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巴金《家》讀后感高三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赡苣悻F(xiàn)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巴金《家》讀后感高三,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動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忽然封建勢力的沒落,是文學史上的里程碑。
《家》這部小說是巴金為他的哥哥寫的,并且以他哥哥及他的事為原形,巴金的哥哥就是覺新的原形,懦弱和無奈,但他哥哥三十幾歲就服毒死了。巴金的哥哥也曾愛過一個少女但父親用抓鬮的方法決定去和另一個女人結(jié)婚。他愛他的妻子,但終因別人的鬼話不得不把待產(chǎn)的孕婦送到城外荒涼的地方,忍受著這一切不義的行為。他知道他已走到深淵邊,但就是不愿意去走另一條新的路,只顧著向深淵走去,這和覺新是一模一樣的。而覺新是這部小說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由于他處在長房長孫的位置,因此,為維護這個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處”,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義”。他與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戀情,但是在這個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們作主的。他的父親為他做了親,他沒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親為他安排的一切。雖然他的內(nèi)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說一個“不”字。而后他與妻子瑞鈺成了親。祖父死后,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為由,不許瑞鈺在家生孩子,叫覺新送她到城外去。這事對覺新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但他還是接受了,結(jié)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為他,郁郁寡歡而死。
雖然他哥哥是這樣的不愿意死,因為他寫了三次遺書,又撕了三次,但終于寫了第四次,字里行間控訴著“我不想死”,但終究還是走進了深淵。與覺新一樣,覺新對于這一切悲劇的發(fā)生無力反抗,甘愿繼續(xù)痛苦地過著“舊式”的生活,最后在壓迫下痛苦的死去。
而小說中的另一個典型角色覺慧,覺新的弟弟,卻有著與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說典型地塑造了覺慧這個大膽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積極參加了學生聯(lián)合會組織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動,猛烈抨擊封建家庭。在婚姻問題上,他敢于沖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和丫頭鳴鳳相愛。對于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為,他也敢于大膽反抗。最后,他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家庭。
覺慧代表的一代覺醒了的青年,同這個罪惡家族進行的斗爭。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響,一方面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宣傳革命思想的,一方面在家庭內(nèi)部和封建勢力、封建禮教展開勇猛的戰(zhàn)斗,最后,真正敲響了這個封建大家庭的喪鐘。
此外《家》還重點描寫了幾個有著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鳴鳳和瑞玨。這三個女子雖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玨賢慧,鳴鳳善良卻柔中有剛;她們的社會地位也不同,但她們的悲劇結(jié)局卻是相同的。作品通過對這幾位女子悲劇遭際的描寫,進一步控訴了封建禮教以及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們的迫害,強化了全書主旨。
其實,巴金寫覺新、覺民、覺慧是想體現(xiàn)三種不同的性格,他寫梅琴、瑞玉、鳴風,也是想體現(xiàn)那個年代,不同的女人、不同的思想,但都是同樣的約束和封建。鳴風倒沒什么原形,只是靈感來自于巴金家后來一個叫翠環(huán)的丫頭,寄飯在他們家,當有一個遠房親戚要取她去做小老婆,被她嚴詞拒絕,后來她快樂的嫁給一個農(nóng)夫,雖然很貧窮,但只有無價的快樂和幸福。鳴風是從這迸發(fā)出的靈感從而塑造了這人物,由于封建禮節(jié)約束,湖水成了她的最終歸宿,這是一個悲劇,也是美好的結(jié)局,沒有屈服,而是自已選擇歸宿這就是很勇敢的,在那個年代來說。而最后出嫁的婉兒,也是這場悲劇是一個替代品。
可以說這整本書說的都是一個家庭悲劇,一個被封建禮教約束的悲劇。
【巴金《家》讀后感高三】相關(guān)文章:
巴金《家》讀書筆記03-06
巴金家讀書筆記08-06
巴金《家》讀書筆記03-12
巴金的家讀書筆記04-21
巴金《家》心得體會06-08
巴金《家》人物形象分析10-30
巴金家讀書筆記3篇12-23
2023年巴金《家》讀書筆記03-21
巴金家讀后感04-07
巴金的家的讀后感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