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余華《第七天》讀后感
當(dāng)賞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此時需要認(rèn)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赡苣悻F(xiàn)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余華《第七天》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余華《第七天》讀后感1
有些話一旦說出口就會被認(rèn)定為憤青,沒多少人愿意去聽,可余華把他裝飾成亡靈的交談,俗套中別具魅力。
其實這本書最打動我的不是人間辛酸,而是死人也有一個世界。活著對我們來說很好,辛酸也好,痛苦也罷,都有一份獨特的味覺,和值得我們珍惜并擁有的幸福?伤廊说氖澜绲降资窃趺礃拥,我們身邊逝去的親人他們在冥界過著怎樣的日子,這不得而知。當(dāng)?shù)谄咛斓絹恚瑮铒w終于無話可說,他的見聞到此結(jié)束,最終向命運屈服。這預(yù)示著,即使死后,也不一定就是生命的解脫,沒有哪個算命先生真的看過豬跑。
作品從親近到疏遠,從模糊到清晰的描述,環(huán)環(huán)相扣,詳略搭配,在這個讓你想丟下書本又好奇后面發(fā)展的故事里,時刻都用快要來臨掩蓋不會來臨的真相,形成了棄之可惜的獨特風(fēng)味。寫這本書就跟周星馳喜劇一樣,給人鋌而走險的'感覺,但俗套中卻將要表達的哲理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了出來,正是作者筆力的最好體現(xiàn)。當(dāng)?shù)窨痰氖澜绲蛄,死無葬身之地還是憤青的歸宿,堅持原則的人似乎就該被潛規(guī)則破壞,而他們的子子孫孫似乎又隨著墳?zāi)梗瓉碚x的譴責(zé)。盡管作品只有烏云,卻預(yù)示著一場暴風(fēng)雨。
看完第四天,我就知道后面余華會講什么,可我還是去看。因為他敘事和蓄勢都很好,新奇帶著些沉重的幽默,靜悄悄的世界總為醞釀轟動埋下伏筆,看完第七天我才發(fā)現(xiàn)該來的總會來,該走的遲早會走。至于我為何要深夜嘗試寫讀后感,我想大概是怕明天會忘記。
作為一個不諳世故卻整天幻想連篇的都市寫手,我認(rèn)為我寫玄幻更好,在架空的世界總能有更懸念和入心的情節(jié),如果我想告訴世人些悲劇不妨給他們講個笑話,如果我想捅破些黑暗,不妨模仿水滸傳。人內(nèi)心都是內(nèi)斂的,委婉的,說話做事都一樣。因為每個人都有殘酷一面。不要說你開放我直接,開放和直接遲早有底線,而羞澀和避諱將會在那里對侵犯者體無完膚的否決。為了更好的做個問心無愧,而又始終如一的人,盡量不得罪大多數(shù)人,我們就要學(xué)會講寓言故事,說另有深意的話,也要學(xué)會聽寓言故事和深意的話。否則,行走世間不是踽踽獨立就是臭名遠揚。
真的非常佩服余華的才華,用七天的故事敘寫了一本書。語言也是像往常的風(fēng)格一樣,平素但又有力量。讀余華的書真的能夠了解很多以前從未接觸過的人情事故,懂很多的痛苦和體會生活的酸甜苦辣。
余華《第七天》讀后感2
《第七天》是余華最新的長篇小說,他用荒誕的筆觸和意象講述了一個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見聞:暴力拆遷,災(zāi)禍后瞞報死亡人數(shù),醫(yī)院將死嬰做垃圾處理,冤假錯案,刑訊逼供等等,講述了現(xiàn)實的真實與荒誕,講述了生命的幸福與苦難,講述了眼淚的豐富與寬廣,講述了比恨更絕望比死更冷酷的存在。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渾身發(fā)冷,也許是被作者冷峻的筆觸所感染,以至于合上書時,還是久久不能自己。我不知道余華在寫這本書時是不是也懷著這種情感。大都人都說《第七天》太過黑暗,把社會剖析的太過透徹,但這正是小說的意義啊,用最簡單的文字寫出最深刻的文章。有人說余華給這本書取名為《第七天》參照的是中國人死后的頭七,他的這本書和其它的幾部經(jīng)典長篇小說相比,不足之處顯而易見,但我卻認(rèn)為,這本書里說發(fā)生的故事卻最貼近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大部分事件我們甚至見怪不怪。
生不所致,死所長思。這本書連接了生前和死后的世界,我們用生前的視角去寫死后的世界,死后的世界里依然有金錢權(quán)力的劃分,但從中也有喜悅的分享,為尋見親人永聚而喜,為死后世界清明和善不再污濁而喜,為得知真相不再誤解懵懂而喜。也許社會有種種不公,種種不如意,但生活中總會有陽光溫暖我們。
文章用楊飛在人間最后七天的經(jīng)歷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個加入了太多太多有政治暗喻的事件,但如果余華只是寫這些事件就結(jié)束,那余華便不是余華了,除了這些事件以外,他還寫出了這本書得到的提升的關(guān)鍵——人性。而這本書最出彩的地方,便是它讓我們看到了這個荒誕不經(jīng),冷酷殘忍世界里存在的希望——愛!拔摇笔歉赣H在鐵路上撿到的.棄嬰,卻讓父親為了“我”而拋棄婚姻和自己的后半輩子去扶養(yǎng)“我”長大,“我”的妻子在現(xiàn)實世界里棄“我”而去,卻在死后只承認(rèn)“我”是她的唯一的丈夫,洗發(fā)妹并不是真的想要跳樓,她的男友為了給她一個好的墓地而去賣了自己的腎,小餐館的老板聽說了“我”父親的故事而每次點餐時都多送一個果盤。這一個個的故事,都寫出了我們的良心,所以這社會并不是只有黑暗,還有溫暖和愛。
《第七天》展示了一個弱肉強食不公平的七天,也寫出了烏托邦式的向往生活的七天,余華用大半本書構(gòu)造了一個人道和平歡樂美滿的世界。書很容易看完,合上書,我們開始向往另一個世界,那里人人死而平等——那是死無葬身之地。
余華《第七天》讀后感3
這是一個比《活著》更艱難的故事,一個比《兄弟》更絕望的故事。
一開始獲悉余華新書的名字叫《第七天》的時候,我想到的是圣經(jīng)里面的創(chuàng)世七天,看完整本書后,才發(fā)現(xiàn)這個名字企圖在吻合中國傳統(tǒng)的“頭七”,雖然書的前面寫著了《舊約創(chuàng)世紀(jì)》的句子。書的內(nèi)容看似很荒誕:寫的是一個死去的靈魂在七天里的見聞和回憶。
《第七天》仍然是小人物的故事,溫馨又揪心的愛情,分等級的殯儀館,養(yǎng)父子感人至深的親情,劉梅等鼠族的辛酸,冤假錯案……楊飛的這些經(jīng)歷在就像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我們周圍最常見的人或事,還有每天被新聞包裹的世界和那些可見的與不可見的生活。余華用一種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穿梭于生和死這兩個極致的世界,批判審視著現(xiàn)實,給讀者最殘酷和最溫暖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痘钪肥前耸甏篙厒兊纳睿恰兜谄咛臁肪褪沁@個年代正在奮斗著的一代人的世界。楊飛等人是這個時代最具代表的面孔,與世無爭隨遇而安,兢兢業(yè)業(yè)買房結(jié)婚然后相濡以沫努力過著平凡人的生活……
小說文風(fēng)很緊湊,快速有力,不點綴不渲染,有一種死亡般的寒冷和壓抑,把人逼到角落里,堵著喘不出氣;钪'世界里充滿了艱辛,死亡卻只是絕望的開始。殯儀館里,沙發(fā)坐的貴賓區(qū)穿的都是工藝極致的蠶絲壽衣,每個都在兩萬元以上;骨灰盒都是大葉紫檀,每個都在六萬元以上,刻著富麗堂皇的圖案。而塑料椅子的普通區(qū),卻會有人因為在同一家店買同樣的壽衣比別人貴了50塊而唉聲嘆氣。當(dāng)然,還有沒有壽衣沒有骨灰盒沒有凈身沒有化妝的人……
然而作者意圖并不在這里,余華喜歡在絕望中給人留著希望,這本書也是。死去的世界里,有這樣一個地方: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樹木茂盛,樹枝上結(jié)滿了有核的果子,樹葉都是心臟的模樣,它們抖動時也是心臟跳動的節(jié)奏。很多的人,很多只剩下骨骼的人,還有一些有肉體的人,在那里走來走去。這就是死無葬生之地,在這里樹葉會向你招手,石頭會向你微笑,河水會向你問候。這里沒有貧賤也沒有富貴,沒有悲傷也沒有疼痛,沒有仇也沒有很……這里人人死而平等。
在冰冷的世界里構(gòu)建出來的暖巢,于殘酷現(xiàn)實里流露真實的人性溫暖!八罒o葬身之地”為現(xiàn)實中的卑微小人物建立了一個烏托邦,用荒誕的變形記演繹出一種底層世界的冷暖人生。
【余華《第七天》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讀余華《活著》心得04-24
余華的語錄集合38條12-05
余華的語錄集合30條09-08
活著余華讀后感02-17
余華的《活著》讀后感06-24
余華活著讀后感03-02
余華《活著》讀后感04-10
余華《活著》讀書心得08-03
余華活著讀書心得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