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原文賞析
柳梢青原文賞析1
原文
柳梢青·茅舍疏籬
茅舍疏籬。半飄殘雪,斜臥低枝?筛嘁,煙籠修竹,月在寒溪。
寧寧佇立移時。判瘦損、無妨為伊。誰賦才情,畫成幽思,寫入新詩。
注釋
寧寧:寧靜之意。
移時:謂少頃。
注釋
、賹帉帲簩庫o之意。移時:謂少頃。
賞析
梅花冰肌玉骨,半霜傲雪,經(jīng)冬凜冰霜之操,早春魁百花之首,以韻勝,以格高,故為歷代人們所喜愛。文人學者更是植梅、賞梅看作是陶情勵操之舉。揚無咎這首詞,借詠梅以抒發(fā)自己的情操,寄托幽思,刻畫了一位生性孤傲、不隨波逐流的世外高士的形象。揚無咎,南宋時畫家、詞人,字補之,號逃禪老人,清夷長者。高宗時,因不愿依附奸臣秦檜,累征不起,隱居而終。尤善畫梅。
詞作上片通過對梅花生長的環(huán)境、外在形象的描繪,著力刻畫出梅花超凡脫俗的韻致!懊┥崾杌h”,這是梅花生長之處。歷來文人雅士總喜歡把他們眼中的梅花置放在清幽、遠離塵世的地方,如“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王安石《梅花》),“春來幽谷水潺潺,的滴梅花草棘間”(蘇軾《梅花二首》之一),“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陸游《卜算子?詠梅》),等等。楊無咎在這里同樣也開宗明義,把他所喜愛的梅花置放在這樣的一個環(huán)境之中,無非是借此表明自己的心跡,超凡脫俗,高潔自愛。“半飄殘雪,斜臥低枝”兩句,是以比擬手法來正面刻畫梅花形象。上句寫梅花之潔白晶瑩,下句刻繪梅樹姿態(tài)之飄逸,這句是化用林逋的詠梅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末三句筆鋒一轉(zhuǎn),緊承首句,再度刻畫梅花周圍的環(huán)境,從而使得整個畫面顯得更富清幽、高雅的意境:白云繚繞、修竹蕭蕭、皓月高懸、溪流潺潺。這個畫面比林逋詩句的內(nèi)涵更大,境界更清幽,更有特色。這些景致和意象是隱士生活不可或缺的,它們都具有隱士的生活和品格高潔的象征作用。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詞人雖寫梅,然而根本之點卻不在于梅,這就為下片的抒情作了很好的鋪墊。
下片詞人筆鋒轉(zhuǎn)向刻寫自己,一位在梅樹前佇足凝思的詞人形象躍然紙上!皩帉巵辛⒁茣r”,“寧寧”,神情專注貌;“移時”,謂時間經(jīng)過之久,與歷時、經(jīng)時意同。這句是刻畫詞人自己在梅花樹前駐足觀賞、凝思。“判瘦損,無妨為伊”,意謂為了觀賞梅花、從梅花那里汲取精神力量,陶冶性情,以致“瘦損”了自己的身體也“無妨”。這里看出詞人對梅花的迷戀傾心程度之深。這句的寫法,以退為進,與柳永的名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有異曲同工之妙。最后三句:“誰賦才情,畫成幽思,寫入新詩”。詞人覺得光整日價佇立在梅花前流連觀賞還遠遠不夠,最好還能讓梅花的飄逸神韻、高潔品性時刻與己相伴,于是他便祈想:誰能賦于我才情,能夠把梅樹的倩影與神韻描畫下來、用詞章把她刻畫下來,成為永恒的留念?
柳梢青原文賞析2
原文:
斷夢游輪。孤山路杳,越樹陰新。流水凝酥,征衫沾淚,都是離痕。
玉屏風冷愁人。醉爛漫、梅花翠云。傍夜船回,惜春門掩,一鏡香塵。
詩詞賞析:
《柳梢青》,又名《隴頭月》。雙調(diào),四十九字,上片六句下片五句,各三平韻。下片第十二字宜用去聲。別有一體改用入聲韻,上片三仄韻,下片兩仄韻,平仄略異。
“龜翁”,即翁逢龍。“研意”,山名!肮锩,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是年詞人四十四歲,尚在蘇州瓜涇。此有《喜遷鶯·甲辰冬至寓越兒輩尚留瓜涇蕭寺》一詞可證之!皻q臘”,一年中的十二月份!俺保缟!皯选保瑧浖耙。所以“癸卯歲臘朝斷橋并馬之游”,是夢窗由瓜涇回杭臘朝之時。
“斷夢”三句,扣題中一“懷”字。“游輪”,虛幻的光輪。此言詞人與龜翁共登研意觀雪,談起自己(詞人)經(jīng)常作著一個斷斷續(xù)續(xù)的夢,又象似駕著虛幻的光輪回歸舊時;脡糁凶约号c兄長你(指龜翁)并馬揚鞭,暢游斷橋邊孤山路,這一情景雖然醒后杳然,但對西湖的柳蔭卻記憶猶新。“流水”三句,承上懷念西湖。言詞人惦念著西湖中的流水,象似母親的乳汁那樣親切香凝,所以今天登上研意,不覺頓生游子思親的哀傷,流下了離情別緒之淚。上片寫西湖。
“玉屏”兩句,述“觀雪”。言己與兄長龜翁登上研意山,遠眺群山白雪皚皚、高低起伏,恰似白玉制成的大屏風一樣,獵獵的寒風激發(fā)我拋開了懷舊的愁思。于是,兩人共同游覽在山中的蒼松,梅枝之間,不覺醉矣。此真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之境界!鞍埂比,記歸家。此言我們在研意觀雪之后,傍晚乘舟回到家中,游興盎然。掩門照鏡,鏡中人影雖蒙著游塵,但梅松清香也同時蕩漾在室中,從而也傳遞出春天已經(jīng)來臨的信息。下片述觀雪有感。
柳梢青原文賞析3
柳梢青·三山歸途代白鷗見嘲
白鳥相迎,相憐相笑,滿面塵埃。華發(fā)蒼顏,去時曾勸,聞早歸來。
而今豈是高懷。為千里、莼羹計哉。好把移文,從今日日,讀取千回。
翻譯
我走在歸家的路上,我的老朋友白鳥前來迎接我。我們見了面,互相愛憐又互相歡笑。白鳥說:你滿面灰塵,頭發(fā)白了,面孔也蒼老了。你走的時候,我就曾勸你早些回來。
我對白鳥說:我回來,不是由于我的情操高尚,自動請求退隱的;你以為我像張季鷹在千里以外,老是想著家鄉(xiāng)的蒪羹美味而棄官回家的嗎?完全不是,從今天起,我天天把《北山移文》讀它一千遍,永遠不和你分開了。
注釋
白鳥:即白鷗。
聞早:趁早。
莼羹:用張翰棄官南歸事。
移文:指孔稚的《北山移文》。
賞析
本詞作于他由帶湖出仕閩中而被再度罷職重回帶湖之時。此詞寫出了他的這一交織著慚愧與后悔、無奈與憤慨的復雜感受,是一篇極為真實的寫心文字。上片主要是通過白鳥迎人嘲笑而追思過去。起韻把自己回家時的潦倒形跡,從白鳥的眼中見出。一個滿面塵埃、一事無成的老翁,受到了象征純潔忘機的“山中老友”白鳥的相迎、相憐與相笑!皾M面塵!钡淖晕倚稳,可見詞人心里充滿了失敗的感覺。而白鳥對于詞人既友好地相迎、又復相憐相笑的行為,反映了白鳥面對自己需要撫慰的山中老友的復雜態(tài)度:可憐他的失敗,又忍不住要他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白鳥的這種復雜態(tài)度,其實是詞人心中對于自己出山失敗的復雜感受的外移。接韻由“相憐相笑”引出,明寫白鳥責問、奚落他的言辭:你這白發(fā)更多、蒼老更明顯的老頭子,當你出山時我曾經(jīng)勸告你不要出山,即便要出山,也要早些歸來,當時我聽見了你答應我早些歸來的話語。白鳥的這番說辭,意下很為他這么晚才歸來而不滿。過片以“而今”一詞,保持在語氣上與上片的承接。白鳥奚落他道:如今你倒是終于歸來了,但哪里是因為懷抱高雅、為了“莼菜鱸魚魚”而回來呢!意下是說你不過是因為官做不下去了,被別人罷職而不得不回來的。這樣的自揭傷口,既表達了詞人無端被罷職的憤慨,也表達了他對于自己選擇的自嘲與慚愧。在結(jié)韻中,白鳥更是對他冷嘲熱諷,要他從今以后,每天都把前人諷刺假隱士的《北山移文》誦讀一遍,讀到一千遍,進行深刻的自我反省。詞人對于自己在山“有始無終”的辛辣嘲笑和嘲笑里隱含著的憤慨,至此達到了高潮。全詞借白鳥的奚落與譴責,來表達這種交織著后悔與憤慨的心情。
柳梢青原文賞析4
柳梢青
黃簡
病酒心情。 喚愁無限, 可奈流鶯,又是一年,花驚寒食,柳認清明。
天涯翠巘層層。是多少、長亭短亭。 倦倚東風,只憑好夢,飛到銀屏。
。1) 請從煉字角度,賞析“花驚寒食,柳認清明”句的妙處。(3分)
。2) 這首詞抒發(fā)了抒情主人怎樣的情懷?請結(jié)合全詞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1)兩句用了互文和對偶的修辭手法,分明而嚴整。(1分)富有感情色彩和動作表現(xiàn)力的“驚”字“認”字,把一春郁悶,見花柳而驚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態(tài)活脫脫地表現(xiàn)了出來。這兩個極見精神的動詞是該詞的“詞眼”(2分)(修辭手法答到一點可給1分,答擬人手法不給分。未按所提供的角度分層作答的不給分。)
。2)這首詞抒發(fā)了抒情主人公在清明時節(jié)懷人思歸的情懷。(2分)上片主人公帶愁醉酒,心煩意亂,觸景生情,感慨時序驚心,特殊時節(jié)自己身在異鄉(xiāng),無法與家人團聚。(1分)下片寫主人公望盡天涯的層層翠巘,心中暗數(shù)著數(shù)不清的長亭短亭,懷人之情油然而生,以至希望能在夢中與親人團聚。(1分)
賞析
這首詞中,主人公喝了悶酒,醉得有些近乎病態(tài)(“病酒”即醉酒);黃鶯鳥的叫聲,本來是悅耳動聽的,所以博得了“流鶯”的雅號,可是對這首詞中的主人公來說,卻只能“喚愁無限”,聽得心煩,卻又無法封住那流鶯的嘴巴,真是無可奈何!
主人公的愁從何而來?細細想來,既不是源于病酒,也不是因為流鶯。傷春?倒有些相似!坝质且荒辏@寒食,柳認清明”,光陰荏苒,逝者如斯,轉(zhuǎn)眼“又是一年”!春光如許,年復一年,時不我待,觸景生情,感到時序驚心,慨嘆流年暗換,從而“愁”上心頭。
當他望盡天涯的層層翠巘,心中暗數(shù)著那根本數(shù)不清的“長亭短亭”,懷人之情油然而生,但天涯各一方,現(xiàn)實的現(xiàn)象不可能,絕望之下,只得象希望于夢中與家人相會。
“天涯翠巘層層。是多少、長亭短亭”,是這首詞中最關(guān)鍵的句子,所謂詞心也。這一句揭示了全詞的抒情實質(zhì):鄉(xiāng)關(guān)之思。
“傷春”一詞,不知被古人用過多少次,其實,春本無可傷,可傷者往往是與春一樣美好的事物?偨Y(jié)一下古人的生活經(jīng)驗,春天的本身雖無可“傷”,但它卻往往是人們感慨傷懷的誘發(fā)物。春天是一個懷人的季節(jié),古人從這里選取題材,抒發(fā)感情,不知寫下了多少詩詞!
黃簡的這首詞,也是這樣。
黃簡的詞流傳至今的,只有三首,皆精于修辭,如《眼兒媚》:“打窗風雨,逼簾煙月,種種關(guān)心!薄队駱谴骸罚骸皧y成挼鏡問春風,比似庭花誰解語?”煉字煉句的功夫十分到家,竟似“妙手偶得之”。
這首詞中,則有“花驚寒食,柳認清明”。這兩句的妙處,首先是如況蕙風所說:“屬對絕工”。這兩句都是同樣的“主謂賓”句式結(jié)構(gòu),花對柳,是植物性名詞相對,“驚”和“認”兩個動詞相對,“寒食”和“清明”兩個表節(jié)氣的名詞相對,分明而嚴整。富有感情色彩和動作表現(xiàn)力的“驚”字“認”字,把一春郁悶,不覺時光飛逝,見花柳而驚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態(tài)活脫脫地表現(xiàn)了出來。這兩個極精當極富表現(xiàn)力的動詞,不經(jīng)幾番錘煉,是無論如何得不到的,確實是這首詞的“詞眼”。乍見而“驚”,由“驚”而“認”,細細辨認之后,于是乎確認寒食清明已到,從而想到祖塋在焉的故鄉(xiāng),鄉(xiāng)關(guān)之思油然而生,“淚眼問花花不語”的情態(tài)就出現(xiàn)了。作者選定寒食清明這種時節(jié),也是不無考慮的。如上所說,這是一個祭掃祖塋的時節(jié),最容易勾起異鄉(xiāng)人的鄉(xiāng)關(guān)之思;同時,這也是一個“斷魂”的時刻,往往是霧雨其蒙,雨痕,淚痕,冷冷清清。這種大家約定的、公認的氣氛,對全詞所要表達的那種比較低沉的鄉(xiāng)關(guān)之思,自然起到一種烘托、浸染的作用,這不能不說是作者的匠意所在。當然,這首詞的藝術(shù)精華,并不止于這兩句,但這兩句乃“詞眼”所在,確實為此詞生色不少,因此也就獲得了后人的格外垂青。
柳梢青原文賞析5
原文:
袖劍飛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萬頃波光,岳陽樓上,一快披襟。
不須攜酒登臨。問有酒、何人共斟。變盡人間,君山一點,自古如今。
詩詞賞析:
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石屏樵隱,于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出生在天臺道黃巖縣南塘屏山(明憲宗成化五年分黃巖南三鄉(xiāng)設立太平縣,即今之溫嶺市新河塘下)的一個窮書生之家。
他的父親戴敏才,自號東皋子,是一位“以詩自適,不肯作舉子業(yè),終窮而不悔”(樓鑰《戴式之詩集,序》)的硬骨頭詩人,一生寫了不少詩,但留下來的很少。曾寫過相當有名的《賦小園》詩,又有名句:“人行躑躅江邊路”為編《詩人玉眉》的魏慶之所賞識,在當時東南詩壇上頗有聲譽。他在臨終前還對親友說:“我已病入膏肓了,不久將辭世,可惜兒子太小,我的詩將要失去傳人!笨梢娝麑υ娬娴搅巳朊缘某潭。
戴復古不但繼承乃父的詩迷,也繼承了乃父的風格,并予發(fā)揚光大,儼然成一派首領。更可貴者,他一如乃父,不肯作舉子業(yè),寧愿布衣終身。他耿介正直,不吹拍逢迎,不出賣靈魂而求功名利祿,也與乃父一樣,終窮而不悔。在南宋那紙醉金迷的時代里,這確乎是難能可貴的。
戴復古的時代,正是“山河破碎風飄絮”,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茍且求存的時代。如果說趙構(gòu)在臨安立足之初,尚有南方各路勤王部隊,北方也到處有抗金義軍的烽火,但到第二代孝宗時,由于趙構(gòu)的不抵抗主義,失望的失望,覆滅的覆滅,統(tǒng)治集團又腐敗無能,早已安于“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小朝廷生活了。戴復古就生于這第二代小王朝之時,碰上這樣的時代,辛棄疾、陸游等尚被閑置,何況一個無名后生,所以即使戴復古“負奇尚氣,慷慨不羈 ”(元·貢師泰《石屏集》序),空懷一腔忠心報國的男兒熱血,又哪里有用武之地呢! 由于南宋的偏安,使臺州成為東南沿海的既接近京畿又較為安定的后方,這使偏遠、閉塞的經(jīng)濟文化落后地區(qū),得以迅速的繁榮。特別在文化上,從唐朝鄭虔啟蒙以來,到這時才有一大批著名文人學者如朱熹、唐仲友、趙汝愚、尤袤、岳珂等,來到臺州,并任要職,把臺州文化大大地推進了一步。朱熹等人又極為重視教育,到處辦書院,四出講學,因而科舉之風日盛,中舉之人空前增加。南宋153年間,臺州考中進士的有550人,狀元一人,所以明代著名的臺州人士謝鐸說:“其時,臺之人以科第發(fā)身致顯榮者,何限!”(《石屏集·序》)
柳梢青原文賞析6
朝代:宋
題目:戴復古——《柳梢青·岳陽樓》
原文:
袖劍飛吟。
洞庭青草,秋水深深。
萬頃波光,岳陽樓上,一快披襟。
不須攜酒登臨。
問有酒、何人共斟?
變盡人間,君山一點,自古如今。
賞析:
戴復古一生潦倒,浪跡江湖,足跡所至,常有吟詠。他遠離官場,有相對自由的心靈和超脫的情懷,用不著蠅營狗茍,所以內(nèi)心有更大空間容納祖國的奇山異水,又時刻不忘抗金復國大業(yè)。登臨之際,他的愛國豪情油然而生。這首登臨岳陽樓之作即是如此。
“袖劍飛吟”,據(jù)《唐才子傳》記載,呂洞賓嘗飲岳陽樓,醉后留詩曰:“朝游南浦暮蒼梧,袖里青蛇(指劍)膽氣粗。三入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贝鲝凸爬僳E南北,兼有豪邁胸懷,與呂洞賓詩中所表現(xiàn)的氣質(zhì)有相似之處。這里借用來抒發(fā)自己壯游洞庭的情懷,一開始就樹立了一個飄泊江湖的詞人形象,與那些淺斟低唱的形象大不相同。“洞庭青草,秋水深深”,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八百里洞庭以浩瀚汪洋著稱,這里作者只用“深深”二字,極凝練地概括出了它的特征。詞篇至此,氣象也更為開闊。此外,句中的“秋”字不單點明登樓時令,還以秋日多風和入秋百花凋零為下文“一快披襟”、“變盡人間”作鋪墊,同時又與作者的蒼涼胸懷相映襯。
“萬頃波光”仍寫洞庭:“秋水深深”言其深邃,此句表其廣袤,兩相配合,極見情致。“岳陽樓上,一快披襟”,塑造出一個獨立樓頭、任風吹開衣襟的超曠、酒脫,豪情滿懷的詞人兼愛國者形象!白匀弧,“一快披襟”的原因不僅是因為有風,更重要的還由于深深秋水和萬頃波光的感染?偲饋砜,上片詞風豪中帶逸,作者登樓的快意在這里得到了有力發(fā)揮。
下片開始,詞人筆鋒陡轉(zhuǎn),“快”意頓生波瀾:“不須攜酒登臨。問有酒、何人共斟”,不攜酒的原因是無人共斟,冷靜道來,中有無限孤寂感傷之情。
此過片處實乃轉(zhuǎn)折之處,縱覽全詞,上片寫美景游情,下片抒興廢之嘆,兩片情感有異。但這兩句轉(zhuǎn)折得很自然,達到了“發(fā)起別意”的目的,算得上“才高者”的杰作!白儽M人間,君山一點,自古如今”,揭破主題。戴復古生活在南宋后期,其時收復北方領土已經(jīng)無望,南方的偏安局面也在風雨飄搖之中。所以詞人面對“自古如今”巋然不動的“一點”君山,難免要想起備受踐踏的“偌大”中國。可是當時的統(tǒng)治者流連光景、或茍且度日,有誰能共飲作者之酒呢?
由此可見上文的“不須攜酒”幾字包含著無限感慨,而這里的“變盡人間”實為振起全篇的關(guān)鍵:因為只有“人間”才是作者真正關(guān)切的地方,而正因為這個“變”字,作者也才由眼前美景聯(lián)想到國家命運,進而感物傷懷的。南宋詞人中有很多受到了辛棄疾的影響,戴復古在《望江南》詞中說:“歌辭體兒有稼軒風”,可見他也有意學稼軒。但他的學習不是模仿,他沒有稼軒參加抗金斗爭的真切體驗,但他長期身處下層,歷盡滄桑,抗金復國的要求因而特別強烈,這使得他在審美體驗上向稼軒靠攏,常常抒發(fā)今古茫茫的感慨,如本詞的“變盡人間,君山一點,自古如今”,但都是審美境界的自然展現(xiàn),而不是生硬的模仿照搬。
柳梢青原文賞析7
柳梢青·燈花原文
白玉枝頭,忽看蓓蕾,金粟珠垂。半顆安榴,一枝秾杏,五色薔薇。何須羯鼓聲催。銀釭里、春工四時。卻笑燈蛾,學他蝴蝶,照影頻飛。
注釋
金粟:指桂花,這里形容燈芯結(jié)蘂。
安榴:石榴原名安石榴,以西域安石國榴種得名。
羯鼓:出于胡中,狀如漆桶,兩頭蒙革,以雙鼓捶擊之亦稱兩杖鼓。
注釋
燈芯草,白色。
蓓蕾:花含苞。
金粟:指桂花,這里形容燈芯結(jié)蘂。
安榴:石榴原名安石榴,以西域安石國榴種得名。
羯鼓:出于胡中,狀如漆桶,兩頭蒙革,以雙鼓捶擊之亦稱兩杖鼓。
鑒賞
詞中吟詠的油燈結(jié)花為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古來題詠燈花的作品也層出不窮,但張林的這首詞卻能不落俗套,新穎別致,讀來饒有情味。
上片刻畫燈花,連用五個比喻,淋漓盡致地描繪了燈花在不斷變化中呈現(xiàn)出的千種姿態(tài)、萬種風情。
“白玉枝頭,忽看蓓蕾,金粟珠垂!卑子裰,指白色的燈芯草。前兩句說,燈蕊在不經(jīng)意間結(jié)花,它最初如花蕾般含苞待放!敖鹚凇,桂花的別名,這里形容燈花。韓愈《詠燈花同侯十一》云:“黃里排金粟,釵頭綴玉蟲!贝朔N比喻在燈花描寫上用得是最為普遍,本詞是以它來描摹燈花初結(jié)成時的形狀。下面三句,句句比喻,形容燈花的三種不同景象!鞍腩w安榴,一枝杏,五色薔薇”。安榴,即石榴。石榴來自西域的安國,由張騫出使時帶回,故又名安石榴。燈花越結(jié)越老,形狀不斷變化,它先是碎小如桂花,繼而大如繡球般的石榴,再變成鮮艷濃的杏花,最后變得如薔薇花般色彩絢爛斑駁!鞍腩w”、“一枝”、“五色”,這三個數(shù)量詞,從小到大,依次遞增,既寫出了燈花的變化過程,將其各種姿態(tài)刻畫地生動形象。
上片可說是用實筆摹繪燈花由初綻到盛開的過程,下片則是以虛筆來稱贊燈花之美,簡直可稱巧奪天工。
“何須羯鼓聲催。銀釭里、春工四時!濒晒,用唐南卓《羯鼓錄》記載的唐玄宗敲擊羯鼓,催開含苞欲放的柳杏的典故。唐玄宗此舉在于夸耀人工能巧奪造化,而本詞則反其意而用之。銀燈(釭即銀燈)。里點燃的燈芯草會結(jié)花,它并不需要人工的催喚,好像其中自有造化的四時功能。作者從另一方面贊美燈花的富于變化,似有造化之功。“卻笑燈蛾,學他蝴蝶,照影頻飛”。燈蛾撲火,與蝴蝶燈花,兩者本來并不相干,但燈草既成燈花因而兼具兩者的特點。作者有意將它們聯(lián)系起來,并主要側(cè)重蝴蝶戲花的方面。因此,運筆就將蝴蝶戲花加以此附。燈花既然是花,就應是蝴蝶戲嬉之物。有趣的是,燈蛾竟然學起蝴蝶來,不斷地在燈花周圍蹁躚飛舞,作者運筆俏皮,貌似揶揄燈蛾,卻靈巧傳神地贊美了燈花的麗若群芒。
這首詞運用博喻手法,寫得奇巧生動,俏皮有趣。雖無深情遠意,但較之其他詠物詞講窮比興寄托、筆致幽深、多愁善感的格調(diào)來,可算是別具一格,清新雋秀。
柳梢青原文賞析8
白鳥相迎,相憐相笑,滿面塵埃。華發(fā)蒼顏,去時曾勸,聞早歸來。
而今豈是高懷。為千里、莼羹計哉。好把移文,從今日日,讀取千回。
作品賞析【注釋】
、僭~作于紹熙五年(1194)秋,時稼軒二度罷仕,朝廷委以虛職,主管建寧府武夷山?jīng)_佑觀。遂由閩返鄉(xiāng),再過賦閑生涯。三山:福州的代稱。 詞借白鷗之口以自嘲。當日既與白鷗為盟,何無端違盟?今塵埃華發(fā)始歸,當為白鷗見笑。況此歸非出高懷,乃再度被劾罷職,今后應日讀《移文》以自儆矣。通篇于詼諧戲謔中見無奈與憤慨。
、凇鞍坐B”六句:白鳥:即白鷗。稼軒初罷帶湖時,曾與白鷗為盟,一心寄情山水。參閱前《水調(diào)歌頭》(“帶湖吾甚愛”)。又,稼軒《浣溪沙》(“細聽春山杜宇啼”)亦云:“朝來白鳥背人飛!必熎溥`盟出仕。聞早:趁早。
、圯桓河脧埡矖壒倌蠚w事。見前《木蘭花慢》(“老來情味減”)注⑤。
④移文:指孔稚的《北山移文》,見前《浣溪沙》(“細聽春山杜宇啼”)注⑤。
柳梢青原文賞析9
柳梢青·吳中
岸草平沙。吳王故苑,柳裊煙斜。雨后寒輕,風前香軟,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天涯。酒醒處,殘陽亂鴉。門外秋千,墻頭紅粉,深院誰家?
翻譯
江岸草青沙平,吳王故都的池苑內(nèi),柳絲裊娜,斜煙飄逝。雨后寒氣已輕,風中花香清幽,春分時節(jié),梨花如雪。
行人乘船漂泊天涯,酒醉醒來,只見殘陽西沉,烏鴉亂飛。一戶人家的門外立著秋千,墻頭閃過紅粉佳人的身影,這是誰家的深院?
注釋
吳王故苑:春秋時吳王夫差游玩打獵的園林。
柳裊煙斜:指柳條細長柔弱,輕煙隨風斜飄。
風前香軟:謂春暖花開,香氣飄溢。
一棹天涯:一葉輕舟芷江水上飄搖。棹,劃船工具。此處代指船。
鑒賞
宋人黃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說:“仲殊之詞多矣,佳者固不少,而小令為最。”這位本叫張揮的杭州吳山寶月寺和尚,小詞寫得玲瓏剔透,清新俊雅,膾炙人口。
他一落筆,就寫“岸草平沙”。這里既無動詞,又只列出“岸草”、“平沙”兩種場景,可它給我們展現(xiàn)了秀美迷人的畫面:江岸兩旁綠草如茵,綠草后面是平坦如鏡的細沙。在這個畫面是中,一個“岸”字提示我們,只有在江中船上了。這一點,直到下片方才點明,然而在起筆中已有所暗示,其間草蛇灰線,一脈貫通,可見詞人煉字遣意之精煉、含蓄,構(gòu)思布局之嚴謹、巧妙。
可以想象,舟中之人沿著吳江一路看去,其間該見到多少美景,他卻一概略去,只突出了“吳王故苑,柳裊煙斜”。吳王夫差納美女西施,在吳縣西南靈巖山上筑館娃宮讓她住!肮试贰保駞强h靈巖山的靈巖寺即其舊址。詞人面對吳王故苑,只見柳條細長柔弱,輕煙隨風斜飄。景色仍是這么美好,而吳王卻已成歷史的陳跡,字里行間隱含著風景不殊而人事全非的感慨。
詞人就在沉醉于山光水色之間,感慨于歷史興亡之時,發(fā)現(xiàn)一陣輕雨之后寒意淡淡,微風過處芳香柔和,原來大好春色正在那千萬朵明麗似雪的梨花上,“雨后寒輕”等三句,寫江南吳中的春景如詩似畫,韻味十足。第一句,寫出江南早春的特色和給人的感受;第二句,則抓住了吳中地區(qū)春暖花開、香氣飄溢的典型場景;第三句緊承前兩句而來,描畫出雨過風軟之際梨花怒放的迷人景象。春在哪里,春在梨花,這是一個奇特而又入理的發(fā)現(xiàn)。辛棄疾說:“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保ā耳p鴣天》),那也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現(xiàn),不過還是受到了仲殊和尚的啟發(fā)。
“一棹”猶言一槳!疤煅摹,形容極遠的地方!耙昏煅摹,劃一下槳就到了極遠的地方,不僅寫出了風順舟輕,水流極快,而且詞人陶醉于大好春色的輕快心境也正寓含其中。他是那樣的無拘無束,放浪天涯,任舟飄流,活畫出這位四海為家的浪漫和尚的神態(tài)來。
“酒醒處,殘陽亂鴉”既說“酒醒”,那么在舟行之時,詞人一面陶醉于山光水色、一面開懷暢飲不覺醉倒的狂放情景,也就不言而喻。待到酒醒時一看,一輪夕陽冉冉欲下,成群暮鴉聒噪亂飛。這兒把酒醉初醒時所見的'江南春暮的景色渲染一筆,用語洗煉,形象鮮明;其中的“殘”、“亂”字,又把春色撩人、忽感遲暮的恍惚心境,不著痕跡地流露出來,可謂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門外秋千,墻頭紅粉,深院誰家?”詞人正為春殘日暮而心神迷離之際,突然發(fā)現(xiàn)了人間還有比自然景色更加動人的春景,使得詞人更加神往而深深陶醉了。“紅粉”,本為婦女所需,用來稱婦女,秋千蕩到墻門之外,墻的上部露出了蕩秋千姑娘的倩影,所以引得詞人發(fā)出癡問:這是誰家深院的姑娘,看來似乎岔出了描寫吳中春景的本題,實則這才是大自然中最美好最動人的春色。因此詞人這一問,可說是畫龍點睛之筆,它不僅深化了主題,而且刻畫了詞人精神一振的神態(tài),揭示了詞人向往著青春生活的秘密。而以問作結(jié),無須作答,更使全詞留有一種悠然不盡的神韻。
柳梢青原文賞析10
柳梢青·病酒心情
宋代:黃簡
病酒心情。喚愁無限,可奈流鶯。又是一年,花驚寒食,柳認清明。
天涯翠巘層層。是多少、長亭短亭。倦倚東風,只憑好夢,飛到銀屏。
譯文及注釋
病酒心情。喚愁無限,可奈流鶯(yīng)。又是一年,花驚寒食,柳認清明。
醉酒后的心情。那黃鶯的叫聲喚起心中無限愁思,聽得煩悶,卻又無可奈何。轉(zhuǎn)眼又是一年,光陰荏苒,時不我待,連花柳之物都因時序驚心。
病酒:醉酒。流鶯:流鶯亦作“ 流鸎 ”。即鶯。流,謂其鳴聲婉轉(zhuǎn)。
天涯翠巘(yǎn)層層。是多少、長亭短亭。倦倚(yǐ)東風,只憑好夢,飛到銀屏。
望盡天涯,青翠的山峰重重疊疊,要經(jīng)歷多少長亭短亭。疲倦了就倚著東風,任憑它將我?guī)雺糁,飛回到我的家中。
翠巘:青翠的山峰。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醉酒后的心情。那黃鶯的叫聲喚起心中無限愁思,聽得煩悶,卻又無可奈何。轉(zhuǎn)眼又是一年,光陰荏苒,時不我待,連花柳之物都因時序驚心。
望盡天涯,青翠的山峰重重疊疊,要經(jīng)歷多少長亭短亭。疲倦了就倚著東風,任憑它將我?guī)雺糁,飛回到我的家中。
注釋
病酒:醉酒。
流鶯:流鶯亦作“ 流鸎 ”。即鶯。流,謂其鳴聲婉轉(zhuǎn)。
翠巘:青翠的山峰。
賞析
這首詞中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他喝了悶酒,醉得有些近乎病態(tài)(“病酒”即醉酒,俗謂“醉酒如病”);黃鶯鳥的叫聲,本來是悅耳動聽的,所以博得了“流鶯”的雅號,杜甫也有“自在嬌鶯恰恰啼”的詩句?墒菍@首詞中的主人公來說,卻只能“喚愁無限”,聽得心煩,卻又無法封住那流鶯的嘴巴,真是無可奈何(“可奈”即“怎奈”、“無可奈”)!主人公的愁從何而來?細細想來,既不是源于病酒,也不是因為流鶯。傷春?倒有些相似。你看,“又是一年,花驚寒食,柳認清明”,光陰荏苒,逝者如斯,轉(zhuǎn)眼“又是一年”!春光如許,年復一年,時不我待,觸景生情,感到時序驚心,慨嘆流年暗換,從而“愁”上心頭,“春愁過卻病”,美其名曰“傷春”,有何不可?“傷春”一詞,不知被古人用過多少次,其實,春本無可傷,可傷者往往是與春一樣美好的事物。
總結(jié)一下古人的生活經(jīng)驗,春天的本身雖無可“傷”,但它卻往往是人們感慨傷懷的誘發(fā)物。王昌齡《閨怨》詩說:“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少婦本無愁,所以歡歡喜喜地打扮好。但她一旦登上了層樓,看到了那一派迎風飄舞的柳絲,于是愁從中來,——她想到了遠在他鄉(xiāng)“覓封侯”的“夫婿”。最好的春光,應該與自己的愛人共賞,一旦“共賞”不可得,便觸景生情,對景懷人,這就是所謂“傷春”了。唐人還有這樣的詩句:“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睂τ谝粋沒有心事的人而言,黃鶯的叫聲是動聽的,但是對思婦而言,它阻礙自己夢中到遼西與丈夫相會,所以不惜“打起黃鶯兒”?磥恚禾焓且粋懷人的季節(jié),古人從這里選取題材,抒發(fā)感情,不知寫下了多少詩詞!黃簡的這首詞,也是這樣。當他望盡天涯的層層翠巘,心中暗數(shù)著那根本數(shù)不清的“長亭短亭”,懷人之情油然而生,但天涯各一方,現(xiàn)實的現(xiàn)象不可能,絕望之下,只得象希望于夢中與家人相會。“天涯翠巘層層。是多少、長亭短亭”,是這首詞中最關(guān)鍵的句子,也是讀者理解和欣賞這首詞的鑰匙,況蕙風評說:“此等語非深于詞不能道,所謂詞心也。”(《蕙風詞話》)“天涯”一句,是觸景生情的誘發(fā)點。
上片的流鶯、花柳,皆眼前身邊之景,對于詞境皆止于描述而沒有開拓意義,“天涯”一句卻既融入了上片諸景,又高瞻遠矚,意象博大,更重要的是它開拓出了“長亭短亭”一境,遂使全詞豁然開朗,轉(zhuǎn)出了一片新天地,這是一個成功的過片!伴L亭短亭”句接踵“天涯”句而來,是詞中主人公望盡天涯的直接所得,是揭示全詞情感實質(zhì)的關(guān)鍵處!伴L亭”、“短亭”皆系行人休止之所,后來它就成了天涯羈旅、游子思歸的象征。顯然,這一句揭示了全詞的抒情實質(zhì):鄉(xiāng)關(guān)之思。讀到這里,讀者才能省悟到,上片所寫的“病酒心情”以及流鶯喚愁等等,都是主人公內(nèi)心的鄉(xiāng)關(guān)之思的外部流露,決不僅僅是因為春天即將逝去而感傷。結(jié)拍的“倦倚東風”三句,都是在思歸而不能歸的情況下的思想活動。實際上的“歸”既不可能,只得寄希望于夢,在夢中“飛到”故鄉(xiāng)的“銀屏”,與親人團聚,這自然是“好夢”了。雖是夢,也給人以希望和安慰。這三句把思歸的心情作了更深一層的抒發(fā)。至此,全詞所曲曲折折表達的思想感情,就凸現(xiàn)出來了。
作者黃簡本是建安(今屬福建)人,長期隱居于吳郡光福山,鄉(xiāng)關(guān)之思,自然深切,至于能把這種感情抒寫得如此婉曲纏綿,確實是“非深于詞不能道”的。
黃簡的詞流傳至今的,只有三首,皆精于修辭,如《眼兒媚》:“打窗風雨,逼簾煙月,種種關(guān)心!薄队駱谴骸罚骸皧y成挼鏡問春風,比似庭花誰解語?”煉字煉句的功夫十分到家,竟似“妙手偶得之”。這首詞中,則有“花驚寒食,柳認清明”。這兩句的妙處,首先是如況蕙風所說:“屬對絕工”。這兩句都是同樣的“主謂賓”句式結(jié)構(gòu),花對柳,是植物性名詞相對,“驚”和“認”兩個動詞相對,“寒食”和“清明”兩個表節(jié)氣的名詞相對,分明而嚴整。富有感情色彩和動作表現(xiàn)力的“驚”字“認”字,把一春郁悶,不覺時光飛逝,見花柳而驚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態(tài)活脫脫地表現(xiàn)了出來。這兩個極精當極富表現(xiàn)力的動詞,不經(jīng)幾番錘煉,是無論如何得不到的,確實是這首詞的“詞眼”。乍見而“驚”,由“驚”而“認”,細細辨認之后,于是乎確認寒食清明已到,從而想到祖塋在焉的故鄉(xiāng),鄉(xiāng)關(guān)之思油然而生,“淚眼問花花不語”的情態(tài)就出現(xiàn)了。作者選定寒食清明這種時節(jié),也是不無考慮的。
如上所說,這是一個祭掃祖塋的時節(jié),最容易勾起異鄉(xiāng)人的鄉(xiāng)關(guān)之思;同時,這也是一個“斷魂”的時刻,往往是霧雨其蒙,雨痕,淚痕,冷冷清清。這種大家約定的、公認的氣氛,對全詞所要表達的那種比較低沉的鄉(xiāng)關(guān)之思,自然起到一種烘托、浸染的作用,這不能不說是作者的匠意所在。當然,這首詞的藝術(shù)精華,并不止于這兩句(其整體結(jié)構(gòu)上的匠心獨妙之處,已略如上述),但這兩句乃“詞眼”所在,確實為此詞生色不少,因此也就獲得了后人的格外垂青!霸~眼”所在,確實為此詞生色不少,因此也就獲得了后人的格外垂青。
柳梢青原文賞析11
鐵馬蒙氈,銀花灑淚,春入愁城,柳梢青·春感。笛里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
那堪獨坐青燈!想故國,高臺月明。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
柳梢青春感賞析
【鑒賞】
[上片]
上片寫想象中今年臨安元宵燈節(jié)的凄涼情景。開頭“鐵馬蒙氈,銀花灑淚,春入愁城!比洌瑢懺y(tǒng)治下的臨安一片凄涼悲愁的氣氛!拌F馬”,指元軍的鐵騎:“銀花”,指元宵的花燈,“愁城”,借指臨安。頭一句“鐵馬蒙氈”,不僅點明整個臨安已經(jīng)處于元軍鐵蹄的蹂躪之下,而且渲染出一種凄慘陰森,與元宵燈節(jié)的喜慶氣氛形成大相徑庭的氛圍。開篇就揭示出了全篇的時代特征。元宵佳節(jié),原是最熱鬧而且最富國泰民安氣氛的,而現(xiàn)實的景象卻將種種承平氣象一掃而光。在元軍的鐵馬踐踏之下,廣大人民心情凄慘悲涼。加之陰冷森嚴氣氛的包圍,竟連往常那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光灑淚“了。這一句將客觀景象的主觀化、擬人化,使銀燈似有人的形象和感情。這種想象看似無理,實則入情。”銀花灑淚“的形象給這座曾經(jīng)是繁華熱鬧的城市帶來了一種哀傷而肅穆的凄涼氛圍。緊接著,又用”春入愁城“對上兩句作一形象的概括!背畛恰耙辉~,源出”攻許愁城終不破!耙痪,出自庾信《愁賦》,本指人內(nèi)心深處的憂悶愁思,此時借指充滿哀愁的臨安城。春天不管興亡,依然來到人間,但它所進入的竟是這樣一座”鐵馬蒙氈,銀花灑淚“,充滿人間的哀愁的愁城”!“春”與“愁”,自然與人間的鮮明對照,給人以強烈感受。
“笛里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比浣又鴮懴胂笾信R安元宵鼓吹彈唱的情景:橫笛中吹奏出來的不是漢家的故音,而是帶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調(diào)的“番腔”,街頭上演出的也不再是熟悉的故國戲鼓,而是是異族的鼓吹雜戲,一片嘔啞之聲,身為忠于故國的南宋遺民,聽來根本不能稱為“歌聲”。這幾句對元統(tǒng)治者表現(xiàn)了義憤,感情由前面的悲郁蒼涼轉(zhuǎn)為激烈高亢,筆勢勁直;激憤直率,可以想見作者其時填膺的義憤,古詩大全《柳梢青·春感》。
[下片]
“那堪獨坐青燈,想故國高臺月明。”這兩句承上啟下,用“想故國”三字點明上片所寫都是自己對故都臨安的遙想!肮蕠吲_月明”化用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詞“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情境,表達了作者對故都臨安和南宋故國的深沉懷念和無限眷戀之情!蔼氉酂簟,指自己在故鄉(xiāng)廬陵山中,獨自面對青燈。故國舊都、高臺宮殿,如今都籠罩在一片慘淡的明月之下,繁華散盡,都已化成無邊的寂寞與悲涼,這本已使人不能忍受。更何況獨又居于寂寞的深山,夜闌人靜,遙想淪亡之故都,不但無力恢復故國,連再見到故都臨安的機會也很難有,苦悶之情那堪禁受啊。熒熒青燈與故國蒼涼明月,相互映照,更顯出情深摯無比凄涼。這兩句文勢由陡急轉(zhuǎn)為舒緩,而感情則變得更加沉郁。
接下來是三個并列的四字句:“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輦下風光,指故都臨安的美麗風光。作者所指的“風光”應是宋亡前臨安城元宵節(jié)的繁鬧場景,以及亡國前的升平歲月。山中歲月,指自己隱居山中的寂寞歲月。海上心情,一般都指宋朝一部分愛國志士,在臨安失守后在福建、廣東一帶繼續(xù)進行抗元斗爭的事情,以及作者對他們的掛念之情因為這首詞作于歸隱“山中”的時期,那時離宋室徹底覆亡已不遠了,因此不再存在“海上”的抗元斗爭。吳熊和說:“‘海上心情’,用蘇武在北海矢志守節(jié)事。這個理解非常正確,符合詞人思想感情的實際。
這三句表現(xiàn)的內(nèi)涵深遠,層層推進,“山中歲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輦下風光”指自己心之所系:“海上心情”則是自己志之所向。作者之志向躍然于茲,隱居不仕,甘愿在山中度過悠悠歲月,保持遺民身份,時時掛念故國舊都,這就是他的“海上心情”即表現(xiàn)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因此,以“海上心情”作結(jié),不僅點出了“山中歲月”、“輦下風光”的實質(zhì),而且是對全篇思想感情的一個總概括。我們甚至可以說,作者寫此詞的目的正是為了表明自己的這種“海上心情”。然而,在故國淪亡以后,除了感懷心傷,憤慨填膺之外,再沒有別的行動。這種“心情”表現(xiàn)了劉辰翁這一類知識分子的特點和弱點。
柳梢青原文賞析12
原文:
泛菊杯深,吹梅角遠,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邊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后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逐舟行。
譯文
回憶當年,你我同在京城,共飲菊花酒,同聽悠遠的《梅花落》笛曲。你我聚散匆匆,如云邊孤雁,又如水上浮萍,到處漂泊不定。
離別之后,讓人怎么不傷心動情?夢里也曾幾度相會,但是夢醒后,因為見不到友人,又失魂喪魄,六神無主,輾轉(zhuǎn)反側(cè),無法安睡。后半夜的相思,心像飛塵一樣時時緊跟在友人的馬后,又像明月一樣處處追隨在友人的舟旁。
注釋
①盧梅坡:南宋詩人,劉過在京城杭州交結(jié)的朋友。
、诜壕毡睿夯锰諟Y明詩,寫重陽佳節(jié)兩人共飲菊花酒。泛,漂浮。深,把酒斟滿。
、鄞得方沁h:化用李清照詩,寫在春天時候他們郊游賞梅。梅:梅花。角:號角,這里指笛聲。遠:指笛聲悠遠。
、芨∑迹╢ú píng):浮萍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浮在水面,下面生須根。可入藥。 吹梅:吹奏《梅花落》。
賞析:
劉過作為辛派詞人,人們總喜歡將他與“金戈鐵馬”、“整頓乾坤”、“誓斬樓蘭”聯(lián)系在一起,豪放粗獷是其詞的當行本色。但他有些詞卻寫得蘊藉含蓄,委婉動人。這反而顯得他是真豪杰,體現(xiàn)出他的真性情來。魯迅先生有句話:“無情未必真豪杰”,這首《柳梢青·送盧梅坡》正是體現(xiàn)了這一點。
盧梅坡,南宋詩人,劉過在京城杭州交結(jié)的朋友,這首詞是劉過為他送別時寫的。它描寫了送別時的,尤其是送別后劉過對友人魂牽夢縈的思念之情,寫得情真意切,饒有余味。
上片寫離別之苦。前三句寫聚,寫?zhàn)T別時對舊日交游的回憶。寫聚,作者從兩人的交往中選取了兩件具有典型意義的活動加以敘寫。陶潛在《飲酒》詩中說:“秋菊有佳色,裘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泛菊杯深”化用陶詩,寫在重陽佳節(jié),他們共飲菊花酒,其樂陶陶的情景。深,言酌酒之滿。一個“深”字,把他們暢懷酣飲的情形描寫出來了。
漢樂府《橫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歡聽的笛曲。李清照《永遇樂》詞中有“染柳煙濃,吹梅笛怨”之句!按得方沁h”化用李詞,寫在春天的時候他們攜手踏青,欣賞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聽那余韻悠長的笛聲。遠,寫笛聲悠長。一個“遠”字,展現(xiàn)了他們勝日尋芳的愉快心情。這兩句詞,不僅形象地再現(xiàn)了他們歡會的場面,還巧妙地暗示了他們歡會時間的短暫,不過是從秋到春,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線。如果說“泛菊”二句暗示了他們歡會的時間,那么,“同在京城”則明確地交代了他們聚會的地點。短短十二個字,就把他們聚會的節(jié)令、地點和情景交代清楚了,構(gòu)思縝密,惜墨如金。后三句寫“散”,寫?zhàn)T行時惜別心情。“聚散匆匆”是關(guān)鍵句,是這首詞的題眼,它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熬邸弊纸Y(jié)上,“散”字啟下,“匆匆”二字,表示他們不論是對“聚”還是“散”,都感到時間短暫,一種友情難以暢敘的遺憾襲上心頭!霸七叀倍渚唧w寫“散”。在這里,作者使用了兩個比喻,說明他們此別之后,如云邊的孤雁,深以失侶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處漂泊不定。這兩句詞情景交融,景中見情,情中生景,哀婉動人。比之柳永《雨霖鈴》“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雖境界有所不及,但更令讀者傷心動情。
下片寫別后之思。換頭三句先用設問句式加以提頓,直抒胸臆,鏗鏘有力,說明盧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傷情”,然后用“魂飛夢驚”四字,說明他是如何“傷情”!盎觑w”,寫他因友人離去而失魂喪魄,六神無主;“夢驚”,寫他為不能再見到友人而輾轉(zhuǎn)反側(cè),無法安睡。前邊用“幾度”二句加以總括,就把作者“良宵誰與共,賴有窗間夢。可奈夢回時,一番新別離”(秦觀《菩薩蠻》),希望夢見友人但又怕醒來只是一夢的復雜感情描寫出來了,語句間情深意切。
寫到這里,作者感到還沒把他的相思之情寫足,于是又用“后夜相思”三句翻入一層,寫他想象中追隨友人旅程遠去的情形。這三句詞,化用蘇味道“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上來”(《正月十五夜》)和賀鑄“明月多情隨舵尾”(《惜雙雙》)句意,說明在離別之后,他的心像飛塵一樣時時緊跟在盧梅坡的馬后,又像明月一樣處處追隨在盧梅坡的舟旁。這樣的寫法,層層深入,步步緊逼,生生把作者對友人的無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將出來,深化了主題,擴大了詞境,增強了藝術(shù)感染力。
柳梢青原文賞析13
原文:
云暗天低。楓林凋翠,寒雁聲悲。茅店兒前,竹籬笆后,初見橫枝。
盈盈粉面香肌。記月榭、當年見伊。有恨難傳,無腸可斷,立馬多時。
詩詞賞析:
這首詞借詠梅而抒懷舊之情。天氣漸冷,楓林凋翠,寒雁聲悲。而茅店外、竹籬邊,出現(xiàn)了梅花的倩影。上片寫“初見橫枝”的情景。下片所詠,似花似人,亦花亦人,朦朧得妙!盁o腸可斷”句,命意穎秀,言久已腸斷,今則無可復斷矣。續(xù)以“立馬多時”,更見踟躕悵惘,難以言宣。
【柳梢青原文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柳梢青·燈花原文及賞析10-15
柳梢青·病酒心情原文及賞析10-15
柳梢青·送盧梅坡原文、賞析10-19
張林《柳梢青·燈花》原文及賞析(附朱淑真《燈花》對讀)11-12
北青蘿原文,注釋,賞析10-15
《青門引·春思》原文及賞析10-15
青門飲·寄寵人原文,翻譯,賞析10-16
《漁歌子·楚山青》原文及賞析11-21
《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原文及賞析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