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學習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fā)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微課學習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微課學習心得體會1
微課是新時代的產物,作為新時代的一名教師,我是第一次參加微課培訓,我有必要去學會正確使用它,并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到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去。這是一個“人人為師,人人為學”的時代。這讓我明白:今天,我們任何人,只要愿意,我們可以向其他任何人學習我們想要學習的幾乎任何東西。
培訓的老師們講到,微課所講授的知識點,可以是教材解讀、題型精講、考點歸納;也可以是方法傳授、教學經驗等技能方面的知識講解和展示。培訓的幾位老師認真進行了微課的標準包括其功能、時長、知識點講解、注意事宜、ppt制作、視頻畫質等諸多方面的講解,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了微課的功能。
通過這次培訓,讓我有很大的收獲:
一、我知道了,“微課程”是指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利用10分鐘左右時間講解一個非常碎片化的知識點、重點或、考試真題、模擬題、演示實驗的一種微視頻。這種視頻有著短小精悍的特點,即視頻長度短,主題小,設計、制作、講解精良,學習效果震撼令人難忘。
二、微課雖然是一個短小的視頻,但它也具有環(huán)節(jié)上的完整性。微課雖展現(xiàn)的是某個教學重難點的知識,但就這個知識點而言,它也有導入、過程和小結。因此,我們在制作微課的時候一定要清楚這一點。
三、在學習制作微課時,我也有一些小收獲。我們不僅可以利用錄屏軟件來錄制微課,也可以使用手機或者攝像機。其實手機和攝像機是最容易操作的,如:科學教學中的實驗有時特別難,而課堂上的時間又有限,老師兼顧不到每一位學生,也許某個孩子理解能力弱,動手的能力差,沒跟上實驗的步驟,這一部分就落下了,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采用手機或者攝像機,讓做的好的學生做一遍,錄下來,讓他們模仿,既簡單又清楚,孩子可以一遍一遍去看實驗的過程。
在今后的課堂上,在教育教學中,我要多動腦,多制作像這些有效的微課,引導學生在思索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問題解決后得到提升。我會不斷去嘗試、爭取能讓微課伴著孩子們一起進步。
微課學習心得體會2
微課成為當前我國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的研究重點,也是教學過程中研究的熱點。當前,不同領域對微課賦予不同的含義。大多數(shù)情況下,微課在教育領域中被廣泛應用。本文主要結合了國內首屆中小學教師微課大賽的有關調查數(shù)據(jù),對微課的特點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在此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微課伴隨著教師的成長,微課是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教學工具。
一、微課的定義
(一)微課的定義及誕生
“微課”又被人們稱為“微課”,通常譯為“Micro courses”,“Micro—lesson”,“Mini—lesson”,“minicourses”,“smalllecture”等等。近年來,隨著翻轉課堂、可汗學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微課作為顛倒的課堂的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的重要載體,受到教師和學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視,微課在全國各地迅速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熱點。
大家知道在傳統(tǒng)授課時一節(jié)課的精華總是圍繞某個知識點或者某個教學點展開,精彩的、高潮的環(huán)節(jié)都是短暫的,瞬間的。學生視覺駐留時間普遍只有5—8分鐘,若時間太長,注意力得不到緩解,很難達到較理想的教學效果。如果換一種思維方式,只將教學重點、難點、考點、疑點等精彩片段錄制下來提供給學生,而且5—8分鐘,50M左右大小的簡短視頻,也方便學生隨時隨地通過網(wǎng)絡下載或點播。能重復使用,利用率高,較好的滿足師生的個性化教學和個性化學習需求。本文研究的重點是,微課在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中發(fā)揮怎樣的促進作用。
對于微課的誕生,內蒙古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qū)教研中心副主任李玉平老師,結合他個人的經歷進行了深入的闡述。20__年,李玉平老師所在的區(qū)成為國家級課程改革實驗區(qū),當時遇到了很多細節(jié)性的難題。例如“課堂開放了,紀律不好管理”“總感覺教學時間不夠”“合作中總產生矛盾”等等問題。從那時起,李玉平老師開始“關注小現(xiàn)象、開發(fā)小策略、積累小故事”的研究,這也簡稱“三小研究”。
“三小研究”與教師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十分的貼近,但后來發(fā)現(xiàn)其效果并不好。經過詳盡的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其本質問題出在校本教研上。首先,主要原因是學校研究的內容以“教學設計”為主,而“三小研究”并不在其研究體系之中;其次,研究話語體系比較上位,不習慣“三小研究”。于是,李玉平老師又開始嘗試教研方式的變革。例如“行為研究”“風險研究”“快樂研究”“主題研究”等等。在此過程中,“三小研究”加上教研方式的變化使學校的研究有了進展。不過后來,隨著服務對象的增加,我們越來越感覺力不從心,根本顧不了這么多人。這種情況下,兩個新話題出現(xiàn)了——成果的簡單化處理和成果的多樣性傳播。這里的“簡單”,不僅意味著“用時少”,更意味著將復雜內容簡單化、將簡單內容趣味化;這里的“傳播”,不僅意味著方便學習,更意味著減少信息衰減。
微課程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它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一種新的研究方式的形成:“微問題、微研究、微課程”,簡稱“三微研究”。從“三小研究”到“三微研究”不僅僅是研究視角的變化,更是一種成長方式的重建。
。ǘ┪⒄n的概念與發(fā)展
“微課”是按照新課標及教學實踐的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的教學載體,充分顯現(xiàn)出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展開的教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近些年,微課被大多數(shù)中小學廣泛使用,從而形成了一些質量較高的精品課件。從教學方式的角度來說,微課主要分為:講授類、啟發(fā)類、問答類、演示類、練習類、自主學習類、探究學習類、合作學習類等等。從教學進度來看,可分為:當前復習類、新課程導入類、新知識理解類、總結擴展類等等。
二、淺談微課在教學中的發(fā)展
(一)微課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微課是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的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者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所展開的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
在當今社會中,隨著網(wǎng)絡的普及,“微”這個詞被廣泛運用。例如:“微電影”、“微信”、“微博”等等!拔ⅰ彼鶑娬{的是精致、短小。通常一片微博不超過200字,一部微電影不會超過半個小時,這短短的幾百個字和幾分鐘充分突出了文章和電影的中心,F(xiàn)如今,微時代的到來,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F(xiàn)將微課納入到教育領域中,不僅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學到的都是“死知識”的教學模式,還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應用,將微課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另外,微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促進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ǘ┪⒄n對教師的促進作用
微課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除了有助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微課程也是一種提供教師學習的“課程”,解釋可以借助微課這個教學工具,發(fā)揮獨特的教學方式。當前,微課程的提供者是一線教師本身,這里沒有多少高深的理論,每個學習的主人都可以通過簡單的培訓而轉變?yōu)槲⒄n程的開發(fā)者,讓自己的作品為同行提供借鑒和啟發(fā)。在這里,每個人既是學習者,也是開發(fā)者、創(chuàng)造者,從而組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從課堂教學的角度去探討,微課也是一種深受廣大中小學教師熱愛的教學模式。
不僅僅是中小學一線教師運用微課堂來探索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目前,大多是師范類的高校的教育重點,在于培養(yǎng)具有專業(yè)化素養(yǎng)的教師,在此方面微課這種新型的教學工具進行研究,要求教師應具備兩方面的知識能力:一是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二是熟練的教學能力。
微課沒有固定的模式,通常教師針對一個典型的小問題進行展開,沒有強制的操作流程,教學過程是從教師的興趣出發(fā),具有教師自身的教學風格,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力。通常,微課中的小問題是嵌入在教師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并不強調研究結果的理論意義,在微課中只講求解決實踐問題的效果。通過小研究,教師既能改進教育教學工作,又能提高專業(yè)水平。微課主要是解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例如:教學的重點、難點等,或者反映課堂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主題的教與學的活動。
微課對教師培訓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五點:
1)微課可以記錄教師成長的軌跡,教師既可以通過觀看自己錄制的微課找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也可以把微課上傳到互聯(lián)網(wǎng)上,教師或學生通過觀看微課指出教師在教學中的缺陷,不斷地提高自己教學業(yè)務水平,促進教師個人專業(yè)發(fā)展。
2)微課形式新穎,制作簡單,在教師培訓中使用,既可實現(xiàn)培訓中教育教學資源的積累、共享和交流,又可提升教師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還可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能力。
3)微課可以變教師被動接受培訓內容為主動創(chuàng)作培訓內容,讓教師直觀地了解教育思想與教學技能,便于教師借鑒和模仿。
4)優(yōu)秀教師教學思想和教學經驗,通過微課固化,便于傳播,便于交流,實現(xiàn)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共享,促進教育公平。
5)優(yōu)秀教師的優(yōu)秀微課,對年青教師來說,能起到骨干、示范、引領的作用,激勵和指導年青教師朝更高、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ㄈ┫嚓P案例
下述案例充分體現(xiàn)了微課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
深圳輔城坳小學的顏淑蘭老師,是一位微課程的學習和參與者。顏老師上學期新接手一個班,班上有一位很棘手的學生:不聽管教,不聽課、不做作業(yè)……顏老師用了很多心思在這位女生身上,終于改變了她。后來顏老師問她:“為什么你以前不聽其他老師的話,現(xiàn)在卻愿意聽我的話?”她回答:“因為老師不打電話給家長!焙芏嘟處熆傄詾閷W生有問題,就要聯(lián)系家長,很少或幾乎沒有從學生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學生對告狀式的電話是很抗拒的,因為電話一打,就可能給他帶來一頓打罵。
一位教育系統(tǒng)的家長說,她的小孩(優(yōu)秀生)在一所學校讀書,一個學期都沒有老師跟她聯(lián)系,說說孩子在校情況。后來,她把孩子轉走了;另一位家長說,他很不滿意自己孩子(中等生)所在的學校,因為老師從沒有和他溝通過孩子的情況;還有一位家長說,他一天接到幾個教師的電話,很怕,很煩。這些現(xiàn)象讓顏老師意識到打電話給家長是一門學問:要打電話給所有學生的家長,只是次數(shù)可有所不同;要把握“4W1H”,即打給誰,為什么打,說什么,怎么打,什么時候打。
于是一個微課程誕生了。
與傳統(tǒng)教科研的弊端相對應,微課程的特點主要有:快餐化,四五分鐘,一次學習;簡單化,語言簡潔,易于理解;實用化,提供策略,解決問題;多樣化,視角廣泛,種類豐富;聚焦化,一課一點,深層剖析;智能化,自動播放,自主學習;娛樂化,有畫有音,輕松快樂;普及化,人人能做,人人愛做。
微課程是教育教學思考與教育技術的結合體。參與之初,教師作為消費者,慢慢學著嘗試制作,一旦制作,便想著給人看。所以,如果想要制作出給人以啟迪的微課程,教師必須思考自己的教學得失;要使微課程真正發(fā)揮其作用,展現(xiàn)其魅力,就要挖掘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尋找問題解決的關鍵;要使微課程震撼心靈,就必須研究教育教學規(guī)律,研究學生以及教師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這樣做恰恰是對自己教學實踐經驗的一種總結、提煉和完善。
微課程,讓教師從習慣的細節(jié)中追問、思考、發(fā)現(xiàn)、變革,由學習者變?yōu)殚_發(fā)者和創(chuàng)造者,在簡單、有趣、好玩中享受成長。微課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的框架,是學生在學習中學的開心、學的順心、學的有效,是教學在教學中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三、微課程改變教師的成長方式
微課程不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教師成長的新范式,通過制作微課程,教師們不斷深入反思,不斷歸納總結,在不知不覺中成長。今后教師的工作是要進一步豐富微課的數(shù)量,擴充其類型,最大程度地提高其利用效益,發(fā)揮其應用成果。就教師的教學與教研而言,可擴展的應用途徑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教師個人專業(yè)發(fā)展。微課作為教師提供真實而不加修飾的課堂教學和超媒體環(huán)境,為研究課堂教學、激發(fā)教師自主反思、實現(xiàn)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提供了有效的平臺。
二是基于微課資源庫的校本教研。建立微課資源庫的目的在于將教研所需的資源集合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平臺,教師可以自主選擇并使用這些學平臺。在國外,Armstrong等人提出了一種基于數(shù)字視頻的協(xié)作學習模型,專家與教師之間可以通過這些視頻進行經驗交流和知識建構,從而提高教師專業(yè)化水平。
三是跨區(qū)域的互助式教研。為可作為數(shù)字信息化,通過媒體的有效傳送,為教育匱乏地區(qū)的教師提供諸多便捷。
微課的內容開發(fā)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其建設模式一般有面向教師個人和面向學校和機構的。
微課學習心得體會3
微課是指基于教學設計思想,使用多媒體技術在五分鐘以內就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的一段視音頻。這些知識點,可以是教材解讀、題型精講、考點歸納;也可以是方法傳授、教學經驗等技能方面的知識講解和展示。
相較于傳統(tǒng)視頻課的資源封閉,資源枯竭,難以修改,教師為主。顯然微課有著自身的有點,例如易搜索,易傳播,應用范圍廣等。同時微課的錄制對象,學習對象可以是任何人。微課的選題是微課制作最為關鍵的一環(huán),良好的選題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不好的選題同樣使得微課變得平凡甚至平庸,淡然無味。
微課作為一種媒體,內容的設計既要適合使用多媒體的特性,對于不適合使用多媒體表達的內容,制作的結果也許是徒勞的,因為也許使用黑板教學或者直接用生動的語言營造一個適合場景的教學效果會更佳。同時也會使整個教學過程變得平淡無奇。令學習者失去學習的欲望和動力。因此微課選題要適合使用多媒體來進行表達,適合加入豐富的圖形,圖像,多彩的動畫和有趣的視頻。
微課學習心得體會4
“微課”是新時代的產物,正在強勢沖擊著我們的傳統(tǒng)教學,改變著我們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學習并了解“微課”,是大勢所趨,也是新時期對教師的要求。今年寒假,我通過網(wǎng)絡,詳細學習和了解了有關微課及其制作的相關知識,了解了學科教學中運用“微課”的好處。通過這些學習,我受益匪淺。一個知識點,精要的講解,多媒體的呈現(xiàn)方式、幾分鐘的學習享受,就可以讓更多的學生愛上學習。這不正是我們每個教師都期盼的嗎?微課,看來不簡單。下面談談自己的兩點學習體會:
一、明確了概念,轉變了思想
“微課”并非如我之前理解的是一段隨意剪輯的教學視頻,而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精彩的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其特點是時間在10分鐘以內,這是依據(jù)“注意力十分鐘法則”而設定的;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微課主要是為了解決教學中某個知識點,特別是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等內容,它的教學目標相對單一,指向性明確,所有的教學設計與制作都是圍繞某個知識點展開,不僅注重教師的“教”,更注重學生“學”的設計;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也就是一個微課只說清楚一個知識點就行了,可以是碎片化的知識點、考點,還可以是作業(yè)題、考試真題、模擬題等,知識點不宜過多過雜,如果內容較多,可以制作系列微課。
微課程這一新事物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必然會帶來教學方式的變革。它把傳統(tǒng)的.教學場地從課堂拓展到了信息終端(PC電腦,手機,Ipad等);教學時間從課堂上拓展到了學生的可能空余時間;知識傳授方式由課堂上一師對多生改為一師一生,F(xiàn)在學生知識基礎不同,學習能力各異,這種教學方式的出現(xiàn)比較好的適應了不同的個體需求。教師錄制好的教學視頻上傳至學校服務器,學生在自習課或課外使用平板電腦從服務器上下載并觀看教學視頻,利用教學視頻,學生根據(jù)自身情況來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
學生在課外或回家看教師的視頻講解,完全可以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而不必像在課堂上教師集體教學那樣緊繃神經,擔心遺漏什么,或因為分心而跟不上教學節(jié)奏。學生觀看視頻的節(jié)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進跳過,沒懂的倒退反復觀看,也可停下來仔細思考或筆記,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他們始終處于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狀態(tài)中,真正實現(xiàn)了個性化學習。
正如翻轉課堂首創(chuàng)者——美國山區(qū)學校化學教師喬納森·伯爾曼(Jo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Sams)所感觸的,“翻轉課堂已經改變了我們的教學實踐。我們再也不會在學生面前花費30分鐘~60分鐘來講解。我們可能永遠不會回到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了!
作為一名身處經濟相對落后,信息設備不完備的農村學校的語文教師,自我滿足、沉溺安逸要不得,否則自我成長無從談起。我要認真研究微課,積極嘗試制作微課,努力掌握微課的應用,以便更好地服務于教學,讓微課從城市到農村的步伐,能夠走得快一些。
二、了解了制作,避免了盲目
作為一項新技術,光有渴望、愛慕之心不行,還得零距離接觸、熟練掌握它才行。以前也覺得微課不錯,但總沒有嘗試的勇氣,感覺技術太復雜,有一種“老虎吃天,無處下手”的盲目感和無力感。這一次的學習,讓我認識到:制作微課,廣大教師人人都可以。
要制作一個好的微課,首先是規(guī)劃微課內容,也就是選題。微課重在解決疑難,突出的應該是個性問題,是教學的某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學中的難點突破,課后的習題講解。它的作用是解惑,而不應該是授業(yè)。
微課展現(xiàn)的雖是某個教學重難點的知識,但就這個知識點而言,它也有導入、過程和小結。所以要制作微課的第二步應是撰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中的環(huán)節(jié)也要齊全,條理要清晰。課題、學科、適應年級、學情分析、作品分析、基本流程都是要有的,而且在設計時要有自己的見解,有思想、有創(chuàng)新,真正起到解惑的作用。
第三步是制作一個多媒體課件。課件起到的是一個引領的作用,要體現(xiàn)出一定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但它畢竟只是教學的輔助,不能喧賓奪主;應盡量做到簡潔、美觀大方。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錄制整合材料。錄制并不像我所想的那么復雜,可以先用“錄象專家”進行錄制,再用“格式工廠”進行轉換,最后就是上傳文件了。現(xiàn)在還有一種新穎的制作微課的方法,那就是用手機錄制。手機人人都有,且錄制視頻非常的方便,比起復雜的錄屏軟件而言,更容易被廣大教師所接受。
其實,從制作流程來看,微課的制作還是較容易的。但是在教學內容的哪一環(huán)節(jié)設計微課,如何設計,用怎樣的方式設計孩子們容易理解才是最難的,也是我學習之后一直思考的問題。
作為一名農村中學的語文教師,我有責任、有義務迎接挑戰(zhàn),更加全面、深入地去認識微課,學習制作微課,并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到日常教學工作中去,更好地為學生自主學習服務。在今后的課堂上,我會不斷去嘗試、爭取能讓微課伴著孩子們一起進步。
微課學習心得體會5
9月14日在學校領導的精心安排下,我們有幸聆聽了杜志強院長培訓的微課。感慨萬千,受益匪淺。特別是《微課》的學習,從幾個微課片段,就讓我們學習到了語言描寫的方法,神態(tài)描寫的方法,神態(tài)描寫的含義等,讓我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它具有以下特點:
1、“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拔⒄n”不同于常態(tài)教學研究活動?梢栽谵k公室或其他場所進行,它觀察、研究對象主要是教師的教,對學生的狀態(tài)只能作出猜測;顒拥哪繕酥饕谟趲椭處煾倪M教學方案,培訓教學技能等。
2、“微課”的規(guī)模小、時間短、參與性強。
教師在學科組內參加活動。每人上“課”、被評的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聽“課”者由其他參加者(同組教師和專業(yè)人員)組成。在活動的過程中,每一位教師不僅登臺上“課”,展示自己對某堂課的準備情況,同時又可作為學生向同事、向專業(yè)人員學習,并參與對教學效果的自評與他評,不斷反思、修改自己的課前備課,總結經驗,提升能力。
3、“微課”的反饋及時、客觀、針對性強。
由于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開展“無生上課”活動,參加者能及時聽到他人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評價,獲得反饋信息。較之常態(tài)的聽課、評課活動,“現(xiàn)炒現(xiàn)賣”,具有即時性。由于是課前的組內“預演”,人人參與,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心理壓力,不會擔心教學的“失敗”,不會顧慮評價的“得罪人”,較之常態(tài)的評課就會更加客觀。
微課雖然是無生上課,但上課的老師心中必須有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師的教學技巧和老師的教學素養(yǎng)。微課其實是老師與學生在心靈上交流、互動的教學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從而達到提高自身教學技能的目的。
【微課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圓錐的體積微課設計11-21
數(shù)學復習課學習心得08-31
清明微課教學設計(通用12篇)04-02
觀課心得體會04-09
政治課學習中的反思07-05
化學習題課教學反思04-12
語文課的學習作文03-08
珍愛生命微課教案(通用5篇)04-07
《找春天》微課教學設計(通用16篇)03-03
讀《怎樣觀課議課》的心得體會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