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人生大事》觀后感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F(xiàn)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生《人生大事》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學生《人生大事》觀后感1
死,向來是中國人蠻忌諱的一個話題。家中老人對“死”是敏感的,倘若偶然講起,定回答:“呸呸呸,晦氣的事不要說。”
可是,《人生大事》卻是一部以殯葬為主要內容的影片,死亡這一話題貫穿始終。從莫三妹為小文外婆辦了喪事,到辦了一場啼笑皆非的活葬禮的大爺,到為前女友的亡夫化妝,最后是莫大爺?shù)娜ナ。每一場葬禮都是一次告別,每一場的葬禮都是莫三妹對“死”的認識升華,從不得不面對死亡的厭惡煩躁到面對死亡時的豁達清明。
影片中莫三妹從事的職業(yè)是殯葬師,從小就和父親出入殯儀館——普通人都很忌諱的地方。機緣巧合,遇到了一個沒有外婆,沒有父母,被舅舅舅母拋棄的小文。莫三妹看淡了死,小文懵懂于死亡。外婆離世后,小文纏著莫三妹還她外婆,她并不明白外婆去了哪里,莫三妹暴躁的告訴小文:“你外婆被燒成灰,變成煙,飄到天上去了。”后來,莫三妹卻一次次“欺騙”小文:你的外婆沒有死,變成天上的`星星了。死亡沒有變,變的是人心。在謊言之下,看出莫三妹懂得了珍惜,小文從一個“討厭”的野孩子成了莫三妹重要的家人。小文與莫三妹的磨合,讓小文對莫三妹的稱呼從直呼大名再到三哥,最后成為沉甸甸的“爸爸”;蛟S以前,生死離別對于莫三妹是平常事,但小文的一聲“爸爸”有了羈絆,多了一根軟肋,添了一份愛意。
如果說“死”是所有人都繞不開的人生大事,那為了“死”而辦的葬禮上的一切,都為了治愈活著的人。《人生大事》里,對死的詮釋卻挺可愛:“他們并沒有離開,只是提前去下一世布置我們的家了,就像這一世他們先來一樣!北涞奈粗兊脺嘏。“哪有什么來日方長,珍惜眼前人,總有那么一個人陪了你一程,卻陪不了你一輩子。”親人離開后心中難過,但在角落里暗暗閃著一點期待,愿他們當真如此。就像小文的外婆走了,但是那只叫“豆角”布老虎,那支手表電話里外婆的聲音,都安慰了孤獨的小文。
我們每一個人都乘著一輛人生列車,從出發(fā)就向著死亡一去不回。在這輛列車上,有的人只陪伴我們一站,有的人陪伴的時間會比較長。但無論陪伴多久,總有那么一天,他們會下車,目送我們遠去。此刻,這部影片警醒著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只能伴我一程。與其離別后才開始回憶對方的好,不如現(xiàn)在用心的和愛我的人相處。時光消散,即便只有很短的時間,也都值得。畢竟明白了生與死的關系,積極地生活、表達愛意才是真理。
看完電影感觸蠻多的,想說的想記錄也都還挺多,有時候把埋藏心底話寫出來也是一種釋懷和治愈。死亡只能帶走肉體,卻不能帶走我們在心里珍藏的與他們最美好記憶。電影里小文有愛他的三妹爸爸,電影外的我有愛我和我愛的家人。我們開心快樂的生活,才是對天上星星最好的告慰……
《人生大事》寫的是“死”,詮釋的卻是“愛”!人生除死無大事,所以活著的時候就好好活。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活。
學生《人生大事》觀后感2
9點走出電影院,和彬彬一路稱贊好電影,情節(jié)緊湊,演員在線表演,主線清晰,溫暖深刻,我哭笑不得,將是今年的高分電影,是的,這是看完電影后最準確的感覺!好電影總是讓人們在走出電影院時思考。
下午,我在微博上熱搜了一下電影介紹。人物介紹中的男主角莫三梅很快引起了我的興趣。在此之前,我看過日本電影《殯葬師》和韓國電視劇《遺物整理師》,這些都是很棒的影視作品。因為我對殯葬行業(yè)不熟悉,我對這類題材有一種自然的探索欲望,看完電影,我會對這些職業(yè)周圍的相關職業(yè)和故事產生真誠的敬意。
在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中,至少有兩個話題,一個是性,另一個是死。然而,我們最不想提到的是我們必須永遠面對的。當我們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來面對這些問題時,它們可能會成為刺痛我們的劍。
說到這里,我想起了一位自媒體博主上次說的話:人們想用欲望來掩蓋恐懼,但他們忘記了欲望只是恐懼的本體。
不小心又離開了,回到電影本身。這部電影說了什么?因為一場葬禮,男主角的第三個哥哥遇到了小女主角小文,三天的寄養(yǎng)變成了后來的收養(yǎng),然后通過一系列的事故實現(xiàn)了相互治愈。
說幾部電影,我哭了好幾次。(以下內容涉及劇透,想留點懸念走進電影院可以回頭看,哈哈。
片段1:三哥告訴小文,奶奶死了,變成了煙,變成了天上的星星,那天晚上三哥起床發(fā)現(xiàn)小文不在床上,走到門口發(fā)現(xiàn)小文獨自坐在院子里看星星,然后聽著奶奶生前的聲音小文,今天生日早點回來,奶奶給你準備了最喜歡的食物姐姐,今天太陽太陽,不玩很長時間,女孩曬黑不好看等等,這個聲音的內容出現(xiàn)了幾次,每次聽我都忍不住濕了眼睛。想想我們的生活,忽略了最常見的關心。
片段二:三哥確認收養(yǎng)小文后的一天晚上,小文躺在三哥耳邊說:我不怕,因為我有父親。小文吵鬧、哭鬧、不聽勸告,不是奶奶走后的自我保護。
片段三:三哥抱著父親的骨灰盒,在海邊以煙花的形式為父親完成了最后的送行。這里還有一個小細節(jié)。他父親的遺書說他想要一個特別的告別儀式。沒想到,他會一直盯著三哥看。煙花點燃后,停頓了幾秒鐘。三哥向前走了兩步,然后煙花破了,從細節(jié)上可以看出,編劇和導演都很用心。盛開的煙花點燃了整個星空,在三哥的眼睛里也看到了火光。這里完成了父子之間的最后和解。除了感動,還有一種浪漫的感覺。原來,揚骨灰也可以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精彩的情節(jié)。喜劇在近兩個小時的'內容中也占據(jù)了很大的空間。老人辦活人葬禮,小文誤食彈珠,建仁從白雪浴室裹浴巾,小文和小胖的幼兒園表演等等。這些看似搞笑的內容及時緩解了一些沉重的情緒。
當然,一部好的電影離不開演員的精彩表演。在此之前,朱一龍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知不知道的公子哥身上。后面有一些作品,但似乎都在比較積極的框架內,沒有給我太多驚喜。這一次,莫三姐讓我又變成了粉絲。人物描繪了我的生活,我的眼睛里有很多情緒,比如短褲、花襯衫和寸頭。小演員更令人驚訝,未來可期。配角對建仁(可能是名字加分,哈哈)和吳倩印象深刻。
最后,用老人在病床上說的一句話結束這篇文章零散的觀影經歷。人生除了死,沒什么大不了的。
愿我們都能成為點亮星星的人!
【學生《人生大事》觀后感】相關文章:
《人生大事》觀后感09-26
人生大事的觀后感05-07
《人生大事》觀后感07-25
人生大事觀后感07-10
小學生人生大事的觀后感(精選5篇)11-02
人生大事觀后感通用11-04
人生大事觀后感范文08-24
人生大事觀后感13篇10-01
人生大事觀后感(10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