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高考化學20個常錯知識點歸納
為幫助大家復習化學知識,并且學會怎樣繞開一些陷阱,以下是百分網(wǎng)小編搜索整理的關于2017高考化學20個常錯知識點歸納,供參考復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xù)關注我們應屆畢業(yè)生考試網(wǎng)!
1、錯誤地認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屬氧化物一定是堿性氧化物。
辨析:酸性氧化物與非金屬氧化物是兩種不同的分類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2、錯誤地認為膠體帶有電荷。
辨析:膠體是電中性的,只有膠體粒子即膠粒帶有電荷,而且并不是所有膠體粒子都帶有電荷。如淀粉膠體粒子不帶電荷。
3、錯誤地認為有化學鍵被破壞的變化過程就是化學變化。
辨析:化學變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從微觀角度看就是有舊化學鍵的斷裂和新化學鍵的生成。只有化學鍵斷裂或只有化學鍵生成的過程不是化學變化,如氯化鈉固體溶于水時破壞了其中的離子鍵,離子晶體和金屬晶體的熔化或破碎過程破壞了其中的化學鍵,從飽和溶液中析出固體的過程形成了化學鍵,這些均是物理變化。
4、錯誤地認為同種元素的單質間的轉化是物理變化。
辨析:同種元素的不同單質(如O2和O3、金剛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質,相互之間的轉化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
5、錯誤地認為氣體摩爾體積就是22.4L·mol-1。
辨析:兩者是不同的,氣體摩爾體積就是1 mol氣體在一定條件下占有的體積,在標準狀況下為22.4 L,在非標準狀況下可能是22.4 L,也可能不是22.4 L
6
使用氣體摩爾體積或阿伏加德羅定律時忽視物質的狀態(tài)或使用條件。
辨析:氣體摩爾體積或阿伏加德羅定律只適用于氣體體系,既可以是純凈氣體,也可以是混合氣體。對于固體或液體不適用。氣體摩爾體積在應用于氣體計算時,要注意在標準狀況下才能用22.4 L·mol-1
7
在計算物質的量濃度時錯誤地應用溶劑的體積。
辨析:物質的量濃度是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衡量標準是單位體積溶液里所含溶質的物質的量的多少,因此在計算物質的量濃度時應用溶液的體積而不是溶劑的體積。
8
在進行溶液物質的量濃度和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換算時,忽視溶液體積的單位。
辨析:溶液物質的量濃度和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換算時,要用到溶液的密度,通常溶液物質的量濃度的單位是mol·L-1,溶液密度的單位是g·cm-3,在進行換算時,易忽視體積單位的不一致。
9
由于SO2、CO2、NH3、Cl2等溶于水時,所得溶液能夠導電,因此錯誤地認為SO2、CO2、NH3、Cl2等屬于電解質
辨析
(1)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研究的范疇是化合物,單質和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2)電解質必須是化合物本身電離出陰、陽離子,否則不能用其水溶液的導電性作為判斷其是否是電解質的依據(jù)。如SO2、CO2、NH3等溶于水時之所以能夠導電,是因為它們與水發(fā)生了反應生成了電解質的緣故。
10、錯誤地認為其溶液導電能力強的電解質為強電解質。
辨析:電解質的強弱與溶液的導電性強弱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導電性的強弱與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大小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shù)有關;而電解質的強弱與其電離程度的大小有關。
11、錯誤地認為氧化劑得到的電子數(shù)越多,氧化劑的氧化能力越強;還原劑失去的電子數(shù)越多,還原劑的還原能力越強。
辨析:氧化性的強弱是指得電子的難易程度,越容易得電子即氧化性越強,與得電子的數(shù)目無關。同樣還原劑的還原性強弱與失電子的難易程度有關,與失電子的數(shù)目無關。
12、錯誤認為同種元素的相鄰價態(tài)一定不發(fā)生反應。
辨析:同種元素的相鄰價態(tài)之間不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但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如Na2SO3+H2SO4===Na2SO4+SO2↑+H2O,此反應中H2SO4表現(xiàn)強酸性。
13、錯誤地認為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質子、電子和中子構成的。
辨析: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質子和電子,但是不一定含有中子,如1(1)H原子中就不含有中子。
14、錯誤地認為元素的種類數(shù)與原子的種類數(shù)相等。
辨析
(1)同一種元素可能由于質量數(shù)的不同會有不同的核素(原子),因此原子的種類數(shù)要大于元素的種類數(shù)。
(2)但是也有的元素只有一種核素,如Na、F等。
15、錯誤地認為最外層電子數(shù)少于2的原子一定是金屬原子。
辨析:最外層電子數(shù)少于2的主族元素有H,屬于非金屬元素。
16、錯誤地認為離子鍵的實質是陰陽離子的靜電吸引作用。
辨析:離子鍵的實質是陰陽離子的靜電作用,包括靜電吸引和靜電排斥兩種作用,離子鍵是這兩種作用綜合的(平衡)結果。
17、錯誤地認為含有共價鍵的化合物一定是共價化合物。
辨析
(1)只含有共價鍵的化合物才能稱為共價化合物;
(2)離子化合物中也可以含有共價鍵,如Na2O2中含有非極性共價鍵,NaOH中含有極性共價鍵。
18、錯誤地認為增大壓強一定能增大化學反應速率。
辨析
(1)對于只有固體或純液體參加的反應體系,增大壓強反應速率不變。
(2)對于恒溫恒容條件的氣態(tài)物質之間的反應,若向體系中充入惰性氣體,體系的壓強增大,但是由于各物質的濃度沒有改變,故反應速率不變。
(3)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必須是引起氣態(tài)物質的濃度的改變才能影響反應速率。
19、錯誤地認為平衡正向移動,平衡常數(shù)就會增大。
辨析 平衡常數(shù)K只與溫度有關,只有改變溫度使平衡正向移動時,平衡常數(shù)才會增大,改變濃度和壓強使平衡正向移動時,平衡常數(shù)不變。
20、錯誤地認為放熱反應或熵增反應就一定能自發(fā)進行。
辨析 反應能否自發(fā)進行的判據(jù)是ΔG=ΔH-TΔS,僅從焓變或熵變判斷反應進行的方向是不準確的。
【高考化學20個常錯知識點歸納】相關文章:
2017高考化學常錯知識點40個08-10
2016年高考化學40個常錯知識點總結03-20
2017高考生物?贾R點歸納10-15
2018高考化學易錯知識點40個05-16
2017高考化學易錯知識點30個08-26
駕照科目一易錯知識點歸納08-28
《水滸傳》?贾R點歸納10-08
高考化學二輪復習易錯知識點30個10-10
護士資格240個?贾R點歸納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