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地理分界線要點復習
在年少學習的日子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識點吧!知識點也可以通俗的理解為重要的內(nèi)容。哪些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知識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分界線要點復習,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地理分界線要點復習 1
地形區(qū)的地理意義:
1)大興安嶺
半濕潤地區(qū)與半干旱地區(qū)分界線
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的分界線
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分界線
內(nèi)蒙古高原與東北平原分界線
內(nèi)流區(qū)域與外流區(qū)域的分界線
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
傳統(tǒng)放牧區(qū)與傳統(tǒng)農(nóng)耕區(qū)分界線
黑龍江省與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界線
2)祁連山
暖溫帶與中溫帶界線
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分界線
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與河西走廊界線
青藏高原與內(nèi)蒙古高原界線
青海省與甘肅省界線
3)賀蘭山
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的分界線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半干旱地區(qū)與干旱地區(qū)界線
內(nèi)蒙古溫帶草原地區(qū)與西北溫帶及暖溫帶荒漠地區(qū)
4)太行山
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分界線
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界線
山西省與河北省界線
各種分界線的地理意義
1)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的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2)濕潤區(qū)與半濕潤區(qū)的界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
大體沿著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向東經(jīng)過秦嶺——淮河一線。
半濕潤區(qū)與半干旱區(qū)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從大興安嶺向西南,經(jīng)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的南坡。
半干旱區(qū)與干旱區(qū)的界線(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3)內(nèi)流區(qū)與外流區(qū)的界線
北段: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的東端
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高中地理分界線要點復習 2
一、地理界線單項歸納:
。ㄒ唬┑貏萑夒A梯的界線:
1. 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橫斷山一線。
2. 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
。ǘ夂蚪缇:
1. 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
線。
2. 熱量與溫度帶界線:
。1).1 月 0℃等溫線:秦嶺——淮河一線。
。2).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
。3).熱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北回歸線。
。4).暖溫帶與中溫帶的分界線:鴨綠江口——長城(山西境內(nèi)稍偏南)——祁連山——天山 一線。
。5).青藏高寒氣候區(qū)與暖溫帶、亞熱帶的分界線: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橫斷 山一線。
3. 降水量與干濕地區(qū)的分界線:
。1).800mm 年等降水量線: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秦嶺——淮河一線。
。2).400mm 年等降水量線:大興安嶺西側(cè)——張家口——蘭州——拉薩——喜馬拉雅山東部一線。
。3).200mm 年等降水量線: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
。4).濕潤地區(qū)與半濕潤地區(qū)的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
。5).半濕潤地區(qū)與半干旱地區(qū)的分界線:大興安嶺西側(cè)—張家口—蘭州—拉薩—喜馬拉雅山 東部一線。
。6).半干旱地區(qū)與干旱地區(qū)的分界線: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
4. 氣候類型的分界線:
。1).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
。2).溫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 顏喀拉山一線。
(3).青藏高原、高山氣候區(qū)與溫帶大陸性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橫斷山一線。
。ㄈ┧慕缇:
1. 內(nèi)、外流區(qū)域的分界線:
北段為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端接近 200 mm 年等降水量
線。
2. 分水嶺:
①.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分水嶺:岡底斯山——怒山。
、.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秦嶺。
③.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分水嶺:南嶺。
④.瀾滄江與怒江分水嶺:怒山。
、.黃河水系與海河水系分水嶺:太行山。
。ㄋ模┧拇蠛S虻姆纸缇:
1. 渤海與黃海的分界線:遼東半島老鐵山角——山東半島蓬萊角。
2. 黃海與東海的分界線:長江口北岸啟東角——韓國濟州島西南角。
3. 東海與南海的分界線:廣東南澳島——臺灣島南端鵝鑾鼻。
。ㄎ澹┤笞匀粎^(qū)的分界線:
1. 三大自然區(qū)的分界線:
、.西北干旱半干旱區(qū)與東部季風區(qū)的分界線:大致是 400mm年等降水量線。
、.西北干旱半干旱區(qū)與青藏高寒區(qū)的分界線: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
③.東部季風區(qū)與青藏高寒區(qū)的分界線:3000 米等高線。
2. 東部季風區(qū)內(nèi)四個自然地區(qū)的分界線:
①.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qū)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qū)的分界線: 日平均氣溫≥10℃積溫 3200℃等值線。
、.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qū)與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qū)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一線(相當于日平均氣溫≥10℃積溫 4500℃等值線。)。
③.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qū)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qū)的分界線: 日平均氣溫≥10℃積溫 7500℃等值線。
二、地理界線綜合歸納:
1. 秦嶺——淮河一線:
。1).氣溫:大致與一月 0℃等溫線重合。
。2).降水:大致與 800mm等降水量線吻合。
。3).河流結(jié)冰期:界線以北地區(qū)河流有結(jié)冰期,以南地區(qū)河流無結(jié)冰期。
。4).溫度帶:大致是亞熱帶(南)和暖溫帶(北)的分界線。
(5).干濕地區(qū):大致是濕潤地區(qū)(南)和半濕潤地區(qū)(北)的分界線。
。6).植被:大致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北)的分界線。
。7).土地利用:大致是水田(南)與旱田(北)的分界線。
(8).糧食作物:大致是水稻(南)與小麥(北)集中分布地區(qū)的分界線。
。9).水果:大致是柑橘(南)與蘋果(北)的分界線。
。10).氣候類型:大致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南)與溫帶季風氣候(北)的分界線。
(11).區(qū)域劃分:大致是南方與北方的分界線。
。12).河流流域:大致是長江流域(南)與黃河流域(北)的分界線。
(13).秦嶺
大地形區(qū):大致是四川盆地(南)與黃土高原(北)的分界線。 小地形區(qū):大致是漢中谷地(南)與渭河谷地(北)的分界線;春樱
大致是長江中下游平原(南)與華北平原(北)的分界線。
2. 長城:
①.降水:400mm等降水量線;
、.溫度帶:暖溫帶(南)與中溫帶(北)。
、.地形:黃土高原(南)與內(nèi)蒙古高原(北)。
、.糧食作物:冬小麥(南)與春小麥(北)。
、.農(nóng)業(yè):農(nóng)業(yè)(南)與畜牧業(yè)(北)。
、.民族:漢族(南)與游牧民族(北)。
3. 大興安嶺:
、. 地勢:地勢二(西)、三(東)階梯分界線。
、. 地形:內(nèi)蒙古高原(西)與東北平原(東)的分界線。
、. 非季風區(qū)(西)與季風區(qū)(東)的分界線。
、. 降水:400mm等降水量線。
、.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西)與溫帶季風氣候(東)的分界線。
、. 干濕地區(qū):半干旱(西)與半濕潤(東)地區(qū)的分界線。
⑦. 植被:溫帶草原(草原)(西)與溫帶落葉闊葉林(森林)(東)的分界線。
⑧. 農(nóng)業(yè):畜牧區(qū)(西)與耕作區(qū)(東)的分界線。
、. 河流流域:內(nèi)河流域(西)與外河流域(東)的分界線。
4. 太行山:
、.地勢:地勢二(西)、三(東)級階梯的分界線。
、.地形區(qū):黃土高原(西)與華北平原(東)的分界線。
、.河流流域:黃河流域(西)與海河流域(東)的分界線。
、.省區(qū):山西。ㄎ鳎┡c河北。|)的分界線。
5. 巫山:
、.地勢:地勢二(西)、三(東)級階梯的分界線。
②.地形區(qū):四川盆地(西)與長江中下游平原(東)的分界線。
、.省區(qū):四川省(西)與湖北。|)的分界線。
6. 橫斷山:
、.地勢:地勢一(西)、二(東)級階梯的分界線。
、.地形區(qū):青藏高原(西)與四川盆地(東)的分界線。
、.氣候類型:青藏高原、高山氣候區(qū)(西)與亞熱帶季風氣候(東)的分界線。
、.溫度帶:青藏高寒氣候區(qū)(西)與亞熱帶(東)的分界線。
7. 武夷山:
、.地形區(qū):江南丘陵(西)與浙閩丘陵(東)的分界線。
、.省區(qū):江西省(西)與福建。|)的分界線。
8. 天山:
、.地形區(qū):塔里木盆地(南)與準噶爾盆地(北)的分界線。
、.溫度帶:暖溫帶(南)與中溫帶(北)的分界線。
、.區(qū)域劃分:南疆(南)與北疆(北)的分界線。
9. 昆侖山:
、.地勢:地勢一(南)、二(北)級階梯的分界線。
②.地形區(qū):青藏高原(南)與塔里木盆地(北)的分界線。
③.溫度帶:青藏高寒氣候區(qū)(南)與暖溫帶(北)的分界線。
、.氣候類型:青藏高原、高山氣候區(qū)(南)與溫帶大陸性氣候(北)的分界線。
、.自然分區(qū):青藏高寒區(qū)(南)與西北干旱半干旱區(qū)(北)的分界線。
10. 陰山:
、.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的分界線。
、.溫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分界線
、.內(nèi)、外流區(qū)域的分界線。
11. 南嶺:
、.地形區(qū):珠江三角洲(兩廣丘陵)(南)與江南丘陵(北)的分界線。
②.河流流域:珠江流域(南)與長江流域(北)的分界線。
12. 祁連山:
①.地勢:地勢一(南)、二(北)級階梯的分界線。
、.地形區(qū):青藏高原(南)與內(nèi)蒙古高原(北)的分界線。
③.溫度帶:青藏高寒氣候區(qū)(南)與暖溫帶(北)的分界線。
、.氣候類型:青藏高原、高山氣候區(qū)(南)與溫帶大陸性氣候(北)的分界線。
、.自然分區(qū):青藏高寒區(qū)(南)與西北干旱半干旱區(qū)(北)的分界線:
13. 大婁山:
、.地形:云貴高原(南)與四川盆地(北)的分界線。
14. 雪峰山:
、.地勢:地勢二三(東)級階梯的分界線。
、.地形區(qū):云貴高原(西)與東南丘陵(東)的分界線。
15. 巴顏喀拉山:
、.河流流域:長江水系(南)與黃河水系(北)的分界線。
16. 賀蘭山:
、.降水量:200mm 年等降水量線。
、.干濕地區(qū):半干旱地區(qū)(東)與干旱地區(qū)(西)的分界線。
③.植被:草原(東)與荒漠(西)的分界線。
、.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的界線。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分界線。
、.內(nèi)、外流區(qū)域的分界線。
17. 岡底斯山:
①.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的界線。
②.200mm 年等降水量線。
、.干濕地區(qū):半干旱地區(qū)與干旱地區(qū)的分界線。
、.分水嶺: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分水嶺。
【高中地理分界線要點復習】相關文章:
2016托福聽力復習要點12-01
科目四復習要點匯總11-26
湘教版高中地理知識要點歸納08-07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要點匯總09-11
高中地理復習提綱11-23
學習數(shù)學做筆記及復習要點11-07
英語詞匯復習要點11-22
成人高考《語文》復習要點11-28
2014自學考試復習要點03-03
考研英語寫作暑期復習要點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