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五年級語文說課稿7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語文說課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同行: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nèi)容是《只有一個地球》,具體程序如下:
一、教材和學生分析
《只有一個地球》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組的一篇科學知識說明文。樸實、流暢的語言,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清楚的條理,又飽含著深情,是這篇文章的特點。它通過地球美麗又渺小、資源有限、不能移居這三方面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教育我們要精心保護這唯一可以賴以生存的美麗星球。
鑒于學生初步具備了利用網(wǎng)絡獲取知識的能力,課前讓他們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地球,并充分利用網(wǎng)絡架起時空橋梁,搭起學生意義建構(gòu)的支架,從而直觀、形象地獲取知識。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說明
針對學生實際和本課的教材特點,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
1、知識與能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與默讀課文相結(jié)合,感知課文內(nèi)容,了解地球的有關知識,理解文章主旨;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會說明文用語的準確、嚴謹、生動,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聯(lián)系實際,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情感。
2、過程與方法:重點探究關鍵句,深入感悟文章主旨;個性品讀,交流感悟,培養(yǎng)個性化閱讀的習慣;品味語言,欣賞視頻,直觀感受,聯(lián)系實際,提升情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激發(fā)學生珍愛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從小樹立環(huán)保意識。
重點是引導學生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意識。難點是通過聯(lián)系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將保護地球的意識付諸行動。
三、教法、學法說明
基于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jié)合《新課標》理念,我采用了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創(chuàng)新等學習方式,努力構(gòu)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伙伴中的首席。
四、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jù)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提出目標,導入新課自主、合作、探究整理歸類升華情感拓展遷移的教學模式。
(一)提出目標,導入新課
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無疑則不進。教學開始我給學生制定了一個學習目標,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使學生有目的的進行學習,并為學生學會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這種學習方法奠定基礎。
(二)自主、合作、探究
在充分調(diào)動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回味自己讀這篇文章的感受,引導他們抓住地球太可愛,又太容易破碎這一切入點,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深入的探究,教師相機引導。
這正體現(xiàn)了新課標指出的:教師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需要。
1、地球的可愛
當學生在選擇這一主題探究學習時,首先讓他們從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們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對文字的獨特體驗,從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導學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葉扁舟體會作者是采用數(shù)字說明和打比方的方法來寫出地球的渺小。
然后,進入相關網(wǎng)頁,地球豐富的資源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使他們深刻地認識到地球的美,不僅在于它的外觀,更在于它對人類的無私奉獻。
2、地球的易碎性
當學生選擇這一主題探究時,引導他們通過自讀,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抓住至少、本來等詞,體會說明文應用詞準確。然后根據(jù)自己查找的資料,看到人類破壞地球的種種行為,看到美麗的家園傷痕累累,此時此刻,孩子們禁不住傷心憤怒,發(fā)出和宇航員一樣的感嘆。這時讓學生觀看地球媽媽遭到破壞的影像資料,再讓他們結(jié)合生活中的現(xiàn)象來談一談自己的周圍有哪些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
網(wǎng)絡信息,將文字形象化,將語文課堂與大千世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正體現(xiàn)了小語文、大社會的教育理念。
(三)、整理歸類
結(jié)合板書,教授了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體現(xiàn)了在閱讀中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四)升華情感
這時,讓孩子們把最想說的話與同學們交流,這樣,情感熏陶與語文實踐活動就完美地結(jié)合起來了。這樣的設計,既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又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實現(xiàn)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整合。
(五)拓展遷移
觀看視頻,讓孩子們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交流討論,為了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啟迪,碰撞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
學完這課,我設計了可由孩子們自主選擇的作業(yè)。他們有的制作環(huán)保小報,有的發(fā)出環(huán)保倡議,有的寫一篇200字的讀后感,有的寫保護環(huán)境演講稿,有的畫一幅環(huán)保宣傳畫等,并且通過網(wǎng)絡發(fā)送到網(wǎng)上去,在地球村展示臺展示,引起社會的共鳴。
這樣的設計,注重了跨學科的學習,由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xiàn)了大語文教學觀。
五、板書設計
我是把板書設計在一個地球的簡筆畫上的,讓學生感受可愛與易破碎的易轉(zhuǎn)化性,又利于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
六、教學小結(jié)
《只有一個地球》一課的教學設計以建構(gòu)主義理論為指導,根據(jù)新課標精神,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網(wǎng)絡資源,創(chuàng)設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質(zhì)疑;利用協(xié)作學習,升華情感;利用學科整合,拓展遷移。最終達到意義建構(gòu),致力于學生語文素質(zhì)的形成與發(fā)展。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遨游漢字王國”是五年級的綜合性學習單元。本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漢字的特點和發(fā)展歷史,加深對漢字和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確運用漢字的自覺性。其中“有趣的漢字”部分有四個閱讀材料,分別是字謎,有趣的諧音,倉頡造字,“冊”、“典”“刪”的來歷。 字謎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游戲形式!蹲种i七則》提供的字謎是一些范例!队腥さ闹C音》介紹了使用諧音的幾種傳統(tǒng)語文形式,使學生感受到漢字的神奇和有趣。《倉頡造字》是一個傳說,介紹了漢字的來歷。文章的一、二兩段主要講人類早期沒有文字,為了幫助表達,記性等!丁皟浴薄暗洹薄皠h”的來歷》是一篇有關漢字的知識短文。它告訴我們,“冊”,“典”,“刪”三個字的出現(xiàn)和我國歷史上曾今很長一段時間在竹子和木頭上寫字有關。
二、說教學目標:
1、開展“有趣的漢字”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漢字文化。
2、通過綜合性學習,學習制定活動計劃,培養(yǎng)探究合作意識。
3、閱讀四篇相關資料,查找更多與漢字有關的資料。
通過綜合性學習,激發(fā)對漢字的熱愛,從而樹立從小為純潔祖國的語言文字做貢獻的意識。在活動中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根據(jù)閱讀提示,制定活動計劃,讓綜合性學習活動有序展開。通過“閱讀材料”,了解漢字的起源,演變。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策劃并開展簡單的小組活動,學寫活動計劃。
難點:體會漢字的豐富有趣。
四、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語文是一門培養(yǎng)人的分析理解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紤]到五年級學生的現(xiàn)狀,我主要采取設置情景教學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chǎn)生踐行的愿望。培養(yǎng)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經(jīng)驗結(jié)合起來,引導學生主動去發(fā)現(xiàn)和學習,發(fā)展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調(diào)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并且要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诒菊n題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幻燈片和視頻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激起學生對知識學習的渴望。
2、活動探究法: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材料通過的形式獲取知識,并且在選定調(diào)查內(nèi)容以后,制定出活動計劃,分工明確。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合作中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
五、說學法:
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一個漢字就是一部歷史。讓學生體會我們漢字特點,熱愛我們祖國的語言。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習的興趣和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讓學生從機械的問答向匯報交流轉(zhuǎn)變,成為學習的真正的主人。這節(jié)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走近漢字
1.對于“漢字”同學們是最熟悉不過了,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她,都在跟她打交道。許多世界名人是這樣評價漢字的。
2.課件出示:
3、過渡:一個漢字一幅畫,一個漢字就是一段歷史,請同學們靜靜的欣賞(課件演繹漢字的演變過程)
師:從甲骨文、鐘鼎文、篆書、隸書一直到現(xiàn)在的簡化字,看一看最原始的甲骨文到現(xiàn)在與之相對應的簡化字,當兩個跨越幾千年的漢字同時出現(xiàn)在眼前,你們心里有何感想。
相機板書:有趣 神奇
師:請同學們翻開課文的76頁,快速默讀,你對漢字又會有新的了解。
3.學生默讀后出示幻燈片,指名讓學生分顏色朗讀,并畫出重點語句,加強對漢字的認識。
4.同學們,想去了解更多的漢字嗎?讓我們在這段時間里一起遨游漢字王國,開展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板書課題 有趣的`漢字)
(二)閱讀材料,初感漢字
1、師:漢字神奇,有趣,讓我們一起瀏覽“閱讀材料”,看看漢字有趣在哪里?
2、提出閱讀要求:
認真閱讀課文的“閱讀材料”1~4思考這四份材料分別從哪個方面說明漢字的有趣,為什么說是有趣的。
3、學生個性閱讀后同桌交流。(課文以字謎,諧音,倉頡造字,冊,典,刪的來歷向我們講述了漢字的神奇。)
4、學生匯報,出示課件,教師點撥。
將四個板塊的閱讀材料展示出來,其中猜字謎讓學生說出謎底的依據(jù);諧音部分體會諧音帶來的效果,出示幾個歇后語讓學生猜,激發(fā)興趣調(diào)動積極性;讓學生復述倉頡造字的過程;老師引導學生一起體會“冊”“典”“刪”造字的來歷。
(三)合作學習,制定計劃
1、師:同學們,漢字如此神奇,我們怎樣開展綜合性學習很好地認識它呢?
2、自瀆課文提示,明確學習方法:
3、指導制定活動計劃:
將活動計劃的內(nèi)容展示出來,同時配樂。讓學生在優(yōu)雅的樂曲中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自選活動內(nèi)容,制定活動計劃。
(四)小結(jié):這一節(jié)課,我們初步感受了漢字的神奇,有趣,課后同學們應根據(jù)制定的活動計劃,搜集查找,整理資料。在活動中真切感受漢字的奇妙。
(五)作業(yè):搜集,查找資料,分組進行討論。
七、說板書:
我比較注重直觀地、系統(tǒng)的板書設計,并及時地體現(xiàn)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設計是:
有趣的漢字
有 字謎
趣 諧音
神 倉頡造字
奇 “冊”“典”“刪”的來歷
結(jié)束語:這節(jié)課學生們從閱讀材料中感受到了祖國文字--漢字的有趣,認識了漢字的起源學會了制定活動計劃,進一步了解了漢字,加深了對漢字的熱愛。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大家通過認真擬訂計劃,積極參與實踐活動,不僅增長了知識,還培養(yǎng)了學習和動手的能力。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打電話》是人教版五下第三組中的第四篇課文。這一單元是各種文學體裁的集中展示,《打電話》作為相聲文稿入選其內(nèi)。學生對相聲并不陌生,但接觸、學習相聲稿還是第一次。相聲稿正如相聲這種藝術(shù)形式所要表現(xiàn)的意義一樣,語言通俗易懂、明快動聽、形象具體、生動活潑、用詞俏皮、豐富多彩,而且字里行間充滿幽默、夸張、詼諧、諷刺,讓人忍不住開懷大笑,而笑后又有一番啟示留心頭:打電話要直奔主題、言簡意賅,尤其是在公共場所,如果啰嗦,不僅損害自身形象而且影響別人辦事,還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xiàn)。這一意義是這篇相聲稿所要傳達的,也是我們在教學中需要落實的,因此是教學的重點。作者運用怎樣的語言形式來表現(xiàn)則是學習的難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一下幾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進一步提高默讀速度,學習瀏覽的閱讀方法。
3.體會相聲語言的藝術(shù)特點,認識到說話要簡明扼要、不說廢話的重要意義。
根據(jù)上述目標,結(jié)合本文的文體特點和閱讀地位,我認為運用大問題分塊引領教學時效性會更強,教學塊面也會比較清晰。在自由充分地讀通順的基礎上,我運用大問題引領教學。
問題一:這篇文章中的兩個角色,你會選擇哪一個?為什么?
這一問題首先幫助學生概括了已知的簡單的內(nèi)容,即文章是分甲和乙兩個角色寫的,然后給了學生一個思考方向,那就是會選擇哪個角色。這一選擇背后的原因就是學生對文章說話量上的了解和說話內(nèi)容上的理解。預計學生從量上談原因會說甲說得多,乙說得少,從而做出自己的選擇;從內(nèi)容上談原因可能會說甲說的話有意思,會逗人發(fā)笑;乙說的不太好笑;甲說的話標點運用特別豐富,乙說的話標點不太多;甲說的話里有很多語氣詞,乙說的沒有……我想,學生會依據(jù)問題的方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從而有很多比較,對文章有了初步的個性化的理解。
問題二:在這篇文章中,你讀到了那些有意思的地方?這些有意思的語言是想告訴我們什么?
相聲的首要意義無非是想讓觀眾開懷一笑,那么它的語言上必定會有引人發(fā)笑的地方。這一問題正是引導學生關注語言,讓學生浸潤在語言中感受相聲語言的幽默、風趣、詼諧等特點。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推斷,學生會抓住“喂……喂……怎么不說話,哎呀,拿倒了!”“對,是我,我找小王講話,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呃,猜不著我告訴你。我姓啰,我叫啰嗦!钡染渥觼碚勛约焊杏X到的有意思,學生找到了,可以用模仿朗讀的形式來體會。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隨機地把相聲語言幽默、風趣、夸張、諷刺的特點滲透進去交流,讓學生不僅體會到有意思,還能了解到有意思的語言是運用怎樣的方法來寫的。這還不是內(nèi)容教學的全部,還應該在學生說過笑過之后激發(fā)他們的思維:作者在逗引我們發(fā)笑的同時又想告訴我們什么呢?有了沖擊思維的問題,學生才會反復地咀嚼語言,明白其中隱含的意義。
問題三:同樣是對話,你覺得這篇文章和《小苗和大樹的對話》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請大家靜靜地回憶,細細地比較。
這一問題主要落腳于對這一篇相聲稿總體上的把握,了解其特點。通過與《小苗和大樹的對話》的比較,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同樣是對話,訪談和相聲不一樣,前者所談內(nèi)容主次不明顯,平等交流,后者一唱一和,主次分明;前者語言上盡管比較口語化,但用詞還是挺講究的,有些地方還是書面味兒很濃,而后者完全是為口頭藝術(shù)的需要而創(chuàng)編的.,因此,全口語化,文字中還保留了好些口頭禪。這些特點的比較、發(fā)現(xiàn),為學生試著演相聲做準備。
問題四:通過對這一則相聲內(nèi)容上的了解和語言上的比較,現(xiàn)在,你覺得相聲有什么特點?老師建議你結(jié)合電視上或是生活中看到的從形式上和內(nèi)容上以及語言特點上等各個方面自由地來說說。
對相聲特點的梳理是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相聲,為講相聲做更充分的準備。在交流的過程中,伺機告訴學生“說學逗唱”和“抖包袱”等一些有關相聲的基本常識,讓學生從感性認識到淺層的理性認識的高度。
最后,請學生與同伴合作,選取課文中的一個片段排練,并在課堂上指名兩三組表演。課外,布置學生搜集或創(chuàng)編一個相聲片段,在“回顧拓展三”的“展示臺”中再顯身手。
以四個大問題引領,從內(nèi)容和寫作特色等板塊對相聲稿這種語言體裁和相聲這種藝術(shù)形式有了綜合性的了解,而且化了解為理解,落腳到相聲的表演。我想,學生經(jīng)歷了這樣的一個學習過程,就已經(jīng)與相聲這門陌生的藝術(shù)牽手了。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豐碑》一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每十冊第七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敘述了在風雪交加的行軍途中,一位紅軍的軍需處長因衣服過于單薄而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表現(xiàn)了這位軍需處長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高貴品質(zhì)。
《豐碑》的主人公是軍需處長,可全文直接描寫軍需處長的地方不多,而是用了大量的筆墨細致地描寫了將軍的神態(tài)和動作,感情真摯濃烈,有力地襯托了軍需處長的高大形象。
在認真分析了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了《豐碑》這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語感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情感目標:深刻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理解豐碑的含義。
能力目標:學習作者按照思想感情發(fā)展變化的脈絡進行記敘的方法。初步領會文章側(cè)面描寫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重點:體會軍需處長的獻身精神。
教學難點:理解豐碑的含義。
二、說教法
1、質(zhì)疑問難法: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質(zhì)疑問難,能激發(fā)學生濃厚的思考興趣和創(chuàng)新思維。
2、多媒體直觀法:課堂中恰當?shù)剡\用電教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更快、更準、更深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
3、自主、合作、探究法: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在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部分,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可以鍛煉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訓練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4、表演法:表演是學生喜愛的一種活動方式,在課堂中運用表演法,能起到寓教于樂的作用。
5、誦讀感悟法:《豐碑》一課語言精練生動,思想性強,故事感人至深。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又可以實現(xiàn)語感的積淀。
三、說學法
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習和掌握知識,而尤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學習方法,變我學會為我會學。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課堂上,引導學生運用讀一讀、畫一畫、想一想、議一議、讀一讀的學習方法逐步學習課文,入情入境,自悟自得。
四、說教學流程
針對教材特點,我把這課的教學時間定為兩課時,第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學習課文的第1、2自然段。這里我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在這一課時里,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來達到教學目標。
第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渲染氣氛,讀題導入
1、利用多媒體出示紅軍長征途中爬雪山的行軍畫面,播放狂風呼嘯的錄音。教師激情導入:為了新中國的誕生,多少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今天,我們將把紛飛的思緒再一次拉回到那艱苦的戰(zhàn)爭歲月,去聆聽發(fā)生在紅軍長征途中的又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2、教師先板書一個碑字,讓學生組詞理解字義。然后板書豐字,讓學生,根據(jù)詞義選擇義項。這樣,學生很容易弄懂課題的意思是: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紀念碑這時,教師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問,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一定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是一座什么紀念碑,是紀念誰的?
這樣導入課文,會立即將學生帶入一個特定的情境中,激發(fā)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也為學生把握課文重點奠定了基礎。
第二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1、學生自由讀課文,指名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學生不難從課文的第13自然段找到答案:豐碑是指被大雪覆蓋的、凍僵的軍需處長。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再提出問題:讀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學生思考后一定能提出:為什么被大雪覆蓋的,凍僵的軍需處長是一座豐碑呢?教師表揚學生問題提得好,鼓勵學生再讀課文,自悟自得。
2、學生再讀課文,在自己最受感動的地方做上記號,然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還引導學生扣住了本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幼口、幼腦、幼手,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的精神。
第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感悟豐碑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三自然段,思考兩個問題:
、傥闹谐酥v軍需處長,還講了誰?
、谀男﹥(nèi)容直接描寫軍需處長?哪些內(nèi)容寫將軍?(這些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重點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2、學生默讀自學課文第七自然段,教師提出自學要求:
、佼嫵雒鑼戃娦杼庨L動作、神態(tài)、穿著的詞。
、谧h一議:從這些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討論完畢,各小組作小結(jié),然后在全班匯報交流,教師抓住重難點進行點撥指導。
在體會軍需處長穿著單薄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換詞法理解貼的精妙。然后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冰天雪地、大冰坨、狂風呼嘯、大雪紛飛等詞語,利用電教手段輔助以、大雪紛飛、狂風呼嘯的畫面來感受天氣的嚴寒。
這個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在聯(lián)系比較中,在情境體驗中充分感受到軍需處長是因為穿得太少而被嚴寒活活凍死的。
在體會軍需處長動作、神態(tài)的時候,首先讓學生理解鎮(zhèn)定、安詳?shù)囊馑,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問題:軍需處長掌管著整個部隊所需的給養(yǎng)、被服等,怎么會被活活凍死呢?他凍僵時為什么表現(xiàn)得那樣鎮(zhèn)定、安詳?引導學生在討論中明白:軍需處長是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戰(zhàn)友,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為了革命,他視死如歸。為了人民,他死得其所。
在學生體會了軍需處長的高尚品質(zhì)后,我設計了各種形式的朗讀:引讀、指導朗讀、加一個抒情句子頌讀、自由讀。比如:加抒情句子讀:這位老戰(zhàn)士是多么偉大,多么堅強啊!
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理解重點詞語,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不僅使學生感悟到軍需處長的高尚品質(zhì),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而且記住了好詞好句,積累了語言。
3、體會將軍的動作、神態(tài)描寫
、佼嬕划嫞赫n文哪些地方描寫了將軍的神態(tài)?
、谧h一議:將軍的神態(tài)描寫反映了他怎樣的心情?
、垩菀谎荩褐该硌輰④娋炊Y的動作,其他同學評價,體會將軍的心情。
④在學生充分討論交流后,教師出示填空練習題,進一步鞏固學生的探究結(jié)果。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讓學生在讀、議、演、品將軍神態(tài)變化的詞句后明白:通過描寫將軍錯怪軍需處長后的愧疚之情以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更顯出軍需處長形象的`高大,品質(zhì)的高貴。寫將軍實際上是作者從側(cè)面刻畫軍需處長的形象,讓學生體會到襯托手法的妙處。
4、體會豐碑的含義
多媒體出示第13自然段的課文內(nèi)容,利用課件展示情境。
①指名讀后引導學生理解晶瑩的意思。生活中哪些東西是晶瑩的?課文中指什么?
②學生討論交流問題:為什么說被大雪覆蓋的、凍僵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
、蹎l(fā)學生談一談:面對這座晶瑩的豐碑,你想說點什么或者做點什么?
、苤笇Ц星槔首x,齊讀。
這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利用電教媒體展示了特定的情境,減緩了理解難點的坡度。學生在讀議中體例到軍城, 處長舍已為人、勇于獻身的精神像一座紀念碑一樣永垂不朽,流芳百世。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第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首尾聯(lián)系 深化主題
面對行軍途中將要面臨的嚴峻考驗,將軍開始是什么樣的心理?(擔心)現(xiàn)在他還擔心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1、指名讀第14自然段,思考:戰(zhàn)士們的腳步聲為什么是沉重而堅定的?
2、要求學生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后提出問題:為什么說勝利一定屬于這樣的隊伍?
引導學生聯(lián)系軍需處長的高尚品質(zhì)來理解,然后指導學生用堅定的語氣來朗讀。
3、配畫播放《紅軍不怕遠征難》的歌曲。
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抓重點詞句的教學,深化了文章的主題,學生明白了軍需處長僅僅是千千萬萬個紅軍中的一個代表,他的精神就是紅軍隊伍的精神。配畫播放歌曲讓學生再次入情入境,深刻感悟。
第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拓展延伸
根據(jù)下面的題目,自選一題,課后完成。
1、搜集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事跡,辦一份手抄報。
2、自讀資料:有關殷雪梅舍身救人的英雄事跡的報道
讀了這則報道,你有什么感想?寫一寫。
語文教學要樹立大語文觀,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鏈接了學生的課堂內(nèi)外,拓寬了學生的眼界,深化了學生的認識,培養(yǎng)了學生讀寫結(jié)合的能力。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來自安徽省合肥市和平小學的鞏凡。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的第14課——《埃及的金字塔》。
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的程序進行說課:
一、教學分析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課文介紹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狀及其建筑歷史,著重描寫了外觀宏偉、結(jié)構(gòu)精巧的特點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方法,贊美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整篇課文條理清晰,語言平實,描寫細致。
學情分析:
對處于小學高年級學段的五年級學生來說,已經(jīng)具備了較為扎實的語文基礎知識和較強的語言感悟能力。但由于孩子們沒有去過埃及,所以對金字塔缺乏了解和具體形象的感知,對文中語言文字的描寫很難在腦海中形象化,課堂容易顯得沉悶、枯燥。因此,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shù)與文本的優(yōu)化整合,從而拉近與文本的距離。
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金字塔的特點,悟后朗讀。
教學難點:
以金字塔的建造過程為突破,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
根據(jù)以上的教學分析,我從知識能力、過程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悟后朗讀。
過程方法目標:
1、利用信息技術(shù)與文本的整合,感受金字塔的特點。
2、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以及與他人討論、交流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激發(fā)學生對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熱愛之情。
為了有效達成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一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三、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為了不讓課堂顯得沉悶,我在一上課就創(chuàng)設情境,讓孩子們仿佛是去埃及觀光,從而引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2、化抽象為直觀,體悟之后朗讀
。1)數(shù)字具體化,體會特點
感受金字塔的特點是本文的重點,課文在介紹時出現(xiàn)的只是一系列的數(shù)字。(出示原文數(shù)字點紅)這些是抽象的,無畫面的,孩子們只能淺層次的`、機械的告訴我們金字塔高、大,但如何高、如何大、如何宏偉,還體會的不夠深刻、具體。于是我抓住了幾組數(shù)字,讓它們和周圍的事物作對比,將它們具體化。
。ǔ鍪緲欠繉Ρ葓D)“146米、40層”的高度,和我們普通的住宅樓作對比,相當于幾個疊加的高度呢?學生很快得出“6個還多,需要費力的仰頭才能看到頂!庇辛诉@樣真實的感受,自然體會到金字塔的高。
。ǔ鍪揪奘淖郑┪闹小捌骄繅K重2.5噸,共有230萬塊”。這2.5噸有多重,230萬塊代表著什么,孩子們無法有具體真實的體會,(出示和大象的對比)通過巨石和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大象作比較,知道平均2塊巨石就相當于一頭成年大象的重量,這230萬塊相當于115萬頭成年大象的重量之和,這樣一來,這一塊塊巨石就像加在孩子們的心中,情感自然流露:金字塔真宏偉!
將數(shù)字還原成直接的生活體驗,學生們仿佛站在金字塔腳下抬頭仰望,仿佛親自去抱抱巨大的石塊,抽象的數(shù)字在腦海中形成了具體的畫面,引領他們深入體味語言文字,課堂上學生們悟得好,讀得好。(出示學生朗讀片段)
。2)動畫再現(xiàn),了解建造過程
如此偉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來的呢?這是突破難點的關鍵。(出示課文文字)文中介紹的是概括、抽象的,學生僅僅通過這段文字的描寫是無法清楚了解建造的過程,于是我播放了一段動畫(出示建造動畫)。動畫的演示解決了這個難題,學生直觀了解了書本上的文字,也形象的理解了建造的過程,此時,我讓學生們畫出文中與動畫演示相對應的文字,再讀一讀。讀過之后,再將動畫與文字相結(jié)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將直觀與抽象融合,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了解了建造的過程和不容易就自然發(fā)出了這樣的感嘆……(出示學生發(fā)言的片斷)本課的難點也就輕松突破了。
3、利用網(wǎng)絡信息,創(chuàng)新作業(yè)設計
信息技術(shù)的運用不僅表現(xiàn)在直觀演示上,還應運用在網(wǎng)絡學習資源與文本材料的結(jié)合上。我將事先在網(wǎng)上查找到的有關埃及文明的專題網(wǎng)站展示給學生看,(出示網(wǎng)站和博客專版)由于埃及文明的神秘和課文篇幅的有限,學生們對埃及很感興趣,但不能深入,看到了這些網(wǎng)站,他們個個躍躍欲試。于是我讓他們回家查找資料,豐富課外知識,將自己的所得、所感發(fā)到我博客中的一個專版中,將文本知識延伸到更廣闊的空間中,還改革了傳統(tǒng)的作業(yè)設計。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教學反思:
1、信息技術(shù)運用,成為了學生有效學習的好幫手。
通過欣賞直觀、形象的錄像視頻、動畫演示,實現(xiàn)了從紙面閱讀到屏幕閱讀,從純文字閱讀到全面立體式閱讀的轉(zhuǎn)變,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提高了教學效率。
2、信息技術(shù)的運用實現(xiàn)了對抽象文字的形象內(nèi)化,再將這種內(nèi)化轉(zhuǎn)化成個性理解后的朗讀,使學生始終保持著主動參與的意識,產(chǎn)生了真切的情感體驗,加深了對文本語言的感悟和內(nèi)化。
3、利用網(wǎng)絡搜集資料,可以獲取大量的課外知識,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強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以上就是我對《埃及的金字塔》一課的說課內(nèi)容,還望各位專家、評委批評指正!謝謝!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蘇教版教材第九冊第14課《滴水穿石的啟示》是一篇介紹事理的說明文。介紹了安徽廣德太極洞內(nèi)“滴水穿石”這一奇觀的由來,告訴人們只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業(yè)的例子證明這一觀點,讓學生從中感悟到學習必須目標專一、鍥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這篇課文的脈絡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觀引出觀點:如果我們也能做到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著“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業(yè)的三個事例證明這一觀點,并通過“水滴”與“雨水”作對比,從反面進一步說明這一觀點。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給予我們的啟示。
二、說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滴水穿石”和“啟示”造句。
3、了解本課正反說明的寫作方法。
4、引導學生領悟要實現(xiàn)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標轉(zhuǎn)移、持之以恒的去做。
三、說教法
這是一片說理性文章,教學時可以安排讀、說、寫三個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充分地讀“滴水穿石”給我們的啟示,然后抓住“滴水穿石”這一自然現(xiàn)象的形成方式,展開討論,讓學生說說從著一自然現(xiàn)象中,你看到了什么樣的精神,對課文中的句子是怎樣理解的`。緊接著讓學生說說如果這樣目標專一、鍥而不舍的精神在人類身上存在,會有什么樣的奇跡呢?讀課文中的三個例子,說說他們都取得了怎樣的成績,是什么讓他們能夠成功的?這里可以設置小組學習,給每個人安排小組學習中的任務,讓學生真正的學習。課文講到這里,可以安排學生的課外閱讀積累,除了課文中舉的例子,你還知道古今中外哪些類似的名人故事?這一環(huán)節(jié),必須讓學生課前有所預習準備。幫助學生理解“滴水穿石”“滴穿”“頑石”的意思。并且聯(lián)系實際,舉例說說這段話的意思。詞語積累,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成語、俗語、諺語的意思都有滴水穿石所要揭示的道理。
四、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昨天我們一起去安徽省廣德太極洞內(nèi)看了一種奇觀是——滴水穿石,那么這一現(xiàn)象又給我們什么啟示呢?
。ǘ┚x課文
1、默讀課文,用橫線劃出滴水穿石給我們的啟示。
2、指名讀。
3、出示小黑板:你是怎樣理解這一段話的?讀出你的理解。
4、找出這句話中兩組意思相反的詞語。
5、兩組反義詞中更突出的是什么詞?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能讀好這一段話嗎?指名讀,齊讀。
學習第一自然段
這滴水穿石的奇觀是怎樣形成的呢?為什么他能夠給我們帶來這樣的啟示呢?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我們就不難明白。
1、指名回答,說說滴水穿石的奇觀是怎樣形成的。
2、出示小黑板。你是怎樣理解這一段話的呢?帶著你的理解朗讀。
3、你是怎樣把這段話讀好的?抓住了哪些關鍵的詞語?
4、你讀得真不錯,這些關鍵詞就是滴水能夠穿石的關鍵所在。缺一不可。你能再次將這段話讀好嗎?
指名讀,齊讀。
5、現(xiàn)在你知道滴水是靠什么才“穿石”的嗎?
6、和雨水相比,雨水為什么不能滴穿石頭呢?
三、引讀過渡。引讀第三自然段過渡。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yè)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都是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書中就給我們舉了三個名人的故事。
分小組學習,思考問題
1、書中介紹了哪三位名人?
2、他們獲得了哪些成就?
3、他們獲得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4、對此你有什么感想?
四、課外延伸
1、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名人故事?
2、你現(xiàn)在能說說“滴穿”一塊塊“頑石”中的“滴穿”是指什么?頑石又是指什么?
3、在你的生活、學習中,有這樣的“滴水穿石”的經(jīng)歷嗎?
4、學習了這篇文章后,你打算今后怎么做呢?
五、總結(jié)
是的,我們要銘記“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引讀)你擁有這種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你就會成功。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我說的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九冊《浙江潮(附觀潮)》。本課將內(nèi)容相近的兩篇文章編排在一起,一篇是文言散文《浙江潮》,另一篇是現(xiàn)代散文《觀潮》。這樣編排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在更深刻地感受到錢塘潮的雄奇的同時,對古今語言的異同產(chǎn)生感性認識,感悟到祖國語言的魅力,增強語感和對祖國語言由衷的熱愛。
《浙江潮》全文共五句話,開頭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總領全文,點明題意。接著交代海潮最盛的時間:“自即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然后對潮水由遠及近,傳神地從形 色 聲勢四個方面寫出潮的特點,表現(xiàn)了海潮的雄奇壯麗。描寫形與色運用了形象貼切的比喻手法,比如“僅如銀線”“玉城雪嶺”;描寫聲勢則在比喻之處還運用了夸張,例如“際天而來”“如雷霆”“吞天沃日”等。這些手法將景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最后引用楊萬理和詩句進行形象的概括,呼應首句,結(jié)構(gòu)極為嚴謹。
《觀潮》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 潮來時 潮來后的景象,也表現(xiàn)的是大潮的奇特 雄偉壯觀。課文的第4 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繪聲繪色繪形地描寫了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從遠到近,寫得很有順序,很直觀形象。
總之,這兩篇文章都使人如臨其境,令人由衷地感到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
根據(jù)以上情況,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理解文章內(nèi)容,感受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領會作者用生動形象的文字,由遠及近的順序來表現(xiàn)大潮的方法。
訓練有感情地朗讀文章,掌握古文的讀法。
其中第2和第3條是本課和教學重點 難點在于引導學生用這兩篇文章中寫景的方法去寫景。
學生情況分析
對于學生來講,應該是第一次接觸到這樣的文言散文,以前學的都是古詩,
沒有這樣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需要領悟和學習,可以說難度加大了,因此學生在理清結(jié)構(gòu)朗讀方面都難免會遇到一定的困難。比如:《浙江潮》的開頭兩句與結(jié)尾一句是什么關系?古文的讀法等都需要老師采用相應的方法引導學生。
此外,學生對文章的寫作方法往往是知而難行,例如:總分總也就是首尾呼應的結(jié)構(gòu),大部分學生在習作中達不到像課文中那么嚴謹;再如從遠及近的寫作順序?qū)W生也做不到像文中那樣自然。因此,設計一個“寫景小練筆”的練習是必要的。
對于兩篇文章的異同,學生一定的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感受,我們應該要珍視學生的個性化的感受或理解,表揚有獨特見解的學生。
談教法
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一堂課當中所需運用的方法肯定不是單一的。因此在上這課我將結(jié)合“疑問導讀” “巡視輔導” “示范” “講練結(jié)合” “質(zhì)疑引導深入閱讀”等各種方法來進行教學。當然,我將主要采取“質(zhì)疑引導引導”這一方法。在課堂中我準備這樣安排:在導入新課時設計疑問來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利用巡視輔導法督促學生閱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通過老師自身的示范性提問 朗讀和表達,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的習慣和提高朗讀與表達能力;在理解古文《浙江潮》時進行講練結(jié)合,既可以檢查掌握程度,又可以鞏固所學知識;深入閱讀兩篇文章時教師提出關鍵性對學生進行質(zhì)疑,從而引導深入閱讀,領悟大潮的雄奇和作者表現(xiàn)景物的方法。
說學法
在學生的學習上,我希望學生能做筆記,用圈圈點點的形式進行,或者是記錄課堂中所學到的重要知識。其次,討論也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法,對于教師或同學們的質(zhì)疑就可以用這種方法,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也促進了學生的積極思維。我重視學生個性化體味語言,提倡學生多樣化的語言表達,例如對本課兩篇文章的異同的理解,可從多方面去說,有的可能會從朗讀感受上去分析,還有的可能會從內(nèi)容結(jié)構(gòu)方面探究等,只要學生分析得有道理,就應該給予肯定或表揚。
說教學程序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
通過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假設有一個去錢塘江的機會,同學們想不想去?為什么?現(xiàn)在我們到書中去先睹為快吧?(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十分樂意地去閱讀課文)
二、自由閱讀 初步感知
1.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這兩篇文章(要求學生記錄疑點),同時教師進行輔導。(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在教師巡視輔導下呢,學生會更加主動,教師也能從中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從而及時給予指導)
2.反饋與點評。
指名說說所讀懂的內(nèi)容及閱讀方式,另點一名學生進行點評(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展示了學生的個性表達)
3.質(zhì)疑 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進行全班交流(當提的問題較膚淺時不能挫傷他們,而應鼓勵,教師再作示范性提問,引導學生提出一些質(zhì)量較高的問題)
4.師生共同歸納總結(jié):讀完兩篇文章后有什么感受?
三、圖文對照 深入閱讀 朗讀指導
1.順序講讀古散文《浙江潮》(考慮到學生第一次接觸這樣的文言散文在重點詞句 結(jié)構(gòu)及朗讀方面難免會有一定的困難)
2.課堂練習:浙江之潮,被周密譽為( )。( )最盛大。當從遠方看時,僅如( ),再近些則( );聲音( ),給人的感覺是( )。因此,詩人楊萬里曾說( )。(課堂中設計一道這樣練習題能鞏固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
3.對照插圖,學生合作找出與圖相關的'語段。(教師質(zhì)疑,提出關鍵性問題:文中哪幾句是描繪圖中情景的?學生找出后就明白重點內(nèi)容之所在)
。1)體會文中的比喻 夸張的修辭手法和由遠及近的寫作順序(找到相關的詞句進行分析,這樣學生在寫作方面也受到一定的啟發(fā)。)
。2)談談讀后的感受(這是引導學生對內(nèi)容更進一步的理解,也使學生得到個性化的表達。老師相機用原文板書:銀線 玉城雪嶺 雷霆 吞天沃日)
4.小組討論交流開頭兩句與結(jié)尾句的關系。(體味嚴謹?shù)氖孜埠魬慕Y(jié)構(gòu)特點。讓學生借鑒于寫作。)
5.合作學習《觀潮》一文
(1)按一定順序給課文分為三部分,師巡視輔導(針對后進生輔導,更能促進他們主動學習)
。2)匯報交流結(jié)果,并說明理由,再師生共同討論出更合理的分法。
。3)合作探究重點部分“潮來之時”
同桌間討論這部分寫了錢塘江哪幾方面?(聲音 形狀)
感受大潮的聲音,交流大潮的形狀:分別找出相關語句,交流從中讀懂的內(nèi)容,并體味一些重點詞句及修辭手法(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說說讀后感想(師相機板書:白線 城墻 戰(zhàn)馬 山崩地裂 大地顫動)
(4)交流疑義
6.有感情地朗讀比賽
要求:選擇自己喜歡讀的文章朗讀,然后分別請幾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浙江潮》和《觀潮》,指名同學進行評價;男女同學朗讀比賽,教師點評;教師示范朗讀后全班齊讀課文。(這樣更能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讀)
四、引導表達
1.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結(jié)合板書與學生的理解引導學生多樣化地表達)
2.談領悟到的寫景方法(學生各抒已見,教師給予適當肯定)
3.師小結(jié)首尾呼應的結(jié)構(gòu)和由遠及近的寫景順序
五、布置練習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溫習功課的好習慣)
2.運用領悟到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觀(培養(yǎng)學以致用的能力)
六、談板書設計
我將板書和深入閱讀同步進行,設計的形式如下:
結(jié)構(gòu) 仿佛看到 仿佛聽到 仿佛感受到
總
浙江潮 銀線
分 雷霆 吞天沃日
總 玉城雪嶺
潮來前 白線
觀潮 潮來時 城墻 山崩地裂 大地顫動
潮來后 戰(zhàn)馬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07-24
《語文》說課稿10-25
《釣魚的啟示》五年級語文說課稿11-08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14篇09-21
【精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三篇11-04
五年級語文落花生說課稿08-15
語文說課稿05-29
【推薦】五年級語文說課稿四篇11-05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六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