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參觀校史館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參觀校史館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參觀校史館觀后感1
四年的生活,平凡快樂,經歷了百天的緊張奮斗,如今的我終于如愿以償的走進了六中的校門,這里將是我新的母校,我未來三年里拼搏和高飛的起點。
百年前,西方傳教士來到了我們中國,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也許是出于偶然,也許是一時興起,他修起了一間低矮的小屋,將它作為學校。而日月如梭,時光飛逝,這位始校長永遠也想不到,轉眼百年后,這間簡陋的小屋竟變成了規(guī)模宏大,人才輩出的重點名校。而它歷經的坎坷與時光的蹉跎,卻沒能讓它的精神隨時光的浪潮消失殆盡,而是始終銘刻在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心中。它擁有歷盡滄海桑田后所沉淀的穩(wěn)重,也充滿著明天的朝氣與希望。它依依不舍得送走一批又一批興高采烈踏上明天光輝道路的畢業(yè)生,而又張開懷抱迎接我們這樣的小種子,讓我們在這里充分地汲取知識的甘霖,受到關愛溫暖的陽光照耀。使我們幼小的夢想在這里萌芽,最后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邁過這道門檻,腳下是先輩們曾經走過的路,也許幾年前,幾十年前,他們同我們一樣,懷著激動的心情步入六中,步入校史館,用充滿好奇的眼神細細打量著這間歲月清香彌漫的書屋,當他們踏出校門,各有一番建樹,我們就來到了這里,仰望著他們的.功績,在心里暗下決心要追上他們的腳步,而三年苦讀后,我們大家是否都能夠當得起瓊林江俊彥,蟾宮折桂枝的榮耀,一切都還是未知數,所以現在我們在拼搏,堅持看清自己的夢想。
從邁入校門的那刻起,我們就已經為自己的未來做了最正確決定。決定為了自己那尚且還是未知數的未來而奮力一搏。拒絕了躲在自己安逸的窩里,選擇了去搏擊長空,經受風雨的洗禮。從步入六中的那一刻,我們就將責任。目標、毅力、合作的種子種在了心里。三年的確是苦悶難熬的,跟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少了,跟朋友在一起瘋的時間沒了,我們正在完成成長這個褪繭的痛苦過程,只有將那些無用的想法拋之腦后,全身心灌注到對未來的規(guī)劃上,忘記想要退縮的路,我們才能建立屬于自己的豐功偉績。三年后,昂首挺胸走出校門的也許是另一個李振聲,垂頭喪氣走出校門的是也許是又一個路人甲,只要多努力一點,未來就會變好一點。無論如何,珍惜這三年里的每分每秒,珍惜在母校里所認識的每位同學,每個老師,他們都是陪伴你完成成長的戰(zhàn)友,是幫助你,同你一起患難的伙伴。
從校史館踱步回來,心中的那些猶豫早就煙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對明天的期待和對未來的自信。拼搏三年,三年后,就是母校以我們?yōu)闃s的時刻。六中的歷史需要我們去了解,而六中的未來卻需要我們去拼搏,需要我們去書寫。
參觀校史館觀后感2
開學伊始,學校組織我們大一新生參觀“曲阜師范大學校史展覽館”盡管只有短暫的半個小時,我已收獲頗豐。親身感受到了我即將與之生活、學習四年之久的曲師大的獨特風采。
踏在復古的木質地板之上,游走于各有千秋的兩個展覽館之間,我領略到曲阜師范大學是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古典主義與現代化工藝相完美融合的典范高等學府,二者在的沃土之上更是相得益彰。
五十多年的歷史滋養(yǎng)了曲師堅韌的根系,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里,是儒學思想和私學教育的發(fā)祥地,具有濃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和尊師重教的優(yōu)良傳統,這也正是她古典魅力所在。
漫步于西側展館中,看到的最多的便是各式各樣的將被和各個學術領域的榮譽證書,這一刻的景象簡直就是“劉姥姥進大觀園”的再現,對里面的一切事物都充滿的無比的好奇:眼睛是瞪圓的,呼吸時屏住的,嘴巴是張大的,雙手是不由自主的,想去觸碰一下他,卻又怕損壞他的一角,雙腳在那一刻定住,身體直直地駐立在玻璃罩前。腦袋里滿是無限美好的想法:這些獎杯都是我的.。該多好,這些證書都是我的該多好,這些獎杯跟我有關也好,這些證書跟我有關也好,哪怕是其中一個獎杯,哪怕是其中一張證書··丟掉這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我回到了現實之中,展館中的獎杯、證書是五十年歷史文化的積淀,是曲師的財富,亦是國之驕傲。作為曲師大新生代學生,我們有瞻仰精華的權利,更有延續(xù)優(yōu)秀的義務!站在曲師大這一堅固城墻之上,我堅信我們必將看得更遠,登得更高。我確信百年后的校史館里會留下我們20xx級曲師學子的光輝足跡,獎杯、證書會與我們有關!“
請同學們抓緊時間,參觀下一場館··”許是學姐們早已司空見慣了新生對曲師大濃厚歷史文化的崇拜與驚奇,善意的提醒我們抓緊時間參觀。最后瞻仰了一眼那發(fā)光的獎杯與發(fā)燙的證書,戀戀不舍的穿過走廊進入另一個場館,卻發(fā)現里面同樣是別有洞天。
一進東展館,最受矚目的莫過于那兩個1:300的曲阜師范大學“曲阜校區(qū)”和“日照校區(qū)”的微縮模型了,兩校模緊挨著,一個是歷史的積淀,一個是現代的創(chuàng)新,風格迥異的兩組樓盤并沒有格格不入的差距,反而是古今的完美融合。根植于曲阜沃土之上的曲阜校區(qū)散發(fā)的是古典主義的魅力,展現吃以人為本的理念;興建于日照海濱之中的日照校區(qū)洋溢著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熱情,體現出海納百川的胸懷。讓人不禁感嘆:曲阜師范大學何其雄載!
短暫而又充實的參觀時間已過,縈于心中的激動與自豪感卻久久難以逝去。作為曲師大新一屆的大學生,我堅信我們20xx級會為曲師大再創(chuàng)佳績,為校史館更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觀校史館觀后感3
20xx年8月21日,我邁入了雅禮系之中雅的大門。那片不大的操場,那座不新的教學樓,那簇不大的灌木叢,在這其中,最亮眼的卻是那一抹獨一無二的雅禮藍。
初識“雅禮藍”,是在雅禮的校服上。這片藍,有天空明亮清澈的湛藍,也有大海神秘渾厚的深藍,有純正堅毅的海軍藍,也有樂觀積極的牽牛藍。它給人力量,給人以胸懷,給人以責任,更給人以驕傲。媽媽說,它叫“雅禮藍”。對于那時剛入校的我來說,這僅僅只是一種顏色,但,當我于校慶之際參觀完雅禮校史館之后,“雅禮藍”在我的理解中又多添了一筆特別的色彩。
進入雅禮校史館,里邊不大,卻運轉著歲月的年輪。從耶魯的初建“雅禮大學”,楓樹山的風正帆懸,雅禮踏著一路風雨艱程走來,直至今日。滿墻的照片與圖畫似乎都訴說著同一個故事,同一種精神,它是什么?我,在尋找。我看到了大片大片在各個領域有所成就而都出自雅禮的.名人,記憶中的那四段歷史立即被喚醒。
目光第一個掃入了柳直荀的故事,柳直荀于雅禮畢業(yè),參加中國共產黨,英勇善戰(zhàn),視死如歸,后遭陷害,行刑前依然忠于共產黨,將堅持“公”道的精神發(fā)揚了一生。
接著,我的記憶會轉到了陳能寬的人生中。陳能寬于雅禮畢業(yè),參加“兩彈一星”的研究,做出巨大貢獻。率領隊伍于實驗室奮戰(zhàn)好幾年,失敗上千次,弘揚了敢于吃苦不怕困難的“勤”奮精神。
看到“中國的希德勒”使人不由自主的想起外交大使何鳳山。他于雅禮畢業(yè)后,冒著生命危險救下了兩萬多個猶太人。被外國人稱為“永遠不能忘記的中國人”,而這背后,熠熠閃光的卻是那至“誠”精神。
這其中最有名的,無疑是“中國第一哲人”——金岳霖,走出雅禮后,金岳霖在美國得到了頗高待遇與地位,但他毅然回國,用《論說》、《邏輯》、《知識論》三本手寫書體現了“樸”實低調的作風。
從回憶中掙脫而出,我望望身上穿著的雅禮藍,忽覺其中多醞釀了些什么,對!是“公勤誠樸”的精神透入的雅禮藍,使其多了一種傳承的能量,四種不同的人生,傳承了百年雅禮的精神,“公勤誠樸”已化作了一根短短的接力棒,經過了幾萬人之手,如今它繼往開來地傳遞于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手中,我們,也要傳承“公勤誠樸”,學習上、生活中都應以這四字為本,秉承它,為它的發(fā)揚而傾盡全力,直至交于下一接棒人手中。
雅禮藍,是一種用顏料調不出的色彩,因為它的每一色點里,都蘊含著一個個莘莘學子為“公勤誠樸”而做出的努力。但它不能干,不能等待時光將它沖淡,它需要無限擴大,無限渲染,這,便需要每一個雅禮人積少成多的貢獻。秉承“公勤誠樸”,我們臉上都洋溢著雅禮藍。
參觀校史館觀后感4
踏著清晨仍帶有潮濕氣息的空氣,班主任帶領我們穿過燦亮的日光,來到校史館屋前。邁著整齊有力的步伐,同學們各個莊重嚴肅,準備著接受跨越百年的精神文化的饕餮盛宴。
灰色的磚砌墻身,其間點綴色塊脫落的白色石灰,質樸的美感滲入心田,館身彌漫開來一層古老的書卷氣息。透過窗欞,似乎都像看到百年前的學生們凝視老師的堅定眼神,像聽到穿越而來的書聲瑯瑯。畫面定格與此時周圍葳蕤的草木交相輝映,意似回到了光被學堂黑白畫面時期。我們小心邁上臺階,踏上顏色比磚紅略深的木地板,它開始吱呀吱呀唱起時代的歌,慢悠悠的,百年頌歌。
“光被四表,潤澤千秋”,入眼的八個大字氣勢恢宏著沖進視網膜,卻不突兀,115年的傳承足以擔得起四表千秋。甚至,等我們的耄耋之年,顫顫巍巍經過六中門前,望著一代代薪火相傳的`六中人仍會欣然想起初入六中看到的八個大字,雄渾磅礴,熱血沸騰。像酒一樣,越是陳酒,便越醇香。百年的文化積淀令得六中的校園滿溢著學問的味道,有些澀,卻回味無窮。當年的李振聲院士走過的路,看過的景色,此時盡在我們腳下,眼中。感受著他勤于自勉,精研細磨的學者態(tài)度,回想著擲地有聲的“誰說中國人養(yǎng)活不了自己”的拳拳愛國之心。滿懷著身為六中學子的自豪,我開始聽講解員我們的學長學姐們的慷慨激昂,看校史文物的風云變幻,用心聆聽這個睿智老者細細悠悠地給我們講述他的興衰榮辱。
書法家舒同先生說:“你們是完全中學,也是鋼鐵中學”。不錯,百年歷程,豈會一路無阻,順行至今?上世紀六十年代,盡管我不曾經歷,卻仍能想象出那時黑暗的云,昏暗的天,還有那些心靈流離的學者。但是,我們是鋼鐵中學,是擁有鋼鐵意志的中學,是擁有鋼鐵意志的人。那時的六中學子知道,教育的發(fā)展本應方興未艾,于是,六中人執(zhí)著著,堅定著,用涅而不緇的行動和心志詮釋著六中的百年校訓:“抱璞守真,奮斗超群”。他們的剛正不阿,他們的對精神家園的堅守,感動了一代一代六中人,并將繼續(xù)被我們發(fā)揚光大。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盡管我們六中經歷的諸多艱難困苦,仍涌現出一批以李振聲院士為代表的優(yōu)秀人才,而這些都有歸功于六中始終恪守著的“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生命”。逝者如斯,不舍晝夜,現在的六中,早已成為了德育為先,文體兼美的重點中學,秉持著“從一做起,叩問一流”的六中精神,辛勤培育著祖國未來的棟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從踏進六中大門,成為六中學習一員起,我便深深折服于六中的偉大。
參觀過后,穿越帶有溫暖書卷氣的長廊,我暗想:莫見乎隱,莫見乎微。身為六中一個元素,便須踐行六中之精神,從一做起,從細節(jié)做起,將來的校史冊上必有我們輝煌燦爛的一筆。館內的地板還在吱呀的唱歌,我們卻已聽不見,此時的我們已變成了作曲人,譜一曲慢悠悠的時代之歌。
參觀校史館觀后感5
上午第三節(jié)課后,我們年級四個班級的同學有條不紊地隨著老師去南校區(qū)參觀校史室。
等待片刻后,我們便進入了這個不大但明亮干凈的地方。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圖文并茂的校史歷史。大略瀏覽一遍后,戈老師為我們做了精彩的講解,他為我們介紹了儲能中學的建校、師資、獲獎情況等許多豐富的內容。儲能中學的前身是寧波效實中學上海分校,由上海錢業(yè)領袖秦潤卿創(chuàng)建于1942年,曾以“民主革命堡壘,愛國志士搖籃”享譽上海,培養(yǎng)了一批革命烈士和愛國人士。1946年6月,儲能與新建中學合并,1956年又與新民、新聯兩校合并,易名為成都中學,1983年恢復“儲能”校名,儲能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呢?原來當年著名思想家嚴復把達爾文著作《天演論》翻譯為中文。其中有一句話叫“物競天擇,效實儲能”,儲能中學由此而來。此外還有許多名人在儲能教書,段力佩是儲能的第一任校長,周建人——魯迅的弟弟和葉圣陶先生也曾在儲能當教師。1997年,龍門中學并入直至今日。89年學校被市政府首批命名為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短短1節(jié)課的時間,讓我們了解了許多關于儲能的歷史信息,儲能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真是受益匪淺。∽鳛閮δ軐W子,我們要繼承光榮傳統,努力學習,為學校爭光!
今天是個不同尋常的日子,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我們學校最神圣的地方——校史館!
雖然之前對學校有了大概的了解,但至于學校發(fā)展中的一些細節(jié)還知之甚少,而今天的參觀給了我們重新系統地認識我們自己的學校一個良好的機會。
剛進入館內,映入眼簾的是學校新校區(qū)的規(guī)劃設計圖(由同濟大學設計),雖然后來建設的有些出入,但看起來還是那么熟悉,這是信園,對面是敏園,還有那是圖書館,再往前走,就是垂地的大幅介紹,想一張氣勢恢宏的國寶級的長畫,上面書寫著我們學校的歷史,最經典的要數那首長詩,她概括了我們學校長達半個世紀的歷史,婉轉而又雄偉,接著就是學校各個時期的發(fā)展狀態(tài),包括三次變革,尤其是第一次,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我們學校發(fā)展舉步維艱,條件艱苦,可想我們今天這么好的條件和環(huán)境來之不易,宜當憶苦思甜,發(fā)奮圖強!第二階段學校仍然面對很多棘手的問題和一系列苦難,但在學校領導以及師生的努力下,我們都一一克服了,我們堅強地走過了那段艱難而又輝煌的歲月。到了第三階段,我們學校喜訊連連,更名為西南財經大學,被定為211工程,本科教學質量逐步提升,聲譽響徹神州,為祖國培養(yǎng)了一批有一批的經管人才,為祖國的大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觀完校史館,我內心洶涌澎湃,我為自己能在這樣的一個學校學習而感到自豪!同時,我暗暗發(fā)誓:我要為校爭光,要成為校史館名人錄上的人物,今天我以財大為榮,明天財大以我為榮!加油,財大學子,加油,財大——我的母校!
【參觀校史館觀后感】相關文章:
校史館參觀心得03-30
大學校史館參觀心得體會10-23
參觀畫展觀后感05-29
參觀觀后感范文01-21
參觀學校觀后感06-10
參觀故宮觀后感范文01-31
參觀魯迅故居觀后感08-09
參觀博物館觀后感08-24
參觀博物館的觀后感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