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原文賞析
《菊花》原文賞析1
菊花
唐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譯文:
一叢叢的秋菊環(huán)繞著這家農(nóng)舍,好像到了陶淵明先生的家。我繞著這家的籬笆墻賞菊,一圈又一圈,不知不覺中,竟已西斜。
百花之中,不是我最菊,而是因為菊花凋零得最晚,如果它開謝了,后面也就無花可賞了。
注釋:
1、秋叢:指叢叢秋菊。
2、舍: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淵明的家。陶,指東晉詩人陶淵明。
4、遍繞:環(huán)繞一遍。
5、籬:籬笆。
6、日漸斜:太陽漸漸落山。斜,傾斜。
7、盡:完。
8、更:再。洛城:今河南洛陽。
賞析:
這首七言絕句詩,雖然寫的是詠菊這個尋常的題材,但用筆巧妙,別具一格,詩人獨特的愛菊花理由新穎自然,不落俗套,并且發(fā)人思考。
詩人沒有正面寫菊花,卻通過愛菊,側(cè)面烘托它的優(yōu)秀品格,美妙靈動,意趣盎然。
該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一語說盡,留下了想象去回味咀嚼,這就增強(qiáng)了它的藝術(shù)感染力。
《菊花》原文賞析2
原文:
秋叢繞舍似陶家,[1]遍繞籬邊日漸斜。[2]不是花中偏愛菊,[3]此花開盡更無花。[4]
詩詞賞析:
東晉大詩人陶潛寫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其愛菊之名,無人不曉,而菊花也逐漸成了超凡脫俗的隱逸者之象征。難怪宋人周敦頤因陶淵明后真隱士不多,要大發(fā)“菊之愛,陶后鮮有聞”的感慨了。歷代文人墨客愛菊者不乏其人,其中詠菊者也時有佳作。中唐詩人元稹的七絕《菊花》便是其中較有情韻的一首。
詩人對菊花由衷喜愛:開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叢叢,遍布屋舍四周,他沿著竹籬,忘情地欣賞這些親手栽種的秋菊,不覺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繞”字寫屋外所種菊花之多,給人以環(huán)境幽雅,如陶淵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繞”字則寫賞菊興致之濃,不是到東籬便駐足,而是“遍繞籬邊”,直至不知日之將夕。其愛菊之情,似較五柳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短短的十四個字,有景、有情、有聯(lián)想,活脫脫地勾勒出一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面。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轉(zhuǎn),指出自己并非沒來由地鐘情菊花。時至深秋,百花盡謝,唯有菊花能凌風(fēng)霜而不凋,獨立支持,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機(jī)。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這四季中最后開放的菊花使他忘情,愛不能舍了。中國古典詩詞常借物詠懷喻志,如屈原的《桔頌》,陳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詩贊菊花高潔的操守、堅強(qiáng)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這首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一語說盡,留下了想象空間讓人們?nèi)セ匚毒捉,這就增強(qiáng)了它的藝術(shù)感染力。因而歷來被人們所喜愛。
《菊花》原文賞析3
菊花
朝代:唐代
作者: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譯文】
一叢一叢的秋菊環(huán)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詩人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jīng)快落山了。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后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釋】
陶家:陶,指東晉陶淵明。
【鑒賞】
詩人對菊花由衷喜愛:開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叢叢,遍布屋舍四周,他沿著竹籬,忘情地欣賞這些親手栽種的.秋菊,不覺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繞”字寫屋外所種菊花之多,給人以環(huán)境幽雅,如陶淵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繞”字則寫賞菊興致之濃,不是到東籬便駐足,而是“遍繞籬邊”,直至不知日之將夕。其愛菊之情,似較五柳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短短的十四個字,有景、有情、有聯(lián)想,活脫脫地勾勒出一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面。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轉(zhuǎn),指出自己并非沒來由地鐘情菊花。時至深秋,百花盡謝,唯有菊花能凌風(fēng)霜而不凋,獨立支持,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機(jī)。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這四季中最后開放的菊花使他忘情,愛不能舍了。中國古典詩詞常借物詠懷喻志,如屈原的《桔頌》,陳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詩贊菊花高潔的操守、堅強(qiáng)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這首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一語說盡,留下了想象空間讓人們?nèi)セ匚毒捉,這就增強(qiáng)了它的藝術(shù)感染力。因而歷來被人們所喜愛。
【簡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菊花》原文賞析4
原文:
題菊花原文:颯颯西風(fēng)滿院栽,[1]蕊寒香冷蝶難來。[2]他年我若為青帝,[3]報與桃花一處開。[4]題菊花拼音解讀:sà sà xī fēng mǎn yuàn zāi ,[1]ruǐ hán xiāng lěng dié nán lái 。[2]tā nián wǒ ruò wéi qīng dì ,[3]bào yǔ táo huā yī chù kāi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zhǔn)確。
詩詞賞析:
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下記載:“巢五歲侍翁父為菊花聯(lián)句,翁思索未至,巢信口應(yīng)曰:‘堪與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赭黃衣!仓腹钟麚舫玻宋淘唬骸畬O能詩,但未知輕重,可令再賦一篇!矐(yīng)之曰:‘颯颯西風(fēng)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边@里說這首詩作于黃巢五歲時,不可信。此詩當(dāng)作于黃巢年青時,發(fā)動起義之前。
《菊花》原文賞析5
朝代:唐代
作者:元稹
原文: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譯文
一叢一叢的秋菊環(huán)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詩人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jīng)快落山了。
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后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釋
⑴秋叢:指叢叢秋菊。
、粕幔╯hè):居住的房子。
、翘占遥禾諟Y明的家。陶,指東晉詩人陶淵明。
、缺槔@:環(huán)繞一遍。
⑸籬(lí):籬笆。
、嗜諠u斜(xiá):太陽漸漸落山。斜,傾斜。因古詩需與上一句押韻,所以應(yīng)讀xiá。
、吮M:完。
、谈╣èng):再。
1、 雅瑟.《唐詩三百首鑒賞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xx:327-328頁
賞析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寫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其愛菊之名,無人不曉,而菊花也逐漸成了超凡脫俗的隱逸者之象征。歷代文人墨客愛菊者不乏其人,其中詠菊者也時有佳作。中唐詩人元稹的七絕《菊花》便是其中較有情韻的一首。
第一句“秋叢繞舍似陶家”的“繞”字寫屋外所種菊花之多,給人以環(huán)境幽雅,如陶淵明家之感。詩人將種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見秋菊之多,花開之盛。這么多美麗的菊花,讓人心情愉悅。
第二句“遍繞籬邊日漸斜”表現(xiàn)了詩人專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繞”字寫賞菊興致之濃,不是到東籬便駐足,而是“遍繞籬邊”,直至不知日之將夕,表現(xiàn)了詩人賞菊時悠閑的情態(tài)。詩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愛菊之情,似較五柳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氨槔@”“日漸斜”,把詩人賞菊入迷,流連忘返的情態(tài)和詩人對菊花的由衷喜愛真切地表現(xiàn)了出來,字里行間充滿了喜悅的心情。前兩句短短的十四個字,有景、有情、有聯(lián)想,活脫脫地勾勒出一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面。
三四兩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點明了詩人愛菊的原因。這兩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轉(zhuǎn),指出自己并非沒來由地鐘情菊花。時至深秋,百花盡謝,唯有菊花能凌風(fēng)霜而不凋,獨立支持,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機(jī)。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這四季中最后開放的菊花使他忘情,愛不能舍了。詩人從菊花凋謝最晚這個角度出發(fā),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愛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對菊花歷盡寒冷最后凋零的堅強(qiáng)品格的贊美之情。中國古典詩詞常借物詠懷喻志,如屈原的《桔頌》,陳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詩贊菊花高潔的操守、堅強(qiáng)的品格,也是這種寫作手法,寓有深意。
這首七言絕句詩,雖然寫的是詠菊這個尋常的題材,但用筆巧妙,別具一格,詩人獨特的愛菊花理由新穎自然,不落俗套,并且發(fā)人思考。詩人沒有正面寫菊花,卻通過愛菊,側(cè)面烘托它的優(yōu)秀品格,美妙靈動,意趣盎然。該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一語說盡,留下了想象空間去回味咀嚼,這就增強(qiáng)了它的藝術(shù)感染力。
《菊花》原文賞析6
朝代:唐代
作者:黃巢
原文:
颯颯西風(fēng)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譯文
颯颯秋風(fēng)卷地而來,滿園菊花瑟瑟飄搖。花蕊花香充滿寒意,蝴蝶蜜蜂難以到來。
有朝一日,我要當(dāng)了春神,我將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開。
注釋
、棚S颯:形容風(fēng)聲。
、迫铮夯ㄐ膬骸
、乔嗟郏核敬褐。古代傳說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東方,主行春天時令。
、葓螅焊嬖V,告知,這里有命令的意思。
創(chuàng)作背景
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下記載:“巢五歲侍翁父為菊花聯(lián)句,翁思索未至,巢信口應(yīng)曰:‘堪與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赭黃衣!仓腹钟麚舫,乃翁曰:‘孫能詩,但未知輕重,可令再賦一篇!矐(yīng)之曰:‘颯颯西風(fēng)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這里說這首詩作于黃巢五歲時,不可信。此詩當(dāng)作于黃巢年青時,發(fā)動起義之前。
【《菊花》原文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菊花原文、賞析10-19
嘆庭前甘菊花原文及賞析11-19
不第后賦菊 / 菊花原文及賞析10-18
西施原文、賞析11-24
春雨原文、賞析11-22
納涼原文、賞析10-21
佳人原文及賞析08-22
別離原文及賞析12-13
南湖原文及賞析11-19
《烏衣巷》原文及賞析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