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级免费看,特黄特色大片免费观看播放器,777毛片,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三级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人人澡人人草

教師外出考察報告

時間:2024-11-15 08:17:38 考察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教師外出考察報告

  在生活中,報告使用的次數(shù)愈發(fā)增長,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chǎn)業(yè)。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外出考察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師外出考察報告

教師外出考察報告1

  關鍵詞:礦物巖石學;實驗課;拓展;延伸;改革;特色

  一、實驗課的改革思想與教學理念

  礦物巖石學實驗是“礦物巖石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所占比重大!暗V物巖石學”實驗課教學改革經(jīng)歷了實驗室教學、拓展教學到延伸教學三個重要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是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礦物巖石在自然界比比皆是,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針對這一特點,把實驗室課堂拓展到校園內外及大自然這個更廣闊的課堂,可以進一步強化巖礦鑒定技能,把實驗教學課堂盤活,引導學生從驗證性學習延伸到探索性學習。讓學生從課堂中汲取靈感,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動力,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科研能力。

  二、實驗改革主要內容

  1、實驗室教學

  實驗室內系統(tǒng)掌握礦物巖石的觀察和鑒定方法,永遠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結合理論課教學內容,教師用少許時間講解實驗目的、內容,演示礦物巖石的鑒定方法和步驟,之后學生獨立進行觀察,寫出實驗報告,教師針對問題進行全程指導。實驗室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顯微視教系統(tǒng)、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借助小刀、放大鏡和鹽酸等傳統(tǒng)工具,通過手標本和偏光顯微鏡下相互結合研究,完成實驗室內學習。同時,將實驗室周邊櫥窗擺放了相關模型和典型礦物巖石標本,墻上懸掛了與礦物巖石有關的教學科研成果圖片,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2、實驗拓展學習

  僅僅完成實驗室內礦物巖石學教學,對于學生來講是遠遠不夠的,實際上實驗室內觀察的礦物巖石的規(guī)模、新鮮程度、巖石種屬會與野外實際觀察有著相當大的差別,若僅限于實驗室內教學就會造成與真實大自然的脫節(jié),使學生無法真正掌握礦物巖石的鑒定特征。因此,教師提前進行校內外及野外備課,充分利用校園內外的石材以及周邊的自然條件,設計相關問題,如“我身邊的礦物巖石學”、“校園內外石材考察”、“小珠山野外考察及花崗巖種屬”、“海岸基巖特征”、“花崗巖的分布”等供學生自主選擇的野外考察選題。教師指導學生進一步開展自主考察和研究,可以采用課堂討論、課前發(fā)言或撰寫考察報告等形式將考察研究結果進行交流。對于同學們提交的報告,教師進行批改、指導,并計入考核成績。這樣,我們將課堂教學擴展到了課外及野外,從室內的驗證性實驗延伸到校園內外的探索性學習。

  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地質游園”活動,針對校園內外的石材進行現(xiàn)場教學。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校園標志性雕塑“創(chuàng)造太陽”為例,“創(chuàng)造太陽”取材于典型的紅色花崗巖,花崗巖美麗的色彩、堅硬的性質是其成為雕塑石材的主要因素。地質游園過程中,教師針對花崗巖的顏色、結構、構造、礦物成分及其主要鑒定特征進行講解,待學生自己觀察理解以后,教師還將“創(chuàng)造太陽”雕塑的含義進行講解。另外,著名旅游景點如嶗山、關、海水浴場等基巖海岸,實際上也多是花崗巖,還有輝綠巖、細晶巖、火山碎屑巖、片麻巖、砂巖等巖石類型,教師通過有針對性提示,使學生在外出游玩過程中,可以自主觀察巖石。

  靈山島南端老虎嘴景區(qū)有一層灰白色巨厚層流紋質熔巖,所暴露的熔巖底部流動構造非常明顯而壯觀。以往我們觀察流紋巖,看到的多是流紋巖的上部,而底部由于深埋地下而無法直接觀察,靈山島出露的流紋巖底部是不可多得的地質露頭,可以帶領部分學生進行了相關的考察與學習。因此,靈山島將是極好的地質旅游景點。

  3、實驗延伸學習

  通過第一課堂室內教學和第二課堂的拓展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激發(fā)。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開始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針對學生發(fā)現(xiàn)的問題有目的的開放實驗室,將教師的'科研手標本和薄片也提供給同學,結合精品課程網(wǎng)站上開設的實驗指導板塊,提供多功能顯微鏡、圖像分析儀等多種現(xiàn)代化科研設備,配合小刀、放大鏡、鹽酸、偏光顯微鏡等傳統(tǒng)技術手段,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教師還可以進一步鼓勵同學們參加大學生科技活動,申報大學生創(chuàng)新基金,參加各層面的巖礦鑒定技能大賽,取得更高層次的學習和研究成果。

  三、實驗改革教學效果

  “礦物巖石學”課程多次獲得優(yōu)秀評價,2007年獲評山東省精品課程,這與實驗教學改革是密不可分的。來自校內外的專家對本實驗課程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寶認為該課程注重學生能力培養(yǎng),通過加強實驗、課程設計和野外實習等實踐環(huán)節(jié),有的放矢開放實驗室,使學生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姜在興教授認為本實驗項目擁有國內先進的教學軟、硬件條件,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從調查情況看,“礦物巖石學”課程連續(xù)多年成為較受學生歡迎的實驗課程之一,學生對實驗教學的延伸性教學模式改革以及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給予了較高的評價。2011、2012年本科生7項涉及“礦物巖石學”的課題得到了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資助。本科生羅勤民等完成的“青島唐島灣的形成機制與演化”研究成果于2009年榮獲第十一屆“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第十一屆“挑戰(zhàn)杯”山東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并發(fā)表在《高校地質學報》雜志上。研究過程中學生的所學得到了拓展和延伸,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四、實驗改革項目的特色

  我們充分利用校園及周邊的自然條件,建立了實驗室教學與室外及野外教學并行、從驗證性學習延伸到到探索性學習的實驗教學新模式。在實驗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增加了并行及后續(xù)的校內外巖石考察和研究,該實驗教學內容改革體現(xiàn)了持續(xù)發(fā)展的特色。充分利用課程網(wǎng)站,采用教師設計與學生自主實踐相結合、野外考察與實驗室鑒定相結合、巖礦鑒定與其他測試分析相結合、科研成果和實驗教學相結合的方法,開放實驗室,讓學生自主學習與研究,體現(xiàn)了實驗教學方法及手段的創(chuàng)新。新的巖礦鑒定教學模式彌補了實驗室與野外實際的差別,避免了與真實大自然的脫節(jié),拓寬了實驗范圍,開闊了視野,增強了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促進了學生研究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出教學改革效果的特色。

  五、結束語

  提高質量是教育發(fā)展的核心任務,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當前傳統(tǒng)地球科學向地球系統(tǒng)科學的轉變進一步深化,促使地質教育面臨知識系統(tǒng)更新、培養(yǎng)質量提高、服務領域拓展的新挑戰(zhàn)!暗V物巖石學”實驗課程依據(jù)課程特點和自然條件進行改革,形成的新的實驗教學模式體現(xiàn)出鮮明的專業(yè)特色,是推進礦物巖石學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對于提高地球科學專業(yè)基礎教學整體水平,對于提升學校辦學實力與競爭力有著積極的促進和示范作用,有效促進了學校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整體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曉西,楊經(jīng)綏,張惠,胡郁樂,蘇德辰?茖W鉆探――深化巖石學研究的金鑰匙[J]。 中國地質,2013,03:681—693。

  [2]傅中平,劉玲玲,葉枝。旅游巖石學的研究方向探討[J]。廣西科學院學報,2012,03:228—231。

  [3]徐方建.淺談如何教好《礦物巖石學》[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1,08:183。

教師外出考察報告2

  中圖分類號:G6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xx)21—0133—01

  在初中、小學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一般是以小組活動為主要形式,其課堂教學歸納起來主要有六種課型。下面,筆者就基于小組活動的綜合實踐活動六課型及操作流程,分別作簡要闡述:

  一、選題指導課

  1、活動目的:確定主題,主題分解。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通過觀察與思考生活背景中的現(xiàn)象與問題,提出自己感興趣的題,小組或班級歸納、整理后確定活動主題。再進行小主題分解,成立實踐活動小組,并對小組研究課題進行論證。

  2、一般流程:發(fā)現(xiàn)問題,生成主題—討論交流,分解主題—組建實踐小組—論證形成研究課題。

  3、操作要領:發(fā)現(xiàn)問題。課前通過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在實踐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引發(fā)、生成主題;匯報發(fā)現(xiàn)問題。組織學生將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匯報交流,教師用簡潔的語言記錄問題;問題歸類提升。將問題進行比較、歸類和提升,引導把類似或包容交叉的問題歸為一類,將問題轉化為研究的課題;分組選擇問題。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興趣相同的學生自愿組成3~8人實踐活動小組,進行簡單分工,并論證研究的主題。

  二、活動策劃課

  1、活動目的:根據(jù)確定的探究問題,各組制定活動計劃、策劃實施過程。

  2、一般流程:小組策劃、制定計劃—全班交流,修訂計劃—小組改進,具體分工。

  3、操作要領:學生進行活動策劃。小組討論,完成小組分工和活動計劃。教師巡回指導,給予一定的方法指導,班級匯報小組活動方案,與其他同學交流;班級討論小組活動方案。組織學生對各組的活動計劃進行討論。論證方案的可行性,幫助完善活動計劃。

  三、方法指導課

  1、活動目的:通過講座、研討、模擬等指導學生掌握、運用調查研究與言談、文獻收集與處理、試驗研究與觀察等基本實踐活動方法。

  2、一般流程:問題解答性:收集問題—疑難解答—歸納整理;知識交流性:小組交流—知識共享—總結評價;專業(yè)講授型:確定內容—聘請專家—現(xiàn)場培訓;顒觽魇谛裕簩搿獙W習編寫采訪提綱—小組設計采訪提綱—學習采訪技巧—創(chuàng)設情境,模擬練習采訪—課堂總結。

  3、操作要領:結合具體的主題活動,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幫助學生理解主要活動因素,指導學生掌握一般的活動程序;將方法論的指導與方法實踐相結合,形成方法論系列,探討方法論教學的途徑;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指導,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知。

  四、總結交流課

  1、活動目的:各組交流處理好的資料,展示實踐成果,暢談收獲體會,進行活動反思評價和活動延伸。

  2、一般流程:分答辯式總結交流課和小組匯報式交流課兩種。答辯式總結交流課基本流程為:主持人介紹答辯程序—分組陳述或展示—教師與學生針對性提問—研究小組當場作答—主持的教師作總結性評價;小組匯報式交流課基本流程為:主持人介紹成果匯報要求—分小組進行成果匯報—教師、學生針對性提問—總結性評價。

  3、操作要領:成果呈現(xiàn)形式多樣。成果展示方式多樣,如辦展覽、開辯論會制作網(wǎng)頁、舉行競賽等;盡可能地運用信息化手段分享過程,呈現(xiàn)多樣式和個性化表達,五、項目設計課

  1、活動目的:學生開展社會性活動的設計和科技類項目的設計。

  2、一般流程: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分組商討設計方案—交流、修正方案—分組設計—展示設計成果—總結評價。

  3、操作要領:包括社會性活動設計和制作應用設計等類型,如一次社區(qū)宣傳活動策劃、改進某一設備等;可與勞動技術教育相結合,以平面或立體設計、制作為主;班級逐一展示設計成果,展示中進行互動式的提問和評價。

  六、實踐體驗課

  1、活動目的:在參觀、考察、訪問、社區(qū)服務等活動體驗中,使學生關心社會、參與社會生活,獲得積極的價值體驗。

  2、一般流程:激趣,提出活動主題—小組商討實踐活動方案—班級交流、論證、修訂—實踐活動體驗—交流活動感受和收獲—評價反思、總結。

  3、操作要領:“外出活動規(guī)劃表”一般包括:活動主題、活動過程、活動路線等;活動體驗可以是一次活動,也可以在班級交流活動感受后,組織二次、三次深入體驗;室外實踐結束后,組織學生全班交流活動感受和收獲,可用圖片、音像資料、考察報告等方式展示實踐成果。

教師外出考察報告3

  為了使學校擴建的規(guī)劃和設計更加科學,更加符合我校辦學實際規(guī)模和創(chuàng)辦國家級示范高中的需要,由公司領導帶隊,省設計院和太原理工大設計院派人參與一行六人外出考察。本次考察內容除學校建設規(guī)劃和設計這項主要內容外,還考察了外地名校的管理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情況。考察中我們采用了訪、看、拍照(錄相)和索取資料等辦法,參觀考察了深圳、珠海特區(qū),北京、重慶兩直轄市,以及江蘇的江陽,山西太原等七個城市的14所名校。

  第一部分:所考察各校的特點

  一、深圳高級中學

  1、概況

  深圳高級中學創(chuàng)辦于1997年,公辦全寄宿學校。學校占地面積65667平方米,建筑面積67000平方米,F(xiàn)有教學班46個,在校生2500人。專任教師200人,其級教師3人,高級85人,一級98人,本科以上學歷183人,平均年齡36歲。

  2、學校建筑特色

 。1)學校建筑莊重典雅,具有東方與西歐結合的風格。

 。2)建筑群錯落有序,色調統(tǒng)一,現(xiàn)代文化濃郁。

  (3)教學區(qū),辦公區(qū),運動區(qū),服務區(qū)劃科學合理。

  (4)學生宿舍帶有衛(wèi)生間,安裝有空調。

 。5)大型建筑中設置了圖書館和報告廳等公共設施,綠化面積達40%。

  3、校園網(wǎng)絡建設投資大,達1200萬。各教室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學生機房建設六個,教師備有筆記本電腦。

  4、辦學特色

  (1)分層教學(a、b、c)。

 。2)學生自律管理。

  5、借鑒之處

  (1)在建筑設計上可以借鑒其東西結合的風格,以及建筑功能區(qū)劃的思想(如報告廳連體設計)。

  (2)在辦學上可以借鑒其分層教學的'做法。

  二、深圳實驗學校

  1、概況

  深圳實驗學校于1985年建校,集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一體,分為四個部分的獨校園。XX年兼并一所民辦中學,現(xiàn)該部單辦高中。

  2、校園建筑特色

  整體一般,呈天井形兩進院落。但教學功能區(qū)劃合理,學校綠化面積達標,植物種類多,建有房頂植物園和陽臺花卉。

  3、辦學特色

 。1)從管理者到教師在觀念上的轉變明顯。

  (2)隱形課程、壁畫、雕塑、講座。

 。3)固定活動。

  10月份為教學開放周,邀請社會各界隨時來校聽課,同時為學校提出意見和建議等。

  4、借鑒之處

 。1)建筑方面:浮雕(深圳高級中學也有)、植物園。

 。2)辦學方面:教育觀念的更新和轉變。

  三。珠海市第一中學高中部

  1、概況

  珠海市第一中學占地300畝,現(xiàn)有教學班46個,在校生2500人,于1999年新建,由清華大學設計?偼顿Y2億人民幣。

  2、建筑特色

 。1)整體規(guī)劃科學合理,功能區(qū)劃符合現(xiàn)代示范高中的要求。

 。2)各年級的教學樓,學生宿舍樓單列。公用設施:圖書館、體育館、游泳池等一應俱全。

 。3)該校正在新建圖書館和大型體育館,在功能使用上更為超前。

 。4)運動場館,球類田徑分離。

  3、辦學特色

  (1)學校管理制度科學化、程序化。

 。2)教研教成果顯著(出版了多本教師教研成果著作)。

  4、現(xiàn)代信息技術

  校園網(wǎng)絡、教學監(jiān)控系統(tǒng)、校園電視臺和多媒體教學共投資XX萬元,屬國內一流。

  5、借鑒之處

 。1)建筑方面:功能區(qū)劃,各功能區(qū)的連通,以及建筑的外型和色調。

  (2)校園網(wǎng)絡建設。

  四。中山紀念中學

  1、概況

  創(chuàng)建于1934年,由中山先生之子孫科創(chuàng)建。校園面積350畝,寄宿制學校,在校生3700人,教職工200多人。

  2、建筑特色

教師外出考察報告4

  一、此次外出學習我最大的收獲之一就是加強了對校園文化的理解。在高城寺小學,我觀摩了“校園環(huán)境變化”、“校園特色活動”圖片展及學;厩闆r、辦學理念、學校制度的宣傳板;觀摩了校門西側唐詩宋詞連軸的文化墻;我還觀摩了師生書法繪畫作品展。在學校人員的帶領下,我走過了教學樓“尋夢樓”、“織夢樓”、“圓夢樓”及學生食堂“快樂餐吧”。在織夢樓的一側,我看到了“過一種幸福完美的生活”醒目文字下寫滿了同學們心靈夢想的文字。走進教室,我感受到了每個班自己的特色,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名字及班徽,黑板報的圖案與班徽相呼應。教室里展示著師生自己動手的成果,群星璀璨照片墻,采蜜角,我最棒,理想樹等,每一面墻,每一個角落都布滿了溫馨。在向陽之家,我感受到了向日葵“向上,向陽,向樂”的力量,在飛鷹班我感受到了“拼搏,奮起,勇敢,直前”的力量……高城寺小的晨讀成為校園文化的另一個載體,它利用自己臨漂水,倚古山的地理優(yōu)勢,傳承古韻文明,開展經(jīng)典誦讀,除了誦讀政教處規(guī)定的必讀篇“儒家經(jīng)典”“三字經(jīng)”“戒子書”等,每個班級還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讀、背誦其他的`好的文章。高城寺小的晨讀,讓古韻文化情染書香,讓高城寺小更加具有文化內涵與魅力。在這里,我被濃濃的書香校園氛圍所震撼,我感受到了由環(huán)境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班級文化凝聚而成的鮮明的校園文化。

  我的第二個感受是高效的課堂,能讓學生快樂的翱翔。

  在向陽之家,我聽了一節(jié)數(shù)學課“可能性”,在老師提出概念后采取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摸不同顏色的乒乓球,想一想,說一說周圍哪些現(xiàn)象是可能發(fā)生或者不可能發(fā)生,然后老師講黑心法官與囚犯的故事,讓學生回答問題并找出對策,一步步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了小組合作探究的作用,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始終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整個課堂高效、有序并快樂的進行著。

  第三個讓我受益良多的是高城寺小課間活動多姿多彩,歌舞與繩飛揚。

  校園集體舞《歌聲與微笑》、全校同唱一首歌《低碳貝貝》、繩操、自由跳繩,這些過程都是師生共同參與,我感受到了老師與學生合作、學生與學生合作,團結向上的精神風貌,讓我感受了這個集體活力四射,積極向上的情操。

  第四個讓我感觸很多的是高城寺小勇展才華,放飛夢想。高城寺小舉辦了一場主題為“讓每一朵花兒都幸福綻放”的新教育實驗工作匯報演出。這一場新教育的展示,我更多地認為這是一場放飛夢想,追逐夢想的宣言。師生共誦千古文化,集體追夢。獨唱《中國大舞臺》,唱響中國夢。師生共舞《天亮了》,我讀出了追夢中的彷徨及要堅定夢想。從《八卦哎呀呀》中,我感受到了追夢的快樂。教師鋼琴獨奏《童年的回憶》,追憶童年夢,寄希望于新一代。歌舞《春眠不覺曉》《愛在人間》,孩子們富于變幻的表情,富有活力的表演,讓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在學習中比較,在比較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我想這是開放周學習共同的初衷,高城寺小的學習,讓我對自己的工作有了進一步的想法與要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關于班級文化

  我覺得班級文化是一個班德育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個班級的精神風貌、價值觀念、思想品質和生活行為方式。一個班的班級文化,可以從班級的一桌一倚,一角一落,師生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中展現(xiàn)出來。對此以后我會從以下幾點來努力。一、用正確的班級輿論感染學生,營造相互競爭又團結協(xié)作的班級氛圍,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教育,在禮儀、衛(wèi)生、紀律、習慣方面多下功夫,努力形成班級共同的價值觀、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tài),形成整體素養(yǎng)。二、加強對班級的布置,引導學生動手,布置溫馨教室,增強學生班級責任感,努力形成班級共同文化觀。三、豐富班級活動,自己積極參與,在活動中鼓勵學生互相關心,團結友愛,培養(yǎng)融洽的同學關系,師生關系。

  關于高效課堂

  無論新教育如何改革,我覺得高效的課堂都是重點。而高效的課堂的關鍵在于我們老師。在于老師對課件的精心設計、在于老師對教材的精心取舍與提煉,在于老師大膽的對教材進行有效的整合,在于老師對學生實際情況的了解。對此我對自己的要求是一、加強自身的學習,精心設計好每一節(jié)課,嘗試小組合作學習,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辨別能力,相信學生,把主動權,思考權給他們。同時,我會加強對電子白板運用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二是、重視思想品德教育,給學生多講一些優(yōu)秀人才的故事,讓學生明白個人的學習與集體、與祖國命運相關,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化被動學習為主動行為。三、我要加強自身的學習,不斷借鑒優(yōu)秀老師的成功經(jīng)驗并把自己學習到的東西持之以恒的用到工作中去。

【教師外出考察報告】相關文章:

最新的教師外出考察報告12-01

教師外出考察報告范文11-29

教師外出學習的考察報告11-23

外出學習考察報告11-24

項目外出考察報告12-03

中學外出考察報告12-10

校長外出考察報告12-16

最新外出學習考察報告11-25

外出學習考察報告模板11-28

關于外出學習考察報告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