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描寫民俗作文(精選1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描寫民俗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描寫民俗作文1
這是寒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去云南省的省會昆明玩,一到昆明,聽說建了一個民族村匯集了云南26個少數民族在這里。
來到民族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村頭那幾顆千年的大樹,它們高大挺拔,吸引了很多游客。進入民族村的大門,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民族建筑、五顏六色的鮮花、綠油油的草地。猶如走進了仙境,使人心曠神怡“實是欲界之仙都”。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白族村,這里有一個寨門,上面寫著“白族村”三個大字,進了村,那琳瑯滿目的紀念品深深的吸引了我。我一個也不肯放過,每個我都細心的觀察。
離開白族村,遠遠的就望見了傣族村內的風情塔。銀色的塔尖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耀著奪目的光彩,風送引領的清脆聲動聽悅耳。我們快步上前,看見碧波上的風情橋,還有一幢幢美麗的小竹樓,瞧!在風情塔下,中外游客,跟著傣族人歡度著一年一度的潑水節(jié)我們也加入到他們的行列,你灑我,我灑你,衣服濕透了也沒關系,大家都沉浸在歡樂之中。
觀看了很多村寨,已經是下午5點了,我們大飽眼福,可是肚子有些餓了,隨著人流,我們來到民族餐廳,品嘗了具有傣家風味:竹筒飯。雖然味道不算很合我胃口,卻散發(fā)著清香,我吃了不少。
該走了,這時我卻回想起那一座座村寨,我真不想走,可還是懷著依依不舍的心情離開了云南民族村。
描寫民俗作文2
春節(jié)是最降重的節(jié)日。年三十吃過豐盛的晚餐,人們便圍著火塘守歲。子時一到,人們立即焚香點燭,在神臺上供滿了豬肉、整雞、粽子、湯圓、米酒等祭品。孩子們則燃放鞭炮。有不少地方的壯族婦女馬上提著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邊打“新水”,討個吉利。男人則提著燈籠奔向廟社燒香化紙。有的地方把大門洞開,一家人聚集在院子里朝東方拜揖,祝福道:“東方大利,一年萬利,今年更比去年好!”
初一這一天,多數地方壯人是不串門的。人們白天吃湯圓,晚餐才吃葷菜,認為這樣可以消災去病。初一的禁忌很多。這一天一律禁說不吉利的'話。禁動剪刀,怕新的一年里家人巧嘴利舌,吵嘴罵人;不得掃地,怕破財。也不得把東西拿到干欄外,更不借東西給別人,怕家財外流。有些地方禁止敲鑼打鼓,怕驚動鬼神,但有些地方則可以敲打一種齊人高的牛皮大鼓,四周幾十里清楚可聞。不少地方從初一到初五灶里要燃一段硬木,不能熄滅,表示子孫綿長,煙火不斷。這天也不得殺生,豬、雞、鴨都必須在年前幾天收拾干凈,以備祭奠和食用。
壯人沒有作揖、跪拜、握手等見面禮,而是通過語言和豐富的表情充分表達自己的節(jié)日問侯,人們在村里或路上相見,便互相道賀“恭喜發(fā)財。”
從初二起,親朋開始來往拜年。非凡是已經出嫁的女兒。要帶幾斤肉或雞鴨等禮品,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到娘家拜年。出嫁的姐妹趁此時機聚會,共敘別情。
按通常觀念,整個正月都屬于節(jié)日。故云南文山的壯人要打一月銅鼓,跳一個月舞。另一些則在風景秀麗的河邊、山谷,青年們舉行歌圩或舞獅、打舂堂,聽壯戲,等等。文娛活動五彩繽紛,人們沉浸在節(jié)日的氣氛中。
描寫民俗作文3
我的家鄉(xiāng)在浦城,這是個很小的縣城,但僅管如此,浦城的人民一直崇尚著中華的傳統(tǒng)民俗,這表示著大家對祖先的尊重。
那我就先從春節(jié)開始說起吧!除夕之夜,家家3點多就開始吃年夜飯,“蛋卷”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的顏色是金黃色的,象征著家家年年都繁榮,兒女能夠孝敬長輩。吃完晚飯后,我們是從不出門的,聽奶奶說:“若出了門會把大家的好運給帶走的!彪m然我們不能出門,但是在家中,我們不能出門,但是在家中,我們依然能夠玩的有聲有色。大人們在家中打牌打個通宵,孩子們放煙火放得起勁!這表示大家的好運年年,財運年年……
除夕過后,換來的正月初一也是很受人歡迎哦!早晨起來,洗漱完畢后就先喝一杯“桂花蜜”,這是我們孩子的最愛,味道甜甜的,香香的……這表示希望大家的日子過的紅紅火火,甜甜美美……吃完飯后就給長輩們拜年,長輩們就要包壓歲錢,孩子們得到壓歲錢后可開心了,但初一至初三是不可以亂花錢的,這又代表著大人們在這一年里很難很難掙到錢,運氣也不太好……
給長輩們拜完年后,女孩在家?guī)透改父苫睿泻⒕透S大人們去各自的親戚好友家去拜年,大家都過的.十分開心。而正月初四,全家人都要去山上的廟里去燒香,給菩薩請安,讓菩薩保佑子孫滿堂,兒女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過了初六,大家就一切都恢復正常了,大人們工作的就繼續(xù)工作,孩子們該去復習功課,迎接新學期的到來了,這個春節(jié)是令人難忘的。
描寫民俗作文4
春節(jié)到了,到處洋溢著熱鬧喜慶的“年味兒”,像那香噴噴的年粿,人山人海的老爺宮,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每個人的心中都是甜滋味。
天剛亮,奶奶就起床了,忙里忙外準備著各種祭拜的物品,奶奶雖然忙得滿頭大汗卻仍然是眉開眼笑。大人們都從城里趕回了老家,幫著家里的老人粘貼春聯,四處訪友,鄰里間互相送禮問候,連空氣中都彌漫著喜樂無窮的滋味。
不一會兒,鑼鼓聲響了,“迎老爺”就開始了,如同蛟龍出海般的隊伍走在路上,跟行的人很多,我個子小,只要低下頭就能夠輕松地從大人的腋下穿過來到隊伍的最前面。隊伍的前面是“挑花籃”的小女孩,緊接著是穿著旗袍的“抬標”少女,后面是穿著整齊的敲鑼帥小伙,最后就是吹奏的老年樂隊。一片喜氣洋洋,熱鬧非凡,歡樂喜慶的“年味”籠罩著這個小村莊。
迎接游神的另外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放鞭炮,一個個壯實的小伙,他們不用捂耳朵,半瞇著眼睛淡定的點燃一串又一串的'鞭炮,火苗點燃了鞭炮,小巷子里飄灑著鞭炮紙和煙花的味道,膽小的孩子們一個個趕緊竄上屋子,關緊門窗,這時孩子們心里是激動緊張的滋味兒;大人們的心里是一種熱鬧喜慶的滋味。
回到家里,奶奶早已做好了滿滿一桌香噴噴的飯菜,一家人圍著桌子吃上了團圓飯,互送祝福、互相關心;馉t里燃燒的火炭就像似火紅陽,暖暖的而不刺眼,溫馨的滋味在我心間回蕩。
而今,春節(jié)過去了,但這交織復雜的“甜蜜快樂”也深印于我心,就像是我們的家鄉(xiāng)的功夫茶,悠遠綿長,沁人心脾。
描寫民俗作文5
根據廣西的老規(guī)矩,新年差不多從陰歷12月23日就開始了。這天,是傳統(tǒng)的小年,是灶神爺升天的日子。大家殺雞宰鵝祭拜灶神爺,企盼在新的一年里衣食無憂。
臘月二十五左右,大家需要選出一天來把家打掃得一塵不染。除此之外,大家還要買菜,割肉和籌備年貨。
除夕,是新年的1、個高|潮,鞭炮聲日夜不絕,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街上飄著一股煙火和酒肉的香味。大家在門口貼上新的對聯,屋子里貼滿了各色的年畫。大家到了晚上還要吃團圓飯,在外邊做事的人,需要要趕回來。除此之外,大大家是要看《春晚》的,孩子子們燃放煙花,真是開心的時光。
正月初中一年級,新年有一個高|潮到了。大街上的門店不但不關門,還有很多小販在大街兩旁擺了攤,大家從四面八方趕來,三個一伙,五個一群,在大街上逛街,下棋,聊天。孩子們牽著大人的手,購買玩具。
元宵上市,新年最后一個高潮到了,這一天,大街上像是在辦喜事,張燈結彩。有條件的人家,還會在門口掛上兩個大紅燈籠。還有猜謎踏歌的'活動。大街上或許會有舞龍的節(jié)目,大伙要燃放完剩下的煙花爆竹。這天,大家是要吃元宵的。
過了元宵,新年差不多也就結束了。天氣回轉,農民開始春耕,學生籌備上學,大家有回到忙碌的生活去了。
描寫民俗作文6
我的家鄉(xiāng)是樅陽縣,這里是銅陵市偏遠的一個小縣城,但在這里的文化習俗卻也不少。
在樅陽縣,最有特色的是黃梅戲。黃梅戲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這足以說明它的重要地位。黃梅戲流行于長江中下游的地區(qū),其中我們樅陽算是黃梅戲的發(fā)源地之一。
在我們這里,傍晚時分,在廣場經常有老人在廣場上運動,腰間總是帶著小音響,一邊走一邊聽,就好像青年沉浸在音樂里一樣的`回味。也有人在廣場上架起一個幕布投影著給大家放黃梅戲看,沒過多久周圍就有許多老人來看黃梅戲,也有小孩子在周圍玩耍大人們在聚精會神的看著,偶爾也有路人經過,有興趣的人也就在周圍停下來看一看,有急事的人也聽一聽,然后,又趕路去了。
除了黃梅戲,樅陽的武術,也是名不虛傳的。東鄉(xiāng)武術在安徽很有名氣,過去的樅陽縣周潭鎮(zhèn),就是東鄉(xiāng)武術的發(fā)源地,東鄉(xiāng)武術主要是兩方面:一是拳術套路,二是械術套路。所有的拳械套路基本上都有譜訣,東鄉(xiāng)武術可以結合生活中的用品哪怕是毛巾都可以成為武器,在中國是一門很好的武術。現在這些文化遺產,主要是用于自衛(wèi)、健身,也用于現代反恐擒拿,武裝偵查,讓這些武術都得到傳承,并使其重放光芒!
除了精彩的武術,在我們這里,節(jié)日的儀式也豐富多彩豐富,很有特色的。在春節(jié)的時候,我們在家里過年,吃年夜飯,晚上看聯歡晚會用來守歲;元宵節(jié)的時候我們會在家里吃著元宵;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們會吃著粽子,鴨蛋,還有豆子,只可是我們老家山里那邊沒有龍舟,只能在電視上看劃龍舟比賽呀!
描寫民俗作文7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端午節(jié)。這一天人們?yōu)榱思o念大詩人屈原,舉行包粽子、賽龍舟等活動,但是我最愛的'是包粽子。
早晨,我和媽媽去市場買粽葉、五花肉、糯米,繩子。媽媽先把糯米、五花肉,繩子洗干凈,然后把五花肉切成小塊,再把粽葉和繩子煮一煮,這樣才能使粽葉和繩子變成柔軟更好包,糯米不容易掉出來。
開始包粽子啦!媽媽先拿出兩張粽葉,把它卷成一個圓錐形,放一些糯米,再放二三塊五花肉,再放一些糯米蓋好,然后再拿筷子攪勻、折好,再用繩子捆住就好了。我看完媽媽的示范后,就小心翼翼的開始學包粽子。我照媽媽教我的方法去做,可是我用力太猛,葉子碎了,但是糯米沒漏出來。然后我用繩子把粽子捆緊,我想把粽子捆緊一些,結果葉子全碎了,米也漏了。在這混亂之中我沒把粽子包好,卻把糯好灑了一地。但是我并不灰心,俗話說得好一回生,兩回熟嗎,我又細心的包起了粽子。在媽媽的指導下我終于包好了,我把它叫做“矮冬瓜”粽子,因為它很小,也很矮。最后一步就是煮粽子了,過一個多小時后,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我找出我的“矮冬瓜”粽子,咬上一口,啊!真香啊,這種味道我到一輩子都忘不了,真是讓我回味無窮。
通過這次學包粽子,我體會到做任何事只要有誠心、細心、恒心、堅持不懈,就能得到你滿意的結。
描寫民俗作文8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響徹著蒙古族男兒的聲音。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是蒙古語,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游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歡的一種傳統(tǒng)體育活動形式。每年6月初四開始。那達慕有著久遠的歷史。據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記載,那達慕起來自于蒙古汗國打造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他為了檢閱我們的部隊,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臺,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塊,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一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摔跤比賽結合一塊,成為固定形式。后來蒙古族人亦簡稱此三項運動為那達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別喜歡的一種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賽項目。蒙古語稱摔跤為博克巴依勒德呼,稱摔跤手為博克慶。摔跤手要身著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馬甲的中央部分飾有精美的圖案,圖案呈龍形、鳥形、花蔓形、怪獸形,給人以古樸莊重之感。
射箭是那達慕最早的活動內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為很多不一樣的.部落,他們的經濟生活大體可分為游牧經濟和狩獵經濟兩種。在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將來,雖然狩獵經濟的部落漸漸轉向了游牧經濟,但狩獵時期長年積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領卻保留了下來,以防外敵侵略和野獸襲擊畜群。射箭比賽的規(guī)則是三輪九箭,以中靶箭數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達慕大會一般舉辦7至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歡樂之中。真的太好玩了!
描寫民俗作文9
春節(jié)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因此春節(jié)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為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與怕響聲,所以人們便有貼春聯、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習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
在浙江的春節(jié)中,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在農歷臘月二十三日,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們認為灶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便會給家里帶來幸福,可保佑來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灶神,請求他上天后多說好話、吉利話。民間傳說,灶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一旦那家被告有惡行,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
農歷臘月二十四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jié)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tǒng)習慣。每逢春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
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jié)(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過了十二點就是大了一歲。壓歲錢是由長輩發(fā)給晚輩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飯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fā)給晚輩,并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們的枕頭下
這就是浙江的春節(jié)習俗。
描寫民俗作文10
在茫茫得得大草原上,響徹著蒙古族男兒得聲音。這就是蒙古族得一年一度得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是蒙古語,“慕”是蒙語得譯音,意為“娛樂、游戲”,以表示豐收得喜悅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愛得一種傳統(tǒng)體育活動形式。每年六月初四開始!澳沁_慕”有著久遠得歷史。據銘刻在石崖上得《成吉思汗石文》記載,那達慕起源于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他為了檢閱自己得,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臺”,將各個部落得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得某一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摔跤比賽結合一起,成為固定形式。后來蒙古族人亦簡稱此三項運動為那達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別喜愛得一種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上必不可少得比賽項目。蒙古語稱摔跤為“博克巴依勒德呼”,稱摔跤手為“博克慶”。摔跤手要身著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得是,摔跤手得皮坎肩得中央部分飾有精美得圖案,圖案呈龍形、鳥形、花蔓形、怪獸形,給人以古樸莊重之感。
射箭是那達慕最早得活動內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為許多不同得部落,他們得經濟生活大體可分為游牧經濟和狩獵經濟兩種。在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以后,雖然狩獵經濟得部落逐漸轉向了游牧經濟,但狩獵時期長年積累下得拉弓射箭得本領卻保留了下來,以防外敵侵略和野獸襲擊畜群。射箭比賽得規(guī)則是三輪九箭,以中靶箭數得多少定前三名。
那達慕大會一般舉辦7至9天,蒙古族得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歡樂之中。
描寫民俗作文11
我的家鄉(xiāng)——寧鄉(xiāng),這個小縣城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的西部,這里雖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眾,但家鄉(xiāng)的閃光點常吸引人們的關注。其中,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民間傳統(tǒng)習俗就是其中的亮點之一。
節(jié)日的氣氛最能體現出傳統(tǒng)習俗的魅力。
我們這兒的第一節(jié)日是春節(jié)。春節(jié)還沒到,家家戶戶進入臘月后會陸續(xù)殺豬,特別是在農村里,殺豬后會請村里人大吃一頓。我的家鄉(xiāng)除夕定會吃雞、魚、肉這三樣菜,雞必須是雄雞,將它整只清燉,出鍋裝盤時要讓頭昂起,不僅喻義“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節(jié)后的又一輪高潮無疑就是元宵節(jié)了。元宵節(jié)吃元宵,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軟軟的白面里裹著一團又香又可口的夾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開來……元宵節(jié)時,什么事都圍繞著“圓”,那么自然就離不開燈了,家鄉(xiāng)有一個持續(xù)了好多年的習俗——燈會。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總會亮起“徹夜不眠”的紅燈籠,為家鄉(xiāng)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是因為這樣,每次燈會,現場都擠滿了人,真可謂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無奈極了。
……
我的家鄉(xiāng)雖是個小縣,但卻有著幾千年濃厚的文化底蘊,承載了祖先流傳下來的民風習俗,為中國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方特色。
描寫民俗作文12
春節(jié)是漢族最重要的節(jié)日,其它的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jié)的習慣,我只介紹漢族的。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新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與殷商時期。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一月一日叫春節(jié)。在春節(jié)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比如我家今年的`對聯是由書法家親自書寫在紅紙上的。有的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即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這些都是要為節(jié)日增添喜慶氣氛。
春節(jié)是個歡樂祥和的節(jié)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常年在外打工的人都趕在春節(jié)前回家團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聽說媽媽單位的一個北方阿姨介紹,他們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并且在十二點準時吃的。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而在南方我們有過年吃年糕、包粽子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和粽子,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說了這么多,你也大致了解了吧,當然,少不了一家人聚在一起開心的看春節(jié)聯歡晚會。
描寫民俗作文13
沈家門漁港是世界著名的漁港,逢年過節(jié)我們都會在濱港路上搞一些活動,可是每次活動過后,地面到處都是臟兮兮的一片,有果殼皮、紙屑、易拉罐……道路兩旁的花盆都被踢倒了,地上五顏六色的燈也被踩碎了,在海邊的藝術品、雕塑品也被破壞了。電話廳的電線也被拉斷,海面上浮著一層垃圾,真是臟極了。今年12日到16日沈家門漁港舉行了首屆民間民俗大會,16日晚上是民間民俗大會的閉幕式,我、媽媽和爸爸也參加了,濱港路的人真多呀!向東望不到頭,向西望不到尾,我想:今年的漁港一定會和以前一樣亂七八糟的。閉幕式結束后我?guī)е话驳?心回到了家。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的起來了,我想:濱港路不知怎么樣了。想著,我就騎著自行車來到了濱港路。然而,這里完全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樣。一眼望去路上找不到一張紙屑;路邊的彩燈發(fā)著五顏六色的光,花盆依然被放得整整齊齊,朵朵花兒迎風飄動,好像贊美世間的一切;再看看一旁的樹木,樹葉隨風飄動,好像在說:“這里的空氣真新鮮!睒湎吕先藗兟犞魳吩诰毺珮O拳,年輕的婦女們帶著自己的寵物在人行道上散步;路邊的電話廳也安然無恙,濱港路十分恬靜。蔚藍的海面倒映著藍天白云,顯得格外好看。
這次大會過后為什么地面這么干凈,公共設施也完好無損呢?哦,沈家門正在爭創(chuàng)文明城市呢!怪不得市民們這么講衛(wèi)生,這么講文明。人們的素質提高了,環(huán)保意識增強了?,沈家門漁港正邁著巨人的步伐前進我想信,沈家門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更加繁榮昌盛!
描寫民俗作文14
“56個民族一家兄弟,愛我中華,愛我中華……”。家喻戶曉的一首經典之作,流露著一個國家,團結、繁榮、昌盛等。
云南有“彩云之南”,“金屬王國”,“動物王國”……當然也是少數民族最多,鄉(xiāng)土民風忒別純的地方之一。比如德宏傣族,有景頗族,栗粟族,阿昌族,德昂族… 云南只可會意不可言傳,需要切生去看,去聽,去感悟。應為云南風景數不勝數,豐富多彩,就用德宏舉例詮釋云南角落美。
云南德宏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有“孔雀之鄉(xiāng)”,“日光之城” ,小小城市,各種民族和諧,快樂,安定的生活。其中傣家人民辛勤勞做,長久以來,走了她們獨特的飲食文化,崇高的信仰。 “ 金孔雀,展翅開,傣家的竹樓,傣家的.小竹帽”…聽這首歌,我總會有身處其景,聽著娓娓動聽的葫蘆絲,看著溫文爾雅的傣家少女竹樓河邊一次次婀娜的舞姿。
傣家,萬人狂歡“潑水節(jié)”,真的有非一般的感覺,這個節(jié)日有美麗傳說。潑水節(jié)向她們潑水,是發(fā)表對他人的美好祝福,樣樣好的意思。她們她們在歌在舞,她們民族獨特的舞姿,伴隨圣水,一起狂歡三天。驅走夏日的炎熱,迎來清涼夏日。 節(jié)日說了,下面說說吃的。首先呢想到吃的一馬當先的應該是烤乳豬,皮脆肉鮮,在家獨特沾水,風味十足,回味無窮。然而,薩斯這道美味佳肴也是當仁不讓的,她永遠吃不膩,吃了還想吃,爬朗菜,牛犢子果……
一切的美,美在德宏,美在盈江,“三角梅之鄉(xiāng) ”,美在勐弄,有原生態(tài)風景,有回味無窮的“勐弄山茶”勐弄山歌大賽,也在冉冉…… 民風民味,非一般感覺,身處其景,民情暖暖。
描寫民俗作文15
我的家鄉(xiāng)在浦城,這是個很小的縣城,但僅管如此,浦城的人民一直崇尚著中華的傳統(tǒng)民俗,這表示著大家對祖先的尊重。
那我就先從春節(jié)開始說起吧!除夕之夜,家家3點多就開始吃年夜飯,“蛋卷”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的顏色是金黃色的,象征著家家年年都繁榮,兒女能夠孝敬長輩。吃完晚飯后,我們是從不出門的,聽奶奶說:“若出了門會把大家的好運給帶走的!彪m然我們不能出門,但是在家中,我們不能出門,但是在家中,我們依然能夠玩的有聲有色。
大人們在家中打牌打個通宵,孩子們放煙火放得起勁!這表示大家的好運年年,財運年年……除夕過后,換來的正月初一也是很受人歡迎哦!早晨起來,洗漱完畢后就先喝一杯“桂花蜜”,這是我們孩子的最愛,味道甜甜的,香香的……這表示希望大家的日子過的紅紅火火,甜甜美美……吃完飯后就給長輩們拜年,長輩們就要包壓歲錢,孩子們得到壓歲錢后可開心了,但初一至初三是不可以亂花錢的,這又代表著大人們在這一年里很難很難掙到錢,運氣也不太好……
給長輩們拜完年后,女孩在家?guī)透改父苫,男孩就跟隨大人們去各自的.親戚好友家去拜年,大家都過的十分開心。而正月初四,全家人都要去山上的廟里去燒香,給菩薩請安,讓菩薩保佑子孫滿堂,兒女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過了初六,大家就一切都恢復正常了,大人們工作的就繼續(xù)工作,孩子們該去復習功課,迎接新學期的到來了,這個春節(jié)是令人難忘的。
【描寫民俗作文】相關文章:
描寫家鄉(xiāng)的民風民俗作文(精選23篇)07-18
描寫民風民俗作文(通用25篇)09-21
關于民俗的作文06-11
傳統(tǒng)的民俗作文03-08
關于民俗民風的作文03-19
關于民風民俗的作文08-16
關于民俗作文(15篇)02-27
元宵節(jié)的民俗作文04-08
關于民風民俗作文推薦08-16
關于家鄉(xiāng)的民風民俗的作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