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级免费看,特黄特色大片免费观看播放器,777毛片,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三级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人人澡人人草

蒹葭原文及賞析

時(shí)間:2025-04-17 16:25:14 少芬 賞析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蒹葭原文及賞析

  在平凡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jīng)典的詩歌吧,詩歌能使人們自然而然地受到語言的觸動(dòng)。那些被廣泛運(yùn)用的詩歌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詩歌蒹葭原文及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蒹葭原文及賞析 1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注釋】:

  蒹葭:蘆葦。

  蒼蒼:茂密的樣子。

  溯洄:逆著河流向而上。

  溯游:順著河流向下走。

  凄凄:同萋萋,茂盛的樣子。

  湄:岸邊水草交接的地方。

  晞:音西,干

  涘:音四,水邊

  沚:音止,水中的小沙灘

  【賞析】:

  《蒹葭》描寫了一幅蕭瑟冷落的'秋景之中,拂曉之際,露濃霜重,蘆葉搖曳,情中人佇立凝望煙水迷茫中的“伊人”,似在眼前,又似在水中,可望而不可及,表現(xiàn)了滿腹的憧憬、追求、失望和惆悵。詩寫得情景交融,迷離恍忽,正像那間中人不可捉摸,給人咫尺天涯之感。然而,無論多久,也無論是路的崎嶇、漫長,更有險(xiǎn)阻,也無論白露、凝霜,終日照曬,追求的忠貞不二,真是感人至深,而這全在詩人的情景描寫透露出來,含蓄慰藉,無限生情。

  蒹葭原文及賞析 2

  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jié)成霜。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xiǎn)阻又太長。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xiǎn)阻攀登難。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xiǎn)阻曲難求。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注釋

  蒹(j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撼跎奶J葦。蒼蒼:鮮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義同。

  蒼蒼:茂盛的樣子。

  為:凝結(jié)成。

  所謂:所說的,此指所懷念的。

  伊人:那個(gè)人,指所思慕的對象。

  一方:那一邊。

  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順流而下。一說“洄”指彎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從:追尋。

  阻:險(xiǎn)阻,(道路)難走。

  宛:宛然,好像。

  晞(xī):干。

  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邊。

  躋(jī):水中高地。

  坻(chí):水中的沙灘

  涘(sì):水邊。

  右:迂回曲折。

  沚(zhǐ):水中的沙灘。

  譯文

  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河邊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追隨她的道路險(xiǎn)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蘆葦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曬干。我那魂?duì)繅衾@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對岸。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坎坷又艱難。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尚未被蒸發(fā)完畢。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彎曲又艱險(xiǎn)。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仿佛在水中的沙灘。

  注釋

  選自《詩經(jīng)·秦風(fēng)》。蒹葭(jiān ji。禾J荻,蘆葦。蒹,沒有長穗的蘆葦。葭,初生的蘆葦。

  蒼蒼:茂盛的樣子。下文“萋萋”“采采”義同。

  為:凝結(jié)成

  所謂:所說,這里指所懷念的。

  伊人:那個(gè)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邊。

  溯洄(sù huí)從之:意思是沿著河道向上游去尋找她。溯洄:逆流而上。從,追,追求。

  阻:險(xiǎn)阻,難走。

  溯游:順流而涉。游,通“流”,指直流。

  宛:仿佛。

  萋萋:茂盛的樣子,文中指蘆葦長的茂盛。人教版為“萋萋”,蘇教版為“凄凄”。

  晞(xī):曬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之處,指岸邊。

  躋(jī):升高,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采采:茂盛的樣子。

  已:止,這里的意思是“干“,變干。

  涘(sì):水邊。

  右:迂回曲折。

  沚(zhǐ):水中的小塊陸地。

  賞析

  《國風(fēng)·秦風(fēng)·蒹葭》源自于詩經(jīng),此詩曾被認(rèn)為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毛詩序》、鄭箋),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

  意境

  詩的象征,不是某詞某句用了象征辭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體象征!霸谒环健保赏y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從之,道阻且長”的困境和“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們可能經(jīng)常受到從追求的興奮。到受阻的煩惱、再到失落的惆悵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禮,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奮戰(zhàn)多痛苦或順流而下空歡喜的情感沖擊;讀者可以從這里聯(lián)想到愛情的境遇和喚起愛情的體驗(yàn),也可以從這里聯(lián)想到理想、事業(yè)、前途諸多方面的境遇和喚起諸多方面的人生體驗(yàn)。意境的整體象征,使嫌夜)真正具有了難以窮盡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國維曾將這首詩與晏殊的〔蝶戀花〕“昨夜西風(fēng)調(diào)碧樹,獨(dú)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相提并論,認(rèn)為它二“最得風(fēng)人情致”,這顯然是著眼于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征意蘊(yùn)。

  事實(shí)的虛化、意象的空靈和意境的整體象征,是一個(gè)問題的三個(gè)層面。從事實(shí)虛化到意象空靈,再到整體象征,這大致上就是象征性詩歌意境的建構(gòu)過程。

  事實(shí)的虛化

  一般說來,抒情詩的創(chuàng)作是導(dǎo)發(fā)于對具體事物的感觸,因而在它的意境中,總可看到一些實(shí)實(shí)在在的人事場景。然而(蒙蒙)的作者卻似乎故意把其中應(yīng)有的主要人物事件都虛化了。追尋者是什么人?他為什么而追尋?我們不知道;被追尋的“伊人”是什么身份?為什么他那么難以得到?我們也不知道;以至于連他們是男是女也無從確認(rèn)。特別是“伊人”,音容體貌均無,一會(huì)兒在河的上游,一會(huì)兒在河的下游,一忽兒在水中央,一忽兒在水邊草地,飄忽不定,來去渺茫,簡直令人懷疑他是否真有實(shí)體存在。無疑,由于追尋者、特別是被追尋者的虛化,使整個(gè)追尋人物、追尋事件、追尋內(nèi)容都變得虛幻愿隴起來;然而也正是由于這事實(shí)的虛化、膜猶,詩的意境才顯得那么空靈而富有象征意味。作品所表達(dá)的情感:追“伊人”的男子在經(jīng)過了三次的追尋沒有追尋到他的“伊人”由此可見所謂的伊人不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夢幻與虛境。但是追夢男子并沒有放棄,而是為了夢想而上下追尋,不怕艱難險(xiǎn)阻。

  意象的空靈

  實(shí)際上,詩中所描述的景象,并非目之所存的現(xiàn)實(shí)人事,而是一種心象。這種心象,也不是對曾經(jīng)閱歷過的某件真事的`回憶,而是由許多類似事件、類似感受所綜合、凝聚、虛化成的一種典型化的心理情境。這種心理情境的最大特點(diǎn),是不粘不滯、空靈多蘊(yùn)。“在水一方”,可望難即,就是這種空靈的心理情境的藝術(shù)顯現(xiàn)。在這里,由于追尋者和被追尋者的虛化,那看來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險(xiǎn)阻,乃至逆流、順流的追尋路線,以及伊人所在的“水中央”等諸種地點(diǎn),也都成了虛擬的象征性意象。對它們均不可作何時(shí)何地、河山何水的深究,否則,伊人既在河的上游又在河的下游就自相矛盾,連兩個(gè)人何以都不渡過河去也成了問題!遁筝纭返某晒Γ驮谟谠娙藴(zhǔn)確地抓住了人的心象,創(chuàng)造出似花非花、空靈蘊(yùn)藉的心理情境,才使詩的意境呈現(xiàn)為整體性象征。

  創(chuàng)作背景

  關(guān)于這首詩的內(nèi)容,歷來意見分歧很大。在這里,我們姑且先把它當(dāng)作一首愛情詩來解讀: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不可得而作。《蒹葭》屬于《秦風(fēng)》。秦風(fēng)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shí)代這個(gè)區(qū)域的民歌。

  蒹葭原文及賞析 3

  一、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曦。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

  二、作品簡介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生始稱《詩經(jīng)》,F(xiàn)存的《詩經(jīng)》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

  《蒹葭》是《詩經(jīng)·秦風(fēng)》中的一篇。這是一首懷念情人的戀歌。作者的思念對象可望而不可及,中間阻隔千重,詩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無限惆悵的心情。

  此詩被歷代譽(yù)為情深景真、風(fēng)神搖曳的好詩。全詩三章,每章八句,前二句寫景,后六句述事抒情。"蒹葭蒼蒼"等寫景句子,作為詩歌的發(fā)端,寫出了蒹葭茂盛、霜露高潔,烘托出抒情主人公摯烈的追求和純潔的愛情,同時(shí)兼有寫景敘事的作用,它是全詩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yàn)樗侵魅斯|目所見、情之所趨。作者又以秋水的描寫連接思念之人的深情。秋水盈盈,似乎是相愛者之間的脈脈深情;盈盈秋水,又是意中人顧自生盼的眼睛。秋水牽動(dòng)情思,在水一方是特定環(huán)境中的深情流露,又是癡情者的獨(dú)特感受。

  此詩采用重章的形式,一唱三嘆。詩人情感豐富,非反復(fù)詠嘆不能抒其可望不可及的心情,使抒情不斷加深。由于在重復(fù)中變換個(gè)別詞語,寫出了白露從凝結(jié)為霜到融化為水而逐漸干涸的過程,表現(xiàn)了時(shí)間的推移。而詩人又在這時(shí)間的推移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章法的重疊也顯示了情感的逐層加深。

  三、注釋

  1、蒹葭(jiān ji。禾J葦。

  2、蒼蒼:茂盛深色狀。

  3、伊人:那人。

  4、方:旁一方,即一旁。

  5、溯洄:逆流向上。

  6、從:追尋,探求。

  7、阻:險(xiǎn)阻;崎嶇。

  8、溯游:順流而下。

  9、宛:好像、仿佛。

  10、凄凄:同萋萋,茂盛狀。

  11、曦:干。

  12、湄:水草交接處,即岸邊。

  13、躋(jí):高起、登上高處。

  14、坻(chí):水中小沙洲。

  15、采采:眾多的樣子。

  16、已:停止。

  四、譯文

  蘆葦密密又蒼蒼,晶瑩露水結(jié)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險(xiǎn)阻又太長。順流而下尋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蘆葦茂盛密又繁,晶瑩露水還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嶇難登攀。順流而下去尋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蘆葦片片根連根,晶瑩露珠如淚痕。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艱險(xiǎn)如彎繩。順流而下去尋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五、賞析

  《蒹葭》屬于秦風(fēng)。周孝王時(shí),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shí),秦襄公因出兵護(hù)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來秦逐漸東徙,都于雍(今陜西興平)。秦地包括現(xiàn)在陜西關(guān)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fēng)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shí)代這個(gè)區(qū)域的民歌。

  對這首懷人詩,歷來解說不一。有人認(rèn)為作者在思念戀人,詩的主旨是寫愛情;有人說是詩人借懷友諷刺秦襄公不能禮賢下士,致使賢士隱居、不肯出來做官;也有人說作者就是隱士,此詩乃明志之作。我們細(xì)味詩意,詩中并未明確顯示男女戀情,況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難判定。說它是諷刺詩則更無根據(jù)。因此,我們只把"伊人"視為作者所敬仰和熱愛的人,至于是男是女,且不論及。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兩句,從物象與色澤上點(diǎn)明了時(shí)間和環(huán)境。那生長在河邊的茂密蘆葦,顏色蒼青,那晶瑩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結(jié)成白刷刷的濃霜,那微微的秋風(fēng)送著襲人的涼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氣。在這一蒼涼幽緲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時(shí)空里,詩人時(shí)而靜立,時(shí)而徘徊,時(shí)而翹首眺望,時(shí)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緒不寧的情狀,不時(shí)地顯現(xiàn)于我們眼前,原來他是在思慕追尋著一個(gè)友人。"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兩句,交代了詩人所追慕的對象及伊人所在的地點(diǎn),表現(xiàn)了詩人思見心切,望穿秋水,一個(gè)勁地張望、尋求。"伊人",指與詩人關(guān)系親密、為詩人崇敬和熱愛而未曾須臾忘懷的人。

  "所謂"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斷念叨著的,然而現(xiàn)在他卻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語氣肯定,說明詩人確信他的存在,并充滿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絕,相會(huì)不易。"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沿著河邊小道向上游走去,道路艱險(xiǎn),且又漫長,即使花費(fèi)很長時(shí)間也難到達(dá);如果徑直游渡過去,盡管相距不遠(yuǎn),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動(dòng)。詩人盡管立于河邊,但他那恍惚迷離的心神早已飛動(dòng)起來,思見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癡的形象栩栩可見。詩句之奇妙,正如方玉潤所說:"玩其詞,雖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實(shí)求之而不遠(yuǎn),思之而即至者。"(《詩經(jīng)原始》)

  詩的二、三章只換了幾個(gè)詞兒,內(nèi)容與首章基本相同。但它體現(xiàn)了詩歌詠唱的音樂特點(diǎn),增強(qiáng)了韻律的悠揚(yáng)和諧美,使表達(dá)的'情感愈來愈強(qiáng)烈。首章的"蒼蒼",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寫出蘆葦?shù)念伾缮n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dāng)時(shí)所在的環(huán)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為霜"、"未曦"、"未已"的變換,描繪出朝露成霜而又融為秋水的漸變情狀與過程,形象地畫出了時(shí)間發(fā)展的軌跡,說明詩人天剛放亮就來到河濱,直呆到太陽東升。試想,他獨(dú)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曠野,面對茫茫秋水,等人不見,尋人不著,其心情該是何等焦急和惆悵!

  描寫伊人所在地點(diǎn)時(shí),由于"方"、"湄"、三字的變換,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詩人和詩人盼望與伊人相會(huì)的活動(dòng)與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繪了出來,這樣寫,大大拓寬了詩的意境。另外,像"長"、"躋"、"右"和"央"、"坻"、"?"的變換,也都從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尋見伊人困難重重,想見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詩所用幾組變換的詞語聯(lián)系起來加以品味,更能體會(huì)到詩的雋永淳厚的意味。

  詩的每章開頭都采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一個(gè)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dú)有的特征,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fù)進(jìn)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間詞話》所說:"《詩·蒹葭》一篇,最得風(fēng)人深致。"具有"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tài)。"

  這首被人傳誦不已的詩,對后世的影響也是明顯的。且看宋玉《九辯》中的一段描寫:"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栗兮若在遠(yuǎn)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寥兮天高而氣清;寂兮收潦而水清;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這里通過對秋天的氣象和草木搖落的情狀的描寫,制造一種肅殺的氣氛,表達(dá)了詩人悲涼凄苦的心情。

  這也許是受了《蒹葭》詩的影響,由此可以窺見《楚辭》對《詩經(jīng)》的繼承和發(fā)展線索!豆旁娛攀住分小段鞅庇懈邩恰返陌l(fā)端,賦中見興、以景托情的寫法,也沿用了《蒹葭》詩的筆法。其后的曹丕,從本詩中化出了"秋風(fēng)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的詩句。由此可見,《蒹葭》詩在古代詩歌史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選自《中華文學(xué)鑒賞寶庫》,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蒹葭原文及賞析 4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shí)期的詩歌三零五篇,也稱《詩》或《詩三百》,到了漢代被奉為經(jīng)典,列為《五經(jīng)》之一。

  《詩經(jīng)》分為“風(fēng)”“雅”“頌”三個(gè)部分。“風(fēng)”又叫“國風(fēng)”,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雅”是正統(tǒng)宮廷樂歌,用于宴會(huì)典禮,分為“大雅”和“小雅”,共一零五篇;“頌”是統(tǒng)治階級用于宮廷宗廟祭祀的樂歌,共四零篇

  《蒹葭》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jié)成霜。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xiǎn)阻又太長。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xiǎn)阻攀登難。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xiǎn)阻曲難求。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注釋:

  一、蒹(j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ā):初生的蘆葦。蒼蒼:鮮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義同。

  二、蒼蒼:茂盛的樣子

  三、為:凝結(jié)成。

  四、所謂:所說的,此指所懷念的。

  五、伊人:那個(gè)人,指所思慕的對象。

  六、一方:那一邊。

  七、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順流而下。一說“洄”指彎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八、從:追尋。

  九、阻:險(xiǎn)阻,(道路)難走。

  一零、宛:宛然,好像。

  一一、晞(xī):干。

  一二、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邊。

  一三、躋(jī):水中高地。

  一四、坻(chí):水中的沙灘

  一五、涘(sì):水邊。

  一六、右:迂回曲折。

  一七、沚(zhǐ):水中的沙灘。

  蒹葭原文及賞析 5

  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從之,道阻且長。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從之,道阻且躋。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從之,道阻且右。遡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

  蘆葦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結(jié)為霜。

  所戀的那個(gè)心上人,在水的那一邊。

  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路途艱難又漫長。

  逆流尋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間。

  蘆葦初生茂盛,白色露水還沒干。

  所戀的那個(gè)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路途艱難又坡陡。

  逆流尋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蘆葦初生鮮艷,白色露水還沒完。

  所戀的那個(gè)心上人,在水的那頭。

  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道路艱難又曲折。

  逆流尋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賞析

  《蒹葭》是秦國的民歌,這是一首愛情詩,寫在戀愛中一個(gè)癡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實(shí)、曲折、動(dòng)人!拜筝纭笔禽度敗⑻J葦?shù)暮戏Q,皆水邊所生。“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描寫了一幅秋葦蒼蒼、白露茫茫、寒霜濃重的清涼景色,暗襯出主人公身當(dāng)此時(shí)此景的.心情。“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詩集傳》:“伊人,猶彼人也!痹诖颂幹钢魅斯寄合氲囊庵腥。眼前本來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么也沒有,可由于牽腸掛肚的思念,他似乎遙遙望見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邊,于是想去追尋她,以期歡聚!斑i洄從之,道阻且長”,主人公沿著河岸向上游走,去尋求意中人的蹤跡,但道路上障礙很多,很難走,且又迂曲遙遠(yuǎn)!斑i游從之,宛在水中央”那就從水路游著去尋找她嗎,但不論主人公怎么游,總到不了她的身邊,她仿佛就永遠(yuǎn)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這幾句寫的是主人公的幻覺,眼前總是浮動(dòng)著一個(gè)迷離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陸行,還是水游,總無法接近她,仿佛在繞著圓心轉(zhuǎn)圈子。因而他兀自在水邊徘徊往復(fù),神魂不安。這顯然勾勒的是一幅朦朧的意境,描寫的是一種癡迷的心情,使整個(gè)詩篇蒙上了一片迷惘與感傷的情調(diào)。下面兩章只換少許字詞,反復(fù)詠唱!拔磿劇,未干!颁亍彼萁唤又帲簿褪前哆。“躋”,升高!坝摇保厍!佰妗焙汀皼b”是指水中的高地和小渚。

  這首詩三章都用秋水岸邊凄清的秋景起興,所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刻劃的是一片水鄉(xiāng)清秋的景色,既明寫了主人公此時(shí)所見的客觀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時(shí)的心情和感受,與詩人困于愁思苦想之中的凄惋心境是相一致的。換過來說,詩人的凄惋的心境,也正是借這樣一幅秋涼之景得到渲染烘托,得到形象具體的表現(xiàn)。王夫之《姜齋詩話》說:“關(guān)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交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chuàng)造的一個(gè)撲朔迷、情景交融的意境。另外,《蒹葭》一詩,又是把實(shí)情實(shí)景與想象幻想結(jié)合在一志,用虛實(shí)互相生發(fā)的手法,借助意象的模糊性和朦朧性,來加強(qiáng)抒情寫物的感染力的。“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他第一次的幻覺,明明看見對岸有個(gè)人影,可是怎么走也走不到她的身邊!巴鹪谒醒搿,這是他第二次的幻覺,忽然覺得所愛的人又出現(xiàn)在前面流水環(huán)繞小島上,可是怎么游也游不到她的身邊。那個(gè)倩影,一會(huì)兒“在水一方”,一會(huì)兒“在水中央”;一會(huì)兒在岸邊,一會(huì)兒在高地。真是如同在幻景中,在夢境中,但主人公卻堅(jiān)信這是真實(shí)的,不惜一切努力和艱辛去追尋她。這正生動(dòng)深刻地寫出了一個(gè)癡情者的心理變態(tài),寫出了他對所愛者的強(qiáng)烈感情。而這種意象的模糊和迷茫,又使全詩具有一種朦朧的美感,生發(fā)出韻味無窮的藝術(shù)感染力。

  蒹葭原文及賞析 6

  【原文】

  《蒹葭》

  年代:先秦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注釋】

 、泡螅╦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撼跎奶J葦。蒼蒼:茂盛的樣子。

 、茷椋耗Y(jié)成。

 、撬^:所說的,此指所懷念的。伊人:那個(gè)人,指所思慕的對象。

  ⑷一方:那一邊。

 、伤荩╯ù):逆流而上。洄:水流迂回之處。溯洄:在河邊逆流向上游走。阻:險(xiǎn)阻,(道路)難走。道阻且長,說明是在陸地上行走。從:追尋。

  ⑹溯游:在河邊順流向下游走。宛:宛然,好像。宛在水中央:是說順流雖然易行,然所追從之人如在水之中央,就是近也是可望而不可及也。

 、怂蒌В耗媪鞫稀O挛摹八萦巍敝疙樍鞫。一說“洄”指彎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掏穑和鹑,好像。

 、洼螺拢好⒌臉幼印

  陜西。眉縣。蒹葭臺(tái)

  ⑽晞(xī):干,曬干。

 、箱兀核筒萁唤拥牡胤剑簿褪前哆。

  ⑿躋(jī):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

 、眼妫╟hí):水中的沙灘。

  ⒁采采:繁盛的樣子。

 、右眩褐埂

 、詻澹╯ì):水邊。

 、沼遥河鼗厍邸

 、譀b(zhǐ):水中的'沙灘。

  【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jié)成霜。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xiǎn)阻又太長。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xiǎn)阻攀登難。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xiǎn)阻曲難求。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陳子展《詩三百解題》說:“《蒹葭》一詩,無疑地是詩人想見一個(gè)人而竟不得見之作。這一個(gè)人是誰呢?他是知周禮的故都遺老呢,還是思宗周、念故主的西周舊臣呢?是秦國的賢人隱士呢,還是詩人的一個(gè)朋友呢?或者詩人自己是賢人隱士一流、作詩明志呢?抑或是我們把它簡單化、庸俗化,硬指是愛情詩,說成詩人思念自己的愛人呢?解說紛歧,難以判定!

  【名家點(diǎn)評】

  朱熹:言秋水方盛之時(shí),所謂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皆不可得。然不知其所指也。(《詩集傳》)

  方玉潤:此詩在《秦風(fēng)》中,氣味絕不相類。以好戰(zhàn)樂斗之邦,忽遇高超遠(yuǎn)舉之作,可謂鶴立雞群,翛然自異者矣。(《詩經(jīng)原始》)

  王國維:《詩·蒹葭》一篇最得風(fēng)人深致。(《人間詞話》)

  高亨:這篇似是愛情詩。詩的主人公是男是女,看不出來。敘寫他(或她)在大河邊追尋戀人,但未得會(huì)面。(《詩經(jīng)今注》)

  蒹葭原文及賞析 7

  原文:

  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河邊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追隨她(他)的道路險(xiǎn)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蘆葦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曬干。我那魂?duì)繅衾@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對岸。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艱難。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尚未被蒸發(fā)完。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彎曲又艱險(xiǎn)。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灘。

  注釋:

  蒹(jiān)葭(jiā)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sù)洄(huí)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沒有長穗的蘆葦。葭:初生的蘆葦。蒼蒼:茂盛的樣子。下文“萋萋”“采采”義同。為:凝結(jié)成。所謂:所說,這里指所懷念的。伊人:那個(gè)人。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邊。溯洄從之:意思是沿著河道向上游去尋找她。溯洄:逆流而上。從,追,追求。阻:險(xiǎn)阻,難走。溯游:順流而涉。游,通“流”,指直流。宛:仿佛。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所謂伊人,在水之湄(méi)。溯洄從之,道阻且躋(jī)。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chí)。

  萋萋:茂盛的樣子,文中指蘆葦長的茂盛。人教版為“萋萋”,蘇教版為“凄凄”。晞:曬干。湄:水和草交接之處,指岸邊。躋:升高,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坻: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sì)。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zhǐ)。

  采采:茂盛的樣子。已:止,這里的意思是“干“,變干。涘:水邊。右:迂回曲折。沚:水中的小塊陸地。

  賞析: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rèn)定為情人、戀人,那么,這首詩就是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jié)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

  然而這首詩最有價(jià)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chuàng)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shù)意境。好詩都能創(chuàng)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jié)構(gòu),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jié)構(gòu)的異質(zhì)事物的性能!霸谒环健钡慕Y(jié)構(gòu)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于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dá)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里發(fā)生同構(gòu)共振和同情共鳴。

  由此看來,不妨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為一種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dá)社會(huì)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一個(gè)藝術(shù)范型。這里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yè)、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xiàn)實(shí)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xiàn)和表現(xiàn)天地。如此說來,古人把蒹葭解為勸人遵循周禮、招賢、懷人,今人把它視作愛情詩,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儀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執(zhí)其一而否決其他,因?yàn)樗鼈兌及N(yùn)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義之中。

  自然,當(dāng)我們處在與“在水一方”類似的`境遇時(shí),應(yīng)當(dāng)欣賞的是它的銳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觀失望。這首詩以水、蘆葦、霜、露等意象營造了一種朦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霧籠罩著一切,晶瑩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澀的少女緩緩而行。詩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體現(xiàn)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霧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紗。她一會(huì)出現(xiàn)在水邊,一會(huì)又出現(xiàn)在水之洲。尋找不到,急切而又無奈的心情正如螞蟻爬一般癢,又如刀絞一般痛。就像我們常說的“距離產(chǎn)生美感”,這種美感因距離變得朦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里看花、若隱若現(xiàn)、朦朧縹緲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發(fā)顯得難以捉摸,構(gòu)成了一幅朦朧淡雅的水彩畫。詩的每章開頭都采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一個(gè)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dú)有的特征,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fù)進(jìn)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的心境。詩每章的頭兩句都是以秋景起興,引出正文。它既點(diǎn)明了季節(jié)與時(shí)間,又渲染了蒹蒼露白的凄清氣氛,烘托了人物悵惘的心情,達(dá)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地!拜筝纭薄ⅰ八焙汀耙寥恕钡男蜗蠼幌噍x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gè)完整的藝術(shù)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托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yàn)樘J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huì)呈現(xiàn)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gè)側(cè)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gè)“朦朧的愛”的境界。王夫之《姜齋詩話》說:“關(guān)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澆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chuàng)造了一個(gè)撲朔迷離、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體現(xiàn)?傊,《蒹葭》詩的豐富美感,不論是從欣賞的角度,還是從創(chuàng)作的角度,頗值得我們重視和予以認(rèn)真探討。

  蒹葭原文及賞析 8

  國風(fēng)·秦風(fēng)·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注釋

  1.蒹(j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ā):初生的蘆葦。蒼蒼:鮮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義同。

  2.蒼蒼: 茂盛的樣子 3.為:凝結(jié)成。

  4.所謂:所說的,此指所懷念的。

  5.伊人:那個(gè)人,指所思慕的對象。

  6.一方:那一邊。

  7.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順流而下。一說“洄”指彎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從:追尋。

  9.阻:險(xiǎn)阻,(道路)難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邊。

  13.躋(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灘

  15.涘(sì):水邊。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灘。

  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jié)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xiǎn)阻又太長。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xiǎn)阻攀登難。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xiǎn)阻曲難求。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賞析

  為了自己心愛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艱難險(xiǎn)阻,矢志不渝,這是一種可歌可泣的堅(jiān)貞和追求精神。那個(gè)“伊人”,其實(shí)也可以看作一種盡善盡美的境界,一種指向理想的超越。

  這讓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鷗喬納森》的小說。海鷗喬納森從不愿像自己的同類那樣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魚爛蝦,總想飛得更高,達(dá)到盡善盡美的境界。為了練習(xí)飛翔,他的翅膀被折斷受傷,依然不改初衷。同伴們引誘他,譏笑他,他照樣堅(jiān)持自己的追求,寧愿餓著肚子,也不去追逐眼前的吃食。

  喬納森想達(dá)到的`,是對凡夫俗子的超越,是向盡善盡美的境界靠近,是努力向理想沖刺!遁筝纭返闹魅斯非蟮,也是自已心月中盡善盡美的理想,是自己魂?duì)繅衾@的意中人,因此不惜一切代價(jià)去上下求索,不斷追求。

  對于真正的求索者來說,目標(biāo)是一種指向。達(dá)到目標(biāo)固然重要,更重要的還是過程。人生本來就是一個(gè)過程。生存的價(jià)值和意義,就存在于過程之中。同樣,追求的價(jià)值和意義也存在于過程之中。如果忽視過程,實(shí)際上也是忽視了追求本身。

  盡善盡美的境界,無論是從理論上說,還是從實(shí)際上說,都是不可能達(dá)到的。換句話說,盡善盡美只是一種理念,一種心靈指向的理想。它指引我們在平庸瑣屑的生命歷程中向前渡過,就像夜中照亮道的火光,迷途中的指南針一樣,讓我們不斷地前行,追求。

  蒹葭原文及賞析 9

  作品原文

  蒹葭

  蒹葭蒼蒼⑴,白露為霜⑵。所謂伊人⑶,在水一方⑷。

  溯洄從之⑸,道阻且長⑹。溯游從之⑺,宛在水中央⑻。

  蒹葭萋萋⑼,白露未晞⑽。所謂伊人,在水之湄⑾。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⑿。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⒀。

  蒹葭采采⒁,白露未已⒂。所謂伊人,在水之涘⒃。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⒄。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⒅。

  作品注釋

 、泡螅╦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撼跎奶J葦。蒼蒼:茂盛的樣子。

 、茷椋耗Y(jié)成。

 、撬^:所說的,此指所懷念的。伊人:那個(gè)人,指所思慕的對象。

 、纫环剑耗且贿叀

 、伤荩╯ù):逆流而上。洄:水流迂回之處。溯洄:在河邊逆流向上游走。阻:險(xiǎn)阻,(道路)難走。道阻且長,說明是在陸地上行走。從:追尋。

  ⑹溯游:在河邊順流向下游走。宛:宛然,好像。宛在水中央:是說順流雖然易行,然所追從之人如在水之中央,就是近也是可望而不可及也。

 、怂蒌В耗媪鞫。下文“溯游”指順流而下。一說“洄”指彎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掏穑和鹑,好像。

 、洼螺拢好⒌臉幼。

 、螘劊▁ī):干,曬干。

 、箱兀核筒萁唤拥牡胤,也就是岸邊。

 、熊Q(jī):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

 、眼妫╟hí):水中的沙灘。

  ⒁采采:繁盛的樣子。

 、右眩褐。

 、詻澹╯ì):水邊。

 、沼遥河鼗厍。

 、譀b(zhǐ):水中的沙灘。

  作品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jié)成霜。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xiǎn)阻又太長。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xiǎn)阻攀登難。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xiǎn)阻曲難求。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作品鑒賞

  東周時(shí)的秦地大致相當(dāng)于今天的陜西大部及甘肅東部。其地“迫近戎狄”,這樣的環(huán)境迫使秦人“修習(xí)戰(zhàn)備,高尚氣力”(《漢書·地理志》),而他們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保存在《秦風(fēng)》里的十首詩也多寫征戰(zhàn)獵伐、痛悼諷勸一類的事,似《蒹葭》《晨風(fēng)》這種凄婉纏綿的情致卻更像鄭衛(wèi)之音的風(fēng)格。

  詩中“白露為霜”給讀者傳達(dá)出節(jié)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曉,因?yàn)樘J葦葉片上還存留著夜間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這樣一個(gè)深秋的凌晨,詩人來到河邊,為的是追尋那思慕的人兒,而出現(xiàn)在眼前的是彌望的茫茫蘆葦叢,呈出冷寂與落寞,詩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兒在河水的另外一邊。從下文看,這不是一個(gè)確定性的存在,詩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處,還是伊人像“東游江北岸,夕宿瀟湘沚”的“南國佳人”(曹植《雜詩七首》之四)一樣遷徙無定,也無從知曉。這種也許是毫無希望但卻充滿誘惑的追尋在詩人腳下和筆下展開。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順流而下或者沿著彎曲的水道和沿著直流的水道,都不會(huì)影響到對詩意的理解。在白居易《長恨歌)中,楊貴妃消殞馬嵬坡后,玄宗孤燈獨(dú)守,寒衾難眠,通過道士鴻都客“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尋找,仍是“兩處茫茫皆不見”,但終究在“虛無縹緲”的海外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楊貴妃,相約重逢于七夕。而《蒹葭》中,詩人一番艱勞的上下追尋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圍流淌著波光,依舊無法接近。《國風(fēng)·周南·漢廣》中詩人也因?yàn)闈h水太寬無法橫渡而不能求得“游女”,陳啟源說:“夫說(悅)之必求之,然惟可見而不可求,則慕說益至!保ā睹娀啪帯じ戒洝罚翱梢姸豢汕蟆,可望而不可即,加深著渴慕的程度。詩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隱約縹緲的,或許根本上就是詩人癡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覺。

  以下兩章只是對首章文字略加改動(dòng)而成,這種僅對文字略加改動(dòng)的重章疊唱是《詩經(jīng)》中常用的手法。具體到此詩,這種改動(dòng)都是在韻腳上——首章“蒼、霜、方、長、央”屬陽部韻,次章“凄、唏、湄、躋、坻”屬脂微合韻,三章“采、已、渙、右、濁”屬之部韻——如此而形成各章內(nèi)部韻律協(xié)和而各章之間韻律參差的效果,給人的感覺是:變化之中又包涵了穩(wěn)定。同時(shí),這種改動(dòng)也造成了語義的往復(fù)推進(jìn)。如“白露為霜”“白露未唏”“白露未已”——夜間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氣溫升高而融為露水,露水在陽光照射下蒸發(fā)——表明了時(shí)間的延續(xù)。

  此詩曾被認(rèn)為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毛詩序》、鄭箋),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但跟《詩經(jīng)》中多數(shù)詩內(nèi)容往往比較具體實(shí)在不同,此詩并沒有具體的事件與場景,甚至連“伊人”的性別都難以確指。上述兩種理解也許當(dāng)初是有根據(jù)的,但這些根據(jù)或者沒有留存下來,或者不足以服人,因而他們的結(jié)論也就讓人懷疑了!对娊(jīng)》的歷代注家往往是求之愈深,卻得到失之愈遠(yuǎn)的相反結(jié)果。況且“一切歷史都是當(dāng)代史”(見英國哲學(xué)家、歷史學(xué)家科林伍德《歷史觀念》),對文本的闡釋也具有當(dāng)代性。現(xiàn)代大多數(shù)學(xué)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詩。

  詩意的空幻虛泛給闡釋帶來了麻煩,但也因而擴(kuò)展了其內(nèi)涵的包容空間。讀者觸及隱藏在描寫對象后面的東西,就感到這首詩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詩人拿來單純地歌詠,其中更蘊(yùn)育著某些象征的意味!霸谒环健睘槠竽降南笳鳎X鐘書《管錐編》已申說甚詳!八蒌А薄八萦巍薄暗雷枨议L”“宛在水中央”也不過是反覆追尋與追尋的艱難和渺茫的象征。詩人上下求索,而伊人雖隱約可見卻依然遙不可及。《西廂記》中鶯鶯在普救寺中因母親的拘系而不能與張生結(jié)合,嘆惜“隔花陰人遠(yuǎn)天涯近”,《蒹葭》中的詩人也許是同樣的感覺。

  詩人的追尋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終究還是水月鏡花。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則說坦塔羅斯王因自我吹噓犯下罪過而遭受懲罰——忍受永遠(yuǎn)的焦渴和饑餓之苦。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他的下頷,湖岸長著果樹,累累果實(shí)就懸在他的頭頂?墒,當(dāng)他口渴低頭喝水時(shí),湖水便退去;當(dāng)他腹饑伸手摘果時(shí),樹枝便蕩開,清泉佳果他始終可望而不可即。目標(biāo)的切近反而使失敗顯得更為讓人痛苦、惋惜,最讓人難以接受的`失敗是距離成功僅一步之遙的失敗。

  探索人生深刻體驗(yàn)的作品總在后代得到不斷的回應(yīng)。“蒹葭之思”(省稱“葭思”)、“蒹葭伊人”成為舊時(shí)書信中懷人的套語。曹植的《洛神賦》、李商隱的《無題》詩也是《蒹葭》所表現(xiàn)的主題的回應(yīng)。而當(dāng)代臺(tái)灣通俗小說家瓊瑤的一部言情小說就叫做《在水一方》,同名電視劇的主題歌就是以此詩為本改寫的。

  詩經(jīng)簡介

  《詩經(jīng)》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編成于春秋時(shí)代,據(jù)說是由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編定,本只稱《詩》,后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之一,故稱《詩經(jīng)》。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起點(diǎn),在中國文學(xué)發(fā)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对娊(jīng)》共分風(fēng)(160篇),雅(150篇),頌(40篇),三大部分。它們都得名于音樂!帮L(fēng)”的意義就是聲調(diào)。古人所謂《秦風(fēng)》《魏風(fēng)》《鄭風(fēng)》就如陜西調(diào)、山西調(diào)、河南調(diào)!把拧笔钦囊馑迹譃榇笱判⊙。周代人把正聲叫做雅樂,猶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帶有一種尊崇的意味!绊灐笔怯糜谧趶R祭祀的樂歌!对娊(jīng)》對中國兩千年來的文學(xué)史發(fā)展有深廣的影響,而且是很珍貴的古代史料。

  《詩經(jīng)》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jié)構(gòu)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qiáng)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gè)字,卻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藝術(shù)效果。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綿詞來狀物、擬聲、窮貌!耙陨倏偠,情貌無遺”。此外,《詩經(jīng)》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zhuǎn)韻,現(xiàn)代詩歌的用韻規(guī)律在《詩經(jīng)》中幾乎都已經(jīng)具備了。

  蒹葭原文及賞析 10

  蒹葭

  選自《詩經(jīng)·秦風(fēng)》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蘆葦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結(jié)為霜。所戀的那個(gè)心上人,在水的另一邊。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路途艱難又漫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逆流尋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間。蘆葦初生茂盛,白色露水還沒干。所戀的那個(gè)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路途艱難又坡陡。逆流尋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蘆葦初生鮮艷,白色露水還沒完。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所戀的那個(gè)心上人,在水的那頭。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道路艱難又曲折。逆流尋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賞析】

  《蒹葭》選自《詩經(jīng)秦風(fēng)》,屬于十五國風(fēng),是首愛情詩,旨在抒發(fā)詩人思念秋水伊人而終不得見的思想感情。

  詩人在一個(gè)深秋的早晨,來到一條長著蘆葦?shù)拇蠛舆,訪尋他心愛的人,而那人卻使人感到行蹤不定、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找呀找呀,從“白露如霜”的黎明,找到“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的`午前,在長著蘆葦?shù)那锼叡疾ǎ腔擦撕脦讉(gè)小時(shí),通過這種訪求過程的描寫,不僅表現(xiàn)了詩人對“伊人”的一往深情,而且寫出了他的欲見不得的焦急和悵惘的心情。詩中描繪的那條阻隔于詩人與伊人之間的秋水,既是眼前之景,又顯然別有含意,如果僅僅一水之隔,那他完全可以到達(dá)彼岸,見到伊人,何況詩人的追求又是那樣的執(zhí)著和熱烈。因此我認(rèn)為這條秋水實(shí)際上象征著一種社會(huì)的阻力。正是這種阻力,才把牛郎和織女阻隔在銀河的兩岸,使他們“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全詩三章,每章前兩句寫景,點(diǎn)明時(shí)令,烘托氣氛;后六句寫尋求“伊人”不得的心情。全詩回旋三迭,往復(fù)歌詠,情調(diào)凄婉動(dòng)人,意境朦朧深邃。詩中寫“蒼蒼”,“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來起興而懷“伊人”,又是用來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對于“伊人”,詩人知其地,而莫定其所,欲從靡由,故“溯洄”、“溯游”,往復(fù)其間,希望能與“伊人”一遇。用“蒹葭”起興,引出對“伊人”的尋求自然順理成章之。盡管詩人滿腔熱情地去“溯洄”、“溯游”,不畏“道阻且長”、“且躋”、“且右”,結(jié)果卻是可望而不可即。詩人因追求伊人而不得見所產(chǎn)生的空虛和悵惘之情是難以言喻的,而且用蕭瑟清秋的景象來襯托,詩人的這種情感就顯得更為突出,更為濃郁。正是緣景生情,情景相生,意到境成,清寥空靈的深秋之景與悵惘迷茫的懷人之思渾然無間,構(gòu)成了全詩的藝術(shù)境界,給人以一種真切自然而又朦朧迷離的美感。

  此外,本詩在結(jié)構(gòu)上重復(fù)疊句。全詩共三章,句式相同,字?jǐn)?shù)相等,只是在少數(shù)地方選用了近義詞或同義詞,如“萋萋”、“采采”分別放在“蒼蒼”的位置上,用“未晞 ”、“未已”去分別取代“為霜”,這樣既做到了一唱三嘆,使詩人的感情得到了充分的表達(dá),又使詩作行文富有變化而無重復(fù)呆滯之感。

  《蒹葭》是十五風(fēng)中的一篇,可謂“風(fēng)”類詩的代表,讀它《詩經(jīng)》的語言美,結(jié)構(gòu)美,思想美可見一斑。

  蒹葭原文及賞析 11

  蒹 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濉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b。

  《詩經(jīng)·國風(fēng)·秦風(fēng)·蒹葭》

  【注解】①蒹葭:jiānjiā,水邊的蘆葦?shù)戎参铮虎谝寥耍耗莻(gè)人(戀人);

 、鬯蒌В貉刂鄣乃吥媪鞫希虎埽簒ī,干;⑤湄:méi,水邊;

 、捃Q:jī,升高,向高處登;⑦坻:chí ,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噱ì ,水邊;⑨右:引申為曲折;⑩b:zhǐ ,水中的小洲。

  【鑒賞】

  《詩經(jīng)》是我國公元前11世紀(jì)至公元前6世紀(jì)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共305篇。原名《詩》或《詩三百》,漢以后始稱為《詩經(jīng)》,約編成于春秋中葉,相傳由孔子刪定。全書分為“風(fēng)”、“雅”、“頌”三部分。其中“風(fēng)”包括十五“國風(fēng)”,160篇,是各諸侯國的土風(fēng)歌謠,多為民歌;“雅”分“大雅”、“小雅”,105篇,是周王朝京畿一帶貴族文人所作的樂歌,也有少數(shù)民謠;“頌”分“周頌”、“魯頌”、“商頌”,40篇,是西周及諸侯魯國、宋國統(tǒng)治者祭祀天地宗廟的樂歌。

  “國風(fēng)”是《詩經(jīng)》中的精華,是我國古代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皣L(fēng)”中的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當(dāng)時(shí)社會(huì)生活的各個(gè)方面,表達(dá)了勞動(dòng)人民對受剝削、受壓迫的處境的不平和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表達(dá)了青年男女對美滿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我國現(xiàn)實(shí)主義詩歌的源頭。 “雅詩”和“頌詩”都是統(tǒng)治階級在特定場合所用的樂歌,它們在思想內(nèi)容上無法與具有現(xiàn)實(shí)主義精神和人民性的“國風(fēng)”相比,但由于它們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社會(huì)生活的'某些方面,因此,也具有一定的社會(huì)意義和認(rèn)識價(jià)值!对娊(jīng)》是我國文學(xué)光輝的起點(diǎn),它所表現(xiàn)的“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xiàn)實(shí)主義精神對后世文學(xué)影響最大!对娊(jīng)》在我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極高的地位。

  《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多用賦、比、興;句式以四言為主,間有雜言,四言節(jié)奏鮮明而略顯短促;結(jié)構(gòu)重章疊句,一詠三嘆,回環(huán)往復(fù),節(jié)奏舒卷徐緩;押韻方式多種多樣,常見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個(gè)韻部,隔句押韻,韻腳在偶句上,這是我國后世詩歌最常見的押韻方式;語言形象生動(dòng),豐富多彩,往往能“以少總多”、“ 情貌無遺”(《文心雕龍·物色》)地表達(dá)詩人情思。

  【譯文】

  蘆葦密密又蒼蒼,晶瑩露水結(jié)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險(xiǎn)阻又太長。順流而下尋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蘆葦茂盛密又繁,晶瑩露水還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嶇難登攀。順流而下去尋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詩經(jīng)國風(fēng)秦風(fēng)蒹葭》閱讀答案及全文翻譯賞析古詩詞鑒賞

  蘆葦片片根連根,晶瑩露珠如淚痕。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艱險(xiǎn)如彎繩。順流而下去尋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蒹葭原文及賞析 12

  【原詩】: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洄從之,道阻且長。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濉nbsp;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b。

  【注釋】:

 、胚x自《詩經(jīng)·秦風(fēng)》。秦,周朝時(shí)諸侯國名,在今陜西中部和甘肅東部一帶。

 、戚筝纾╦iān jiā):蘆荻,蘆葦。

 、巧n蒼:深青色。

 、劝茁稙樗壕К摰穆端Y(jié)成了霜。為,……成……

 、伤^:所說、所念,這里指所懷念的。

 、室寥耍耗侨,指所愛的人。

  ⑺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邊。一方,那一邊,指對岸。

 、趟蒌В╯ù huí):逆流而上。

 、蛷模焊S,這里是追尋的意思。

  ⑽阻:險(xiǎn)阻,(道路)難走。

 、贤鹪谒醒耄海莻(gè)人)仿佛在河的中間。意思是相距不遠(yuǎn)卻無法到達(dá)。宛,仿佛、好像。

 、休螺拢和捌嗥唷泵⒌臉幼。下文“采采”義同。

  ⒀(xī):干。

  ⒁湄(méi):岸邊,水與草交接之處。

 、榆Q(jī):升,高,意思是道路險(xiǎn)峻,需攀登而上。

 、咱妫╟hí):水中的小洲、小島。

 、瘴匆眩哼沒有完,指露水尚未被陽光蒸發(fā)完畢。已:完畢。

  ⒅澹ì):水邊。

 、赜遥河鼗厍邸

 、譩(zhǐ):水中的沙灘。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朗讀節(jié)奏劃分】: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洄/從之,道阻/且長。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濉nbsp;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b。

  【寫作背景】:

  關(guān)于這首詩的內(nèi)容,歷來意見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說法:一是“刺襄公”說!睹娦颉吩疲骸拜筝纾滔骞。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苯袢颂K東天在《詩經(jīng)》辨義中闡(chǎn )析說:“‘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那個(gè)賢人),隱喻周王朝禮制。如果逆周禮而治國,那就‘道阻且長’、‘且躋’、‘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順從周禮,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b”,意思是治國有希望!倍恰罢匈t”說。姚際恒的《詩經(jīng)通論》和方玉潤的《詩經(jīng)原始》都說這是一首招賢詩,“伊人”即“賢才”:“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或謂:“征求逸隱不以其道,隱者避而不見!比恰皭矍椤闭f。今人藍(lán)菊有、楊任之、樊樹云、高亭、呂恢文等均持“戀歌”說。如呂恢文說:“這是一首戀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詩人陷入煩惱。說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隱喻!

  由于此詩之本寫之事無從查實(shí),詩中的“伊人”所指亦難征信,故而以上三說均難以最終定論。在這里,我們姑且先把它當(dāng)作一首愛情詩來解讀。

  《蒹葭》屬于秦風(fēng)。周孝王時(shí),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shí),秦襄公因出兵護(hù)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來秦逐漸東徙,都于雍(今陜西興平)。秦地包括陜西關(guān)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fēng)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shí)代這個(gè)區(qū)域的民歌。

  【翻譯】:

  河畔蘆葦碧色蒼蒼,那是白露凝結(jié)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險(xiǎn)阻又漫長。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河畔蘆葦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曬干。

  我那魂?duì)繅衾@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對岸。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坎坷又艱難。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仿佛在水中沙灘。

  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依舊流連。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彎曲又艱險(xiǎn)。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仿佛在水中沙洲。

  【簡析】:

  這是一首懷念故人的詩歌。描寫的是作者與故人相隔而不得相見。可是當(dāng)看到深秋早晨的蘆葦上的露水凝結(jié)如霜,面對流淌的將河,幻想到故人好象就在那水中小島的地方,便想去追尋的情景...... 全詩共三章。此詩采取重章的形式,反復(fù)詠嘆,以達(dá)到反復(fù)抒情的目的。

  蒹葭原文及賞析 13

  蒹葭

  選自《詩經(jīng)·秦風(fēng)》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蘆葦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結(jié)為霜。所戀的那個(gè)心上人,在水的另一邊。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路途艱難又漫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逆流尋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間。蘆葦初生茂盛,白色露水還沒干。所戀的那個(gè)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路途艱難又坡陡。逆流尋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蘆葦初生鮮艷,白色露水還沒完。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所戀的那個(gè)心上人,在水的那頭。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道路艱難又曲折。逆流尋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賞析】

  《蒹葭》為秦國的民歌,這是一首優(yōu)美的愛情詩。從內(nèi)容和形式上看,這首詩都是極美的,叫人回味無窮。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gè)凄清的秋日的早晨,一幅水中的圖畫,秋葦蒼蒼、白露茫茫、寒霜清冷,一個(gè)癡迷悵惘的青年,在河岸邊徘徊,尋找他的“伊人”!耙寥恕痹诤畏?她似乎就在眼前,卻隔著一條不可逾越的河水,可望而不可及。青年懷念“伊人”而不得的失望悲苦這情躍然紙上。

  詩中的景是凄清的,主人公的心境是凄惋的。王夫之《姜齋詩話》說:“關(guān)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融,榮悴之迎,互藏其宅!背錾木拔锩鑼懀爸泻,情景融合一體,烘托癡情的主人公悵惘的心情。正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詩·蒹葭》一篇,最得風(fēng)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dú)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忸H近之。但一灑落,一悲壯耳。”

  秋景牽動(dòng)情思,在水一方是特定環(huán)境中的深情流露。全詩的意象是模糊的,給人一種朦朧美。詩中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容及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但是距離是能產(chǎn)生美感的。我們心目中“伊人”的形象是美麗的、高潔的,她若隱若現(xiàn)、閃爍不定,給人以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朧縹緲之感。這樣的`情境似幻似覺,沈德潛《說詩 語》卷上有此語:“蒼涼彌渺,欲即轉(zhuǎn)離,名人畫本,不能到也!彪y怪錢鐘書先生感語“企慕情境”(管錐篇)。

  詩篇采用了重章疊句和賦比興的藝術(shù)手法、一唱三嘆的結(jié)構(gòu)形式,文字簡約,卻建構(gòu)出一個(gè)十分廣闊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間。詩中沒有直接抒情,而是采用曲筆。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在水之湄’此一句已了,重加‘溯洄’、‘溯游’兩番摹擬,所以寫其深企愿見之狀。于是于下一‘在’字上加一‘宛’字,遂覺點(diǎn)睛欲飛、入神之筆!痹婋m只寫主人公左右求索,尋找“伊人”的行動(dòng),但他那癡心的迷戀、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過動(dòng)作形象儲(chǔ)蓄的表達(dá)出來。詩只寫尋求之難,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給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所謂“含不盡之意于言外”,余音繞梁。

  《蒹葭》“三章只一意,特?fù)Q韻耳”(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體現(xiàn)了詩歌詠唱的音樂特點(diǎn),增強(qiáng)了韻律的悠揚(yáng)和諧美,使表達(dá)的情感愈來愈濃烈。“蒼蒼”、“凄凄”、“采采”,把深秋凄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dāng)時(shí)所在的環(huán)境的清冷索寞,心境悲涼凄苦。白露“為霜”、“未希”、“未已”的變換,用時(shí)間的推移,寫出主人公尋人不著的焦急、惆悵和失望之情!胺健薄ⅰ颁亍、“泗”是“伊人”所在地點(diǎn)的變換,真切地描繪出主人公企慕“伊人”的心境!伴L”、“躋”、“右”和“央”、“坻”、“址”的變換,從不同的道路和位置上描述了他出描繪出主人公尋見“伊人”困難重重而焦急的情景。三章所用的幾組變換的詞,使詩的意味更加雋永淳厚,讓人百讀而不厭。

  讀完《蒹葭》,腦海中有這樣一輯鏡頭,揮之不去——蒼穹下,清冷索漠的曠野中,一條回曲盤紆的河流,河邊長著密密的開著白花的蘆葦。一個(gè)青年徘徊在河邊,他望向河的另一邊,對岸飄現(xiàn)一個(gè)美麗的身影,她穿著白色的長裙。他走向她,她也似乎向他靠近,她的裙擺的一角隨風(fēng)飄起,柔柔的青絲如此飄逸。他走啊走啊,可怎么也走不到她身邊。忽然,他覺得這白衣女子又出現(xiàn)在前面流水環(huán)繞的小島上,他游向她,可怎么也游不到她身邊,她又不見了。那個(gè)倩影仿佛就在青年眼前,可卻無法觸及。青年焦急、失望,仍在河邊徘徊……

【蒹葭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蒹葭原文及賞析03-01

蒹葭原文及賞析07-29

蒹葭原文及賞析09-12

蒹葭原文,翻譯,賞析12-17

蒹葭原文及賞析[實(shí)用]07-12

蒹葭原文及賞析[優(yōu)秀]10-15

(優(yōu)選)蒹葭原文及賞析10-06

(薦)蒹葭原文及賞析07-12

(熱門)蒹葭原文及賞析10-15

蒹葭原文及賞析(經(jīng)典9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