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级免费看,特黄特色大片免费观看播放器,777毛片,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三级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人人澡人人草

壓強教學設計

時間:2025-05-20 11:26:3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壓強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壓強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壓強教學設計

壓強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壓強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壓力,什么是物體的受力面積。

  (2)理解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了解壓強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知道壓強單位的物理意義和由來,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4)了解壓強的增大與減小的主要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觀察生活中各種跟壓強有關的現(xiàn)象,了解對比是提高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2)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經(jīng)歷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采集的實驗數(shù)據(jù),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了解,初步學習 使用控制變量 法。

  (3)通過實際動手,實踐如何改變壓強。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經(jīng)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獲得對壓強、浮力基本知識理解的感悟認識,為深入理解和應用這些知識打基礎。

  (3)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學是人類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基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難點

  壓強的大小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壓強的計算及單位

  教學工具

  釘板、砝碼、石粉、鉛筆、海棉、橡皮泥、鐵釘?shù)?/p>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課文76頁14.1-1蟬 及14.1-2沙漠之舟)引入壓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學中用壓強來表示,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壓強

  二.新課教學

  (一)壓力:1.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方向:與接觸面垂直。

  大小 :有時等于重力(水平放置時)、有時不等于重力

  2.突破 難點的方法:

  練習:利用圖幾種情 況分析壓力的作用情況來鞏固所學的壓力的知識。

  (二)壓強

  利用探究實驗進行壓強的學習

  1.提出問題

  2.進行假設和猜想

  3.設計方案(實驗)

  4.進行實驗(學生探究)

  5.分析現(xiàn)象

  6.歸納總結得出規(guī)律或結論

  壓力的作用效果(壓強P)不僅跟壓力的大小有關,還跟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壓強的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叫做壓強。壓強的公式:如果用P表示壓強 、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

  壓強的計算公式是

  符號的意義及單位:P---壓強---帕斯卡(Pa) F-- -壓力---牛頓(N) S---受力面積—平方米( m 2)

  1Pa = 1N/m 2

  壓強的物理意義:

  以P=20Pa為例,P=20Pa=20N/ m 2,它表示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20N。

  講解例題,使學生能真正理解壓強及有關計算(特別是公式的應用和單位的統(tǒng)一)

  通過列舉相關的實例(啄木鳥、圖釘、刀等),提出問題,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感受、經(jīng)驗進行討論并總結和歸納:

  減小壓強的方法:

  (1)壓力不變時,增大受力面積

  (2 )受力面積不變時,減小壓力

  (3)減小壓力的同時,增大受力面積

  增大壓強的方法:

  (1)壓力不變時, 減小受力面積

  (2)受力面積不 變時,增大壓力

  (3)增大壓力的同時,減小受力面積

  練習:小李的質(zhì)量是65Kg,其雙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大約是4.5dm2,當小李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時,他對地面產(chǎn)生的壓強大約是多少?

壓強教學設計2

  情景引入,趣味感知“快去救人,有人掉冰窟里了”

  這是去年冬天發(fā)生在泰安市東郊某冰凍河面上人們勇救落水兒童的場面:只見見義勇為者在冰面上平放一長木板,然后走上木板去接近落水兒童并把他拉了上來。作為知情者,我們即佩服救人者見義勇為的豪邁,同時也驚嘆救人者出奇制勝的智慧。試問一下:為什么大人站在長木板上就不會踩破冰面呢?

  潛能開發(fā),自主探索壓力

  A

  B

  CA圖:壓路機對地面的作用力垂直壓向地面將地面壓平B圖:運動員對跳板的壓力垂直于跳板使跳板向下彎曲C圖:圖釘對墻壁的作用力垂直壓向墻壁將墻壁壓出小孔

  觀察上面三幅圖可知,壓力是指__,它的作用效果是__,它的大小一定等于重力嗎?__

  壓力的作用效果:

  做一做:兩個手指用力夾住削尖一端的鉛筆一回兒后,觀察兩個手指肌肉的凹陷程度。討論后回答: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__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讓我們共同做一個實驗來證明一下:

  1 如圖所示:把兩塊或一塊磚分別按圖A、B、C三種放法放在裝有沙子的容器中,看一看哪種情況壓力的作用效果大(沙子的凹陷程度明顯)?

  試回答:(1)圖A和圖C說明: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__,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2)圖A和圖B說明: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__,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三、壓強:

  為了表示壓力與受力面積都不相同時壓力的作用效果,我們可以用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比值來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學中把它稱為壓強,用P表示。單位帕斯卡,符號Pa。

  壓強=壓力/受力面積P=F/S

  猜一下:一粒西瓜子平放時對桌面的壓強大約是__,一塊磚平放時對地面的壓強大約是__,一個中學生站在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大約是__。

  試回答:大人們站在木板上為什么就不容易踩破冰面呢?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分析一下:以下情景中,需要增大壓強的是__,需要減小壓強的是__。1、切菜刀切菜2、背書包3、打孔器打孔4、用針縫衣服

 。、蓋房時先筑起比墻厚的地基6、縫衣服時用頂針7、用扁擔挑東西

  想一想:以上事例中,增大壓強的方法是____,減小壓強的方法是____。動動腦:在日常生活與生產(chǎn)中,你還能想出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或減小固體壓強的呢?素質(zhì)提升,分層訓練

  如圖所示,斧頭的刃越鋒利,越容易劈開木頭,這是因為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減小了__從而增大了__的`緣故。

  如圖所示,將實驗用的“小桌”放入沙盤中,觀察陷入沙中的深度,比較圖a與圖b的情況可知,壓力的作用效果與__有關。

  如圖所示,采用減少受力面積的方法增大壓強的事例是()

  2

  A、切刀要磨的鋒利B、書包用寬的背帶

  C、拖拉機用履帶與地面接觸D、鐵軌鋪在路枕上

 。础⒈蛔u為“沙漠之舟”的駱駝站在水平砂地上,它的質(zhì)量為400千克,每只腳掌的面積為0.02平方米,問:

  (1)駱駝對砂地的壓力為多大?(2)駱駝對砂地的壓強為多大?拓展視野,主動閱讀魔術師睡釘床不受傷的道理

  我們聽到或看到過魔術師躺在布滿鐵釘?shù)拇采隙涟l(fā)無損的現(xiàn)象,這是什么道理呢?讓我們來揭開睡釘床的謎底吧。當魔術師睡在釘床上時,他的背與所有釘子的接觸面積的總和,可能與你睡在一般床上時身體與床的接觸面積差不多。這就是他不會受到傷害的原因。

  魔術師躺在一顆釘子上,肯定要受傷,釘子多了,接觸面積增大,壓強就減小了。不過,他在向釘床躺下及從釘床上起身時,應當非常小心!你可千萬不要模仿。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魔術是有科學道理支撐的,并非特異功能。

  3

壓強教學設計3

  第九章壓強第一節(jié)壓強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壓強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壓力,什么是物體的受力面積。(2)理解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了解壓強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知道壓強單位的物理意義和由來,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計算。(4)了解壓強的增大與減小的主要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觀察生活中各種跟壓強有關的現(xiàn)象,了解對比是提高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2)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經(jīng)歷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采集的實驗數(shù)據(jù),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了解,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3)通過實際動手,實踐如何改變壓強。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經(jīng)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獲得對壓強的理解1感悟認識,為深入理解和應用這些知識打基礎。(3)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學是人類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基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點:壓強的大小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教學難點:壓強的計算及單位●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出示課件1引入壓力的作用效果。

  二、引入課題:出示課件2思考:圖中的茶杯對桌面,圖釘對墻面,木塊對斜面是否有作用力?方向如何?認識壓力。出示課件3-4理解壓力與重力的關系。

 。ㄒ唬〾毫Γ

  杯子垂直壓在地面上的力圖釘垂直壓在墻面上的力木塊垂直壓在斜面上的力

  1、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2、方向:與接觸面垂直并指向接觸面。

  3、作用點:受力物體的接觸面。

  4、壓力與重力的關系:有時等于重力(水平放置時)、有事不等于重力,但與重力有關;有時與重力無關。

  (二)壓強

  1、壓力作用的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實驗:用兩手指擠壓使用過的鉛筆或圓珠筆。出示課件:5—6手指受壓的感覺有什么不同?用力后這種感覺有何變化?

  2、利用探究實驗進行壓強的學習。出示課件(7—8)(1)提出問題(2)進行假設和猜想(3)設計方案(實驗)(4)進行實驗(學生探究)(5)分析現(xiàn)象

  (6)歸納總結得出規(guī)律或結論

  3、壓力的.作用效果(壓強p)不僅跟壓力的大小有關,還跟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4、壓強:出示課件9(1)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的效果。(2)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3)公式是壓強=壓力/受力面積P=F/S(4)符號的意義及單位:P---壓強---帕斯卡(Pa)(簡介帕斯卡。)

  F---壓力---牛頓(N)

  S---受力面積—平方米(㎡)

  1Pa = 1N/㎡

 。5)1Pa的物理意義:

  它表示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1N。

  5、講解例題課本31頁,出示課件10,

  使學生能真正理解壓強及有關計算(特別是公式的應用和單位的統(tǒng)一)

  6、增大壓強或減小壓強出示課件11-12-13舉相關的實例(啄木鳥、圖釘、刀等),提出問題,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感受、經(jīng)驗進行討論并總結和歸納:減小壓強的方法:(1)壓力不變時,增大受力面積(2)受力面積不變時,減小壓力(3)減小壓力的同時,增大受力面積

  增大壓強的方法:(1)壓力不變時,減小受力面積(2)受力面積不變時,增大壓力(3)增大壓力的同時,減小受力面積

  7、出示課件14練習:小李的質(zhì)量是65Kg,其雙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大約是4.5dm2,當小李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時,他對地面產(chǎn)生的壓強大約是多少?三.小結:讓學生小結本節(jié)課的知識,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五.布置作業(yè):課本P32----2/3/4

  六.附板書設計:

  一、壓力

  二、壓強

  三、增大或減少壓強

  1、定義

  1、物理意義

  1、增大壓強的方法

  2、方向

  2、定義

  2、減小壓強的方法

  3、作用點

  3、公式

  4、單位

壓強教學設計4

  《8.1認識壓強》教學設計(第1課時)

  備課人:黃明靜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壓力的概念,知道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2)知道壓強的概念,公式和單位,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計算;2.過程與方法

  (3)經(jīng)歷“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運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問題;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經(jīng)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1)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

 。2)壓強概念的建立和壓強的公式。

  難點:(1)壓力的大小與重力的關系;

 。2)壓強的概念理解和壓強公式的運用。

  【教學思路設計】

  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一般在學習了力的作用效果之后進行。這節(jié)課的設計意圖在于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的“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和“注重科學探究,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的理念。

  首先通過生活實例,引發(fā)學生們思考其中的原因,激發(fā)學生們的求知欲。緊接著圖片展示讓學生交流討論找共同點總結出壓力的作用點在物體表面,壓力方向垂直于物體表面指向被壓物體。然后通過重物壓鋼尺和玻璃瓶微小形變感知壓力的作用效果。再次讓學生受壓氣球和手壓筆尖感知壓力的作用效果并猜想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通過學生探究實驗,使其明白其中的道理。在實驗的基礎上建立壓強的概念,最后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社會生活。

  【教學方法】

  討論與觀察法,實驗法、啟發(fā)式教學

  【教學器材】

  多媒體課件、圖釘、氣球、鉛筆,海綿,鉤碼等【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學生比一比誰先扎開奶茶,展示所用的吸管(一個平口,一個尖端)。

  飲料的吸管一端為什么要做成尖的呢?這與壓力的作用效果有關。那么什么是壓力呢?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呢?

  二、新課學習

  (一)什么是壓力?[教師引導]:觀察圖片,

  學生思考討論:(1)三幅圖中的力有什么共同點?(方向和作用點方面引導)

  (2)壓力的大小和重力相等嗎?(演示實驗)

  [師生總結]:壓力

  1、定義:物理學中,把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力叫做壓力。

  2、符號:F,單位:N

  3、產(chǎn)生條件:相互接觸擠壓。

  4、方向:垂直于受力物的表面且指向受力物。

  5、作用點:受力物的表面處。 6.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感受壓力的作用效果

  學生實驗

  1、用鉛筆的兩端分別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壓手心,談感覺。

  2、用手心和手指壓氣球,觀察接觸處的形變程度

 。ǘ┨骄繅毫Φ淖饔眯Ч

  1、提出問題:

  你認為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哪些因素有關?

  2、猜想與假設: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1)具體談談怎樣控制變量?

  (2)根據(jù)問題引導,明確了設計思路,下面制定實驗方案并選擇合適的`器材進行實驗,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完成活動二?茨囊恍〗M設計的精彩,有創(chuàng)意,一會兒給大家展示。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學生分組實驗A.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關系

  結論:在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B.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

  結論:在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教師總結]:

  1、壓力作用效果和壓力以及受力面積有關。

  2、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動腦筋:壓力,受力面積均不同如何比較壓力作用效果(引導類比速度的定義)引入壓強的概念

  (三)壓強

  學生閱讀課本相關內(nèi)容,完成下列問題

  1、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2、公式:壓強=壓力/受力面積

  3、單位:帕斯卡,簡稱帕,符號Pa,1Pa = 1N/m=1Nm

  4、物理意義:每m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1N。

  三、課堂練習:

  1、關于壓力產(chǎn)生的說法正確的是(D)A.壓力都是由于物體的重力產(chǎn)生的B.壓力的大小總是等于物體的重力C.豎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D.壓力的大小有時等于物體的重力

  2、下列事實中,最能說明壓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積有關的是(C)A.相同形狀的實心銅塊和鐵塊放在同一海綿上,銅塊產(chǎn)生的效果顯著

  22-2B.同一個人站在水泥地上和沙坑中,在沙坑中會留下較深的腳印C.同一塊磚平放和豎放在沙面上,豎放時陷入沙中的程度較顯著D.行駛在同一泥地上的載重汽車,滿載時在泥上的留下的痕跡深

  3、下列有關力學知識說法中,正確的是(B)

  A.舉重運動員在將杠鈴舉高的過程中,他對地面的壓強越來越大B.短跑運動員到達終點后不會馬上停下來,是由于運動員具有慣性C.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越滾越慢,說明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D.站在領獎臺上的運動員,受到的支持力和運動員對領獎臺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四、課堂小結:

  【師生交流】學過本節(jié)課后,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問題?

  五、作業(yè)布置:自我評價與作業(yè)

  1、2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認識壓強

  一、壓力

  定義: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方向:與受力物的表面垂直

  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壓面積的大小有關

  二、壓強

  物理意義: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定義:物體單位面積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公式: p=F/S單位: Pa 1Pa=1N/m2

壓強教學設計5

  《液體的壓強》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

  1.知道液體壓強的產(chǎn)生。

  2.理解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規(guī)律。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能力,會在實驗中記錄必要的數(shù)據(jù),能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教具:

  兩端開口的玻璃圓筒、側壁開口的玻璃圓筒、橡皮膜、壓強計、水、鹽水。

  壓強計、200mL的量筒、水、鹽水

  三、教學過程

 。ㄒ唬┡f課復習

  1.什么叫壓強?寫出壓強大小的計算公式。

  2.壓強的單位是什么?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ǘ┬抡n引入

  問題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體,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對支承它的物體表面有壓強。液體也受到重力作用,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能流動,盛在容器內(nèi)對容器底部、側壁和內(nèi)部有沒有壓強?如果有壓強,會有哪些特點呢?(板書課題:第二節(jié)實驗:研究液體的.壓強)

 。ㄈ┻M行新課

  1.演示、講述

 。1)演示實驗:將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開;將水倒入上端開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圓筒內(nèi)(倒水前,讓學生觀察橡皮膜表面與筒口相平),請同學們說一說,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側壁開口處扎有橡皮膜的圓筒(倒水前,也讓學生觀察橡皮膜表面與側壁筒口相平),又請同學說一說,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2)講述:根據(jù)以上實驗表明,液體由于受重力作用,對容器底部有壓強;對阻礙液體散開的容器壁也有壓強。(教師板書)

  2.學生分組實驗:

  (1)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液體內(nèi)部有沒有壓強?如果有壓強,這個壓強有什么規(guī)律呢?下面請同學們通過實驗,自己來研究,找出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規(guī)律。

  (2)用手指輕輕按一按金屬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請同學們觀察壓強計U形管中兩管液面出現(xiàn)的高度差,力稍大點,兩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壓強也越大。

 。3)講述實驗步驟:

  一面講述,一面演示。接著請同學們閱讀課文中的“實驗步驟”,弄清楚應當怎樣做實驗,通過實驗要研究什么問題。實驗時,注意金屬盒口朝著什么方向,并要保持橡皮膜在液體(水或鹽水)中的深度相同的同時,觀察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認真做好記錄。

 。4)學生按步驟進行實驗(一部分同學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學用鹽水做)。

  實驗中,教師注意指導、檢查,著重檢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記錄數(shù)據(jù)和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錯誤的結論。

 。5)實驗完后,請同學們對實驗所記錄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液體內(nèi)部是否有壓強?液體內(nèi)部壓強有什么規(guī)律?分別請用水和鹽水做實驗的一組同學說一說,在同一深度處,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兩部分同學所做實驗的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說明了什么問題?

  3.課堂討論(教師問,學生答)

  問:當把壓強計連著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屬盒放入水中(或鹽水)時,在U形管中觀察到什么?(學生答:U形管的兩管液面出現(xiàn)高度差)

  問:出現(xiàn)這個高度差,說明什么問題?(學生答:表明液體內(nèi)部有壓強)

  問: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形管兩管液面還有沒有高度差?又說明什么問題?(仍有高度差,表明液體內(nèi)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問:將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著不同的方向,這個高度差是否相等?說明什么問題?(學生答:這個高度差相等,表明液體內(nèi)同一深度處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問:橡皮膜在3厘米、6厘米、9厘米處時,這個高度差有什么不同?又說明什么問題?(學生答:6厘米處這個高度差比在3厘米處大,9厘米處這個高度差更大,表明液體內(nèi)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問:用水和鹽水做實驗的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為什么鹽水比水大?又說明了什么問題?(學生答:因為鹽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表明在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越大的壓強也越大)

  4.小結:

  教師根據(jù)剛才的課堂討論、師生對話,簡要進行歸納,表揚同學們認真做實驗的情況,鼓勵同學們對問題的研究精神,然后教師再把剛才討論所得的結論簡述一遍,分別把各點結論進行板書。

  四、歸納小結本課學習情況

  1.講述:這節(jié)課通過老師演示實驗和同學們分組實驗,知道了液體壓強的產(chǎn)生和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規(guī)律,同學們很有收獲,今后還要繼續(xù)努力,發(fā)揚這種研究問題的精神,認真學好物理知識。

  2.請同學們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

  五、課堂練習

  課堂討論,學生舉手發(fā)言回答對演示實驗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解釋。最后由教師進行小結。

  六、布置作業(yè)

  1.課后把剛才所做的兩個演示實驗(即第三節(jié)后練習第1題和習題第9題)的解釋寫在課本上題目的旁邊。有條件的同學回家可把這兩個實驗做一做。

  2.把第三節(jié)課后練習第2題和習題第8題做在作業(yè)本上。

 。ㄋ模┱f明

  1.本課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實驗,研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規(guī)律,關鍵是要學生做好實驗。課內(nèi),老師講解實驗步驟、實驗注意事項和要研究的問題非常必要。這個實驗的操作較為困難,學生實驗時教師要多加指導。

  2.實驗中量筒的內(nèi)徑應大一些,否則壓強計的金屬盒不易放入,如果實驗室沒有合適的量筒,可用去頸飲料瓶代替,在飲料瓶外壁貼上帶有刻度的紙條即可。

  3.按教材,是用鹽水和水比較不同液體(即密度不同)在同一深度處壓強不同的實驗,也可以用其他密度比水小的液體,如煤油或酒精(最好是在學生實驗完后,由教師演示來進行驗證),不過用鹽水是最方便的。

  4.實驗中指導學生正確實驗、進行觀察,如實記錄數(shù)據(jù),對正確得出結論,非常重要,這是實驗成敗的關鍵之所在,也是指導學生學好物理的重要方法。認真實驗,認真觀察,對提高實驗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大有好處。

  5.課本第三節(jié)課后練習第1題和習題第9題,演示后由學生舉手發(fā)言進行討論,可加深學生的實感,也可以鞏固練習本課所學知識,課后再把結果寫出來,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課后,有條件的學生再做一做更好。

壓強教學設計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壓強是教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一節(jié)的內(nèi)容,壓強是生產(chǎn)生活中應用廣泛的一個概念,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緊密。壓強是力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學生對與壓強相關的物理現(xiàn)象較為熟悉,但壓強的概念學生還比較陌生。本節(jié)教材主要建立在學生學習了力的初步知識基礎上,和學習了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和力的關系后對力的另一類作用效果的具體分析。壓強是全章的基礎,也是學生學好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的重要保證。因此,搞好壓強的教學是抓好本章教學的關鍵。

  2. 教學目標:

  依據(jù)新課程標準、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知識水平,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僦缐毫捌渥饔眯Ч挠绊懸蛩。

 、诶斫鈮簭姷母拍睢⒐胶蛦挝;能應用壓強公式進行有關計算,解釋簡單現(xiàn)象和解決簡單問題。

 、壑缐簭娫龃蠛蜏p小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采集實驗數(shù)據(jù),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了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樂于探索、勇于探究物理的興趣,增強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壓強的概念。

  壓強的概念統(tǒng)領全章、貫穿全章,因此壓強的概念是本節(jié)的重點。

  教學難點:壓強概念的建立。

  初中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如何通過概括實驗結論得出壓強概念是本節(jié)的難點。

  教學關鍵:實驗的成功是突破難點的關鍵。

  探究影響壓力效果的因素,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壓強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強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所以做好感受壓力效果的實驗就顯得特別重要。

  4.教學媒體:圖片及多媒體課件。

  二、學情分析:

  由于八年級學生具備了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具有較強的科學探究意識,學生完全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絕大多數(shù)學生能從教師設置的問題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會對獲得的信息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處理。

  三、教法

  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教學中靈活地運用了情景法、合作探究法、啟發(fā)引導法和多媒體輔助法等多種方法,并且能按照新課標倡導的探究型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出結合學生實際的切實可行的教學活動,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學法

  根據(jù)以上教法及學生年齡特點,采用的學法主要有觀察法、合作探究法、討論交流法、自學法等。教學中不但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獲得,更要注重知識的獲得過程。在具體的探究活動中,通過學生自己體驗,分析歸納,獲得對壓強概念的深入理解。

  五、設計理念

  本節(jié)設計總體思路是從有關壓強的生活情景引入壓強課題,通過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感受壓力的效果,自然形成壓強概念,并用所學壓強知識解釋生活中有關壓強應用。充分體現(xiàn)課程標準“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突出新課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六、教學準備

  1、教學媒體準備:多媒體硬件和相關課件準備

  采用多媒體作為教學的輔助,使教學聲圖并茂視聽并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實驗器材準備:海棉、橡皮泥、肥皂、氣球、磚兩塊、一只削好的鉛筆、廢舊玻璃輸液瓶、水等。(盆盆罐罐當器材,拼拼湊湊做實驗 、讓土器材成為實驗教學的生力軍)

  七、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設疑激趣

  拿出一海綿,把瓶子放在其上面,用力向下壓,提問: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投影展示圖片:步行人和滑雪者對地面的壓力差不多,但步行人去深陷入雪中,可滑雪者卻陷入不多,兩者產(chǎn)生的效果不同,壓力作用效果為什么差別這么大?壓力作用的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回顧:瓶子放在海綿上使物體發(fā)生形變,力還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觀察圖片,并引發(fā)對此現(xiàn)象的思考。

  二、認識壓力

  演示小實驗:

  向下按海綿;將鋼尺一端搭在講桌上,另一端懸空,向下壓懸空部分,讓學生觀察形變,描述力的方向。

  學生觀察現(xiàn)象,初步理解壓力的概念。

  總結:例子中的物體都受到了壓力。壓力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

  三、認識壓強

  1.探究主題的引入

  教師提出問題:

  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針對教師的設問積極猜想:可能與施加的壓力有關;與接觸物體的大小、形狀有關等等。

  抓住學生猜想中含有科學成分的部分,給予引導,逐步逼近主題。

壓強教學設計7

  一、設計理念

  壓強的概念較為抽象,學生初學及易與壓力的概念混淆不清,為了讓學生較好的理解壓強與壓力的區(qū)別,做好探究壓力作用效果有關因素的實驗是本節(jié)課的關鍵,為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可讓學生自行設計各種各樣的實驗,讓學生在探究中進一步了解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獲取相關的知識,同時,為壓強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鋪墊。另外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與生活聯(lián)系較為緊密,應讓學生充分列舉日常生活中與壓強有關的現(xiàn)象,并加以解釋,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壓強概念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感性材料豐富,每一個知識點都是從觀察或?qū)嶒炓氲模习四昙墝W生的認知規(guī)律。

  2、書中的插圖極富啟發(fā)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課本讓學生通過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那些因素有關”,極大程度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鍛煉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實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學情分析

  1、八年級的學生正處在青少年時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較強的`觀察能力。半年的物理學習,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以及簡答物理研究方法。正處于邏輯思維能力發(fā)展的最佳時期。

  2、學習的內(nèi)容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生活體驗,如書包帶做的寬比較舒服等有關事例。本節(jié)課所學生涉及的內(nèi)容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緊密,使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生活體驗,進而使學生由對生活現(xiàn)象的初步了解,通過實驗探究,觀察現(xiàn)象,邏輯推斷,最后上升為理論認識。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壓強的概念。

  2.理解壓強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了解增大或減小壓強的主要方法。

  3.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

  1.觀察生活中各種跟壓強有關的現(xiàn)象,了解“對比”這種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2.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經(jīng)歷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采集實驗數(shù)據(jù),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了解,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經(jīng)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yǎng)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獲得對壓強基本知識理解的感性認識,為深入理解和應用這些知識打基礎。

  3.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獲得成功的愉悅,培養(yǎng)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學是人類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基礎,激發(fā)學習熱情。

  重點 壓強的概念以及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難點 壓力和重力的區(qū)別

  教具 壓力作用效果演示器材(每小組一組器材,課前發(fā)放) 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壓力

  多媒體播放圖片:茶杯放在桌面上;木塊放在斜面上;往墻上按圖釘。請同學們畫出三種情況下壓力的示意圖。

  學生畫完壓力的示意圖后,師生共同討論,得出壓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緊接著,請學生畫出以上三種情況下物體所受重力的示意圖,并進一步思考問題:壓力和重力一樣嗎?

  教師小結:有些壓力是由重力作用產(chǎn)生,但大小不一定都等于重力,方向也不一定相同,有些壓力卻與重力無關。當物體靜止在水平面上時,壓力在數(shù)值上等于物體的重力。

  二、壓強

  1、壓力的作用效果。

  先讓學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輕輕夾著一支鉛筆(或圓珠筆),兩個手指的感受有何不同?

  多媒體播放滑雪圖片:為什么雪地行走,腳容易陷入積雪中,有了寬寬的滑雪板,運動員不僅不會陷入雪里,而且還能在雪地上滑行?

  想想議議活動 蚊子與駱駝的故事

  學生觀察討論后后發(fā)現(xiàn):壓力的作用效果不僅與壓力有關還與受力面積有關。

  學生實驗 探究 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提出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怎樣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

  猜想和假設:

  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有關,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壓力作用的效果跟物體間接觸面積有關。

  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都有關。

  設計實驗:

  實驗方法 :

  1、控制變量法 2、轉換法:通過比較海綿在壓力作用下物體凹陷的深度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

  實驗步驟:

  在海綿上,

  第一步 小課桌桌腿朝下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的凹陷的深度。

  第二步 小課桌桌腿朝下放,上放砝碼,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的凹陷的深度。

  第三步 小課桌桌腿朝上放,上放砝碼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的凹陷的深度。

  比較第一二步觀察海綿狀泡沫塑料的凹陷深度,來比較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比較第二三部觀察海綿泡沫塑料凹陷深淺來比較當壓力相同時,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

  引導學生總結實驗結論: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明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2、壓強的概念

  物理學中引入壓強用來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學中,把單位面積上所受到的壓力大小叫做壓強。壓強的計算公式:通常用p來表示壓強,F(xiàn)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則壓強公式為 P=F/S。壓強的單位:帕斯卡,簡稱帕,符號Pa。1Pa=1N/。

  介紹法國科學家帕斯卡在物理研究方面作出的貢獻以及1Pa壓強的大小。

  鞏固練習(投影例題)師:請同學們比較芭蕾舞演員和大象對地面壓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學生先在座位上練習,后請兩位學生上臺板演,最后教師評講。

  3、如何增大和減小壓強

  想想議議活動:下面三幅圖中哪些要增大壓強、哪些要減小壓強?通過什么辦法增大壓強或減小壓強?”

  歸納出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增大壓強的方法:增大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

  減小壓強的方法: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

  課堂小結 學生自己談課堂收獲

  六、作業(yè)布置 1.課后題: 2、 3、4 ; 2.《練習冊》P14 :7,8

  七、板書設計

  9.1壓強

  1. 壓力: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2. 壓強

  物理意義:物理學中引入壓強用來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

  定義:在物理學中,把單位面積上所受到的壓力大小叫做壓強。

  壓強公式為: P=F/S

  壓強的單位:帕斯卡,簡稱帕,符號Pa。1Pa=1N/。

  3. 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增大壓強的方法:增大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

  減小壓強的方法: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

壓強教學設計8

  《9.1壓強》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說出壓力的概念及壓力的方向,正確地畫出壓力的示意圖。 2.能夠通過實驗,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關系,并能描述壓強概念的建立過程。 3.能熟練寫出壓強公式、單位,并能應用壓強知識進行有關計算。 4.會利用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實驗探究過程,學習控制變量法。 2.在壓強概念的學習中,理解比值定義的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認識科學方法的重要性。

  2.通過對日常生活、生產(chǎn)中壓強現(xiàn)象的解釋,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學原理的精神和將物理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生產(chǎn)的意識。

  重點:壓強概念的理解和壓強公式的應用。

  難點:壓力和受力面積的正確解釋。

  教學準備:壓強小桌、鉤碼、細沙、海綿、鉛筆、課件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列舉生活中的實例:生活中用的針、要磨得很尖,刀要磨得很快。我們的書包帶都比較寬,載重汽車的輪子比小轎車的輪子多。大家都注意到這些現(xiàn)象了嗎?你知道這些物體為什么這樣設計嗎?

  2、指導學生看課本29頁的插圖。

  師:這些現(xiàn)象都與壓強的知識有關,今天我們來學習壓強這一節(jié)。(板書課題——壓強)

  二、新課教學。

  過渡:要學習壓強,需要先認識壓力。

 。ㄒ唬〾毫Γ

  舉例分析:(媒體播放圖例)

  1、粉筆盒放在桌子上,粉筆盒對桌子有壓力。

  2、向墻上摁圖釘,圖釘對墻有壓力。

  3、將木塊放在斜面上,木塊對斜面有壓力。

  師問:這幾個力有什么共同點?

  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

  學生展示觀點。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板書:概念----壓力是垂直作用在于壓物體表面的力。

  師再問:壓力與重力有什么關系呢?可根據(jù)上面三個事例,畫出各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和各物體的重力,區(qū)分壓力和重力。

  學生小組交流:

  1、重力方向怎樣?壓力方向怎樣?

  2、物體受的壓力一定是重力產(chǎn)生的嗎?

  3、如果壓力是由重力產(chǎn)生,壓力和重力是什么關系?

  4、什么情況下壓力等于重力,這時能否說壓力就是重力?

  歸納總結:壓力是物體間的擠壓作用,壓力不一定是由重力產(chǎn)生的。壓力的方向是垂直于受壓物體表面指向受壓物體。只有在物體處于水平面上時,壓力大小才會等于重力大小。

  過渡: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壓力的大小,壓力的方向,前面我們已經(jīng)知道分析一個力,需要從力的三要素來分析,那么壓力有什么樣的作用效果呢?壓力的作用效果又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ǘ〾毫Φ淖饔眯Ч

  問題1:分析節(jié)首圖,人走過,雪地上留下什么?為什么?(人走后,雪地上留有腳印,腳印是人對雪地的壓力作用形成的,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問題2: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通過實際體驗——筆戳手、課本29頁“想想議議”引導學生猜想影響壓力的作用效果)學生猜想: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與受力面積和壓力的大小有關。對于如何設計實驗驗證猜想,可通過以下幾個問題引導:1.如何顯示壓力的作用效果? 2.探究過程中應采取什么方法? 3.如何改變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 提供的實驗器材有:壓強小桌、鉤碼、細沙、海綿、橡皮泥等。引導學生可不同的小組選用不同的器材,如小桌、砝碼與細沙;木塊、砝碼與海綿;木板、砝碼與氣球等(旨是觀察效果,歸納結論)。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

  實驗后,各小組代表臺前展示實驗方案,并說出觀察到的現(xiàn)象,分析歸納總結實驗結論。

  教師板書: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

  教師引入:在物理學上,壓力的作用效果用壓強來表示。(板書:壓強)

 。ǘ〾簭姡

  問題3:現(xiàn)在你會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了嗎?當壓力和受力面積的大小都不相同時,我們?nèi)绾伪容^壓強的大小呢?比如,怎樣比較一塊橡皮和一本字典對書桌的壓強呢?

  (提示:在前面學習速度時,當我們遇到時間、路程各不相同的兩個個體,在比較他們的速度大小時,我們比較的是單位時間所通過的路程。那么現(xiàn)在比較壓力、受力面積各不相同的兩個物體對桌面壓強大小時,我們是否同樣可以比較在單位面積上的壓力大小呢?)

  由此引出壓強的定義:物體所受壓力與受力面積之比叫壓強。學生閱讀課本30頁下面的內(nèi)容,自學壓強的公式、符號、單位,(抽學生板書),并仿照1米/秒的物理意義說出1帕的物理意義:某物體在1m的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為1N。

  教師補充:帕是很小的單位:兩張作業(yè)紙對桌面的壓強約為1帕。一個人雙腳站著對地面壓強為1萬多帕。點撥:S指受力面積,不是接觸面積,也不是物體的表面積。(課件圖示不同:受力面積是物體間發(fā)生擠壓部分的接觸面積。)

  例題:水平桌面放一本書,書所受重力為3N,與桌面的接觸面積為5×10﹣m,計算書對桌面的壓強。

  解:已知書對桌面的壓力等于它所受的重力,即F=G=3 N,桌面的受力面積S= 5×10﹣m

  所以書對桌面的壓強P=F/S=3 N/5×10﹣m =60Pa書對桌面的壓強為60Pa. (這部分計算,小組間通過課本自學,而后討論,自己完成,然后小組互評,教師最后點評,深化答題規(guī)范意識,加強對于壓強知識的進一步掌握和應用.)過渡:知道了什么是壓強,生活中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呢?

 。ㄈ┰鯓訙p小或增大壓強

  列舉課本31頁實例,結合“想想議議”,引導學生根據(jù)公式p=F/S進行分析,它們各自是需要增大壓強還是減小壓強?主要是通過改變什么量來實現(xiàn)的?你還能舉出哪些生活中控制壓強的例子?學生先自己討論,再共同歸納總結:

  1.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可增大壓強;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可以增大壓強。

  2.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可以減小壓強。教師補充說明:任何物體所能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會被損壞。所以,路面、橋梁上會有限重標志。

  三、課堂小結

  1、壓力

 。1)定義:物理學中把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2)大。褐挥性谖矬w處于水平面上時,壓力大小才會等于重力大小。其他情況與重力大小無關。

  (3)方向:垂直作用于物體表面并指向被壓物體。(4)作用點:作用于被壓物體表面。(5)壓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影響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1)與壓力的大小有關(2)與受力面積有關。

  2、壓強:(1)、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2)、公式:p=F/S(3)、單位:帕斯卡(Pa)(4)、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四、課堂練習

  1、關于物體所受的重力和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的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壓力就是物體所受的重力。 B.壓力一定等于物體所受的重力。 C.壓力和重力不可能是同一個力。 D.壓力和重力的方向都是豎直向下的。

  2、一個木箱放在斜面上,如圖所示,能夠正確表示斜面受到木箱的壓力F的是()

  3、小明同學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時,做了如圖甲、乙所示的實驗。

 。1)實驗能夠得出的結論是

  。(2)若想繼續(xù)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但關系”,應再做圖

 。ㄟx填“丙”或“丁”)所示實驗。

  4、如圖所示,將一塊磚平放、立放、側放時,它對地面的壓強(

  )

  A.平放時最大。 B.立放時最大。 C.側放時最大。

  D.平放、立放、側放時一樣大。

  5、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動物身上的各種器官不斷地完善,以適應生存環(huán)境。我們所了解的下列事例中,有減小壓強功能的是(

 。

  A.號稱“森林醫(yī)生”的啄木鳥,長有細長而又堅硬的尖喙,便于啄開樹皮。

  B.人口腔里的牙齒根據(jù)咀嚼功能的不同,分出了切牙、尖牙等。 C.駱駝的體重比馬的體重大不了一倍,腳掌面積卻是馬蹄的三倍。 D.大象長有兩個大耳朵,即可以發(fā)揮聽覺功能,還可用于散熱。

  6、一個物體放在斜面上,請用力的示意圖畫出物體受到的重力和斜面受到的壓力。

  五、作業(yè):課后練習

  1、

  2、

  3、4

  駐馬店實驗優(yōu)質(zhì)課評選

  《9.1壓強》教學設計

  遂平縣槐樹鄉(xiāng)中

  郭

  二0一四年五月

  敏

壓強教學設計9

  新人教版第九章第1節(jié)壓強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壓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壓強的概念、公式、單位,并能應用壓強知識進行有關計算,知道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制定計劃、設計實驗、操作實驗、觀察實驗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論證、概括出規(guī)律性結論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探究實驗中,體會到客觀規(guī)律的可認識性和有效的利用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積極研究探索科學知識的精神。教學重點:壓強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正確理解.教學方法:

  探究法:通過學生自己獨立的探究活動.觀察現(xiàn)象.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比較獲得對壓強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較歸納法:通過對具體現(xiàn)象、事例的對比、比較,提出問題,并通過研究歸納出一般的結論.教具準備:

  木條、圖釘、鉛筆等【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它的意思是把刀磨得鋒利了,砍起柴來就會輕松快捷省時,它包含了一定的物理知識,這就是本節(jié)課我們要學的

  板書壓強

  二、壓力

  1.請學生在黑板上畫下列情況下的壓力示意圖

  通過分析學生應明確壓力的概念及其三要素,理解有些壓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產(chǎn)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情況下壓力和重力無關,壓力不是重力.

  幻燈片展示:

  1、壓力:

  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2.壓力的三要素:

  (1)作用點:在被壓物體(即受力物體)的表面上。 (2)方向:與被壓物體的表面垂直

  并指向被壓物體

  (3)大。簤毫Σ⒉欢际怯芍亓σ鸬,只有在特殊時,壓力F =物體的重力G

  三、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那些因素有關

  1.播放視頻:針壓與手壓皮膚

  2.引導學生猜想:壓力的`作用效果與那些因素有關(1)可能與壓力大小有關;(2)可能與壓力的受力面積有關。 3.設計實驗并進行實驗含視頻實驗

  實驗方法(在老師引導下學生討論得出):控制變量法實驗器材:木條、圖釘、鉛筆、氣球?qū)嶒灢襟E:

  (1)控制受力面積不變,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

  (2)控制壓力大小不變,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讓學生選擇課桌上的器材探究)。

  4.驗結論: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壓力的受力面積有關。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四、壓強

  根據(jù)探究實驗可知,受力面積相同時,通過比較壓力的大小可以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壓力相同時,通過比較受力面積的大小可以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壓力和受力面積都不相同(且被壓物體形變程度極其微小)時,壓力的作用效果該2

  如何比較呢?例如:一塊底面積為2 m、重500 N的木板和一塊底面積為5 m重1000 N的鋼板都放在水平地面上,哪一塊對地面的壓力作用效果大呢

  22F木=G木=500N,S木=2m F鋼=G鋼=1000N,S鋼=5m

  [生]用壓力除以受力面積求出1平方米面積所受的圧力的大小就可以了。 [生]每平方米面積所受的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師]看來用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比值能描述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在物理學上我們就把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比值叫做壓強

  幻燈片展示:

  1.定義: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比值叫做壓強。即物體單位面積上所受到的壓力。

  2.物理意義:壓強是用來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壓強的計算公式為:

  P=(引導學生理解:受力面積S指的是兩物體相互接觸的面積)4.單位:壓強的單位是由壓力和受力面積的單位組成的復合單位,寫作“N/m2”,物理學中稱為帕斯卡。帕斯卡是非常小的單位;我們把三粒芝麻壓成粉,均勻地分布在1cm2的面積上,所產(chǎn)生的壓強約為1Pa即1 N/m2。

  5.燈片展示:例題某同學質(zhì)量為45kg,每只腳接觸地面的面積是150 cm2。(1)當他站在水平地面時,腳對地面的壓強有多大?(2)當他正常步行時,腳對地面的壓強變大還是變。

  (設計意圖:通過對壓強的相關計算進行練習,加強對于壓強知識的進一步掌握和應用.〕

  五、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

  介紹每一物體能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限度,超過這一限度,物體就會損壞,如:磚能承受的壓強6×106pa,松木是5×106pa,花崗巖(120-260)×106pa。

  生活中有些事例需要破壞物體表面(增大壓強),如刀切菜、斧劈柴等;而有些事例中又要防止物體表面被破壞(減小壓強),如滑雪、背書包、鋪鐵軌等。

  了解壓強知識的應用,播放視頻,加深學生對壓強意義的理解。

  2

  2組織學生討論:根據(jù)計算公式

  進而得出:1.增大壓強的方法:

  (1)壓力不變,減小受力面積。例:細線可以切割皮蛋、刀口磨得很鋒利。 (2)受力面積不變,增大壓力。例:打樁機的錘很重。 (3)增大壓力同時減小受力面積。 2.減小壓強的方法:

  (1)壓力不變,增大受力面積。例:鐵軌鋪在枕木上、載重汽車輪多而寬、石雕像有寬大的底座、坦克有履帶、螺絲放墊圈、寬帶的書包、人坐沙發(fā)與坐硬凳

  (2)受力面積不變,減小壓力,例如:書包中的書太多時,對肩的壓強很大,這時可取出幾本書,減小書包對肩的壓力從而改變壓強。

  (3)減小壓力同時增大受力面積。

  六、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引入新課時設置的問題,首尾呼應,渾然一體,使人感到本節(jié)設計有一種圓融的美。最后根據(jù)板書對本課時主要內(nèi)容進行小結,并評價課堂中學生所進行的探究

  【板書設計】:

壓強教學設計10

  一、教材來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

  二、內(nèi)容來源

  初中八年級物理下冊第九章壓強

  三、主題

  壓強

  四、課時

  一課時

  五、授課對象

  八年級學生

  六、設計者

  雁鳴湖中學慕智勇

  七、目標確定依據(jù)

  課程標準要求:通過實驗理解壓強,知道生活中增大減小壓強的方法。

  八、教材分析

  壓強是力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是對壓力的作用效果的進一步描述,是初中物理課程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本節(jié)由“壓強”和“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兩部分內(nèi)容組成,本節(jié)教材從生活場景走進物理學習,又從物理學習走進社會應用,體現(xiàn)了物理與生活、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本節(jié)內(nèi)容集情感體驗、實驗探究、計算、應用于一體,涉及的知識多、綜合性強。

  九、學情分析

  壓強的概念較為抽象,學生初學極易與壓力的概念混淆不清,為讓學生較好的理解壓強與壓力的區(qū)別,做好探究壓力作用效果有關因素的實驗是本節(jié)課的關鍵,為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可讓學生自行設計各種各樣的實驗,通過不同的實驗最后達到同樣的目的(老師要提前為學生準備豐富多樣的實驗器材)。另外本節(jié)可的內(nèi)容與生活聯(lián)系較為緊密,應讓學生充分列舉日常生活中的與壓強有關的現(xiàn)象,并加以解釋,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加深學生對壓強概念的理解。

  十、學習目標

 。ㄒ唬、能舉例說明壓力和重力的區(qū)別。

 。ǘ⑼ㄟ^實驗,探究影響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三)、能熟練應用壓強的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ㄋ模、會解釋和分析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十一、評價任務

 。ㄒ唬、通過圖片、學生舉例和列表格的方式來檢測目標一達成

  (二)、通過實驗探究學生觀察和分析實驗結果來檢測目標二的達成。

  (三)、通過例題和學生練習來檢測目標三的達成。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修改點

  復習提問

  展示教學目標

  導入新課

  進行新課目標(一)壓力1.什么是壓力

  2.壓力與重力的關系

  目標(二)壓強1.壓力的作用效果

  2.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目標(三).1、壓強計算公式

  2、習題練習

  目標(四)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

  習題檢學部分

  課堂小結

  作業(yè)展示

  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1.播放本節(jié)節(jié)首圖。

  2.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29頁“想想議議”。

  1.師生共同分析以下幾種情況物體表面受到壓力的情形,并畫出表面所受壓力的示意圖。問:它們所受的壓力有什么共同特點?(引導學生回答壓力的作用點和方向)2.總結什么是壓力及相關知識:(1)壓力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的力叫壓力。(2)壓力作用點:被壓物體的表面。(3)壓力方向:垂直于受壓物體表面且指向受壓物體內(nèi)部。(4)壓力產(chǎn)生條件:物體之間接觸且互相擠壓(壓力本質(zhì)是彈力)。

  3.請同學們分別畫出上面幾種下物體所受重力的示意圖。4.講述并總結壓力和重力的關系:

  5.演示:壓氣球。問: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壓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6.演示:指導學生分別用較小的力和較大的力壓氣球,觀察形變程度。問:形變程度與壓力大小有什么關系?7.指導學生按圖所示用筆尖和筆尾扎手。問:兩手的感覺有什么不同,說明了什么?

  8.講述受力面積,了解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

  9.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30頁有關內(nèi)容,認識實驗器材,設計實驗方案,完成實驗。(2)思考、討論并回答:

  ①本實驗中怎樣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比較海綿的形變程度)

 、诩讏D和乙圖相比,哪個因素相同?哪個因素不同?壓力的作用效果有什么不同?是哪個因素造成的?③乙圖和丙圖相比,哪個因素相同?哪個因素不同?壓力的作用效果有什么不同?是哪個因素造成的?

 。3)總結: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效果越明顯;壓力大小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效果越明顯。

  10.講述:根據(jù)實驗結果,要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既要比較壓力,又要比較受力面積。物理學中,物體所受壓力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叫做壓強。

  11.指導學生根據(jù)壓強定義并利用課本寫出壓強公式:p=F/S

  認識各字母的含義。

  12.(1)指導學生利用壓強公式計算:一輛推土機重200000N,

  兩條履帶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5m2

  ,求推土機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是多少?推土機每平方米對水平地面的壓力是多少?

 。2)講述:①壓強的國際單位是帕斯卡(Pa),1Pa=1N/m2

 、趬簭娫跀(shù)值上等于物體在單位面積上受的壓力。

  13.師生共同分析解答課本第31頁例題。

  14.提出問題:(1)釘子、縫衣針為什么要做得很尖?刀刃為什么要磨得很薄?(2)鐵軌下面為什么要鋪放枕木?推土機為什么要裝寬大的履帶?15.老師:壓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體發(fā)生形變,對物體的壓強越大,物體的形變就越大。任何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會破壞(例)。

  16.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31頁和32頁有關內(nèi)容,回答:哪些地方要增大壓強?哪些地方要減小壓強?各用什么方法?17.總結:(1)增大壓強的方法:①增大壓力,②減小受力面積。(2)減小壓強的方法:①減小壓力,②增大受力面積。18.討論:為了把菜切斷,可以用力切,也可以把刀磨一磨,你喜歡用哪種方法?(利用公式講述,在壓強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可以省力)

  師生總結本節(jié)主要內(nèi)容

  回答問題

  閱讀、體驗、思考。

  聆聽、分析、畫

  圖、總結。

  聆聽、總結、記筆記。

  實驗、觀察、思考。

  聆聽、記筆記。

  閱讀、實驗、總結。

  聆聽、記錄、閱讀。

  解答,分析。

  分析解答。

  帶著問題閱讀,思考并回答。

  總結、思考。

  復習相關知識。

  創(chuàng)設情景,吸引學生興趣,引出課題。

  學習從實例中總結知識。

  學習壓力和重力的關系,進一步理解壓力概念。

  了解壓力作用效果及影響因素。

  教學要求,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

  教學要求。

  學習利用實例歸納物理知識。學習用壓強公式解題。

  學習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讓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板

  書

  設

  計

  第九章第1節(jié)壓強

 。ㄒ唬〾毫

  1.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的力。

  壓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2.壓力與重力的關系:

  (二)壓強

  1.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意義: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

 。2)定義:物體所受壓力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叫做壓強。

  2.公式:p=F/S

  3.單位:帕斯卡(Pa),1Pa=1N/m2

  (三)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

  1.增大壓強的方法

  ①增大壓力;②減小受力面積。

  2.減小壓強的方法

 、贉p小壓力;②增大受力面積。

壓強教學設計11

  第二節(jié) 壓力和壓強(2課時)

  第1課時

 。ǎ┙虒W目的

  1.理解壓力的概念,知道壓力的作用效果眼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壓強 —— 初中物理第一冊教案。

  2.掌握壓強的概念,知道壓強的計算公式,國際單位制中醫(yī)強的單位及其意義,會進行壓強的簡單計算。

  (二)教具

  演示用:壓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質(zhì)量為200克的破碼2個,細砂、玻璃杯。

  學生用:壓力小桌, 10 × 10 ×5厘米3的塑料泡沫,質(zhì)量為 200克的破碼 2個(以上器材兩人一組,由實驗室準備人

 。ㄈ┙虒W過程

  一、新課引入

  1.請同學們閱讀本節(jié)課文開頭的“?”和圖10—1,猜一猜兩人對雪的壓力差不多,為什么一個人陷下去了,另一個人沒有陷下去?

  2.請同學們觀察自己的書包帶子。想一想平時背書包時,覺得寬帶子好,還是細帶子好,為什么?

  對以上問題,可能同學們現(xiàn)在還不能得出正確結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確,要經(jīng)過事實來檢驗。同學們學習了本課的知識,就會得到滿意的回答(板書課題:第十章壓強液體的壓強第一節(jié)壓力和壓強)。

  二、進行新課

  1. 請同學們在草稿本上畫出下列各圖中物體對表面的壓力示意圖。

  同時請三位同學在黑板上畫,三人各畫一圖(有意識地請能正確畫出的同學,以便借此講解壓力的概念)。同學們作圖時,教師可走到學生中去,來回巡視,了解學生作圖中的錯誤。

  2.學生停筆后,先講評下面學生作圖情況,然后講評黑板上畫的圖,進行糾正,并用紅色粉筆把壓力突出出來。請同學們思考后舉手回答,以上圖中物體對受力表面的壓力有什么共同特點?

  啟發(fā)學生回答出:壓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壓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

  3.教師重復一遍學生的回答(板書:壓力: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4學生分組做課本圖10—3壓力小桌的實驗,并講述壓強的概念。

 。╨)介紹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和要觀察的現(xiàn)象。

  首先照圖10—3甲做,觀察壓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然后照乙圖做,比較與甲圖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受力面積不同,壓力相同),觀察壓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 最后請同學們回答圖下面的圖注中提出的問題,并得出結論。(板書:“壓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保

 。2)照圖10-3甲那樣,放上一個破碼和放上兩個破碼,想一想塑料泡沫受到的壓力相等嗎?

  塑料泡沫的受力面積相等嗎?觀察壓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實驗后由學生得出結論。(板書:“壓力作用的效果還跟壓力的大小有關。”)

 。3)講述壓強的概念

  壓力作用的效果不僅跟壓力的大小有關,還跟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為了比較壓力作用的效果,物理學中引人壓強的概念(板書:壓強)。

  講述:要比較壓力作用的效果,應取相同受力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物理學中把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板書這一定義)。

 。4)壓強的計算

  例:一臺機器重1000牛頓,與地的接觸面積是2米2,這臺機器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大?

  請同學們說一說該怎樣計算?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壓強等于壓力除以受力面積。

  (教師板書:壓強= )

  告訴學生,物理上用戶表示壓強,用F表示壓力,用S表示受力面積。請學生在黑板上寫出用字母表示的壓強公式:

  P=

 。5)講述壓強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面積的單位是“米2”,壓強的單位是“牛/米‘”(板書:壓強的單位是“牛/米‘”,又叫帕斯卡人該單位讀作“牛頓每平方米”,它有一個專門名稱叫做帕斯卡,簡稱帕,帕斯卡是法國科學家,為了紀念他在物理學研究方面作出的貢獻,以他的名字作為壓強單位的名稱。

  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 1牛頓”。

  寫出“5帕”,指導學生說出它的意思是: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5牛頓。列舉課文中一張報紙子放在桌面上對桌面的壓強和成年人站立在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

  請同學們利用剛學的壓強公式、單位,計算下面所述例題。

  5.例題:

  〔例題〕:根據(jù)課本圖10—4和圖10-5所給條件,比較芭蕾舞演員足尖和大象對地面的壓強,哪個大?

  教師一邊念題,一邊請同學們看圖,并思考,念完題后,請學生說出已知條件,教師寫在黑板上,利用公式P= 進行解答。

  解題過程中和解題完后進行評講,強調(diào)單位必須使用規(guī)定的單位:力用牛頓,受力面積用米?,所得到的壓強單位才是帕斯卡。

  三、歸納本課的內(nèi)容和課堂鞏固練習

  1.利用黑板上的板書,簡明扼要地把本課所學知識敘述一遍。

  2.請學生對課本的圖10-1問題作出回答;再請一位學生說一說書包帶子寬的比窄的好的理由。

  3.討論章后習題第5題。討論后教師補充、完善。

  4.教師把玻璃杯開口向上和開口向下的兩種方式放在細砂上,請同學們說出觀察到的現(xiàn)象。并回答為什么會有這種現(xiàn)象?

  四、布置作業(yè)

  1.對第一節(jié)教材后的練習第1、2、3、4題進行思考,物理教案《壓強 —— 初中物理第一冊教案》。把你的思考簡要地寫在題目的旁邊,下節(jié)物理課時準備課內(nèi)回答。

  2.把節(jié)后練習的第5、6題做在作業(yè)本上。

  提示:在做練習第6題之前,思考一下:

  1米2=______厘米2,1厘米2=_______米2,那么150厘米2=_____米2。計算時,要用科學記數(shù)法。

  (四)說明

  1.課本中圖10一3的實驗,如果沒有恰當?shù)乃芰吓菽捎蒙白哟,效果一樣。這一實驗,安排為學生分組實驗,其課堂效果好于演示實驗,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得出結論比看老師的演示實驗印象更深刻。

  2.關于壓力和重力,在本課只就課本中所述的“壓力并不都是由重力產(chǎn)生,也不一定都與重力的方向相同”進行講述。不宜在本課內(nèi)進行拓寬或加深。如果有學生說“壓力就是重力”,教師必須加以糾正,不要造成概念上的錯誤。至于壓力與重力的區(qū)別,可放在章未復習時進行,以免充談本課“壓強”這一重點知識。

  3.關于壓強的單位“帕斯卡”,一定要讓學生懂得它的意義,在運用時才知道為什么要把受力面積“厘米‘”或“毫米‘”換算成“米‘”的道理;同時面積單位的換算,對于初二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在課前給予輔導,特別是采用科學記數(shù)法和涉及負指數(shù)的問題時,可能就更加困難,教師備課時應考慮到這一問題。

  4.芭蕾舞演員足尖對舞臺的壓強和大象對地面的`壓強大小的比較這一例題,安排給學生自己在課內(nèi)做,可鞏固本課所學知識。學生做后教師進行講評,在書寫格式、解題思路、公式運用和單位換算上,給予指導,這樣對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效果更佳。

  5.把空玻璃杯開口向上和開口向下分別放在細砂上的演示實驗,可以布置給學生課后回家自己做一做,并說明理由,以達到復習本課所學知識的目的。

  第2課 時

 。ㄒ唬┙虒W目的

  1. 鞏固對壓強概念的理解。

  2.知道減小和增大壓強的辦法,并能對一些簡單現(xiàn)象進行解釋。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懂得物理知識不僅有趣。更是有用的。

 。ǘ┙叹

  演示用:鈍刀口和鋒利刀口的剪刀各1把,斷了尖和沒有斷尖的錐子各1個,硬紙片或布條,肥皂塊,1~2厘米寬的塑料帶和細棉線各一根。

 。ㄒ陨掀鞑膬扇艘唤M)

  學生用:肥皂一小塊,1—2厘米寬的塑料帶和細棉線各一根。

 。ㄈ┏鰧W過程

  一、復習第一課時所學知識

  1.什么叫壓力?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

  2.什么叫壓強?寫出計算壓強的公式和壓強的單位。

  3.回答第1課時布置的思考練習題。

  4.說出你測物理課本1張紙對桌面的壓強的辦法。

  以上問題,均由學生回答,由另外的學生補充、糾正。然后由教師進行評講。

  二、進行新課

  1.根據(jù)學生對玻璃杯開口向上和開口向下兩種情況放在細砂陷入細砂深度不同的回答,引導學生分析:玻璃杯對細砂的壓力不變,玻璃杯對細砂的受力面積發(fā)生了變化,使玻璃杯對細砂的壓強發(fā)生了變化。(板書:減小和增大壓強的辦法)

  2.講述

 。1)任何物體能夠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將會被壓壞。

 。2)舉例:房屋建設中,樓層修得越高,樓體對地面的壓力就越大,如果墻基的受力面積不足夠大,樓房對地的壓強就很大,可能會使地面下陷,樓房倒塌,造成損失,所以修建高樓大廈,必須加寬地基,以減小樓房對地面的壓強。

  (3)讀圖:學生閱讀課本圖10一6,讀后說一說履帶拖拉機和雪上飛機是采用什么辦法來減小壓強的?教師對學生回答補充、完善后板書“在壓力不變時,利用增大受力面積的辦法,可以減小壓強!

  3.實驗:

 。1)學生隨堂實驗:

  同學們桌上放有一小塊肥皂、有一條較寬的塑料帶和一條細棉線,請同學們先想一想,然后做一做,看怎樣才能較容易地把肥皂塊切斷?做完后舉手發(fā)言,說一說你的做法和你這樣做的理由。

 。2)教師演示實驗:

  分別用鈍刀口和鋒利刀口的剪刀剪硬紙片或布條。

  用斷了尖和沒有斷尖的錐子向硬紙片穿孔。

  做時請同學們觀察,什么剪刀容易剪斷布條?什么錐子對硬紙片穿孔較容易?

  由以上學年隨堂實驗和教師演示實驗,引導、啟發(fā)學生得出結論,教師板書:“壓力不變時,利用減小受力面積的辦法,可以增大壓強。”

 。3)讀圖:學生閱讀課本圖10—7,讀后說一說圖中所述的是采用什么辦法來增大壓強的。

  三、鞏固練習(課堂討論)

  1.第1課時完后,布置同學們做課文后的練習第2、3、4題。請同學們利用小組討論的機會,說一說你是怎樣答的,通過本課的學習,回答:為什么啄木鳥關嘴變鉤了,就不能成為“森林醫(yī)生”了?為什么說駱駝是“沙漠之舟”?

  2繼續(xù)討論章后的習題第6題,比較梯子和木板,哪個對冰的壓強?

  四、歸納本課內(nèi)容

  1.教師復述本課的學習過程

  教師復習提問~講述~同學們隨堂實驗和老師的演示實驗~同學們的分組討論。

  2.學生自己歸納本課內(nèi)容:說一說減小和增大壓強的辦法,并各舉1~2例。

  3.教師小結:壓力不變時,利用增大受力面積的辦法,可以減小壓強;壓力不變時,利用減小受力面積的辦法,可以增大壓強。在日常生活中和生產(chǎn)實際中,要根據(jù)不同情況和需要采取恰當?shù)霓k法來減小或增大壓強。

  五、布置作業(yè)

  1.閱讀課文,并聯(lián)系實際舉出l~2個例子。

  2.把章后習題第1、2、3題做在作業(yè)本上。要求注意書寫格式規(guī)范、公式、單位正確。

  3.思考第一節(jié)課文后的“想想議議”,可以互相討論,看誰說的辦法多。

 。ㄋ模┱f明

  1.本課時是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進行,當由學生回答的,盡量讓學生回答,教師不要包辦代替,要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主動地學習,以練習、鞏固已學過的知識。

  2.本課安排的演示實驗,目的在于增強學生的實感,也可以請學生上臺演示,演示后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大家聽,并說明理由。然后教師再進行小結。

  3.本課重點、難點都不多,課內(nèi)時間也較充分,布置的書面作業(yè),也可以放在課內(nèi)完成一部分。

壓強教學設計12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指出:“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將科學探究列入內(nèi)容標準,旨在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diào)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敢于創(chuàng)新的探索精神。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領悟科學的思想和精神!笨梢,探究性教學應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作為教學目標的取向之一;把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價值觀、實踐操作、解決生活中與物理學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探究性教學的教學設計應主要圍繞學生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環(huán)境這兩方面來展開、本文僅就現(xiàn)行的初中教科書《物理》(第一冊)第十一章中的“大氣的壓強”一節(jié)的教學設計,淺析探究性教學設計中學習策略和學習環(huán)境的有關問題。

  1.設置發(fā)現(xiàn)問題的學習環(huán)境

  觀察1 將一干燥的玻璃瓶放在酒精燈上均勻加熱一段時間,用一插有長細玻璃管的橡膠塞把玻璃瓶的瓶口塞緊,并倒插入盛水的玻璃槽中,這時玻璃管中的`“水往高處走”,如圖1所示。

  觀察2 在一玻璃杯中裝滿水,用一蓋玻片將其蓋住,手壓住蓋玻片,將玻璃杯口向下倒置,放開手后蓋玻片并不掉下,如圖2所示。

  觀察3 把一個內(nèi)徑比手指肚稍小一點的玻璃管或飲料吸管插入水中,直到全部被水淹沒。用手指堵住管子的一端并將其從水中取出,水依然保留在管中,只有當手指松開被堵塞的管口,水才會流出來,如圖3所示。

  現(xiàn)象的觀察主要是為學生正確理解“大氣具有壓強”提供感性認識,引起學生注意,也就是為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提供一種學習環(huán)境。同時,這一環(huán)境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物理的良好欲望。

  2.引導學生思考。促使學生現(xiàn)有概念向科學發(fā)展

  物理概念的學習是物理學習的基礎,只有讓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才能真正掌握物理概念?茖W概念的形成需要有一個構建已有事實的邏輯數(shù)學結構的過程,因此,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做出玻璃管中水、蓋玻璃片的受力示意圖,進一步明確大氣壓的存在,這是把原始問題抽象成物理(或數(shù)學邏輯結構)模型,也是解決物理問題的關鍵。

  3.從現(xiàn)象的分析與印證,促進學生現(xiàn)有概念向科學概念的轉化,培養(yǎng)思維能力和良好的思維習慣

  現(xiàn)象的觀察與分析為學生建立了“大氣壓”的概念,但是,概念的正確與否卻需要有實驗的驗證。有步驟地進行實驗,不但增強了學生的體驗機會,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概念的形成提供幫助。這時教師可以在組織學生在認真分析前面三個演示實驗的基礎上,列舉出與大氣壓強有關的自然現(xiàn)象或物理現(xiàn)象,并演示給學生看,或者說,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實驗中來。

  教師也可利用物理學史中關于人類對大氣壓強的認識,幫助學生構建具有抽象意義上的“大氣的壓強”。如馬德堡半球?qū)嶒灒旱聡锢韺W家奧托?格里克利用自己發(fā)明的抽氣機把兩個直徑只有26.4厘米的鐵球抽成真空。然后用8匹馬來對拉,卻怎么也拉不開兩個鐵球,可見大氣壓強有多大。

壓強教學設計13

  《壓強》教學設計

  葫蘆島市第六初級中學李麗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理解壓強的概念;

  2、理解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能夠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4、了解增大和減小壓強的主要方法。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壓強現(xiàn)象,理解壓強的概念;

  2、通過探究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掌握壓強的定義和公式,掌握控制變量法;

  3、通過經(jīng)歷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提問、猜想、實驗和分析數(shù)據(jù)、總結概括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善于觀察生活等科學技能和科學素養(yǎng)。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壓強大小決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正確理解及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具準備:

  課件、氣球、針、鉛筆、小刀、橡皮泥、勾碼、彈簧測力計、細繩、長方體木條教學過程

  一、

  引入新課(創(chuàng)設情境)一只充滿氣的氣球,分別用手掌手指按壓,并沒有破,用一根小針輕輕一碰,破了,思考: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些不同的現(xiàn)象?

  二、新課教學

 。ㄒ唬〾毫Φ淖饔眯Ч

  播放幻燈片,看圖片:蟬能將口器插入樹皮中,駱駝能行走在沙漠中,水杯放在桌面上,用手指向墻面按圖釘,用物理語言描述這些事例,找出這些事例中所包含的共同特征?

  學生思考回答:力的作用方向都是垂直于物體表面的;都使物體發(fā)生了形變。

  提出壓力的概念,教師才此期間強調(diào)壓力不是重力,提出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呢?帶領學生用鉛筆的筆尖和筆尾感受壓力的不同效果提出猜想:壓力的作用效果與物體的接觸面積和施力的大小有關

  學生分小組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驗證猜想(運用控制變量法,學生自主實驗,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對知識點的認識,教師巡回指導,及時反饋,用時十分鐘左右)

  鼓勵幾個小組上前演示(學生展現(xiàn)個人風采,增強自信),總結結論。

 。ǘ〾簭

  通過數(shù)據(jù)(比值定義法)得出壓強的表達式

  單位:帕斯卡,簡稱帕,符號Pa,1牛每平方米表示1平方米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為1牛。

  因為壓強單位很小,壓強常用單位還有:百帕、千帕、兆帕,舉例:一張報紙平鋪在桌面上對桌面的壓強就有0.5帕,一粒西瓜子放置在桌面上對桌面的壓強就有20帕等

  例題練習PPt(學生通過練習將公式與實際聯(lián)系起來,鞏固知識點)

 。ㄈ┰龃蠡驕p小壓強的'方法

  老師提出問題:利用橡皮泥和小刀,在橡皮泥上切一刀,怎么才能使橡皮泥對桌面的壓強減小一半?(學生設計實驗,并到前面演示,通過這個實驗,結合生活中的經(jīng)驗,學生討論怎樣增大、減小壓強的方法,用時四分鐘左右)。教師總結:

  增大壓強的方法

  (1)受力面積一定,增大壓力(2)壓力一定,減小受力面積(3)既增大壓力同時又減少受力面積減小壓強的方法

  (1)受力面積一定,減小壓力(2)壓力一定,增大受力面積(3)既減小壓力同時又增大受力面積

  這節(jié)課,從壓力的作用效果認識了壓強這個物理量,并且利用了實驗探究的方法和比值定義法得出了壓強的定義公式和單位,學生親身驗證了一下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扣題)請同學們解釋一下課前的現(xiàn)象(學生解釋),教師說明,任何物體所能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的限度,而在實際生活中,有的時候需要增大壓強,而有的時候需要減小壓強,通過展示圖片,讓學生辨別并說明都運用了什么樣的方法。

  三、課堂小結:

  1、壓力:物理學中把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壓力的作用效果:

  與壓力的大小有關,與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2、壓強:

  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公式:

  單位:帕斯卡(Pa)

  3、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四、當堂練習

  設計關于壓力作用效果、壓強、及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方面的練習題,鞏固新知識點,用PPt展示。

  五、

  作業(yè)

  探究生活中與壓強有關的實例,舉出五個以上實例并說明運用了本節(jié)課的哪部分知識。

  六、

  板書設計

  壓力:物理學中把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公式:

  單位:帕斯卡(Pa)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壓強教學設計14

  第九章

  第1節(jié)壓強

  教

  學

  設

  計

  學校:古浪縣定寧初級中學科目:物理年級:八年級教師:劉彥文

  日期:20xx年4月11日

  【課題】第九章第1節(jié)壓強【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通過探究實驗,知道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2.理解壓強的概念、公式和單位,能應用壓強知識進行有關的計算。

 。ǘ┻^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進一步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2.通過實驗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的研究問題的常用方法—控制變量法。

 。ㄈ┣楦小B(tài)度·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認識科學方法的重要性;

  2.通過對日常生活、生產(chǎn)中壓強現(xiàn)象的解釋,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學原理的精神和將物理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生產(chǎn)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壓強概念。教學難點:比值定義法定義壓強。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演示實驗法、列舉實例法、多媒體課件演示法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一頭削尖的鉛筆、四角小桌、海綿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引導學生實驗

  提出問題:兩個手指的受力有什么不同?兩個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觀察兩個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同?

  和這個實驗類似的情況生活中還有很多,我們再看一個圖片。

  兩個人對雪地的壓力是差不多的,但壓力的效果相同嗎?你覺得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帶領學生分析

  引導:上面這些現(xiàn)象都與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有關。

  二、新課講授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

  首先讓我們用實驗來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根據(jù)剛才的分析,你覺得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什么?

  那我們要用什么方法,來分別研究兩個因素對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呢?我們把壓力作用面積叫做受力面積。 PPT展示實驗過程,引導學生得到實驗結論

 。ㄒ唬〾毫Φ淖饔眯Чc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引導:

  從剛才的分析可知,如果要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大小,怎么辦?

  那要是壓力和受力面積都不相同,怎么辦?在前面的學習中有沒有能借鑒的方法。非常好。壓力和受力面積的比值可以定量的描述壓力的`作用效果,我們給他起個新名字叫壓強。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ǘ〾簭

  1.定義:物體所受壓力的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

  用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

  p。 FS壓強在數(shù)值上等于物體單位面積所受的壓力,壓強越大,壓力產(chǎn)生的效果越明顯。提出問題

  根據(jù)壓強的公式,壓強的單位應該是什么?

  為了紀念科學家帕斯卡在物理學,特別是壓強知識上的貢獻,我們把N/m2用一個專用名稱代替:帕斯卡。 2.壓強的單位:

  國際單位:帕斯卡,簡稱:帕,符號:Pa。

  將一張報紙對折一下,平鋪在地面上,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 Pa。 1 Pa表示物體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1牛。 PPt展示例題

  水平桌面上放一本書,書所受的重力為3 N,與桌面的接觸面積為5×10-2 m2,計算書對桌面的壓強。

  引導學生完成計算,糾正計算過程中錯誤(過程略)提出問題

  拖拉機在泥濘的田里工作,為了不陷進土里,我們用了什么辦法減小它對地面的壓強的?類似的事例你還知道哪些?

  展示各種減小壓強的事例,帶領學生分析

 。ㄈp小或增大壓強

  1.減小壓強可以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提出問題

  為什么我們會覺得坐軟沙發(fā)比坐硬板凳要舒服呢?展示各種增大壓強的事例,帶領學生分析2.增大壓強可以增大壓力或者減小受力面積。

  三、課堂小結本節(jié)課我們通過實驗探究了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進而形成壓強的概念,并討論了增大減小壓強的方法和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事例。

  四、反饋練習

  1.如圖所示,A、B、C三個實心物體的體積、密度均相同,它們對水平桌面的壓力分別為FA、FB、FC,它們對桌面的壓強分別為pA、pB、pC。則三個壓力的大小關系是

  ,壓強自大到小的順序是

  。

  2.人在走路時對地面的壓力和壓強,與人站立在地面時相比較( ) A.壓力不變,壓強改變

  B.壓力不變,壓強不變

  C.壓力改變,壓強改變

  D.壓力改變,壓強不變

  3.小麗買了一只西瓜,她用塑料袋提回家,走了沒多遠,就感到手被塑料袋勒得很痛,根據(jù)我們學過的物理知識,請你幫助她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并說明這樣做的道理。

  五、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壓強

  一、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二、壓強

  1.定義:物體所受壓力的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

  pF用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

  S。

  壓強在數(shù)值上等于物體單位面積所受的壓力,壓強越大,壓力產(chǎn)生的效果越明顯。 2.壓強的單位:

  國際單位:帕斯卡,簡稱:帕,符號:Pa。

  三、減小或增大壓強

  1.減小壓強可以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2.增大壓強可以增大壓力或者減小受力面積。

  六、課后反思:

壓強教學設計15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壓強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壓力,什么是物體的受力面積.

  2.理解壓強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3.了解壓強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知道壓強單位的物理意義和由來.

  4.了解壓強的增大和減小的主要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觀察生活中各種跟壓強有關的現(xiàn)象.了解對比是提高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2.通過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經(jīng)歷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采集實驗數(shù)據(jù).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了解.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具有一定的實驗能力.

  3.了解改變壓強的實際意義和基本方法,具有運用知識解釋簡單現(xiàn)象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4.通過實際動手、實踐如何改變壓強.具有一定的動手實踐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經(jīng)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3.了解壓強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的廣泛性,認識科學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有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意識.

  4.感悟科學是人類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基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壓強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壓力與重力面積的正確理解.

  五、教學用具:壓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碼、橡皮泥、木條、彈簧秤、

  六、教學設計

  1 / 2

  1、請同學們在草稿本上畫出下列各圖中物體對表面的'壓力示意圖。

  壓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壓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壓力與重力的比較

  2、活動10.2探究壓力作用的效果

  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物理上用P表示壓強,用F表示壓力,用S表示受力面積。壓強公式:P=F/S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面積的單位是"米2",壓強的單位是"牛/米2"(板書:壓強的單位是"牛/米2",又叫帕斯卡。)該單位讀作"牛頓每平方米",它有一個專門名稱叫做帕斯卡,簡稱帕。

  例:一臺機器重1000牛頓,與地的接觸面積是2米2,這臺機器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大?

  3、10.3利用體重計和方格紙測量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猜一猜設計實驗實驗并收集數(shù)據(jù)思考與討論

  4、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5、布置作業(yè)

  2 / 2

【壓強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壓強教學反思11-14

《壓強》教學反思10-10

《液體的壓強》教學反思10-16

液體的壓強教學反思11-11

壓強教學反思(15篇)08-09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反思09-18

壓強教學反思15篇07-25

液體的壓強教學反思14篇10-27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教學反思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