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圖讀后感(通用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十四孝圖讀后感(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1
百善孝為先是古人的基本道德思想,《二十四孝圖》本是一本宣揚儒家孝的觀念的兒童傳統(tǒng)讀物。而魯迅先生這篇文章就寫在于反對白話文的潮流爭鋒相對之時。作者以激奮起筆,貫穿了辛辣的諷刺,痛斥了封建孝道的虛偽,表達了他的愛憎之情。
并不是否定魯迅的觀點。的確,新中國是需要像他這樣敢說敢做的人才,也的確很渴望一個去打擊封建殘酷的聲音。然而,對于他所言的觀點我卻意見相左。
不得不承認的是,二十四孝的確有著一些像哭竹生筍臥冰求鯉等匪夷所思的接近神話的故事。也有一些極端一味的如老萊娛親郭巨埋兒。你可以稱之為荒誕,但它只是僅僅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目的還是好的。試問難道真的有人去學著文中那般臥在冰上,求著鯉魚的到來?有真的有白發(fā)老爺在故作小兒狀嗎?
古代不受孝道的極為少見,也算是屈指可數(shù)。倒是在如今的社會不孝兒女諸多。父母含辛茹苦的拉扯長大,成人后卻對父母不屑一顧,冷嘲熱諷的比比皆是。子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貧,我想現(xiàn)代人也逐漸喪失了這種傳統(tǒng)了吧!
讀完《二十四孝圖》后,相信大家對孝有了很深的理解。孝是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遵循的傳統(tǒng)美德,可是現(xiàn)在的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不孝順父母的現(xiàn)象,所以我們更能好好的理解孝的.深層內涵,學著做一個孝順的人。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2
《二十四孝圖》圖文并茂,非常感人。我發(fā)現(xiàn),百事孝為先,小時候那些孝順的人,長大都有了很大的成就。
二十四孝有:孝感動天、親嘗湯藥、嚙指痛心、百里負米、蘆衣順母、鹿乳奉親、戲彩娛親、賣身葬父、刻木事親、行傭供母、懷橘遺親、為母埋兒、扇枕溫衾、拾蕭異器、涌泉躍鯉、聞雷泣墓、乳姑不耽臥冰求鯉、恣蚊飽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筍、嘗糞憂心、棄官尋母、滌親溺器。其中,我最喜歡刻木事親,意思是: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南(今河南黃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jīng)常思念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于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后一定見面,從不懈擔久之,其妻子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雖然這篇文章里木頭人的手指會流血不現(xiàn)實但古代人真的是孝順。現(xiàn)在有很多人特別是我們這代人一天到晚都是在想自己該怎么樣,自己吃的好不好,玩得好不好,向父母要這要那,達不到要求就發(fā)脾氣,有時對父母和長輩說話、行為很不禮貌。和前人相比我真的對“孝順”二字沒有做好。讀了這本書,我以后一定要孝順父母,尊敬老人,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美德。讓我們從點滴做起吧!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3
魯迅的《二十四孝圖》是收錄在《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作者敘述了自己對于《二十四孝圖》中對于“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孝道故事的看法,批判了這種封建制度下變形了的孝道。
百善孝為先,古人講“孝道”擺在所有道德的最前面。一個人品德怎么樣,首先看這個人孝不孝順,如果不孝順,連官都做不了。自古以來流傳的孝道故事有很多,給人很好的教育意義。但是《二十四孝圖》中存在的一些扭曲人們孝道的觀念,魯迅先生給與了強烈的抨擊!芭P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是一種封建社會畸形的孝道,為了孝道就能枉顧子女性命嗎?這種低級趣味的肉麻就是孝道嗎?這些都屬于愚孝,這些故事遺留下來的封建孝道觀念毒害了一代代的人。我們?yōu)槿俗优,孝道是天?jīng)地義的事,但是要科學,而不是迷信,要觀念要與時俱進,而非封建愚昧,更不能因為孝道而傷害到其他人。破除封建孝道的觀念的虛偽和殘忍,就是要我們有意識,而不是盲目尊崇。就像魯迅認為的那樣,只要自己孝順父母做到心中無愧就行了。
作者對于封建孝道給與了無情的批判,同時,《二十四孝圖》也能讓人對孝道與更深的領悟。千萬不要再出現(xiàn)“嘗糞憂心”、 “郭巨埋兒”這樣的愚孝了。其實,我覺得讓父母開心自在就是最大的孝順了。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4
我在網(wǎng)上看了一篇叫《二十四孝》的文章,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讓我深受感動。其中,有一則是“臥冰求鯉”,這則小故事在令我感動的同時也讓我受益匪淺。
古代的人們如此孝順。正所謂“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在構造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和傳統(tǒng)美德,但是,事實好像有點不盡人意,歷史寶貴財富并沒有得到部分現(xiàn)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父母是天經(jīng)地義要養(yǎng)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
他們認為只有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卻不體諒,不理解父母對自己所付出的辛勞,更不用提要他們孝敬父母了。他們可否想過母親十月懷胎的痛苦和父母親把他們從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人們的唾罵和拋棄。
父母給我們的愛是無私的,父母默默地為我們操勞。如果你夠細心,就會發(fā)現(xiàn)父母臉上多了一條條皺紋,頭上多了一絲絲銀發(fā)。父母在我們的成長路上精心的養(yǎng)育并教育我們,卻不求回報,父母對我們的愛比山還高,比海還深。
所以,我們現(xiàn)在要好好孝敬父母,哪怕是幫媽媽做做家務,給爸爸捶捶背,把好吃的留給父母吃,做一個聽話懂事的好孩子。此外,我們更要好好學習,不辜負父母對我們的期望,長大以后好好報答父母,好好孝敬父母!
“孝敬”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就像這則故事中的王祥那樣,我一定好好孝敬父母。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5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圖》的文章,給我印象十分深刻,頗有感受。
文章講的是作者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著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發(fā)指。
先說說那個郭巨埋兒吧。說是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后,他把家產(chǎn)分為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yǎng)母親,對母極孝。后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yǎng)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yǎng)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jié)省糧食好供養(yǎng)母親!狈蚱匏彀褍鹤颖С,挖坑要埋。興好挖出一壇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
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為貴”的人本觀念?此拼笮,其實是殘忍。古有為求神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為父母治病獻五臟的,極少有為父母去殺人的。為了節(jié)約糧食,就想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殺了,一則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二則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來有人把這種孝舉,稱為“愚孝!
隨便一翻《二十四孝圖》,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翱棠臼掠H”、“埋兒奉母”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臥冰求鯉”、“哭竹生筍”迷信思想嚴重;“嘗糞憂心”則讓人惡心。
孝是應該的,迂腐是愚蠢的,盲從是可悲的,衛(wèi)道是可恨的。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相關文章: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07-06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07-11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05-25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散文12-10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范文10-30
最新《二十四孝圖》讀后感10-30
有關寫二十四孝圖讀后感03-22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精選6篇)10-30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精選12篇)11-01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300字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