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明節(jié)緬懷先烈的意義
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了清明節(jié)緬懷先烈的意義,希望對你有所借鑒作用喲。
清明節(jié)緬懷先烈的意義1
陽光明媚、桃紅柳綠的春天如期歸來。明天,就是我國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
每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是我們紀念先烈、緬懷先烈的最佳時節(jié)。近日來,上海已有近百所學校的2萬余名學生先后來到龍華烈士陵園,緬懷和紀念先烈。其實,每年的清明節(jié)前后,上海都會組織青少年和社會各界開展以“學先烈、敬先賢、憶先人”為主題的活動。因為有了這一系列內容豐厚、內涵豐富、頗具意義的活動,從而使得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被賦予了向青少年和全體人民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新內涵。
日前,民政部在調查研究和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出臺了《烈士公祭辦法》,對相應公祭活動進行了詳盡規(guī)定,目的就是推動烈士公祭活動的規(guī)范化與制度化。
筆者認為,《烈士公祭辦法》的頒布和施行,對激發(fā)全體國民的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倡導奉獻意識,極有現實意義和教育價值。尤其對當今的青少年而言,清明時節(jié)祭掃先烈、學習先烈、敬仰先賢,是接受一次震撼靈魂的精神洗禮和純潔心靈的精神熏陶。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國家不能沒有歷史,社會不能沒有記憶。歷史記憶的遺失不僅是過去的缺損,而且也是未來的坍塌。無數先烈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歷史的見證者;烈士公祭,是一種莊嚴而神圣的政治儀式,也是喚醒歷史記憶的有效形式。公祭烈士、記憶歷史,無論就世界和平、國家振興,還是社會凝聚、個人成長,其意義都是非同尋常的。
在上海的龍華烈士陵園,安息著近1700革命烈士的英靈。而在80多年前,這個地方恰是國民黨反動派關押與殺戮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血雨腥風之地。當年,無數的革命先烈就被關押在這里。牢房能關住他們的身軀,但關不住他們的`心。在牢房里,他們寫下了“龍華千古仰高風,壯士身亡志未窮。墻外桃花墻里血,一般鮮艷一般紅”的豪邁詩篇,今天讀來,依然是那么的蕩氣回腸,令人感奮!
在中國的歷史早已進入21世紀的今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離我們這樣近的當下,我們更加應該通過舉行莊嚴的學習先烈、敬仰先賢、追憶先人的主題活動。對曾經為了國家獨立、民族解放而浴血奮戰(zhàn)的先烈表達感恩之心,表達對他們的敬意和緬懷。
今年,我們將迎來新中國誕生65周年的國慶,全中國的人民,都應該永遠銘記為中國解放而前仆后繼英勇奮戰(zhàn)的解放軍指戰(zhàn)員。我們和我們的青少年一代,也千萬不能忘記那些在艱難的革命征途中倒下的先輩,不能忘記為了解放英勇犧牲的烈士。
清明節(jié)緬懷先烈的意義2
清明節(jié)對于大家來說并不陌生,但是關于清明節(jié)的意義大家有去想過嗎?今年的清明節(jié)就要到了,掃墓祭祖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通過祭掃帶來整個民族和睦的關系,意義重大。
清明節(jié)祭掃的意義主要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家庭祭掃,一個是國家祭掃。家庭祭掃主要是祭拜自己的祖宗,通過祭拜自己祖宗表達感恩之情,體現血脈相連的親情之愛。
雖然至圣先師孔子不語怪力亂神,可是,他卻提倡“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同樣的,當我們上墳祭祖時,也應該把祖先當作在生那樣敬奉。身為兒孫者,應該以感恩心為先人除去墳地的野草,恭敬獻上鮮花供品,并慎重地用小石頭或磚塊將墓紙。這些動作雖然普通不過,但這是感恩,也是后裔可以為祖先做的事!凹廊缭凇笔且环N發(fā)自內心的真誠,而不是僅隨眾草草而祭,然后匆匆而散。
若是我們能夠把這份感恩之情用于日常生活中,好好感謝生養(yǎng)我們的父母、教育我們的師長、真心對我們的朋友以及幫助過我們的人,那么,這個人間將變成和樂無嗔怨的凈土。
今日,現代化和現實主義正向我們逼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取代了舊有的思想;新的道德觀、人生觀也逐漸淘汰舊的道德觀和人生觀?墒,這并不等于華族的傳統(tǒng)文化習俗就可作廢,更不能說上墳祭祖等禮節(jié)是可有可無的。我們依然需要感謝為我們受盡苦難的先輩,并慎重表達對他們的敬意。每逢清明節(jié)(當然其它日子亦可),我們應前往先人的長眠處祭奠,獻上一束鮮花,獻上莊嚴的禮儀,也一并獻上我們的真誠和感恩心。
一、懷念祖先
清明節(jié)的第一大意義,可以引用《論語》:“慎終追遠,明德歸厚矣。”這里的“終”是指人的生命的結束,“遠”是指時間上的久遠!吧鹘K”是指通過一定的方式真誠、慎重地表現對已故親人的懷念、感恩!白愤h”是指不忘本,盡量遠的追溯、懷念自己的祖先。所謂“樹高千尺不忘根”。
活在世界上,我們必須回答這樣一個基本問題:“我是誰?”也就是“我從哪里來?又向哪里去?”這也是需要我們用一生來探索的問題。 “慎終追遠”有助于我們回答這一問題。
所謂“明德歸厚”的 “明德”指“慎終追遠”之后,我們更有人生觀、道德感更加清晰,正能量有所增加。我們的行為也會變得更加明確,德性也能夠更加彰顯!皻w厚”,人的心靈逐漸變得充實、豐滿、厚實。從全人心理學來看,悼念、懷念自己已經逝去的親人,就是與他們通心。德者,亦是大道運行之參悟、踐行者也。厚德之人,乃得道之人。
清明節(jié)您想到自己已經逝去的親人了嗎?
如果您沒有條件去掃墓,您是否能夠抽出時間來冥想呢?對于您去世的親人,您是否還有任何沒有放下的情感呢?關于他們,您是否還有什么耿耿于懷的往事呢?如果有的話,現在的心理服務(心理治療、心理咨詢、溝通輔導等)已經可以幫助您放下。經過適當地處理,您的能量將進一步地增加,您的心情將更加舒暢。
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我們今天之所以會這樣,與我們的親人,特別是父母,有密切的關系。如果您的父母有的已經去世,在清明節(jié),與他們對話、通心,我們就能夠變得更加清明。
如果您去世的父母或者任何已經去世親人,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舒服,包括悲傷、內疚、怨恨、無奈、生氣等,那么您需要注意了。在生活中,您肯定不時有能量不足,力不從心之感。您需要進行心理調整。當您想到父母或者其他親人,不再有任何不舒服情緒,只是感恩,那么,您的能量一定比較暢通了。
如果您的父母健在,那么可以與父母一道,懷念爺爺、奶奶,以及外公、外婆,與他們通心。如果您沒有見過他們,這可是您的好機會。向自己的父母了解吧!他們會講一些故事給您聽。如果您是父母,不妨也多給孩子們講一講他們爺爺、奶奶以及外公、外婆的故事,這將對他們認識自己有所幫助。
二、如何與去世的親人通心?
已經去世的親人雖然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但他們的影響仍然留在您的心中。這些影響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負面,也可以兩面皆有。這些影響可以是使您愉快的,也可以是使您不愉快的,或者兩種皆有。
心理學有一個普遍的共識:已經過去的事情不可能發(fā)生改變,但是已經過去的事情對您的影響卻可以發(fā)生改變。您與去世親人的關系可以經過心理學的處理,可以增加正面的、積極的影響,減少負面的、消極的影響。
就拿全人心理學的實踐來說吧,我已經面對社會,辦了十多年的“心靈成長工作坊”(或者稱為“通心”工作坊)。在工作坊上,處理了數百例當事人與去世親人的關系。所有的個案,都獲得了大小不同的成功。經過處理,當事人在回想起去世親人時,感覺已經發(fā)生了明顯的,有的.甚至是巨大的變化。他們的能量、自信等都有所增加。我是用通心的理論、方法和技術進行處理的。對這方方面有興趣者,可以看看其它有關的博文。
我也親自見過其它一些成長類型的工作坊,在處理這類問題時,具有明顯的、確切的效果。
如果有條件,不妨先參加一個什么工作坊。
如果您暫時還沒有條件,在清明時節(jié),做一做通心的練習,也是有好處的。具體辦法如下:
找一個安靜的屋子,有一個幾平方米的空間。準備還兩把椅子。一把您自己坐,一把代表您去世的親人。
自己先坐好,體會一下親人應該坐哪個位子,距離多遠,方向是否正對您,或者斜對您。在擺椅子時,很容易發(fā)生拿不定主意的情況,一會覺得近,一會覺得遠。這說明您對于去世的親人,心里有糾結。這個時候,最好是按照遠的、方向不正的地方擺。因為通心,是為了化解糾結。
擺好了以后,開始對去世親人說話。
說了之后,坐到親人的位置上去。慢慢地感覺自己變成親人?梢杂每刂坪粑姆椒▉碜龅。深吸一口氣,再慢慢地吐出來。如此反復幾次。直到感覺多少能夠體會到親人的狀態(tài)。然后再感覺,親人聽到您這話之后,是舒服還是不舒服?如果舒服,就把椅子往與您更近的地方挪動,不舒服就往后退。
然后,再回到自己的位置,回到自己,再對親人說話。如此反復。如果最后能夠與親人拉近距離,就是通心成功。如果沒有,也是常見的情況,這應該是好事情,因為您發(fā)現了自己潛能有待進一步開發(fā)的一個地方。您與這位親人的糾纏,占據了您一些能量。
您如果想活的更加自在,更有能量,更加自信,最好是找有經驗的專家處理。
清明節(jié)緬懷先烈的意義3
一、清明節(jié)氣的含義
清明是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
中國漢族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氣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jié)氣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清明節(jié)氣”的得名還源于我國農歷24節(jié)氣中的清明節(jié)氣。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節(jié)氣。清明節(jié)氣共有15天。作為節(jié)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后。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凈,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二、清明節(jié)氣得來歷
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公歷每年大約4月5日為清明。
清明節(jié)氣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薄扒迕黠L”即清爽明凈之風!稓q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雖然作為節(jié)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為時序標志的清明節(jié)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有了明確的記載。
清明節(jié)氣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jié)與清明節(jié)氣是兩個不同的節(jié)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jié)。
清明既是節(jié)氣又是節(jié)日,古時也叫三月節(jié),有2000多年歷史!叭f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鼻迕鞴(jié)氣后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三、清明節(jié)氣的意義
清明節(jié)氣在唐朝定型之后,其節(jié)日習俗就不斷發(fā)生變遷。不少清明習俗都消失了,只有墓祭得以留存下來,而墓祭習俗又在當代社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從清明節(jié)氣的發(fā)展歷程來看,其祭祖習俗體現了歲時民俗在與時代相適應過程中的吸納和采借功能,墓祭因而成為中國現當代清明節(jié)氣中重要的內涵。在網絡時代,這種吸納和采借功能表現為網絡公墓的熱銷和網祭的盛行。
清明節(jié)氣習俗既是個體的時間感受與空間體驗,又是群體的一種民間宗教實踐活動。在清明節(jié)氣中,民眾對先人的哀思具有調節(jié)身心、舒緩壓力和改善人際關系的作用。清明墓祭習俗所體現的文化意義,在不同時代、不同層次的主體身上都能夠有相應的解釋和體會。清明是一個祭祖的節(jié)日,更是遠足踏青、親近自然的大好時節(jié)。這些習俗活動體現民眾順應天時、和諧共生的樸素理念。清明條祖活動所呈現出來的恒久民族情感,更讓我們有機會對傳統(tǒng)節(jié)口所蘊含的文化意義有了一次重新審視的機會。
作為中國傳統(tǒng)四大節(jié)日之一,清明在我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F在的清明節(jié)氣是融合了清明、寒食與上巳三大節(jié)日,最終于唐朝時期定型的,即使從這一時代算起,也已經有一千三四百年的歷史了。作為一個承載著很強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且富于特色和活力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今天清明節(jié)氣仍然是一個被廣大民眾所看重的節(jié)日。近些年來,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中國經濟、社會文化的巨大發(fā)展,很多傳統(tǒng)節(jié)日都出現了式微的現象,很多傳統(tǒng)習俗逐漸被人們遺棄。但是,在今天整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面臨巨大變革的時期,也有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及其內涵保留了下來。就清明節(jié)氣俗而言,被完整保留下來的其兩大主題之一的祭掃,也不可避免發(fā)生了某些變化。清明掃墓祭祖這一相沿悠久的習俗,源于傳統(tǒng)文化中的祖先崇拜和孝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崇本尊親、慎終追遠、感念先人功德的文化精神的集中體現,因而成為清明節(jié)氣節(jié)俗活動的核心內容。在今天,這一節(jié)俗仍然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只是,由于城市與鄉(xiāng)村間的相關差異,清明祭祖在城市與鄉(xiāng)村表現出了不同態(tài)勢。
在城市地區(qū),清明掃墓依然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據上海新民晚報2004年3月31日報道,當年清明期間祭掃人數達到了646萬余人。掃墓高峰期,在一些陵園的周圍更是要采取單行措施,以防止交通擁堵。不過,與此同時,和傳統(tǒng)相比城市的掃墓習俗已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由于現今城市的喪葬都采取火葬的形式,祭祀對象放在骨灰盒里,與其他人的骨灰放在一塊;蛘呤请m有墳墓,但一般已沒有祖墳了。這就導致人們在祭祖現象上發(fā)生了某些改變,比如不再有整修墳墓的內容,或者由于找不到祖墳,一般也就不再祭祀祖靈。在祭祀方式上,總的趨勢是不斷趨向簡單、文明、花樣翻新。 很多人改變了清明節(jié)氣燒紙祭祀亡靈的傳統(tǒng)習俗,而是代以敬獻鮮花、網上掃墓等形式來寄托哀思。 尤其是網上祭祀是近幾年來就興的一種祭祀方式。 網民可以在某些網站上所設立的虛擬墓園里為死去的親屬設置墓穴,死者的親朋好友可以在這個屬于死者個人的專屬網頁上,為死者獻上一束鮮花、點一根蠟燭、種一棵松柏或留下自己的祭文。 這種祭祀方式既新穎又方便,但卻不能兼有春游的好處。 建國后,在政府的提倡之下,清明到烈士陵園掃墓已變成一個越來越重要的活動。 清明期間,全國各地的學校或單位常常組織人們去革命烈士陵園掃墓,以緬懷先烈事跡。 而在農村,大體上仍保持著傳統(tǒng)的形態(tài),清明掃墓是每個農家所要鄭重完成的事情。 目前,我國農村地區(qū)大部分還是采取墓葬的喪葬方式,這就為保留傳統(tǒng)清明節(jié)氣俗提供了客觀條件。 不過,在農村地區(qū)變化也正在悄然發(fā)生。 隨著進城務工人員的不斷增加,許多農村家庭集體搬離了農村,也導致農村清明祭掃方式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一些家庭已不再進行傳統(tǒng)的清明祭掃活動,而是把祭祀挪移到了春節(jié)時期,因此時大家都是要回家過春節(jié)的。
2007 年,清明節(jié)氣被立為國家法定節(jié)日。 之所以會有這一立法的出臺,就是因為清明節(jié)氣俗仍然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承載體之一,在民間仍然有很大的群眾基礎,有諸多的現實意義在里面。 就祭掃這一主題而言,首先它可以寄托人們對于離世親人的哀思,密切人際關系。 尊祖敬宗,對同一個祖先的祭掃與追念有利于一個家庭或家族的親情凝聚或親和力的增強,從而促進人際關系的合密,這對于當前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建設和大力弘揚。 清明節(jié)氣俗的興盛,宣揚了中國傳統(tǒng)倫理的孝道觀念,強調了親人間的'感情聯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當前人文精神的建設和弘揚。 孝道是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而山東作為儒家文化的發(fā)源地,清明節(jié)氣俗的孝思對于山東而言更具重要意義。 第三,祭祖習俗的大力弘揚,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團結海外僑胞。 弘揚清明節(jié)氣俗,可以增強中國人民的文化認同意識和民族自豪感,從而加強民族凝聚力。 另外,共同的清明節(jié)氣俗,可以使大陸人民和千百萬僑居海外的華人華僑把心緊密聯系在一起。 每年清明節(jié)氣,數以萬計的海外華僑都會來到陜西橋山黃帝陵、軒轅墓,祭祀華夏始祖軒轅黃帝,就是這一狀況的最好說明。
另一方面,清明節(jié)氣俗的另一主題游樂也有著重要意義,也應進行大力提倡。首先,它可以起到鍛煉身體的功用。 如就放風箏而言,中國有句古話,叫“鳶者長壽”,就是說經常放風箏的人會活得長。 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放風箏之人沐浴在和煦的陽光和春風中,可“疏泄內熱,增強體質以益”。 確實,放風箏時通過手、眼的配合和四肢的活動,可以達到通經活絡、調和氣血、強身健體之功效,對神情抑郁、視力減弱、失眠健忘等均有祛病養(yǎng)生的作用。 近些年來,國內外有些醫(yī)院和療養(yǎng)院采用“風箏康復療法”,治療精神抑郁、失眠健忘等癥狀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至于蕩秋千、拔河等亦是可以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 其次,春游、植樹等活動的進行,可以增強國人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思想意識,而這又對于當前所提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通過親近大自然,可以起到愉悅身心的巨大作用。
總之,清明作為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豐富的節(jié)日習俗內涵,對于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促進當前的精神文明建設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都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因此,對于清明節(jié)氣俗,我們應該積極提倡及大力傳承。
清明節(jié)緬懷先烈的意義4
親愛的同學們,敬愛的老師大家好!紅領巾廣播站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讓我們來總結一下清明節(jié)的意義吧!4月5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古人描繪清明的景象是:“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此情此境,大批民眾趁著清明節(jié)掃墓,或扶老攜幼手捧鮮花到各處公墓奠祭先人。在新時代意義中的清明節(jié),除了掃墓祭拜祖先,表達子孫對先人的追思外,更重要的是要遵循祖先的教誨及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的美德。
清明掃墓祭祖,端午悼念愛國先人,中秋合家團圓,重陽登高,每過一次傳統(tǒng)節(jié)日,都是活生生的愛國愛家、弘揚民族文化的教育,都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一次加強。 世界其他文明古國都出現過大幅度的文明斷層,甚至盛極而衰。唯有中華文明,雖歷盡滄桑,飽經磨難,卻在跌宕起伏中傳承不輟,這表明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以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為基本載體的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區(qū)別於其他民族的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動力。 天氣到了清明就明顯轉暖了,桃紅柳綠,草長鶯飛,大江南北已是春意盎然,生機勃勃了。在這個時節(jié),農民開始翻地育種,點瓜種豆,準備一年的農活,所謂“一年之
計在于春”,如果錯過了這個寶貴的時節(jié),那就會錯過一年的收成,一年的希望。所以我也想借這個特殊的時節(jié)提醒我們同學珍惜時間,珍惜青春,只有在春天播種,才有希望在秋天收獲。
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生活在一個和平、美好的環(huán)境里。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只有懂得珍惜,懂得我們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才會更加努力地去創(chuàng)造未來,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戰(zhàn)爭的年代造就了烈士們的堅強與勇敢,和平環(huán)境同樣會把我們培養(yǎng)成材,我們要有信心,因為我們有榜樣!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遺志,為祖國的日益強大、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積極鍛煉,共創(chuàng)祖國美好明天!祝同學們過一個安全有意義的清明節(jié)假日!
今天的廣播就到這里,謝謝大家的收聽。
清明節(jié)緬懷先烈的意義5
4月5日是清明節(jié),在這一天中我們要懷念我們的親人,并拿出供品去供奉我們那遠在天堂的親人。
說到清明節(jié),大家一定會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在兩千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路上,因為生活的艱苦,有一次他暈倒了,介子推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給重耳充饑。后來,重耳當了晉國國君,封賞跟他一起流亡在外的隨從?晌í毥樽油撇唤邮芊赓p,帶著老母隱居綿山,不肯出來。晉文公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老母出來的。可大火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這一天,人們只準吃寒食,這就是寒食節(jié)和清明節(jié)的由來。
清明節(jié)的.習俗也有很多,除了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打馬球等等一些體育活動。因為清明節(jié)不能用火,為了防止寒食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jié)日中既有祭掃親人墓地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jié)日。
說到祭掃,4月5日我們一大家子人團聚在一起去楓涇公墓祭掃去世的親人。到了親人的墓碑前,奶奶用抹布把墓碑上的東西都清理一下。接著,爸爸拿起毛筆,從紅色的小瓶子中蘸了點油漆小心翼翼地描著去年描過卻已淡的字跡。后來按輩分輪流描下去。不一會兒,這塊墓碑煥然一新。奶奶拿出三束鮮花輕輕地放在墓碑上。開始“上菜”了,奶奶從袋子里拿出美味的菜肴放在墓碑上。爺爺也從袋里拿出一瓶名為“石庫門”的酒倒在奶奶剛剛放著的三個杯子中。爺爺只倒了一些。等爺爺剛倒完,我們一大家子站在一排,彎腰鞠躬。在鞠躬的時候,我心中突然感覺到悲傷,為親人們的離去感到悲傷!為親人們不能一直陪伴在我的身邊感到悲傷!想著想著,我的眼眶紅了,在不知不覺中順著臉頰滴落了下來。鞠躬后,還是按輩分依次給去世的親人們倒酒。最后輪到我了,因為我還小,所以不用倒酒,但要鞠三個躬,最后我們該給去世的親人們燒紙錢了。我們把奶奶折好的元寶放在墓碑前,爸爸走上去用打火機點燃了元寶,我們雙手合十,深切的緬懷我們遠在天堂的親人,祝福他們一切安好。
等元寶燒盡了,火熄了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帶著自己那份不舍的心情向公墓門口走去……
清明節(jié)緬懷先烈的意義6
清明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jié)掃墓。
清明節(jié)為什么要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其實,清明節(jié)有好幾重意義,當然最主要的是關于生命的意義。
清明節(jié)是緬懷已逝生命,激發(fā)現有生命,紀念自己身邊的,自己親近的已逝的親人,感謝先人賜予我們生命的一個節(jié)日。如何通過我們現有的生命延續(xù)過去的生命,用過去的生命激發(fā)今天的生命?緬懷的意義不單純是對親人的思念,更該成為一種民族的風俗,成為一個種族的繁衍儀式。我們對自己親人每年一次的掃墓就是一個典禮,是敬祖報本觀念的延續(xù)。有專家曾提議,應該把這個典禮擴大開來,就是在每年的清明節(jié)對那些為國捐軀,為中華民族付出生命的人進行祭奠。其實這樣的活動我們小的時候是年年都搞的,現在這樣的活動在少年當中少多了。因此有專家建議我國應該有一個“國典”,每年的清明節(jié)在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舉行祭奠先烈的.儀式。從先烈到先賢,先賢不僅是拋頭顱、灑熱血的人,我們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杰出人物,都是值得我們紀念的。家鄉(xiāng)的賢人是家鄉(xiāng)歷史的靈魂,也是家鄉(xiāng)山川的靈魂,他們在家鄉(xiāng)都留下了足跡,大家能到他們的故居、墓園、紀念碑去祭奠,這將是最貼近百姓的鄉(xiāng)土教育。
其次,清明節(jié)還是“生機的節(jié)日”,迎接大自然的生機,擴大大自然的生機。大自然到了清明節(jié)的時候是生機勃發(fā)的。植樹就是古人擴大自然的生機,古代有“插柳留春”的習俗;踏青則是珍惜自然的生機,到自然中去,擁抱大自然、親近大自然,蹴鞠、蕩秋千、拔河等等,以此來迎接大自然生機的到來。
清明節(jié)緬懷先烈的意義7
每年四月五日前后,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關于這個節(jié)日的由來,還有一個感人肺腑的傳說呢!
兩千多年前,晉國發(fā)生內亂,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到了國外。流亡途中,重耳一行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重耳幾天幾夜沒吃上東西,餓得頭昏眼花,全身無力。隨臣介子推偷偷地割下了自己腿上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送給重耳。
重耳狼吞虎咽地吃完了,問:這是哪兒來的肉?
介子推把真實情況告訴他。重耳感動得流下了眼淚,說:你這樣待我,日后我怎樣報答你呢?
介子推語重心長地說:我不求報答,但愿主公不要忘記我割肉的痛苦,多想些治國安邦的辦法,做一位賢明的國君。
重耳流亡了十九年,終于回到晉國做了國君,他就是晉文公。他念著介子推的好處,想封他做個大官。于是,他幾次派人去請介子推。
介子推不愿做官,都一一回絕了。
晉文公又親自上門去請?墒堑搅私樽油萍遥灰姶箝T緊鎖。原來介子推不愿見他,背著老母親躲到山里去了。晉文公派人前去尋找?墒腔纳揭皫X,找一個人哪兒那么容易呀!
有個大臣獻計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面,介子推肯定會走出來的。晉文公同意了。大大燒了三天三夜,卻不見介子推出來。
大火熄滅后,人們進山尋找,發(fā)現介子推和老母親坐在一棵燒焦了的老柳樹下,已經死了。晉文公見狀,放聲痛哭。當他派人來安葬介子推的時候,發(fā)現那棵老柳樹的樹洞里有一封介子推的血寫的書,上面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晉文公將血寫的`書藏入袖中,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燒焦的老柳樹下,并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每年這一天,家家禁止生火做飯,只能吃前一天做好的冷食。
第二年,晉文公帶領大臣去祭奠介子推。他們走到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而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丈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就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祭掃之后,晉文公把這棵老柳樹命名為清明柳,又把寒食節(jié)之后的一天定為清明節(jié)。
晉文公一直把介子推的血寫的書帶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zhí)政的座右銘。他勤政清明,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們安居樂業(yè),對不居功勞、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清明節(jié),大家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來紀念他。慢慢地,清明節(jié)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這天,人們要給去世的親友或偉人祭祀掃墓。有的還把柳條編成圈戴在頭上,把柳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懷念。
【清明節(jié)緬懷先烈的意義】相關文章:
清明節(jié)緬懷先烈文案02-24
清明節(jié)緬懷先烈作文02-01
清明節(jié)寄語緬懷先烈03-14
清明節(jié)緬懷先烈祝福賀詞11-23
緬懷先烈的經典句子02-20
清明節(jié)緬懷先烈文案340句04-02
關于清明節(jié)緬懷先烈小報內容10-17
緬懷先烈作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