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詩經》讀后感1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詩經》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詩經》讀后感1
這是一首女子被拋棄后訴說苦怨的詩。
通過豐富的意象,這位女子將整個事件的始末為我們娓娓道來:她的丈夫要娶新婦了,對她大發(fā)雷霆,她怨他沒有遵守曾經同生共死的山盟海誓,默默然一個人離開了家門。
但此時此刻,這位女子并沒有任憑一槍怨懟泛濫,也沒有憤怒,沒有哭鬧。她的感情是隱忍的,化作委婉訴說和感化規(guī)勸;蛟S正映襯了她所反復強調的女子的德行吧。
人說夫妻能共甘苦,未必能同富貴。她回憶曾經貧窮的日子里自己如何辛勞操持,而今天丈夫有了富余的生活,就喜新厭舊,想拋棄糟糠之妻了。
這樣的事情,自古而今,兩三千年來似乎已經司空見慣。我覺得,從詩中可以學的是她的自重和優(yōu)雅,并不必要用哭鬧和激憤來結束一段關系;從今日的`視角而言,女人更要具備一份自尊和獨立,畢竟韶華易逝,青春難再,與其被生活折磨成了黃臉婆的時候,指責男人食言違誓,喜新厭舊,不如把握住自己人生的各個階段,無論在什么樣的年齡、什么樣的境遇都能有自己的魅力。
《詩經》讀后感2
這是一首悼念亡妻的詩。
作者心心念念的這件“綠衣”,應該是亡妻生前所穿之物,因此他觸物生情,想念與自己感情深厚的妻子。通過重章疊句的表述,表現(xiàn)作者纏綿悱惻的.感情。用寒風凄涼來表達心境之凄涼,表現(xiàn)了一種物是人非的悲。耗銥槲铱椩斓囊路匀辉谏,可那個為我加衣的人,你在哪里?
這種睹物思人的寫法為后世同類型的詩作廣泛借鑒,最出名的是蘇東坡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東坡這首詞也是觸景生情,只不過是夢中所見而已。他想念亡妻,不是寫纏綿悱惻,不是抒發(fā)嗚呼哀哉,反而寫的是“千里孤墳”,是“明月夜,短松岡”,通過那月夜下唯有青松作伴的孤墳,烘托出一種凄涼的景象,遠比直接抒發(fā)情感要動人得多。全詞中的感情都是內斂的,不話凄涼,無言相述,但那真實的、強烈的情感是根本不需要任何言語而能直接擊碎人心的。尤其是上闕收尾的“縱使相逢應不識”,對應下闕開頭的“小軒窗,正梳妝”,那種時空錯亂的幻象更加讓人唏噓和悲痛。
《詩經》讀后感3
《詩經》是貴族教育中普遍的文化教材,孔子云:“不學詩,無以言!鼻厥蓟蕰r期被焚毀,但由于它易于背誦,古人普遍熟悉,又得以流傳。
讀了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讀詩有很多好處,可以傳承中國古代文化,可以開闊視野,可以學到豐富的知識,讀詩還可以勵志。就像孔子說的:“不學詩,無以言!
從小學一年級到現(xiàn)在,我已經學了很多首古詩,呂老師非常重視古詩詞積累,現(xiàn)在我們已經進階到第三階段。
詩是最精簡美麗的語言!氨逃駣y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它把我?guī)У搅孙L景如畫的'春天,我欣賞并沉醉在美麗的春光中;“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我感受到了:戰(zhàn)爭帶給人們的災難;每當我玩得停不下來時,我就會想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我們的老師就像辛苦勞作的園丁,栽種希望,收獲芬芳,“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對老師無私奉獻精神的真實寫照。
學習古詩能使我們變得靈秀、開闊視野,好的詩能使我們終生受用,我要好好學習古詩詞,月底完成三階段古詩背誦。
《詩經》讀后感4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從小便朗朗上口的詩經,為我的童年增添了一點又一點爛漫溫馨的色彩。
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似是目睹了女子在城墻邊守望,日復一日,落花飄零,卻終是等不到心上人的到來,一次又一次的尋找借口,企圖再給自己一些希望,。品“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起初想著,這是怎樣的`深情綿綿,愛之入骨,才能許下終生的諾言,后來才明白,這是兄弟間永不改變的仗義,在最危難的時刻,定下一句永不分離的約定。
一直認為《詩經》就是關于愛情的詩歌,其實不然,世間情有萬種,每一種都是牽絆在心頭,無法替代的情愫。一句很短,卻是暖入心間的畫,是那逝水額,浮生于繾綣,是窗邊的一縷微風,舒卷起不知幾時散落在天邊的云彩,是那渭水河畔,你翩翩白衣,回眸淺笑的溫柔!对娊洝穼ξ襾碚f就是美的代名詞,用心去感受,用靈去描摹。秋日的午后是一年中最令我沉淪的時光,那時,你總能見到《詩經》中東邊的漁舟燈火,西邊的坎兒井流,梨園里小童咿呀唱著,纖音入云;蚴窃谔爝,或是在夢里。
《詩經》讀后感5
這是一首感念母恩而自責的詩。前兩段,它用溫暖的和風比喻母愛,用棘樹,比喻子女。棘樹在和風的.吹拂和照料下茁壯成長,子女也在母親辛勞的照顧下長大成人。
后兩段,則透露出子女因無以為報而自責的心態(tài)。寒泉(后世用“寒泉”這個詞來形容母愛)默默地在地下流淌,滋潤著人們,怎能不圖回報呢?黃鳥用婉轉的歌聲,取悅著人們,做子女的不知慰勞母親,豈不連鳥兒都不如嗎?
后世歌頌母愛的詩作,最出名的便是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其實中國式的母愛就是這樣,它像凱風,像寒泉,像春暉,體現(xiàn)在細微之處,在無言中默默地奉獻。在這種偉大的情感面前,子女們總因無法回報,而易感到自責和遺憾。
但母愛從來就是不圖回報的呀。
《詩經》讀后感6
《詩經》主要講寫了:《詩經》是我國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集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約五百年間的詩集,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最早它叫《詩》,后來讀書人又改名為《詩經》,也叫《詩三首》。
里面的內容從里到外,都是能唱出來的古詩文。最后,《詩經》成了貴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學習《詩經》還成了貴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養(yǎng)。
通過文章我了解了,寫每首詩的.人可真的了不起,比如:韓愈寫的《馬說》、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等等,還有一些有許多千古名句的古詩。
我記得,老師讓我們一起仿寫一個美麗的古詩,當時我們都不約而同的喊起來。在喊完后我們都垂頭喪氣,悶悶不樂的開始寫起來了。我們都很少有人寫得很好,可是老師對我們和藹可親地說:“你們已經很努力了,你們再努力一點點就會更好了!”
我們聽了這句話,我心里想:老師這樣對我們,我和同學們也一定要回報老師。
《詩經》讀后感7
《詩經》是中國詩史的源頭,它積淀了豐厚的上古文化內涵,具有不朽的詩史意義,開創(chuàng)了中國詩歌關懷現(xiàn)世、注重民生疾苦、再現(xiàn)普通民眾思想情感的詩歌之路,它的賦比興手法更是后世詩歌藝術表現(xiàn)的基本法則。
余冠英先生注譯的《詩經選》,是《詩經》中最具代表性的106首,今譯明白曉暢,注釋簡潔,且保留了詩歌的韻味。余先生在選編時以抒情性、藝術性較強且內容具有代表性為原則進行遴選,在忠實原詩、講求出處的基礎上,以準確、生動、優(yōu)美的文辭對這些古詩歌進行譯注,其目的就是讓更多的讀者能突破古奧生澀的文學語言的.迷障,自由徜徉于古典詩歌的長河中,獲得美的愉悅。
在讀余冠英先生注譯的《詩經選》后,我深深感受到《詩經》留給后人的,不僅是內容上的豐富,還有藝術手法的燦爛。
《詩經》讀后感8
這是一首亡國之際抒發(fā)悲痛的詩。
本詩重章疊句,乍看起來似乎不知道在說什么。作者看著平原上大片隨風搖曳的莊稼,心中似乎有無限的情緒想要表達,但是又沒有辦法表達出來,只能反復哀嘆——懂得人自然會懂。
聯(lián)系“王風”的背景,我們可以推測到,這是西周滅亡、王室東遷之際,當時的亡國之民們悲涼哀嘆的詩句。
本詩最大的'特色就是“郁結”,這種巨大的悲痛和無奈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即使表達出來也無法緩解,于是悲涼哀痛、酸甜苦辣各種情緒就在胸中縈繞不散,讓人非常痛苦。他只能夠咬著牙齦長言詠嘆不已。
有一種說法,說這是東遷之后有人路過曾經的故都,看著曾經繁華的城市、祖宗的宗廟舊址,現(xiàn)在已成了一大片田地,由此產生的懷古悲今之情。這并不是學界主流的看法,備此一說。
《詩經》讀后感9
天黑啦!天黑啦!為什么還不回家?如果不是為君主賣命,我怎么會在泥里打滾!
這是一首對統(tǒng)治者表示抗議和怨懟的詩。它的篇幅很少,結構很簡單,或許是底層的勞役者創(chuàng)作并在他們中間流傳的作品。
周代是貴族社會,貴族奢華的生活,以及彼此之間的權爭,都以勞動者的血汗堆就。無論是筑城、做工還是僅僅是為伺候貴族的衣食起居,勞動者并不被看作是與他們平等的“人”而存在,甚至還有身份更加低下的.奴隸們,像鬼魂一樣在史書中毫無存在感,又像家畜一樣被貴族無情地驅使。
這樣一個階級,當然有滿腔的怨懟,敢怒敢言卻不敢反抗,于是便以詩歌的方式去控訴。
為什么這樣簡單的一首詩,給人的精神沖擊卻無比劇烈呢?正是它采用的設問的句法,用“明知故問”強化了感情的表達。
《詩經》讀后感10
全詩共六章,一、二兩章追敘幸福的戀愛過程,第一章,敘述自己由初戀而定的。詩作的敘事節(jié)奏頗似電影蒙太奇手法,選取了三個視覺效果極強的場面來表現(xiàn)(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約期相別)。第二章敘述自己陷入情網,沖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與氓結婚。詩人敘述到這里,情緒極度激昂,悲憤與悔恨交并,使敘述中斷。第三章圍繞愛情發(fā)表議論,怨恨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現(xiàn)象,以斑鳩貪吃桑葚為例規(guī)勸年輕貌美的天真少女別沉醉于愛情。第四章敘寫女主人公被棄而回娘家,她由浩浩蕩蕩的淇水聯(lián)想到自己過去的感情生活,不禁怨恨氓的`負心而反復無常。第五章用賦的手法補敘了她婚后的操勞、被虐和兄弟的譏笑而自傷不幸。一連用了六個“矣”,寫出了女性在經濟上、政治上的附屬地位,讀起來讓人感覺凄苦哀怨又無可奈何。第六章敘述幼年彼此的友愛和今日的乖離,直接議論抒情,斥責氓的虛偽、欺騙、易變,堅決表明和氓在感情上一刀兩斷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出女主人公決絕、堅強、剛烈的性格特點。
《氓》結構嚴整,與它的故事情節(jié)、作者激昂波動的情緒相適應,耐人研讀。
《詩經》讀后感11
文|許灼洋。提起詩經,人們總會想起雎鳩關關的聲音,以及君子奏著琴瑟與淑女交好的情形,但詩經能夠流傳千年,其中魅力必然不光只有這些。
詩經作為我國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其中記載著古代勞動人民勞動與愛情、戰(zhàn)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
詩經中的“風”相傳是周天子派史官游走四處收集民謠后匯集而成的。新聞人在收集新聞的時候,應該像史官一樣,腿腳能奔走。
詩經中的詩是感人的,我認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在紀實,這也給了我一定的啟示,我們的新聞必須要紀實,我們應該搬運事實,不能捏造事實。
在新聞的寫作中,“賦”這一寫作技巧對我們來說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豳風·七月》就集中運用了賦的手法,按照季節(jié)物候變化的.順序,鋪敘了農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其中描寫的就非常細致。我們在寫新聞消息的時候也應該像這樣,把事情交代清楚。
《詩經》讀后感12
《詩經》,發(fā)源于那古老而神秘的源頭,仿佛悠遠流長的母親河,從古至今,滋潤著先民們的靈魂,滋潤著文人墨客的情懷,滋潤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舒心的原野、山川與河流,頓覺心曠神怡。
春暖花開,是時候遠離下高樓大廈、燈火通明了,帶著一本《最美不過詩經》,去郊游,不妨當個手搖木鐸的采詩官,奔走于千頃沃野,彎下腰,采摘著屬于自己的'快樂、憂傷,生活的每一個片段,不加修飾,都能吟出動人的樂章。
始終相信,帶本書去郊游,是人生中最華美的奢侈,也是最光燦的自由!蹲蠲啦贿^詩經》(官方讀者群24642192),很美的一本書,陪伴一次很美的旅行。
春暖花開,帶本《最美不過詩經》去郊游吧!
作者簡介:李顏壘,筆名李郁落,鄭州大學廣告學學士,廈門大學傳播學碩士,作家。河南許昌人。曾出版小說《青春散場:散落》、《放開你,是我做過最勇敢的事》、《半夏》、《三國群英新傳》、《指尖的陽光》等,于《詩經》的源頭踏露而來,感受從遠古時代吹來的和風,陽光細碎的初夏編織華美的錦緞,光影憧憧。
《詩經》讀后感13
絲絳拂曳,獨釣河州。
悠哉閑游,天水獨色偶掠鴻雀,傴僂稀往,握刀柄直耍個風響。竹路悠長,遠聞犬吠,少有孩提嬉鬧,寂清無風。走他半里現(xiàn)茅門,少年心性,腕間著力,刀白鋒澤,枯葉早落,唰唰欲折人家桃。
睥睨斬尾蘆渡天遠,間攬長絹緊發(fā),望水江濤引輕愁。挑刀蕩浪水波,幽幽,悠悠。風起微蕭,想來春到。唯見暮浪擊殘,想罷未得心上喜悅,輕嘆岸到村郭。
持劍,擊節(jié)疾,拍聲張。轉腕甩花樣,劍光乍泄輕寒,明映燭光月白。叱咤助興,利刃破空突刺,收勢翻身疾轉,點腕左右微動,連綿起勢。斬影連環(huán)泄幕光,展騰躍激昂,落地劃作劍弧,凌厲張揚。三疊拍息,驟然收勢。余威震,銀龍吐息歸鞘,之余清鳴悠越。
撇頭忽見那女子身影,白衣同流蘇飛揚,或是偶然遇到露得風姿,倒是見笑。
只有這一眼,忘不了——
在夜深人靜是偶爾想起她,憶起那是全世界的光都匯集的.閃亮——憶起初見時的那一撇,每一處細節(jié),每一處情景,憶起她半遮半掩的淺笑和她逆著光的影子。
輾轉難眠,只知道她是我的光。
《詩經》讀后感14
讓河流接住倒影,讓鮮花及時怒放,讓年華傾其所有,畫一個自己。
打開《詩經》,隨便一篇就是風景。華麗的辭藻下蘊含的是最樸素的愿望和最真摯的感情,讓人身臨其境。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游!比饲耙槐,各自說說笑語;人后一片海,獨自翻翻夜晚。江面之上,泛起孤舟,孑然一身,灰暗天色之下好像世間只留下我一人。那是漫天煙火下的悲歡離別,那時一個人孤獨且驕傲的旅途。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惫适碌拈_頭總是這樣,芳心暗許,猝不及防。我對月色之下的佳人一見鐘情,但似乎從頭到尾都只是一個人的愛情。自以為美滿的'開頭都有不盡人意的結局。故事的結局總是這樣,花開兩朵,天各一方。
《詩經》寫述的是最美好的相遇、最悲傷的結局、最孤獨的旅途和最灑脫的人生。我們中的每個人,浮世千萬里,蒼穹無數(shù)星,全部都要看過去。
愿你到達期盼的生活。想看的花都有人種,想喝的就酒有人釀,想穿的衣服都裁剪剛好,想聽的歌時光為你唱很久。
畫一個你,平凡但又不平凡的你。
《詩經》讀后感15
這是一首古代的公務員抱怨的詩歌。
我們可以想象,這位公務員一邊踱步走出了門,一邊長吁短嘆:唉,國君把政事都扔給我處理,搞得我每天上班都好累!我每天都忙著工作,天天加班,工資還那么低,搞得我家里人都挖苦我責備我啊!唉!我能怎么辦呢?這就是命吧!
春秋時候的政權,是一個層層封建的模式。天下是周天子家的,但天子不能自己治理偌大的天下,所以分封諸侯作為地方上的代理人;諸侯國是君侯家的,但君侯也不能自己治理偌大的國家,所以分封公卿作為地方上的代理人;封邑是公卿家的,這跟后世的聚族而居的村落很相似。公卿要想治理好封邑,就要依靠宗族的`凝聚力團結一個個小家庭單元,而這些小家庭單元的男主人就是士了。
所以這樣一個政權架構里,處在各個層級上的貴族都具有雙重身份。諸侯是給天子打工的,但自己也是自己國家的老板;公卿是給諸侯打工的,但自己也是自己封邑的老板;士是給公卿打工的,但自己也是自己小家庭的頂梁柱。
我覺得,這首詩可能就體現(xiàn)了處于雙重身份的貴族的矛盾心理。
【《詩經》讀后感】相關文章:
經典詩經語錄05-03
經典詩經名言05-19
關于詩經語錄05-30
詩經的讀后感03-04
[精選]詩經讀后感11-02
《詩經》的讀后感10-09
《詩經》讀后感08-25
詩經讀后感08-09
詩經讀后感04-10
《詩經》讀后感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