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白《秋晚的江上》原文與賞析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詩人劉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錄在開明書店1926年版《郵吻》詩集中。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描寫生命脆弱的劉大白《秋晚的江上》原文與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秋晚的江上
作者:劉大白
歸巢的鳥兒,
盡管是裷了,
還馱著斜陽回去。
雙翅一翻,
把斜陽掉在江上;
頭白的蘆葦,
也妝成一瞬的紅顏了。
一九二三年
《秋晚的江上》賞析:
劉大白此詩形散而意濃,雋永而優(yōu)美。細(xì)察,其形式排成三行,而語言結(jié)構(gòu)實(shí)為三句,即“鳥兒馱著夕陽”“、雙翅一翻”、“蘆葦妝成紅顏了”,是一首典型的微型散文詩。
歸鳥何以倦了?鳥倦實(shí)在也是人倦。這是詩人的想象,同時也是詩人情感的移入。一個“馱”字,一方面突出鳥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進(jìn)一步渲染和奇麗的想象。第二行,鳥翻雙翅,抖落斜陽,這種夸張的描寫體現(xiàn)了鳥擺脫重負(fù)、追求自由的精神。第三行,通過“妝”和“紅顏”,把蘆葦人格化,給全詩平添了一些情趣與生氣。
新詩問世之后,面對多災(zāi)多難亦多希望和幻想的時代家邦,二十世紀(jì)的中國詩人曾經(jīng)有過太多的入世濟(jì)世的政教激情,無暇關(guān)注社會現(xiàn)實(shí)之外的自然造化,流連景物忘情山水,所以“以境勝”的新詩作品,過去一直很少見到。劉大白寫于1923年的.這首小詩算是片刻偷閑的一個例外了。歸鳥、斜陽、清江、蘆葦、向晚等一組五彩斑斕的景象交相輝映,倦態(tài)、馱著、翻翅、掉落、妝成等一組動感十足的場景相繼登場,這寧靜優(yōu)美的景色,浸透著詩人的瞬間感受,流露出詩人的無比欣悅心情,,如一幀色彩明麗的風(fēng)光小品,自是可人之境。
詩人劉大白簡介:
劉大白(1880~1932)中國詩人。原名金慶棪,后改姓劉,名靖裔,字大白,別號白屋。浙江紹興人。五四運(yùn)動前就開始寫白話詩,是新詩的倡導(dǎo)者之一。他的詩以描寫民眾疾苦之作影響最大。1924年任復(fù)旦大學(xué)、上海大學(xué)教授。同年出版新詩集《舊夢》。1926年出版第二部新詩集《郵吻》。1928年棄教從政,任浙江省教育廳秘書、浙江大學(xué)秘書長,次年去南京任教育部常任次長。出版的著作還有《舊詩新話》、《白屋說詩》、《白屋文話》、《中國文學(xué)史》及舊體詩集《白屋遺詩》等。1929年還將《舊夢》重編為《再造》、《丁寧》、《賣布謠》、《秋之淚》4集出版。
作品注釋
、傩标枺狐S昏前要落山的太陽。
、陬^白:用擬人的手法,指蘆葦頂端已呈白色。
③蘆葦:一種高大的禾草,具匍匐的根狀莖,葉寬而扁平,大型刷子狀圓錐花序,廣布潮濕地帶,用作編制席子、簾子、格子。
、芗t顏:此處特指女人美麗的容顏。
創(chuàng)作背景
20世紀(jì)20年代,寫作新詩的詩人受舊詩詞的影響很大,所以那個時候的新詩都有很濃重的舊詩詞風(fēng)格。除了是用白話來抒寫之外,詩的意境和表達(dá)手法,往往和舊詩詞沒有多大差別。這是當(dāng)時詩歌的一大特色。劉大白也正是如此,他雖想試著去寫純粹的白話詩,但這首詩在格律上還些許遵循古典詩歌原來的要求,所以還是可以看出來其受舊詩詞影響的痕跡!肚锿淼慕稀繁闶窃谶@種環(huán)境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
【劉大白《秋晚的江上》原文與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秋晚登城北樓 原文及賞析10-18
村晚原文、賞析10-19
《晚泊岳陽》原文及賞析10-15
《送劉昱》原文及賞析10-15
《望江南·江上雪》原文及賞析10-16
《天凈沙·秋》原文及賞析11-20
詠秋柳原文賞析10-21
早寒江上有懷 / 早原文及賞析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