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語文教學反思(精選6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jīng)驗,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語文教學反思 篇1
這堂課一開始,我板書課題后就讓學生交流一下《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與《爬山虎的腳》寫的內(nèi)容有什么不同?《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寫了葉圣陶老先生給“我”修改作文和請“我”到他家做客的兩件事,而《爬山虎的腳》主要是寫了爬山虎的葉子、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的腳是如何爬的!赌瞧G綠的爬山虎》也寫了爬山虎,但并不是課文的重點。再交流之后,讓學生明確學習這篇課文的重點是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懂得學作文應先學做人。
在明確學習的重點之后,我指導學生在課后資料袋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修改作文的方法,語句上的修改,這些都對學生的習作很有啟迪,因而我把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鎖定在了這一部分的學習上。
我先讓學生找一找葉老先生用了哪些方法來修改“我”的作文,再和學生一起來歸納一下方法,簡化為四個字,分別是“改”、“斷”、“刪”、“補”,從而體會葉老先生修改作文的認真態(tài)度。
接下來,我來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對于課文的朗讀,特別是幾句長句子,比較拗口。我采用抽讀形式,發(fā)現(xiàn)學生積極性很高。在這么久的語文教學中,自己忽視了這一點,認為每天給時間孩子們?nèi)ヮA習,應該讀課文問題不大,所以在教學中,很少花時間請學生一段一段地讀。但是檢查下來,很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預習工作還是做的不錯。當學生讀完后我讓學生自己去評,發(fā)現(xiàn)孩子們聽的很認真,而且在評時能及時地發(fā)現(xiàn)優(yōu)缺點。其次檢查,你讀懂了什么,作適當?shù)呐。這樣在教學時就能有的放矢,引導學生預習時,提出問題。學生的感悟和問題,表達了他們的`理解和疑問。其中的幾個問題抓住了文章的難點,體現(xiàn)出了學生在預習時的思維火花。如能長此以往的做好預習工作,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這樣,在課堂上就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這也是,我以后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一種習慣。
回過頭來看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總覺得還是有不少的缺點。以讀為本,自覺得讀得還不夠到位,特別是針對學生的朗讀,作出恰如其分的點評,還不是很到位。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語文教學反思 篇2
在體現(xiàn)創(chuàng)新教育的前提下,設計教案要明確一個目標:那就是要把課堂變成學生自主,討論,探究的場所,讓學生對生活中的人或事能發(fā)表自己獨到的見解,把課堂教學引向生活的天地,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要達到上述的目的,教師就要舍得從講臺上走下來,把學生請上去,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這篇課文時,我是這樣做的:
少作主,重點,難點讓學生商量決定。轉(zhuǎn)換角色,讓學生當老師,這不失為一種高明的做法。如果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有了興趣,課堂就活了,教師做到心里有數(shù)即可。比如在《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產(chǎn)生許多疑問,如果以學生的理解水平來衡量學生提出的問題,那么學生弄不明白的問題都可看成是重點,難點,這是充分體現(xiàn)學生自學的首要前提。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語文教學反思 篇3
這篇課文是作家肖復興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寫的回憶性的文章,在回憶中主要寫了葉圣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并邀“我”到家中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jīng)歷,表現(xiàn)了葉老對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著稱楷模的文品與人品。一個久負盛名的作家,一個稚氣未脫的`少年,雖相差懸殊,卻成了一見如故的朋友。這一切都源于葉圣陶先生那親切之中蘊含的認真,質(zhì)樸之中包含的期待,使人倍感親切與溫暖,同時葉老也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要想寫好作文,首先要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君子不重則不威!
我注重了如下方面:首先是“讀文學寫”本文是通過描寫景物抒發(fā)感情,借景抒情是指作者通過對具體景物的描繪,來表達自己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的關鍵在于對所描寫的景物要有深刻,獨特的感受,情與景要互相協(xié)調(diào),情由景生,這樣與景相生相成,這樣才能產(chǎn)生獨有的藝術魅力。本文最大的寫作特點就是借景抒情,作者兩次寫到爬山虎,通過對爬山虎的生動描寫來抒發(fā)情感。那么,我們在寫作文中如何來借景抒情呢?最好的方法是讓學生“實寫實練”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語文教學反思 篇4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文,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回憶1963年葉圣陶先生為“我”修改作文,并邀請“我”到他家做客,從中表現(xiàn)了葉老先生對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與人品。這篇課文以“爬山虎”為載體,表達了作者對葉圣陶先生的崇敬與懷念之情。文章感情真摯,語言含蓄,特別是文章結尾“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更是言雖盡而意未了。
文章篇幅較長,再加上故事本身沒有什么吸引力,因此經(jīng)過反復思考,在這堂課上,我努力調(diào)動學生情感,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充分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自尋新知,我設計了下面各個環(huán)節(jié)開展教學。
一、抓住教學難點質(zhì)疑
課題以物喻人,是這篇文章教學的難點,我從課題入手,欣賞兩幅爬山虎的圖片和兩段美文的閱讀相結合的方式,構建記憶中葉老與肖復興初見時的代表性事物——爬山虎之美,為“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象征意義做好鋪墊。然后利用過渡語言設疑:“留在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僅僅是那片爬山虎嗎?”以此通過對兩件事的研讀,領悟葉老的.人格魅力就像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樣,永遠激勵著作者努力進取,永遠堅實著作者文學創(chuàng)作的腳步。至此破題,使學生化難為易地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也深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二、確立教學重點研讀。要想順利地突破難點,又必須先要理解兩件事中葉老的高貴品行,有了感情的積淀,才能水到渠成地體會到爬山虎背后蘊含的作者的情感。
1、為解決“葉老為我修改作文認真”這個問題,我預想學生光靠肖復興的敘述和表達,很難走進葉老這位名人的。因此,我把“葉老修改稿的原稿”這一直觀作品呈現(xiàn)在同學面前,并啟發(fā)學生想象70歲的葉老坐在燈下、戴著老花眼鏡,為“我”一字一標點地修改作文的情景,進而引出“假如這是葉老為你修改的作文,你有什么感受?時,學生對葉老的崇敬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2、在處理“葉老為我修改的兩處語病和簡短的評語”時,我立足于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通過這篇課程資源,不僅教給學生使用不同的修改符號,修改作文中的語病,還指導學生在作文中要寫真事、表真情,并滲透詳略得當?shù)膶懽鞣椒ā?/p>
3、在抓住字、詞、句重點細致地研讀了“修改作文”這件事后,我又采用讀文與想象、角色換位與表演等多種教學手段,研讀文章的“邀請做客”一事。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去發(fā)現(xiàn)、感悟“握手”這一細節(jié),感受葉老的親切平和。又引導學生“如果你是葉老先生,你會對肖復興說些什么?”學生在充分想象后,暢所欲言,此時的學生儼然成為了一位“葉老”,深刻感受著葉老先生“親切之中蘊含的認真,質(zhì)樸之中包含的期待”。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鼓勵、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恰當?shù)乩眠@種狀態(tài)鼓勵學生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創(chuàng)新;要善于創(chuàng)造一種氛圍,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之中,對所學內(nèi)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積極主動地投入進去,動腦思考問題,動口表達觀點,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參與,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所在,體驗到創(chuàng)新學習的樂趣。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語文教學反思 篇5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文,寫的是著名作家肖復興回憶少年時代葉圣陶先生為“我”修改作文,并邀請“我”到他家做客,從中表現(xiàn)了葉老先生作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與人品。作者受到葉圣陶先生的關懷教導,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的事。
文章篇幅較長,我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理清課文脈絡,學習課文的前半部分,也就是葉老先生為“我”修改作文的事,并從葉老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第二課時學習課文后半部分,“我”到葉老先生家里做客,體會描寫爬山虎的句子的深刻含義。
第一課時,我先讓學生介紹作者肖復興的資料,然后直接告訴學生,我們今天就來學習肖復興的一篇回憶文章,了解肖復興的成長故事。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我先讓學生回顧本冊課本第六課——《爬山虎的腳》,比較兩篇課文的異同。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爬山虎的腳》寫的是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以及怎樣往上爬,;而《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寫的是作者和葉老先生之間的兩件事。然后自然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習“修改作文”這個部分。然后出示合作學習要求:1、結合資料袋讀第4自然段,思考:葉老先生是怎樣修改“我”的作文的?從中學到了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2、看了葉老先生為我修改的作文,“我”有什么感受?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里交流,然后小組展示。學生展示時我相機板書修改方法和修改符號,然后引導學生歸納小結。接下來,我用小黑板出示了肖復興的《一張畫像》的最后一段話,讓學生用粉筆在原句上修改。學生積極性很高,大家一起動腦筋,基本上都改對了。但是,下課時間到了,第二個問題“我有什么感受”沒有時間展示了。
第二課時,主要讓學生找出描寫爬山虎的三處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我還補充了原文中葉老先生和我談話的內(nèi)容,讓學生體會葉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最后提出一個問題:“留在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僅僅是那片爬山虎嗎?”以此回顧課文中的兩件事,領悟葉老的人格魅力就像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樣,永遠激勵著作者努力進取,永遠堅實著作者文學創(chuàng)作的腳步。至此破題,使學生化難為易地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也深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然后讓學生充分地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樣寫的”這個句子,體會葉老的人品、作品,體會從葉老身上得到的啟示和教育,品味并體驗作者的感受。
反思這篇課文的教學,第一課時落實了教學重點——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第二課時突破了難點——理解了課題的含義。但感覺時間安排上還不夠合理,如果下次再上這篇課文,可以將需要修改的文段印發(fā)下去,能節(jié)省部分時間。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語文教學反思 篇6
這篇課文上完第二課時的時候,我的一個學生跑到辦公室來跟我說:“老師,剛開始我讀這篇課文的時候感覺沒什么,你講了之后我覺得有好多東西要學。”真是這樣的!我用了三課時才上完,而且上完之后還經(jīng)常有補充內(nèi)容要講,這不由得讓我回過頭來又好好地再看再想。的確,這篇課文包含了很多東西。
首先是學習作文修改的`方法。從葉老的修改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語句要怎樣寫才干凈、不啰嗦;怎樣用詞才準確、符合實際;書面語言應如何規(guī)范使用。
其次是學習課文中運用的寫作手法:通過描寫景物抒發(fā)作者當時的心情,以及景物所代表的象征意義。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在肖復興記憶里是永遠揮抹不去的葉老的音容笑貌、親切教誨、殷殷期待和熱情鼓勵。
最重要的,是學習葉老先生的為人、為文。葉老先生的人品和文品是一致的:認真、平和,溫暖如春風拂面;一絲不茍到一字、一句、一標點。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教學反思:《那片綠綠的爬山虎》07-04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05-29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09-09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15篇08-20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07-05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01-17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5篇10-15
《爬山虎的腳》語文教學反思08-18
《爬山虎的腳》的教學反思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