)》云:“維天有漢,監(jiān)亦有光。”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漢族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漢族人口約為10億,占世界總?cè)丝诘?0%。除中國兩岸三地外,漢族在東南亞、北美洲和西歐也有較多分布。無論是在政治、軍事、哲學、文學、史學、藝術(shù)諸方面,還是在自然科學領(lǐng)域中,漢族創(chuàng)造了許多輝煌的業(yè)績,歷來以勤勞、富于創(chuàng)造精神著稱。而隨著中國歷史的變遷,以及外族入侵和躲避戰(zhàn)亂等因素,漢族也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遷移,一直在從中原地區(qū)向南遷移?图胰死^承了當時中原漢人的文化傳統(tǒng),比如說古語,風俗習慣也有歷史痕跡。漢族歷史上的經(jīng)濟是以農(nóng)業(yè)為主,兼營家庭副業(yè),是一種典型的男耕女織的自然經(jīng)濟。漢族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在歷史上素來發(fā)達,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細作著稱于世,漢族的手工業(yè)也有相當高的發(fā)展水平。
漢族的風俗習慣是什么2
漢族的春節(jié)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備年貨、貼春聯(lián)、貼年畫、貼剪紙、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
正月初三正月初三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在這一天里,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里,羊會養(yǎng)得很好,養(yǎng)羊的人家會有個好收成。
燒門神紙
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jié)時的松柏枝及節(jié)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并且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谷子生日
民間以為正月初三為谷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小年朝
即天慶節(jié)。宋代宮廷節(jié)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jié),官員等休假五日。后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貼“赤口”
在中國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貼“赤口”(禁口),認為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應該拜年。所謂“赤口”,一般是用約長七八寸、寬一寸的紅紙條,上面寫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話(內(nèi)容有一定格式,例如:“公元一九九四年歲次甲戌正月初三日當對神前香火前門釘斷四方男女赤口賊盜火星一切禍災歸天大吉大利”),貼在前門和后門的門頂上,另外有一張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兩天積下來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則,等于把家中的金銀財寶向外流一樣?傊,貼“赤口”,是使人們心理上覺得一年到頭都能出入平安,不與人發(fā)生口角或各種不幸的災難,家中多多招財進寶,萬事如意。
“送年”
一般晚上舉行送年儀式,是送諸神和祖先回天。
正月初五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風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兩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應該做事,否則本年內(nèi)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mào)易。
祭財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清代顧祿《清嘉錄》云:“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庇终f:“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是東西南北中耳。”上海舊歷年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并且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
五祀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余”諧音,詩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fā)財致富。
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fā)財?shù)南M,但愿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發(fā)大富。俗以為接路頭,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別靈驗,因此叫“搶路頭”。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搶路頭”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護者,人們便不再在赴旅時祭祀它了。在北方還有吃餃子的習俗預兆招財進寶。
路頭神
路頭神是吳地所信奉的一位財神。俗以初五日是為他的生日,祭曬迎接,頗為壯觀。
路頭又稱“五路神”。據(jù)說元末有一何五路,為抵御外寇而死,人們因此祀他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財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蛴忠晕迓飞駥崬槲迨ド瘢蛟晃逋ㄉ,在康熙年間湯斌毀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為路頭而祀之。一般以此路頭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謂五路乃東西南北中也;財貨無不憑路而行,故人們以行神為財神,謹加祭祀,冀求它引財入門,或出行獲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為“祖道”之俗;吳俗接路頭,祭祀的也是路神,而這路神變成財神。路神變?yōu)樨斏瘢且蛏虡I(yè)的發(fā)展,財貨流通的加劇。財貨往來于陸水之間,人們直觀地認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財貨。
至于人們在元月初五祭拜路頭神,并且以此日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與初五之“五”牽連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窮”也是一樣。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氣象,圖一年吉利,財源茂盛,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并且進。
送窮
正月初五“送窮”,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就是祭送窮鬼(窮神)。窮鬼,又稱“窮子”。據(jù)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文宗備問》記載,“顓頊高辛時,宮中生一子,不著完衣,宮中號稱窮子。其后正月晦死,宮中葬之,相謂曰‘今日送窮子”。相傳窮鬼乃顓頊之子。他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爛衫,喝稀飯。即使將新衣服給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燒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宮中號為窮子”。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nèi)穢土掃到袋內(nèi),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陜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fā)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中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tǒng)心理。
開市
舊俗春節(jié)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guān)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圣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漢族的風俗習慣是什么】相關(guān)文章:
漢族的風俗習慣09-06
漢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09-17
漢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呢12-07
漢族三個風俗習慣06-13
日本的風俗習慣是什么10-18
彝族的風俗習慣是什么03-24
維也納的家庭風俗習慣是什么11-16
仡佬族的風俗習慣是什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