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送別詩》作者、賞析、鑒賞和解讀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據(jù)崔瓊《東虛記》說: “此詩作于大業(yè)末年。實(shí)指煬帝巡游無度,縉紳瘁況已甚,下逮閭閻;而佞人、曲士,播弄威福,欺君上以取榮貴。上二句盡之。又謂民財(cái)窮窘,至是方有《五子之歌》之憂,而望其返國也!鞭D(zhuǎn)引自《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我以為此說未必確實(shí)。即使曾有過此類情事,也應(yīng)該是此詩流播于前,其后始被“縉紳”們穿鑿附會(huì)地引用,以寄托他們對(duì)飄搖欲墜的楊廣政權(quán)的眷戀而已。
若就詩論詩,這無疑是一首女懷男之詩。它敘一位女子對(duì)其心上人的別后思念。詩的題目“送別”,恐也是后入所加;它和崔瓊《東虛記》所說本事,都不足憑信。
詩開頭兩句,描繪出一派春天景象:垂柳曳地,楊花漫天。詩人用比興手法,借垂柳喻自己,指楊花為對(duì)方。詩中竭力渲染抒情女主人公懷念和怨恚之深切。首句寫青青的柳條低垂于地,儼似埋頭沉思的婦女,其意象是何等柔順;次句寫濛濛的楊花飄飛于天,儼似久游不歸的丈夫,其意象是何等輕狂!此二句,當(dāng)是追溯春天的情況。
末兩句寫春已歸去而人未歸來。折柳,本意在贈(zèng)別;今柳條折盡,則意味著離別已久,睹舊物而懷遠(yuǎn)人。飛花,本意指春暮;今楊花飛盡,則意味著春歸已久,覺“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末句直扣題旨,問夫歸否;說明她已憂思滿懷,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巖迸涌而出。其氣度韻味,自不尋常。
這首詩的格律,已完全符合近體的要求。其興象,也跟唐人的作品接近。因此沈德潛在《古詩源·卷十四》中評(píng)此詩說: “竟似盛唐人手筆!北日胀醪g所作《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我們會(huì)覺得這兩首詩在興象方面確有近似之處。所不同的只是:隋詩衰颯,很有點(diǎn)“亡國之音哀以思”的味道。詩中既沒有盛唐詩人那般昂揚(yáng)的氣象,也缺少唐代女子那股大膽追求的熱情。
【《送別詩》作者、賞析、鑒賞和解讀】相關(guān)文章:
《七哀詩》作者、賞析、鑒賞和解讀12-18
《送別》詩賞析11-11
送別詩原文及賞析集合07-15
《關(guān)雎》鑒賞、賞析和解讀12-04
李白的送別詩《勞勞亭》賞析09-20
長亭送別鑒賞03-15
古代送別詩05-11
王維的送別詩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