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設計(精選11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設計 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情感與態(tài)度
1.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過程與方法:
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
教科書第10~11題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談話:同學們,看看第10頁第2題中小白兔們在干什么?你最喜歡說什么?
2.出示情境圖,談話:“我們看看畫面中的小白兔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二、探求新知
1.利用木偶戲場景插圖。
談話:看到這個畫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學生自由發(fā)言。
2.明確畫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談話: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方法。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三、鞏固應用
1.說說生活中你了解的哪些事與這幾節(jié)課的內容相似,把它編成一道應用題。
2、請學生嘗試解決第5題。有困難時給學生以啟發(fā)。
四、全課總結
1.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
2.教師強調:請同學們嘗試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設計 2
活動目標:
1.使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圖形平移和旋轉的特征的感知和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活動,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合作和創(chuàng)新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布置學生課外收集生活中有關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的例子。并參照教材第46頁、47頁示意圖試剪出圖形。
2.活動用具:作好教科書上第129頁、第133頁、第135頁的學具。寫有記分統(tǒng)計表的小黑板、鉛筆、彩紙、剪刀、五種顏色的牌子。
3.以分組形式擺好桌椅。
活動過程:
一、激趣引人
玩具是我們小朋友最喜歡的玩的了,現(xiàn)在拿出你們做好的教科書上第129頁的玩具,我們跟老師一起玩,大家在玩的時候要注意觀察,看看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紙片上的紅、黃、藍三種顏色變成白色的了!你們知道嗎,這是圖形旋轉形成的奇妙現(xiàn)象。數(shù)學就是這樣神奇,今天的活動課,讓我們一起去體驗圖形變換的奇妙吧。
二、分隊發(fā)牌并介紹活動規(guī)則
1.按班級人數(shù)分5隊,發(fā)五種顏色的牌并由牌的顏色給每隊命名。
2.活動規(guī)則:在記分統(tǒng)計表上用畫“正”字的方法統(tǒng)計各隊的成績。沒進行答題的學生都可做裁判,老師是主裁。
三、活動內容
活動1:感知平移和旋轉---舉例比賽
1.各隊以開火車形式進行比賽,每人各舉一個生活中平移、旋轉現(xiàn)象的例子。要求不能重復,語言敘述要嚴密、準確,說對一個得1分。
2.各隊選一名代表,做出一個平移和一個旋轉的動作。要求只能利用現(xiàn)場的實物,邊做邊說介紹。(如:我把窗戶向左推是平移)做對一個得1分。
活動2:體會平移和旋轉---玩學具回答問題
1.拿出作好的教科書上第133頁、第135頁的學具,隊內合作,拉一拉,轉一轉。并思考共有幾種搭配方案。把答案寫在紙上。限時一起亮答案,按接近準確數(shù)的程度給5~1分。
2.各隊選一名代表說說你們最喜歡哪一個組合?是怎樣得到的?喜歡的理由是什么?根據(jù)說的情況評5~1分。
活動3:實踐平移和旋轉---剪紙
下面我們進入剪紙活動,老師知道你們都有一雙靈巧的小手,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呦。
1.上學期我們剪過對稱圖形,剪一個小人怎樣剪又對又快呢?搶答并能演示剪出者得2分。
2.能不能用同樣的方法剪出2個或更多的并排排列的小人呢?隊內合作,參照教材第46頁示意圖剪。剪成功的展示給大家并說出方法者得3分。
3.能不能用同樣的方法剪出圍成一圈的小人呢?隊內合作,參照教材第47頁示意圖剪。成功的展示給大家并得3分。
4.設計比賽:請每位同學充分發(fā)揮想象,剪出一幅最漂亮的帶有平移和旋轉特征的圖案。我們來評選今天的“小小設計家”。
1)隊內交流,各隊先自評出本隊最有創(chuàng)意的最佳設計圖案。
2)各隊輪流上臺展示,由設計者介紹創(chuàng)作思路,隊代表說推薦的理由。
3)學生評論它好在哪兒,并共同欣賞。
4)評出最佳者獲“小小設計家”稱號同時其所在的隊得2分,其余隊各得1分。
四、為優(yōu)勝隊發(fā)獎
五、總結
本節(jié)課我們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充分感知了平移和旋轉的特征,體驗了圖形變換的奇妙,領略了數(shù)學的美。同學們的表現(xiàn)都非常出色,顯露出了你們的智慧和才華。在活動中,我們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數(shù)學就在你身邊。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就能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的魅力所在。
教學反思:
數(shù)學實踐活動課是新教材的特色也是亮點之一,但現(xiàn)實教學中,許多教師不重視它的教學,更有甚者幾乎將其一帶而過。這是教學上的.一大失誤。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說:“活動是兒童的天性,是他們素質個性發(fā)展的根基!睌(shù)學實踐活動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促進學生智慧和潛能的發(fā)展。象本節(jié)課就達到了寓教于樂、啟智于動的目的,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學生在活動中各顯其長,各盡所能,始終保持著極高的熱情。不僅加深了對平移和旋轉特征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提高了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從教后的效果可以證明這一點。本班學生做此內容的習題時正確率為100%,并且課后又自發(fā)的繼續(xù)著剪紙活動,交上來許多好的作品,我將這些作品在學校櫥窗展出,收到良好的效果。本課記分表的設計,也讓學生體會了統(tǒng)計知識的運用。所以我們教師要重視活動課,精心設計和上好活動課。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設計 3
教學目標:
1、會用若干玻璃球表示某個物品的質量。
2、經(jīng)歷用選定的物品和玻璃球作單位測量物品質量的過程。
3、對測量活動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有趣的測量活動,培養(yǎng)初步的估計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用玻璃球做單位測量物體有多重。
教具準備:
天平、玻璃球、水果、一元硬幣、生活用品等。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1、師:孩子們,這是多少錢呀?一元錢能買到什么?誰來說一說?學生說......
有一天,小紅和小麗一起,每人拿著一元錢,去商店買同一種一元10個的玻璃球,售貨員給了小紅10個,給了小麗9個,售貨員這樣做對嗎?公平嗎?嗯,這樣是不對的,是不公平的。他們都應該買到相等的10玻璃球,小紅有10個,也應該給小麗10個。
為了解決這種不平等不公平的問題,我們需要有衡器作為一種衡量的標準,而這種標準就是我們要來認識的天平,天平是衡器中的一種。
二、自主探索
。ㄒ唬、探索新知
1、認識天平師:孩子們,在你們的桌子上,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幾臺天平,咱們來觀察一下,你看到的天平是什么樣子的?學生回答。
天平是由支架、指針和兩個托盤組成的……
2、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探究點1:用天平比較物體的輕重判斷蘋果和梨,哪個輕?哪個重?我這里有一個蘋果,和一個梨,請孩子們掂一掂,通過你的感受來說一下,哪個輕?哪個重?再來猜一猜,把他們天平的托盤上,會有什么現(xiàn)象?師:你觀察到了什么?
探究點2:用天平比較質量相近的物體的輕重出示質量差不多的蘋果和橙子(學生可能會說法不一)哦,我們的說法出現(xiàn)不同啦,讓我也來掂一掂,我感覺蘋果和橙子的質量差不多。那我們怎么才能知道到底哪個輕,哪個重呢?對,我們用天平來幫忙。
當蘋果和橙子的質量差不多時,用手掂一掂不能比較他們的輕重時,可以用天平比較質量相差很少的物品的輕重。
結論:用天平比較質量相差很少的物品的輕重。
探究點3:用天平測量質量相同的物體出示質量相同的兩個面包,我們看一看天平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結論:天平是平衡的。
3、小結:
師: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天平,并且學會了用天平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
誰能說一說,天平在什么狀態(tài)下說明兩個物品一個輕?一個重?在什么狀態(tài)下說明兩個物品同樣重?學生可能會有如下說法:
1、天平一邊下沉,一邊上翹,說明兩個物體不一樣重。
2、天平下沉時那邊的物體重,翹起來的那邊的物體輕。
3、天平平衡的.時候,說明兩邊的物品同樣重。
三、學習測量
1、出示梨和玻璃球師:不用掂,不用天平,孩子能判斷了這個梨和一個玻璃球哪個重嗎?學生答:梨重。
師:估計一下一個梨和幾個玻璃球同樣重?學生可能說出
生①:3個。
生②:4個。
生③:5個。
教師記下猜的數(shù)。
我們用天平進行實際測量,驗證一下。
師:我把梨放在天平左邊,在天平右邊放玻璃球。
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天平看一看天平有什么變化?學生可能說出
生①:天平向左邊沉下去了。
生②:天平向梨這邊傾斜。
生③:指針偏向梨方。
師:好!現(xiàn)在我開始往天平右邊一個一個地放玻璃球。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天平的變化。
教師邊放玻璃球邊數(shù)數(shù),讓學生說天平的變化,直到天平平衡為止。
學生邊數(shù)玻璃球的個數(shù)邊觀察天平的變化可能說出:
生①:天平?jīng)]有動。
生②:放玻璃球的一邊下沉了。
生③:天平平衡了。
2、討論梨和玻璃球的關系。
師:天平平衡了,這個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明確:一個梨和6個玻璃球同樣重。
學生可能說出:
生①:說明兩邊一樣重了。
生②:說明梨和玻璃球同樣重。
生③:說明一個梨和6個玻璃球同樣重。
四、嘗試應用
1、以小組為單位下面我們就用天平實際測一測,用玻璃球測量語文和鉛筆盒,它們各有幾個玻璃球那么重?把測量結果記下來,填好表格。
2、交流測量的過程和結果要給學生充分表達不同的測量過程的機會。
語文書測量的結果是一致的,鉛筆盒可能會有多種結果。
學生可能說出?……
師:語文課本和鉛筆盒哪個輕,哪個重?
師:通過剛才的測量,我們還可以用玻璃球做質量單位測出物品的質量。然后比輕重。
3、教師談話說明作單位的物品不一定是玻璃球,我們可以根據(jù)需要選擇其它物品作單位。如:木球、正方體等。但要注意,作單位的物品輕重都要一樣。
五、當堂檢測
1、練一練第1題學生獨立思考后回答。
2、練一練第2題讓學生利用老師準備的物品,先估測,再實際測量,最后交流、匯報結果。
六、數(shù)學沖浪第1、2、3題七、課堂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1、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可以直接放在天平的兩邊,翹起的那邊輕,下沉的那邊重。
2、用一種物體單位可以比較其他物體的質量。
板書設計:
用玻璃球表示物體的質量測量梨的質量1個梨的質量=(6)個玻璃球的質量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通過設計一個買玻璃球的事情,引出公平的問題,引出天平是衡器的一種。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準確測出平衡,在準備材料上要下足功夫。在具體的操作中,去感知1個梨和6個玻璃球同樣重。在通過天平秤語文書和鉛筆盒的過程中,感知語文書或者鉛筆盒大約和幾個玻璃球同樣重,利用記錄表的形式記錄下來,然后比較出玻璃球多的重,玻璃球少的輕。因為孩子們認知程度有限,不能過于細究。動手操作過程中,孩子們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偶爾會不聽老師講,自由操作,也屬于正常情況。所以,老師應該多在孩子中間,隨時引導。
但是,也有不足之處,最后一個知識點,作單位的物品不一定是玻璃球,我們可以根據(jù)需要選擇其它物品作單位。如:木球、正方體等。但要注意,作單位的物品輕重都要一樣。這點沒有點到,很遺憾。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設計 4
教學內容:
旋轉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轉這中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
2、通過學生的操做體會旋轉,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重點難點:
感知旋轉
教學過程:
一、體會感受
1、觀察電風扇、風車等旋轉的物體
2、請同學們用手比劃一下它們是怎么動的。
3、舉生活中有沒有象這樣子的.一些運動呢,請呢舉例子說明。
象這樣的一類的現(xiàn)象我們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斷:哪些物體的運動屬于旋轉。
二、感受旋轉的方向。
1、展示兩類按照不同方向旋轉的物體,讓學生進行分類。
2、說說你為什么要這樣分。
3、出示鐘面,讓學生觀察,秒針是怎么樣旋轉的。
4、給旋轉按不同的旋轉方向起個名字。
小結:象這樣一類跟秒針一樣從左往右轉動的叫作順時針轉動,而跟它相反的轉動叫逆時針旋轉。
三、動手做一做
1、完成43頁第三題。
2、自己表演一個旋轉。讓你手里的東西旋轉起來。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轉動。
4、動手完成課本42頁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轉美,創(chuàng)造旋轉美
1、出示紫荊花圖,讓學生想想它是怎么樣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
2、用旋轉創(chuàng)造出美麗的圖案。
全課總結
同樣注重口語的表達,有的學生說電扇是旋轉現(xiàn)象,還有的學生說水龍頭是旋轉現(xiàn)象,必須糾正:電扇扇葉轉動是平移現(xiàn)象,打開或關閉水龍頭時是旋轉現(xiàn)象。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設計 5
一、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在觀察、驗證、交流等活動中探索長方形特征的過程,培養(yǎng)孩子的探究能力。
2、認識長方形的長和寬,知道長方形的對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
3、在用已有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良好體驗,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長方形的長和寬,知道長方形的對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
難點:經(jīng)歷在觀察、驗證、交流等活動中探索長方形特征的過程,并獲得成功的良好體驗,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
三、教學方法:
實物展示發(fā),課件演示發(fā),游戲等。
四、教學過程:
。ㄒ唬、課件展示幾種不同的圖形:讓學生分別說說幾種圖形的特征:(學生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是重點引導長方形的.認識)
。ǘ⒁龑W生自主探究新知。
1、讓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長方形。
。1)仔細觀察你手中的長方形,你看到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直觀的觀察,為學生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這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一個重要前提,孩子會從感知上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一些特征。很有可能學生會說出,長方形有四條邊,四條中有兩條長邊,有兩條短邊……)
。2)長方形的邊,角有什么特點?(教師這時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各抒己見。很有可能學生說出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3)激發(fā)學生自己猜測自己說的話是否正確。(學生通過各種實驗小游戲驗證。)預設:
。ㄍㄟ^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找到驗證的結論小組討論全班進行交流。)
2、課件展示:總結。
匯報后演示長方形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的課件。在演示的過程中向學生講清兩條長邊叫做對邊,兩條短邊也叫做對邊。在交流,展示驗證方法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試著用一句話總結長方形的特征。
。ㄟ@時候演示課件,不僅肯定了開始的猜測,還能夠讓學生直觀、形象的認識長方形的特征。讓孩子總結長方形的特點,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孩子對知識在頭腦中又加深鞏固了一次)
3、認識長和寬
。1)出示長方形紙,師指說:長方形的邊不一樣長,我們把長邊的長叫長,短邊的長叫寬。
。2)師指另外兩條邊問:這條邊叫什么?有幾個長?幾個寬?
。3)讓學生找出身邊“長方形”同桌活動,指一指長、寬、對邊。
(三)、練習
1、游戲一:我會“辨”判斷下面的圖形哪個是長方形,哪個不是長方形(學生說一說判斷的理由,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長方形的特征。
老師小結:不管怎么放,只要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它就是長方形;反過來只要是長方形,它的對邊就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2、游戲二:量一量同桌合作:指出上一題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測量一下它們的長和寬,并記錄下來。
3、游戲三:畫一畫出示課件:學生幫助自己設計像框,并畫在方格紙上長方形4、游戲四:拼一拼老師建議用不同的長方形拼出自己喜歡的圖案送給你的朋友。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設計 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轉這中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
2、通過學生的操做體會旋轉,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感知旋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這些運動還是平移現(xiàn)象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樣的現(xiàn)象。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題3,觀察這些游樂項目,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它們都是圍著中心轉動。
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這樣的現(xiàn)象嗎?
扇葉的轉動是旋轉現(xiàn)象。
旋轉門是旋轉現(xiàn)象。
請伸出你的手,模仿一下這些旋轉現(xiàn)象。
三、知識應用
1.下面的現(xiàn)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
2.用教材第121頁中的'學具照樣子做陀螺。
陀螺上的每個點轉出來是什么形狀呢?想象一下,再轉一轉。
和你想的一樣嗎?你也可以自己設計一個不同的陀螺,看看能轉出什么美麗的圖案。
4. 我們冬天看到的美麗雪花,也和今天認識的旋轉現(xiàn)象有著密切的關系。 3.你能利用這一片花瓣,通過旋轉,制作出一朵美麗的花嗎?
四、課堂作業(yè)
作業(yè):第34頁練習七,第8題。
第35頁練習七,第9題。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設計 7
課題:
銳角和鈍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會辨認銳角和鈍角。
2、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征。
3、學生在建立銳角和鈍角的表象同時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辨認銳角和鈍角,知道銳角和鈍角的特征。
教學難點:
直角、銳角和鈍角三者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教學準備:
課件、三角尺等。
教學過程:
預設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活動效果
一、情境導入,復習鋪墊
復習: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直角,生活中很多物體的角都是直角,你是怎樣判斷的?
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角都是直角,(課件出示銳角和鈍角)你瞧!這兩個角是直角嗎?也直角有什么不同?
設疑:這些角,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它們是什么角呢?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角。(板書課題)
二、互動新授
1、認識銳角和鈍角
(1)比一比
課件出示例5中的隊旗和紅領巾圖。
問:同學們這是少年先鋒隊隊旗和紅領巾,上面有這樣兩個角,老師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它們比一比,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教師根據(jù)學生得出的結論,介紹并板書:
比直角小的角是銳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鈍角。
。2)動手做角
強調學生做角時:一只手動,另一只手不動。
、倌贸龌顒咏,做一個銳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銳角的大小一樣嗎?(銳角的大小不一樣,但都比直角。
、谀贸龌顒咏,做一個直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直角的大小一樣嗎?(一樣)
、勰贸龌顒咏,做一個鈍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鈍角的大小一樣嗎?(鈍角的大小不一樣,但都比直角大)
。3)連一連(教材41頁做一做第2題)
課件出示,說說是什么角,再連一連。
提出問題:怎樣驗證?
引出學生思考,得出:用三角尺的直角來驗證。
組織學生進行驗證,如發(fā)現(xiàn)錯誤給予糾正。
教師小結:根據(jù)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為三類:以直角為標準,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銳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鈍角。(補充課題)
三、深入感知
1、認一認
認真觀察你手中的三角尺,剛才我們知道了三角尺上有一個角是直角,那剩下的兩個角是什么角呢?
小結:每一個三角尺上都有兩個銳角。
2、練習八第9、10、11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學到了哪些知識?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設計 8
一、教學內容:
課本第4頁例1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三、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shù)學問題的含義,經(jīng)歷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四、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游樂園情境圖。
六、教學過程:
。ㄒ唬┣榫皩,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游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樂園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設計 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通過解答簡單的問題,加深學生對除法含義的理解。
2.知道除法中各部分的名稱,學會讀除法算式,會寫除法算式。
3.通過教學,把操作、思維和語言表達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知道除法的含義,知道除法中各部分的名稱,學會讀、寫除法算式。
2.通過解答簡單的問題,加深對除法含義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平均分
師:孩子們,前面我們學習了分一分,把8個小長方體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樣多,該怎么分?(生回答后出示),這種分法叫(平均分),(生齊說)
誰來說說怎樣分才是平均分?
生: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學生齊說一遍。
好,我們來讀例1。
出示例1:把6個桃平均放在3個盤里,怎么分?每盤放( )個。
師:這道題是平均分嗎?(是)你從哪里看出是平均分?(平均放在3個盤里)哦,因為這里有“平均”二字,我們知道是平均分,板書(平均分)。那這里要分的總數(shù)是幾?(6),把6怎樣平均分?(平均分成幾份),平均分成3份,每盤放幾個,也就是每份是( )。請一個孩子連起來說說這道題表示的意思。齊說一遍。
師:你們會分嗎?(會)請你用小棒分一分。
學生自己分小棒。分完后請一生板演分桃。你們的分法跟他一樣嗎?(一樣)每份是幾,(每份是2),也就是每盤放幾個,(2)。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2個,師:這一道沒有難住大家,再來一道。
出示例2:10個扣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 )個。
這道題是平均分嗎?(是)你從哪里看出是平均分呢?(平均分)這里要分的總數(shù)是幾?(10)請一個孩子來說這道題表示的意思。表揚:說得很好!
師:會分嗎?(會)自己分一分。
生分小棒。分完后師圈畫訂正。
二、揭示課題
師:孩子們真能干!剛才通過分小棒解決了分桃子的.問題和分扣子的問題。這兩個問題都是關于怎樣分的問題?(平均分)
師:對,平均分。像這樣把總數(shù)進行平均分的問題就可以用一種新的方法,除法來進行計算。
今天老師就帶領孩子們一起來學習--除法的初步認識。
板書課題:除法的初步認識。同學們齊讀課題。
三、教學例1。認識除號,除法算式的寫法,讀法及表示的意義。
。1)認識除號,教寫法。
師:以前我們學習過加法、減法、乘法,它們的運算符號分別是+ -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除法,它也有自己的運算符號,邊說邊板書“÷”,這就是除法的運算符號,你知道它的名字嗎?
抽兩三個學生來說。
師:對,除法的運算符號就叫除號,并板書。生齊讀三遍。
在寫除號時,要先寫一橫,要平、要直,上下各寫一個小圓點,這兩個小圓點大小要一致,要對齊,“÷”就表示平均分的意思!耙粭l橫線劃得平,兩個圓點平均分”這就是除號,跟師一起書空兩遍,并讀。
生在練習本上寫兩個除號。(生寫,教師巡視)
師:同學們,第一次寫除號就寫得很好,以后每一次都要認真寫哦,剛才我們寫的這個符號叫什么名字?(除號)
。2)寫除法算式。
師:對,我們會寫除號了,那除法算式該怎么寫呢?請小朋友們看例1,這里要分的總數(shù)是幾,(6),對,我們把分的總數(shù)6寫在最前面,這道題是怎樣平均分的?(平均分成3份)平均分就可以用除法來表示,平均分成3份就寫成“÷3”,最后分得的結果,每份是幾?(2)那我們就把2寫在等號的后面。
。3)讀除法算式
“6÷3=2”,這就是除法算式,現(xiàn)在老師告訴你“÷”在算式里讀作“除以”,誰愿意試著讀一讀這道除法算式?
抽兩個學生讀。師表揚:你真勇敢,讀得非常好。師板書讀作。齊讀。(準備6個算式卡片抽一組的孩子開火車讀)
。4)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師:我們會讀除法算式了,你知道算式中的“6、3、2”分別表示什么嗎?可以聯(lián)系我們這道題想一想,先請同桌的孩子互相說一說。
抽1人說。師引導說“6÷3=2”表示的意思,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師:下面請一個孩子來讀出這個算式并說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抽2人說,齊說。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學習例1,知道了在什么時候可以用除法計算?(把總數(shù)進行平均分的時候可以用除法進行計算)在寫除法算式時要把什么數(shù)寫在除號的前面,(總數(shù)),怎樣平均分就除以幾,分的結果寫在后。
四、教學例2。學習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我們再來看例2,要分的總數(shù)是幾,(10),怎樣平均分的?。平均分就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計算?(除法)對,你能自己寫一個除法算式嗎?(能)自己在本子上寫一寫。
生自己寫。抽生答。
齊讀算式。
師: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請你聯(lián)系這道題想一想。
好,先和同桌的孩子說一說。
抽2人說。師引導集體說,表示:把10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幾個,可以分5個。10÷2=5
以前我們學習的加法、減法、乘法算式,各部分都有名稱,那在除法算式當中,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呢?(哦,有孩子知道,我請一個孩子來當小老師教教大家。)
除號前面的數(shù)叫被除數(shù),除號后面的數(shù)叫除數(shù),被除數(shù)除以除數(shù)得到的結果叫商。師邊說邊板書出來。齊說。
師引導說,在這個算式中,10是( ),2是( ),5是( )。抽兩人單獨說,全班齊說。(反過來練習說)看“6÷3=2”這個算式,被除數(shù)是(),除數(shù)是( ),商是( )。
師:老師這兒還有幾個除法算式,你能說出各部分的名稱嗎?(卡片出示)(4個算式,1人說,女生說,男生說,全班說)
小結:我們認識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知道了除號前面的數(shù)叫( ),除號后面的數(shù)叫( ),被除數(shù)除以除數(shù)得到的結果叫( )。
五、練習。
1.寫除法算式。(小黑板)
今天,孩子們學得又快又好,老師想考考你們學會了嗎?下面我們來比賽寫除法算式,掛出小黑板,請你根據(jù)這些題目在練習本上寫出除法算式,開始。
抽1人口答,集體訂正。齊讀一遍。
2.完成課堂活動1、2題。
看來孩子們都學會了,下面,我們來完成書上的練習吧。翻到書第78頁指著第1題。
課后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種新的計算方法,叫什么?(除法),在什么時候可以用除法進行計算呢?(把總數(shù)平均分的時候就可以用除法進行計算),我們還學習了怎樣寫除法算式,怎樣讀除法算式,認識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希望小朋友們牢牢記住今天所學的這些知識,以后我們還將對除法進行進一步的認識,用它解決我們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一些問題。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設計 10
教學目標:
1、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溫故知新,引入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理解除法的意義,初步學會除法的算式和寫法。
3、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教具準備:
例題4的圖片,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景設問,揭示目標。
1、師:今天大熊貓“笨笨”要請客,它到竹林里去采竹筍,大家看圖,說說你從圖上得到了什么信息?
提出問題:大熊貓想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應放幾支?請小朋友想一想。
2、出示目標:
(1)理解除法的`意義,初步學會除法的算式和寫法。
(2)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提問: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是什么意思?(強調每盤要放同樣多)
要求學生先自己動手用卡片擺一擺,然后在小組內交流所得。
2、學生獨立分竹筍,然后匯報分的結果:先把竹筍每盤放1個,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筍按照前面的方法繼續(xù)分,直到分完為止。分的結果是每盤放3個。(鼓勵學生有多種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兩支兩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無論怎樣分,結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里放( )支竹筍。)
三、展研結合,師生互動。
1、教師:把12個竹筍,放在4個盤子里,就是把12個竹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個。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三支,每盤放得
同樣多,是平均分嗎?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板書課題:除法)
2、介紹除法算式的讀寫。
(1)以前我們學過加、減、乘法,它們都有各自的符號,今天老是再給你們介紹一個符號,它就是“÷”,讀作:除號。寫時先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一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
(2)學生練習書寫除號。
2、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
教師:“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這道題應該怎樣列式?
、僖值闹窆S是幾個?(12個)把12寫在除號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幾份?(4份)把4寫在除號的后面。
、勖糠菔菐祝(是3)把3寫在等號的后面。
教師一邊說一邊板書:12÷4=3
④教師再讓學生回憶剛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樣列的?同桌互相說一說。 ⑤教師:12÷4=3這個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边@個算式讀作:12除以4等于3。
、拮寣W生自己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讀一讀算式再互相說一說。
四、鞏固練習,分層提高
1、練習三第1題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請6名學生來抽卡,誰抽到哪一張就讀哪一張,讀得對的老師獎勵聰明星。
2、練習三第2題
學生動手擺學具并填寫算式,教師巡視。
3、練習三第3題
學生先獨立思考并解決,然后交流。
五、課堂總結。這一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設計 11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初步體驗數(shù)學化的過程。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養(yǎng)成計劃和決策的'能力,逐步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
3、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學習中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能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問題
1、師:學校組織小朋友去郊游,游玩前我們應考慮到哪些問題呢?(出示:時間安排、車輛安排、春游收費、游樂項目)
2、出示課題:小練習
3、——郊游
二、計劃決策、解決問題
1、時間安排。
。襟w出示時間圖)
。1)看圖說一說時間。
。2)這天我們將在外面度過多長時間?你是怎樣想的?
。3)多媒體演示。
2、安排車輛。
。襟w出示:1班31人,2班28人,3班30人,每輛客車能乘坐50人)
。1)收集數(shù)學信息,思考解題思路,可以考慮班級總人數(shù)、車輛載重人數(shù)。
。2)滲透估算:從最鄰近的整十數(shù)進行估算。
。3)學生獨立計算:可以列豎式。
。4)滲透巧算:觀察數(shù)的特點,可以先湊整。
(5)請你安排,3個班級如何坐這2輛車?可以把一個班級進行分拆。
3、春游收費。
在學校收的費用
1)往返車費:4元1角
2)入場費:5元8角3。
師:學校發(fā)下一份通知,你們能看懂嗎?
。1)計算:往返車費與入場費是多少?(4元1角+5元8角=9元9角)
。2)學校準備一份食品,價錢一共是多少?
4元+3元5角+5角+8角+1元3角=10元1角
。3)在學校,一共要收費多少呢?(9元9角+10元1角=20元)
。4)20元,你打算付給老師()張()元?
4、游樂項目。
。襟w出示游樂園圖)
。1)找一找,有哪些游樂項目?(介紹項目及單價)
。2)如果每一項都能玩,那需要多少錢?(50元)
。3)根據(jù)要求設計方案:給你25元(全部用光,可以重復玩),你可能怎樣玩?①最多可以玩幾次?(5次)②最少可以玩幾次?(2次)③如果想玩3次,你可以怎么玩?④如果想玩4次,你又可以怎么玩?
三、課堂總結:今天你學到什么新本領?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試卷10-11
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案設計09-29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一單元練習題10-13
小學英文第一單元的教案設計08-25
第九單元 數(shù)學《統(tǒng)計》教案設計08-12
人教版2015年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一單元試卷07-31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一單元測試題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