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推薦度:
-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
《去年的樹》童話這個特殊文體的特點是,它不像小說、報告文學那樣直接描繪和反映社會現(xiàn)實生活,而是通過想像和幻想的藝術(shù)手法,折射出現(xiàn)實生活中的種種行狀和影像,以寄托某種情感及思想。下面是百分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去年的樹》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
《去年的樹》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第7冊的課文。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了樹的請求──還要回來唱歌給它聽?墒堑诙甏禾,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后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于是,它心里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著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這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故事的情節(jié),推動故事的發(fā)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對話。課文所說明的道理也在這四次對話以及后來鳥兒的表現(xiàn)中逐步顯現(xiàn)出來。告訴我們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
在設(shè)計本課時,我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自主發(fā)展”的教學思想,深化“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讀感悟、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xiàn)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新課標提出“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就我的理解,有的課文偏重于工具性,有的偏重于人文性。因此,我覺得語文老師要把握好側(cè)重點。而《去年的樹》則是側(cè)重于人文性的課文。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情感的體驗,抓住文中的幾次對話采取多種方式進行朗讀,讓學生從朗讀中感悟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難分難舍,鳥兒尋找大樹時的焦急與艱辛! “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在最后3個自然段的學習中,我提出問題: 小鳥深情地注視著油燈的火苗,然后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么歌,你能知道嗎?有的學生說:“樹啊,我的好朋友,我終于找到你了。”有的學生說:“大樹啊,大樹,我們是好朋友。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我們之間的友誼天長地久。”……同學們暢所欲言,紛紛表達,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上完課,我覺得學生感受很多,收獲很多。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2
《去年的樹》是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話故事,故事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鳥兒和樹之間的真摯情誼。
這篇文章中的對話較多,比較適宜學生分角色朗讀,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情感,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 文本之間的一個對話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就是在教師、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中展開的。因此我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領(lǐng)學生深入童話中的 角色,體會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學生真正帶入文本的情境中,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學初始,我就逐步引導學生注意課文中小鳥和大樹的對話,讓學 生們體會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難分難舍,小鳥尋找大樹時的焦急與艱辛。用小鳥的三個問句把這些零散的語言朗讀串成一條情感的鏈,讓學生在反復地朗讀中一步一 步的深化情感。這樣,漸漸的,孩子們走近了這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讀的感情基調(diào)。
在小鳥面對著燈火,唱歌給樹聽這一部分。這里有三個自然段,文字很簡單,卻給了讀者極大的想象空間。這里既是情感的暴發(fā)點,更是指導學生練筆的訓練點。最后我還在這里安排了一個想象說話的環(huán)節(jié),語文課堂應是聽說讀寫相結(jié)合的。學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本課的教學目標比較切實地完成了。學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課文中的詞句,并感受到小鳥和大樹之間的種種情感。
但設(shè)計畢竟是預設(shè)的,一到課堂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課雖已塵埃落定,課堂上不能忽略的細節(jié)讓我更為難忘,也促使我靜下心來好好地思考了一些問題。
一、對文本多元解讀時,正確把握教學的主導傾向。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老師和學生從這個童話中讀出了小鳥的信 守諾言、珍惜友情,讀出了大樹的自我犧牲、無私奉獻,讀出了對伐木人亂砍樹木的憤慨,讀出了對人和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感悟……這些多元解讀,價值取向積極健 康,應該說都是可以的。不過我們又要看到,作者寫作總有他的主導傾向。一篇課文的教學時間有限,我們不可能對多方面的感受充分展開,所以,我們在對作品多 元解讀時,還得考慮教學的主導傾向。
細細品味《去年的樹》,一種哀婉動人的心緒會縈繞在我們心頭,久久揮之不去。究竟是什么打動了我們的心?《去年的樹》是一個關(guān)于友誼的故事,但它的構(gòu)思卻 與眾不同:故事剛交待了鳥兒和樹的友誼,樹就從故事中退出了。作者的敘述主線完全落在了鳥兒身上,讓鳥兒信守諾言,去追尋樹的蹤跡。故事的結(jié)局讓我們心靈 震顫——鳥兒找到的已經(jīng)不是當年枝葉繁茂的大樹,而是朋友的軀體點燃的燈火,盡管這樣,鳥兒還是對燈火唱起了歌。這個故事打動我們的不只是鳥兒的信守諾 言,而是一種生死不渝的友誼。當友誼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就成為感人肺腑的永恒情懷,成為巨大的精神力量。我覺得這是這個童話人文內(nèi)涵的主導傾向,它有別于 其他歌頌友誼的課文,具有獨到的教育價值。
當我第一遍讀文本時,我覺得這篇作品的主旨在“環(huán)保”上:要愛護樹木,保護樹木,不應該亂加砍伐。但再讀幾遍后,我認為作為文學作品,這篇童話更為重要 的,在于非常生動地敘寫并歌頌了人與人之間存在的深厚的愛意、純真忠誠的友誼。小鳥對著燈火歌唱著,樹變成火柴,這是有形的,可是當變成火光,就是無形 的,小鳥為什么還要歌唱?小鳥對著不可觸摸的,已經(jīng)飄逝的火光唱歌,明明知道它已經(jīng)不會回答了。這是盡心,這是牽掛,這是深厚的愛意,這是純真的友誼,這 是對自己的愛負責。”雖然我對文本的解讀是到位的,但在教學中,對引導學生體會小鳥的信守諾言做得不到位,感覺太突兀了,學生還不明白。
二、重視整體把握和時間的安排
對要進行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先進行估計,想想這一個步驟可能會用去多長時間,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會有意識的,有序地進行教學,保證教學 內(nèi)容的順利完成。如:《去年的樹》一般教學兩課時。我的第一次設(shè)計是這樣安排的:第一課時除了初讀課文和學習字詞外,細讀課文的前面部分,著重體會樹和鳥 兒在一起的快樂,感受他們分別時的難舍難分,第二課時讀余下的部分,感受鳥兒和大樹生死不渝的情誼?墒且辉嚱,不得了,我上的第一課時內(nèi)容太少,課顯得 很單薄,不充實。于是,我又調(diào)整了我的安排,第一課時除了初讀課文和學習字詞,基本上把課文讀完,第二課時以復述故事和練筆為主。然后又去試教,感覺這樣 第一課時才充實了許多。
總之,教無定法,但教學又是有規(guī)律的。通過此次活動,我從《去年的樹》這一課的設(shè)計和教學中悟出了一些新課程閱讀教學的方法,對改進自己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09-06
《去年的樹》教學總結(jié)反思10-13
《去年的樹》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08-14
去年的樹教案及教學反思(通用5篇)10-17
去年的樹教學設(shè)計11-07
《去年的樹》教學設(shè)計09-27
《去年的樹》教案、教材分析與反思10-24
去年的樹的教學設(shè)計范文06-06
《去年的樹》教學設(shè)計賞析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