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八年級下冊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下冊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正弦和余弦(二)》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使學生了解一個銳角的正弦(余弦)值與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間的關系。
(二)能力訓練點
逐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使學生了解一個銳角的正弦(余弦)值與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間的關系并會應用。
2。難點:一個銳角的正弦(余弦)與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之間的關系的應用。
三、教學步驟
。ㄒ唬┟鞔_目標
1。復習提問
。1)什么是∠A的正弦、什么是∠A的余弦,結合圖形請學生回答。因為正弦、余弦的概念是研究本課內容的知識基礎,請中下學生回答,從中可以了解教學班還有多少人不清楚的,可以采取適當?shù)难a救措施。
。2)請同學們回憶30°、45°、60°角的正、余弦值(教師板書)。
(3)請同學們觀察,從中發(fā)現(xiàn)什么特征?學生一定會回答“sin30°=cos60°,sin45°=cos45°,sin60°=cos30°,這三個角的正弦值等于它們余角的余弦值”。
2。導入新課
根據(jù)這一特征,學生們可能會猜想“一個銳角的正弦(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這是否是真命題呢?引出課題。
(二)整體感知
關于銳角的正弦(余弦)值與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間的關系,是通過30°、45°、60°角的正弦、余弦值之間的關系引入的,然后加以證明。引入這兩個關系式是為了便于查“正弦和余弦表”,關系式雖然用黑體字并加以文字語言的證明,但不標明是定理,其證明也不要求學生理解,更不應要求學生利用這兩個關系式去推證其他三角恒等式。在本章,這兩個關系式的用處僅僅限于查表和計算,而不是證明。
。ㄈ┲攸c、難點的學習和目標完成過程
1。通過復習特殊角的三角函數(shù)值,引導學生觀察,并猜想“任一銳角的正弦(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嗎?”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的思維積極活躍。
2。這時少數(shù)反應快的學生可能頭腦中已經(jīng)“畫”出了圖形,并有了思路,但對部分學生來說仍思路凌亂。因此教師應進一步引導:sinA=cos(90°—A),cosA=sin(90°—A)(A是銳角)成立嗎?這時,學生結合正、余弦的概念,完全可以自己解決,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研究解決問題的時間,以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及獨立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3。教師板書:
任意銳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銳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sinA=cos(90°—A),cosA=sin(90°—A)。
4。在學習了正、余弦概念的基礎上,學生了解以上內容并不困難,但是,由于學生初次接觸三角函數(shù),還不熟練,而定理又涉及余角、余函數(shù),使學生極易混淆。因此,定理的應用對學生來說是難點、在給出定理后,需加以鞏固。
已知∠A和∠B都是銳角,
。1)把cos(90°—A)寫成∠A的正弦。
。2)把sin(90°—A)寫成∠A的余弦。
這一練習只能起到鞏固定理的作用。為了運用定理,教材安排了例3。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2,就說明定理的教學較成功,學生基本會運用。
教材中3的設置,實際上是對前二節(jié)課內容的綜合運用,既考察學生正、余弦概念的掌握程度,同時又對本課知識加以鞏固練習,因此例3的安排恰到好處。同時,做例3也為下一節(jié)查正余弦表做了準備。
。ㄋ模┬〗Y與擴展
1。請學生做知識小結,使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將所學內容變成自己知識的組成部分。
2。本節(jié)課我們由特殊角的正弦(余弦)和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間關系,以及正弦、余弦的概念得出的結論:任意一個銳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一個銳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八年級下冊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相關文章:
新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5-25
高二下冊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08-14
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