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點評作文3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根據(jù)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鄲腊桑韵率切【帪榇蠹沂占狞c評作文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點評作文 篇1
郭氏尊重好人,卻未重用;厭惡壞人,卻未清除。兩方面都不能徹底,結(jié)怨反多,使其城池變?yōu)橐黄瑥U墟。而一位高材生因初出茅廬,未引起國家重視。當他在外國成名時,政府竟不惜一切代價,請他歸國。從這兩則故事可以看出要使國家興旺發(fā)達,就必須懂得愛護人才,重視人才。
首先,要想治國安邦,國家昌盛,必須重視人才。唐太宗李世民曾說過:“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彼运苤匾暼瞬,且用人惟賢,不拘一格。魏征曾與李世民有過一段過節(jié),然而李世民不但不記舊恨,而且還重用魏征,拜他為大夫。魏征是個有學問的人才,并敢于大膽進諫,使唐太宗一生中少犯了許多錯誤。后來唐太宗為了納賢,還確立了一套科舉制度,選拔了大批優(yōu)秀人才。在他的統(tǒng)治時期,國家更加興旺,社會更加安 定,經(jīng)濟與文化得到了較快地發(fā)展。這個時期被譽為“貞觀之治”。他為何能將國家管理得這么好呢?這正由于他“以人為鏡”,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能善于用人,愛護人才,不像郭氏那樣不重用好人,使之城池敗亡,變成廢墟。
其次,要使國家事業(yè)發(fā)達,必須重用好人,清除壞人。隋煬帝妒忌心極強,他妒忌那些才華超過他的人,并把他們殺害了。他還寵信重用一些專門阿諛奉承的`卑鄙奸詐的小人,致使隋朝很快地滅亡了。隋煬帝不但沒有重用好人,也沒有清除壞人,而且聽信小人之言,增強了壞人的勢力,隋朝迅速衰敗是情理中的事。
再次,要招納人才,禮賢下士,要肯花大代價。比利時政府為了使高材生博爾德特回國,不惜一切代價,把建筑一艘驅(qū)逐艦的專款拔出,來建筑一座式樣與巴黎巴斯德研究院相同的研究院。博爾德特大為感動,終于返回自己的祖國。因此我們必須肯花大代價,才能招納大量優(yōu)秀人才,為國家作貢獻。
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xiàn)代化建設更需要培育大量優(yōu)秀人才,只有懂得愛護人才,重視人才,才能振興中華,實現(xiàn)四化。
點評作文 篇2
今年山東省高考的作文題目如下:
皇帝要建宮殿,召集百將 ,木匠和石匠暗中競爭,木匠責備小徒弟,小徒弟 中不平,將木匠的尺子弄短了一截,而尺子等工具都是進貢的木材,這樣木柱就短了一塊,木匠和徒弟都面臨殺頭的局面,點評山東省高考作文題。在焦急中,石匠想了辦法,在石柱上加了一塊東西,石柱凸起一塊,將局面挽救。木匠和徒弟不但得以保存性命,并且木匠和徒弟不但得以保存性命,并且石匠的這種方法形成了一種新的建筑風格,沿襲下來。以“雙贏的智慧”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我是山東人,點評一下。
總的來說,這個作文題目叫我感覺失望,且感覺漏洞百出。
首先,作文是幾年不變的話題作文。這種形式,已經(jīng)沿用了好幾年,無論是從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還是作文寫作的教學角度看,其影響之壞已經(jīng)到了叫人覺得很無奈的時候了。而作為對學生、對教師、對教學雙方有直接影響和引導作用的高考作文,幾年來,竟然沒有什么大變化,不能不說是一件非常叫人遺憾的事情。從今年各地自主命題的情況來看,很多的作文給人耳目一心的感覺,但山東的作為依據(jù)形式老套,不能不叫人感覺非常失望。
其次,作文題目本身存在著嚴重的瑕疵,給人感覺是作文題目本身是在胡編亂造,出題者竟然如此,那怎么能讓學生不胡編亂造呢,其后果可想而知。
來分析一下,看看這個題目本身的不合理之處:“皇帝要建宮殿,召集百將 ,木匠和石匠暗中競爭”,筆者不明白,木匠和石匠暗中競爭什么?他們不屬于一個行當,分工不一樣,有什么可以競爭的?更重要的一點,給皇帝修建宮殿,兩個匠人是否該懷有私心,是否敢打自己的小算盤?更不可理解的是小木匠在受到了木匠的責怪以后,竟然敢于把木匠的尺子弄短,使木柱短一截兒,如此欺君之罪,是要殺頭的,小木匠難道不要命了?他有幾個腦袋敢用來開玩笑?更不可理解的是,石匠竟然違背了原則,私下里配合木匠作弊,那工程的監(jiān)督部門做什么去了?怎么給皇帝修建宮殿,就像小孩子過家家一樣的隨意呢?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個材料本身就是虛假的,點評山東省高考作文題。材料本身的虛假,會給考生這樣的一個潛在的影響,就是:高考不過就是糊弄糊弄,就像那個木匠和石匠聯(lián)合起來糊弄皇帝一樣。因此,學生也就會受此影響瞎編造一氣。這都是出題者惹得禍。假如能在材料的真實性上下點工夫,何至于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的導向?現(xiàn)實生活中,有那么多活生生的例子,有那么豐富的材料不使用,卻非要去歷史的沉垢里翻檢,真不知道出題者何以如此的愚昧。
第三,從主題上來看,這個材料是想表達這樣的一個意思: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合作就能給雙方帶來好處。但正像前文所說的,由于這是建立在一個違背原則的基礎之上的命題,因此,并不一定必然得出“雙贏的智慧”這樣一個話題。假如“雙贏”必須以犧牲原則為代價,以違背科學為代價,那還是贏嗎?智慧又從何而來?
作文寫作,應該是來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把一種觀念強加給寫作者的做法,是一種僵硬的教育形式,對于寫作者本身來說,也是痛苦的事情,他會因為思想的被束縛和限制而感到局促,話題作文應該具有更廣泛的開放性,而像山東的考題不僅給了個錯誤的前提,還硬給考生一個牽強的結(jié)論,如此的作文題目,怎不叫人失望呢?
點評作文 篇3
趙王嘗出獵。行至一林間。一猴危坐道中,凝神閉目,全然不顧。趙王怒,拔箭射之,此猴魚躍避之;復射,又不中。趙王大怒,令眾齊射之,哀哉此猴命送黃泉。
后人對此褒貶不一。一曰:“此猴機靈勇敢,善展現(xiàn)自我?蓯黑w王不識其才,藐視其優(yōu)勢,竟拔箭相射,悲哉此猴滅于此等昏君之股掌,哀哉其生不逢時,現(xiàn)不擇地!”又曰:“此猴死有余辜。其雖具優(yōu)勢,但未著于正處。趙王乃堂堂一國之君主,大庭廣眾之下,此猴竟以其優(yōu)勢戲與趙王,以示趙王箭藝不精,此罪當射殺!”
今先不論趙王之對錯,單述此猴之優(yōu)勢。
猴者,機巧靈活,人皆知之,然此猴竟可數(shù)避趙王之利箭,可謂之“優(yōu)勢”。但終亡于眾箭之下,究其根源,皆緣其優(yōu)勢。
其雖具優(yōu)勢,但因倚仗優(yōu)勢,覺趙王之箭首射不中,后射也必不中。殊不知眾箭齊射,汝避此焉能避彼乎?嗚呼哀哉!
然此事也并非全咎其優(yōu)勢。其有優(yōu)勢,理所當然,天經(jīng)地義。但其示法不當,舉動不妥,致優(yōu)勢變劣勢,終自毀其中。使此猴擇良機面覲趙王,敘其優(yōu)勢,趙王必肯禮賢下士,設宴款待。
此傳說之言,真假不論。然當今之世,此事也時有發(fā)生,并非寡聞。
一事如此:三人行,一人攜拐,一人帶傘,而另一人兩手空空。歸,攜拐者遍體傷痕,帶傘者渾身是水,而空手者安然無恙。
詢其三者。攜拐者曰:“吾有拐,忽視地面崎嶇,盲目而行,故羈絆無數(shù),滿身傷痕。”
帶傘者曰:“吾有傘,故頂風冒雨而行,然風急雨驟,傘不及事,故渾身是水!
空手者曰:“吾身無一物,故撿路而行,擇檐而避,故安然無恙。”
嗚呼!前者之傷、之禍,皆因其“優(yōu)勢”,后者之福、之安,反而因其無優(yōu)勢。此人之常事與猴之悲論,豈有兩異乎?
【點評作文】相關文章:
作文點評11-26
如何點評小學生作文點評技巧08-03
小學作文及點評08-04
小學作文點評08-04
廣西作文點評11-26
作文留下及點評11-26
怎樣點評作文11-23
點評作文的構(gòu)思11-26
有關點評作文12-19
寫景作文點評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