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魚游到紙上說課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魚游到紙上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魚游到紙上說課稿1
一、領悟文本,細定目標
文章寫了作者在玉泉觀魚時認識了一位聾啞青年,他畫魚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魚畫“活”了。文章贊揚了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品質。文章以作者的視角出發(fā),雙線同行,緊扣“認識”二字,以事情發(fā)展為順序,描述了作者與聾啞青年的三次遇見,事情一線簡明扼要;同時圍繞“特別”二字,以“觀眾驚奇”,“我的驚奇”,“讀者驚奇”的角度來安排材料,體現出作者從贊賞到誤會再到欽佩的情感變化,情感一線跌宕起伏。從而使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形象躍然紙上。此外,作者將課題與結尾遙相呼應,對中心思想的表達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對于這樣一篇美文,我首先依據單元學習要點,即學習人物取得成功而進行不懈追求的品質與積累描寫人物外貌、動作等的語言這兩個學習目標,作為制定本課教學目標的基本依據。其次,根據本文的寫作特色、知識重點和教學線索,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學情,從而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預習自學生字詞,掌握“罷、徽”等十一個生字,學會“欄桿、罷了、境界、繡花、廠徽、聾啞人”等10個詞語。
2、在預習檢測中重點鞏固“港”“徽”“澈”三個易錯字,通過填空的方式初知課文大意。
3、閱讀兩句與課題相關的句子,抓住“工筆細描,揮筆速寫”學習第七自然段,從而理解題目含義。
4、學習青年看魚、畫魚的過程,初步了解文中青年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課題含義的理解,青年品質的體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和“魚游到了紙上”的理解,了解青年學畫的過程及因果關系。
2、通過對稱贊青年的三次擴寫,學習青年專心、刻苦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因果關系的分析
二、圍繞目標,重組內容
1、從解讀到選擇
在細讀文本之后,我發(fā)現圍繞目標而言,教學的點非常多,而且每個點都非常難以割舍。如果以一般的按部就班的方式教學,那么青年的外貌、動作以及他的主要信息將是本課時需要學習的內容。但是,如果選擇這樣的內容,學生對課題的質疑這個最為迫切的問題必然得不到解答。我發(fā)現一條以“質疑課題”為出發(fā)的教學線索和一條以“認識“青年的”特殊”為出發(fā)的教學線索讓我彷徨。
2、從選擇到創(chuàng)設
正當難以取舍時,文中的“融為一體”提醒了我。于是,我試著將兩條線索相結合,形成一條更為適合、更為有效的教學主線。于是“質疑——解釋——新疑——解疑”的思路形成了。由此,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我定為與課題相關的兩個句子及第七自然段,并在此基礎上引出新的內容,即聾啞青年看魚、畫魚的句子。而生字,新詞的學習主要依靠自學,課堂上只針對音、形、義比較重點的字詞進行預習的檢查鞏固。同時對整體把握文本的情況,作為初步知曉,降低了要求,以主要內容填空的形式,讓學生熟悉。
三、實現目標,思考策略
圍繞主要目標“理解課題與感悟青年品質”,我以細讀為本為前提,將青年畫魚“畫活”深刻解讀。然后,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課題,我以讀為手段,“讀活”為目標,并借助“工筆細描”“揮筆速寫”兩個詞語達到目標。最后運用“讀、畫、記、賞”等學法,讓學生深刻領悟“魚游到了紙上”的含義。以期實現“教活”的目標。
四、探明線索,牽領過程。
教學過程我是依據“質疑——解釋——新疑——解疑”這樣的'一條線索開展的:熟悉課題,產生疑問,即“魚怎么會游到紙上”,對課題的疑問成為本課需要解決的問題;接著在解決了課題的疑問后,出現了新的疑問,即“青年為什么能把魚畫活了”。緊緊圍繞這條線索開展。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安排了預習的檢查,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以及通過填寫主要內容的形式,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熟悉情況。接著根據教學脈絡,安排兩句與課題有關句子的學習,讓學生對青年的繪畫及青年是個聾啞人有初步了解。接著安排解釋課題的第七自然段,充分分析理解后,從“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中領悟課題含義。然后,隨著課題的理解,即青年把魚畫活了,引出四個描寫青年看魚、畫魚達到忘我境界的句子,從而初步體會青年的品質。最后,順勢以“青年看到了金魚的那些景象和魚是否真能游到青年的心里”為結語,為第二課時的教學,打下伏筆。
反思:
通過課堂實踐我發(fā)現自己在本堂課上的主要問題是語文的工具性還比較欠缺。
首先,在課堂伊始,對學生進行了預習檢查后,我發(fā)現,學生的預習情況不樂觀,主要問題是字義與易錯字的掌握,對我的預習要求目標提出了更要的要求,需要特別關注重、難的預習。
其次,在課堂問題的回答過程中,學生的審題能力要加強。同時對我進行問題設計的指向性,難易程度的把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字詞的積累運用要加強。課堂結束前,要學生用一個詞來概括學生對青年的認識,學生的回答缺乏準確性。同時也有一些學生有感難表,暴露出平時詞匯積累的不足,也體現了了把握人物形象能力的不足。
在聆聽了費校長的指導后,也發(fā)現了自己對人物形象的把握還是不夠,對教學目標的提煉和達成,在方法上也需要改進。
魚游到紙上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魚游到了紙上》這篇課文記敘的是“我”去玉泉觀魚,認識了一位看魚非常專心的聾啞青年,并發(fā)現他畫的魚栩栩如生,就像在紙上游動一樣,贊揚了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作者對這位身殘志堅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聾啞青年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為主要線索,寫成了這篇內容生動、具體的文章。
本文在寫作方法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地方。作者細膩生動地描寫了聾啞青年的外貌、神態(tài)和動作,刻畫傳神。語言平實而含義深刻,令人回味無窮。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中年段“如何抓住重點詞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領悟文章內容,更好的落實三維課程目標”,結合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青年的優(yōu)秀品質。
技能目標:
(1)、抓描寫青年看魚、畫魚的句子,感悟青年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從而
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先游到了心里”的關系。
(2)、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標:
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抓描寫青年看魚、畫魚的句子,感悟青年品質,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心里”的關系,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實際,我采用“表達感受——想象敘述——感情朗讀”的方法進行教學。想象說話,是培養(yǎng)想象力和語言表達力的有效方法。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學懂課文,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本冊教材編寫中指出:“特別要重視朗讀的指導,教學時應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并在朗讀的過程中加深理解。”我對課文中的重點句子,按以上精神讓學生在理解中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幾種方法交替使用,不斷刺激學生大腦的興奮點,使學生在課堂始終保持旺盛的精神狀態(tài),濃厚的學習興趣。)學法: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采用“劃一劃,說一說,讀一讀,找一找”的方法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皠潯眲澪闹械闹攸c詞句,“說”自己的感受,“讀”文中的重點詞句。
五、說教學過程:
教學中,如何達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呢?可以分作五個板塊進行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1、師:我們都知道魚兒喜歡在水里游泳,但是我們今天所學得是魚卻在紙上游動。想弄清怎么回事嗎?引出課題。
2、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二)、品“畫魚”,理解“魚游到了紙上”。
1、快速地通讀全文,畫出青年畫魚的句子,并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
2、看圖識義。先簡單解釋工筆和速寫,再出示兩幅分別用工筆和速寫作的圖讓學生進行分辨,明白工筆和速寫的這兩個詞匯的區(qū)別,受到了美的熏陶,也為感知青年精湛的畫技作鋪墊。
3、談感受。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青年畫魚時的認真和畫技的高超。在教學過和程中我相機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一絲不茍”的意思,抓住“一絲不茍”“細致”“很快地”“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等關鍵詞句感受青年畫魚認真細致,技藝高超,用一個詞來概括青年畫魚時的認真勁,理解“魚游到了紙上!”。
4、補白想象。一是想象青年畫的魚會有哪些動態(tài),二是通過引導想象當時周圍人的會如何贊嘆青年的畫。主要引導從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方面去想。
5、感情朗讀。采用男女分讀,指名讀、師范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比如,讓女生用緩慢的語速讀工筆細描部分,體會青年的一絲不茍;讓男生用稍快的語速讀揮筆速寫部分,感受青年畫技的嫻熟。
(三)、悟“看魚”感受“魚游到了心里”
聾啞青年之所以能夠將金魚畫得栩栩如生,正是因為他能做到長年累月、堅持不懈地“靜靜地看”。這一部分教學,采用了劃、悟、讀三步教學策略:
1劃。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能夠表現聾啞青年看魚到了“忘我”境界的語句。
2悟。緊扣文本語言,體會聾啞青年那份專注、認真,感受青年已經完全沉浸在“忘我”的境界里,可以讓學生從“老是”、“呆呆地”、“靜靜地”、“從來不說一句話”、“每個星期天”、“常常”、“一整天”、“一年多”等詞眼中進行感悟。
3讀。安排了兩種形式的朗讀:一是感悟后的朗讀:在學生感悟文本語言之后,通過自己的朗讀把對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這一品質的理解表達出來;二是創(chuàng)設情境讀:如果按一年365天算,那么他觀察了五十來天!這五十來天不管嚴寒酷暑,無論刮風下雨,他從不間斷,說明了這位青年有什么樣的精神?
教師引讀
這是一個春光明媚的星期天,只見這位青年(生接讀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這是一個烈日炎炎的星期天,只見這位青年……
這是一個大雨滂沱的星期天,只見這位青年……
這是一個寒風凜冽的星期天,只見這位青年……
(四)、理解“游到心里”與“游到紙上”的關系。
1、通過前面悟“看魚”和品“畫魚”,學生感受到了青年的忘我,從而理解了青年的話“魚先游到了心里”,并借助“胸有成竹”的故事加深理解。
2、用一組關聯詞把魚游到了心里和魚游到了紙上連起來。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面對板書,用關聯詞,把他們的關系連起來說,既突破了重難點又回歸了整體。從而讓學生理解因為只有把魚形記得牢,所以才能把魚畫得活。)
(五)、拓展延伸。
1、談啟發(fā),從這個人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2、你今后準備怎么做? (設計意圖:語文不是無情物,它有著豐富的人物內涵。學習語文除了弄清楚字里含間的含義外,更重要的是從中受到思想文化的洗禮和熏陶。同時也促進了學生遷移能力的形成,體現了學以致用。)
六、說板書:
【魚游到紙上說課稿】相關文章: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09-02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設計最新02-18
魚游到紙上讀后感09-08
魚游到紙上讀后感12篇07-24
美麗的魚說課稿07-23
誰畫的魚最大說課稿08-10
大班美術活動說課稿 報紙魚09-13
關于魚的說說10-12
《魚》教案及教學反思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