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8高考地理易混淆知識點復習指導
地理主要是靠記憶背誦的科目,因此有許多的知識點都容易混淆,那么高考地理易混淆的知識點有哪些呢?下面百分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地理易混淆知識點復習指導,希望大家喜歡。
1.礦物、礦產(chǎn)與礦床
礦物是形成礦產(chǎn)和礦床的物質基礎,礦物不等于礦產(chǎn),只有當有用礦物富集起來達到工農(nóng)業(yè)利用要求時才稱為礦產(chǎn)。有礦不一定就叫礦床,只有礦產(chǎn)的富集地段才稱為礦床。礦產(chǎn)是巖石形成過程中形成的,礦床則在一定地質作用下才能形成。
2.地質作用、地殼運動與地質構造
地質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殼表面形態(tài)、組成物質和內部結構發(fā)生變化的作用。按其能量來源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殼運動僅是內力作用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而地殼中的各種地質構造基本上都是地殼運動的結果,地質構造是地殼運動的足跡和證據(jù)。
3.斷裂與斷層
斷層是巖石在斷裂變形階段產(chǎn)生的,只有當巖石沿斷裂面有明顯的移動時,才能稱斷層。形成斷層,巖石必定斷裂,但巖石產(chǎn)生斷裂,未必一定形成斷層,關鍵在于是否沿斷裂面有明顯的位移。
4.印度洋板塊與印度板塊
印度洋板塊為全球六大板塊之一,主要以大洋地殼為主,屬于大洋板塊。而印度板塊從屬于印度洋板塊,是它的一個子板塊,為小板塊,由陸殼組成,屬大陸板塊。
5.風化作用與侵蝕作用
風化和侵蝕都是對巖石的破壞作用。但風化作用相對侵蝕作用來說是在靜態(tài)下比較緩慢地進行的,短時間內不易被人們覺察,而侵蝕是在較明顯的動力作用下進行的,易于察覺。
6.熱帶雨林與熱帶季雨林
熱帶雨林分布在終年濕熱的赤道地區(qū),由高大茂密、常綠的喬木為主組成的植物群落。熱帶季雨林不連續(xù)分布在熱帶雨林外圍干濕季交替的熱帶季風氣候地區(qū),由旱季落葉的喬木為主組成的植物群。季雨林與雨林相比,外貌有明顯的季相變化,群落組成種類和結構比較簡單。
7.土壤、土地與土地資源
土壤是陸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土地比土壤內涵豐富,除土壤外,土地還包括尚未形成土壤的巖石和巖石風化物。因此。土地是一個廣泛的概念。而土地資源是對人類利用而言的,指人類在目前和預見到的將來能開發(fā)利用的各種類型的土地。它既具有土地的自然屬性,又具有土地的社會屬性。
8.森林覆蓋率與林木蓄積量
前者是指森林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百分比,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森林面積的占有情況。后者則指森林面積上生長著的林木的材積總量,是測定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森林資源總規(guī)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標。
9.草原、草地與草場
草原指生長在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旱生、半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占優(yōu)勢的植被。草地指被覆草原、草甸等植被的土地。草場指用以畜牧的草原、草甸等的統(tǒng)稱。草地屬于土地資源,而草原、草場屬于生物資源。
10.一次能源與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為沒有經(jīng)過加工的天然能源,屬于自然資源。而二次能源是經(jīng)過人為加工轉換后得到的另一種形式的能源,不屬于自然資源,如沼氣與人工沼氣、煤與煤氣、核能與核電等都是一次能源與二次能源的關系。
高考地理考試常用知識點
⒈時區(qū)
(1)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將全球經(jīng)度劃分為24個時區(qū),各時區(qū)以其中央經(jīng)線的地方時作為全時區(qū)的共用區(qū)時。
(2)某經(jīng)度所在的時區(qū)計算:
經(jīng)度/15度=商……余數(shù)。
如果余數(shù)小于7.5,所在時區(qū)=商數(shù)
如果余數(shù)大于7.5,所在時區(qū)=商數(shù)+1
2.區(qū)時
(1)時區(qū)每差1個區(qū),區(qū)時相差1小時,東早(多)西晚(少)
注意:過日界線日期要先加減一天
(2)公式計算:
甲時區(qū)-乙時區(qū)=甲區(qū)時-乙區(qū)時
注意:東時區(qū)寫成正數(shù),西時區(qū)寫成負數(shù)。正負數(shù)已經(jīng)考慮了日界線兩側的日期差別。
3.地方時
(1)根據(jù)太陽照射情況形成的時刻,如太陽直射點所在經(jīng)線(位于晝半球中央)為12點。(地球自轉會造成照射情況的變化,地方時就變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圖上讀出特殊地方時(如12點、0點或24點、6點、18點)的分布。
(2)圖上計算:
經(jīng)度每相差15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或1度/4分鐘、經(jīng)度1分/4秒鐘),東早(加)西晚(減)
注意:過日界線時日期還要再加(向西)減(向東)一天
(3)公式計算:
(甲經(jīng)度-乙經(jīng)度)×1小時/15度=甲地方時-乙地方時
注意:東經(jīng)度寫成正數(shù),西經(jīng)度寫成負數(shù)。正負經(jīng)度已經(jīng)考慮了日界線兩側的日期差異。
4.太陽高度角的計算方法
兩地之間的太陽高度角的差=兩地之間的緯度差
5.日出、日落時刻
(1)地方時、區(qū)時計算
(2)日出時刻=(24-晝長)/2
日出時刻=12-晝長/2
(3)日落時刻=24-日出時刻
日落時刻=12+晝長/2
6.正午太陽高度
(1)正午太陽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陽高度,即地方時12點時的太陽高度。
(2)圖上推導(略)
(3)計算公式(與直射點相比):90度-某地H=直射點緯度與某地緯度的角度差的絕對值。技巧:可以將北緯寫成正數(shù),而將南緯寫成負數(shù)。
(4)計算公式(與任意緯度相比):甲H-乙H=(甲緯度-乙緯度)的.絕對值
注意:北緯度寫成正數(shù),南緯度寫成負數(shù)
7.某日(R)太陽直射點的地理緯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
(1)此公式只能大致計算一年當中某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2)計算結果若是正值,則為北緯;若為負值,則為南緯;
(3)R為某日日期,R-6月22日為該日與6月22日相差的天數(shù),(23°26′*4/365)為太陽直射點一日內移動的緯度距離。(假設其移動是勻速的)
8.極晝極夜的范圍=90-太陽直射點的度數(shù)
9.某地晝長=24—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晝長=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夜長
10.某地夜長=24—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夜長=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晝長 即:緯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長+夜長=24小時
高考地理氣候復習資料
一、東亞:
1、東部沿海:季風氣候顯著;(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2、西部內陸:溫帶大陸干旱、半干旱氣候;
二、東南亞:
1、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中南半島大部分、菲律賓群島,北部夏季高溫多雨);
2、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在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常年高溫多雨);
三、南亞:
1、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印度半島大部分);
2、熱帶沙漠氣候;(印度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熱帶沙漠為主);
四、中亞:
1、溫帶大陸干旱、半干旱氣候;
五、西亞和北非:
1、熱帶沙漠氣候為主;(770多萬平方千米);
2、小部分為地中海氣候;
【高考地理易混淆知識點復習指導】相關文章:
2018廣東高考物理力學易混淆知識點08-02
高中化學易錯易混淆的知識點大全10-13
高考英語最易混淆單詞整理10-28
高中政治易混淆知識點總結12-12
2017廣東高考地理二輪復習指導08-04
易混淆的英語單詞04-13
高考報考熱門專業(yè):易混淆機械類專業(yè)解析10-11
高考數(shù)學易錯知識點02-18
地理地圖復習知識點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