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级免费看,特黄特色大片免费观看播放器,777毛片,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三级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人人澡人人草

教學設計-教學設計

時間:2025-03-09 15:25:5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1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病⒆x懂課文內(nèi)容,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能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展開聯(lián)想,續(xù)編故事。

  【教學重點】

  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續(xù)編。

  【教學難點】

  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

  讀課題,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請同學們自己來讀懂這篇課文。

  二、回憶學法、自學課文

  想想讀懂一篇文章的步驟是什么?

  1、借助拼音、讀通課文。

 。病⒆x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3、圍繞問題讀課文,理解課文。

  4、感情朗讀,談體會。

  三、反饋

 。、同桌互讀。

  2、抽生讀,檢測讀音。

  3、說:

  小木偶身上發(fā)生了什么事?

 。础⒄勼w會:

  從課文的最后一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

 。▽W生自由說。)

  四、熟悉故事情節(jié)

  1、分角色讀課文。

  2、分角色表演。

  五、拓展訓練

 。薄⒄归_想象續(xù)編故事。

 。、把編的`故事寫下來。

  六、詞語盤點

 。薄⒆x讀讀記記。

  2、完成讀讀寫寫。

 。、把好詞積累到詞匯本。

  【板書】

  小木偶的故事

  啟示:僅有一種本領是不行的,人應該多方面發(fā)展。

  【教后反思】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才能讓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權(quán)利。崔巒先生指出“教師的教,要切實轉(zhuǎn)到學生的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教練、輔導員,學生是主角、主人!獭菫榱恕畬W’,要服從、服務于‘學’,學生的自主學習要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

  在教學《小木偶的故事》中指導朗讀小木偶頭疼被誤認為撒謊一部分時,孩子們強烈要求與我合作朗讀,我快樂地答應了,并讓孩子們自己挑選了兩個同學來與我配合,我當小木偶,他們一個當小白兔,一個當老婆婆。讀完,我笑盈盈地走到“小白兔”跟前:“可愛的小白兔,你讀得真好,咱們來個擁抱吧!”然后又踱到“老婆婆”前,向她鞠個躬:“老婆婆,您的親切讓我感動,您的指責真讓我傷心,我真的是頭疼哪!”此時,教室里已炸開了窩,孩子們都綻開了燦爛的笑臉前仰后合。隨后,我又趕緊調(diào)整情緒收回孩子們的思緒。我將自己變成了他們的大朋友,在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了這篇精彩的童話。從孩子們放著亮光的眼睛中我深知他們已非常向往學習童話了。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2

  教材分析

  蕭乾的《吆喝》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diào)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讓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蘊涵的濃郁的情趣。內(nèi)容貼近生活,文字也不艱深。學生基本上可以自讀,在自讀后由學生質(zhì)疑提問,師生共同解決。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積累字詞,掌握詞的讀音、意義。了解作者及其對吆喝的品味分析。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資料及賞析語言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品味日常生活中的動人底蘊,培養(yǎng)學生熱愛本土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分析把握文章結(jié)構(gòu)。

  2、體會語言方面的特點。

  3、體驗作者在寫“吆喝”時的內(nèi)在情感。

  教學方法

  1、自主學習法。

  2、誦讀品味法。

  3、創(chuàng)造性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視頻導入

  二、掌握字詞

  招徠(lá?)鉗形(q?án)鐵鉉(xuàn)囿于(yòu)隔閡(hé)餛飩(hún)(tún)佐料(zu?)餑餑(bō)小鈸(bó)雪花酪(lào)蘸(zhàn)馬趴(pā)兜里(dōu)秫秸桿(shú)(jiē)鹵煮(l?)山楂(zhā)荸薺(bí)(qí)蕎麥(qiáo)嘞(lei)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請同學們快速跳讀全文,圈點勾畫,回答下列問題。

  1、什么是吆喝?吆喝是街頭各種商販的`叫賣聲,是當時小商販用于招來顧客而做出的各種音響,其實吆喝是那時媒體不發(fā)達的年代里的一種口頭廣告,起宣傳作用。也是一種如管弦樂器的藝術(shù),耐人尋味。

  2、文中的吆喝一共介紹了多少個?都涉及了人們生活的哪些方面?2 18種。吃的、玩的、用的。

  3、叫賣者吆喝時有哪些本領?得氣力足、嗓子脆、口齒伶俐、咬字清楚、還會現(xiàn)編詞兒、腦子快、能隨機應變。

  4、作者是用什么順序、什么辦法把雜亂的吆喝聲整理的井然有序?

  器樂時間順序早上(5-7)從早到晚(5-9)(引入)晚上(8-9)聲樂吆喝春天,到夏天(介紹)一年四季(10)秋天,到冬天(評價)吆喝的內(nèi)容吆喝的聲調(diào)吆喝的音韻節(jié)奏方法指導:當我們要把一些豐富多彩的資料整理成一篇文章時,我們就要想辦法用特定的順序,可以按時間的順序、分類的辦法整理,最主要是寫文章時,要用過渡句、總起句。這樣我們的文章內(nèi)容就會介紹的很清楚,內(nèi)容也很集中,讓讀者一看就明白。

  四、精讀美文,探究美點。

  1、在調(diào)查中你最喜歡那一句吆喝?

  用我以為最有趣,因為句式來回答。(提示從修辭、音調(diào)、押韻等角度評析)

  2、欣賞課外吆喝聲。說說它們各自有什么特點?

  五、體味情感

  1、作者對北京的吆喝聲懷有怎樣的感情?(喜愛)

  2、對這些漸漸失去的吆喝聲又懷有什么樣的情感?從哪句話、哪個詞可以看出?(遺憾、惋惜)

  3、文中最后一句包含著作者怎樣情感?(期望)

  六、創(chuàng)作吆喝

  1、選取自己熟悉或喜愛的商品創(chuàng)作一則吆喝廣告。(創(chuàng)作包括內(nèi)容、喊腔、若能京腔最好,也可以用自己的方言。)

  七、小結(jié)

  八、課后作業(yè)

  觀察在街頭做生意的人吆喝時的外貌、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作一個片段描寫。200—300字。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3

  一、課時教學目標界定: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詞語的分類理解,從而理清課文層次,了解課文大體內(nèi)容。

  3.在朗讀和想象的過程中,體會鄭和第一次遠航時的壯觀場面,激發(fā)并培養(yǎng)學生開拓進取的民族精神。

  二、教學設計板塊:

  1.激情導入,走近鄭和。

  2.分類理解新詞,脈絡一目了然。

  3.探究學習“揚帆遠航”。

  4.自主自設作業(yè)樂園。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PPT圖片、文字)

  四、教學流程及設計目的:

(一)、激情導入,走近鄭和。

  1.教師導語引入:由現(xiàn)在出國之便利,引出古代出國出海之艱難,從而引出六百年前明代大航海家鄭和七次下西洋遠航的故事,隨即出示鄭和像。

  2、出示課件:走近鄭和

  鄭和,本姓馬,云南昆明人,1371年生,12歲時,鄭和入宮做太監(jiān),后提拔為內(nèi)官監(jiān),賜姓鄭。鄭和體貌豐偉,聰明好學,機敏善辯。他入宮后信奉佛教,因此被封為“三寶太監(jiān)”。

  1405年鄭和首次受命出使西洋,當時的西洋是指現(xiàn)在的.文萊以西的海洋各地以及印度洋沿岸一帶。鄭和下西洋,比其他國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鄭和船隊超過二百艘,其寶船的載送量達到一千多噸,船隊總?cè)藬?shù)達二萬多人。

  讀了這段材料以后,此時,你有什么感受要說說?

  [導入部分,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對鄭和產(chǎn)生一份敬仰之情,通過“讀材料,談感受”,拉近了學生與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之間的距離,為接下來進行平等有效的閱讀對話做好了必要的鋪墊]

 。ǘ┬略~分類理解,脈絡一目了然。

  1.提出初讀要求,指導學生充分讀書。

  2.在學生充分初讀之后映示文中新詞:

  派遣(qiǎn)

  魁(kuí)梧(wú)

  健步

  浩浩蕩蕩

  贈送

  絲綢

  瓷(cí)器

  名揚海外

  鎮(zhèn)定自若

  化險為夷

  嚴陣以待

  A、指名讀,相機正音。

  B、這些語詞,你能在課文中理解它們嗎?同學之間可以交流交流。

  3.投影映示,將上述詞語放入三個方框中。

  猜猜看老師為什么把這些詞放在三個方框中,分成這三類呢?

  4.試試為每一類有關的內(nèi)容加個小標題。

 。〒P帆遠航,友好交往,戰(zhàn)勝兇險)

  5.映示課文框架圖,幫助學生理清全文脈絡。

  〔本板塊教學,將學習理解詞語和理清文章段落層次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既不回避起始課時的字詞教學,又盡量高效省時,一舉兩得。〕

 。ㄈ⿲W習“揚帆遠航”。

  1.教師以繪聲繪色的描述,引出課文第三自然段,課件映示。自由讀,邊讀邊在頭腦中想象當時的情景。

  2.指名朗讀或扮演鄭和進行表演再現(xiàn)。(選哪一種方式匯報,由學生自主選擇。)

  3.假如時間能倒流,你就站在岸上為船隊送行的人群中,當時你們會對鄭和、對船隊怎樣歡呼,如何祝福?

  引導學生讀一讀第1、2自然段后再展開想象。

  4、此時,假如你能和鄭和相見,你會有哪些問題想問問他?

  【這一置疑的巧妙之處在于讓學生直接向文章中的人物質(zhì)疑,與文本進行近距離對話,至于學生所提出的

  問題,教者根據(jù)問題類型和內(nèi)容,或扮演鄭和角色直接回答,或存疑留待下一節(jié)課探究解決!

 。ㄋ模┳灾髯栽O作業(yè)樂園。

  抄抄詞語,讀讀課文會讓大家太枯燥乏味,今天老師想讓大家自己來設計作業(yè),然后自己完成。

  投影映示:“自主自設作業(yè)樂園”

  發(fā)放“自主自設作業(yè)樂園”卡。

  【這一設計旨在讓學生走出接受性作業(yè)的圈子,喚醒自主意識,自主設計作業(yè)內(nèi)容,自主設計作業(yè)類型和形式!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4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多樣的教學活動以及對文章的學習,教育學生如何樹立自信心,引導學生對美好人生的追求。

  2.知識目標:把握文章中語言特點及修辭手法的運用。

  3.能力目標:體會文章親切、自然的文字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多樣的教學活動以及對文章的學習,教育學生如何樹立自信心,引導學生對美好人生的追求。

  教學準備:

  1、組織學生寫出對同桌的評價,只寫優(yōu)點。

  2、收集有關自信的名言或廣告詞。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最近老師收到了一封信,信中有位學生向老師傾訴了內(nèi)心的苦悶與疑惑――在家里,幫助家人做家務的時候經(jīng)常會越幫越忙,受到訓斥;在學校,由于成績不理想,覺得同學們瞧不起自己,故意疏遠他,自己常常感到很孤獨。結(jié)尾他向老師詢問自己是不是一無是處,沒有希望。

  教師:有類似心理狀態(tài)的同學請舉手(借此掌握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大致情況。)

  出示心理測試題,請同學自測:

  1、我覺得自己有不少優(yōu)點。()

  2、我喜歡在課堂上回答問題。()

  3、與陌生人相處,我很少局促不安。()

  4、我的`小伙伴很喜歡和我一起玩。

  5、無論學什么,我覺得自己經(jīng)過努力,一定能學會。

  6、我常常對自己的表現(xiàn)很滿意。

  7、我比較容易成為別人的朋友。

  8、我知道有些人不太喜歡我,但我并不為此而擔憂。

  9、每次坐在考場上,我總是信心十足。

  10、如果我做了件傻事,我會同在場的人一起大笑,不覺得有多難堪。

  11、我心理覺得我會成為一個很棒的人,

  12、盡管我還有不少毛病,但我肯定能改掉。

  師統(tǒng)計結(jié)果:有這么多的同學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你們一定能做一個最好的自己。

  板書課題:做一個最好的你

  師:這是一篇議論文,與我們以往不同的是開始說自己的觀點,用事實證明自己的觀點是對的。

  二、探究學習

 。ㄒ唬⿲W習第一部分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說說讀明白了什么?

  師:作者列舉了容貌美麗卻依然“灰心喪氣”的這一怪現(xiàn)象,引出自信對人的重要性這一觀點。

  2、羅森塔爾的試驗是怎么做的?快速讀2—3自然段,說一說。

  師:大家注意羅森塔爾說的這句話“其實,我對這些學生一無所知,完全是隨意挑選的!边M一步印證了自信心的神奇作用。

  師:用事實開頭,運用一正一反兩個例子表明自己的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同時設懸念,引人入勝。

 。ǘ⿲W習第二部分

  1、羅森塔爾的實驗做完后,得到了什么結(jié)論,在第四自然段中找。這個結(jié)論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2、怎樣才知道自己有沒有信心,我們看第二部分的測試題,看看這些是剛才的測試題,哪一條選否了,為什么?決定怎么做?

  師:我們看第5自然段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哪些句子采有了修辭手法,什么手法?

  師:向?qū)W生推薦一些可以調(diào)查自己自信心情況的測試題。

 。ㄈ┰鯓硬拍軜淞⒆孕判哪?我們看第三部分。《做一個最好的你》教學設計

  1、指名個人讀,有幾種方法?

  第7自然段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2、為記住這些方法,老師編了兒歌:

  你拍一,我拍一,自己喜歡自己哩

  你拍二,我拍二,做好小事很重要。

  你拍三,我拍三,自己喝彩勇向前。

  你拍四,我拍四,堅持一下敢沖刺。

  3、在你失去信心時你是怎樣做的?

 。ㄒγ鞯墓适、高紅的故事……)

  (四)結(jié)尾的部分

  1、文章用詩一樣的語言作結(jié)尾,誰愿意讀一下?注意詩的韻律。

  2、這部分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3、學生試著仿寫

  范例1:

  如果不能成為鮮花,那就當一片綠葉。

  如果不能成為詩人,那就當一個愛好者。

  如果不能成為偉人,那就當一個平凡者。

  范例2:

  如果不能成為大廈,那就當一個基石。

  如果不能成為大雁,那就當一個小鳥。

  如果不能展翅飛翔,那就默默行走。

  三、總結(jié):

  送同學們一句話:

  “自信是風,能帶我們飛翔,自信是浪,能詮釋我們的胸懷”。

  我們的生活等待我們?nèi)W習,我們的未來等待我們?nèi)?chuàng)造,可這需要我們有一顆愉快而且充滿自信的心,需要我們堅信自信的自己將格外引人注目、格外的美!祝愿同學們,每個人都擁有各自的美麗人生,像那條小路、那條小魚、那顆星星,永遠做一個最好的你!

  四、教學資源:

  課外閱讀畢淑敏的《我很重要》。

  第二課時

  一、羅森塔爾的實驗得出了什么結(jié)論?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二、聯(lián)系身邊的所見所聞,進一步深化認識。

  1、你知道哪些有關自信的廣告詞,分析一下它們好在哪里。

  2、說說你知道的相關名言警句,并談談你的認識。

  三、互找優(yōu)點,激發(fā)自信。

  1、拿出課前寫好的同桌的優(yōu)點,交給同桌,并真誠的告訴他(她),他(她)其實很優(yōu)秀,可舉例說明。

  2、此時此刻,你想說什么?拿起筆,寫在“我的視角”里。

  四、別出心裁――發(fā)散思維

  自信是一種美好的品質(zhì),是我們?nèi)〉贸晒Φ谋仨殫l件。可是,不加分析,盲目自信,就會變成自負、自滿,這就會給我們帶來害處。

  討論:過分自信――自滿、自負,帶來的害處。

 。ǹ山梃b“望洋興嘆”、“龜兔賽跑”、“馬謖失街亭”等故事來說明。)

  五、自由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5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到由于“我”為它們創(chuàng)造了安逸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精心呵護它們,逐漸得到了它們的信賴。

  2.揣摩課文的表達方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產(chǎn)生喜愛小動物的情感,體會到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要靠彼此之間的信賴。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知道雖然珍珠鳥很怕人,但是由于“我”為它們創(chuàng)造了安逸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精心呵護它們,才使得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給“我”帶來情意,從而體會到人與動物的和諧關系要靠彼此的信賴。

  2.難點:理解“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義。

  3.關鍵:抓住重點語句“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請同學們?yōu)g覽課文,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寫珍珠鳥外形的?

  2.馮驥才先生飼養(yǎng)了一家三只珍珠鳥,在小鳥與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者有什么感受,你還記得嗎?

  齊讀:“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

  讀了課文,你知道說的是誰信賴誰嗎?(鳥兒信賴作者)

  二、品讀課文

  1.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一至五自然段,大家知道了那一對大珍珠鳥與作者一點點熟悉了,它會“伸腦袋瞅瞅”我。(板書:大鳥伸腦袋瞅瞅)可作者是怎樣描寫小珍珠鳥逐漸信賴作者的呢?

  2.出示自學提示:認真閱讀第六至十六自然段,從哪些語句看出小珍珠鳥逐漸信賴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簡要批注,再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3.學生默讀,自學批注,教師巡視。

  4.學生匯報交流。

 。▽W生學習的切入點可能會有多種,如可按文章順序談,也可先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內(nèi)容,也可將兩處聯(lián)系起來談)

 、拧疤侥X袋”:小珍珠鳥的好奇心很強呀!

  ⑵“屋里飛”:小珍珠鳥在屋里的具體表現(xiàn)讓我們?nèi)炭〔唤,它都去了哪些地方?(籠子四周——柜頂上——書架上——燈繩旁——畫框上——窗框上)

  地點變化了這么多,但我們?yōu)槭裁礇]有錯亂的感覺?作者是如何巧妙描寫的?(用了三個“一會兒”)

  教師:小珍珠鳥在屋里四處活動,地點變了,方式也變了,如果我是作者,誰來扮演小珍珠鳥,告訴我原因?

  師:你為什么先只在籠子四周活動?

  師:為什么又敢在我的屋里飛來飛去?

  師:你為什么要落在柜子頂上呀?

  師:你為什么那么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還敢啄我的名字?

  師:你一定覺得撞燈繩、跳上畫框很有趣吧?窗子都打開了,你站在窗框上為什么不飛出去呢?

  學生自由讀,指名讀。

  ⑶“喝茶水”: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填空:

  它先離我很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挨近,它是一只的小鳥。然后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瞅瞅我有感受,它真是一只的小鳥。它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繞著我的筆尖蹦來蹦去,它更是一只的小鳥。

 、取白墓P尖”:同桌互讀。

 、伞凹珙^睡”:作者為什么不驚擾它?他當時有什么感受?

  三、回讀一至六自然段

  1.看來,在作者的精心呵護下,小珍珠鳥的活動地點變了,我們感到它的活動方式、性格也變了,它越來越親近“我”、信賴“我”了,透過小珍珠鳥的變化,你感到僅僅是小珍珠鳥信賴作者嗎?

 。ù篪B也信賴“我”,它們允許自己的孩子飛出籠子,與“我”親近)

  2.文中哪些語句體現(xiàn)出一對大珍珠鳥也信賴“我”?請找出來。

  3.朗讀自己所畫的句子。

  ⑴它們就像躲進深幽的叢林一樣安全;從中傳出的笛兒般又細又亮的叫聲,也就格外輕松自在了。

 、菩▲B的'影子就在這中間隱約閃動,看不完整,有時連籠子也看不出,卻見它們可愛的鮮紅的小嘴兒從綠葉中伸出來。

  ⑶它們便漸漸敢伸出小腦袋瞅瞅我。我們就這樣一點點熟悉了。

  四、關注描寫人的語句,體會信賴上彼此創(chuàng)造的

  1.教師:不論是大鳥,還是小鳥,都對“我”產(chǎn)生了信賴,但這珍珠鳥一家為什么會對“我”產(chǎn)生信賴呢?(是“我”精心呵護它們的緣故)畫一畫描寫“我”精心呵護珍珠鳥的語句。讀一讀,體會“我”對鳥的愛。歸納出:不看——不管——不傷害——不!粚。

  2.此時,我們再來體會作者的感受。你感到僅僅是鳥信賴人嗎?

  五、拓展延伸

  1.教師:作者僅僅是想表明生活中需要人與鳥之間的信賴嗎?(人與人之間也需要信賴)

  2.結(jié)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的體會。

  六、課堂小結(jié)

  因為愛,作者對珍珠鳥一家呵護備至;因為愛,作者筆下的小鳥也充滿了靈性。大千世界,處處都需要關愛,處處都需要信賴。讓我們再深情地讀讀作者那富有哲理的話吧!

  齊讀:“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

  七、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細膩(ní nì)畫框(kuāng kuàng)待一會兒(dāi dài)

  3.用下列詞語造句。

  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

  先……然后……再……

  4.我是怎樣逐漸得到珍珠鳥的信賴的?

  思路提示:不看——不管——不傷害——不停——不寫。

  5.根據(jù)內(nèi)容填空,回答問題。

  陽光從窗外射入,透過這里,吊蘭那些無數(shù)指甲狀小葉,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駁駁,生意蔥蘢。小鳥的影子就在這中間隱約(閃動),看不(完整),有時連籠子也看不出,卻見它們(可愛)的(鮮紅)的小嘴兒從綠葉中伸出來。

 、鸥鶕(jù)課文填空。

 、啤鞍甙唏g駁”在課文中的意思是。

 、恰盁o數(shù)指甲狀小葉”寫出了。

 、取吧馐[蘢”說明了。

  附:板書設計

  珍珠鳥

  大鳥:伸腦袋瞅瞅

  珍珠鳥小鳥:探腦袋屋里飛信賴人

  喝茶水啄筆尖肩頭睡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6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第四冊《克和千克》

  教學目的: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會選擇是單的單位表示常見物體的質(zhì)量。

  3、在建立質(zhì)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zhì)量的意識。

  4、體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就在身邊。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悅。教學重點:1克和1千克觀念的建立。

  教學難點:會運用建立起來的質(zhì)量觀估測物體的質(zhì)量。

  課前準備:

  1、兩袋食鹽,一些紅豆

  2、一臺盤稱、一個天平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輕重。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禮物,想知道是什么嗎?(出示蘋果和乒乓球),請你告訴老師,誰重誰輕?請同學們一手舉起數(shù)學書,一手舉起一支筆,掂一掂有什么感覺?我們把物體的輕重叫做物體的質(zhì)量。那怎樣才能準確地知道物體到底有多重呢?(可以用秤稱)秤可以知道物體的質(zhì)量,在生活中,稱物體質(zhì)量的時候都用哪些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來研究“克和千克”。(板書:克和千克)

  二、明確學習目標

  認識1克和1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會估測物體的質(zhì)量。

  三、指導學生學習標桿題,展示反思、點撥標桿題:課本86頁內(nèi)容學習要求:

  1、掂一掂:兩粒紅豆的重量,猜一猜它有多種?

  2、用秤稱一稱兩粒紅豆的實際質(zhì)量。

  3、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是1克。

  4、拿出自己準備好的物體,看一看他的質(zhì)量,在掂一掂。

  5、掂一掂:一袋500克的食鹽的質(zhì)量有多重?算一算如果兩袋這樣的食鹽有多重?

  6、稱一稱,兩袋這樣的食鹽的質(zhì)量有多重?

  7、說一說:通過計算和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8、找一找,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大約是重1千克的。反思

  什么情況下用千克作單位合適?什么情況下用克合適?類比訓練課本89頁第4題反思說說你是怎樣估測出物體質(zhì)量的?

  四、強化訓練,拓展延伸

  1、填上合適的質(zhì)量單位。

 。1)1個雞蛋重約50

 。2)媽媽的體重約50

 。3)一個乒乓球約重3

 。4)一袋方便面重110

  2、下面是聰聰給姥姥的一封信,請你找一找信中存在的問題。姥姥:

  您好,我已經(jīng)8歲了,身體長得特別健壯,體重已達4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雞蛋兩個,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饅頭3個,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媽媽一起能把將近1克的米飯吃光。

  五、反思小結(jié)

  說一說在本節(jié)課中你學會了什么?

  六、本書設計

  克和千克的認識

  表示質(zhì)量的單位有克和千克1000克=1千克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7

  小小服裝設計師的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積極參與服裝設計、制作活動的興趣;

  2、啟發(fā)幼兒設計制作富有創(chuàng)意的服裝,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組織幼兒觀看課件,欣賞各種服裝。

  二、基本部分:

  1、幼兒分組進行討論:說出自己喜歡身上衣服那些地方;

  2、教師進行總結(jié)(了解衣服不同款式、顏色、面料);

  3、教師對自己的衣服進行設計、修改,激發(fā)幼兒設計創(chuàng)作的興趣;

  4、讓幼兒設計出自己最喜歡的衣服,教師巡回指導;

  5、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三、結(jié)束部分:

  開展“小小設計展覽會”幼兒相互交流,教師進行總結(jié)。

  -----------------------

  “小小服裝設計師”教學反思

  “小小服裝設計師”這個數(shù)學活動上下來,發(fā)現(xiàn)有好多值得探究的問題,:1、如何讓幼兒更科學、更準確地量出衣服、褲子的`數(shù)量?2、是一個幼兒操作呢還是一組幼兒操作為好?3、準備給幼兒的材料為一張好呢還是人手三份?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幾位老師也進行了商討,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想法和建議:

  1、 我覺得如果讓幼兒一組合作操作的話,建議讓幼兒手里的衣服放在紙上,象拼七巧板那樣,看看完整地能拼出幾件衣服,褲子和圍巾的方法同樣如此。不要讓幼兒和別的組交換了,這樣比較亂,在每組上多準備一些花布。

  2、 如果讓幼兒個人操作的話,我覺得因該給他們準備好三張彩色的紙作為花布,讓他們都動動腦筋,獨立完成。

  3、 如何讓幼兒科學地量出衣服的數(shù)量呢?這個問題,我想分兩步完成比較好,首先讓幼兒自己來探索,隨便用什么方法,然后等幼兒的結(jié)果都出來以后,老師和他們一起評價,同時引導并教給他們一個正確的方法,之后,讓幼兒進行第二次操作,在正確的方法下統(tǒng)計出正確的數(shù)量,得到正確的答案。

  下次再開展這個活動,我想改進方法之后,效果一定會更好 。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8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正確理解乘方、冪、指數(shù)、底數(shù)等概念,在現(xiàn)實背景中理解有理數(shù)乘方的意義,會進行有理數(shù)乘方的運算。

  2、能力目標

  (1).通過對乘方意義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滲透轉(zhuǎn)化的數(shù)學思想。

  (2).使學生能夠靈活地進行乘方運算。

  3、情感目標

  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靈活處理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和關鍵:

  1、教學重點:正確理解乘方的意義,掌握乘方運算法則。

  2、教學難點:正確理解乘方、底數(shù)、指數(shù)的概念,并合理運算,

  3、教學關鍵:弄清底數(shù)、指數(shù)、冪等概念,區(qū)分-an與(-a)n的意義。

  三、教學方法

  考慮到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結(jié)構(gòu)以及思維活動特點,本節(jié)課采用多媒體直觀教學法,聯(lián)想比較、發(fā)現(xiàn)教學法,設疑思考法,逐步滲透法和師生交流相結(jié)合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這一章我們主要學習了有理數(shù)的計算,其實有理數(shù)的計算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有一種游戲叫“算24點”,它是一種常見的撲克牌游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玩過?那我們現(xiàn)在約定撲克牌中黑色數(shù)字為正,紅色數(shù)字為負,每次抽取4張,用加、減、乘、除四種運算使結(jié)果為24。

  師:假如我現(xiàn)在抽取的是黑3紅3黑4紅5 (幻燈片放映圖片)如何算24?

  師:如果四張都是3呢?

  生答:-3 - 3×3×(-3)=333324

  師:現(xiàn)在老師把撲克牌拿掉一張紅3,變成2個黑3,1個紅3,大家有辦法湊成24嗎?

  生:思考幾分鐘后,有同學會想出33(3)的答案

  師:觀察這個式子,有我們以前學過的3次方運算,那它是不是乘法運算?可以告訴大家,它是一種乘方運算,那是不是所有的乘方運算都是乘法運算,它與乘法運算又有怎樣的關系?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研究“有理數(shù)的乘方”,相信學過之后,對你解決心中的疑問會有很大的幫助。(自然引入新課)

  2、動手實踐,共同探索乘方的定義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拿出一張紙進行對折,再對折

  問題:(1)對折一次有幾層? 2

  (2)對折二次有幾層? 224

  (3)對折三次有幾層? 2228

  (4)對折四次有幾層? 222216

  師:一直對折下去,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

  生:每一次都是前面的2倍。

  師:請同學們猜想:對折20次有幾層?怎樣去列式?

  生:20個2相乘

  師:寫起來很麻煩,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空間,有沒有簡單記法?

  簡記:22 23 24

  師:請同學們總結(jié)對折n次有幾層?可以簡記為什么?

  2×2×2×2×2

  n個2

  生:可簡記為:2n

  aaa?師:猜想:a生:an

  n個a

  師:怎樣讀呢?生:讀作a的n次方

  老師總結(jié):求n個相同因數(shù)的積的運算叫乘方;乘方運算的結(jié)果叫冪;(教師解說乘方的特殊性),在an中,a

  的因數(shù)),n叫做指數(shù)(相同因數(shù)的個數(shù))。

  注意:乘方是一種運算,冪是乘方運算的結(jié)果.看作是的次方的結(jié)果時,也可讀作的次冪.小試牛刀:

  練習一:把下列各式寫成乘方運算的`形式:

  6×6×6= (-3) (-3) (-3) (-3)=

  2.1×2.1×2.1×2.1×2.1= 1

  21

  21

  21

  21

  21

  2=

  注意:當?shù)讛?shù)是負數(shù)或分數(shù)時,底數(shù)一定要加上括弧,這也是辯認底數(shù)的方法.練習二、說出下列各式的底數(shù)、指數(shù)、及其意義

  543431126

  3.學生分小組討論,總結(jié)乘方運算的性質(zhì)

  師:我們在進行有理數(shù)乘法計算的時候,要先確定積的符號,然后再把絕對值相乘。我們知道乘方是一種特殊的乘法運算,那對于乘方運算的結(jié)果如何來確定積的符號呢?用幻燈片出示表格,計算后,請同桌之間進行討論并總結(jié)。 (師進行適當?shù)囊龑В瑥牡讛?shù)和指數(shù)兩方面進行考慮)

  教師再對各種情況進行分析總結(jié)。

  師生總結(jié):負數(shù)的奇次冪是負數(shù),負數(shù)的偶次冪是正數(shù),正數(shù)的任何次冪都是正

  數(shù),0的任何正整數(shù)次冪都為0。

  4、應用新知,嘗試練習:在七年級數(shù)學晚會上,有6個同學藏在盾牌后面,男同學的盾牌上寫的是一個正數(shù),女同學的盾牌上寫的是一個負數(shù),這6個盾牌如下圖所示,請算一算,盾牌后面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3)15 ;(-5)8;(-7)6;(-10)25;123;(-16)9

  乘方的運算是本節(jié)內(nèi)容的第二個難點,符號確定后,學生往往容易犯直接拿底數(shù)和指數(shù)相乘的錯誤,所以準備了下面的例題,且要求學生寫出相應的過程,加深對乘方運算的理解

  例1:計算(教師板演一題后請學生板演)

  (1) 26 (5) 62

  (2) 73

  44(3) (3) (6) 3

  33(4)(4) (7) 4

  比一比:(1)與(5)一樣嗎?(3)與(6)一樣嗎?(4)與(7)一樣嗎?

  小結(jié):一定要先找出底數(shù)和指數(shù),確定符號后再去計算。

  例12:計算:(1) 2522,(2)()3,(3),(4),(5)4 53533334

  比一比:(2)與(3)一樣嗎?(4)與(5)一樣嗎?

  總結(jié):負數(shù)和分數(shù)的乘方書寫時,一定要把整個負數(shù)和分數(shù)用小括號括起來。

  5、課外探究

  一張紙厚度為0.05mm,把它連續(xù)對折30次后厚度將是珠峰的30倍。試著去計算一下,這句話對不對。

  6、歸納總結(jié),形成體系:

  1、乘方是特殊的乘法運算,所謂特殊就是所乘的因數(shù)是相同的;

  特別提醒:底數(shù)為負數(shù)和分數(shù)時,一定要用括號把負數(shù)和分數(shù)括起來

  2

  3、進行乘方運算應先定符號后計算,要確定符號要先確定底數(shù)和指數(shù)。

  7、作業(yè)布置:習題2.6第1、2題;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量、剪、拼、折等活動,主動探究推導出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度,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動手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并通過動手操作把三角形內(nèi)角和轉(zhuǎn)化為平角的探究活動,向?qū)W生滲透"轉(zhuǎn)化"數(shù)學思想。

  3、在學生親自動手和歸納中,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jīng)歷"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這一知識的形成、發(fā)展和應用的全過程。

  教學難點:

  通過小組內(nèi)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等活動,驗證"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180°。"

  教師準備:

  4組學具、課件

  學生準備:

  量角器、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入,揭示課題

  1、導入:"同學們,這幾天我們都在研究什么知識?能說說你們都認識了哪些三角形嗎?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ㄉ鍪救切尾R報各類三角形及特點)

  2、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兩個三角形,想不想看看?(播放大屏幕)。"咦,不好,它們怎么吵起來了?快聽聽它們?yōu)槭裁闯称饋砹耍?"哦,它們?yōu)榱巳齻內(nèi)角和的大小而吵起來。"(設置矛盾,使學生在矛盾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

  3、我們來幫幫它們好嗎?

  4、那么什么叫內(nèi)角。磕銈兠靼讍?誰來說說?來指指。

  你能標出三角形的三個角嗎?(生快速標好)

  數(shù)學中把三角形的這三個角稱為三角形的內(nèi)角,三個內(nèi)角加起來就叫內(nèi)角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課件片頭1)

  "同學們,用什么方法能知道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

  二、猜想驗證,探究規(guī)律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量角求和法證明:

  先聽合作要求:拿出準備的一大一小的兩個三角形,現(xiàn)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來量一量它們的內(nèi)角,注意分工:最好兩個人 量,一人記錄,一人計算,看哪一小組完成的好?

 。1)學生聽合作要求后分組合作,將各種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計算出來并填在小組活動記錄表中。(觀察哪組配合好)。

 。2)指名匯報各組度量和計算內(nèi)角和的結(jié)果。

 。3)觀察:從大家量、算的結(jié)果中,你發(fā)現(xiàn)什么?

  歸納:大家算出的三角形內(nèi)角和都等于或接近180°。

 。5)思考、討論:

  通過測量計算,我們發(fā)現(xiàn)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不一定等于180度,因為是測量所以能有誤差,那么還有更好的方法能驗證呢?

  大家討論討論。

  現(xiàn)在各小組就行動起來吧,看哪些小組的方法巧妙?纯茨艿贸鍪裁唇Y(jié)論?

  看同學們拼得這樣開心,老師也想拼拼,行嗎?演示課件。

  看老師最終把三個角拼成了一個什么角?平角。是多少角?

  "180°是一個什么角?想一想,怎樣可以把三角形的`三個內(nèi)角拼在一起?如果拼成一個180 度的平角就可以驗證這個結(jié)論,對嗎?"(課件3)

  現(xiàn)在,我們可驗證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180度)?

  2、那么對任意三角形都是這個結(jié)論?請看大屏幕。

  演示銳角三角形折角。 (三個頂點重合后是一個平角,折好后是一個長方形。)

  你們想不想去試一試。

  1、小組探究活動,師巡視過程中加入探究、指導(如生有困難,師可引導、有可能出現(xiàn)折不到一起的情況,可演示以幫助學生)

  2、"你通過哪種三角形驗證(鈍角、銳角、直角逐一匯報)",生邊出示三角形邊匯報。(如有實物投影,直接在實物投影上展示最好,也可用大三角形示范,可隨機改變順序)

  a、驗證直角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

  折法1中三個角拼在一起組成了一個什么角?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jié)論?

  引導生歸納出:直角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180°

  折法2 我們還可以得出什么結(jié)論?

  引導生歸納出:直角三角形中兩個銳角的和是90°。

 。矗翰槐厝齻角都折,銳角向直角方向折,兩個銳角拼成直角與直角重合即可)

  b、驗證銳角、鈍角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

  歸納:銳角、鈍角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也是180°。

  放手發(fā)動學生獨立完成 ,逐一種類匯報 師給予鼓勵

  三、總結(jié)規(guī)律

  剛才,我們將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三個內(nèi)角量、剪、撕,能不能給三角形內(nèi)角下一個結(jié)論呢?(生: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180°)對!不論是哪種三角形,不論大。∥覀兛梢缘贸鲆粋怎樣的結(jié)論?

  (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180°。)

  (教師板書: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180°學生齊讀一遍。)

  為什么用測量計算的方法不能得到統(tǒng)一的結(jié)果呢?

  (量的不準。有的量角器有誤差。)

  老師的大三角形內(nèi)角和大小三角形內(nèi)角和大呀?(一樣大)首尾呼應

  四、應用新知,知識升華。

 。ㄗ寣W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180°,它又能幫助我們解決那些問題呢?

 。ㄕn件5……)

  在一個三角形中,有沒有可能有兩個鈍角呢?

 。ú豢赡堋#

  追問:為什么?

  (因為兩個銳角和已經(jīng)超過了180°。)

  有兩個直角的一個三角形

 。ㄒ驗槿切蔚膬(nèi)角和是180°,在一個三角形中如果有兩個直角,它的內(nèi)角和就大于180°。)

  問:那有沒有可能有兩個銳角呢?

  (有,在一個三角形中最少有兩個內(nèi)角是銳角。)

  1、 看圖求出未知角的度數(shù)。(知識的直接運用,數(shù)學信息很淺顯)

  2、做一做:

  在一個三角形中,∠1=140度, ∠3=35度,求∠2的度數(shù)、

  3、27頁第3題(數(shù)學信息較為隱藏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思考題、

  五、總結(jié)

  今天,我們在研究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時經(jīng)歷了猜想、驗證、得出結(jié)論的過程,并且運用這一結(jié)論解決了一些問題。人們在進行科學研究中,常常都要經(jīng)歷這樣的過程,同時,它也是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

  板書設計:

  三角形內(nèi)角和

  量一量 拼一拼 折一折

  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10

  教學目標

  1、在回憶、觀察、分析與交流中,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鳥的美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2、通過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現(xiàn)鳥,培養(yǎng)學生的造型能力;在對畫家的藝術(shù)作品的欣賞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評述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鳥的美感及不同種鳥的外形特點。

  難點:如何表現(xiàn)鳥的外形特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德育滲透:

  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有關鳥的錄像、課件、圖片等,繪畫工具或紙造型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播放鳥的錄像片,提觀察要求:

  1、你認識這些鳥嗎?你認為鳥哪兒美?

  2、鳥有什么共同特點和不同特點?

  邊看錄像,邊說出鳥的名稱,邊思考。

  討論:

  1、鳥的外形美;

  身上的羽毛的顏色美;

  姿態(tài)美……

  2、鳥都有頭、嘴、翅膀……雄孔雀尾巴大,仙鶴腿長,鸚鵡……

  三、探究式學習活動

  組織小組討論:

  各小組同學之間利用課前搜集的鳥的圖片,向大家介紹鳥的名稱、習性和外形特點,準備向全班介紹。

  各組代表介紹特點突出的鳥。

  組織組際交流:

  引導學生欣賞畫家的作品,討論:

  (1)這幅畫是誰畫的?

  (2)荷花、花瓶、鴿子與“和平鴿”有什么關系?

  (3)鴿子畫得怎樣?

  引導學生欣賞教材中學生的作業(yè)。提問:你認為他們畫得怎樣?

  討論:

  鳥的特點比較突出,有的顏色鮮艷……

  課件演示如何畫出鳥的特點。(學生觀察思考)

  四、造型訓練活動

  布置作業(yè),教師巡視輔導。

  小結(jié)。

  提問:通過學習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想法?

  五、課后拓展

  布置課后作業(yè):了解世界上有多少種鳥,鳥對人類有什么作用。

  教學后記

  教學本課時,我引導學生通過對鳥的回憶、觀察、分析、表現(xiàn),使學生感受、體驗鳥的美感,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通過對畫家藝術(shù)作品的欣賞,引導學生了解畫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感受畫家借物抒情的非凡的創(chuàng)作能力。同時,通過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現(xiàn)鳥,培養(yǎng)學生的造型能力;在對畫家的藝術(shù)作品的欣賞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評述能力。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11

  學習目標:

  1、了解詩歌點染的寫法。

  2、體味詩歌的意境美。理解作者在詩歌中寄予的感情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并熟練地背誦。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味意境。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在詩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我們接觸過許多唐代大詩人的作品,他們都各具風格。比如: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杜甫的詩——沉郁頓挫。今天我們要欣賞的是以“高雅閑淡”著稱的詩人韋應物的傳世佳作《滁州西澗》。

  二、請學生朗讀,再齊讀。

  三、這是一首山水詩,那我們可以用欣賞山水國畫的方法來欣賞它。國畫中有一種技法稱為:點染法,和我們文學中講的“文眼”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這首詩歌中,每一句都有一個文眼。

  1、第一句詩,講的是?(草)那么這個草是什么樣的草呢?(幽草)

  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來點染“草”。

  幽給人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沉靜、安閑)那么這個“幽”字在這里就賦予了“草”獨特色彩和意味!作者就獨憐(愛)這幽草。

  那么請同學們自己來找其余三句詩中的文眼。(鳥鳴、潮急、舟橫)

  2、鳥鳴——大家還知道哪些詩歌中出現(xiàn)了黃鸝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筆下的黃鸝活潑可愛,生機勃勃,表現(xiàn)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懷。那么韋應物筆下的黃鸝鳴叫也是這樣的含義嗎?

  高高在上的深樹林中的黃鸝傳來清脆的鳴叫,作者對它是什么態(tài)度呢?這就要從第一句詩中去尋找答案了,是什么?(毫不在意,因為他“獨憐”幽草)至于他為什么不在意呢我們呆會兒再來分析。

  3、接著來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這里首先要提到一個自然現(xiàn)象,在春天桃花盛開的時節(jié),往往會出現(xiàn)多雨的天氣,稱之為桃花汛。這時候山澗里河水暴漲,形成了“潮急”的景象。

  4、那么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還有別的含義嗎?作者來這里享受清幽的環(huán)境,到晚上了,沒想到春雨不斷竟?jié)q起了春潮。此時,作者應該是什么樣的心情呢?(急于歸航)于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么樣的呢?(舟自橫)為什么會橫著呢?(水的力度很大)進一步突出了當時這春潮的急!

  四、、進入詩歌的`意境

  請同學們根據(jù)前面的賞析和FLASH中的圖景來想象一下這是一幅什么樣的畫卷呢?請發(fā)言。

  五、體會作者的情感

  1、憐——喜愛,憐惜。開篇將幽草、黃鸝并提,用“獨憐”的字眼,很明顯地表露了詩人

  安貧守節(jié),不高居媚時的胸襟。

  2、舟自橫——這里需要聯(lián)系著作者的身世來理解它的深意了!

  韋應物出生官宦家庭,享受著世襲特權(quán),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衛(wèi)隊中的一員,過著驕奢腐化的生活。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后,他深受震撼,發(fā)奮讀書,27歲中進士,走上了仕途。做過滁州、江州、蘇州等地的刺史。他深為中唐政治腐敗而憂慮,也十分關心民生疾苦,但他無能為力。這首詩就委婉地表達了他的心情。

  詩中的“舟自橫”蘊含著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以及對自己無所作為的(憂傷)。

  七、背誦詩歌

  八、判斷正誤

  1、獨憐表現(xiàn)了詩人對滁州西澗春景的喜愛。()

  2、幽字表現(xiàn)力詩人心情閑靜。()

  3、潮急導致舟自橫,有著必然聯(lián)系。()

  4、舟自橫表現(xiàn)力作者無可奈何的心情。()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12

個問題(Mager,1984):我們要到哪里去?我們?nèi)绾蔚竭_那里?我們怎樣知道已到達那里?

  其中,第一個問題就是要回答“教學目標是什么?”相應地,設計者要通過實施教學分析確定答案。第二個問題是要回答“采用什么樣的教學策略和教學媒體?”通過設計者開發(fā)教學策略來完成。第三個問題要求回答“我們的測驗應該是什么樣的?我們?nèi)绾卧u價和修改教學資料?”這需要經(jīng)過設計者開發(fā)和實施評價活動予以解決。

  由此,可以得出教學設計的一個簡化程序表達:分析――策略開發(fā)――評價。

  人們對于教學設計程序的基本認識經(jīng)歷了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許多國外學者設計了諸多模型來表現(xiàn)系統(tǒng)化的教學設計過程。圖1即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

  分析和理解這個模型需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這個模型具有明顯的序列性和線性特征。一方面,這體現(xiàn)出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需要遵守的一般順序;另一方面,設計者又不能拘泥于這個程序,在某些情形下,設計者可能需要修改這些設計活動的順序,而且,這一修改的過程可能并不是一步完成,而是需要經(jīng)過多次反復。因此,如果從設計實踐的心理活動來看,這個模型應該更像一個“蠕蟲團”。

  第二,教學設計的各個活動之間相互關聯(lián),循環(huán)往復,本質(zhì)上是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在設計過程中,問題的理解帶動著問題的解決,舊問題的解決可能意味著新問題的產(chǎn)生。因此,把設計過程理解成為是設計者不斷進行反思性學習的過程更為妥當。

  第三,規(guī)范和科學地理解課程設計活動的內(nèi)容。這是進行有意義的教學設計的基礎和起點。比如,“評價(evaluation)”這一術(shù)語,其含義既包括對學習者的評估(assessment),也包括對教學的評價,不能簡單地認為評價就是“測驗(tests)”。再如,教學設計包含著問題解決,但不能把所有的問題解決都作為教學設計。因此,必須以嚴謹、踏實的態(tài)度進行問題的學習、理解和研究過程,尊重學術(shù)規(guī)范,遵守已有共識的概念范疇,杜絕望文生義,減少“非分析性”的研究。

  第四,教學設計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在目標、教學策略和評價方面必須相互匹配。就是說,教學策略要適應于不同的學習任務(即目標),測驗所測量的.是學習者達成學習任務的情況。三者之間必須形成高度的耦合效應才能發(fā)揮出教學設計的優(yōu)勢。

  四、教學設計的必要性

  高質(zhì)量的教學設計能夠充分利用所有可用的教學情境和資源,緊扣教學重心,賦予教學以連續(xù)性、趣味性和整體性,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習動機,提升學習效果,激勵教師進步。

  1.有效的教學設計是學生需要的

  教學設計的起點是分析,分析既包括分析學生的已有知識、技能、愛好、態(tài)度和其他與學習有關的個性特征,也包括分析知識與技能學習的環(huán)境以及知識與技能的運用環(huán)境,同時,透過對教學目標的分析和確定,有助于決定教學過程和方法。

  2.有效的教學設計是教學需要的

  系統(tǒng)化教學設計的產(chǎn)物必然形成物化成果,這些具有物質(zhì)性的“產(chǎn)品”既可以被現(xiàn)場使用,也可以被復制和傳播;既可以被設計者使用,也可以被其他教師甚至學生使用。因為教學設計和開發(fā)包含了學習者和情境方面的信息,所以,這些“產(chǎn)品”可以為那些需要解決的教學問題提供實用、有效和可接受的解決方法。

  3.有效的教學設計是教師需要的

  基于分析的教學設計需要技術(shù)性的技能和創(chuàng)造性以及理性和直覺性的思維過程。廣泛參與教學設計過程,有助于教師有針對地開發(fā)評估工具,合理地選擇和開發(fā)教學策略,適時地開發(fā)與選擇教學材料,形成積極的反思性教學,不僅有利于教學過程的順利展開,還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更加有利于教師有意義的成長與成熟。

  4.有效的教學設計是學校需要的

  學校的發(fā)展實際上是一個代際累積的結(jié)果。缺乏教學設計的教學成果往往不具備推廣性質(zhì)和繼承價值。教學設計不僅僅為教學和學習提供了一個具有實用價值的解決框架,更重要的是它所展現(xiàn)的是一種系統(tǒng)的方法論,在此基礎上達成的共識,不僅可以使設計者、開發(fā)者、教師和教學管理者之間形成協(xié)調(diào),還能夠為學校積累優(yōu)質(zhì)的人力資源和教學資源,促進學校教學工作的良性循環(huán)和發(fā)展。

  如果考慮到教學設計具有的情境特征,可以說,在特定情境下的教學設計基礎上展開的教學才是真正的“校本”。

  五、當前的困境

  既然教學設計具有如此巨大的實用價值和實踐意義,為什么在當前的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中卻遭受冷遇呢?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1.不熟悉,不重視

  國外學者研究教學設計已經(jīng)幾十年了,理論文獻和實驗成果異常豐富,但這些并沒有被國內(nèi)的學者,尤其是職業(yè)教育工作者所熟知、接受和采納。由于不熟悉,所以不重視。相比之下,職業(yè)學校更加重視“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課程標準”(簡稱“方案”和“課標”)的制定。更有甚者,以為“方案”、“課標”甚至是“課時計劃”(即教案)就是教學設計。這幾者之間的差異上文已經(jīng)做了區(qū)別。

  實際上,如果站在系統(tǒng)的教學設計的角度上看,即使是最新制定的“方案”和“課標”也存在著重大的缺陷。最為突出的是,缺乏準確的教學目標分析和準確的教學目標定位;缺乏對學生和環(huán)境的分析;含糊的目標陳述給測量和評估制造了困難,等等。

  2.難度大,成本高

  客觀分析,一方面,教學設計作為一項系統(tǒng)工程,確實具有全面性和苛求性的特征。因此,即使是有經(jīng)驗的設計者也會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顧慮,擔心失敗的教學設計會帶來嚴重的后果。比如,無效的師生交流、活動效率和教學效果低下、濫用時間和資源、損害學生動機,等等。另一方面,系統(tǒng)的教學設計在各個階段都需要投入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尤其對于職業(yè)教育而言,由于教學對象、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的特殊性,無法從普通教育的課程設計中直接獲取經(jīng)驗性成果,因此,職業(yè)教育教學設計的原創(chuàng)性特征就成為阻礙推動課程設計工作的最直接原因。

  3.缺知識,少技術(shù)

  在我國,課程設計的人員主體應當是教師。教師雖然對于所教授的知識性內(nèi)容比較熟悉,但是對于教學論、學習論和課程設計技術(shù)等專門性知識和技能卻非常缺乏,從而客觀上不具備系統(tǒng)性教學設計的勝任力。

  同時,由于多重原因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職業(yè)學校的教師通常都會面臨較為嚴重的職業(yè)倦怠,因此,對于復雜的教學設計,教師往往缺乏內(nèi)在的動力。

  正是在上述幾種原因的共同作用下,職業(yè)教育學校的教學設計才會停滯不前。

  六、幾點建議

  為了打破目前教學設計在職業(yè)學校所面臨困境,使教學設計發(fā)揮出應有的功能,惠及各方,筆者建議:

  (1)進一步加強對教學論和學習論的深入學習和理解,可以通過組成學習型團隊,通過內(nèi)容分工,定期交流的方式,迅速掌握指導教學設計的相關理論。

  (2)以代表性學科為突破口,建立階段性任務模式,組建教學設計團隊,由簡入繁,化整為零、以點帶面地進行嘗試性教學設計,并通過教學實踐不斷反饋,總結(jié)經(jīng)驗的同時,推廣經(jīng)驗,逐步進入教學設計的全面推進。

  (3)積極為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研究與實踐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條件,使之能夠不斷增強教學設計的勝任能力。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13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借助插圖、展開想象,并運用增、補、調(diào)、換四種方法理解古詩,體會詩句的意境。

  3、習得觀察方法,明白古詩蘊含的道理。

  4、指導背誦《題西林壁》。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讓學生掌握理解詩句的方法。

  教學難點:

  明白古詩蘊含的道理。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望廬山瀑布》引入,板書課題

  二、初讀

  師:請大家自由讀、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古詩,糾正讀音。)

  師:讀好一首古詩,還要注意停頓和節(jié)奏的劃分,大家邊聽老師讀,邊在自己的書上劃分節(jié)奏,好嗎?(PPT投影節(jié)奏劃分)

  生根據(jù)節(jié)奏自由讀 指名讀 齊讀

  三、理解

  (一)借助題目悟方法

  師:孩子們,要想看懂一首古詩,首先要理解它的意思,請大家說說平時是用什么方法來理解詩句意思的?

  請看這首古詩的題目:題西林壁(指題目)(借解釋小結(jié)方法)

  板書:增 補 調(diào) 換

  (二)運用方法學詩句,感受廬山的千變?nèi)f化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讀讀古詩的第一二句:(齊讀)

  請大家按照剛才小結(jié)的理解詩句的方法,學習小組之間討論討論這兩句詩的意思,要是能把用到的.具體方法跟同學說說就更好了!開始吧!

  師巡視,傾聽、指導。

  師:同學們討論得很認真,誰來結(jié)合理解古詩的方法,說說第一句的意思?

  補充解釋:看課文插圖,理解“橫看”“側(cè)看”

  誰來繼續(xù)結(jié)合理解詩句的方法說說第二句的意思

  請大家看看課文插圖,展開想象,說說你看到了怎樣的廬山

  生充分觀察課文插圖,說出自己看到的景象

  是呀,難怪詩人說廬山:(齊讀)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PPT)

  想再看看廬山嗎?(出示一組廬山圖片)

  能再說說廬山給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嗎?

  能帶著你的感受再讀這兩句詩嗎?(個別讀)

  師:是呀,這些都是詩人游覽廬山看到的景色。(板書:景)

  只要詩人站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就會看到廬山不同的樣子,所以觀察廬山的角度遠遠不止文中提到的六個。

  自古以來,有不少文人墨客游覽廬山,寫下了他們的感受,我們?nèi)タ纯丛娙搜壑械膹]山,感受廬山的千變?nèi)f化:(師大約講解詩意)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所以,難怪詩人說廬山:(齊讀)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請大家閉上眼睛,邊讀邊在頭腦里想象廬山的樣子,把你最喜歡的那幅廬山風景畫讀出來……

  (三)活用方法悟詩情

  廬山的景色真是讓人目不暇接!所以詩人不禁發(fā)出了這樣的感嘆:

  (齊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請大家繼續(xù)用剛才理解詩句的方法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

  師:詩人已經(jīng)看到廬山這么多不同的景色了,為何它還說看不清廬山的真實面目呢?

  生:因為他身在廬山之中,視野太狹窄,所能見到的只是廬山的局部

  師:所以這兩句詩的解釋中,我們還可以用“補”的方法,把原因補充得更加具體——

  生:(補)我看不清廬山的真實面貌,只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太狹窄)

  師:那該站在怎樣的角度才能看清廬山的全貌呢?

  生答:應該跳出廬山,身在廬山之外,從高處俯覽整個廬山

  師:所以詩人說:(齊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請大家再讀讀這首詩,從這首詩中,大家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生說:我明白了要從多個角度觀察事物、處理問題,這樣才能客觀、全面。

  師:是的。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多個角度,站在客觀的立場上,這也就是俗語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

  誰還記得我們學過的哪些課文正好說的也是這個道理?(《畫楊桃》)

  能舉個生活中的例子說說嗎?(下棋、同學之間吵架)

  師:詩人游廬山,把自己的所見、所感都寫下來了,讓我們不僅欣賞到了廬山的美景,還讓我們明白了生活中的道理。(板書:道理)

  像這樣的詩,我們可以叫它哲理詩。

  讓我們再一次走進廬山,欣賞廬山的美景,把這首詩美美地讀一次。

  (指名讀、小組讀、分角色讀、全班齊讀)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14

  【教學目的要求】

  1、使學生初步了解一些有關太陽的知識,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知道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

  2、學習課文運用數(shù)字和比較的方法來說明事物的寫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學會用“雖然……但是……”,“如果……就……也……”造句。

  4、朗讀課文,默寫最后一小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第十課《太陽》。

  板書:太陽

  談話: 傳說在遠古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這個落下去,那個升上來,人們熱得受不了,就請來一個叫后羿的人,射下了九個太陽。還留下一個。你們說這可能嗎?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太陽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

  二、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

  1、這篇文章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2、文章是從幾個方面來介紹的?板書:特點

  關系

  三、講讀第一大段。

  默讀思考。

  這段介紹了太陽的哪些特點?是怎么介紹的?

  (一)講讀第一小段。

  1、指名讀。

  2、這小段重點介紹了什么?(板書:遠)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3、“其實,太陽離我們有三萬萬里遠……”為什么用“其實”呢?

  4、指名讀第一小段。

  (二)講讀二、三小段。

  按同樣的閱讀方法,看二、三小段,介紹了太陽的哪些特點,從哪里看出來的。

  1、指名讀第二小段。

  2、“抵”是什么意思?(查字典)

  3、你怎樣理解這段的內(nèi)容?板書:大

  4、為什么我們看太陽覺得它并不大呢?

  5、指名讀第二小段。

  6、指名讀第三小段。

  7、你怎樣理解這段的內(nèi)容?板書:光熱

  (三)默讀、思考:

  文章這三小段都介紹的是太陽的特點,文章用什么方法來說明太陽的特點的?

  老師小結(jié):作者用數(shù)字和比較的方法說明了太陽“遠、大、熱的.特點”,寫得生動、真切。

  四、講讀第二大段。

  太陽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文章是怎樣說明太陽和我們的關系的,我們看課文第二大段。

  (一)指名讀第四小段。

  提問:1、文章的第一句話在這里起什么作用?

  2、從哪里看出太陽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板書:植物動物人

  3、煤炭的形成和太陽有什么關系?

 。ǘ┲该x五、六小段。

  1、這兩小段說明了什么?

  板書:云雨雪風。

  2、前面講到太陽和植物、動物、人的生存有密切的關系,云、雨、雪、風和我們有什么關系呢?

 。ㄈ┲该x第七小段。

  這小段介紹了什么?板書:殺菌

  老師:有利于人類的生存。

 。ㄋ模ǹ窗鍟┨釂枺何恼率菑哪膸追矫鎭碚f明太陽和我們有關系的?

  老師小結(jié):太陽與植物、動物、氣候、殺菌的關系,這些都說明了太陽與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

  (五)講讀最后一小段。

  我們看文章的最后一小段,得出總的認識是什么?

  1、齊讀。

  2、指名讀第一、二兩句話。思考這兩句話與以上小段的關系?

  3、第二大段是什么樣的段式呢?

  4、文章的最后一句話起什么作用?

  五、總結(jié)全文

  這篇文章主要說明太陽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既然這是重點,前面為什么用那么一大段文字介紹太陽的特點呢?

  老師小結(jié):

  這是一篇常識性課文,主要介紹了太陽和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有密切關系。太陽是個能發(fā)光、發(fā)熱的大火球,地球上的光明和溫暖都是太陽送來的,太陽雖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給地球上的萬物生長、人類生存送來適當?shù)年柟鉁囟取夂颦h(huán)境。正因為太陽有這些特點,才和我們?nèi)祟愑羞@樣密切的關系,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15

  【學習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了解作者筆下動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场⒛芘c前篇課文的描寫方法作些比較,學習作者的觀察與表達方法。

  4、讀記好詞好句,積累語言。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課文插圖(或制作課件)。

  【教學時數(shù)】

 。闭n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課文插圖(或多媒體可見)。

  2、觀察、說話:

  這是一只什么樣的白鵝?

 。、導入新課:

  葉·諾索夫是怎樣描寫這只白公鵝的?兩位作家的描寫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檢查預習,初讀課文

 。、同桌或4人小組互教互查生字詞的'讀音:

  要求借助拼音讀準確。

 。病⒅该侄卧囎x課文:

  注意正音,要求讀準,讀通順。

  三、對比閱讀,領悟方法

  1、設計表格(或課件),引導對比閱讀

 、 先出示(點擊)舊課內(nèi)容,再讀新課,劃出重點詞句,進行對比閱讀和交流。

  白鵝

  白公鵝

 、僮藨B(tài)

 、诮新

 、鄄綉B(tài)

 、艹韵

 、萃嫦

 、 從表中你發(fā)現(xiàn)什么?

 。ㄏ嗤c、不同點)

  2、抓片段,進行對比閱讀:

  同樣是寫“步態(tài)”,兩段的相同點是什么?不同點是什么?

 。ㄍ喊谅、派頭 。異:一個從容不迫、大模大樣;另一個慢條斯理,仔細掂量。一個通過對比,一個具體寫如何“落步”、過泥濘路、狗在身后追趕的步態(tài)。)

 。场⒆ブ攸c段,進行對比閱讀:

 、 豐子愷怎樣寫鵝的吃相?

 。ㄊ沉虾唵、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 葉·諾索夫怎樣寫鵝的“玩相”?

 。☉蛩、搶占地盤、主宰一切)

  ⑶ 討論:

  兩位作者為什么要把這兩部分寫的這么詳細?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四、品讀詞句,體會感情

 。、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詞、句:

  讀一讀。

 。、兩位作者對白鵝有什么樣的感情?

  五、作業(yè)

  抄寫課文中生動有趣的句子。

  【課后小節(jié)】

  我采用了對比的.方法,一下子讓孩子們對白公鵝產(chǎn)生了興趣,通過比較使孩子們體會到不同的人寫同一類型事物,語言各具特色,通過比較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對文章的寫法也有所感悟。

【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教學教學設計09-23

數(shù)學教學教學設計08-31

《折扣》教學設計07-23

《比本領》教學設計10-24

散步教學設計08-23

《雨后》教學設計10-11

《絕招》教學設計08-30

《景陽岡》教學設計09-23

《亡羊補牢》教學設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