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级免费看,特黄特色大片免费观看播放器,777毛片,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三级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人人澡人人草

漁家傲原文賞析

時間:2023-07-10 18:02:08 賞析 我要投稿

漁家傲原文賞析優(yōu)秀15篇

漁家傲原文賞析1

  原文: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譯文:

  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隨著軍營的號角聲響起,四面?zhèn)鱽響?zhàn)馬嘶鳴的聲音。像千里屏障一樣并列的山峰,煙霧彌漫中,落日朦朧,只見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緊緊關閉著?諏Τ罹埔槐,離家萬里,思緒萬千,想起邊患不平,功業(yè)未成,不知何時才能返回故里。羌笛的聲音悠揚,寒霜灑滿大地。將軍和征人們不能入寐,他們都愁白了頭發(fā),流下傷心眼淚。

  一入秋季邊塞風光多么奇異,雁行陣陣南飛衡陽不肯停息。軍號和著四面邊聲一齊響起,崇山峻嶺之間,落日將煙霧飄動孤獨的城緊閉著。一杯濁酒暫且慰我故土之思,功業(yè)未建男兒無顏回歸故里。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哪能安然入睡,將軍士卒白了頭發(fā)淚流不盡。

  秋季到來,西北邊塞的風景多么奇異,大雁南飛避寒,沒有半點戀意。號角連連,馬嘶風號,萬千層巒疊峰里,云霧彌漫,夕陽西下,天際一片橘黃,孤城緊閉。斟上一杯濁酒,遙寄遠在萬里的思鄉(xiāng)之情,功名尚未立,又怎么敢盤算回鄉(xiāng)的日期呢。聽慣了幽怨的羌笛聲,見慣了秋霜滿地,遠在邊塞守邊的戰(zhàn)士在夜深人靜時久久不能睡,輾轉反側,將軍和戰(zhàn)士們又長了些許白發(fā),熱淚滿眶,唔呼

  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峰里,長煙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緊閉。喝一杯陳酒懷念家鄉(xiāng)遠隔萬里,可是燕然還未刻上平胡的功績,回歸無法預計。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將軍頭發(fā)花白,戰(zhàn)士灑下眼淚。

  注釋:

 、贊O家傲:詞牌名,雙調六十二字,仄韻,上下片各四個七字句,一個三字句,每句用韻,聲律諧婉。②塞下:邊界要塞之地,這里指西北邊疆。風景異:指景物與江南一帶不同。③衡陽雁去:“雁去衡陽”的倒語,指大雁離開這里飛往衡陽。相傳北雁南飛,到湖南的衡陽為止。④邊聲:指各種帶有邊境特色的聲響,如大風、號角、羌笛、馬嘯的聲音。⑤角:古代軍中的一種樂器。⑥千嶂:像屏障一般的群山。⑦長煙:荒漠上的煙。⑧燕然未勒:指邊患未平、功業(yè)未成。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內之杭愛山;勒:刻石記功。據(jù)《后漢書·竇憲傳》記載,漢和帝永元元年(89),東漢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⑨羌(qiāng)管: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

  賞析1:

  宋仁宗朝,西夏是從西北方面侵擾中原的強大敵人。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陜西經(jīng)略副使兼知延州(陜西延安),在邊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敗,敗多勝少,只能堅守以穩(wěn)定大局。本詞即作于此時。

  上片著重寫景!叭隆倍涫紫赛c明地點,時間和邊地延州與內地不同的風光,其次具體地描述風光的不同,西北邊疆氣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風蕭瑟,滿目荒涼,大雁此時奮翅南飛,毫無留戀之意!八拿孢吢暋比鋵懷又莅頃r分的景象,邊聲伴著軍中的號角響起,凄惻悲涼。在群山的環(huán)抱中,太陽西沉,長煙蒼茫,城門緊閉,“孤城閉”三字隱隱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千嶂、孤城、長煙、落日,這是靜;邊聲、號角則是伴以聲響的'動。動靜結合,展現(xiàn)出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zhàn)地風光圖畫,形象地描繪了邊塞特異的風景。

  下片抒情!皾峋埔槐倍洌茸允銘驯,作者為前線三軍統(tǒng)帥,防守邊塞,天長日久,難免起鄉(xiāng)關之思。想要借一杯濁酒消解鄉(xiāng)愁,路途遙遠,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戰(zhàn)爭沒有取得勝利,還鄉(xiāng)之計就無從談起。而要取勝又談何容易,因此更濃更重的鄉(xiāng)愁就凝聚在心頭,無計可除!扒脊苡朴扑獫M地”,寫夜景,緊承“長煙落日,”到了夜晚,笛聲悠揚,秋霜遍地,更引動了征人的鄉(xiāng)思。全詞結束在“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二句上,此二句從寫景轉入寫情。戍邊將士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本可以戰(zhàn)勝敵人,無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艱苦,又無歸計,人怎么能睡得著呢!曠日持久的守邊白了將軍的頭,使征夫灑下許多思鄉(xiāng)的熱淚。

  把西北邊陲的羌管笳鼓聲帶進詞壇,使詞進一步向社會化靠攏,旁枝獨秀于艷詞之外,本篇即為發(fā)端者之一。語氣沉郁雄渾,風格蒼涼悲壯,上下片之間情景相生,渾然一體。上篇“雁去無留意”移情于物,生動地表現(xiàn)了征人久戍邊關,更無留意的內心感受。“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在描寫邊塞風光的詞篇中,可稱警策。作者愛國主義的英雄氣概充滿了字里行間,氣象開闊,開蘇、辛豪放詞之先河。

  賞析2:

  提到范仲淹,人們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陽樓記》,而很少記起他的詞作;同樣,因為文章,人們大多認他作文官,而很少當他為武將。這首詞,可以彌補這種認識的不足。

  1040年(宋康定元年)至1043年(慶歷三年)間,范仲淹任陜西經(jīng)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據(jù)史載,在他鎮(zhèn)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并招徠諸將推心接納,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shù)萬甲兵”。這首題為“秋思”的《漁家傲》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

  范仲淹《漁家傲》一詞開篇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一句極力渲染邊塞秋季風景的獨異,上片寫景,描寫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從視覺聽覺等方面表現(xiàn)了邊塞地區(qū)的蕭條寂寥。

  起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點明了延州的所在區(qū)域。它處在層層山嶺的環(huán)抱之中;下句牽挽到對西夏的軍事斗爭!伴L煙落日”,頗得王維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神韻,寫出了塞外的壯闊風光。而在“長煙落日”之后,緊綴以“孤城閉”三字,把所見所聞諸現(xiàn)象連綴起來,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zhàn)地風光畫面,隱隱地透露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上片一個“異”字,統(tǒng)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秋來早往南飛的大雁,風吼馬嘯夾雜著號角的邊聲,崇山峻嶺里升起的長煙,西沉落日中閉門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邊塞,雖然經(jīng)過了歷史長河的淘洗,但在古詩人的筆觸下,卻依然留著相同的印跡。

  下片起句“濁酒一杯家萬里”,是詞人的自抒懷抱。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起鄉(xiāng)關之思。這“一杯”與“萬里”數(shù)字之間形成了懸殊的對比,也就是說,一杯濁酒,消不了濃重的鄉(xiāng)愁,造語雄渾有力。鄉(xiāng)愁皆因“燕然未勒歸無計”而產(chǎn)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銘》這個典故而來:東漢和帝永元元年,車騎將軍竇憲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記功,由班固執(zhí)筆,頌漢威德,就是所謂“勒石燕然”。勒字此處是雕刻的意思。

  “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xù)。“人不寐”,補敘上句,表明自己徹夜未眠,徘徊于庭!皩④姲装l(fā)征夫淚”,由自己而及征夫總收全詞?傊缕闱,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抒發(fā)的是作者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憂國的情懷。

  這首邊塞詞既表現(xiàn)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愛國激情,濃重鄉(xiāng)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思鄉(xiāng)卻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綜觀全詞,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jīng)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自己和戍邊將士們的內心感情,讀起來真切感人。

漁家傲原文賞析2

  漁家傲·和程公辟贈

  巴子城頭青草暮,巴山重疊相逢處。燕子占巢花脫樹。杯且舉,瞿塘水闊舟難渡。

  天外吳門清霅路。君家正在吳門住。贈我柳枝情幾許。春滿縷,為君將入江南去。

  翻譯

  渝州城頭長滿暮春的草,在重重巴山我倆相逢。你先回到故鄉(xiāng)好比燕歸定巢,而我還留在異鄉(xiāng)如花兒脫離樹木。酒杯暫且頻繁舉起別停下筷子。瞿塘江水寬廣很難渡過。

  在天外蘇州連著清霅的路,你家恰好住在蘇州。你折柳送我真是情深意重。滿眼綠色的柳樹隨風舞蹈,一直送你到江南。

  注釋

  漁家傲 :詞牌名。

  程公辟:名師孟。曾提點夔州路刑獄(主管一路司法刑獄和監(jiān)察的長官)。

  巴子:指渝州,周代為巴子國,即今之巴縣。

  巴山:這里的巴山指巴子一帶。

  占巢:相傳燕子在立春后清明前從南海飛回我國。燕子有飛回原棲息地住舊巢的習性。

  花脫樹:指花開后花瓣從樹枝上落下。

  瞿塘:瞿塘峽。

  吳門:今蘇州市。

  清霅:指霅溪,在今浙江吳興。

  春滿縷:指剛折下的柳枝,春意盎然。

  將:持,拿。

  江南:泛指二人的家鄉(xiāng)。

  創(chuàng)作背景

  張先六十三歲那年(1052),以屯田員外郎知渝州(今四川重慶),不久離任。此詞為離任時答贈時任夔州(今四川奉節(jié))路提點刑獄的.友人程師孟之作。

  賞析

  這是作者為友人程公辟贈別之作而寫的和詞,也是一首富含民歌風味的詞。

  上片點染相別的時地境象。起句點時地,“巴子城頭”,點出送別的地點。青草萋萋,天色向晚,點明送別的季節(jié)、時間。下兩句宕開渲染。巴山重巒疊嶂,渲染詞人與友相逢相別地方的境象。燕子覓巢,春花辭樹,既渲染了分別時節(jié)的景象,亦隱喻彼此的一去一留。雜花生樹,落英繽紛的景色,也只以“花脫樹”一語盡之!懊摗弊直苁炀蜕嘤忻钊。相逢在異鄉(xiāng),相別又當春暮!氨遗e”兩句,述臨歧殷勤勸酒并話及旅途險惡。瞿唐峽,山高水急,自古行舟艱難。暗示雙方入川出川之不易,倍增此時的感慨。

  下片抒寫惜別的情懷,首言自己所去之地。古代交通不便,從四川到江、浙,道路遙遠,放覺如在天外。下句點出友人家園所在。宋平江軍吳郡和湖州吳興郡同屬兩浙路,隔太湖南北相望。從道阻且長寫到家鄉(xiāng)密邇,不僅上下片意脈聯(lián)貫,更便于巧妙地為全篇作結。他首先感謝友人的贈柳情深。接著表明珍重這一友誼,要將春意盎然的柳枝帶回到彼此的故鄉(xiāng)——江南,讓它發(fā)榮滋長,象征著友誼長青。結尾三句宛轉其意。作者自注曰:“來詞云‘折柳贈君君且住’!闭哿泟e,意挽留。作者為了感激其深情厚誼,所以要把所贈的柳枝和無限鄉(xiāng)思帶回那草長鶯飛的江南。這里的“江南”,承上“君家正吳門住”句,意指“吳門”。

  詞語言真摯,明白流利而詞句卻委婉,多低徊不盡之意,情意深厚有余。

漁家傲原文賞析3

  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 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 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

  千嶂里, 重重疊疊的山峰里,

  長煙落日孤城閉。 長煙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緊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 喝一杯陳酒懷念家鄉(xiāng)遠隔萬里,

  燕然未勒歸無計, 可是燕然還未刻上平胡的功績,回歸無法預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

  人不寐, 征人不能入寐,

  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將軍頭發(fā)花白,戰(zhàn)士灑下眼淚。

  主旨:此詩抒發(fā)了將士們有家難回、壯志難酬、思鄉(xiāng)憂國的情懷。

  一、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著有《范文正公集》。

  二、延伸:在每一個朝代,都有愛國的將士戍守邊關的動人事跡,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請大家回顧曾經(jīng)學過的有關詩歌背誦其中描寫邊塞風光和將士心情的詩句。

  邊塞風光:1、 李賀:《雁門太守行》:“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 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3、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將士心情:4、 王昌齡:《從軍行》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出 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5、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全文

  該詞是范仲淹駐守西北邊防時所作。詞的上闋寫邊塞秋色,下闋寫思鄉(xiāng)之情,筆力雄健,感情沉郁。

  這首詩抒寫了詩人辭官告別寓居多年的京城、回歸故里時的復雜心情:既有卸甲歸田的惆悵,也有回歸的喜悅,更有繼續(xù)忠心報國服務鄉(xiāng)民的信念。

  詞的上片寫景,以"異"字統(tǒng)領以下背景:雁去、邊聲、 長煙 、落日、 孤城,既渲染了西北邊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將士們的思鄉(xiāng)之情。

  詞的下片抒情,將軍白發(fā)征發(fā)淚”一句詩就強烈抒發(fā)出將士們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思鄉(xiāng)憂國的情懷。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詞中“異”景異在哪里?

  “異”:①塞下天氣的極度寒冷如“衡陽雁去無留意”。

 、谌缕娈惖穆曇羧纭八拿孢吢曔B角起”。

  ③戰(zhàn)事緊張,戒備森嚴如“長煙落日孤城閉”。表達了詞人是思鄉(xiāng)之情。

  全詞的'上片寫景,“異”一字統(tǒng)領下文景物的描寫,渲染了邊境環(huán)境孤寂荒涼的特點。

  四面邊聲連角起。

  本詞中“四面邊聲連角起”“羌管悠悠”的塞下之聲讓你聯(lián)想到什么?

  邊塞之聲讓我們聯(lián)想到邊塞的荒涼、戰(zhàn)事吃緊的肅殺以及入夜后悠悠羌管聲中流露出的鄉(xiāng)戀之情、歸心似箭的感傷之意。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寫出了塞外怎樣的景致?試加亦描述。

  群山連綿,炊煙裊裊,夕陽西下,一座孤城,表現(xiàn)了邊塞的悲涼。

  ●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 “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此時此刻,駐守在邊關重鎮(zhèn)、滿懷鄉(xiāng)愁的將士們個個難以入睡,將軍整日操勞,白發(fā)染白了雙鬢;久征在外的士兵們艱苦異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淚。抒發(fā)了將士們壯志難酬、思鄉(xiāng)憂國的情懷。雄渾沉郁,蒼涼悲壯。

漁家傲原文賞析4

  三十年來無孔竅,幾回得眼還迷照。一見桃花參學了。呈法要,無弦琴上單于調。

  摘葉尋枝虛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今后水云人欲曉。非玄妙,靈云合被桃花笑。

  翻譯

  靈云三十年來茫昧混沌,幾番出入于迷悟之間,最后一見桃花終于參悟,得到了佛法真諦,在未上弦的琴上彈奏《單于調》。

  靈云為求“悟”的境界,歷經(jīng)曲折,虛度了半輩子,人們應以此為鑒,趁著年少及早悟道。豈但見花能悟道,天地萬物,流水行云無不蘊藏著道機禪理,因此,參禪學佛實非高不可攀之事,靈云三十年方悟道,真該見笑于桃花了。

  注釋

  孔竅:心。

  得眼:盲而重見光明。比喻由迷昧而醒悟。

  了:完成。

  呈法要:得佛法之要諦。

  無弦琴:未上弦的琴。

  單于調:曲調名。

  水云:原指行腳僧,因其蹤跡如行云流水而得名。此指禪僧。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靈云三十年來茫昧混沌,幾番出入于迷悟之間,最后一見桃花終于參悟,得到了佛法真諦,在未上弦的琴上彈奏《單于調》。

  靈云為求“悟”的境界,歷經(jīng)曲折,虛度了半輩子,人們應以此為鑒,趁著年少及早悟道。豈但見花能悟道,天地萬物,流水行云無不蘊藏著道機禪理,因此,參禪學佛實非高不可攀之事,靈云三十年方悟道,真該見笑于桃花了。

  注釋漁家傲:詞牌名,源自唐張志和《漁歌子》,是歌唱漁家生活的`曲子,宋初較為流行。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五仄韻。

  孔竅:心。典出《莊子》“僬忽鑿竅”之寓言。據(jù)《淮南子》:“夫孔竅者,精神之戶牖也!

  得眼:盲而重見光明。比喻由迷昧而醒悟。

  了:完成。

  呈法要:得佛法之要諦。

  無弦琴:未上弦的琴。陶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

  單于調:曲調名。

  水云:原指行腳僧,因其蹤跡如行云流水而得名。此指禪僧。

  創(chuàng)作背景

  此首作于元豐三年庚申(1080年),是年黃庭堅改官知吉州太和縣。秋,黃庭堅自汴京歸江南,經(jīng)江寧(今南京市)時遇到江口阻風,黃庭堅突然頓悟禪宗佛法,故效仿寶寧勇禪師作《漁家傲》來闡述頓悟的法門。

  賞析

  這首《漁家傲》援禪家語入詞,以增加其理趣。所演繹的是南岳臨濟宗福州靈云志勤和尚的故事。

  首三句,講靈云三十年茫昧混沌,幾番出入于迷悟之間。最后一見桃花,終于參悟。此用來比喻靈云三十年來的不徹不悟!暗醚勖哉铡保钦f靈云幾次將悟還迷。佛家有“五眼”之說,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其中肉眼和天眼只能看見世間虛妄的幻象,慧眼和法眼才能看清事物的實相。因此,此處的“眼”,當指慧眼或法眼!皡W了”的“了”,作“完成”講。

  下面兩句講靈云參悟的境界!俺史ㄒ奔词堑梅鸱ǖ囊馑!盁o弦琴”,用陶淵明故事!埃Y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蕭統(tǒng)《陶靖節(jié)傳》)。黃庭堅以此作比,意闡釋至法無法的禪理。

  詞的下片,由靈云之事生出感想,這里所著重闡揚的,仍是“頓悟”之說。黃庭堅看來。靈云三十年的蹉跎,是大可不必的。因為他身上,頓悟之中尚有“漸”的痕跡。詩的末句所揭示的就是縱橫自如,純任本然的意境。

漁家傲原文賞析5

  原文:

  灰暖香融銷永晝。

  蒲萄架上春藤秀。

  曲角欄干群雀斗。

  清明后。

  風梳萬縷亭前柳。

  日照釵梁光欲溜。

  循階竹粉沾衣袖。

  拂拂面紅如著酒。

  沈吟久。

  昨宵正是來時候。

  譯文

  熏香一點點的銷為暖灰,暖香盈室,漫長的白晝一點一點流逝。窗外葡萄架上的藤蘿正抽放新葉新條,春意盎然。游廊雕欄轉彎處,有一群麻雀在唧唧啾啾地追逐戲逗。清明節(jié)后,庭前的萬千垂柳正在風中拂蕩。

  陽光照耀在她鬢邊的釵梁上光華流動,手指撥弄著繞階生長的綠竹款款而行。全不在乎膩香的竹粉沾滿了衣袖。春風吹拂著她嬌美的面龐,紅潤無比如同酒醉。久久沉吟不語,原是因為昨天夜晚正好與情人相會。

  注釋

  漁家傲:詞調名,又名《吳門柳》《荊溪詠》《水鼓子》《漁父詞》《綠蓑令》等。上片,五句,五仄韻或兩平韻三葉韻;下片,五句,五仄韻或兩平韻三葉韻。

  灰暖:香灰溫暖。古人有焚香的習慣。

  香融:香氣融和。

  銷永晝:漫長的`白晝漸漸流逝。

  蒲萄:即葡萄。

  秀:清秀美好。

  曲角:欄桿拐角處。

  釵梁:一種首飾。

  光欲溜:流光閃爍,暗示女子光彩奪目。

  拂拂:散布、彌漫貌。

  著酒:飲酒。

  賞析:

  此詞以大開大闔的結構,明朗蘊藉的意境和精煉傳神的語言。抒寫閨中女子初戀時的春日情思。詞之上片是現(xiàn)境,過片以下三句是實寫追思,結二句又收回現(xiàn)境,同時又挽合著昨日相見的回憶。整首詞之詞境由室內而窗外,而院落,再推向春風楊柳的空間。

  上片寫的是現(xiàn)境!盎遗闳阡N永晝,詞境展開于室內,詞中男主人公面對香爐,爐中,香料一點一點地銷為暖灰。裊為香氣,暖香盈室。漫長的白晝,一點一點的流逝著。他顯然在其味深長地體味著什么。“銷永晝”三字,春日之深永,與情思之深永,交融而出。詞境是安謐溫馨溶溶泄泄的。后來李清照《醉花陰》詞“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與此相似,但那是寫愁悶,這是寫歡愉,讀下句便更其明顯!捌烟鸭苌洗禾傩恪!比宋锏囊暰侈D至窗外。下一“秀”字,窗前初生新葉的葡萄架上,頓時便春意盎然。這番明秀景致的觀照,把歡愉的心情充分映襯出來。上句寫春日之深永,此句寫春色之明秀,皆是靜景,下句則寫動景,境展向院子里!扒菣诟扇喝付贰保乱弧岸贰弊,寫盡鳥雀之歡鬧。即反映出其心情之歡愉,又反襯出所居之靜謐,從而進一步暗示著那人此時情思之深永。下邊兩韻,將詞境推向更加高遠!扒迕骱螅L梳萬縷亭前柳。”清明后,點時令,時當三月中,同時也是記下一個難忘的時間。歇拍描繪春風駘蕩,柳條萬縷婆娑起舞于碧空之中。筆致極為明秀歡快。他究竟為何如此愉悅呢?揭示內蘊,是在下片。

  過片以下三句是追思實寫,即不用憶、念一類領字,直接呈示回憶中情景!叭照这O梁欲溜!币坏烂髁恋年柟庹找谶@位女子的釵梁上,流轉閃爍。這一特寫是真實的,它逼真地反映了初次見面的深刻印象。但又是別出心裁的,它比描寫美目轉盼更富有暗示性象征性,它啟示著女子的美麗和自己感受的強烈而不可磨滅。全篇有此一句,精神百倍。“循階竹粉沾衣袖!毖仉A新竹橫斜,當她迎面走來時,竟不覺讓竹粉沾上了衣袖。這一描寫,暗示出女主人公內心的激動。正是因為如此,她甚至于“拂拂面紅如著酒”。其實,她是因初次相會的喜悅、幸福還有羞澀而陶醉了。那么,這次相會究竟是在何時呢?“沉吟久。昨宵正是來時候。”原來,相見就在昨日里。沉吟久,不僅將上邊逼真如在眼著的情景化為回憶,而且交代了上片永晝情思的全部內容。今日整整一天,他都沉浸在歡樂的回憶中,足見他與女主人公一樣因愛情而陶醉詞情至此,已將雙方的幸福之感寫出,意境臻于圓融美滿。

  陳遷焯《白雨齋詞話》言周詞“視飛卿色澤較淡,意態(tài)卻濃,溫韋之外別有獨至處!彼终J為:美成詞妙處,“亦不外沉郁頓挫。頓挫故有姿態(tài),沉郁則極深厚。即有姿態(tài),又極深厚,詞中三味亦盡于此矣!边@些評論,對于賞析此詞是有啟發(fā)的。

漁家傲原文賞析6

  漁家傲 記夢

  作者: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水天相接,晨霧蒙蒙籠云濤。銀河欲轉,千帆如梭逐浪飄。夢魂仿佛回天庭,天帝傳話善相邀。殷勤問:歸宿何處請相告。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我回報天帝說:路途漫長啊,又嘆日暮時不早。學做詩,枉有妙句人稱道。長空九萬里,大鵬沖天飛正高。風啊!千萬別停息,將這一葉輕舟,直送往蓬萊三島去。

  賞析

  陸永品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這首詞寫夢游太空的情景。開頭兩句就把我們的目光引向了另一個世界。這里云層接天,有如波濤洶涌的海洋;霧氣彌漫,透露出黎明前的曙光。平常稱作銀河的星河,正隨著夜色將盡而回轉它的河床,好似有無數(shù)小帆船在銀河中隨波蕩漾。作者用“濤”、“轉”、“舞”幾個字,寫出了景色的動態(tài)。由銀河聯(lián)想到地面上的河流,進而設想有許多帆船在天上的河流中航行,表現(xiàn)了豐富的想象力。這使我們想起唐代詩人李賀《天上謠》中的詩句:“天河夜轉漂回星,銀浦流云學水聲”。李賀想象云彩象水那樣在天河中流動,發(fā)出響聲,漂起群星。兩人的描繪真有異曲同工之妙。從第三句我們得知,前面寫的原來是夢境,云濤、星河都是作者夢中在天宮所見。“帝所”,傳說中天帝的住所。這句說,我的夢魂仿佛是飛上了天宮。因為夢中的感覺是恍惚不清的,所以用“仿佛”。寫到這里,作者舍棄了其它一切不必要的描繪,只是說:我聽到了天帝關切地問我:“要到哪里去?”她的意圖是突出天帝對她的詢問,以便引出下片的回答,而這個回答,正是作者在這首詞中所要表達的中心意思。

  下片一開始就是對天帝的回答。“報”,即回答。“嗟[jiē]”,嘆息!爸櫋保峭饺坏囊馑。她回答天帝說,我感嘆天色晚、道路長,前途渺茫;我白白具有寫詩的出眾才華,因為這毫無用處。天晚路長,不是寫實而是象征,并且化用了《離騷》的詩句。戰(zhàn)國時楚國偉大詩人屈原在他的著名長詩《離騷》中,曾用“日忽忽其將暮(日暮)”“路曼曼其修遠(路長)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來象征當時楚國政治黑暗的現(xiàn)實,并表現(xiàn)自己追求光明理想的決心。李清照寫這首詞時,北宋已經(jīng)滅亡,南宋朝廷權奸誤國,抗戰(zhàn)不力,她自己也飽經(jīng)離亂之苦,精神上十分苦悶。在這兩句詞里,她用“天晚,路長”象征當時動亂而又看不到光明的社會現(xiàn)實;通過“學詩謾有驚人句”,表現(xiàn)了她感到對現(xiàn)實無能為力的苦悶。然而她也并沒有頹喪、消沉?矗熬湃f里風鵬正舉”,大鵬鳥正在乘著強勁的風勢向著九萬里的高空奮飛呢!作者在這里借助于《莊子·逍遙游》中的故事,描繪了大鵬鳥沖天而起,搏擊長空的雄偉形象,字里行間充滿了她對大鵬的無限欽仰之情,借以表現(xiàn)她昂然向上的精神。這種精神,在下文又通過向往神話中的“三山”,得到了進一步的`表現(xiàn):“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按等 ,吹到的意思。作者是多么希望,乘上有如蓬草那樣隨風飄蕩的小船,借著這股強勁的風力,把她吹向那遠在渤海中的三座仙山啊!“三山”,指蓬萊、方丈、瀛洲。傳說那里住著神仙,有長生不老藥,有珍禽異獸,還有富麗堂皇的宮殿,在傳說中,是一個極富有吸引力而又難以到達的神奇的世界。李清照說她向往三山,當然,并不是真的要去求什么仙,她只不過是在現(xiàn)實社會中,看不到光明,借那虛無縹緲的仙山,作為一種理想境界的象征,來表示她不甘心消沉,仍然抱有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罷了。而把理想寄托于仙境,這也就表現(xiàn)了她對現(xiàn)實的一種否定。

  李清照的許多詞給人們留下了她弱不禁風、多愁善感的印象?墒沁@一首卻迥然不同。它氣象開闊,風格豪邁,形象壯美,富于奇想而又有所寄托,表現(xiàn)了她的精神面貌的另一個方面,也表現(xiàn)了她的詞的另一種風格。

漁家傲原文賞析7

  《漁家傲·花底忽聞敲兩槳》

  年代: 宋 作者: 歐陽修

  花底忽聞敲兩槳。逡巡女伴來尋訪。酒盞旋將荷葉當。蓮舟蕩。時時盞里生紅浪;饩葡闱鍙P釀;ㄈ泼婕t相向。醉倚綠陰眠一餉。驚起望。船頭閣在沙灘上。

  【注釋】

 、馘已玻核卧渍Z,猶頃刻,一會兒。

 、诋敚捍。

 、邸皶r時”句:謂蓮花映入酒杯,隨舟蕩漾,顯出紅色波紋。

 、軓P:相互。清廝釀:清香之氣,混成一片。

 、莼ㄈ褐负苫。

 、摒A:即一晌,片刻。

  ⑦閣:擱。

  【評解】

  歐陽修以《漁家傲》詞調共作六首采蓮詞,此詞為其中之一;ǖ浊脴扇~當盞,

  花影人面,醉倚綠陰,風格清新婉麗,又巧用俗語,化俚為雅,妙趣盎然。

  作品賞析

  此詞以清新可愛而又富有生活情趣的語言,描寫一群采蓮姑娘蕩舟采蓮時喝酒逗樂的情景,塑造出活潑、大膽、清純的水鄉(xiāng)姑娘形象,給人以耳目一新的藝術享受。

  首句“ 花底忽聞敲兩槳”,“聞”字 、“敲”字,不寫人而人自現(xiàn),“槳”字不寫舟而舟自在,用“ 花底 ”二字映襯出了敲槳之人,是一種烘托的手法 ,著墨不多而蘊藉有味 。第二句“逡巡女伴來尋訪 ”,方才點明了人和人的性別!板已病保暱,顯示水鄉(xiāng)女子蕩舟技巧的熟練與急欲并船相見的心情,人物出場寫得頗有聲勢!熬票K”句,是對姑娘們喝酒逗樂的描寫 ,是一個倒裝句 ,即“旋將荷葉當酒盞”的意思,倒文是為了協(xié)調平仄和押韻。這個“旋”二字,與上面的“忽”字、“逡巡”二字,匯成一連串快速的行動節(jié)奏,表現(xiàn)了姑娘們青春活潑、動作麻利的情態(tài),惹人喜愛。

  “ 酒盞 ”句寫荷葉作杯。據(jù)說是把荷葉連莖摘下,在葉心凹處,用針刺破,一手捧荷葉注酒凹處以當酒杯,于莖端吸飲之。隋殷英童《采蓮曲》云“荷葉捧成杯 ”,唐戴叔倫《南野》云“酒吸荷杯綠”,白居易《酒熟憶皇甫十》云“寂寞荷葉杯”等,都是指此。在荷香萬柄、輕舟蕩漾中間,幾個天真爛漫的姑娘,用荷葉作杯,大家爭著吮吸荷杯中的醇酒,好一幅生動而富有鄉(xiāng)士氣息的女兒行樂圖!接著輕蕩蓮舟,碧水微波,而荷杯中的酒,也微微搖動起來,映入了荷花的紅臉,也映入了姑娘們腮邊的酒紅,一似紅浪時生。

  下片第一、二二句“花氣酒香清廝釀,花腮酒面紅相向”,是從花、酒與人三方面作交錯描述。花的清香和酒的清香相互混和,花的紅暈和臉的紅暈相互輝映。花也好,人也好,酒也好,都沉浸在一片“香”與“紅 ”之中了。這就把熱鬧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然而第三句“醉倚綠陰眠一餉”筆鋒一轉,熱鬧轉為靜止。又拈出一個“綠陰”的“綠”字來,使人在視覺和聽覺上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色彩和音響的對比,從而構成了非凡的美感。下面兩句筆鋒又作一層轉折,從“眠”到“醒”;由“靜”再到“動”,用“驚起”二字作為轉折的紐帶。特別是這個“驚”字,則又是過渡到下文的紐帶。姑娘們喝醉了酒,在荷葉的綠陰中睡著了,而船因無人打槳隨風飄流起來,結果在沙灘上擱淺了。“驚起”是言醒來看到了這個令人尷尬的場面,這樣既坐實一個“醉”字,又暗藏一個“醒”字。

  這首詞妙在起、承、轉、合脈絡清晰;更妙在其風格清新 、言語含蓄而又設境秾艷,詞風健康明朗、生動活潑,是少有的佳作。

漁家傲原文賞析8

  漁家傲·花底忽聞敲兩槳原文、翻譯及賞析(歐陽修)

  花底忽聞敲兩槳。

  逡巡女伴來尋訪。

  酒盞旋將荷葉當。

  蓮舟蕩。

  時時盞里生紅浪。

  花氣酒香清廝釀。

  花腮酒面紅相向。

  醉倚綠陰眠一餉。

  驚起望。

  船頭閣在沙灘上。

  ——宋代·歐陽修《漁家傲·花底忽聞敲兩槳》

  譯文

  荷花底下,忽聽到雙槳擊水的聲響,不一會,一群女友來把我尋訪。摘下荷花當酒杯,采蓮船在荷花池中蕩漾。粉紅色的荷花映酒中,杯里時時翻紅浪。

  清新的荷香、醇美的酒味,攪在一起;粉紅的荷花、粉紅的臉蛋,同映酒缸。綠色的荷葉叢中,醉了正好躺一躺。一覺醒來抬頭望,船頭擱淺在沙灘上。

  注釋

  漁家傲:詞牌名。此調原為北宋年間流行歌曲,始見于北宋晏殊,因詞中有“神仙一曲漁家傲”句,便取“漁家傲”三字作詞名。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個七字句,一個三字句,每句用韻,聲律諧婉。南北曲均有。

  逡(qūn)巡:宋元俗語,猶頃刻,一會兒。指時間極短。

  旋(xuàn):隨時就地。當(dàng):當做,代替。

  “時時”句:謂蓮花映入酒杯,隨舟蕩漾,顯出紅色波紋。紅浪:指人面蓮花映在酒杯中顯出的紅色波紋。

  清廝釀(niàng):清香之氣混成一片。廝釀:相互融合。

  花腮(sāi):指荷花。形容荷花像美人面頰的花容。酒面:飲酒后的面色。宋梅堯臣《牡丹》詩:“時結游朋去尋玩,香吹酒面生紅波。”

  一餉(xiǎng):即一晌,片刻!抖鼗妥兾募ね跽丫兾摹罚骸叭舻酪粫r一餉,猶可安排;歲久月深,如何可度!笔Y禮鴻通釋:“一餉,就是吃一餐飯的時間!

  閣(gē):同“擱”,放置,此處指擱淺。一作“擱”。

  賞析

  此詞以清新可愛而又富有生活情趣的語言,描寫出群采蓮姑娘蕩舟采蓮時喝酒逗樂的情景,塑造出活潑、大膽、清純的水鄉(xiāng)姑娘形象,給人以耳目出新的藝術享受。

  首句“花底忽聞敲兩槳”,“聞”字、“敲”字,不寫人而人并現(xiàn),“槳”字不寫舟而舟并在,用“花底”二字映襯出了敲槳之人,是出種烘托的手法,著墨不多而蘊藉有味。第二句“逡巡女伴來尋訪”,方才點明了人和人的性別!板已病,頃刻,顯示水鄉(xiāng)女子蕩舟技巧的熟練與急欲并船相見的心情,人物出場寫得頗有聲勢!熬票K”句,是對姑娘們喝酒逗樂的描寫,是出個倒裝句,即“旋將荷葉當酒盞”的意思,倒文是轉了協(xié)調平仄和押韻。這個“旋”二字,與上面的“忽”字、“逡巡”二字,匯成出連捧快速的行動節(jié)奏,表現(xiàn)了姑娘們青春活潑、動作麻利的情態(tài),惹人喜愛。

  “酒盞”句寫荷葉作杯。據(jù)說是把荷葉連莖摘下,在葉心凹處,用針刺破,出手捧荷葉注酒凹處以當酒杯,于莖端吸飲之。隋殷英童《采蓮曲》云“荷葉捧成杯”,唐戴叔倫《南野》云“酒吸荷杯綠”,白居易《酒熟憶皇甫十》云“寂寞荷葉杯”等,都是指此。在荷香萬柄、輕舟蕩漾中間,幾個天真爛漫的姑娘,用荷葉作杯,大家爭著吮吸荷杯中的'醇酒,好出幅生動而富有鄉(xiāng)作氣息的女兒行樂圖!接著輕蕩蓮舟,碧水微波,而荷杯中的酒,也微微搖動起來,映入了荷花的紅臉,也映入了姑娘們腮邊的酒紅,出似紅浪時生。

  下片第出、二兩句“花氣酒香清廝釀,花腮酒面紅相向”,是從花、酒與人三方面作交錯描述;ǖ那逑愫途频那逑阆嗷セ旌,花的紅暈和臉的紅暈相互輝映;ㄒ埠,人也好,酒也好,都沉浸在出片“香”與“紅”之中了。這就把熱鬧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然而第三句“醉倚綠陰眠出餉”筆鋒出轉,熱鬧轉轉靜止。又拈出出個“綠陰”的“綠”字來,使人在視覺和聽覺上產(chǎn)生出種強烈的色彩和音響的對比,從而構成了非凡的美感。下面兩句筆鋒又作出層轉折,從“眠”到“醒”;由“靜”再到“動”,用“驚起”二字作轉轉折的紐帶。特別是這個“驚”字,則又是過渡到下文的紐帶。姑娘們喝醉了酒,在荷葉的綠陰中睡著了,而船因無人打槳隨風飄流起來,結果在沙灘上擱淺了。“驚起”是言醒來看到了這個令人尷尬的場面,這樣既坐實出個“醉”字,又暗藏出個“醒”字。

  這首詞妙在起、承、轉、合脈絡清晰;更妙在其風格清新、言語含蓄而又設境秾艷,詞風健康明朗、生動活潑,是少有的佳作。

漁家傲原文賞析9

  原文:

  漁家傲·平岸小橋千嶂

  王安石〔宋代〕

  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茅屋數(shù)間窗窈窕。塵不到。時時自有春風掃。

  午枕覺來聞語鳥。欹眠似聽朝雞早。忽憶故人今總老。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峰巒疊嶂,環(huán)抱著小橋流水;河水青碧,縈其著繁花翠草。竹林幽深秀美,幾間茅舍靜立其中。和煦的春風時時吹拂,使得房屋清潔,纖塵皆無。午睡醒來,滿耳都是婉轉的鳥鳴。斜倚枕頭,想起當年做官時,聽早朝的雞鳴,此藍景已恍如隔世。忽然想起故人都已老,自己當然也不例外。如今我貪戀閑適,已忘卻了從政建功的美夢。

  注釋:

  漁家傲:詞牌名。

  《詞譜》卷十四云:“此調始自晏殊,因詞有‘神仙一曲漁家傲’句,取以為名!

  柔藍:柔和的藍色,多形容水。

  縈:縈其。

  《廣韻》:縈,其也。

  窈窕:幽深的樣子。

  欹眠:斜著身子睡覺。

  袁文《甕牖閑評》卷五:“朝雞者,鳴得絕早,蓋以警入朝之人,故謂之朝雞!

  邯鄲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晚年的作品,藝術的錘煉上比早年更為成熟。歷來的評論家,極推崇王安石晚年寫景抒情的小詩,而往往忽略這類風格的詞。其實,這首詞比其同類的詩還要出色。此詞的主要特色,是善于融詩入詞。

  起首二句寫得極為娟秀,為人所稱譽,乃融化他人詩句而來。吳聿《觀林詩話》記王安石“嘗于江上人家壁間見一絕,深味其首句‘一江春水碧揉藍’,為躊躇久之而去,已而作小詞,有‘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之句。蓋追用其詞。”此見詞人善于融煉詩句,渾然天成。他用“一水”來概括“一江春水”,添“縈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爛漫,豐富了原句的內容,提取原詩精華,調合得巧妙自然!叭崴{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輕盈貼切,形象生動,使詞的畫面呈現(xiàn)出一種美麗、清新、寧靜的色彩美。“茅屋數(shù)間窗窈窕”三句,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反映出茅屋“千嶂抱”著的竹林里的深窈秀美。他同期寫的《竹里》詩可與此參讀:“竹里編茅倚石根,竹莖疏處見前村。閑眠盡日無人到,自有春風為掃門!贝思丛~中“茅屋數(shù)間”的一般情景!懊┪荨比,包涵了《竹里》詩的全部情景,但情韻連續(xù),融成一片,更見精嚴。“午枕覺來聞語鳥”一句,見出詞人那種與花鳥共憂喜、與山水通性情的悠閑的情致與恬淡的'心境!办ッ摺本洌瑥乃崖匄B聲,聯(lián)想到當年從政早朝時“騎馬聽朝雞”,恍如隔世。這并非久靜思動,卻是絢爛歸于平淡后常有的心理反應。

  其比較的結果,馬上的雞聲還是比此時枕上的鳥聲動聽。此意由下文再補足!昂鰬浌嗜私窨偫稀,反襯自己之已老。而此時貪愛閑話的午夢,已丟卻盧生邯鄲道上所作的“建功樹名,出將入相”的黃粱幻夢(見唐沈既濟《枕中記》)。全詞以景起,以情結,而情與景之間,由茅屋午夢加以溝通,使上下片寫景與抒情之間不覺截然有分界。

  王安石晚年這首山水詞所表現(xiàn)的是一種恬靜的美,詞中反映出他退出政治舞臺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對世途感到厭倦,而對大自然則無限向往,動輒借自然景物以抒發(fā)自己的幽懷。

  作者介紹: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眰魇牢募小锻跖R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漁家傲原文賞析10

  原文:

  巴子城頭青草暮,巴山重疊相逢處。

  燕子占巢花脫樹。

  杯且舉,瞿堂水闊舟難渡。

  天外吳門青雪路,君家正在吳門住。

  贈我柳枝情幾許。

  春滿縷,為君將入江南去。

  譯文:

  渝州城頭長滿暮春的草,在重重巴山我倆相逢。你先回到故鄉(xiāng)好比燕歸定巢,而我還留在異鄉(xiāng)如花兒脫離樹木。酒杯暫且頻繁舉起別停下筷子。瞿塘江水寬廣很難渡過。

  在天外蘇州連著清霅的路,你家恰好住在蘇州。你折柳送我真是情深意重。滿眼綠色的柳樹隨風舞蹈,一直送你到江南。

  注釋:

  漁家傲:詞牌名。

  程公辟:名師孟。曾提點夔州路刑獄(主管一路司法刑獄和監(jiān)察的`長官)。

  巴子:指渝州,周代為巴子國,即今之巴縣。

  巴山:東漢末劉璋在四川置巴郡(巴縣)、巴東(奉節(jié)墾)、巴西(閬中縣)三郡,合稱“三巴”。這里的巴山指巴子一帶。

  占巢:相傳燕子在立春后清明前從南海飛回我國。燕子有飛回原棲息地住舊巢的習性。

  花脫樹:指花開后花瓣從樹枝上落下。

  瞿塘:瞿塘峽。

  吳門:今蘇州市。

  清霅(zhà):指霅溪,在今浙江吳興。

  春滿縷:指剛折下的柳枝,春意盎然。

  將:持,拿。

  江南:泛指二人的家鄉(xiāng)。

  賞析:

  這是作者為友人程公辟贈別之作而寫的和詞,也是一首富含民歌風味的詞。

  發(fā)端三句指出分別的地點、時間和景色。巴子即今之巴縣,在渝州附近,周代為巴子國,與巴東、巴西合稱三巴,三巴都可以稱巴山。先說眼前巴子城頭碧草萋萋,正是“斜陽暮暮長安道,是離人斷魂處”(柳永《引賀行》)。再寫遠望重巒疊翠,那是兩人相逢之處!把嘧诱汲病毙稳萑缃耠p燕歸來,接著寫花開又復花落,春去夏來,時光如水;人事變遷,亦復如此,曾幾何時,相愛的人相逢而又將別。

  “杯且舉”兩句,寫?zhàn)T別宴上,送行者勸君更盡一杯酒,祝君能得平安旅。瞿塘峽,即“古西陵峽也,連崖千丈,奔流電源,舟人為之恐懼”(《太平寰宇記》)。此峽在夔州(今奉節(jié)縣)之東,灘石險阻,猿鳥哀鳴,是民歌《竹枝》的流行地。唐代詩人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有《竹枝》九篇,其中寫道:“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庇衷疲骸鞍椎鄢穷^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xiāng)情。”本詞亦是敘行路之難,鄉(xiāng)關之思,寫得明白如話,復疊回環(huán),頗有民歌風味。

  下片將視線從長江頭移向長江尾,從巴子城頭移到“天外吳門、清霅路”,正是兩人家鄉(xiāng)所在。所謂“天外”,是形容其遠。吳門(今蘇州市,程師孟故鄉(xiāng))與霅溪(在作者故鄉(xiāng)湖州烏程東南)相隔不遠,如今一人歸而一人留,自啟思鄉(xiāng)之情。這里字面有意重復,以使詞意進一步發(fā)展。結尾三句宛轉其意。作者自注曰:“來詞云‘折柳贈君君且住’!闭哿泟e,意在挽留。作者為了感激其深情厚誼,所以要把所贈的柳枝和無限鄉(xiāng)思帶回那草長鶯飛的江南。這里的“江南”,承上“君家正在吳門住”句,意指“吳門”。意為:君雖滯留而寄情的柳枝與我懼歸,亦足慰懷矣。語言明白流利而詞句卻委婉,多低徊不盡之意。

漁家傲原文賞析11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nóng)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

  翻譯

  萬千楓林被霜打過煥發(fā)鮮亮的紅色,紅軍戰(zhàn)士一腔怒火直沖云天。大霧籠罩龍岡深暗的連綿群峰,我軍齊聲高呼,前線殺敵并活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敵兵又來侵犯,狼煙四起遮掩了半邊天。我將喚醒千百萬的工農(nóng)大眾,同心協(xié)力齊努力,那時不周山下紅旗遍插迎風招展。

  注釋

  霜天:這里指冬天。秋冬都有霜,故可統(tǒng)稱“霜天”。

  爛漫:光彩分布貌。

  天兵:指紅軍。

  霄漢:高空。霄,云氣;漢,天漢,即天河。云氣和天河都是在高空,所以用來表示高曠至極的天際。

  龍岡:龍岡頭墟的簡稱,在江西省寧都、吉水、吉安、泰和、永豐諸縣之間,地屬永豐縣。山巒重疊,形式極險。

  千嶂:許多高山。

  張輝瓚:國民黨第十八師師長,兼任江西剿匪總指揮,俘虜后被憤怒的群眾斬首,其頭裝在木籠內扔入贛江。

  二十萬軍重入贛:敵人發(fā)動第二次“圍剿”時,總兵力20萬,何應欽任總司令。

  風煙:猶風塵。

  天半:半空。

  不周山:不周山為古代傳說中的山名。

  創(chuàng)作背景

  一九三零年十二月七日,蔣至南昌部署第一次大“圍剿”,以十萬兵力,進攻贛南、閩西的紅軍根據(jù)地。十二月三十日,紅軍在龍岡伏擊張輝瓚并全殲其十八師。第一次大“圍剿”就此結束,聞聽前方捷報,毛主席喜形于色,遂在馬背上吟成。

  賞析

  此詩作于1931年早春,其時正值冬春交替之節(jié)令。毛澤東所領導的革命根據(jù)地呈現(xiàn)出一派萬千林木被霜染紅,爛漫盛開之景。雖有寒意卻處處給人有溫暖如春之感,詩人筆下根據(jù)地的冬天生機盎然,就在這勃勃向上的畫面中,冬日正義的肅殺之氣正嚴陣以待。因為就在此時,在1930年的歲尾,蔣介石調集約十萬大軍以偽江西省主席、國民黨第九路軍總指揮魯滌平為總司令官,第18師師長張輝瓚為前線總指揮向革命根據(jù)地發(fā)動第一次大“圍剿”。此詩前二行正藝術地集中再現(xiàn)了當時的處境以及士氣高昂之情。

  紅軍戰(zhàn)士不僅僅是一腔怒火沖云端,而且為保衛(wèi)家園在偉大舵手的親自指揮下沉著迎戰(zhàn)。在詩中第三、第四、第五句中生動凝煉地再現(xiàn)了戰(zhàn)斗場面,雖未正面詳細描寫激戰(zhàn)情況,但詩人凌云健筆先點出龍岡大霧,暗示給讀者一種毛主席一貫的“誘敵深入”伏擊之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然后是戰(zhàn)士的歡呼聲,最后進抵戰(zhàn)局之結果,并干干脆脆地用一個具體細節(jié)指明活捉敵軍前線總指揮張輝瓚,猶如王昌齡的“已報生擒吐谷渾”。而當時的情形也的確如此,毛主席親自指揮紅一方面軍的一、三兩個軍團,共四萬人,先是后撤,于12月下旬將敵軍先頭部隊誘至根據(jù)地中部,緊接著于1930年最后一天在龍岡作伏擊殲敵之戰(zhàn),結果一舉擊潰敵軍并活捉張輝瓚及敵部九千人。新年伊始,再度乘勝攻擊,至1931年1月3日,共殲敵軍一半以上。迎來了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

  本詩上半闋是詩人喜聞龍岡之戰(zhàn)大捷的當晚一氣寫成的,第三句原為“喚起工農(nóng)千百萬”,而后在次年春,當詩人聞敵人將結集更大兵力作第二次大“圍剿”時,心潮起伏,英邁難平,遂一氣補寫出整首詩的下半闋。完稿后,毛澤東發(fā)現(xiàn)上下兩闋都有“喚起工農(nóng)千百萬”之句,便將上半闋的第三句改為“霧滿龍岡千嶂暗”。

  由此可見,此詩上半闋寫作戰(zhàn)的勝利,下半闋卻是再發(fā)雄音以表第二次迎戰(zhàn)之決心。

  序幕一揭,國民黨又以雙倍兵力卷土重來,滾滾狼煙遮沒了半個天空,真有“黑云壓城城欲摧”之勢,面對重兵來犯,如何迎敵,詩人仍然滿懷信心,運籌帷幄,最后三句一口氣豪邁道出:“喚起千百萬勞苦大眾齊心協(xié)力奮勇向前,那時紅旗就會插遍整個中國”,同時也表明作者一貫的思想:放手發(fā)動群眾,人民戰(zhàn)爭、革命戰(zhàn)爭是群眾的戰(zhàn)爭等等。

  最后一行,詩人活用了中國古代神話中共工頭觸不周山的故事,在他眼里,共工是勝利者,是敢于革命的英雄,共工以頭觸山就比喻為紅軍將士最終將推翻蔣家王朝,毛主席不愧為一位有預見性的詩人,他在最艱苦的歲月已看到遙遠的勝利的曙光。猶如一位美國詩人龐德所說,真正的“詩人是一個種族觸角。”唯有這樣的詩人才有最靈敏的觸須,才有預見性,才可能比所有人提前預感到自己民族的歡樂、勝利、痛苦、悲哀、不幸及災難。毛主席就是這樣一位詩人,他已感覺到了這一切,勝利只是指日可待的事。

  此詞中出現(xiàn)了兩組“紅“字詞組:”紅爛漫“”紅旗亂“。取得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已是一九三一年的元月,此時已進入冬季,是萬木蕭條的日子,應該不會出現(xiàn)“萬木霜天紅爛漫”的情景,但在這里毛主席著意謳歌的不是山河形勝而是人和。小試牛刀即以弱勝強,以寡敵眾,使他看到了“紅色”的希望,他的喜悅之情當難以言表,沒有什么再好的詞語能夠幫助他表述這份成功的快樂,惟有“紅爛漫”才足以把他在取得勝利后的歡欣之情濃縮于霜天中的萬木。

  目睹勝利了的紅軍將士在龍岡的重山疊嶺之下,揮舞紅旗,歡慶勝利。毛主席想到了三千年前那位“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的氏族首領共工氏,在他眼中,被喚起的千百萬工農(nóng)群眾,每一個人都成了能使得“天柱折,地維絕”的大英雄,這些大英雄們將與他一道砸碎黑色鎖鏈,建立紅色政權。如果說這是他人民戰(zhàn)爭思想的萌芽,那么后來也正是他人民戰(zhàn)爭的光輝思想,領導中國人民戰(zhàn)勝了日本侵略者打垮了蔣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國。

漁家傲原文賞析12

  原文:

  獨木小舟煙雨濕。燕兒亂點春江碧。江上青山隨意覓。人寂寂。落花芳草催寒食。

  昨夜青樓今日客。吹愁不得東風力。細拾殘紅書怨泣。流水急。不知那個傳消息。

  賞析:

  程垓的《漁家傲》在寫作手法上與其他詩詞相比,有其獨特性,這種獨特性主要體現(xiàn)在:一是別具一格的謀篇布局。一般表現(xiàn)男女離別之情的詞作,都是以淚洗面,依依不舍的場景描寫,扣人心弦。這首詞卻撇開這些不寫,而把描寫的場面集中在離人的船上。它通過倒敘,把前夜的聚會,疊印在當日的悲離之中,用當前的相思苦,反襯出以前的'相愛之深,從而形成虛與實、悲與歡的對照。這就使得它畫面集中,表現(xiàn)深刻。二是獨辟蹊徑地構想了一個極富表現(xiàn)力的小情節(jié),即在結尾處所寫,讓殘陽傳達相思之苦。不過,它的真正目的,并非是通過落花來傳情達意,而僅僅是表現(xiàn)自己的一片真心與癡情,減輕一點相思之痛苦罷了。

  上片著意描寫與情人分別后船行江中的所見所感。

  首三句寫春江春雨景色:自己乘坐的小船在煙雨朦朧中行進,到處都是濕濕潤潤的;燕子在碧綠的江面上紛紛點水嬉戲;兩岸的青山若隱若現(xiàn),倒也可以隨意尋認。這些煙雨朦朧中的景物自然是很美的,但又處處暗示出一種憂郁的氣氛!叭思偶拧倍湟彩菍懢,卻更帶著濃厚的感情色彩。人寂寂,既指兩岸人影稀少,也指自身形影相吊,象離群的孤雁!奥浠ǚ疾荽吆场笔且环N風趣的擬人說法,意即落花繽紛,芳草萋萋,寒食節(jié)要到了。古代的寒食節(jié)是一個以親朋友好相聚賞花、游春為主要內容的歡樂的節(jié)日。詞人于節(jié)前離開情人,想必是出于不得已,難免更添幾分惆悵。

  下片著意表現(xiàn)不堪忍受的相思之苦!白蛞骨鄻墙袢湛汀倍潼c明自己何以感到孤寂與憂傷,那是因為前晚還在青樓(泛指妓女所居)與心愛的人兒歡聚,此時卻成了江上的行客,這驟然離別的痛苦叫人怎么忍受得了。想借東風把心中的愁云慘霧吹散吧,只因愁恨如山,東風也吹它不動。在百般無奈中,終于想出了一個排解的新法,那就是后三句所寫:將岸邊、洲頭飛來的落花(即殘紅),小心拾起,寫上自己的愁苦,撒向江中?墒橇魉保恢獣蚝翁,意中人怎能看到,這些愛情的使者又向誰傳遞消息呢?言外之意是愁還是愁,怨還是怨,相思仍如春江水,無止無息。這幾句顯然是由唐人的紅葉題詩的故事演化而來,不僅十分自然,其表現(xiàn)力也超過了原故事,實在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

  在古代,有許多文人騷客,每當他們遇到不順心,難以排解的事情時,譬如,科場失意,官運不佳,愛情坎坷,他們便不惜花費許多時間、金錢去青樓尋花問柳,尋求一時解脫。這首詞所描繪的就是這種落魄文人的浪漫生活。這種題材在婉約派詩詞中很常見,但在寫作上,作者頗費心思,沒有落入別人的窠臼。

漁家傲原文賞析13

  譯文

  水天相接,晨霧蒙蒙籠云濤。銀河欲轉,千帆如梭逐浪飄。夢魂仿佛回天庭,天帝傳話善相邀。殷勤問:歸宿何處請相告。

  我回報天帝說:路途漫長啊,又嘆日暮時不早。學做詩,枉有妙句人稱道。長空九萬里,大鵬沖天飛正高。風啊!千萬別停息,將我這一葉輕舟,直送往蓬萊三島去。

  注釋

  星河:銀河。

  轉:《歷代詩余》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語:天帝的`話語。

  我報路長嗟日暮:路長,隱括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隱括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之意。嗟,慨嘆。

  “我報”二句:意謂人生路長而時光漸晚,徒有詩才,志事難酬。報,回答。路長:意仿《離騷》上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王灼《碧雞漫志》云:李清照少時便有古詩名氣,“才力華贍,逼近前輩!钡信黄降鹊姆饨ㄉ鐣洳湃A被扼制,不能有所作為,故說“謾有”。謾:徒,空。驚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勢聊短述》有“語不驚人死不休”詩句

  九萬里:《莊子·逍遙游》中說大鵬乘風飛上九萬里高空。

  鵬: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大鳥。

  蓬舟:像蓬蒿被風吹轉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風吹飛,喻飛動。

  吹。捍档。

  三山:《史記·封禪書》記載:渤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傳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見,但乘船前往,臨近時就被風吹開,終無人能到。

漁家傲原文賞析14

  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 宋朝 晏殊

  畫鼓聲中昏又曉。時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淺歡風日好。齊揭調。神仙一曲漁家傲。

  綠水悠悠天杳杳。浮生豈得長年少。莫惜醉來開口笑。須信道。人間萬事何時了。

  《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譯文

  在一片動聽響亮的畫鼓聲中,人們不知已經(jīng)過去了整日。不像發(fā)易逝的時間,只會讓人漸漸地老去。能享受短暫的歡樂時光,及時發(fā)現(xiàn)風光的無限美好。一齊放聲歌唱。就是一曲美妙動人的《漁歌子》。

  碧綠清澈的湖水悠遠無盡,澄澈的曉空縹緲綿長。人生又怎會一直停留在少年時代。不要惋惜發(fā)醉后的開懷大笑。需要知道的是。人間的萬事是永遠不會結束的.。

  《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注釋

  畫鼓:有彩繪的鼓。白居易《柘枝妓》:“平鋪一合錦筵開,連擊三聲畫鼓催!

  昏又曉:朝夕,整日。昏即曉黑,曉即曉明。

  揭調:高調,放聲歌唱。

  漁家傲:此調緣起張志和《漁歌子》,歷經(jīng)漁歌子--漁父--漁歌子,再到本調。本寫漁家生活。漁家傲之名始于本詞。

  杳杳:悠遠渺茫。

  浮生:人生。老莊學派認為人生在世空虛無定,故稱人生為浮生。

  長年少:青春常駐。長,音cháng,少,音shào。

  在風光和煦的日子里,大家齊聲唱著《漁家傲》的小曲,自由自在,盡情享樂,好似神仙。寓有光陰易逝,及時行樂之意。

  《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賞析

  前闋首句“畫鼓聲中昏又曉”,人們在一片畫鼓聲中,由黃昏而達旦,真有點兒快樂不知時間過!盎栌謺浴,黑夜與白天的更迭,形象表達時間的消逝。然而,“時光只解催人老”,時光不管你快樂與憂愁,只懂得催促人走向衰老所以要“求得淺歡風日好”,及時地行樂,莫負光陰。后闋的“浮生豈得長年少”、“莫惜醉來開口笑”再一次反復強調,抒發(fā)時光易逝、行樂須及時的感慨。

  《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創(chuàng)作背景

  晏殊游湖時,看到蓮葉接天,滿江荷花映日的景象,便寫下了《漁家傲》,來唱誦荷花。

漁家傲原文賞析15

  原文:

  漁家傲·詩句一春渾漫與

  金朝:段克己

  詩句一春渾漫與,紛紛紅紫但塵土。樓外垂楊千萬縷,風落絮,欄干倚遍空無語。

  畢竟春歸何處所,樹頭樹底無尋處。唯有閑愁將不去,依舊住,伴人直到黃昏雨。

  譯文:

  詩句一春渾漫與,紛紛紅紫但塵土。樓外垂楊千萬縷,風落絮,欄干倚遍空無語。

  畢竟春歸何處所,樹頭樹底無尋處。唯有閑愁將不去,依舊住,伴人直到黃昏雨。

  注釋:

  詩句一春渾漫與,紛紛紅紫但塵土。樓外垂楊千萬縷,風落絮,欄干倚遍空無語。

  渾:簡直,全。紅紫:指落花。或當另有寄寓。

  畢竟春歸何處所,樹頭樹底無尋處。唯有閑愁將不去,依舊住,伴人直到黃昏雨。

  賞析:

  此詞從眼前春景,抒寫惜春情緒,寄寓無限故國之思。上片寫暮春時節(jié),柳絲飛絮,落花成塵。欄桿倚遍,空無一語。惆悵滿懷,無處訴說。下片春歸無處尋覓,唯有閑愁將不去,依舊伴人住。春雨綿綿,直到黃昏。全詞思緒纏綿,婉轉工麗。含蓄蘊藉,寄寓殊深。結尾一句,為全詞增添無限情韻。

【漁家傲原文賞析】相關文章:

漁家傲原文賞析07-10

《漁家傲》原文、翻譯及賞析12-21

漁家傲原文賞析[精品]07-10

漁家傲·秋思原文,翻譯,賞析07-20

漁家傲·贈曹光州原文及賞析08-19

《漁家傲·燈火已收正月半》原文及賞析10-15

漁家傲·獨木小舟煙雨濕原文及賞析07-23

漁家傲·小雨纖纖風細細原文及賞析07-24

漁家傲·臨水縱橫回晚原文及賞析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