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三分鐘的演講稿范文匯總7篇
演講稿是為了在會議或重要活動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匯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演講稿,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演講稿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分鐘的演講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分鐘的演講稿 篇1
人生匆匆不過數(shù)十載,我們如何能抓住這指縫間流逝的光陰?如何能讓生命活得更有質量呢?我想,唯有在我們懂事之時起就做到勤學、識禮、求實、奮進,才能讓我們延長生命的長度,提高生命的質量。如果說人生是一部樂曲,那么勤學、識禮、求實、奮進就是人生樂曲上的四個主要音符。
第一音符:勤學
張衡曾說過:“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备郀柣舱f過:“天才出于勤奮!边@些話都說得千真萬確,古今中外,幾乎所有取得突出成就的人都有一部勤學、刻苦、奮斗競爭的歷史,絕少有靠投機取巧取勝的。東漢的孫敬和戰(zhàn)國的蘇秦懸梁刺股,而成為著名的政治家;波蘭的居里夫人十年如一日勤奮研究科學,才發(fā)現(xiàn)了貢獻全人類的鐳元素;歌唱家宋祖英勤奮練聲,才會在世界音樂大廳維也納唱響全世界。成為名人需要勤學,普通人完成事業(yè)也要勤學。農民種田要勤才有收獲,2人生產(chǎn)要勤才有效益,商人做生意要勤才有利潤。學生學習要勤才有成績。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唯有勤學至老才能立足于社會。
第二音符:識禮
勤學使我們長知識,但光有知識沒有禮節(jié)也是行不遠的。知書還要達禮!只有勤學識禮才能為自己增添魅力和光彩。
“識禮” 既要懂得禮儀,知道禮節(jié),深知做人的道理。
我國古代有許多關于“禮”的成語,像:彬彬有禮、知書達禮、恭而有禮等。我國自古就被稱為“禮儀之邦”,最看重一個“禮”。從一個“禮”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學識、品格,識禮之士必是個有修養(yǎng)、有文化的得體之士。“識禮”是對別人和自己的尊重,“識禮”是與人交往的“試金石”。一個人不識禮必成孤獨無援的人,一個國家不識禮必成為必塞落后的國家。在這個合作的社會里,唯有“識禮”才能和諧致遠。
第三音符:求實
“求實”,顧名思義就是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皩嵤虑笫恰笔乔趭^刻苦,銳意進取的敬業(yè)精神。堅持“實事求是”,就是嚴格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這就是成就一番事業(yè)的必要條件。
古人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弊鳛楫敶鷮W生,我們也需要不弄虛作假的學習態(tài)度。不復制別人的答案,不濫竽充數(shù)。既要追求和掌握真理,又要排除各種干擾勇敢地去堅持和捍衛(wèi)真理。在這個務實的社會里,唯有“求實”才能文明進步。
第四音符:奮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边@是《周易》中的一句話,意思是君子應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癲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天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于此,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fā)奮圖強,永不停息。幾千年前的古人都知道此理,何況文明社會中的我們?
人要保持一顆自強不息的心,要與困難做斗爭,正所謂“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在這個危機四伏的社會里,唯有發(fā)奮圖強、勇于創(chuàng)新,才能迎難而上。
我們青少年正處于人生玈途的花季,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初中階段正是人的身心和智能發(fā)展最為迅速、最為顯著的時期,也是我們掌握知識、塑造自我的黃金時期。我們要樹立遠大志向,為將來用我們的勤奮,用我們的學識,用我們求實奮進的精神去優(yōu)雅地摘取成功之果而奮斗。
“學海無涯勤為舟,與人相處禮為上,求實務實是真理,奮發(fā)進取永不息!蓖瑢W們,真心地希望勤學、識禮、求實、奮進四個音符為你的人生樂章譜出華麗的旋律!
三分鐘的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我叫巫奕揚,是大a班的小朋友。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愛我的爸爸媽媽》。
爸爸媽媽的愛像燦爛的陽光,帶給我無限的快樂。他們陪我畫畫、做手工;陪我看動畫片、讀書、玩游戲;帶我去看外面的世界,北京的天-安-門、長城、香港迪士尼、上海世博會都帶給我很多美好的回憶,特別是世博會的育樂灣和火車館站,訓練了我的交往能力,增強了我的自信心。
爸爸媽媽的愛像狂風中的雨傘,為我遮風擋雨。我半夜發(fā)燒,是他們照顧我到天亮;遇到困難,是他們鼓勵我,給我信心。
古詩《游子吟》寫到: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詩告訴我們: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我們要終身報答。讓我們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聰明的頭腦、美好的心靈,這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三分鐘的演講稿 篇3
在步入嘉華前,我一次又一次的憧憬著我的大學生涯,我始終認為大學就是步入人生夢想成功的第一步,也有著驚天動地的愛情,也擁有著輕松的課程。當然我也聽過大學就是大概的學。我自己也曾幻想過,我會成為這樣的女大學生:穿著成熟的衣服,褪去高中的稚氣,手里拿著書,滿腹經(jīng)綸的樣子…
當我進入嘉華后,才算是真正的走入了大學生活。在最初的印象便是軍訓,雖然被折磨的苦不堪言,但終究也是過去了。軍訓的結束,也意味著大學生活真正的開始,原來在不知不覺中,我已經(jīng)是個大學生,和我幻想的也并不相同,因為與過去沒有過多的不同,只是每天奔波于“宿舍—食堂—教室”間。但是與高中不同的是沒有老師的束縛。事實上現(xiàn)在課程的強度與高三沒什么區(qū)別,這更與我眼中的大學有了分歧,不過這樣的生活也是蠻充實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停步不前,但卻有人不停地趕路。面對當今社會就業(yè)的壓力,我們并沒有理由選擇揮霍青春。難道悠閑的大學生活才是我眼中的大學,我想不是的,我已由向往輕松大學生活的感知轉化為希望在有限的大學生活中吸收更多知識。
所以現(xiàn)在我眼中的大學生活應該分為四個階段:生活、學習、戀愛、展望。
大學生活是獨立的,不被干涉。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空間,有時難免會無聊、寂寞。這時應當展望未來,為將來的生活作打算,便不會忙忙碌碌一天一無所獲。也應當珍惜宿舍生活,人生中難得有機會與同齡人生活在一起。這不僅是緣分,也是我們彼此鍛煉人際交往的機會。
大學的學習,是中學所不曾擁有的,沒有老師的督促,全憑自覺、自主、自立、自律、自省。在大學里分數(shù)不完全代表著一個人,它只是考評學生的因素之一,有更多的機會,將自己的能力展現(xiàn)給別人。
有人說沒有談過戀愛的大學,不算完整的'大學生活,但如果由于無聊才去,這樣的愛情也注定是失敗的。又或者為了擁有完整的大學生活而去戀愛,那么也會來的快去得也快。所以我覺得遇到了真正的愛情,才去開始一場愛情,可能才是明智的選擇。
在大學我們理應為將來的生活而打算,時不時的憧憬未來有益于今日更好的進步。大學時光才剛剛開始,未來長路漫漫。大學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但完善自己人生中的每個階段,那便是美麗人生了。
大學是一座象牙塔,也是一條路,一條用我們汗水與努力走向成功的路,珍惜眼前的生活,珍惜美麗的大學生活。
三分鐘的演講稿 篇4
雨果曾說:“藝術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件好事,常人望而卻步,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痹谝簧壬瘸晒Φ拇箝T為你敞開時,不要因為害怕而丟失成長的機會,不要因為膽怯而丟失步入成熟的門檻。
磨礪使人執(zhí)著,讓我們成長。愛迪生在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失敗了無數(shù)次,但他依然不厭其煩的做實驗。有人問他:“為什么失敗了無數(shù)次還要執(zhí)著的鉆研?”他平靜的答到;“我并沒有失敗,因為我找到了35萬種不成功的方法!”失敗亦成功之母,如果沒有這份執(zhí)著又怎會有成功的降臨?如果沒有這份欣然面對困難的勇氣有怎能有人生的突破性的超越與茁壯成長?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經(jīng)歷沸水淋身的茶葉永遠沁不出芳甜的茶香,沒有經(jīng)歷磨合的貝永遠孕育不出璀璨的珍珠,沒有經(jīng)歷風霜的竹筍永遠成長不成挺拔的青竹。
磨礪使人寬容,讓我們丟掉浮躁。曼德拉在牢獄中呆了27年,看守他的白人對他并不友好,經(jīng)常用盡各種手段折磨他。當1991年曼德拉出獄并競選南非總統(tǒng),他在總統(tǒng)就職儀式上,特地感激了在羅本島監(jiān)獄看守他的人,他寬廣的胸襟是所有人肅然起敬。他向記者解釋說,年輕是脾氣暴躁,正是在監(jiān)獄中的磨練才會有今天。他還說:“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jiān)獄大門時,我已經(jīng)很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傷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實仍在獄中。”如果沒有寬容他怎能從犯人走向總統(tǒng),如果沒有樂觀,他怎能從一個浮躁的青年蛻變?yōu)橐粋成熟穩(wěn)重的人?
磨礪使人奮發(fā),讓我們擁有動力。小仲馬的文稿四處碰壁,他身為名作家的父親說:“如果你署上是我的兒子也許事情會有好轉!”“我不想站在你的肩頭摘蘋果,這樣的蘋果毫無味道!”小仲馬一臉淡定但語氣堅決的回絕父親的好意。一次次失敗,又一次次站起,終于,他以《茶花女》舉世聞名。當記者問他當年為什么不署上真實姓名時,他笑答道:“因為我想擁有真實的高度!”如果沒有奮發(fā)的精神,又怎會漸漸長大,從生疏的文筆逐漸細膩圓滑?
笑迎坎坷,一蓑煙雨助成長。朋友們,讓我們在磨礪中成長,在磨礪中堅強把!
笑迎坎坷,記住它只是形同虛設的假山;笑迎坎坷,記住它只是經(jīng)放大鏡照過的困難;笑迎坎坷,記住它只是人們心中的雜念;笑迎坎坷,記住它是可以逾越的關卡!
三分鐘的演講稿 篇5
成長,是一個幾乎天天都會聽到的詞語,青青碧草要成長才能隨風舞動,纖纖樹苗要成長才能傲迎狂風,小小足跡也要成長才能踏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但成長又何嘗不是殘酷的呢?一個腳印一場大雨就能讓那碧綠的小草付出的苦苦努力付諸東流,一道閃電一聲響雷就能讓那挺拔的小樹剛剛伸直的枝干驟然斷裂。
至于我們的成長,看似是和風細雨,無憂無慮,實則卻電閃雷鳴,千難萬險?墒,這偏偏又并不是成長的本性。所以,如果要用什么詞語來形容這令人驚喜連連又飽受磨難的成長的話,我想冬天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冬天是緩緩地走來的,他將一切生機盡數(shù)摧毀,只留下被白色所覆蓋的蒼茫大地,這就好像是成長帶給我們的重重磨難一樣。可是在冬意退后的初春,我們又看到了些什么呢?千里白雪鑄造了萬里鮮花,低垂的冰柱融成了高昂的碧草,銀裝素裹的松柏煥發(fā)出了更加耀眼的光輝——沒錯,冬天過后就是春天,就是那煥然一新的春天,展露無疑的春天,擁有新的氣質的,更加奪目的春天。 我畏懼成長的前奏,卻又無奈地一步步向它走去。
我希望聆聽成長的尾音,所以也歡喜和它距離的縮短。這是一種十分矛盾的心情,我懼怕成長,也希望成長,興許正如同《一千個錯誤》中那個天使所說的一樣“成長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一個誰也逃避不了的錯誤!彼晕蚁,我大概還是挺愿意接受這個錯誤的。因為可能與懼怕相比,我對成長的感情還是喜歡要占多數(shù)。不過這并不是說我就不懼怕成長了,畢竟它是我一直最害怕的東西,一個我害怕了11年卻越來越喜歡的東西。
三分鐘的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我是來自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的輔導員李欣悅,今天我站在這里,內心是忐忑的,因為我所做的,是與大家一樣的工作。所以今天我更想與大家一起分享我和我追尋的輔導員之夢。
當20xx年我第一次踏入安大的校門時,我不會想到我與這里也許會結緣一生;當20xx年我迎來自己的第一批學生時,我也不會想到他們帶給我的遠大于我給予他們的;當20xx年我成為一位母親后,我更不會想到,我所追尋的夢想會再一次起航,目標更明確,意志更堅定。
與其說是總結自己六年多的學生工作,不如說是回顧自己與學生一起成長的歷程。這其中,有過溫馨,有過緊張,有過驚喜,也有過悲傷……是酸甜苦辣之后的回味無窮與沁人心扉。學生走了一批,又來了一批,而我亦在改變,與他們同行同成長。
在與學生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們會感覺到在這個充滿誘惑與物質的時代,學校不再是一方凈土,社會上一些不良的風氣也在我們身邊悄然顯現(xiàn)。是選擇沉默放任,還是堅守公平正義?我選擇了后者。曾有學生質疑我的堅持:“老師,你的思想已經(jīng)過時了,現(xiàn)在誰不是為自己?”這一刻,我更加意識到,作為一名輔導員,如果我們不能凈化自己的心靈,養(yǎng)心立德,又何以要求學生,更無法把學生帶得更高更遠。
在我追尋夢想的道路上,我也有幸遇到富有內涵、極具人格魅力、給予我前行力量的各位恩師,他們再難也會堅持,再好也會淡泊,再差也會自信,再憤青也會向學生傳遞正能量。這些都深深地感染著我,我也追尋著他們的足跡奮勇向前,將這份正能量擴散開去,輻射到更多的學生。
在追尋夢想的道路上,我也有過困惑——對學生是應該嚴還是愛?曾經(jīng)我以為對學生嚴厲,讓學生懼怕的老師才是好老師,但漸漸地我意識到嚴格沒有錯,但我忽視了親和的重要性。記到一位恩師曾說過:“做思想政治工作要潤物細無聲”。我終于知道自己要做的不僅是個嚴師,更是一個貼近學生、關愛學生、有人格魅力的輔導員,亦師,亦友,亦父母。這樣,學生才愿意走近你,愛戴你,與你分享喜悅與憂愁。
雖然“90”后被普遍認為是個性極強、對輔導員挑戰(zhàn)極大的一個群體,但在我看來,他們身上的特性可以正向看,也可以負向看,關鍵在于引導。心理學的學習讓我知道,性格無好壞之分;社會學專業(yè)的背景也讓我懂得要尊重不同于自己的觀點。在所帶的三屆學生中,我都遇到了個性強、有自我主張的學生,我其實非常欣賞他們的個性,即使會遭遇他們無心地“頂撞”,我也會包容,耐心引導。我也提醒自己,作為一名輔導員,既不能吝惜贊揚,也不能惡語中傷,要保護好學生個性中向上的部分,盡量削弱個性中消極的部分,不能把學生打磨成一個樣,學生個性化的成長才是我們輔導員追求的。
回顧我六年多的輔導員工作,即使會有繁瑣,即使會有困惑,即使會有挑戰(zhàn),但如果你問我幸福嗎?我依然會不猶豫地回答:幸福!此幸福與物質無關,而與我的學生相關。雖然他們有過叛逆,有過不解,有過頹廢……但他們成長的每一步足跡,收獲的每一份喜悅,再回首時的每一縷感恩,都是我幸福的源泉,也是我堅守的理由。有夢想有追尋,有內涵有魅力,有理論有智慧,做一個學生成長成才的守望者,默默助力他們的騰飛,這就是我,一個“80后”輔導員所追尋的夢想。
謝謝大家!
三分鐘的演講稿 篇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風裹挾著黃土,荒唐潑灑出一片暗無天日,掩藏人類與日月的原始恐懼。漫天飛沙。
我驚疑地看著那父親手中被汗水浸濕的花苞——欲開而未開的花苞——那被生長在北方黃土上的淳樸農民稱之為槐花的潔白花苞。
槐樹自然是見過的。盡管是城里人,但也不至于落寞到了槐樹都沒見過的地步。但總是在某個春天的某個清晨,那隱藏在樹葉中的點點雪白,被鄰居家愛嚼舌頭的三婆或是其他的什么人,挎著籃子、挑著竹竿,便草草收拾走了,留下一地的殘枝號叫。而又在三婆家中密不透氣的廚房里被油漬浸沒了。
或許它還真有那么點味道嗎?這自是從三婆的狂熱推斷出來的,卻并沒有什么事實根據(jù)——難以想象被沙土掩埋的什么玩意兒能夠有動人心魄的味道。
“嘗嘗吧——對身體有好處。又不是什么毒藥!
嘗就嘗罷!卻總是遲疑的——從父親手中揪起那一只花苞,閉了眼,不去想它的顏色、來源,抑或是上面爬著的一只無辜的瓢蟲——只管把它放進嘴里。
風起。滿樹槐花飄搖……
花瓣上面是沒有沙子的——這倒使我驚喜了,便接下去細細咀嚼。咬了半天,卻只是平凡的味道,不見一點花香,又或者是其他的什么一絲苦澀味。也許有泥土的、大自然的味道的,也許是我悟性不夠,又或是太心急,反正是沒有嘗出來。
父親看見我絲毫不激動的神色,嘆了一口氣,也從嫩枝上摘下一朵,放進嘴里。伴隨著牙床的律動,眉毛一點一點地皺緊,卻沒有說什么,也許又想說什么,可是還是沒有說。
我是對這十分好奇的,卻也并沒有問什么——父親常教導我:小孩子不要知道太多事情,我自從那時起便也變得沉默寡言了。
這時的確是沉默寡言了。只聽見附近不時的鳥的鳴叫聲——大概是洗白了肚子的烏鴉在扮作喜鵲,還有便只有風的吼叫聲了。
“味道不如以前了!备赣H吐出那一口殘渣,只留下這一句話。我是暗喜的,自然是因為父親終于認識到這一點,也避免了我去大口大口吃這“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東西。
我這一次卻猜錯了父親的意愿:父親仍然大把大把地往塑料袋里裝著槐花。“不是說不好吃嗎?”我問。
“這可是野菜,”父親模糊的回答,“該讓你嘗嘗的!
我自是不滿意父親模糊而又無理的回答,但又想起了父親“言多必失”的教導,也只好作罷——也是因為知道父親從來執(zhí)拗。
回家之后,變了樣的槐花很快端上了桌。槐花是雞蛋混合在一起炒的,平日里愛吃雞蛋的我卻怎樣也提不起來興趣,把筷子放到一旁,一心只讀圣賢書。而父母見到我這樣——也許也有自身的緣故,便也棄箸不食了。那盤雞蛋也就擱在那里,任由自發(fā)地冰涼了。
“的確是不如以前好吃了,”母親說,“現(xiàn)在只是平凡的味道!
槐花為什么不如之前好吃呢?我既不是父母親,也不知道從前的槐花是什么味道的,也無從去推斷論證;也許事物的本性就是朝著平凡發(fā)展的,而那不平凡的甜香,或者是臆想,又或者只是記憶的假象罷了。
猶如風又起,猶如走在朝向平凡的青春路上。
【三分鐘的演講稿】相關文章:
初二三分鐘演講稿07-10
大學三分鐘演講稿范文-三分鐘演講稿12-31
初中的三分鐘演講稿范文-三分鐘演講稿12-30
高一三分鐘的演講稿范文-三分鐘演講稿12-30
三分鐘演講稿06-06
兩三分鐘的感恩演講稿01-28
兩三分鐘勵志演講稿08-22
三分鐘的演講稿01-22
三分鐘演講稿01-18
三分鐘的經(jīng)典演講稿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