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田家》賞析
《田家》賞析 篇1
原文:
田家詞/田家行
唐·元稹
牛咤咤,田確確,旱塊敲牛蹄趵趵。
種得官倉珠顆谷,六十年來兵簇簇,日月食糧車轆轆。
一日官軍收海服,驅牛駕車食牛肉,歸來攸得牛兩角。
重鑄鋤犁作斤,姑舂婦擔去輪官,輸官不足歸賣屋。
愿官早勝仇早覆,農死有兒牛有犢,不遣官軍糧不足。
譯文
天久不雨,土地堅硬,牛拉著沉重的犁耙,喘著粗氣一步一步地爬行著。牛蹄碰擊著堅硬的土塊,發(fā)出“趵趵”的聲音。駕牛的農民還嫌牛走得太慢,不斷地揮動著鞭子,發(fā)出“咤咤”的聲音,驅使著,吆喝著。然而農民終年勞累,用血和汗水換來的珍珠般的果實,卻盡進了官倉,自己一無所得。因為六十年來,戰(zhàn)爭不斷,年年月月、日日餐餐,官兵們吃的糧食全由農民供給,并由農民駕駛的`大車不停地運往前線。自從官軍征伐藩鎮(zhèn)的戰(zhàn)爭開始以來,朝廷就把農民連人帶牛和車以及農具一并征用了。農民驅牛駕車千里迢迢地把糧食運到前線后,結果連牛也被官兵宰殺吃掉了,農民只收得兩只牛角而返。但是戰(zhàn)爭還在沒完沒了地打下去,新的軍輸又在等待著他們。農民只得重鑄犁鋤,重做斤,重新開始一年的辛勤耕作,收獲之后,運到官倉,終年辛勤勞動所獲還交不夠,甚至回來連房屋也被迫賣掉買糧納稅。但愿官軍早日勝利,以報藩鎮(zhèn)叛亂的仇恨,我們不要緊,累死了還有下一代,牛被殺了還有小牛犢,不會讓官軍的軍糧缺少的。
注釋
①咤咤:農民的叱牛聲。確確:土塊堅硬的樣子。趵趵:牛蹄聲。
、诖卮兀簠布臉幼,此處以兵器的叢集象征戰(zhàn)事的頻繁。
、坜A轆:車輪聲。象征著農民軍輸?shù)姆敝睾图逼取?/p>
、芙铮悍褐皋r具。斤,斧子一類的工具。鋤一類的農具。
、莞玻焊矞,滅亡。
簡析
元和十二年,元稹得劉猛、李余古題樂府詩數(shù)十首,讀后感動萬分,于是和作了十九首,把他在江陵、通州的所見所聞一一寫進這組古題樂府詩里!短锛以~》就是其中的一首,這首詩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他“息兵革”的政治主張。此詩在藝術上很有特色。它自始至終幾乎完全用農民自述的口吻、用白描的手法敘事,在貌似平和順從的話語里,表現(xiàn)了農民痛苦的心聲,蘊涵著農民的血淚控訴,因而具有更大的真實性和感人肺腑的力量。再加上短句的安排,疊字的選用,急促重濁的入聲字的韻腳,不僅加強了詩的形象性和音樂性,聲情和文情更加契合,深化主題,強化了感情,渲染了氣氛,而且使這首古題樂府的特色更加鮮明。這正是元稹“頗近謳謠”的代表作。
元稹
元。ㄌ拼诖髿v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古詩
《田家》賞析 篇2
原文:
《夜宿田家》
戴復古
簦笠相隨走路歧,一春不換舊征衣。
雨行山崦黃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亂蛙聲里睡,身從化蝶夢中歸。
鄉(xiāng)書十寄九不達,天北天南雁自飛。
賞析:
戴復古是南宋江湖詩派中的名家,以布衣終身,曾漫游閩甌、吳越、襄漢、淮南諸地。這首《夜宿田家》,反映了布衣寒士四方漂泊的凄苦生活和羈旅中的鄉(xiāng)思。
此詩不施藻繪,概用直敘白描的手法抒懷。首聯(lián)寫一春之間東西漂泊,只有斗笠和傘具相伴隨!白呗菲纭币娦雄E的無定,“舊征衣”見仆仆道途之久且遠。這兩句概述了只身一人四處漂泊的情景,孤苦寒酸情味不言可喻。頷聯(lián)兩句入題,雨行山中又經(jīng)過黃泥坂的跋涉,入夜才到一戶農家寄宿。兩句全用白描之筆刻畫,“黃泥坂”和“白板扉”,寫來看似不經(jīng)意,卻正是著重描摹之處。雨行山路,已屬不易,再經(jīng)一道滑粘的黃泥坂,其困頓之狀更可想見。而所寄宿的田家的貧困,從“白板扉”三字已足以反映出來。這兩句承上,寫旅途的孤單寂寞和艱辛困苦。有了這四句真切的描述,羈旅生活的.情狀盡出,于是下面轉入意態(tài)描寫。頸聯(lián)兩句寫夜宿。旅途勞頓,深感疲乏,盡管耳畔一片蛙鳴鼓噪,依舊酣然入夢。不知多久,卻又從化蝶的夢中悠然醒來,此刻真不知是蝴蝶化為我,還是我化為蝴蝶?這里用莊周化蝶的典故,抒寫了自身的迷茫悵惘之感,所以兩句中連用了兩個“身”字,以表強調。尾聯(lián)兩句抒寫鄉(xiāng)愁。在凄清寂寞之中,不禁生起對親人、對故鄉(xiāng)的憶念之情?墒瞧此姆,萍蹤不定,寄來的家書十有九收不到,徒見那高空的鴻雁,天北天南,飛來飛去而已。鴻雁在古代是書信的象征,意思是,只見鴻雁飛,卻不見家書的到來。
這首詩層次清晰,流轉自然,尋常詞語的配合之間,自有新意,讀來倍感親切。純用白描手法,素樸真切,而又句句關情。雖無一語直接抒情,但羈旅愁情都蘊含在景物的刻畫中。
《田家》賞析 篇3
田家
舊谷行將盡,良苗未可希。
老年方愛粥,卒歲且無衣。
雀乳青苔井,雞鳴白板扉。
柴車駕羸牸,草屩牧豪豨。
多雨紅榴折,新秋綠芋肥。
餉田桑下憩,旁舍草中歸。
住處名愚谷,何煩問是非。
古詩簡介
《田家》是唐代詩人王維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此詩描寫了田家的生活狀況和情景。前四句寫田家的缺吃少穿!叭溉椤本湟韵,作者攝取雀、雞、羸牸、豪豨、牧童、農夫等各自的動態(tài)入詩,寫所見田夫的辛勤,再以“紅榴”“綠芋”二句概括田夫順應自然,過著自然之樂的日子的情況。結聯(lián)流露出對農民的同情和對時政的不滿。全詩語言平易自然,給人以明快清新之感。
注釋
、判袑ⅲ杭磳。
⑵良苗未可希:田里的莊稼還不能指望上。希:希望,這里是指望的.意思。
、抢夏攴綈壑啵豪夏耆诉B粥都舍不得吃。方:正。愛:吝惜,舍不得。
、热溉榍嗵喝竷涸陂L著青苔的井邊洞穴中孵化小鳥。乳:生子,這里是孵化小鳥。
⑸白板扉:未上油漆的門。
、寿鸂迹▃ì):瘦弱的母牛。
⑺草屩(juē)牧豪豨(xī):牧童穿著草鞋放牧著健壯的肥豬。屩:草鞋。豪豨:古書上稱健壯的肥豬。
、陶郏赫蹟,這里是落下的意思。
、团陨岵葜袣w:意思是直到傍晚才從田地里歸家。旁:同“傍”。
⑽愚谷:即愚公谷。相傳在今山東臨淄西!墩f苑·政理篇》記載:齊桓公逐鹿到一個山谷中,見一老翁,就問這個山谷叫什么名字,那老翁回答說:“這個山谷叫愚公谷”。
、虾螣涸趺锤覠﹦凇Vt詞。用“何煩”常表示委婉地否定。
賞析/鑒賞
此詩描寫了田家的生活狀況和情景,田家的生活無疑是清苦的,少食無衣,瘦牛破車,穿著草鞋放牧,披星戴月勞動,卻又有其自身的樂趣。中五聯(lián)對仗,意象映對,色彩豐富。末兩句以典作結,雖流露出對農民的同情和對時政的不滿,語含憤懣,卻依然透出詩人超世隱居的閑情逸致。全詩語言平易自然,給人以明快清新之感。
《田家》賞析 篇4
原文:
田家原文:
綠桑高下映平川,賽罷田神笑語喧。
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
詩詞賞析:
這首小詩一、三、四句寫景,二句寫農人。通過寫景,描繪出一幅清麗無比的鄉(xiāng)村圖畫。遼闊的平川是畫面的背景,紅日映照下綠油油的桑樹、潔白的杏花使畫面色彩斑斕,鳩鳥的`鳴叫使畫面充滿了生機,而剛剛消歇的春雨則使一切顯得特別潔凈、清新。疏疏幾筆,即傳達出了春雨過后,艷陽初照下的鄉(xiāng)村別具魅力的美!百惲T田神笑語暄”是農人的精神狀態(tài),充滿了樂觀和愉悅,對生活的滿足、對美好未來的自信盡在不言之中,而這又與鄉(xiāng)村美景相得益彰。
《田家》賞析 篇5
【原文】:
田家
聶夷中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注釋】:
1、聶夷中:生卒年不詳,字坦之,河東人。
【翻譯】
爸爸在山上耕田,兒子在山下開荒,都6月份了,地里的稻谷還沒有抽穗,而官家收稅的倉庫已經(jīng)修好了等待征斂。
【賞析】:
《田家》共兩首,這是第一首。詩中主要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對農民的殘酷剝削,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前兩句寫一家農戶父子二人都在忙碌耕種。說是父子二人,實則上就是全家,因為古代婦女是不下田干活兒的;說是一家,實則上是指所有的勞動人民,所有的'勞動人民整日都在辛苦耕作,不得空閑。反映了勞動人民的艱辛。
后兩句寫封建統(tǒng)治者只知道剝削勞動人民,卻從不知道關心勞動人民的疾苦:“禾未秀”,莊稼還沒有成熟,管家就已經(jīng)開始“修倉”,修倉干什么?等著裝收上來的糧食。莊稼還未成熟就等著收稅,已經(jīng)是很不近人情了,而官家的不近人情還遠不止于此,“六月禾未秀”,按照常規(guī),五月莊稼就已經(jīng)應該成熟了,這首詩中卻說六月還沒有成熟,很可能是遇到了什么天災莊稼歉收。在遭遇天災莊稼歉收、老百姓自己辛苦勞作一年卻很可能衣食不保的時候,官家沒有考慮如何幫老百姓渡過難關,而是在修倉準備收稅,官家橫征暴斂、巧取豪奪、冷酷無情的嘴臉便暴露無疑了。
整首詩歌只是簡單敘事,并沒有一個字表露自己的感情,但是我們卻能真切的感受到詩人對統(tǒng)治階級不顧百姓死活的強烈憎恨和對老百姓辛苦勞作卻不得溫飽的深切同情,語言淺顯易懂,明白如話,但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閱讀訓練】
本詩表現(xiàn)田家的悲慘命運,卻沒有一句議論和抒情的句子,詩歌是怎樣表現(xiàn)這一主題的?請作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
本詩運用白描手法,寥寥數(shù)語就勾勒了父子辛勤耕耘勞作、官家筑倉虎視以待的畫面,表現(xiàn)封建統(tǒng)治者殘酷剝削、壓榨農民的深刻主題。
《田家》賞析 篇6
(七言古詩)田家行原文:
男聲欣欣女顏悅,人家不怨言語別。
五月雖熱麥風清,檐頭索索繰車鳴。
野蠶作繭人不取,葉間撲撲秋蛾生。
麥收上場絹在軸,的知輸?shù)霉偌易恪?/p>
不望入口復上身,且免向城賣黃犢。
回家衣食無厚薄,不見縣門身即樂。
詩詞賞析:
王建的'文學活動時期主要是唐德宗、唐憲宗二朝,屬中唐時期。中唐時變租庸調法為兩稅法,名義上是為了糾正租庸調法賦斂繁重之弊,唐德宗甚至還有“兩稅外輒率一錢以枉法論”的詔令,實則兩稅法興,而橫征暴斂仍繁,各種莫名其妙的奉進、宣索一次次強加在農民身上。此詩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
《田家》賞析 篇7
【詩句】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出處】唐·王維《渭川田家》。
【譯注】村莊處處披滿夕陽余輝,牛羊沿著深巷紛紛回歸。
【全詩】
《渭川田家》
[唐].王維.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賞析】
這是一首田園詩,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繪了一幅春末夏初渭河流域農村農家薄暮景致。面對農家安閑的生活,詩人頓生羨慕之情。
全詩共十句,用筆似信手拈來,卻形象之極,讀來眼前如一段電影畫面在徐徐滑過!靶惫庹招媛,窮巷牛羊歸!坝玫氖且唤M遠景鏡頭對這幅農家晚歸圖刻畫了一個總的背景。溫暖的夕陽籠罩著小小的村莊,仿佛給小村披上了一層暖暖的柔紗,遠遠地可以看見有人趕著牛羊歸來,隱入小巷深處。鏡頭慢慢地推近,便看到一位慈祥的老人拄著拐杖,倚著柴門,望著遠方,等著放牧的孫兒歸來。接著鏡頭平移,我們看到綠油油的麥苗正在抽穗,而蠶兒成眠桑葉已經(jīng)稀疏。這時,遠處還不時傳來幾聲雞的'啼叫,田埂上,農夫們扛著鋤頭回來了,他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說著絮絮閑話。而不遠處,一位詩人正看著他們,惆悵地搖頭感慨。
詩人為何會油然而生惆悵之心呢?這得聯(lián)系詩人寫作這首詩的背景。王維早年在政治上接近張九齡,傾向進步,但自開元二十四年 (736) 宰相張九齡被排擠出朝廷后,王維深感在政治上無依無傍,進退兩難。在這種心緒下,他信步來到田野,看到這樣一幅農家晚歸圖,看到農家的生活是如此安然閑逸,而自己在仕途上卻是坎坷波折,身心俱疲,不由得又陡生羨慕之心,退隱之念。
《式微》是《詩經(jīng)·邶風》 中的一篇,詩中反反復復地詠嘆 “式微,式微,胡不歸!”詩人巧妙地化用《式微》篇名入詩,來表達自己的“歸隱”之念,表現(xiàn)含蓄但又蘊味深遠。
全詩前八句是寫景,后兩句是抒情。最后以 “式微” 暗扣第二句 “窮巷牛羊歸”的“歸”字,首尾呼應,情景交融。
《田家》賞析 篇8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譯文/注釋
譯文
爸爸在山上耕田,兒子在山下開荒,都6月份了,地里的稻谷還沒有抽穗,而官家收稅的倉庫已經(jīng)修好了等待征斂。
注釋
、贁幔捍箐z,這里用作動詞。有掘的意思。
②禾:禾苗,特指稻苗。
、坌悖汗任锿滤霌P花。
全文賞析
中晚唐為數(shù)眾多的憫農詩中,短小精悍之作首推李紳《憫農二首》,下來就要算聶夷中《田家》了。乍看去,此詩的內容之平淡、語言之明白、字句之簡單,幾乎沒什么奧妙可言,但它能以最少的文字取得了很大的效果,顯得十分耐讀,這又決不是偶然的。封建時代農民遭受剝削的主要的形式便是地租。在唐末那樣的亂世,封建國家開支甚巨而資用缺乏,必然加重對農民的榨取。此詩的寫作目的就在于揭露這樣的黑暗現(xiàn)實。如果正面從收租情事落筆,所費筆墨必多而實際效果未必就好。此詩的寫作特點之一就在于拋開這種正面的.描寫,而只選取收租的題前之景,即農夫辛勤耕作而官家等待收租情況,“官家已倉”句點到為止,修倉干什么,農夫的命運將怎樣,一應留待讀者去想。作者省卻許多氣力,卻“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論者往往知道詩歌語言的具體形象之美,不知道亦有概括抽象之妙。“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詩句,就好在用泛寫的方式,概括了一般豐年的情事,并不以具體形象見長。此詩前二句也一樣,“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并不僅僅是只寫一家父子的事件,而是高度概括了千千萬萬個農民的家庭,所謂“夜半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正是農家普遍的情事;而“原上田”、“山下荒”也并不特指某山某原,而泛指已耕的熟田和待墾的荒地,從耕田寫到開荒,簡潔有力地刻劃出農家一年到頭的辛苦,幾乎沒有空閑可言。十個字具有高度的涵蓋力,增加了詩意的典型性。幾乎成為封建社會農村生活的一個縮影。
在揭露諷刺的時候,詩人不發(fā)議論而重在擺事實,發(fā)人深省!傲潞涛葱恪币痪洳粏沃盖f稼未成熟。按正常的情況,四五月麥苗就該揚花(“秀”),“六月”應已收割而“禾未秀”,當是遇到了旱情,暗示著歉收。而按唐時兩稅法,六月正是應該交納夏稅的時節(jié),所以“官家已修倉。”官家修倉,本身就暗示著對農民勞動成果的窺伺和即將予以剝奪,而這種窺伺出現(xiàn)在“六月禾未秀”之際,更覺意味深長!昂涛葱恪倍鴤}“已修”,一“未”一“已”,二字呼應。農家望成的焦灼如焚,官家收租的追不及待,及統(tǒng)治者的不恤民情,種種事實,俱在其中,作者的憂民憫農之心亦躍然紙上。
題前攝景,洗煉概括,融情入事,其中任何一種手法都可以收到言簡意長的效果。而此詩恰當?shù)赝瑫r運用這三種手法,藝術效果也就更加顯著了。
《田家》賞析 篇9
觀田家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guī)兹臻e,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古詩簡介
《觀田家》是唐代詩人韋應物所寫的一首描寫農家生活的五言律詩。該詩語言平實,絕少雕飾,是詩人站在同情人民疾苦的立場上對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實的揭露與抨擊,客觀真實地展示了田家生活的凄楚與悲哀。
翻譯/譯文
春雨過后,所有的花卉都煥然一新。一聲春雷,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都被驚醒了。
農民沒過幾天悠閑的日子,春耕就開始了。自驚蟄之日起,就得整天起早摸黑地忙于農活了。
健壯的青年都到田地里去干活了,留在家里的女人小孩就把家門口的菜園子收拾收拾,準備種菜了。
他們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回到家天已經(jīng)很晚了,還得把牛牽到村子西邊的溪溝里讓它飲水。
這樣又累又餓,他們自己卻不覺得苦,只要看到雨水滋潤過的禾苗心里就覺得很是歡喜。
可是即使他們整日這樣忙碌,家里也沒有隔夜的糧食,而勞役卻是沒完沒了。
看著這些,我想起自己不從事耕種,但是奉祿卻是來自鄉(xiāng)里,心中深感慚愧。
注釋
、盘锛遥恨r民。
、苹埽╤uì):草的總稱。
、求@蟄(zh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⑷耕種(gēngzhòng):泛指種田的事。
、蓤銎裕╬ǔ):春天用來種菜,秋天打場的地方。
⑹景:日光。
、岁蹋▂àn):晚。
、虪伲╠ú):小牛。
、哇荆╭ú):過分勞苦。
、胃啵╣āo)澤:謂貴如油的春雨。
、戏A(lǐn):儲存谷物的屋舍。
、兴迌Γ╯ùchǔ):隔夜之糧。
、厌嬉郏▂áoyì):古時官府向人民攤派的無償勞動。
、覒M(cán):羞愧。
、硬桓╣ēng)者:做官的人。
⒃祿食(lùshí):俸祿。
、臻偅╨ǘ)里:鄉(xiāng)里,泛指民間。
創(chuàng)作背景
德宗興元元年(784年),詩人任滁州刺史期間,看到春耕時節(jié)田家辛勤勞苦的場景,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田園詩。
賞析/鑒賞
這首《觀田家》通過對農民終歲辛勞而不得溫飽的具體描述,深刻揭示了當時賦稅徭役妁繁重和社會制度的不合理。自驚蟄之日起,農民就沒有“幾日閑”,整天起早摸黑的忙碌于農活,結果卻家無隔夜糧,勞役沒個完。想起自己不從事耕種,但是奉祿卻是來自鄉(xiāng)里,心中深感慚愧。身為封建官吏能夠這樣自責,確實是難得的。這種思想感情和杜甫等人是相同的,這是唐代田園詩中的一個特點,也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扣住詩題“田家”,從春雨春雷寫起,點出春耕。“微雨”二字寫春雨,用白描手法,沒有細密的描繪“微雨”,而將重點放在“眾卉新”三字上,既寫出萬木逢春雨的欣欣向榮,又表達了詩人的欣喜之情。“一雷驚蟄始”以民間傳說“驚蟄”這天雷鳴,而萬蟲驚動,來寫春耕之始。
“田家?guī)兹臻e,耕種從此起”總寫農家耕作!皫兹臻e”更是用反問句式道出了農民勞作的艱辛。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本唧w寫農夫終日忙碌不休的事情。寫農忙,既是一年到頭,又是從早到晚,可見時間之長;從空間來講,也是十分廣闊的,既有田地、場院、又有菜圃、澗水。另外“俱”字將農夫忙碌無一人輕閑點出,“就理”又寫出農夫雖忙,但有條不紊,忙而不亂。這四句是白描手法,語言簡明而無雕飾,自然平淡,極煉如不煉。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這二句寫出了農民的`勤勞樸實。
“侖廩無宿儲,徭役猶未已”在前面鋪敘農忙之后,突然轉筆寫到農夫的無糧與徭役之苦,筆墨雖樸實,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間,此二句可使讀者縱觀封建社會農夫被壓迫之慘狀。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是詩人以觀感作結。講食祿不耕者對衣食父母的農夫們的艱辛勞作而又饑寒的情況慚然生愧!胺綉M”二字既是對不勞者的譴責,也是詩人對自己宦游食祿生活的自責。
詩人在此詩中用通俗易懂的詩句描寫了田家的勞碌和辛苦,表達了對其的同情,慚愧官吏的不勞而食。筆法樸實自然,不加渲染夸飾。
《田家》賞析 篇10
觀田家·微雨眾卉新
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guī)兹臻e,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前言」
《觀田家·微雨眾卉新》是唐代詩人韋應物所寫的一首描寫農家生活的五言律詩。該詩語言平實,絕少雕飾,是詩人站在同情人民疾苦的立場上對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實的揭露與抨擊,客觀真實地展示了田家生活的凄楚與悲哀。
「注釋」
、盘锛遥恨r民。
、苹埽翰莸目偡Q。
、求@蟄: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雀N:泛指種田的事。
、蓤銎裕捍禾煊脕矸N菜,秋天打場的地方。
、示埃喝展。
⑺晏:晚。
、虪伲盒∨。
、哇荆哼^分勞苦。
、胃酀桑褐^貴如油的春雨。
、戏A:儲存谷物的屋舍。
⑿宿儲:隔夜之糧。
⒀徭役:古時官府向人民攤派的無償勞動。
⒁慚:羞愧。
、硬桓撸鹤龉俚娜恕
、缘撌常嘿旱摗
、臻偫铮亨l(xiāng)里,泛指民間。
「翻譯」
一場微細的春雨百草充滿生機,一聲隆隆的春雷驚蟄節(jié)令來臨。種田人家一年能有幾天空閑,田中勞作從驚蟄便開始忙碌起來。年輕力壯的都去田野耕地,場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來了。從田中歸來常是太陽落山以后,還要牽上牛犢到西邊山澗去飲水。挨餓辛勞農夫們從不叫苦,一場貴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們充滿了喜悅。糧倉中早已沒了往日的存糧,但官府的派差卻還無盡無休?吹睫r民這樣,我這不耕者深感慚愧,我所得的俸祿可都出自這些種田百姓。
「賞析」
德宗興元元年(784年),詩人任滁州刺史期間,看到春耕時節(jié)田家辛勤勞苦的場景,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田園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扣住詩題“田家”,從春雨春雷寫起,點出春耕。 “微雨”二字寫春雨,用白描手法,沒有細密的'描繪“微雨”,而將重點放在“眾卉新”三字上,既寫出萬木逢春雨的欣欣向榮,又表達了詩人的欣喜之情。“一雷驚蟄始”以民間傳說“驚蟄”這天雷鳴,而萬蟲驚動,來寫春耕之始。
“田家?guī)兹臻e,耕種從此起”總寫農家耕作!皫兹臻e”更是用反問句式道出了農民勞作的艱辛。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本唧w寫農夫終日忙碌不休的事情。寫農忙,既是一年到頭,又是從早到晚,可見時間之長;從空間來講,也是十分廣闊的,既有田地、場院、又有菜圃、澗水。另外“俱”字將農夫忙碌無一人輕閑點出,“就理”又寫出農夫雖忙,但有條不紊,忙而不亂。這四句是白描手法,語言簡明而無雕飾,自然平淡,極煉如不煉。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這二句寫出了農民的勤勞樸實。
“侖廩無宿儲,徭役猶未已”在前面鋪敘農忙之后,突然轉筆寫到農夫的無糧與徭役之苦,筆墨雖樸實,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間,此二句可使讀者縱觀封建社會農夫被壓迫之慘狀。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是詩人以觀感作結。講食祿不耕者對衣食父母的農夫們的艱辛勞作而又饑寒的情況慚然生愧!胺綉M”二字既是對不勞者的譴責,也是詩人對自己宦游食祿生活的自責。
詩人在此詩中用通俗易懂的詩句描寫了田家的勞碌和辛苦,表達了對其的同情,慚愧官吏的不勞而食。筆法樸實自然,不加渲染夸飾。
《田家》賞析 篇11
江南田家
種田江南岸,六月才樹秧。
借問一何晏,再為霖雨傷。
官家不愛農,農貧彌自忙。
盡力泥水間,膚甲皆疥瘡。
未知秋成期,尚足輸太倉。
不如逐商賈,游閑事車航。
朝廷雖多賢,正許貲為郎。
注釋
[1]樹秧:栽秧。
[2]借問:請問。晏:晚。
[3]彌:更加。
[4]膚甲:皮膚和指(趾)甲。痏(wěi)瘡:傷和瘡。這句是說,遍身都是瘡和傷痕。
[5]秋成期:秋季莊稼成熟收獲的時候。
[6]尚足:還夠不夠,可夠。太倉:原指京城大糧倉。這里泛指官倉。
[7]逐:追隨,做的意思。
[8]游閑事車航:商人不耕而食,到處閑游,用車船販運貨物。車航:車船。
[9]朝廷雖多賢:朝廷賢才雖然很多。含譏諷意。
[10]資為郎:指商人可以用錢買官做。郎:唐以后專指郎中、員外郎、此處泛指官。
賞析/鑒賞
本詩詠嘆農民的悲慘命運。首四句寫霖雨傷農。一“再”字,寫出災害頻連,以下層層敘寫農民困苦,突出“官家不愛農”的主題!肮偌也粣坜r”是對統(tǒng)治者漠視農民疾苦的腐朽本質的深刻概括,也是農民痛苦生活的罪魁,有這個前因,于是就有了下面農家苦的后果。“農貧彌自忙”,“貧”見出農民生活困苦!皬涀悦Α苯沂境鲛r民自救不暇的慘狀!氨M力”兩句將農民“忙”得體無完膚的情狀描繪得令人觸目驚心。“未知”兩句寫出農民勞而難獲,自救已是艱難,而收成尚不敷苛重的賦稅,寫“官家”的黑暗,農家的悲苦更進一層。尾四句寫官府賤農重商,進一步申述“官家不愛農”的'題意。
本詩層層遞進,揭露“官家不愛農”的罪惡,同情農家的艱難困苦,揭露有力,感情真摯,充分體現(xiàn)出作者重農愛農的情懷。
《田家》賞析 篇12
原文:
夜宿田家
宋代:戴復古
簦笠相隨走路岐,一春不換舊征衣。
雨行山崦黃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亂蛙聲里睡,心從化蝶夢中歸。
鄉(xiāng)書十寄九不達,天北天南雁自飛。
譯文:
簦笠相隨走路岐,一春不換舊征衣。
只有斗笠跟著我彷徨在歧路上,一個春季了竟還穿著過冬的衣服。
雨行山崦黃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細雨中艱難地行走在山坳的黃泥坡道上,天黑了才去敲農家的白木板門。
身在亂蛙聲里睡,心從化蝶夢中歸。
夜里盡管蛙聲呱噪,還是入夢化為蝴蝶回到了思念中的故鄉(xiāng)。
鄉(xiāng)書十寄九不達,天北天南雁自飛。
可嘆寫了那么多家信十寄九不達,天上的大雁不給傳書而南北竟自飛。
注釋:
簦(dēng)笠(lì)相隨走路岐,一春不換舊征衣。
簦笠:古代的一種有柄的笠。
雨行山崦(yān)黃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山崦:山坳;山曲。
身在亂蛙聲里睡,心從化蝶夢中歸。
化蝶夢:《莊子·齊物論》中莊子曾夢化蝴蝶。李商隱《錦瑟》有“莊生曉夢迷蝴蝶”。
鄉(xiāng)書十寄九不達,天北天南雁自飛。
賞析:
“簦笠相隨走路歧,一春不換舊征衣!痹姷氖茁(lián)總寫漂泊江湖之苦!棒s摇(雨傘和草鞋)、“征衣”這些意象本身就與羈旅生活有密切關系,積淀了與離情羈思有關的感情內容,因而詩人選取這兩種意象,就給了讀者以離情羈思的暗示。
一人東西漂泊,只有“簦笠”是隨身伴侶,其孤獨落寞之情態(tài)可以想見。“走路歧”三字既寫明所走之路岔道很多,又寫明作者是無目的、無方向的漫游。劉安《淮南子·說林訓》記載:“楊子見逵路而哭之,為其可以南,可以北!薄板勇贰奔雌缏。楊子見歧路而不知何去何從,因而傷心痛哭,詩人“走路歧”時的愁苦心態(tài)也就不難想見了。“一春”點明時間,說明作者一個春天都是這樣不停地奔波!芭f征衣”寫明作者現(xiàn)在身上穿的是以前流落江湖所穿的衣服,這說明在“一春”之前也是客居在外,不停奔走。游子的羈旅之愁苦通過時間的延續(xù)曲曲繪出。僅此開頭兩句,就把羈旅之苦寫盡,天涯游子四處奔波、百無聊賴的心態(tài)亦在不言之中。
“雨行山崦黃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鳖h聯(lián)人題,具體寫日行夜宿的羈旅生活的情狀。出句寫雨中跋涉,寫路途之艱辛。大雨滂沱中在“山崦”上攀登,已不堪其苦,再加上行走于“黃泥坂”上,其困頓艱辛更可想見。對句寫夜宿田家,寫住宿之簡陋!白园屐椤笨梢韵氲教锛抑,而住宿其家的游子之苦也就不言而喻了。
“身在亂蛙聲里睡,心從化蝶夢中歸!鳖i聯(lián)承頷聯(lián),寫詩人夜宿田家的情景!皝y蛙聲”三字寫出了鄉(xiāng)村之夜所特有的音響。本來,夜幕降臨后,一切都歸于沉寂,只有和煦的清風送來遠處的蛙鳴。躺在床上,聽聽這青蛙的合唱,本來應有幾分愜意,然而在雨中跋涉了一天的詩人,哪里還有這種雅興,“蛙聲”而日“亂”,則是詩人移情于物,辭因情發(fā)。而在“亂蛙聲”中競能慢慢入睡,這又從另一個側面寫出了奔波一天之勞累。由于飽嘗羈旅之苦,自然想家,因而下句則寫夢中回鄉(xiāng)。連做夢都想著回家,其鄉(xiāng)情之濃可以想見。然而,人只有在夢中才能“歸”,其心情之痛苦又可想而知!肚f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边@里化用莊周化蝶的典故,抒寫了自身的迷茫悵惘之感!吧怼迸c“心”相對,有身在江湖,心存家園之意,由此可以體會到詩人長年客居在外自有不得已的原因。詩人由于功名上不得意,只得流轉江湖,靠獻詩賣藝來維持生活,有家難歸,只是在這里不愿寫明罷了。
尾聯(lián)在前幾聯(lián)所敘寫的基礎上推進一層,抒寫鄉(xiāng)愁。詩人四處漂泊,既是思歸不得,退而求其次,就盼望著得到一紙家書,可惜,就連這一點聊勝于無的.安慰也得不到。由于流落江湖,行蹤不定,結果是“鄉(xiāng)書十寄九不達”。這一不愿接受而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實,對這位長年客居在外、思家心切的詩人來說,內心的痛苦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的。鴻雁在古代是書信的象征,遠離家鄉(xiāng)自然想到托雁傳書,因而目睹空中飛雁,鄉(xiāng)情自然也就更濃。“天南天北雁自飛”一句,是景語,也是情語。思鄉(xiāng)之情是無形的、抽象的,雁則是有形的實物,把抽象感情與具體形象結合起來,這就使無形的鄉(xiāng)情仿佛可觸可見了,從而收到生動的藝術效果。作者身當此境,目睹征鴻,心已隨之遠去,但恨身無雙翼,依然羈留他鄉(xiāng),則有人不如雁之感。雁天北天南自由翱翔,帶來了無邊愁思,卻偏偏無情,不能帶來鄉(xiāng)書,只是徒增一番愁苦。辛棄疾《祝英臺近》云:“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睒嬎家严喈斝缕妗qT去非《所思》“西風不寄小銀鉤”的想象卻更深了一層,盼望西風在“帶愁來”的同時,也能為他“寄小銀鉤”,但又終于未能變成現(xiàn)實。戴復古的尾聯(lián)與馮去非詩句意境相似。著一“自”字,使客觀景物帶上了濃厚的主觀色彩,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的悵惘之意,無可奈何之情。
《田家》賞析 篇13
《田家行》原文
唐代:王建
男聲欣欣女顏悅,人家不怨言語別。
五月雖熱麥風清,檐頭索索繰車鳴。
野蠶作繭人不取,葉間撲撲秋蛾生。
麥收上場絹在軸,的知輸?shù)霉偌易恪?/p>
不望入口復上身,且免向城賣黃犢。
回家衣食無厚薄,不見縣門身即樂。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鄉(xiāng)間農家歡欣鼓舞,喜樂自得,平日的愁怨一洗而空,連話語的音調也與平常不同。炎炎夏日,麥浪滾滾,夏糧豐收了。夏繭也豐收了,檐頭繰車索索作響,野蠶作繭無人收取,只得自生自滅。一派豐收之景,但麥打成糧,蠶繭織成絹絲,鄉(xiāng)民卻無法自己享受這些勞動成果,而不得不把糧、絹的大部分送給官家繳納賦稅。在這豐收的年景里,他們并不指望打下的糧食自己吃,織好的絹自己穿,只指望能免除到城里賣黃犢,以繳納官府的橫斂就行了。鄉(xiāng)民們說自家并不計較是否吃得好穿得好,認為只要不進縣衙門吃官司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注釋
男聲欣欣女顏悅:此句運用了互文手法,不可解為只有男子才歡欣地喊叫,只有女子臉上才露出了笑容。其實無論男女,他們的聲音,他們的容顏,都顯露出喜樂自得的樣子。
檐頭:原指屋檐的邊沿,此處應指屋檐下。
繰車:即“繅車”,繅絲用的器具。
軸:此處指織絹的機軸。
黃犢:指小牛。
賞析
王建這首樂府體詩歌,對殘酷的封建壓迫作了無情的揭露。仲夏時節(jié),農民麥、繭喜獲豐收,卻被官府劫一空,無法享受自己的勞動果實,只能過著“衣食無厚薄”的悲慘生活。這首詩所反映的事實,應是中唐時期整個農民生活的縮影,相當具有典型性。全詩四換韻腳。依照韻腳的轉換,詩可分為四個層次。
前兩句為第一層,直接描寫鄉(xiāng)間農民的精神面貌:“男聲欣欣女顏悅,人家不怨言語別。”這兩句寫平日寡歡少樂、愁眉苦臉的男男女女因為收成好而欣喜萬分,說話也溫和悅人。首句使用了互文手法,不可解為只有男子才歡欣地喊叫,只有女子臉上才露出了笑容。其實無論是男是女,他們的聲音,他們的容顏,都顯露出喜樂自得的樣子,平日的愁怨一洗而空,連話語的音調也與平常不同。先寫農家喜樂自得,而后再寫喜樂自得之因,由此造成懸念,引發(fā)讀者閱讀下去的興趣。
三、四、五、六這四句為第二層。這層以具體形象暗示農家喜樂之因,是因為夏糧、夏繭豐收,有了一個好收成。“五月”二句,寫織婦因為喜悅,面對五月艷陽,也覺麥香中的熱風清涼宜人,在繰絲車上細致認真快樂地抽絲織素。五月麥風清,寫夏糧豐收;檐頭繰車索索作響,寫夏繭豐收。為了突出農家夏繭之多,詩人又從側面下筆:“野蠶作繭人不取,葉間撲撲秋蛾生!边@兩句寫家蠶豐收,野蠶無人也無暇顧及,以至野蠶化蛾,在桑葉上飛來飛去。野蠶作繭無人收取,自生自滅,可見夏繭的確獲得大豐收,完全足夠抽絲織絹之需。在這一層次里,作者一寫收麥,一寫繰絲,抓住人類生活最基本的衣食溫飽落筆,突出豐收的景象,使一、二句寫農家喜悅有了好的注腳。后面三句:“麥收上場絹在軸”,“不望入口復上身”,“田家衣食無厚薄”,也都緊緊圍繞衣食溫飽或敘事,或抒情,或議論,反映現(xiàn)實的焦點突出集中。
七、八、九、十這四句為第三層。這層寫官家對農民巧立名目的盤剝,感情則由喜轉悲,形成一個大的波瀾,既顯出文勢跌宕之美,又增強了作品揭露現(xiàn)實的深度!胞準丈蠄鼋佋谳S,的知輸?shù)霉偌易恪,寫麥、繭豐收的結果!拜S”,指織絹的機軸。豐收,本來應該給田家?guī)碡S衣足食的`生活,事實卻非如此。麥打成糧,蠶繭織成絹絲,農民卻無法自己享受這些勞動成果,而不得不把糧、絹的大部分送給官家繳納賦稅。“的知”一句為神來之筆。這句詩把農民一次次繳納苛捐雜稅,但不知是否還有新的賦稅要繳的心理,刻畫得維妙維肖!安煌眱删洌鼮槌镣。農民在豐收的年景里,并不指望打下的糧食自己吃,織好的絹自己穿,只指望能免除到城里賣黃犢,以繳納橫斂之災就行了。那么,農民自己吃什么,穿什么,是可以想見的。這種對農民豐年卻衣食無著的客觀表現(xiàn),有力地控訴了中唐時期的黑暗現(xiàn)實。
最后兩句為第四層。這兩句借農民之口,揭露了封建剝削的殘酷。但這種揭露,不是出自聲淚俱下的直接的聲討,而是通過平淡的甚至略帶幽默的語言,讓讀者思而得之。農民說自家并不計較是否吃得好穿得好,認為只要不進縣衙門吃官司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這種以不因橫征暴斂而吃官司為幸福的幸福觀,恰恰從另一個角度暴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兇殘。
此詩在構思農家苦這一題材時,頗具特色。在一般的作品中,作者在表現(xiàn)封建剝削對人民的壓榨時,多是正面描狀農民生活的困苦。這首詩則不然!短锛倚小废蜃x者描繪的是小麥、蠶繭豐收,農民欣喜歡樂的場面。但豐收的結果,并不是生活的改善,而是受到更重的盤剝,生活依然悲慘,無法避開不幸的命運。這種遭遇,不是一家一戶偶然遇到天災人禍所碰到的困苦,而是概括了封建時代千千萬萬農民的共同遭遇,如此選材,相當具有典型性和概括性。
在表現(xiàn)方法上,古樂府多敘事,《田家行》則選取農家生活的兩個斷面,一是麥、繭豐收,一是糧、絹大部輸官,把這兩個斷面加以對比。這對揭示農家苦這一主題,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此詩純用賦體直陳其事,語言質樸無華,通俗流暢、凝煉精警,于平易中見深刻。
《田家》賞析 篇14
原文: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guī)兹臻e,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譯文
一場微細的春雨百草充滿生機,一聲隆隆的春雷驚蟄節(jié)令來臨。
種田人家一年能有幾天空閑,田中勞作從驚蟄便開始忙碌起來。
年輕力壯的都去田野耕地,場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來了。
從田中歸來常是太陽落山以后,還要牽上牛犢到西邊山澗去飲水。
挨餓辛勞農夫們從不叫苦,一場貴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們充滿了喜悅。
糧倉中早已沒了往日的存糧,但官府的派差卻還無盡無休。
看到農民這樣,我這不耕者深感慚愧,我所得的俸祿可都出自這些種田百姓。
注釋
田家:農民。
卉(huì):草的總稱。
驚蟄(zh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耕種(gēng zhòng):泛指種田的事。
場圃(pǔ):春天用來種菜,秋天打場的地方。
景:日光。
晏(yàn):晚。
犢(dú):小牛。
劬(qú):過分勞苦。
膏(gāo)澤:謂貴如油的`春雨。
稟(lǐn):同“廩”。儲存谷物的屋舍。
宿儲(sù chǔ):隔夜之糧。
徭役(yáo yì):古時官府向人民攤派的無償勞動。
慚(cán):羞愧。
不耕(gēng)者:做官的人。
祿食(lù shí):俸祿。
閭(lǘ)里:鄉(xiāng)里,泛指民間。
賞析:
這首《觀田家》通過對農民終歲辛勞而不得溫飽的具體描述,深刻揭示了當時賦稅徭役妁繁重和社會制度的不合理。自驚蟄之日起,農民就沒有“幾日閑”,整天起早摸黑的忙碌于農活,結果卻家無隔夜糧,勞役沒個完。想起自己不從事耕種,但是奉祿卻是來自鄉(xiāng)里,心中深感慚愧。身為封建官吏能夠這樣自責,確實是難得的。這種思想感情和杜甫等人是相同的,這是唐代田園詩中的一個特點,也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
【《田家》賞析】相關文章:
詠田家 / 傷田家原文及賞析07-02
田家原文賞析12-06
田家的原文及賞析07-20
田家原文及賞析12-17
《觀田家》賞析08-28
傷田家賞析10-22
《田家行》賞析06-21
田家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觀田家》原文及賞析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