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語文教案匯總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通過對課文的理解,懂得“誠實勞動,換來的是難忘的關(guān)懷與愛意”這一道理。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復習
1、聽寫詞語。
2、朗讀第一段,說說第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二、學習第二段
1、默讀第二段,思考:
。1)“我”是怎樣勤勤懇懇地工作的?畫出有關(guān)詞句,讀一讀。再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我”是怎么送報的。
。2)“我”誠實的勞動,得到了怎樣的回報?
。3)出示幻燈圖片,結(jié)合課文和畫面,用自己的話加以描述。
(4)讀第5、6自然段,指名表演。
。5)指導朗讀,加深理解課文中表達的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相待、互相關(guān)懷的一片“真情”。
三、作業(yè)
1、朗讀課文。
收集生活中互相關(guān)心、互相幫助的事例。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要求:掌握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的排列順序,并能熟讀、記誦。
教學過程:
一、板書:fùxí
二、識讀聲母表
。保鍪拘『诎澹海鈖mfdtnlgkhjqxzhchshrzcsyw
。玻该x23個聲母。
。常謨蓚大組輪讀。
。矗@是一張南瓜母表,表上聲母排列的順序是不能隨便改動的。我們在教學聲母時,先教zcs,后教zhchshr,這是為了便于同學們學習,但在記誦這張聲母表時,必須把順序調(diào)整過來。
。担R讀表上的'23個聲母。
三、識讀韻母表。
。保鍪拘『诎澹酣籵eⅰuüɑⅰeⅰuⅰɑoouⅰuⅰeüeerɑnenⅰnunün
ɑngengingong
。玻该x24個韻母。
。常炙膫組,每個讀一行韻母。
4.這是一張韻母表。誰能說說表上4行韻母是按怎樣的順序排列的?
5.齊讀表上24個韻母。
四、識讀整體認讀音節(jié)表。
。保鍪拘『诎澹海瑁椋悖瑁椋螅瑁椋颍椋椋悖椋螅椋椋鳎酰酰澹酰澹酰幔睿椋睿酰睿椋睿
。玻郑磦組,每組讀一行音節(jié)。
。常@是一張整體認讀音節(jié)表,??表上共16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整體認讀音節(jié)的特點是要整體識讀,不用拼讀。
4.齊讀表上16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
五、依照表上順序,把23個聲母、24個韻母、16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抄寫一遍。
一、認讀《漢語拼音兒歌》
1.出示課題:hànyǔpīnyīnérgē
指名讀課題,齊讀課題。現(xiàn)在我們要來復習,重點不是聽說,而是認讀它們。
。玻来握J讀漢語拼音兒歌。
。常偨Y(jié)談話。
小朋友們,我們已經(jīng)認讀了6首《漢語拼音兒歌》,大家學得很有成績。到今天為止,漢語拼音集中教學階段已經(jīng)結(jié)束。今后,我們將通過各種分散性的練習和復習,會繼續(xù)學到有關(guān)漢語拼音的知識,并有來幫助識字和讀書。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12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寫了盧諾爾曼設(shè)計第一頂降落傘并實驗成功的故事,教育學生學習盧諾爾曼富于幻想,敢于實踐的精神。
4、充分運用幻想和想像,說一說降落傘的用處。
教學準備:
1. 課件內(nèi)容:第一部分是空中飛舞的小鳥,飄舞的蒲公英;第二部分是跳傘表演。第三部分是天空中飛行的飛機。第四部分是圖片電燈、電話、電腦……
2. 一塊兒手絹、幾根線和一塊兒橡皮泥。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師:請同學們先看一段錄象《跳傘表演》,說說你看后的感想。
(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教師適時板書課題)
那么降落傘是怎樣發(fā)明出來的呢?
2、教師講述舜和拉文的故事,師:那么是誰創(chuàng)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降落傘呢?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文《空中花朵——降落傘》。
(設(shè)計意圖:多彩的降落傘在空中飛舞,組成美麗的圖案,吸引著觀眾,此時更是吸引著學生,情景創(chuàng)設(shè)激發(fā)學生對降落傘探究的興趣。)
二、 讀文識字。
1、 自己讀課文,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認識生字。
2、 請同學們根據(jù)本課生字進行形近字辨析:(學生自己總結(jié)生字中與曾學過的字形、字義易混。)
浸-侵 螢-縈 揣—端 篇-遍-編
磨-摩 訊-迅 幫-綁 縱-叢
多音字:
jìn ( ) hè ( )
緊 喝
jīn ( ) hē ( )
3、 指名讀課文,讀后及時訂正讀音。
(設(shè)計意圖:三年級學生已掌握了識字的方法,因而創(chuàng)造學生獨立識字的機會,進一步練習提高識字能力。)
三.讀文感悟。
盧諾爾曼為什么能夠發(fā)明降落傘呢?
根據(jù)學生回答情況相機出示句子。
1、 指導學生體會盧諾爾曼從小就富于想象。
(1)“要是我能象小鳥那樣,用翅膀在天空中飛翔多好呀!那我就可以飛上藍天了……”
師:這里省略了什么?用上“我飛上了藍天……”說一句話。
在學生說話當中播放一段錄象,“空中飛舞的小鳥,飄舞的蒲公英……”
(設(shè)計意圖: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假如自己飛上了天空會怎樣,啟迪學生想象的靈感,引領(lǐng)孩子們飛上天空,進入遐想世界。)
師:小時侯的盧諾爾曼跟你們一樣,富于幻想,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想象再讀讀這句話。
(2)“不要說飛上藍天,像麻雀那樣從塔上飛到地面也行!……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
師:請同學們讀讀這句話,體會盧諾爾曼敢于大膽想象。
2、 師:經(jīng)過反復揣摩,他設(shè)計了第一頂降落傘,并決定要試降。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看看他是怎樣做的?
(1) 默讀在文中畫出有關(guān)的重點詞。
(2) 在小組里和同學們說說。
(3) 進行集體交流。
注意引導學生將自己的體會通過朗讀表達出來。重點抓住“反復揣摩、增強、決定、興奮……”來體會。
3、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文,體會盧諾爾曼是在看書時受到了哪些啟發(fā)?
(設(shè)計意圖:指導學生抓重點詞體會盧諾爾曼認真鉆研、不怕困難,敢于實踐,以及周密、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4、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也嘗試著自己做一個降落傘,并組織學生演示。(工具:手絹、線、橡皮泥)
師:當小小降落傘做成功的時候,同學們你們的'心情怎樣?
5、 同學們一起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指導學生讀出興奮的心情。
(設(shè)計意圖:親自操作體驗成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演示降落傘落下,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心情,有利于朗讀的指導。)
6、 師:同學們知道降落傘有什么用處嗎?鼓勵學生展示課外資料,
展開想象說說降落傘還會有什么用處?
7、 師:降落傘的發(fā)明起源于盧諾爾曼幼年時的夢想,其實許多發(fā)明都是如此。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展示課件:電燈、電話、電腦……
(設(shè)計意圖:一方面讓學生展示資料,鼓勵學生廣泛地進行課外閱讀,另一方面讓學生從中明白科學發(fā)明的重要的原因是能大膽想象,勇敢地實踐,還要有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四.總結(jié)延伸
師:同學們,敢于大膽想象,勇于實踐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開始,希望同學們再多了解一些有關(guān)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故事,也希望你們發(fā)揮想象力,作一個小發(fā)明家。
語文教案 篇4
一、導入:
“我是大海的嘆息,是天空的淚水,是田野的微笑!蔽也坏珴补嗔撕堂纾帨炝嘶覊m,也浸潤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請同學們猜猜這是什么東西?
——雨。那么,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閱讀鄭愁予的詩《雨說》,看看這位天空的淚水是如何給田野帶來微笑的?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朗讀課文,學生注意:
2、標題為“雨說”,那么,雨說了些什么呢?
(雨說:我來探訪四月的大地;我是到大地上來親近萬物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著長大的;我來了就不再回去。)
三、局部品味:(逐一的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既然“雨說,我來探訪四月的大地”,那么,“雨”為什么要來探訪四月的大地?第一節(jié)詩描繪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ㄗⅲ糊R讀第一節(jié)詩后,討論板書如下)
田圃
禁錮
種子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魚塘
滯留
游魚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大地枯旱的景象
小溪
喑啞
調(diào)子
(暗示了社會生活的`艱辛)
2、“雨說,我是到大地上來親近你們的”!澳銈儭笔侵甘裁?說說“雨”怎樣來親近它們的?作者又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從中揭示了怎樣的思想意義?(重點探討:第5、7、8這三節(jié)詩。)
踩——田圃——潤如油膏
看——牧場——抽發(fā)新苗
繞——池塘——說聲好
聽——溪水——練習洗衣謠
物
柳條——笑彎腰
石獅子——笑出淚
小燕子——笑斜翅膀
大地復蘇的景象
教
愛的使者和美好生活情景
旗子——笑得嘩啦啦響
人(兒童)
注:(1)、聯(lián)系上面的內(nèi)容,說清對比手法的運用。
。2)、聯(lián)系寫作背景以及雨的作用,揭示中心。
。3)、認真體會第五節(jié)詩中采用擬人手法的運用并充分的聯(lián)想,說說牧場是如何的抽發(fā)出怎樣的新苗?雨是如何對魚兒說聲好?溪水是如何的練習怎樣的洗衣謠?
(4)、想象第七節(jié)詩所描繪的畫面。
。ㄗⅲ翰捎米x的形式來完成。)
。5)、第八節(jié)詩中的“旗子”有什么深刻的含義?“春天”僅指季節(jié)嗎?為什么?
。6)、討論以下的問題3。
3、為什么說雨在“白云的襁褓中笑著長大”?它所說的這句話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A、白云——自由的象征。
B、
。1)、雨具有返老還童之心;即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
。2)、雨是帶給下一代人以自由、幸福的使者,是作者本人的化身;
。3)、雨希望萬物都像它一樣,有一個快樂的童年生活,所以這句詩也表達了作者對未來的憧憬。
4、雨為什么說“來了就不再回去”?“有一天,你們吃著蘋果擦著嘴”句中的“蘋果”的含義是什么?體會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注:
A、見書中句子;
B、引導學生體驗吃蘋果時的感受以及“擦著嘴”的神態(tài)后。點明:“蘋果”的深刻含義具有雙關(guān)語意:一是指真正的蘋果;一是指作者帶給少年兒童的自由、快樂、幸福就像甜美的“蘋果”一樣。
C、表明了“雨”的真正來意。
四、作業(yè):
1、說出描寫春雨的詩句。(至少兩句)
《初春小雨》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五。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春眠》孟浩然:“春…處處…夜…花…”
2、以“雨的自述”為題,將這首詩改寫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提示:“我是……”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和發(fā)現(xiàn)的能力。
2.搜集相對的詞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3.以“秋天”為主題展開語文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寫話能力。
教學重點: 口語交際(學生開口說)
教學難點: 習作(學生動筆寫)
教法學法: 讀、說、寫相結(jié)合
教學用具: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教案教學設(shè)計
1.實物投影儀。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畫成圖畫。
3.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秋天嗎?說說理由,老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相應(yīng)的圖畫或掛圖(可以是前面課文的掛圖,也可生畫的')。
師:秋天真是個美麗的季節(jié),是個豐收的季節(jié)。秋天給我們 大家?guī)砗芏嗟膩淼目鞓,是嗎?板書:秋天的快?/p>
師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自己在秋天做事時高興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開話題。
a、請學生說說自己在金秋時節(jié)最喜歡做的事是什么,讓學生自己先說說。
b、具體說說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準備。要求:
。1)把做的事兒說清楚。
。2)說出自己的快樂。
(3)可以邊說邊演,可以請同桌一起說說演演。
3.講評結(jié)合,促進交流。
a、指名學生上臺口述,師生結(jié)合要求評點。
b、以示范為例,和同桌或在小組內(nèi)互述,并推薦出讓自己感受最快樂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師生評選最佳學生。
4.學習小結(jié),指導實踐。
小結(jié)學生交際的情況(以肯定為主的不足,以指導學生生活實踐。
5.拓展活動
畫一畫秋天的圖畫或所做的快樂的事。
教學后記:這節(jié)課我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和發(fā)現(xiàn)的能力。讓學生搜集相對的詞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9個;能積累“成團成簇、蠕動、三五成群、寒氣逼人”等詞語;能根據(jù)媒體演示理解“成團成簇、蠕動”等詞語的意思。
2、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了解課文的層次;了解課文介紹的兩種動物休眠的特點,并用流暢的語言向大家介紹。
教學重點:繼續(xù)學習靜心閱讀,邊默讀邊思考,了解課文的主要層次,及蝙蝠和海參休眠的特點。
教學難點:在學文的基礎(chǔ)上能用流暢的語言作介紹。
教學準備:
預習要求:
1、通讀課文,讀準字音。
2、思考“閱讀芳草地1”課文哪部份寫蝙蝠,哪部份寫海參。
3、查找蝙蝠和海參的有關(guān)資料
4、根據(jù)“語言直播廳”,自由查找冬眠或夏眠動物的資料。
準備蝙蝠休眠的媒體。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文:
1、導語導入:通過前兩篇課文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一些奇異的自然現(xiàn)象,今天讓我們走進動物世界,去看看。板書:動物
2、補齊課題:
課前預習我們知道課文介紹了哪兩種動物?
板書:蝙蝠、海參(讀準字音,特別注意“參”是多音字)
3、這兩種動物都有一個什么共同的習性?(都需要睡眠,理解此處的“睡眠”不同于平時所說的“睡覺”,是某些動物的一種生理現(xiàn)象,在一個較長時間內(nèi)不動不吃)。
蝙蝠在冬天睡覺。板書:冬眠。讀準“眠”說說眠是什么意思。還知道哪些動物會冬眠?
4、引發(fā)興趣:還有的動物要夏眠。板書:夏眠。
5、課文既介紹了蝙蝠的冬眠又介紹了海參的夏眠因此課文題目為“動物的休眠”。
補全課題。
說明:三年級仍舊要重視拼音教學。通過“蝙蝠”“海參”兩個詞語的拼音練讀,讓學生讀準字音。同時也復習了多音字的知識。“眠”是三拼音,通過拼讀適時地滾動復習三拼音的音節(jié),鞏固漢語拼音!岸摺笔菍W生已較為熟知的知識,已經(jīng)能自行掌握,就不用反復強調(diào),點出即可。而需要強調(diào)指出的是“夏眠”這是學生所不知的“新知”。而簡單的板書也就已經(jīng)將課文主干抓住。
二、檢查預習,初步感知課文。
1、指名讀課文,檢查課前預習情況,板書讀錯的字詞,糾正;讀生字。
2、思考:課文哪些部分寫蝙蝠?哪些部分寫海參?用“//”將課文分成兩部分。
3、齊讀課文,交流
說明:課前布置了預習作業(yè),上課時要注意反饋預習情況。讀課文,將課后“閱讀芳草地”的練習內(nèi)容穿插于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初步感知段落及分段的方法。
三、深入研讀課文,積累語言。
1、根據(jù)自學要求,分組學習。
。1)認真自讀課文,根據(jù)課后格表,了解兩種動物休眠的具體情況;然后小組交流。
。2)討論:兩種動物的休眠有什么不同?它們睡眠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說明: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讀文,培養(yǎng)學生靜心讀文,邊讀邊思考習慣;鼓勵學生在小組主動與他人交流,自信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2、交流:
。1)交流寫蝙蝠休眠的部分。
●蝙蝠冬眠的地方:山洞、屋檐……這些地方用文中概括的語言表達就是——(僻靜安全能避風寒的地方。注意“僻”與“避”字形)這里“……”還可以是哪些僻靜安全能避風寒的地方?
●蝙蝠怎樣冬眠:雙腳抓住崖壁、房檐等,成團成簇地倒掛著睡覺。(通過媒體理解“成團成簇”,也即前文的“集體”一詞的具體表現(xiàn);抓住:“掛”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guān)蝙蝠的資料)
●朗讀1—3節(jié)
。2)交流寫海參休眠的部分
●海參怎樣冬眠:睡覺(自問自答句子分別師生問讀。知道:自己問自己回答;感受:一問一答,讀來順暢。“蠕”讀音是卷舌音,抓住“蠕動”簡要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guān)海參的資料)
●朗讀4—6節(jié)
說明:在交流表格時,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讀。例如在交流蝙蝠在什么地方冬眠時,可以讓學生想想省略號還省略了什么地方,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地方有共同特點——僻靜、避風寒,結(jié)合區(qū)分兩個生字的字形。在交流蝙蝠冬眠時的樣子時引導抓住動詞,了解蝙蝠休眠的特點。
。3)讀讀課文,參照表格,說說兩種動物的休眠有什么不同?
。4)讀全文交流兩種動物睡眠的共同原因。
●通過朗讀和句子比較,體會句子:
“等冬天來臨,天氣冷了,蚊子、夜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什么吃的也沒有了!
“等冬天來臨,天氣冷了,蚊子、夜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吃的沒有了!
●出示:“蝙蝠什么吃的也沒有了。怎么辦?”
“是躺著等死,還是像大雁、燕子那樣千里跋涉,飛到溫暖的南方去?”
在文中找到回答這兩個問題的句子,
體會第2個設(shè)問句:為什么會想到大雁和燕子?這個問答說明什么?
。鹨矔w行;和其他會飛的動物比較,它對付絕糧的辦法很特別。)
指導朗讀,抓住“不”、“都”。
●通過比較,體會句子“夏天,海底再也沒有海參吃的東西了!
完成“詞句活動室”2。朗讀句子,讀出語氣語調(diào)。
3、總結(jié):動物休眠是因為在一段時間內(nèi),找不到吃的東西,為了保持體能,便要休眠。
4、有感情朗讀全文。
四、課外延伸:
根據(jù)收集的資料說說你知道哪些動物也要“冬眠”(或者“夏眠”)?它們是怎樣“冬眠”(或者“夏眠”)的?完成“語言直播廳”
五、布置作業(yè):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本首詩中的“紫、尺、疑”三個生字,熟讀并背誦這首古詩。
2、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生”與“掛”二字的用法之妙,想像古詩所描述的意境,感情朗誦這首古詩。
3、感悟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受到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想像古詩所描繪的意境之美。
教具準備:
廬山瀑布實景錄像。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板書課題。
本學期,我們學習了一篇有關(guān)廬山的文章《廬山的云霧》,知道了廬山景色秀麗。是的,廬山以她秀麗的景色吸引著無數(shù)中外游人去旅游觀光。唐朝的大詩人李白也曾慕名前來。他在山間漫步,一會兒弄石臨溪坐,一會兒尋花繞寺行。一路走來,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峰回路轉(zhuǎn),忽然,一個奇異的景色出現(xiàn)在他面前——一道瀑布從天而降!李白詩興大發(fā),一首流傳千古的名詩脫口而出(課件出示《望廬山瀑布》,指名讀。)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他的這篇古詩。跟老師一起寫課題。
。ǘ┙涣鲗W法,準備自學。
1、同學們,我們以前也學了不少的古詩了,想想看,我們以前是怎么樣學習古詩的?(要會讀,要弄懂詩的意思,要會背誦,還要會默寫。)
2、自由讀好古詩。
3、交流理解詩意的方法。
先理解詩句中關(guān)鍵字的意思,再理角詩句的意思。方法有:查工具書,看詩下面的注釋,問別人,聯(lián)系上下文等,依據(jù)學生回答隨即板書,在板書中一定要加入省略號,以免學生被框在這幾種方法里。
(三)、學生自學古詩。
1、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自學古詩。師巡視,隨時幫助有問題的學生。
2、在自學基礎(chǔ)上進行小組合作,在合作中取長補短。
。ㄋ模、全班交流,理解詩意。
1、交流對詩題的理解。重在指導學生對“望”字的理解:不只是看,而是從遠處看。
2、交流對第一行詩的理解。
(1)指名說說詩句中關(guān)鍵字的意思。
日:太陽 照:照耀 (如果不這么細致地去分析,孩子們很可能把日和照當成“日照”這個城市來對待。)香爐:香爐峰,廬山上的一座山峰;生:飄浮紫煙:紫色的煙霧
。2)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太陽光照耀下的香爐峰上飄浮著紫色的煙霧。、
。3)由“紫色的煙霧”讓學生想像一下,李白遙望香爐峰的時間(早晨)
。4)指導學生進行初步的感情朗讀:明白意思后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
。5)抓“生”字感受作者用詞之妙,從而指導學生更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這句詩中有一個字用得特別妙,睜大眼睛找一找,看它藏在哪里啦?學生找出“生”字后引導學生說出“生”字的妙處:一個“生”字寫出了云煙飄浮的動態(tài)之美,讓我們產(chǎn)生了無盡的遐想,仿佛看到了紫煙那飄飄悠悠、纏纏繞繞、娉娉婷婷,裊裊升騰的樣子。
3、交流對第二句詩的理解。
方法與步驟同第一句。再指導學生進一步有感情讀詩句時,要引導學生品味“掛”字的妙用,知道一個“掛”字化動為靜,寫出了瀑布在遙看中的狀態(tài),想像到此時展現(xiàn)在詩人眼前的簡直就是一幅巨大美妙絕倫的山水畫。如果學生能品出這種味道來,他們就一定能夠讀好這句詩。
4、交流對第三四句詩的理解。
理解這兩句詩,先理解 “疑”字的意思,然后理解詩句的意思。詩意理解后要抓“飛流直下”與“落”感受瀑布的磅礴氣勢,指導學生讀出這種氣勢。
5、每句詩的意思理解完后,要回歸整體,讓學生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ㄎ澹、想像意境,感悟詩情。
方法
。1)師描述意境,生閉目靜聽默想,用心去感受詩句所描繪的意境之美。
早晨,一輪紅日冉冉升起,紅日照耀下的香爐峰上,紫色的云霧輕輕浮動,圍繞著香爐峰纏纏繞繞、飄飄悠悠、裊裊娉娉,緩緩升騰。遠遠望去,那從天而降的瀑布仿佛是一條大河掛在了懸崖絕壁之上。來到瀑布跟前,看那瀑布飛流直下,撞擊在絕壁上突起的巖石上,濺起了無數(shù)的水花,發(fā)出了震耳欲聾的聲響。我出神地看著,聽著,恍恍惚惚間,我似乎覺得,這該不會是那銀河里的水從九天之上直落了下來吧,要不,怎么會如此磅礴,這般壯觀?
。2)學生在想像意境的基礎(chǔ)上再次朗讀這首詩,在反復朗讀中不斷與想像中的意境融合,最終達到詩與意境成為一個完美整體之目的。
。┻M入角色,深情吟誦。
方法
。1)讓所有的學生都做一回李白,全體起立,站在廬山瀑布前觀看瀑布,身臨其境感受瀑布之壯觀。、
(2)面對瀑布,讓“李白”吟誦《望廬山瀑布》,先讓個別學生吟誦,再讓全體學生一起吟誦。
至此,本首詩的教學已基本結(jié)束。
(七)課外拓展
為了讓學生對瀑布的感受更深一些,我找了一些其他人對瀑布的描寫充實在這一堂課的里面。拓展內(nèi)容,一首唐朝詩人施肩吾的《瀑布》一首葉圣陶先生寫的現(xiàn)代詩歌《瀑布》,最后一個是現(xiàn)代作家廬隱描寫瀑布的一個片斷。(目的:1、本課課后第五題要求學生再找出一到兩首描寫祖國名山大川的詩誦讀。這里的拓展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而且正合了這一道題的要求。2、本課課后第四題要求學生選兩首詩中的一首說說詩意。說詩意變成改寫將會對學生的表達能力的提高更有利,所以我決定要改寫。但改寫得給學生一些扶手。這里的拓展其實就是給學生的扶手。)
豁開青冥顛,寫出萬丈泉。
如裁一條素,白日懸秋天。
還沒看見瀑布,
先聽見瀑布的聲音,
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
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山路忽然一轉(zhuǎn),
。⊥娏似俨嫉娜!
這般景象沒法比喻,
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
站在瀑布腳下仰望,
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時時來一陣風,
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 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nèi)容。
2. 感受娃麗關(guān)愛他人的美好心靈。
一、導入新課
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信箱是用來干什么的嗎?(學生自由說)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課文第25課(學生齊讀課題)——《信箱》,看看這個信箱又給我們引出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二、自讀全文,整體感知
1. 自讀課文,然后說說自己都讀懂了些什么。
2. 集體交流閱讀情況。
3. 默讀課文,概括出課文主要寫了哪些人物,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
1. 學生再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2. 教師根據(jù)學生所提問題進行歸納梳理,大概有以下兩個問題:
。1)哥哥、娃麗各是怎樣對待這封信的?
(2) 娃麗為什么能管信箱了?
3. 學生默讀課文,解答問題。
學生找出相關(guān)段落,分角色朗讀(師指導朗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分析并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想品格。
四、總結(jié)全文,談感受
1.給每個部分概括一個小標題。
2.根據(jù)小標題復述課文。
3.學習了本課你有什么感受?用自己的話贊美娃麗。
4.結(jié)合實際:假如是你遇到了類似的事,你會怎么做?
五、課后作業(yè)
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罴男呕境WR
1. 掛號信比平信慢。掛號信要確保每一站“簽到”,所以會比平信還慢個2~3天;
2. 郵編的含義:
我們常常說郵編是對一個地區(qū)的編碼,就算寫錯了也無大礙。這種認識是很不確切的。其實一個郵編對應(yīng)于一個郵局,也就是說,可能你樓下的郵局的郵編是xxxxx1,遠處的是xxxxx2,你把郵編寫成xxxxx2,信件有可能就寄到遠處的郵局了。(當然郵局也會自己去檢查地址和郵編是不是匹配,作出相應(yīng)的處理,但是我們自己最好寫清楚。)
3. 電話查詢。
如果郵編和地址寫對了,那么你就可以通過電話向某一具體郵局咨詢。當然規(guī)定是掛號信允許寄件人查詢,但是不允許收件人查詢,但是咨詢一下、協(xié)商一下是可以的;EMS可以在網(wǎng)上或者打電話查詢。
4. 辦理注意事項。
。1)郵件于每日下午4時前截止收件(逾期則隔日處理),于每日下午4時30分至郵局寄發(fā)。
。2)單位公務(wù)用信件,以20封或總金額300元為限,超過者需請各單位自行處理。
。3)單位若有大批信件需郵寄時,請以大宗郵件方式處理,信件以50或100件為單位,捆裝整齊。
語文教案 篇9
一、 單元教學目標:
1 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利用工具書解決疑難字詞的良好習慣,能準確讀寫漢字。
2 引導學生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luò)等資源搜集學習資料,擴大閱讀量。
3 讓學生獲取觀察人物、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掌握幾種品讀作品的方法,逐步養(yǎng)成品讀作品的良好習慣,為形成個性化閱讀打下基礎(chǔ)。
4 感受五位或平凡或偉大的人物身上所散發(fā)的獨特精神魅力,形
成對人物風采的正確認識,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
5 能仔細觀察、生動描繪人物鮮明的個性,提高寫作及修改作文的能力。
6 掌握采訪人物的基本技巧,嘗試進行人物采訪,提高自己的活動組織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二 、單元課時安排: (15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 (1課時)
《童年的朋友》 (2課時)
《一面》 (2課時)
《我的老師》 (1課時)
口語交際 (1課時)
《展示華夏文化魅力》 (2課時)
《趙 普》 (1課時)
寫 作 (1課時)
讀書交流活動 (1課時)
三、 單元教學設(shè)想:
第一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
教學目標:
1了解本單元學習內(nèi)容,讓學生發(fā)現(xiàn)并交流各自的興趣點。
2了解人物風采的含義,了解單元教學目標。
3與學生一起制訂課外閱讀及交流計劃。
課前學習:
1 查詞典,了解風采的含義。
2 瀏覽第一單元內(nèi)容,想一想:其中最吸引自己的是什么?
課堂學習:
一 導課
1 教師活動:組織學生完成一個組詞游戲: 人 (要求:在橫線上填一字,與人組成詞。)
2 學生活動:上黑板組詞。
3 教師導入語:有言道:世界因你而精彩,可現(xiàn)在我卻更能感覺到世界是因人而精彩。形形色色的人匯成了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他們各顯風采、各領(lǐng)風騷。翻開第一單元,我們將一起走近其中的幾位人物,他們是 (讓學生一起說)。走進第一單元,最吸引你的視線的是什么呢?
二 學生交流自己的興趣點。
。ń處熣J真傾聽,從中了解學生在人物描寫方面已經(jīng)具備的知識,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設(shè)計,對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可讓學生盡情發(fā)揮,并從學生的興趣點切入組織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習慣、學習方法、語文知識與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有新的收獲。)
三 教師組織學生理解人物風采的含義。
1 教師緊承上面學生的回答過渡,引出思考:本單元專題是人物風采,你能結(jié)合課前預習及本單元的'幾位人物,說說你對風采的具體理解嗎?
2 學生自由發(fā)表見解。
四 明確本單元的學習目標
1 過渡語:剛才同學們的回答張顯了各自的閱讀個性,又互補了缺漏。不過,同學們現(xiàn)在的閱讀還是淺層次的,如果同學們想要從中發(fā)現(xiàn)、獲得更有價值的東西,還需仔細品讀課文,積極參與課內(nèi)課外的學習活動。
2 出示單元教學目標:(略)
五 圍繞單元專題制訂課外閱讀計劃,商量讀書成果匯報活動方案。
1 過渡語:對于語文來說,課堂是一個小天地,課本里的人物固然精彩,但外面的世界更有無窮魅力。如果你不想錯過更多更美的風景,那就讓我們一起暢游書海,感受大千世界更多獨具風采的人物形象。
2 與學生共同制訂課外閱讀計劃,商量成果匯報活動方案。
時間:三周
內(nèi)容:自選(人物通訊,報告文學,人物傳記等)
匯報方式:(從學生方案中選。
六 師生自我反思、評價。(側(cè)重于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知識及能力的提高、本堂課的表現(xiàn)等方面)
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 學習小說中對比手法的運用。
2. 分析小說中兩個主要人物的人物形象。
(二)過程與方法:
1. 梳理小說的情節(jié),體會作者精巧的構(gòu)思:對比描寫和出人意料的結(jié)尾。
2. 分析解讀人物,體會小說所揭示的人性的光輝與黯淡,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聯(lián)系生活,感悟小說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
解讀小說中的兩個主要人物,理解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小說所揭示的人性的光輝與黯淡。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生活感悟小說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啟迪同學們聯(lián)系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方法
探究法、對話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著名作家錢鐘書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窗》,說人們最初建造房子的時候是沒有窗戶的.,后來,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再建造房子的時候便有了窗。透過窗,屋子里的人可以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里面的人在看到外面精彩世界的同時,外面的人也窺探到了屋子里面的秘密,那么,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澳大利亞作家泰格特的小說《窗》,看看里面又會有怎樣別致的故事……
二、學習目標:
1. 學習對比手法的運用,品析人物形象
2. 梳理小說情節(jié),體會作者精巧的構(gòu)思:出人意料的結(jié)尾
3. 聯(lián)系生活,體會小說所揭示的人性的光輝與黯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三、檢查預習結(jié)果:
消遣(qiǎn) 一泓清泉(hóng)
玫瑰(guī) 栩栩如生(xǔ)
草坪(píng) 爭奇斗研(yán)
俯瞰(kàn) 氣喘吁吁(xū)
窄小(zhǎi) 五彩斑斕(lán)
手肘(zhǒu) 津津有味(jīn)
挪動(nuó) 扣人心弦(xián)
四、體裁:小小說
。浩绦
新:立意創(chuàng)新
巧:構(gòu)思精巧
奇:結(jié)尾驚奇
五、情景再現(xiàn),復述情節(jié):
時間:“曾住過”表明這是過去發(fā)生的事情
地點:一家醫(yī)院的病房
人物:兩位病人
環(huán)境:病房十分窄小,僅能容兩個人,設(shè)有一扇門和一個窗戶
開端:近窗病人和遠窗病人關(guān)系融洽
發(fā)展:遠窗病人從“享受”到“困擾”
高潮:遠窗病人見死不救
結(jié)局:遠窗病人看到的是光禿禿的一堵墻
六、互幫互助,共同探究:
為了幫助別的同學理解這篇小說,你可以提出哪些問題來幫助同學們理解文意?
同學們各抒己見,共同探究,共同解決問題
重點明確問題:
一、靠近窗戶的病人為同伴描述的“窗外景色”是真的嗎?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二、為什么這個故事的結(jié)局是如此的出人意料?同樣的窗口,為什么昔日的病友能看到美麗的風景,而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
三、小說以“窗”為題,有什么作用?
六、拓展延伸,探究結(jié)尾:
故事結(jié)尾“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想象和感慨……
七、聯(lián)系生活,感悟哲理:
人性的黯淡:環(huán)境污染、食品污染等
人性的光輝: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等
課堂總結(jié):
一扇小小的窗戶,不僅是一簡單的“物”,還是心靈的窗戶,映照了美與丑不同的靈魂,它是上帝的眼睛,讓我們看清了人性的光輝與黯淡,一個利己,一個利他,一個熱情,一個冷漠,一座是高尚者的墓志銘,一張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正如北島的一句名詩: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讓我們在生活中,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靈,用黑色的眼睛去尋找美麗的風景,把這美麗的風景送給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人。
作業(yè)布置:
有一句諺語說得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泵總人的人生道路上,都會遇到種種困難,在他人遇到困難時,伸出你的友愛之手,去幫他一把,余香就不僅僅留在手中,還會沁入你的心脾。
請結(jié)合上述內(nèi)容,自選角度,自選文體,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的優(yōu)秀教案04-08
語文的優(yōu)秀教案精選05-04
語文教案(精選)08-12
語文《瀑布》教案06-11
語文北京教案02-21
語文《社戲》教案05-07
語文閱讀教案07-22
語文《孟子》教案12-28
語文關(guān)懷教案06-23
語文園地的教案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