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的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領悟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打白骨精的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打白骨精的讀后感1
漫漫取經(jīng)路上,有妖魔鬼怪,有刀山火海,也有師徒四人的背影……
《西游記》眾多故事中,我最喜歡的就數(shù)《三打白骨精》了。這個故事講了白骨精為了吃到唐僧肉,先后變成村姑、老婦人和老公公,蒙蔽唐僧,但孫悟空用火眼金睛識破了白骨精的詭計,最后打死了它。
在《三打白骨精》里,雖然白骨精為了吃到唐僧肉費盡心思、精心偽裝,但還是逃不過孫悟空的法眼。這是因為孫悟空擁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分善惡、辨真?zhèn)。而且,孫悟空嫉惡如仇,見妖怪就打,絕不讓師父受到半點傷害。孫悟空這樣一個英雄人物,讓我佩服不已。
像孫悟空這樣明察秋毫、除惡務盡的人,在其他文學作品里也有,比如福爾摩斯,他總能通過蛛絲馬跡,推開層層迷霧,最后查明案件的真相。這樣的人總能成為人們崇敬的偶像,比如宋代的包拯,他擁有一顆愛民的心,擁有一雙智慧的眼,能就案件判斷對與錯,由此成為老百姓擁戴的“包青天”。
其實啊,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的“孫悟空”,他們就在我們身邊。就如反詐人員,他們以過人的智慧、專業(yè)的知識,與化身“白骨精”的各類詐騙分子斗智斗勇,最后把騙子們一網(wǎng)打盡,保護了老百姓的利益。他們不正像孫悟空保護師父與師弟嗎?“孫悟空”們機智勇敢,為民除害,我們也要向他們學習。在我們身邊,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惡丑。我們也要做一個“孫悟空”,學會明辨是非,加以正確判斷。
《三打白骨精》雖是一個神魔故事,但讓我悟出了道理,明白了要像孫悟空一樣,以火眼金睛辨是非、判真?zhèn),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
三打白骨精的讀后感2
話說唐僧和三個徒弟去西天取經(jīng)時,路過白骨嶺,這里有個妖精,叫白骨精。白骨精聽說,吃了唐僧的肉就可以長生不老,于是便起了壞心思。
白骨精先變成了一個眉清目秀的姑娘,她走過去和唐僧搭訕。這時,正巧孫悟空回來了,他大叫一聲:“妖精!”舉起金箍棒,重重地打了一下,姑娘便倒在地上。可那白骨精卻九死一生活下來了,因為她會尸解大法,便逃跑了。唐僧不知道是妖怪,便氣得念起了緊箍咒。孫悟空疼得一直在地上打滾唐僧才原諒了他。白骨精不甘心,又接二連三地變成老太婆和老頭子來迷惑唐僧,但都被孫悟空打死了。
最后,地上的尸體變成了一具骷髏,上面寫著“白骨夫人”四個大字,唐僧才有點相信孫悟空?韶i八戒卻說:“師父,這是大師兄使的障眼法,來騙你呢!”唐僧聽了,怒火中燒地說:“孫悟空,你走吧,我不要你這個徒弟了,我也不念緊箍咒了!鄙成罅饲椋商粕囊庖褯Q,根本沒聽進去。孫悟空沒辦法,只好鞠了躬,和師父離別了,臨走前還和沙僧囑咐了一番。
孫悟空走后,唐僧和兩個徒弟在經(jīng)過寶象國時,被黃袍怪抓走了。八戒和沙僧無計可施,只好找回孫悟空,打敗黃袍怪。于是師徒四個又一起去西天取經(jīng)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認為我們不應該像唐僧一樣,不知道是好人還是壞人,就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也不能像豬八戒一樣,挑撥離間;我們要像沙僧一樣,相信孫悟空,相信自己熟悉的人,注意集體內(nèi)部的團結(jié)。
三打白骨精的讀后感3
《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記》這本書的精品,流傳了幾百年,每一代孩子小的時候都喜歡看它,足見這個故事所發(fā)散出的魅力有多大!
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主要講了白骨精變化了三次人形,想要抓住唐僧,好吃他的肉長生不老。沒想到都被孫悟空火眼金睛給識破了,白骨精因為地形熟悉勉強逃過了孫悟空的追打,可是唐僧不知就里,認為孫悟空大開殺戒,沒有出家人的慈悲為懷的宗旨,將他趕回了花果山。之后唐僧被白骨精抓住才知錯怪了悟空,悟空明白師傅有難,立刻趕來打死了白骨精,救回唐僧,師徒和好如初,一齊西行。經(jīng)過這個故事我問辰辰你覺得唐僧好嗎不好。為什么他把妖精當好人,把孫悟空給趕走了。我之后問,你覺得孫悟空好嗎好,能打妖怪。我告訴她唐僧是個很好很好的和尚,他寧愿相信壞人都是好人也不愿意把好人錯怪成妖怪,這是怎樣的情懷啊!悟空本事大如天,可是如果他能很好的和唐僧溝通,很多誤會應當是能夠避免的,也不會產(chǎn)生一些后續(xù)的嚴重后果。
所以有了問題必須要想辦法說清楚,不要覺得只要我做對了就能夠了,就能夠不溝通,那是不對的。溝通有時比做事情還重要。唐僧是把所有人都當成好人,悟空是做事情魯莽(也不能怪它畢竟他也是猴子嘛!)所以我們做事情的時候,記住除了做對以外就是要和教師小朋友說清楚,不要讓別人誤會我們,產(chǎn)生不必要的麻煩。這是我們看三打白骨精這個故事懂得的道理
三打白骨精的讀后感4
今天我們學習了《三打白骨精》,《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記》里面最為精彩的一部分,《西游記》是四大名著之一,是神魔小說的代表,用生動的語句深刻地刻畫出了人物的善于惡,正反兩面性格。
這一天,唐僧師徒四人來到了一座高山前,只見高山險峻,這時候唐僧被白骨精發(fā)現(xiàn)了,白骨精大喜。說:“造化,造化,都說吃了唐僧肉能長生不老,今天我就要嘗一嘗!卑坠蔷谝淮巫兂闪艘粋村姑,假裝來給唐僧送齋飯,趁機想下手,抓走唐僧,結(jié)果被孫悟空一棒給打了,白骨精就用法術丟了一具假尸首在路上;白骨精第二次變成了一個老奶奶,假裝來找他的女兒,又被孫悟空的火眼金睛給識破了,孫悟空也不說話,當頭就是一棒,白骨精用法術脫了身,又把一具假尸首放在了路上;第三次白骨精變成了一個老爺爺,假裝來找他的女兒和老婆,這次孫悟空暗中叫來了眾神幫忙,這次一棒把白骨精給打死了,白骨精死了以后,變成了一堆骷髏,脊背上寫著白骨夫人。白骨精是兇惡,狡猾,頑強的代表;豬八戒是好吃懶做,好色,喜歡搬弄是非的豬的形象;孫悟空是機智勇敢,能分辨出善與惡,是猴子的形象;唐僧就是太過于善良,沒有主見,懦弱的人。
從這篇文章里我悟出一個道理,人們不要被表面現(xiàn)象和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蒙騙,特別在如今社會里,有些人的表面是虛偽的,內(nèi)心是陰暗的,常常想方設法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卻使用各種卑鄙手段。有些人常常用某種利益引誘你,又可能挑撥你和朋友之間的交情。所以人時時刻刻都要檫亮眼睛,要知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三打白骨精的讀后感5
《西游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講了唐僧師徒四人經(jīng)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去西天取到真經(jīng)的故事。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三打白骨精》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講的是白骨精第一次變成美麗的姑娘,第二次變成老奶奶,第三次變成一個老頭,蒙騙唐僧,卻被悟空的火眼金睛識破,最后終于把它打死,唐僧是非不分,認為悟空打死的不是妖精,傷及無辜,趕走了孫悟空。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悟空做的是對的,他善于識破妖魔詭計,三打白骨精,十分堅定。而唐僧雖然心地善良,卻是非不分了,為什么這么說呢?我認為有三點。第一,姑娘送的飯菜,明明白白只不過是一些癩蛤蟆而已,貪吃的豬八戒因為沒有吃到飯菜,就故意挑撥唐僧:這癩蛤蟆是悟空變的;第二,唐僧來到的地方,荒山野嶺,山路崎嶇,年輕人都不敢走,一個拄著拐杖的老奶奶還能這么安穩(wěn)地走著?第三,白骨精死后立刻就變成了骷髏,唐僧依然相信八戒的話:這骷髏是悟空變的,假如說真的是悟空一直蒙騙唐僧,他之前打死了一個姑娘,變出了癩蛤蟆,已經(jīng)被唐僧識破了,如果再故伎重演的話肯定會被唐僧識破呀!所以悟空不可能蒙騙唐僧。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一個道理:人要善良,但不能是非不分,農(nóng)夫與蛇的故事就是一個例子,如果對惡人善良,反而會危害到自己。
三打白骨精的讀后感6
《西游記》相信大家都喜歡看,我也不例外。最近我看了其中的一個小故事《三打白骨精》,頗有感悟。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唐僧師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經(jīng)的路上,遇到想吃唐僧肉的白骨精。妖怪三次變化去加害唐僧。第一次變作一個小姑娘,第二次變作一個老太婆,第三次變作一個老公公。結(jié)果三次都沒得逞,給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識破。但是唐僧認為孫悟空傷及無辜,把他趕回花果山。后來唐僧被抓,孫悟空得知后立馬趕回來打敗妖精,救回師傅。
我很佩服孫悟空,他有火眼金睛,能分辨人妖,能把妖怪變化的人物打倒。他明辨是非,不被妖怪的變化多端所蒙蔽,每次都能識破。師傅被抓走了他仍然克服各種困難,趕回去救師傅,遵守當初他在五指山下答應菩薩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jīng)的承諾。菩薩沒看走眼,孫悟空是一個值得信賴的猴子。
我記得上學期運動會,老師讓我做凱凱的運動員小助手。小助手必須要時刻守在凱凱身邊,為他提供服務。我答應老師一定會陪著凱凱、服務凱凱直到運動會結(jié)束。在運動會上,即使手里提著很多東西,流了很多汗,幾乎要被太陽曬成姜餅,但我依然毫無怨言地堅守在凱凱身邊。直到他拿下冠軍后,陪他回到教室,順利完成任務。雖然很辛苦,但是我還是很開心,因為我克服種種困難,跟孫悟空一樣遵守了承諾。
我們一定要信守承諾,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別人對你的信任,不辜負別人對你的托付,成為一個靠譜的人。
三打白骨精的讀后感7
西游記是很多人都有看過的電視劇,但是時有關西游記的名著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有看過。在這些小說中其實和我們看到的電視劇的感受是有一些區(qū)別的,所以當你要了解四大名著的時候,最好的開始直接觀看那些原著小說,你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而且在這樣的問題上也會有很多不一樣的看法或者是觀點,對于這樣的情況更多的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比較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
因為這樣的情況還是有很多的,有的人在觀看名著本身的時候是一種案首,在觀看這些影片的時候又是另外一種感受,其實這些都是相互的,而且每個人觀看這些都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就好像我在看到三打白骨精這一章節(jié)的時候,我看到的不是孫悟空千變?nèi)f化,而是透過這樣的劇情設計,更多的感受到是這個社會中很多非,F(xiàn)實的東西。
比如說在遇到那些妖怪的時候,唐僧并沒有多好的辨認能力,但是其他兩個徒弟也是這樣的,只有孫悟空一個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的詭計,就好像現(xiàn)在社會中的恩多情況,有時候你一個人知道并不能證明什么,或者是沒有人會去相信只有少數(shù)人會認同的一件事情,但是在另外一個方面上我們可以看出這就是一個弊端。
當一件正確的事情,因為沒有更多人去認同它那么這件事可能就會向著一個錯誤的方向發(fā)展,這樣一來就會直接影響到我們在社會上的人才需要,同樣在西游記中也是一樣的,孫悟空一個人的努力最終也沒有戰(zhàn)勝三人的辯解,就這樣唐僧還是被白骨精抓走了,直到后續(xù)的地方唐僧才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可是依然在之后的行程上一意孤行。
三打白骨精的讀后感8
寒假里,媽媽給我買了一本《西游記》,我一拿到就熱血沸騰,聚精會神地讀起來,其中,《三打白骨精》讓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淺,懂得許多道理。
西游記里有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有火眼金睛的孫悟空,默默無聞的唐三藏,還有好吃懶做的豬八戒,忠心耿耿的沙僧。一次,孫悟空遇到了白骨精,幸虧他火眼金睛,一下就把妖怪給降服了,但是唐僧卻不明白,還罵了孫悟空。
我們應該像孫悟空學習,善于分辨真假善惡,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姿多彩的社會里,到處充滿陽光雨露,但也有一些事令我們感到焦慮和不安,他們出現(xiàn)在哪里呢?沒錯!它,就在我們的周圍。在一些公共場合,總有一些壞人出現(xiàn);一人獨自在家時,陌生人突然按下門鈴;在放學時候的路上,時不時會出現(xiàn)一些壞人壞事,四下無人,這可怎么辦……我們要學習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不被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擦亮眼睛,明辨是非,才能撕破一切偽裝的畫皮,才能保護好自己。
我們不能學唐僧那樣,當我看到唐僧因為“分不清善惡,對妖怪講慈悲,錯把孫悟空打死的白骨精當成人,并將孫悟空趕出師門,結(jié)果被妖怪捉到洞里”時,幸虧孫悟空對師傅忠心耿耿,及時趕到,才救出了唐僧,保住了他的性命。
讀了《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后,我想,如果我能像孫悟空那樣神通廣大的話,我要用我的法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三打白骨精的讀后感9
《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記》中的名篇,講的是白骨精想找機會抓走唐僧,就變成年輕貌美的女子給唐僧師徒飯吃,又相繼變成老婆婆、老爺爺,但都被孫悟空識破打死的故事。
大家看《三打白骨精》,一般總是注意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忠心耿耿和唐僧的人妖不分,但我覺得這個故事中,豬八戒才是最重要的,要不是他的挑撥離間,師徒四人打死白骨精后,就可以繼續(xù)趕路了,孫悟空根本用不了被趕走。
這個故事中的對話描寫,把豬八戒的本性寫的一覽無余,書中寫到孫悟空打死年輕女子后,豬八戒就說:“師傅,說起這個女子,他是此間農(nóng)婦,因為送飯下田,路遇我等,卻怎么栽他是個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將來試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殺了;怕你念甚么《緊箍咒》兒,故意的使個障眼法兒,邊做這等樣東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豬八戒為什么要說這些話呢?我覺得是豬八戒平時一是貪吃,有一次差點因為貪吃喪命;二是好色,曾經(jīng)因為這個毛病被吊了一晚上;看這次被打死一個提著飯的年輕姑娘,他好吃好色的本性就驅(qū)動他生孫悟空的氣。而平時孫悟空總是比他光彩,他早就有報復孫悟空的心了。
看完《三打白骨精》,我打心底里佩服《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簡簡單單幾句話,就讓豬八戒可惡的形象,鮮活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讓我恨不得跳到書里給他幾個大耳光!
三打白骨精的讀后感10
今天我讀到《西游記》的第二十七回,篇名叫《三打白骨精》。讀完了,讓我覺得心里很憋屈和惱火。
故事講的是唐僧師徒四人達到宛子山的時候,一只妖怪分別變成村姑、老婆婆和老翁來誘騙唐僧,被孫悟空打死,孫悟空被誤認為濫殺無辜被師傅趕走的故事。我認為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出了妖怪的狡詐外,唐僧,孫悟空包括豬八戒他們都不可推卸的責任,為什么呢?第一、孫悟空做事魯莽沖動,他護師心切,在看出來妖怪的真面目時,沒有及時有效的與師父或者師弟們溝通直接把妖怪打死了。我想如果很好地溝通后加以提防,憑借孫悟空的本領,妖怪肯定不會傷害到唐僧分毫;第二、唐僧肉眼凡胎,怎么能看出妖怪的真面目呢?他應該選擇相信徒弟的話,因為之前有過沒有聽信悟空的話而被抓走的經(jīng)歷;第三、豬八戒他們在孫悟空打死妖怪受師父責罰后,不但不調(diào)解,反而落井下石,沒有團隊精神。所有說人人都有責任。
這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呢?對于父母、長輩,我們要保持尊敬,就像《弟子規(guī)》里面說的那樣“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在困難面前,我們要有團隊精神,要學會溝通,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作為領導或長輩,要悉心聽取晚輩或下屬的建議,不能固執(zhí),因為你不可能永遠都正確,要保持謙虛。
三打白骨精的讀后感11
國慶長假期間我重讀了一本名著:《西游記》,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故事的內(nèi)容是這樣的:唐僧去西天取經(jīng),路過一座荒山,山上有個白骨精,她聽說吃唐僧肉能長生不老,就變成了一個老婆婆,走到唐僧面前,被孫悟空看穿,又挨了孫悟空一棒,老婆婆死了,而白骨精化作一縷青煙飄走了。唐僧見老婆婆被孫悟空打死了,便念起緊箍咒來,孫悟空只得假裝求饒。但他憑借火眼金睛又先后識破了白骨精變成的老爺爺、少女,而一旦發(fā)現(xiàn)妖怪,孫悟空又毫不猶豫地打死白骨精變成的肉身,并最終使白骨精現(xiàn)出原形,葬身于金箍棒下。但唐僧不知三人均是白骨精所變,以為孫悟空一路害死那么多無辜的人,又念起了緊箍咒,孫悟空實在受不了了,便暫時跑回了花果山。
看完這篇故事,我從孫悟空身上首先感受到的是他的責任心:因為只有他具備看穿妖魔的能力,所以不管唐僧念不念緊箍咒,孫悟空的原則都是:見妖魔就打。即使唐僧有錯怪他的時候,孫悟空還是在默默地保護著唐僧。還有就是他執(zhí)著的精神:雖然這次去東土大唐,路上千辛萬苦,但孫悟空從未因為一路上的磨難有過放棄的念頭,即使中途有過委屈,他也只是暫時回到花果山,一旦唐僧師徒有難,他便立刻回來出手相救。
孫悟空的這些優(yōu)點讓我聯(lián)想到:上學期我因為生病,雖然住院三個月,但我并沒有因此休學一年,而是在家自習,最后還是趕上了班級的學習進度,這不也是一種執(zhí)著嗎?當然,未來學習的道路還很漫長,會遇到更多的艱苦,但我會時時想起孫悟空那般執(zhí)著的精神,在自己想松懈的時候,我會時時提醒自己,不給自己找任何借口,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取得進步!
三打白骨精的讀后感12
“看俺老孫來也”這句話,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沒錯,這就是孫悟空的口頭禪,《西游記》的《三打白骨精》這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接下來由我來介紹自己讀《三打白骨精》的感受吧。
《三打白骨精》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孫悟空在陪唐僧取經(jīng)的路上遇到了白骨精,白骨精分別變成了小女子、老婆婆、老公公三個老百姓的模樣來博取唐僧的同情,目的是要吃他的肉。孫悟空發(fā)現(xiàn)了她的.真面目,沒有想盡辦法讓唐僧相信她是妖精,就當面打死那“三個人”,唐僧因此趕走了孫悟空。
當我讀到這兒時,恨不得跑進故事情節(jié)里,想辦法告訴唐僧,那是妖精騙你的,但我更氣孫悟空的魯莽:沒有多動動腦筋,多想想辦法,讓唐僧相信那是妖精變的,非得當著唐僧的面打死他眼作文中的“好老百姓”,好意保護師傅,最終被師傅誤會,還被趕走了。
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有一次,我看到王紅的花快要枯萎了,想給它澆點水,我注意到花盆里有許多雜草,便伸手幫花除草,一不小心把花盆打碎了,這時王紅聞聲趕來,一臉不高興地說:“你故意的吧!”我沒有想辦法讓她相信我的好意,而是生氣地放話:”好心當做路肝肺,你說故意的就故意的吧!”她毫不示弱:“嘿,我不要你這樣的朋友了,絕交!”“絕交就絕交。”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要是我當初冷靜思考,想辦法跟她解釋清楚,讓她相信我的好意,我們是不是依然會和好如初呢?我想:一定會的。
讀了《三打白骨精》,我懂得了:當你好心做事,被別人誤會了,一定要想辦讓別人相信你的好意。
三打白骨精的讀后感13
孫悟空一路保著唐僧翻山越嶺,走進了一座高山。
山里住著位白骨夫人,為吃唐僧生出詭計重重。她變成了一個大姑娘來害唐僧。悟空辨是妖怪,一棒打跑妖精。唐僧不知,狠念緊箍咒,悟空疼得滾地大叫,連連求饒。她又變成了一個老婆婆而來,悟空知是妖精化成,舉棒就打。唐僧更加生氣,要把悟空趕走。第三次悟空終于打死了化著老翁前來的妖精,唐僧氣到極點,八戒又在一旁添油加醋。悟空最終被趕回了花果山。
我最敬佩的人就是孫悟空。白骨精作惡多端,想盡辦法要吃唐僧的肉。只要有悟空在,有他的火眼金睛,妖怪就沒有辦法作祟。
我敬佩孫悟空,不是因為他武藝高強,而是他除惡務凈,永不姑息,勇斗惡人的精神。
只要是鏟除惡人,就是被冤枉,也決不放棄。對惡人他絕對沒有手下留情,就是被師傅冤枉了,被師傅懲罰了,他也要消滅壞人。
想想自己就有些慚愧。面對班級、學校的不好的現(xiàn)象,我就沒有孫悟空那種勇于斗爭的精神。同學有了不良的表現(xiàn),我盡力隱瞞,以求同學友情;班級出現(xiàn)有違校規(guī)校紀的事,我即時報告,怕扣管理分,給班級抹黑。想到嫉惡如仇孫悟空,我臉紅了。我的表現(xiàn)不是在幫朋友,也不是真愛班級。“小洞不補,大洞吃苦”“勿以惡小而為之”只有補好小過,不做小惡,才能修養(yǎng)品質(zhì),成就品格。
我應該發(fā)揚孫悟空除惡務凈,永不姑息的精神,做一個不“隱惡”的新時代少年。
三打白骨精的讀后感14
故事講的是唐僧師徒離開五莊觀之后,繼續(xù)趕路。途中,孫悟空在幫師傅去摘果子的時候,白骨精發(fā)現(xiàn)了唐僧,就想要去活捉他,她早就聽說吃一塊唐僧肉,就能長生不老。白骨精正想撲過去捉唐僧,忽然想到這樣直接暴露真面目,大徒弟孫悟空必須不會善罷甘休,還不如先把他們騙進洞里再說。于是三次各扮成姑娘、老太太和老頭,但每次都被孫悟空識破,打回原形。唐僧見悟空打死了“人”,氣極了。雖然孫悟空解釋再三,打死的是妖怪,可是唐僧肉眼凡胎。再有多嘴的豬八戒,一心想回高老莊當女婿不想取經(jīng),就幫著師傅撬邊,唐僧一氣之下把孫悟空趕走了。妖怪趁機掠走了唐僧。
讀完故事,我替孫悟空感到冤枉。唐僧沒有火眼金睛,他要是有,看見妖怪,也會同意孫悟空打。作為師父卻不信任自我的徒弟,被妖怪利用,真是愚蠢!孫悟空也算是比較仁義,說什么“我和你師徒一場啊”,“你大恩大德不報不行啊”,換成我,這么沒有是非觀念的人我才不跟他多說呢,一個筋斗兒回花果山享大福了。再說說這個豬八戒,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啊,就因為沒吃上妖怪送的飯,把唯一的“頂梁柱”給趕跑了,回頭再被妖怪給吃了,這還不明白哪頭劃算,真是豬腦子。
同時,我也感覺到團體的力量是強大的,團結(jié)一致妖怪能把你怎樣?一旦自我搞不團結(jié),妖怪就會趁虛而入。這正是唐僧被抓走的主要原因。
三打白骨精的讀后感15
《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基本上大人、孩子都讀過這本書,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這本書十分有意思,描述了唐僧和他的徒兒歷經(jīng)千辛萬苦,降妖伏魔,最終取得西經(jīng)回國的故事。
在《西游記》中我最喜歡看的是第二十七回“三打白骨精”,原名叫“尸魔三戲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這一回主要講了妖精白骨夫人為了吃到可以使她長生不老的的唐僧肉,分別變成年輕女子,年近八旬的老婦人,白發(fā)老公公,企圖迷惑唐僧他們,但都被火眼金睛的孫悟空識破?墒怯捎谘值氖侄,唐僧的愚沌,豬八戒的愚蠢,孫悟空雖然最終保證了唐僧的安全,卻換來唐僧的緊箍咒和被逐出師門,受了天大的委屈。
每次讀這回文章,我都是又開心又生氣。開心的是白骨精雖然十分狡猾,使出多種變化,但每次都被孫悟空識破打;生氣的是忠心的孫悟空每次都被冤枉,被念緊箍咒,最后還被唐僧逐出了師門。但是,我要說:孫悟空,你真棒!因為你不僅法術無邊,武功高強,而且為了師父可以赴湯蹈火,不怕受冤枉受委屈,即使被唐僧念緊箍咒,也要把妖精打跑,保證師父的安全。要知道緊箍咒的痛苦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可以說是痛入骨髓。但孫悟空卻能為了師父的安全而堅強地忍受著,因此我十分敬佩孫悟空。要是我呀,可能早跑了,才不管他呢。
聯(lián)系自己平時生活,干事情沒有韌性,遇到困難,常常做到半途而廢,孫悟空是自己喜歡、敬佩的人物,為什么自己就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呢!
在平時的生活中,有時被老師爸爸媽媽誤解,就會產(chǎn)生怨恨,甚至還會有逆反心理。其實他們都是為我好的。我也要像孫悟空一樣,學會知恩圖報。
【三打白骨精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三打白骨精》讀后感06-23
三打白骨精讀后感06-01
三打白骨精讀后感07-14
三打白骨精讀后感(精選43篇)03-10
三打白骨精讀后感想心得感悟08-15
三打白骨精讀后感三篇12-13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讀后感05-25
有關于《三打白骨精》的讀后感04-16
三打白骨精讀后感(精選46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