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后感15篇(必備)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讀后感1
初次聽聞《傅雷家書》時,內(nèi)心是十分抗拒的,因為一聽“家書”二字就覺得是無味。但一經(jīng)閱讀后,感受過書中之情后,就發(fā)現(xiàn)這本家書饒有趣味且意義豐富。
滿目的思念躍然于紙上,夾雜著“蕉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的盼望,以及對孩子成就的自豪之意,字里行間,無一不是家中之情。
書中所提及的`——“你走后的第二天,奶奶哭了,眼睛腫了兩天,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淚。”“自昨天起我們開始等你的信了,算起日子來,也該有你的來信了!倍潭處拙涞莱隽恕凹視秩f金”所含之意。同時,為什么道出“悲喜交集呢?”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便是喜,因為孩子是天賦異凜的,喜是自豪的流露;對于悲呢,當然是莫過于骨肉分離的難舍之悲了。
讀到這兒,便有了幾分觸動,因為我也曾感同身受過——每個住校的學生,總是只有一周才能回家一次,以至于每次周日下午返校之前,總是要在家里磨蹭個半天,遲遲不愿意離去,說到底是孩子的戀家。臨行前呢,父母總是噓寒問暖,甚至有時是淚眼朦朧,心中有著說不出的感受,那感覺就像“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父母總是對孩子們十分關(guān)心,對于在外的孩子的這份感情就愈加地強烈了!“剛朦朧闔眼,卻又是心驚肉跳地醒了!翱粗⒆右惶焯斓某砷L,便覺得是傷心樂事!
在外的游子們!短短幾分封的家信難寄托這相思,我們應(yīng)該多去探望家中的長輩們,回報一點親情是一點。
父母們總是懷著“踏在我們的身上面前吧,愿我們更偉大,更幸!暗臒o私。
多陪陪親人!
《傅雷家書》讀后感2
早就聽說《傅雷家書》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這個暑假,我認真拜讀了這本名著。
這是一本由傅雷及其夫人在1954至1966年間寫給兒子傅聰、傅敏的186封家信組成的書,書中傅雷夫婦對孩子諄諄教導,要求孩子不斷提高自身修養(yǎng),熱愛自我的祖國,和孩子暢談自我對音樂的見解與感悟,父子的濃濃親情,流淌筆端,躍然紙上,縱使千山萬水,依然近在咫尺。
父親的愛是嚴肅、莊重的,他反復地與兒子討論藝術(shù)上、事業(yè)上的問題,但當他細細回想孩子小的時候情景、醒來后因想念兒子無法入眠時,更多的溫情彌漫在字里行間,催人淚下。作者經(jīng)常提到對兒子的愧疚,認為在兒子的童年時代,沒有給他足夠的愛與溫暖,更多的只是批評、指責和條條框框的禁錮。也正因為這些,傅雷后悔不迭,他用自我的余生為兒子在藝術(shù)事業(yè)上披荊斬棘、指引方向。他是兒子尊敬的長輩,在與孩子探討學習、做人、藝術(shù)的同時,不厭其煩地告訴遠在他國的兒子要時刻堅持一顆愛國的心及一腔愛國主義情懷。他又是兒子最好的朋友,他說:“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能夠和這種幸福相長的`。”亦父亦友,這就是傅雷,一位偉大的父親。
經(jīng)常有同學講,和父母有代溝,父母不理解自我,自我有心里話不愿和父母說,這些在《傅雷家書》面前顯得多么蒼白無力呀。其實,父母不管是否有成就、是否有才華、是否有金錢,他們對孩子的愛都一樣的深沉,最關(guān)鍵的是父母和孩子的相互理解和溝通。我很有幸,和爸爸媽媽一向相處愉快,但有時候,也會因為一些事情鬧得不愉快,覺得不理解他們,他們更不理解我。其實事后一想,事情遠比我們想象的要簡單,有時只是一句話的事兒。
成長的路上,聽聽父母的意見,說說自我的想法,和父母多溝通,我們的人生將少走很多彎路,將會收獲更多的幸福。
《傅雷家書》讀后感3
每個人都會體會到父母對我們的教誨和關(guān)愛,而讀這本書時卻有另一番風格。這一封封組成一本書的家書,讓我不免感到父母那份誰也比不了的愛。家書中大到事業(yè)人生藝術(shù),小到吃飯穿衣花錢,無不關(guān)懷備至。這能從中看出他對兒女的關(guān)愛。而從家信的另一方面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讀了《傅雷家書》后,我懂得了許多,我更了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了解父母,讓父母更了解孩子。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wù)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業(yè),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這是傅雷在給兒子家屬中的一段話。在《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孩子的悉心教導,字里行間,流露出傅雷對傅聰強烈的父愛。這種愛使人震撼,使我對傅雷愛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動。
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在書信中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shù),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教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zhèn)洹⑷烁褡吭降乃囆g(shù)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yè)人生藝術(shù),小到吃飯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guān)懷備至。而且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jīng)歷中給出經(jīng)驗和教訓,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人自愛其子,是一種自然的規(guī)律。生命有限,而傅雷卻通過自己的'兒女來延續(xù)自己的生命,讓兒女學會對社會、對祖國、對世界負起責任來。在傅雷的文字之中,他高度負責的精神可見一斑。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他從父親的書信里得到了無盡的精神養(yǎng)料,好像父母仍在身邊,給他力量,突破沖重重的阻力,踏上一條完美的成長道路。
《傅雷家書》讀后感4
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捧起《傅雷家書》。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強調(diào)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經(jīng)歷現(xiàn)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有藝術(shù),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zhèn),人格卓越的藝術(shù)家”。
《傅雷家書》,充斥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guān)愛及嚴格要求,洋溢著濃濃的父子情深。它讓我感覺像戲曲那樣給人以脫俗的氛圍和無窮的回味。
傅雷把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wù)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女的關(guān)心愛護,卻是永恒的,不變的。
我的父親常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wù),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每當親朋贊揚我取得的成績時,總不忘夸夸父親這個“大功臣”,而父親滿是溝壑的蒼老的面容上總會現(xiàn)出幸福的笑容。
不知從何時起,父親開始在我耳邊“嘮叨”,大概就是些人生哲理,處事。那是,不明事理的我總覺得不勝其煩,常常敷衍了事。不知道傅聰有沒有排斥過這種“嘮叨”?不過想來是沒有的。他完整地保存了父親的書信,保存著這筆精神財富。如今,我逐漸讀懂了父親,也逐漸重視父親的諄諄善誘。雖然父親的說教我無法以書信的`形式保存下來,但在我心中,那永遠是一筆無價的財富。
父親依然忙碌,依然“嘮叨”,依然用期待而嚴厲的目光注視著我。不經(jīng)意間看見父親頭上有銀光閃過,仔細一看,發(fā)現(xiàn)父親頭發(fā)又白了幾根,眼角的皺紋又深了幾分。每當這時,我都想說:“父親,您辛苦了大半輩子,該歇歇了。”可愚笨的我始終開不了口。
父親,在我心中,您永遠是偉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傳身教下,我會有更大的勇氣和力量,去戰(zhàn)勝各種各樣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長道路。
《傅雷家書》讀后感5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知識是通向成功的秘訣。讀書會使生活輕松,他會友愛的來幫助你了解繽紛復雜的思想,他會教導我們要尊重別人和自己!}記
《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濃濃父愛的書,讓我明白了父母對孩子的良苦用心。從書中就可以讀出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yǎng)的兩個孩子,教育他們先做人、后成“家”。書中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
一封封信里,是傅雷教育兒子種種的結(jié)晶。信中首先強調(diào)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傅雷以自身人生經(jīng)驗來教育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shù)、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zhèn)、人格卓越的藝術(shù)家”。 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jié)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拳拳愛子之心,溢于言表。
《傅雷家書》中有著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無處不在的淳淳教導又何嘗不是他們對我的愛呢?他們可能沒有一套又一套的大道理,他們說的可能只是通俗易懂的一句話,但那句話里無不揭示了教育我們的真諦。
父母會在你傷心的時候安慰你, 犯錯的時候批評你、寬慰你,高興的時候與你一起高興。。。。。。他們?yōu)榱撕⒆犹托奶头,我們?yīng)該學會感恩,學會回報他們。
人是鐵,飯是鋼,讀書就是我們的“精神食糧”。讀書就像春雨滋潤著我們,讓我們干澀的頭腦充滿知識,走進知識的殿堂,無疑是走進了一間五彩繽紛、琳瑯滿目的展覽廳,從中可以體會到人類用智慧釀造出來的蜜汁,領(lǐng)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熱愛讀書!
《傅雷家書》讀后感6
“兩地書,父子情”,我再次感受到這六個字的厚重。傅聰,只身國外留學!胺榛疬B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古以來,家書是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與 家人唯一的通信方式。從小不離開父母的我,從未體會過這因距離而產(chǎn)生的淡淡憂愁和絲絲甜蜜。我向往的這種感覺是《傅雷家書》給了我……
《傅雷家書》中,那185篇“家書”包含著父親對孩子事業(yè)上的引導,母親對孩子生活上的叮囑。那平凡樸素的言語卻一次次讓我感動地流下眼淚, 我忘不了當時浮現(xiàn)在我眼前的場景:分別后父母那充滿思念的眼神、家人重逢后的淚流滿面、因長久沒有收到兒子的回信的擔心憂郁、甚至是孩子回信 中的一個錯別字的糾正。父母的愛,大的包容一切,小的無微不至。
讀完這本書,留下印象最深的,應(yīng)該就是兩個詞——傳承與堅持。
可以說,書中的每一個字都包含著自己的責任與生活的經(jīng)驗。作為一個父親,他必定會用某種方式將這些全部傳達給孩子。時間、空間,成為了父 子的隔閡。但傅雷以一封封信,用上百上千的`文字向孩子證明,這些隔閡不會成為父親對他傳達愛與責任的攔路虎。我相信,傅聰也一定會傳承下來, 無論以哪種方式。
還有一種力量,貫穿著整本書,那就是堅持。無論事態(tài)如何,無論身體如何,都不是不寫信的理由。雖然有些時候也會有所推遲,但是,日復一 日,年復一年的堅持才是最打動人心的, 傅老先生用心詮釋了什么是父愛,用文字詮釋父愛并不是每個父親都能如此表達父愛的。所以我想,傅老先生說出了世上所有父親想說卻又埋藏在 心里的那份愛——傳愛不言愛。
父愛就是一本書,值得你一輩子用心去讀,而人生就像是在書中尋路、探索。有這樣一位父親指引、護航,該是莫大的幸運!
《傅雷家書》讀后感7
這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這是一本優(yōu)秀的青年思想修養(yǎng)讀物,這是素質(zhì)教育的經(jīng)典范本,它就是《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是將傅雷寫給他兒子的書信匯編成的'一本集子,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親情溢于字里行間。
傅聰至海外留學,與家里唯一的聯(lián)系就是書信!陡道准視分袑戇^郵局將傅聰比賽后的長信遺失,傅雷半個多月的心神不寧。因為兒子遲遲沒有來信,傅雷甚至疑心:兒子又不信任爸爸了嗎?由此可以看出來,傅雷將對兒子全部的愛都傾注到了家書中。我終于有點明白“家書抵萬金”的意思了。傅雷曾在給傅聰?shù)男胖羞@樣說;“藝術(shù)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還有一個‘愛’字”。他要求兒子做一個“德藝兼?zhèn),人格卓越”的藝術(shù)家。
傅雷曾在家書中寫過這些家書的目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shù),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yǎng)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播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jié)方面,在藝術(shù)修養(yǎng)方面,在演奏姿態(tài)方面!
傅雷對兒子的教導不僅僅在藝術(shù)上,他曾勸傅聰改掉懶惰的習慣;“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與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約束,又怎么能夠?qū)崿F(xiàn)我們教育你的信條;“先為人,次為藝術(shù)家,再者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
《傅雷家書》是一位父親為兒子苦心孤詣的證明,傅雷對傅聰、傅敏的愛不是普通的噓寒問暖,而是暗藏在他對兒子們的諄諄教導中,暗藏在他對兒子們道德和藝術(shù)的嚴格要求中。
《傅雷家書》中的傅雷既像兒子們的朋友,又像兒子們的老師。在為傅聰和傅敏提出建議與意見。這些不同尋常的家書,拼出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愛,簡單真誠卻又偉大的愛。
《傅雷家書》讀后感8
別樣的傳教方式,先進的教育理念,鑄就了著名的鋼琴演奏者。對生活,傅雷對傅聰有著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對情感傅雷也進行了教導。而最重要的、最直接讓傅聰走上成功之路的.,是傅雷對他讀書求學路上的指引與教育。
傅聰是藝術(shù)家,傅雷便對藝術(shù)進行了深入詮釋,讓傅聰有了正確的認識。對藝術(shù)的認識,不僅要有感性的認識,還要有理性的認識。最終要上升為用赤子之心去體會。這樣,“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歡喜怒化為你的悲歡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經(jīng)的震顫都在你的神經(jīng)上引起反響”,才能使自己徹底融入藝術(shù)。成為一個真正懂得沉醉藝術(shù)的人。
傅聰在波蘭學習一段時間后,要前往蘇聯(lián)學習。傅雷對比告訴傅聰,學習貴在堅持、專注,不宜來回換環(huán)境。不論哪里,不論老師、環(huán)境的好壞,學習終究還是要靠自己的。這避免了傅聰走彎路,讓他又直接向成功靠近了一步。
傅雷還教育傅聰要熱愛中國,熱愛中國的五千年文化。它時刻督促傅聰用中文寫信、寫日記;他對傅聰寫字中的錯別字甚至筆畫錯誤都一一指出,有一次競指出傅聰?shù)摹靶摹弊值讓懙糜嗖ㄌL,不符合中國書法;他還不斷給傅沖寄一些中文報紙和書籍,以此來讓他了解國內(nèi)形勢,培養(yǎng)愛國之情。傅雷在教育過程中,時時引用名人名言;在信中,也有好多處“音樂筆記”,這些大都是他一手翻譯的,會給傅聰不一樣的感受,讓他領(lǐng)悟更深;他也沒有盛氣凌人之勢,而是平易近人、話語親近地和兒子“交談”……
正是這“傅家”特有的教子之道,讓傅聰在人生道路上幾乎一帆風順;讓傅聰百尺竿頭更進了一步,成為鋼琴大家、生活強者,成為我們中國的驕傲,藝術(shù)界的自豪。
《傅雷家書》讀后感9
在異地的父子倆,給對方寫信,兩人的交往在藝術(shù)上,思想上,文化上產(chǎn)生了靚麗的火花。這本書最亮眼的地方就是父子倆之間的深情,但讓我格外關(guān)注的就是他們身上具有的自我批判的精神。自我批判的精神,難道不是每一個人都應(yīng)該具備的嗎?
傅雷,脾氣暴躁,常常因為兩個兄弟的頑皮而動手。但在第一封信中,他強烈反思并批判了自己青壯年時代的教育方法。最終迎來了,父子倆之間的諒解。傅聰,因為具有自我批判的精神,不但努力改掉了演奏時身體抖動的壞毛病,而且迎來了父親的贊賞。
這種自我批判的精神,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拔崛杖∥嵘恚瑸槿酥\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便是曾子的自我批判。大家都在各自的路上行走,這一條路是不是彎的?是不是通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在忙碌當中,沒辦法知道。只有停下來,對自己進行自我審查,批判,才可以及時調(diào)整,糾正自己以往的錯誤。反之,如果一個人不具有這種精神,那么,他將會一錯再錯,而這種人,恰恰也正是自滿驕傲的人。
自我批判不但要在個人上有所體現(xiàn),而且要在一個集體,國家當中有所體現(xiàn)。在面對大革命的失敗,中共中央進行了強烈的自我批判。召開了八七會議,確定武裝奪取政權(quán)的正確革命道路。從此以后,把軍隊的`掌管權(quán),死死的握在了自己手上。文革以后,中共中央承認了文革的失敗,不在于階級為綱,將重心轉(zhuǎn)移到抓生產(chǎn),促改革身上,大膽的平反冤假錯案,使人民團結(jié)一心,才有了今天中國繁榮昌盛的模樣。
批判與自我批判,所以能成為有力的武器,也就在于它能培養(yǎng)冷靜的科學頭腦,對己,對人,對事都一視同仁,做不偏不倚的檢討。而在當今社會,這種批判的精神,似乎也普遍缺乏。人們在被責怪的時候,第一時間并沒有想到自己錯了,而是大聲喊著某某人怎么樣?承認自己錯了,就這么難嗎?我們應(yīng)該勇于自我批判,善于自我批判,讓自我批判成為自己前進的動力。
《傅雷家書》讀后感10
細節(jié)在詞典中的意思是瑣碎而不重要的小節(jié),細節(jié)看似不重要,但正是這些細節(jié),才體現(xiàn)出我們每個人真實的一面。
傅雷在信中寫道:上封信中,我要你注意,住在華沙必須問明房東的睡眠時間,切勿深夜彈琴的事,望隨時記住。這句話說明傅雷不希望兒子練琴時打擾別人,這也體現(xiàn)出傅雷在日常生活中的隨和、平易近人、關(guān)心他人。信中他還提到了很多細節(jié),“有件小事要和你談?wù),你寫信封為什么老是這么不neat?日常瑣事要做的`neat,就像彈琴要講究干凈是一樣的!币娮秩缑,傅雷認為在平常的寫字寫信中,通過字跡頁面的整潔程度等,便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性格,所以他希望兒子無論是寫信還是彈琴,隨時隨地都要保持neat。
郭德綱有句話在網(wǎng)上很火,“觀人于臨財,觀人于臨難;觀人于忽略,觀人于酒后。”看一個人怎么樣,怎么看呢?觀人于臨財,就是要看他在金錢面前,是否見財起意?如何取利、如何駕馭財富等。觀人于臨難,就是要看他在困難面前怎么做,是消極還是樂觀?觀人于忽略,就是要看他無意中的一些舉動,往往能體現(xiàn)他一個人的性格。觀人于酒后,這一點就很簡單了,我們都知道,酒后吐真言,喝酒以后說的往往都是真話。這些不都是細節(jié)體現(xiàn)人品的例子嗎?
我的媽媽就是個很注重細節(jié)的人。吃飯時,她經(jīng)常告訴我,吃飯時不要亂換座位,不要敲碗,不要把筷子插在碗里。寫作業(yè)的時候,她又告訴我,寫作業(yè)要快,不要磨蹭,否則在以后的生活中,也會拖拖拉拉,做事做不干凈。寫大題時,要把答案從左往右寫,不要都擠在右邊,和做事一樣,要提前把事情趕出去,而不是拖到后邊。這樣的細節(jié)要求還有很多很多。
細節(jié)決定一切,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注意點點滴滴的細節(jié),能做好小事,又怎會擔心做不好大事呢?這就是我讀《傅雷家書》的收獲。
《傅雷家書》讀后感11
父母是我們周圍最親近的人。他們總是關(guān)心我們,教我們。傅磊也是父母,通過信件交流。正是這封信感動了我們和我們。
傅雷是中國文學翻譯家和文學評論家。他是一位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個性十足。母親朱梅福是一位溫柔善良、端莊賢惠的東方女性,具有東方文化素養(yǎng),受西方文化洗禮。
傅雷對當今中外文學、音樂、繪畫有著廣泛的研究和高度的個人文化修養(yǎng)。他的目標是傅聰,他從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最終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他深刻地理解,即使像鋼琴一樣,藝術(shù)也需要嚴格的技術(shù)因素,但它不是工藝,而是全心全意和個性的體現(xiàn)。
讀完《傅雷家書》后,我真的被傅雷先生對生活的'如此認真和對孩子的如此關(guān)心所感動。家書從事業(yè)生活藝術(shù)到吃飯穿衣花錢,一切細節(jié),一切關(guān)心。父母可以學習教育孩子的方法,學習藝術(shù),尤其是鋼琴,可以學習提高技能的方法。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yǎng)。從家信的話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極其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對自己的品味刻薄。傅雷讓兒子制定的三個原則:不要說對不起祖國,不要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要入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信件反映了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高尚的生活準則、良好的行為道德和道德傳統(tǒng),以及拳擊的愛國熱情。這些內(nèi)容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一部分。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真實、最自然、最誠實的文字。是的,因為所有的文字都是即時的內(nèi)心思考,無論你想到哪里,文字都在哪里。更重要的是,他敢于分析自己,在孩子面前承認錯誤,從自己的經(jīng)歷中給出經(jīng)驗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的書。我們應(yīng)該讀傅雷本人。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示。
讀了傅雷的書后,我學到了很多,我更了解我的父母。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縮短父母和孩子的書,讓孩子更了解父母,讓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書》讀后感12
眾所周知,《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了父愛的教育范本。所以在我們楊老師的帶領(lǐng)下,我讀了這傅雷寫給兒子傅聰186篇感人肺腑的書信!
或許會有很多人說傅雷是一個很嚴格的父親,確實,在他和傅聰兩年間的書信來往中,不難看出這一點,他對兒子有著不容置疑的愛,但在書信來往中,他始終把對傅聰?shù)牡赖潞退囆g(shù)的指導放在了第一位,而把父子之情放在了第二位。這歸根源于傅雷的`小時候所得到的教育方式,他也把這種方式給了傅聰,雖然有點不近人情,但是卻使傅聰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音樂家!
傅雷曾經(jīng)說過,他給兒子寫信有很多種作用,第一與兒子一同談?wù)撍囆g(shù),第二激發(fā)年輕人的感想,第三訓練傅聰?shù)奈墓P與思想,第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的確,事實上也是這樣的,兩人的書信內(nèi)容中,除了談?wù)摷沂,就是有關(guān)于藝術(shù)與音樂的了,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shù)的尊嚴。
就像這段話“親愛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墒菦]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晨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么。”可以清楚地看出,傅雷和天下所有的父母親一樣,深愛著自己的孩子,當孩子遠在海外,心都被牽絆著。
還有一句話是這樣的“當然你渾身都是青春的火花,青春的鮮艷,青春的生命、才華,自然寫出來的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說明了傅雷對傅聰難得的贊賞,也證明了在傅雷的不斷指導下,傅聰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所以說沒有一個嚴厲的父母,哪里來一個優(yōu)秀的兒女。
當我的指尖從《傅雷家書》最后一頁翻過的時候,我感覺我懂得了人世間的人情世故,與父母對在外兒女的關(guān)心。
《傅雷家書》讀后感13
待來生,再同堂可好?
因初讀此書時略查背景,再讀來不免難過,又為傅雷夫婦生前受而忿忿不平。故人已去,只望世人留于心,指點后生道路。
家書讀來真切,因是親人間來來往往不加雕琢的質(zhì)樸文字,那一幕幕溫馨而又動人的畫面常常浮現(xiàn)腦海,也望見了那個物質(zhì)匱乏年代的真摯情感。父母為兒子在外奔波的掛念,化在了字里行間,轉(zhuǎn)成了一圈又一圈的年輪,描上了一層又一層的皺紋,仿佛在播放著一部建國初期知識家庭的成長史。
父愛如山。
你可知道,那曾經(jīng)與傅聰先生僵持不下的傅雷先生,竟有如此溫柔的一面,化作如水般溫柔的父愛,綿綿于子女的心中久久不散。那封封家信中,承載了多少個不眠的夜,糾結(jié)了多少下筆不定的心情。曾經(jīng)那個在子女面前鐵骨錚錚的父親,竟得此般柔情,又感如山沉重的父愛。
母愛似海。
信中,隨處可見朱梅馥先生對傅聰先生一家的掛念,特別是在凌霄出世后,對這個孫子的掛念更甚,“凌霄的保姆走了,彌拉怎么忙得過來?我一點忙都幫不上,心里說不出的內(nèi)疚!弊x來令人動容,感嘆著母愛似海。
我覺得我是幸運的,我并沒有活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我感受著如山的父愛,沐浴著似海的母愛,我們與家人的交流并不需要通過書信這種大費周章而又須歷漫長等待的`方式。但,我們不會常在寫給家人的長篇書信后加上“祝你們身體健康,心情愉快”,我們不會細細斟酌父母對我們說的一字一句,揣摩父母所做的一舉一動。中國人講究“言傳身教”,從小至今,我們究竟在父母身上學到了多少,生命中還有多少次能感恩父母?
別考慮了好嗎?每一刻都是生命,哪有那么多時間去猶豫,或是“再等等”,老天爺小氣地就給了這么點時間。別讓父母錯過你的成長與感動,快去把那些該做的做完,活出生命的內(nèi)在!
驀然,我又想起了故事最后枉故的夫妻。感恩,感恩他們無私的愛感染了每個讀書的人,悟得了一絲生命的真諦。
“愿來生同堂歡笑!
《傅雷家書》讀后感14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的提高,但是仍有一些家庭問題隱藏在其中。比如,孩子和家長的交流溝通問題就算是一大難題。而傅雷卻用書信經(jīng)常與自己遠在異國的兒子交流,這是值得廣大家長朋友們學習的。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的家庭是比較開放的,所以家長與孩子的溝通問題是不太嚴重的,但多少還是有一點的。就比如說,以前我比較宅,家里人就總說我是一個悶葫蘆,也不出去找小伙伴們玩,悶出病來怎么辦,所以他們就叫我多出去玩;現(xiàn)在我可是一個十足的“小瘋子”,能出去玩,絕對不在家呆著,每當我說要出去玩,他們就說我天天出去玩,就不知道學習,就算我一個禮拜都沒有出去過,也同樣是這樣的話。搞得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應(yīng)該出去玩,還是在家里悶著。
好在我有一個像傅雷那樣會主動與孩子溝通的老爸,但是我通過與同學們的交談中發(fā)現(xiàn),他們與自己家長的溝通十分少。與其說是沒有,倒不如說家長拉不下臉,孩子壯不起膽。兩方都不主動“出擊”,那這個難題只會越來越嚴重。
我們來想一下傅雷是如何做到與自己的兒子那樣好好交流溝通的。首先,他能“拉下面子”,不顧自己是長輩,依然“低聲下氣”的詢問兒子的.近況,為兒子思前慮后、鞍前馬后。兒子去參加比賽,他都要為兒子考慮一下,如果兒子回國演出,他和妻子就可以和兒子相見了,但是再去參加比賽可能會影響兒子的發(fā)揮。
《傅雷家書》整本書都能體現(xiàn)出傅雷對兒子深深的愛。在他們那個年代,溝通的方式很簡單,書信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以前傅雷的書信要漂洋過海才能到達兒子那里,在這種情況下他和兒子都能有這么多的溝通,現(xiàn)在的我們隨便一個電話,一條微信就能聯(lián)系對方,難道我們還能被這個問題難倒嘛?不,我們將它化小化小再化小,其實它只是一個微小的如同一粒塵土的東西。
我希望同學們都能好好的閱讀這本書,看看傅雷和自己的兒子是如何溝通的,同時我也希望在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家長們可以陪讀,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傅雷家書》讀后感15
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強調(diào)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我的經(jīng)歷現(xiàn)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有藝術(shù),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zhèn),人格卓越的藝術(shù)家”。
《傅雷家書》,充斥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guān)愛及嚴格要求,洋溢著濃濃的父子情深。它讓我感覺像戲曲那樣給人以脫俗的氛圍和無窮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wù)和職責。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對子女的關(guān)心愛護,卻是永恒的,不變的。
我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wù),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但父親對我的成績并不是很注重,反倒更注重我問人處事的原則和做人的道理。父親常常給我講起以前的故事,雖然我不是很能理解父親苦苦婆心的教誨,可是我明白父親只是想讓我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人、一個大寫的人。
父親并不是什么偉大的人物,可是父親豐富的人生閱歷是我這個年齡沒有經(jīng)歷過的。所以我明白,此刻應(yīng)當好好聽取父親的教誨并且深深的`記住,身體力行的去實現(xiàn)。
他雖然不是像傅雷一樣偉大的人物,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個值得我一生去敬仰、佩服、學習的人。
父親,在我心中,您永遠是偉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傳身教下,我會有更大的勇氣和力量,去戰(zhàn)勝各種各樣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長道路。
【《傅雷家書》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07-26
《傅雷家書》教學反思03-09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03-16
傅雷家書教學反思05-24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1-20
語文《傅雷家書》教學反思03-05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12-14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5-20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4-26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