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后感15篇(集合)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讀后感1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歡閱讀的書籍之一,有很多人物都有他各自的特點。有機智勇敢的諸葛亮,有俠肝義膽的關(guān)羽,有忠心耿耿的趙云,有勇有謀的劉備他們個個都是英雄好漢。其中諸葛亮是我心目中的榜樣,也是蜀國的大軍師,他是三國里的頂尖人物,他的.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空城計,都非常著名。
當我讀到空城計這個故事時,他深深地吸引了我,在諸葛亮錯用馬謖失去街亭時,只剩下2500人馬,駐守在西城縣。但是司馬懿率領(lǐng)的30萬大軍正在趕往西城縣,這時諸葛亮已經(jīng)來不及撤退了,士兵們個個都驚慌失措,不知道怎么辦了,諸葛亮的身邊已經(jīng)沒有大將可用,士兵們也沒有了抵抗的能力,但是他臨危不亂,依靠自己的智慧,成功的脫離了危險。在這萬分焦急時,諸葛亮急忙命人把戰(zhàn)旗隱藏起來,又叫士兵把城門打開,派幾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去灑水掃街,諸葛亮領(lǐng)著兩個小書童到城樓上彈起琴來,知道消息后的司馬懿下令三軍原地停下,自己帶一隊人馬去城樓下觀看,看到此景后,多疑的司馬懿忙叫人撤退,因為司馬懿想諸葛亮如此鎮(zhèn)定,城內(nèi)一定有大將埋伏,現(xiàn)在進城只有死路一條,最后不得不撤退。空城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什么時候做什么事情,都要膽大心細,就像諸葛亮這樣明知危險臨近,但還是臨危不亂,最后取得了勝利。
讀了《三國演義》使我受益匪淺,讓我理解了三國的歷史,也學了很多東西。我要在以后的學習道路里,認認真真多讀書,多多理解中國的歷史。
三國演義讀后感2
讀完一本《三國演義》,我真是受益匪淺!《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為我生動地演繹了一場歷史故事……
《三國演義》中有許多人物使我敬佩,但既使我敬佩又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關(guān)羽了!度龂萘x》中,對關(guān)羽的描寫只有簡單的一句:“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标P(guān)羽在我看來要屬書中最重情義的人了,他跟隨劉備打天下,對劉備忠心不二。在一次曹操進攻劉備的戰(zhàn)爭中,關(guān)羽被生擒,但曹操待以厚禮。但關(guān)羽并沒有久留的心意,最后還是留書告辭,千里走單騎回到劉備身邊。關(guān)羽的勇猛和武功也讓我敬佩,“溫酒斬華雄”,“過五關(guān)斬六將”,“水淹七軍”使關(guān)羽威震華夏。而且關(guān)羽守信用,與兄弟共患難的忠義有時也值得我們學習。
三國演義中,每國都是靠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有領(lǐng)導指揮的情況下共同建立的。這讓我明白了團結(jié)一致,共同努力,相互合作才能使原本困難的事變簡單,這也是成功之道。我還學到要多多聽取他人的建議,如若不然,曹操怎么會在赤壁被打敗?還有,做一件事之前要想好方式方法,考慮到事情的結(jié)果。
讀完《三國演義》,我領(lǐng)略到古人的才智,仿佛真正置身與那個充滿戰(zhàn)亂的三國時代,懂得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
三國演義讀后感3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我被故事里的情節(jié)深深吸引住了,看得愛不釋手。
《三國演義》第三回寫的是:因徐庶幫劉備打了勝仗,曹操的謀士設法將徐庶騙走。臨行前,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孔明。于是,劉畚打點行李,便與關(guān)羽和張飛一起來到了隆中臥龍崗。第一次,孔明的小童回答:孔明出去了,不知何時才回來。聽完,劉畚覺得惆悵不已。
幾天后,劉畚又去拜訪時,卻只見到了孔明弟弟諸葛均,劉畚無奈,只得怏怏不快離去。轉(zhuǎn)眼過了新年,劉備打算再次拜訪孔明。此時張飛、關(guān)羽勸劉備不要再去浪費時間了,而劉備卻訓斥了二人。到了孔明的茅廬,劉備得知孔明雖在,可正在午睡。當孔明醒來,發(fā)現(xiàn)三人便急忙召進屋。劉備拜請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劉備情急流淚,說:“天下大亂,百姓苦難深重啊”孔明被劉備的誠懇打動了,答應了劉備的邀請。
我被劉備不厭其煩的`毅力深深感動:劉備是一個有志氣、有追求、有思想的人,做事最終必然成功。我覺得:不管在我們的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泥濘,不管我們多么困難,只要我們有毅力、有目標最終也會成功的。
三國演義讀后感4
我看過許多著名的故事,最喜愛的要數(shù)《三國演義》了。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他機智勇敢,用自己的'妙計,幫助劉備打敗了不少敵人,真是讓我欽佩。
在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的妙計讓我驚嘆不已。有一天,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讓他在十天內(nèi)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立即說:“十天太長了,我保準在三天內(nèi)造出十萬支箭。”,周瑜大喜,忙說:“如果三天內(nèi)造不出,十萬支箭立即把你殺了!”。諸葛亮答應了。第三天夜里,江上大霧彌漫,諸葛亮開著二十只船,船兩邊插滿了稻草人,諸葛亮命令士兵擂鼓吶喊,曹兵聽到吶喊聲,馬上報告曹操,曹操擔心有埋伏,于是下令一萬多弩手一起向江中射箭。諸葛亮見一邊船上的稻草人上插滿了箭,命令將船掉過頭來,不一會兒,另一邊的稻草人上也插滿了箭。這時,諸葛亮命令全速往回開,并讓船上的士兵齊聲高喊:“謝曹丞相贈箭!”曹操大呼上當,急忙派船追擊,哪里還追得上呢?
讀完草船借箭這個故事,我覺得諸葛亮簡直太聰明了。無論事情多難,只要到了諸葛亮那里,用上他的妙計,一定能取勝而返。我以后要學習諸葛亮的這種機智勇敢的精神。
三國演義讀后感5
今天,我讀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東漢末年,皇帝無能,宦官專權(quán),天下大亂,形成了三個國家,分別是:蜀漢,東吳和魏國。蜀漢的領(lǐng)導者是劉備,東吳的領(lǐng)導者是孫權(quán),魏國的領(lǐng)導者是曹操,三人想統(tǒng)一天下,就招集人馬,蜀漢中的英雄有:張飛、關(guān)羽、趙云、諸葛亮、黃忠······東吳的英雄有:周瑜、魯肅······魏國的英雄有:司馬懿、司馬昭······三個國家經(jīng)過多年的征戰(zhàn),最后由司馬昭統(tǒng)一了全天下,建立了西晉王朝。
三國演義里對魏、蜀、吳的.三位君主有過定義,用了3個詞來形容:曹操為奸雄、劉備為梟雄、孫權(quán)為英雄。
我最敬佩的要數(shù)諸葛亮了,他是—個忠臣,—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而且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生謹慎,可為是個奇才!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而他的聰明就是讓我學習的最好榜樣!
三國演義讀后感6
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這首詞不僅概括了三國,更詮釋了歷史!度龂肪褪且粋歷史的縮影。
讀三國,我讀出天下英雄共聚一堂,有福同享,有難同當?shù)膫b肝義膽。我敬佩關(guān)羽千里走單騎的義,我崇敬趙子云單騎救主的`膽,我羨慕呂布虎牢關(guān)戰(zhàn)三英的武藝,我也欣賞典韋護主的忠心。我佩服劉備桃園結(jié)義,但也嘆息劉備白帝城托孤。我驚嘆孔明草船借箭,但也可惜其中道崩出,我有感于周郎火縱三江口,但也感嘆周郎胸襟狹小到死不瞑目---既生瑜,何生亮。我仰慕曹操‘東臨碣石’又恥于其夢中殺人……袁紹絞盡腦汁,傾盡多少將士的性命成就的一方霸業(yè),只一個小小的貂蟬便改天換地,從寫了歷史……《三國》中充滿了相對,應了人無完人之理。
讀三國,我懂得兄弟之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我懂得,無論在你多難時,總有人愿意在你身后為你拼殺,為你付出。.我懂得,歷史不是一個人的舞臺,,而是任何一個你。我。他。所謂你方唱罷我登場…
讀《三國》,讀的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是讀個路英雄的膽略。胸襟。俠肝義膽。更是歷史王朝更替的千古知道---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國演義讀后感7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東漢末年,三國時期三個國家互相爭斗,最后被統(tǒng)一歸為西晉的故事。故事描寫了許多鮮活的人物,有義薄云天的關(guān)公,有關(guān)愛百姓的劉備,有驍勇善戰(zhàn)的呂布,也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這些人物讓我印象深刻,有幾個人物更讓我無法忘懷。首先是劉備。在曹操揮軍南下,正要到新野是時,是劉備心系百姓,帶領(lǐng)百姓和眾人一起走到了江夏。后來抓住敵將時,都是仁德為先,殘忍為后。為匡扶漢室,經(jīng)歷千辛萬苦,但最后因阿斗懦弱無能,讓劉備的基業(yè)毀于一旦。
其次是諸葛孔明,他神機妙算,重情重義,為劉備打下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在諸多戰(zhàn)役中屢建奇功。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精忠報國,將畢生的能力傳授給了姜維,在最后的.六出祁山,五丈原之戰(zhàn)中歸天。
《三國演義》讓我知道了怎樣做人,怎樣取得別人的信任,怎樣名揚四海。我以后也要向諸葛亮等人一樣:不要放棄,不要輕易嘆氣,要堅持到底,好好學習,將古人的這些美好品質(zhì)發(fā)揚下去。
《三國演義》奉告我們一個道理:“不可以因小事大”!耙皇_成千古恨”嘛!書中劉備因東吳殺了自個兒的二弟關(guān)羽和三弟張飛,就一負氣率領(lǐng)七十五萬蜀軍進擊東吳,最后結(jié)果被陸遜火燒連營,且燒得片甲不留。那一仗,就關(guān)系到蜀國的命數(shù)。七十五萬大軍,為了一口沒掙到氣而殞命泉下。令人惋惜啊!壓根兒,蜀國食糧豐足,兵多將廣,武有五兔,文有臥龍鳳雛,但自打那一場仗后,就起步了下坡路。
三國演義讀后感8
臧克家曾說過“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時間過的越長,情誼也越深厚。”我們已經(jīng)讀了好多本書了,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寫的是天下被分成三國,分別是吳、蜀、魏,他們都想自己一統(tǒng)天下,于是都招兵買馬,互相吞并,請謀士出計謀,讓將士帶兵打仗。
《三國演義》中有很多將領(lǐng),比如:關(guān)羽、張飛、典韋……我最喜歡的人是趙云。趙云他聽見主母和小公主落進曹軍里。于是他奮不顧身地沖進曹軍,找到主母和小公主后,他受主母所托把小公主系在背上,帶小公主逃出來。把曹軍殺的片甲不留。趙云他忠誠,勇敢,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為了主公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
說起趙云,我想到了抗美援朝時期的`黃繼光。黃繼光看見久久不能攻破敵人的火力點,心中非常憤怒。于是他帶了兩名戰(zhàn)士,去攻克火力點,兩名戰(zhàn)士都犧牲了。他也彈盡糧絕,手和腳也中了彈,他趴在草叢里面匍匐前進。沖鋒的號角吹響了,戰(zhàn)士們冒著槍林彈雨往前沖,無數(shù)戰(zhàn)士被機槍的子彈打倒。他看著一個個倒下的戰(zhàn)友。忽然,他縱身一躍。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機槍,黃繼光英勇犧牲了,戰(zhàn)士們占領(lǐng)了高地,這場戰(zhàn)斗取得了勝利。但黃繼光英勇就義了。
這就是我《三國演義》的讀后感,《三國演義》的故事非常精彩,里面有無數(shù)的英雄故事讓你愛不釋手。我建議你們?nèi)プx,你一定會很喜歡的。
三國演義讀后感9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jīng)典之作。在民間傳說和藝人創(chuàng)作的話本、戲曲的基礎上,運用了陳壽所著的《三國志》等正史材料,羅貫中結(jié)合自己豐富的社會閱歷寫成的小說。小說描寫了公元三世紀曹操、劉備、孫權(quán)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上展示了那個時代尖銳復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沖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后人嘆為觀止。
讀了《三國演義》我變得更加誠信。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的誠信去面對人生吧!
三國演義讀后感10
暑假期間我讀了《三國演義》!度龂萘x》這本書,通過魏、蜀、吳三國的故事,揭示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期至西漢初期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云,以描寫戰(zhàn)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jù)混戰(zhàn)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tǒng)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在我讀完《三國演義》之后,我覺得最精彩的一次戰(zhàn)爭是赤壁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主要內(nèi)容為曹操統(tǒng)一北方,決定南下滅掉孫權(quán)。諸葛亮知道若曹操滅掉孫權(quán),下一目標便是劉備,于是他極力促成了孫、劉聯(lián)合。共同抗曹,最后在赤壁大戰(zhàn)中,曹操八十萬大軍被諸葛亮用妙計一把火給燒光了,導致曹操大敗。從這一大戰(zhàn)可以看出,團結(jié)就是力量,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百勝。
縱觀全書,劉備則是“仁”的代表,關(guān)羽是“義”的代表,諸葛亮是“智”的代表,曹操乃是“奸”的代表……。全書400多個人物中,每個人物性格不同,代表也不同。
以上便是我初次閱讀《三國演義》的感受,但愿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將能更加深入的了解《三國演義》,其中的內(nèi)涵。
三國演義讀后感11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的三十七回,題目是:“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惫适碌拇蟾艃(nèi)容是這樣的:
因徐庶幫劉備打了勝仗,曹操的謀士設法將徐庶騙走。臨行前,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孔明。于是,劉備打點行李,便與關(guān)羽和張飛一起來到了隆中臥龍崗。第一次,孔明的小童回答:孔明出去了,不知何時才回來。聽完,劉備覺得惆帳不已。
幾天后,劉備又去拜訪時,卻只見到了孔明的弟弟諸葛均,劉備無奈,只得怏怏不快離去。轉(zhuǎn)眼過了新年,劉備打算再次拜訪孔明。此時張飛,關(guān)羽勸劉備不要再去浪費時間了,而劉備卻訓斥了二人。到了孔明的茅廬,劉備得知孔明雖在,可正在午睡。當孔明醒來,發(fā)現(xiàn)三人便急忙召進屋。劉備拜請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劉備情急流淚,說:“天下大亂,百姓苦難深重啊”。孔明被劉備的誠懇打動了,答應了劉備的邀請。
我被劉備不厭其煩的毅力深深感動:劉備是一個有志氣,有追求,有思想的人,做事最終必然成功。我覺得:不管在我們的.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路多么泥濘,不管我們多么困難,只要我們有毅力,有目標最終也會成功的。
三國演義讀后感12
近期,我讀了家喻戶曉的《三國演義》《三國演義》內(nèi)容豐富,一個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讀后令我感嘆不已,其中令我最敬佩的就是臥龍先生諸葛亮。
說起諸葛亮,我最佩服的是他的才智過人。記得一次,周瑜要陷害諸葛亮,嫉妒他的`才華讓他三天之內(nèi)造十萬只箭,本以為諸葛亮辦不到,可諸葛亮竟然胸有成竹地答應了,我真為他捏一把汗。諸葛亮算到三天后會有大霧,到了第三天,他命人在船上插上草把子,在第三天夜里,果然起了大霧,他率領(lǐng)士兵來到曹操水寨,曹操怕有埋伏,下令射箭,將兩邊的草把子射滿了箭。之后,諸葛亮下令掉頭返回,借到了十萬支箭,成功躲避了周瑜的陰謀。
還有一次,司馬懿來攻城,他讓士兵扮成老百姓,在城門前隨意地灑掃。司馬懿看到這情景,心里想:不對,應該是防守嚴密的城樓怎么會變成這樣?忽然,聽到從城樓上傳來的琵琶聲。瞬間這個琵琶聲急促起來,司馬懿以為這是敵軍的反攻信號,急忙逃走了。
諸葛亮足智多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識人心,對劉備忠誠不二,他真令我敬佩!
三國演義讀后感13
我非常喜歡看《三國演義》,這是我第二次讀這本書。讀完后,我對里面的人物又有了新的認識。
以往人們提起曹操,我就會聯(lián)想到戲臺上白臉奸臣,人們總覺得曹操是個陰險狡詐的人,卻不知他的`另一面。曹操其實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你看,經(jīng)過多年戰(zhàn)亂,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遭到嚴重破壞,中原地區(qū)出現(xiàn)"白骨蔽平原”的悲慘景象,曹操急了,于是推廣“屯田"方針。召集百姓,編成組來開荒種地,不服役的四至五成的糧食交給國家。守兵戰(zhàn)士都把糧食上交給國家,這一舉措使中原農(nóng)業(yè)很快恢復。
此外,曹操的知人善用也是一個優(yōu)點,只要有一技之長的人,他不管貧富都提拔為大將軍。還有,他的軍事才能也極其突出,他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輝煌戰(zhàn)例平定了北方。所以,當時自愿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也很多,形成了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的盛況,為他日后奪取天下打下了基礎。
對我特別有啟發(fā)意義的是,曹操”任人唯賢“這一點很值得借鑒,借鑒曹操用人之法,例如投票選舉心目中稱職的,有能力的班干部,也許這樣會使工作呈現(xiàn)出新的局面。
再次讀完《三國演義》這本書后,不僅使我全面了解曹操這個歷史人物,而且使我增長了許多歷史方面的知識。還對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帶來許多啟發(fā)。
三國演義讀后感14
大家或許都看過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對里面的許多計謀都歷歷在目是吧!剛開始我也被里面的情景深深吸引了,可當我看過《三國志》后,對《三國演義》中的情景大失所望!
就來說說孔明的“空城計”當時司馬懿帶著大軍浩浩蕩蕩地殺來,孔明臨危不懼,這還說的過去,雖說城中只有老弱殘兵,但不能自慌陣腳。于是孔明便想出了“空城計”他安排幾人在城門前掃地,還叫老百姓們在城中走來走去。《三國志.蜀書.趙云傳》中記載道:因趙云大敗,回到城中,于是趙云想出有空城計,而曹操道:‘疑云有伏兵,引去’趙云才過了這關(guān)!贝蟾攀侨龂萘x的作者想把孔明些成一個比誰的大腦的`都厲害的謀士吧!人無完人,孔明如也!再說當時打孔明的不是曹操,而是司馬懿,曹操這個人生來就對很多事可疑,才上了趙云的當,而司馬懿完完全全可以射死幾個人民,孔明見了,只有讓司馬懿進去了。
再來說說“借東風”這個計是由幾個人“聯(lián)合”想出來的,就是要讓曹操大敗,可我們可以想一想,船上沒人,就靠東風能萬無一失地撞中曹操的船嗎?有人說只要撞上一只船就可以讓它全部燒起來,可就能保證風向不改變,那又算風向不改變,曹操有這么白癡等你來撞啊!
還有許多例子我沒說出來,當然我也不是說《三國演義》不好看,只是不要把一段傳奇故事編得亂七八糟,這不是侮辱歷史嗎?
三國演義讀后感15
這個寒假,我在媽媽的推薦下閱讀了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剛讀了開頭,我就被這本書深深吸引住了。
三國鼎立,天下紛爭,一切的一切,都被卷進了那戰(zhàn)爭的硝煙之中。我見識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關(guān)羽的勇武,張飛的豪邁,姜維的.文武雙全,趙云的膽量……“亂世出梟雄。”風起云涌,我沉浸在那個久遠的年代久久不能自拔。
但是,英雄也有弱點。周瑜他才華橫溢,被孫權(quán)器重,又有小喬做賢內(nèi)助,可謂是幸福美滿,但小氣、自私卻是他的弱點,使諸葛亮借此擊敗了他。再比如武圣關(guān)羽,因為他的驕傲,讓他萬劫不復。而張飛,則是他沖動才讓他的人頭落在在下人的手中……
縱觀三國,它譜寫了一闋一闋英雄的生命之歌。他們或勇敢、或機智、或豪邁,但最終,他們都走向了生命的盡頭。可是在百姓心中,曹操雖得大統(tǒng),但卻被評為奸雄;劉備雖然沒有奪得江山,但他在百姓心中卻有良好的口碑。由此看來,一個人就算取得不了太高的成就,但是日常的點點滴滴,都能影響、感動身邊的人,從而人皆稱贊。不是么?
三國,如此豪邁,如此蕩氣回腸!他讓我懂得了許多人生的道理。
【三國演義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三國演義》讀后感04-05
《三國演義》讀后感07-28
三國演義讀后感07-22
《三國演義》讀后感【經(jīng)典】09-01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7-23
(經(jīng)典)《三國演義》讀后感08-19
經(jīng)典三國演義讀后感07-27
三國演義讀后感06-27
《三國演義》讀后感(精選)12-19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