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年級下冊語文《咕咚》教學設計(精選10篇)
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以下就是小編為大家編輯整理的一年級下冊語文《咕咚》教學設計,更多教學設計請關注應屆畢業(yè)生考試網(wǎng)。
一年級下冊語文《咕咚》教學設計 1
一、教學目的: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會認真對待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并正確書寫“羊”部,積累“玩耍”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演一演這個故事。
3.理解課文,知道凡事得講根據(jù),眼見為實,不能道聽途說,盲目地下結論。
二、教學重、難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會認真對待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理解課文,分角色演一演這個故事,感悟其中的`道理。
三、教學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木瓜掛圖、各種動物的頭飾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朗讀指導法
五、課型:講讀課
六、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教師板書課題,全班齊讀課題。
2、設疑:你們知道“咕咚”是什么嗎?
3、教師導言:東西掉進水里會發(fā)出咕咚的響聲,可就是這種響聲卻把兔子、狐貍、猴子、小鹿嚇得撒腿就跑,這是怎么回事呢?
二、初讀感知,認讀生字
1、教師范讀,學生輕聲跟著讀。
2、學生自由讀通課文。要求: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
3、反饋生字認讀情況:
(1) 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指名認讀。
(2) 開火車認讀生字。
4、全班齊讀課文。
三、讀一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
1、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講了什么?
(2) 出示木瓜圖,認識木瓜。
2、讀2——4自然段
(1) 學生自由讀2——4自然段,想一想: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為什么跑?
(2) 引導想象:在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的眼中,咕咚是什么樣的東西?
(3) 小結:是呀,在他們的心中這咕咚一定是委可怕,所以它們才會一邊跑,一邊喊:咕咚來啦!咕咚來啦!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4自然段。
4、教師:其實,這些動物見過咕咚嗎?
5、討論:為什么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都嚇得大跑起來?
6、全班齊讀5——12自然段。
(1) 指名反饋:獅子為什么沒跟著跑?
(2) 教師:對,獅子想弄清這咕咚到底是什么?結果真相大白了,這咕咚是什么呀?
(3) 教師小結:你看,兔子沒弄清什么是咕咚就亂跑,猴子、小鹿、松鼠自己沒看見,只是聽見別人喊也跟著跑起來,結果呢?唉,虛驚一場。
四、總結全文,啟發(fā)、教育學生
1、讀課文。
2、討論:如果你遇到了這幾只小動物,你想對它們說什么呢?
3、談收獲:你從這個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4、教師小結:教育學生凡事要眼見為實,在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后再下結論,不要盲目地跟從別人,道聽途說。
第二課時
一、分角色朗讀課文,演一演。
1、學生自由分角色朗讀課文。
2、以小組為單位,把故事演一演。
二、檢查生字新詞的認讀
1、出示生字新詞卡片,指名認讀。
2、游戲:摘蘋果
三、學習會寫字
1、出示會寫的字,學生認讀并組詞。
2、小組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3、學生說話練習:選擇文中或“詞語花籃”自己喜歡的詞語說句子。
三、指導書寫
1、教師范寫。
2、學生練習,教師個別輔導。
四、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24 咕咚
聽 看
嚇得邊跑邊喊 木瓜掉進水里。
一年級下冊語文《咕咚》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認識“咕、咚、突、傳、腿、耍、慌、陰、吵、追、轉”12個生字;會寫“看、著、兔、伙、松、玩、跟”7個漢字。學習“羊字頭。”“足字旁”2個新部首。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大致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或親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學難點:
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或親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學準備:
課件、卡片。
第一課時
一、激趣揭題
1、教師模仿動物的叫聲,讓學生猜猜是什么聲音。
2、教師再故做神秘地發(fā)出“咕咚”的聲音,再讓學生猜,從而引入課文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用筆畫出課文里共有幾只動物?“咕咚”到底是什么?
三、質(zhì)疑問難,以學定教
指導學生就所找出的動物進行質(zhì)疑,學生如果不明白,教師可舉例。如:聽到“咕咚”的聲音,小白兔是怎樣做?
四、以讀為本,順學而導
。ㄒ唬┞牭健肮具恕钡穆曇簦“淄檬窃鯓幼龅?
1、讓學生觀察第一幅插圖,說說小白兔的動作、神態(tài)。然后讓學生體會小白兔的內(nèi)心。
2、動作演示“撒腿就跑”,再用該詞練習說話。
3、指導朗讀。這一句的朗讀指導關鍵,讓學生讀出小白兔當時極度恐慌的心理。但是不同的學生,對此有不同的體會,表現(xiàn)的方式也不同。
(二)狐貍、猴子、小鹿、聽到兔子慌張的喊聲,他們有什么反映?
1、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慌張”、“亂哄哄”。
。1)引導學生結合自身體會,大致明白“慌張”的意思即可。
(2)讓學生通過比較,對“亂哄哄”一詞,有感性的.認識,再用自己的話大致說清楚即可。
2、指導朗讀
。ㄈ┆{子被吵醒之后,他是怎么說、又是怎么做的?
1、自由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獅子說的話,用橫線畫出其他動物說的話。
2、抓關鍵詞,指導朗讀。
(1)他追上去,好奇地問“你們跑什么呀?”
指導學生朗讀這句話時,要抓住“好奇”這個詞,通過換詞的方式理解“好奇”就是“奇怪”的意思,然后朗讀體會,讀出疑問的語氣即可。
(2)“咕咚?"獅子愣了一下,又問:“咕咚是什么呀?”
指導學生朗讀這句話時,要抓住“愣”字,通過表情表演,明白“愣”的意思,在讀“咕咚”這個詞時,“咚”字的讀音要上揚,讀出懷疑的語氣。
。3)“我們還是回去看看吧!”
首先指導學生看圖,圖上的獅子皺著眉頭,環(huán)抱雙手,一幅要探個水落石出,查個究竟的樣子,通過看圖、說圖,想象獅子的內(nèi)心,從而讀出堅決的語氣。讀的時候,做到有聲語言和體態(tài)語言相吻合。
。4)小猴說:“不好了,咕咚來了,你也趕快跑吧!”、“我不知道。”、“咕咚是什么?”
小猴的性格活潑,讀這句話的時候,語速可以稍快些。
。5)“我……我也沒看清楚!蓖米用约旱亩洌Y結巴巴地說。
兔子在說這句話時,是結結巴巴地說的,指導學生讀時,“我”字的聲音要延長,“我也沒看清楚”這句時,要緊緊抓住“結結巴巴”這個詞朗讀體會,可指導學生朗讀時配以相應的表情。
。ㄋ模┙巧硌
五、比較表現(xiàn),明白道理
小組討論,獅子的表現(xiàn)跟其他動物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
一年級下冊語文《咕咚》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認讀“咕咚”兩個字,復習帶口字旁表示聲音的詞。正確認讀并理解“拔腿就跑,攔住,熱鬧”等詞語,讀好兒化音“小猴兒”,“大伙兒”,并懂得“大伙兒”的意思,能讀準帶“哇,啊,呀”等語氣詞的句子。
2、通過比較朗讀小動物“叫”的句子,體會小動物盲目聽信和跟從他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掌握“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這一方法。
3、通過朗讀描寫野牛的句子,發(fā)現(xiàn)正確對待事情的方法,聯(lián)系生活實際明白道理:不能光憑聽到地就盲目地跟從,而應該做一個冷靜思考的聰明人。
教學重點:通過比較朗讀小動物“叫”的句子,體會小動物盲目聽信和跟從他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通過朗讀描寫野牛的句子,發(fā)現(xiàn)正確對待事情的方法,聯(lián)系生活實際明白道理:不能光憑聽到地就盲目地跟從,而應該做一個冷靜思考的聰明人。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詞語卡片、動物貼圖,動物頭飾。
教學過程:
一、游戲熱身,課題導入。
師:小朋友們,上課之前,我們來玩?zhèn)游戲,好嗎?這個游戲是這樣的,老師說,你們一邊模仿聲音一邊加上動作,看誰模仿得最像。明白了嗎?那我們試試看。
師:青蛙叫起來了?生:呱呱呱,呱呱呱。
師:小貓叫起來了?生:喵喵喵,喵喵喵。
師:大雨下起來了?生:嘩嘩嘩,嘩嘩嘩。
師:小孩哭起來了?生:嗚嗚嗚,嗚嗚嗚。
師:小朋友們真厲害,一學就會,F(xiàn)在老師把這些聲音詞請出來,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課題質(zhì)疑導入。
、佟⒙犅曇,導入課題,寫課題。
、、讀課題。
、圪|(zhì)疑。那這么奇怪的聲音到底是什么東西發(fā)出來的呢?把書翻到103頁,認認真真地讀課文。讀的時候,要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就多讀幾次。我們從故事中找找答案吧!
二、整體感知,讀詞讀句。
、、自由讀課文。
、、整體回顧,讀詞讀句。
1、出示插圖一。看,故事中,首先聽到“咕咚”聲的是—————兔子。他被嚇了一跳后——指名認讀詞卡:拔腿就跑。(開火車1組)
2、出示插圖二:接著被嚇壞的小動物有——指名說。 ⑴、小猴兒。⑵、還有——(出示:狐貍呀,山羊啊,小鹿哇)。這些小動物的后面都加了一個詞,要讀輕聲,誰能再來讀一讀,指名2—3,(指導:“山羊啊”的“啊”的音變的朗讀)咱們一起讀。像這樣的“啊、呀、哇”,還有“吧、嗎、呢”等等叫做語氣詞,注意要讀輕聲哦。 ⑶、像這樣帶有語氣詞的句子,還有兩個,咱們也來讀一讀。出示:大家快跑哇!快逃命啊。ㄖ雷x準“命啊”,以及語氣詞讀輕聲。)⑷、那么多小動物合在一起用一個詞兒說就是——兒化音:大伙兒。這也是兒化音。大伙兒就是指———大家,包括——小猴兒,狐貍呀,山羊啊,小鹿哇⑸、這么多小動物都來了,這一下子可——————熱鬧。
3、出示插圖三就連大象也跟著跑,只有誰跟大家的表現(xiàn)不一樣(野牛)幸虧他把大家——認讀:攔住。
4、出示插圖四:最后才讓小動物明白了事情的真象。 ①、齊讀:最后兩段。 ②、這個真相是什么呢?咕咚這奇怪的聲音是什么東西發(fā)出來的呢?
研讀課文,明白事理。
哦,原來是這樣。∧莿傞_始的時候,小動物們都是怎么做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先看看兔子吧!小朋友們自己先來讀一讀。
、、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兔子光憑耳朵聽到的聲音判斷事情的錯誤。
1、學生自由讀。
2、交流反饋。你好像看見了一只怎樣的兔子?你從哪些地方讀出來的?⑴、拔腿就跑①、仔細看看圖,知道"拔腿就跑"是怎樣跑嗎?誰來做一做動作表演一下?(貼圖:兔子,板書:跑) ②、怎樣讀好這一句呢?指導朗讀。③、兔子兔子,你為什么要拔腿就跑。竣、可怕極了①、請你來當當這只兔子,讀一讀。②、誰再來當當這只害怕的兔子,叫一叫?③、兔子你為什么這害怕?(預設:妖怪、怪獸、水怪......)那兔子,現(xiàn)在有水怪在后面追你呢,你害怕地叫起來———————生讀。
、、學習第三,四自然段,體會其它小動物們光憑別人的話,盲目跟從的錯誤。
1、 (出示插圖二)師生合作讀。師:瞧,兔子這一叫,嚇著了一連串的小動物,老師跟大家一起來讀讀當時的場面吧。我讀黑色部分,男生讀藍色部分,女生讀紅色部分。好嗎?
2、引導發(fā)現(xiàn)小動物們叫的句子和跑的'句子。
3、學習跑的句子。 咱們就先讀讀寫他們"跑"的句子。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出示:小猴兒一聽,就跟著跑起來。狐貍呀,山羊啊,小鹿哇,一個跟著一個跑起來。大象看見了,也跟著跑起來。
。1)、齊讀。 (2)、聽到別人的叫聲,他們是怎么做的(貼圖并板書:小猴兒跟;狐貍山羊小鹿跟;大象跟) 小結:像這樣人家怎么做,自己也怎么做的行為,老師送它一個詞叫“跟從”。
4、學習叫的句子。小動物們都是跟著跑,那他們是怎么叫的呢?我們再去瞧瞧。
出示:“不好了,咕咚可怕極了!”
“不好了,不好了,‘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
“快逃命啊,‘咕咚’來了!”
、、自由讀。
、、我們先來看看小猴兒和兔子的話,老師發(fā)現(xiàn)他們的話有一個地方不一樣,我請一個人讀兔子的話,一個人讀小猴兒的話,其他小朋友想一想,他們的話有什么不同。指名讀。
⑶、交流反饋。"不好了!" "不好了,不好了!"用一個“不好了”和用兩個“不好了”有什么不同嗎?聽老師讀一讀。(師范讀)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指導朗讀。
、伞⑹前,連用兩個不好了,使事情變得更可怕,更危險了!男女分讀。
5、分角色朗讀,戴上頭飾。看來,這話傳到后來是越來越嚴重!傳到大伙兒呢?傳到大伙兒那里就變成要———————(生接說)逃命了。⑴齊讀。我們一起來讀讀小動物們的話,看看是不是有越來越可怕的感覺。 ⑵練讀。 ⑶分角色讀,戴上頭飾,F(xiàn)在請一個人當兔子,一個人當小猴兒,全班小朋友當大伙兒。第一組你來當兔子,第二組你來當猴子。其他小朋友仔細聽,看看有沒有讀出越來越恐怖的感覺。
。ㄈ、學習第五自然段,體會野牛與其他動物的不同之處。
大家全被嚇壞了,只有一個動物跟大家不一樣,誰呀?請大家自由朗讀第5自然段。想想也野牛和其他動物有什么不同。
1、自由讀,思考野牛的表現(xiàn)跟其它動物有什么不同。
2、交流反饋:⑴攔住野牛為什么要攔住大伙兒呢?他攔住大伙兒干什么呢?
。2)、情境采訪。那現(xiàn)在老師來當野牛,采訪一下這群害怕的小動物。
師(戴上頭飾):大象,咕咚在哪里,你看見了?
生:沒看見,大伙兒都說咕咚來了。
師:大伙兒,咕咚在哪里,你們看見了?
生(全班):沒看見。
師:你們都沒看見,(點紅:看見)那為什么跟啊?小猴兒,你為什么跟?
生:......
師:原來你們都是沒有親眼看見(板畫:眼睛),就跟著別人跑,跟著別人叫,這樣的行為,送你們一個詞叫:盲目。想都不想就跟著跑,就把它叫做————盲目跟從。
師:小動物們,那你們都跟著誰跑?
生:兔子。
師:那我來問問兔子吧!兔子啊,咕咚在哪里,你看見了?
生:是我聽見的,咕咚就在那邊的湖里。
師:原來兔子也是沒看見,而是耳朵聽見的啊。(板畫:耳朵)
(3)、導出寓意。師:好,采訪結束了,F(xiàn)在我們再來想想,野牛與動物們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生交流。師總結:野牛跟大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光憑聽到的叫喊聲盲目地跟著跑,它還能用心思考(板畫:心)。
。ㄋ模W習第六、七自然段,明白真相。
1、揭示“咕咚”的真相。
2、了解了“咕咚”的真相后,小動物們又是怎么做的?
3、孩子們,他們?yōu)槭裁炊夹α耍?/p>
四、回顧課文,總結課堂,領悟道理。
1、通過課文填空回顧故事。
2、學生交流本節(jié)課收獲。
3、總結送“聰”字。
4、歌謠。
5、結語: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跟隨小兔子了解了“咕咚”的真相,希望我們以后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時,一定要動腦筋想想或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祝愿大家都能成為一個聰明的人。
一年級下冊語文《咕咚》教學設計 4
教學目的:
1.能借助漢語拼音和插圖,讀懂課文。
2.理解課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實真相,先問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著別人跑的道理。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東西,以及兔子聽到“咕咚”聲拔腿就跑,許多動物也跟著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樣給大家解除了誤會。
難點: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應該盲目地跟著別人跑,而要問為什么,弄清事實真相。
教具準備:課文插圖、配樂錄音、卡片、小黑板。
教學思路:
先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接著指導學生帶著問題逐段閱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帶“放”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自讀課文《小牛站起來了》。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上新課前,老師想出個問題考考大家:一個木桶中,裝了滿滿的一桶水,假如你們把一塊石子扔進水中,這時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呢?(咚,咕咚。)(板書:咕咚)就是這聲音,曾經(jīng)嚇跑過好幾種動物呢!你們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想)好,老師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課文,這篇課文的題目就叫《咕咚》。
2.這是一篇閱讀課文。這篇課文到底講了什么事呢?下面請聽錄音。
二、聽全篇課文的朗讀錄音,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要求:仔細聽,認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講了哪幾種動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故事中講了小兔、小鹿、小猴、狐貍、山羊、大象和野牛這些動物)
三、借助漢語拼音,再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1.標好自然段的序號。
2.畫出你不理解的字、詞。
3.指名朗讀課文,進行朗讀指導。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問題。
全文共有____個自然段,____幅圖,講了____聽到“咕咚”的聲音,沒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來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著跑,只有____沒有跟著跑。幫助大伙兒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導看圖,說清圖意。
出示課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掛圖,要求學生按照“誰、在干什么、為什么這樣”的順序,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圖意參考:
1.兔子聽到木瓜熟后掉進湖里的“咕咚”聲,嚇了一跳,拔腿就跑。
2.聽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貍、山羊也跟著跑。
3.大象也跟著跑。野牛攔住了大伙兒,問“咕咚”在哪里,誰看見了?
4.兔子領著大家來到湖邊,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小結過渡。
剛才,老師和大家聽了錄音,讀了課文,看了插圖,同學們對《咕咚》這篇課文所講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這篇課文中,兔子聽到“咕咚”聲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幾種動物為什么也跟著就跑,野牛為什么攔住它們,故事的結果怎樣?這些問題你們想知道嗎?(想)老師下一堂課再和大家一起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知道“咕咚”是什么?
2.這篇課文講了什么事情,它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呢?下面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二、閱讀課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掛圖1)這幅圖講了什么?(小兔聽到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咕咚”聲,嚇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為什么跑?(它認為咕咚可怕極了)
3.它有沒有仔細看一下?(沒有)
4.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發(fā)出“咕咚”一聲,這聲音太響了,膽子很小的兔子聽到這個聲音會怎么樣?(害怕)
5.從哪兒可以看出來?(嚇了一跳、拔腿就跑、邊跑邊叫)(隨機理解:拔腿就跑)
6.它邊跑邊叫,對誰叫?叫什么?(對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極了。”理解:這里的`“咕咚”是指一種東西的名稱)
7.指導朗讀:“不好了,‘咕咚’/可怕極了!”(注意停頓、重音、語氣)
三、閱讀課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掛圖2)這幅圖講了什么?(聽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貍、山羊也跟著跑起來了。)
2.小猴為什么也跟著跑?從哪兒看出來的?(小猴聽了兔子的叫聲,認為“咕咚”追它們來了。從小猴子邊跑邊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們來了,小猴子心里會怎樣?(非常害怕)
4.指導朗讀:“不好了,不好了,‘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語氣、停頓、重音。句中第二個“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讀得重一些,調(diào)要拉得長一點)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聲,震動了整個森林。這一下森林里可熱鬧了。聽!(放第四自然段的配樂朗讀錄音)
6.這一自然段中講到了哪些動物?它們怎么樣?“大伙兒”指誰?(有狐貍、山羊、小鹿。它們也跟著跑起來,邊跑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大伙兒”指狐貍、山羊、小鹿)
7.它們?yōu)槭裁唇小翱焯用 ?(它們認為“咕咚”是一種可怕的東西,要來吃它們了)
8.比較“兔子”“小猴”“大伙兒”說的話。它們講的話相同嗎?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說“咕咚”可怕極了;小猴子認為“咕咚”追它們來了;其它的動物以為“咕咚”吃它們來了。它們把“咕咚”越傳越厲害)
9.分角色朗讀“兔子”“小猴”“大伙兒”說的話。
10.就這樣,很平常的一聲“咕咚”聲,由于動物們的誤解、誤傳,它成了一種很怪的動物,嚇壞了森林中的許多動物,它們一個跟一個跑起來,就連大象也怎樣了?(跟著跑起來)
四、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掛圖3)這幅圖講了什么?(野牛攔住大伙兒問“咕咚”在哪里?誰看見了?)
2.野牛為什么沒有跑?它是怎樣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攔住了大伙兒)
3.(出示“攔住”一詞)你會做“攔”的動作嗎?野牛是怎么攔的?(讓學生通過演示理解)
4.野牛攔住了大象和大伙兒后是怎樣問的?(指導學生用“先問____,再問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問____”的句式回答。)
5.分角色朗讀“野!钡膯栐捄汀按笙蟆薄巴米印钡拇鹪。
五、閱讀課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掛圖4)這幅圖講了什么?(大伙兒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兒是怎樣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課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導學生比較朗讀后思考:
(1)木瓜為什么會自己掉下來?(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進湖里為什么會發(fā)出很響的聲音?(從高高的樹上掉下來撞擊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從樹上掉進湖里所發(fā)出的聲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們都怎樣呢?(大伙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這里的“大伙兒”指誰?為什么都笑了?(“大伙兒”指:兔子、小猴、小鹿、狐貍、山羊、大象。它們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覺得自己剛才的行動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5.這時候,它們會想些什么呢?(誘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學習,不再瞎跟著別人跑,而要問個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總結課文。
1.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兔子聽到“咕咚”的響聲,沒有弄明白,就邊跑邊叫“咕咚”非?膳。小猴子聽了兔子的話,跟著跑起來,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貍、山羊、小鹿聽到后,一邊跑一邊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見了也跟著跑起來。野牛卻不這樣。他攔住大家問“咕咚”在哪里,誰看見了。最后兔子領著大家來到湖邊,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這個故事中,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么?(在這個故事中,我喜歡野牛,因為它遇到事情不慌張,能先問個為什么,不盲目地跟著別人跑。我不喜歡兔子、小猴子、山羊、狐貍、小鹿、大象,因為它們遇事不先問為什么,別人怎么說,也跟著別人怎么說;別人怎么做,也跟著別人怎樣做)
3.我們同學們以后遇到事情應怎么辦?(遇事先問個為什么,弄清事實真相)
一年級下冊語文《咕咚》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認識“咕、咚”等12個生字。
2.通過圖畫、形聲字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認字,把故事讀正確、讀流利。
3.借助連環(huán)畫課文特點,讀懂故事內(nèi)容,能根據(jù)課后問題找出相關信息進行推斷。
4.借助連環(huán)畫復述故事。
【教學重點】
1. 借助圖畫、形聲字特點、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認字;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作簡單推斷。
2. 借助連環(huán)畫復述故事
【教學難點】多種方式識字,借助插圖復述故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動物卡片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老師展示園地八我的發(fā)現(xiàn)插圖,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每組詞語偏旁相同的共同特點。借助泡泡的提示,發(fā)現(xiàn)偏旁表意的構字規(guī)律,建立字形與字義的聯(lián)系。
反犬旁:與獸類有關
鳥字邊:與鳥類和禽類有關
蟲字旁:與昆蟲有關
剛才我們認識了這么多小動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發(fā)生在小動物之間的故事。板書課題:咕咚(引導學生體會形聲字,象聲詞)。
二、初讀課文 認讀生字
1.自主閱讀課文,遇到有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讀不出的生字圈出來,看圖猜讀或者嘗試其他方法猜讀。
2.同桌認讀圈出的生字,交流認讀方法。
3.學生匯報教師總結認讀生字方法:
。1)借助圖畫猜讀,如:鹿、象
。2)聯(lián)系上下文猜讀:熟 掉
。3)借助形聲字猜讀:嚇、攔、領
。4)熟字比較:逃——逃、跳 熟——熱 命——傘
(5)組詞認讀:野牛、田野、逃命
4.找一下課文里一共出現(xiàn)了哪幾種小動物。(按順序板書)
三、圖文對照,了解故事內(nèi)容
1.看圖學習1—2自然段
(1)觀察圖一,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咕咚”是什么?學生朗讀1、2自然段,從文中找答案說一說。
指導好長句子的停頓,“一個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咕咚!”
(2)從哪里看出兔子嚇了一跳(拔腿就跑),教師指導朗讀“兔子嚇了一跳,拔腿就跑”,要讀出害怕的'感受。思考:兔子為什么逃跑?
2.看圖學習3—4自然段
。1)兔子的叫聲被猴子聽見了,它是怎么做的?(跟著跑,一邊跑一邊大叫)
。2)兔子和猴子的叫聲被小動物們聽見了,它們都害怕了,它們又是怎么做的?
課件展示:一個跟著一個跑起來,大伙一邊跑一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指導朗讀,可借助動作表演進入角色,讀出小動物害怕的語氣。)
。3)看圖演故事,體驗動物們害怕心理。
學生模仿第3或第4自然段看圖說話。如:
狐貍一聽,就跟著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羊一聽,就跟著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鹿一聽,就跟著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象一聽,就跟著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圖學習第5自然段
大伙正亂作一團,野牛來了,它是怎么做的?(攔住大伙)。它問了什么?(“咕咚”在哪里你看見了嗎?)
教師扮演野牛,學生扮演小動物,詢問被“咕咚”嚇壞的小動物們?yōu)槭裁匆用,引導學生體會野牛會思考,不盲從。
4.看圖學習第6—7自然段
。1)他們來到湖邊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最后大伙為什么都笑了?
小結:學習了這個故事,說說動物們?yōu)槭裁锤米右黄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p>
四、看圖復述故事
1.借助課本插圖,按照順序,你能復述一下《咕咚》這個故事嗎?教師課件按順序出示課本的四幅插圖。學生練習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
2.學生展示。
一年級下冊語文《咕咚》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理解“拔腿就跑”等詞語的意思。
2、指導學生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小動物們的驚慌失措和野牛的沉著冷靜。
3、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懂得遇事要冷靜,不要盲目地相信別人的話,要弄清事情的真相。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小朋友們,自然界里有各種各樣的聲音,你都知道哪些聲音?能說說、學學嗎?今天老師也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幾種聲音。認真聽,說說這是什么聲音?(多媒體播放多種聲音,播一個學生說一個再現(xiàn)畫面,再學一學)。(小溪流水聲、打雷聲、小鳥的叫聲、汽車的'喇叭聲等等)
2、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題目也是一種聲音,叫“咕咚”(板書課題),請大家舉起小手跟老師一起寫這兩個字,齊讀課題。
3、細心的孩子,認真觀察這兩個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體會形聲字,象聲詞)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想知道《咕咚》的故事嗎?請小朋友們打開書163頁,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遇到不熟悉的字用筆圈一圈,請拼音朋友來幫忙,多讀幾遍認會它。
2、同學們學得可真認真呀!圈的生字都認會了嗎?還有不會嗎?說說看,大家來幫助你。(學生有就說,教師相機處理,沒有拉倒)沒有?那老師可要考你們啦?有信心嗎?
3、(利用[多媒體:湖邊長著幾棵木瓜樹,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誰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會掉下來(配“咕咚”聲]課件檢查,組詞、說話、說說識字的辦法等)
4、小朋友們學得可真好!都是聰明的好孩子!生字都學會了,咱們再來讀讀課文好嗎!下面我請幾名同學分段來讀課文,看看小朋友們能不能真正做到了讀準確字音,讀通句子。(指名分段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朗讀品悟
1、指導學習課文2----4節(jié)
。1)請看:課件出示
一個木瓜“咕咚”一聲掉進湖里,聽到了這個聲音,小動物們有什么表現(xiàn)?自由讀課文2——4自然段,邊讀邊在書上做標記。
兔子;
小猴子;
狐貍、山羊、小鹿。
。2)抓住重點語句,借助課件,引導學生體會小動物們著急、害怕、驚慌失措的樣子,并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把自己體會到的,用朗讀來表達。
2、學習課文5-7節(jié)
。1)學習第五節(jié)要求:自己讀讀這一節(jié),思考:野牛的表現(xiàn)和小動物們有什么不一樣?老師扮演野牛,當場詢問:“小鹿,你看到‘咕咚’了嗎”?
。2)展示第三幅插圖,交流并板書:攔問
。3)師生合作讀課文6、7自然段,老師引讀,學生做動作。
四、拓展想象,感悟道理
。1)發(fā)揮想象:這時小動物們會說些什么?小兔又會怎樣?老師當記者采訪一下。
(2)明白道理:(告訴我們遇事要冷靜,不要盲目地相信別人的話,要弄清事情的真相。)
五、指導寫字
1、出示本課要寫的生字,選“松”“攔”擴詞。
2、師范寫
3、生臨寫
4、生練寫,同桌互相評價(引導學生從字形,書寫速度,書寫姿勢等方面評價)
一年級下冊語文《咕咚》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熱”、“鬧”兩個字,認識“四點底”。
2.能力培養(yǎng):朗讀課文。背誦第4自然段。
3.情感目標: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過程中感悟不能偏聽偏信。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背誦第4自然段。
教學難點:感悟不能偏聽偏信。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動物頭飾。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測
1.自由朗讀課文,要讀準字音,注意詞連讀。
2.讀詞語。
(課件出示)熱鬧 水花 正巧 逃命 木瓜 熟了
嚇壞 大伙兒 哈哈笑 跟著跑 說
二、 學習生字
1.記憶字形。
。ㄕn件出示)熱鬧
認識新偏旁——四點底。(師范寫四點底)
仔細觀察這兩個字,誰有好辦法記住它們?
指名說,提升方法。
2.組詞。
3.書寫。
指導:熱,上面部分要緊湊。橫折彎鉤彎得不要太大。
4.用“熱鬧”說一句話。
。ㄕn件出示):這下子可熱鬧了,動物們?nèi)芷饋,邊跑邊喊:“快逃命啊,咕咚來了!?/p>
請你邊讀邊想像,讀讀這句話,要讀出熱鬧的場面。(板書:熱鬧)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熱鬧的情景?你能用上“熱鬧”說一句話嗎?
引導把話說具體。
三、 朗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一)朗讀、理解第一、二自然段(事件起因)。
1.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讓這里變得如此熱鬧呢?
自己在課文中找一找。
指名讀給大家聽。
2.指導讀好重點句。
“兔子聽見嚇壞了,拔腿就跑,邊跑邊叫:‘快逃哇,咕咚來了!’”
猴子“也跟著跑,邊跑邊叫”。
“動物們?nèi)芷饋恚吪苓吅埃骸焯用,咕咚來了!’?/p>
。ǘ├首x、理解第三自然段(事件經(jīng)過)。
1.大伙兒正亂做一團時,誰走來了呢?
自己朗讀第三自然段。
2.分角色朗讀(戴頭飾)。
指導讀好“你們看見了嗎?”“我是在湖邊聽見的!钡染渥。
(三)朗讀、理解、背誦第四自然段(事件結果)。
1.原來小動物們誰都沒有看見“咕咚”,只是聽見的,(板書:聽見)就造成了這熱鬧的'場面。聽了大象的話,小動物們頭腦冷靜下來了,它們決定去看個究竟。
自己讀讀第四自然段。
2.小動物們看見的咕咚到底是什么?(板書:看見)它們看清楚以后,有什么反應?(板書:笑了)
3.你能看著課文的插圖,試著背背這個自然段嗎?
。ㄕn件出示):
大家( ),正巧一個木瓜( ),咕咚一聲,( )。 大伙兒( ),( ), 都( )!
指導背誦。
4.小動物們在笑什么?
指名說,理解不能偏聽偏信。
。ㄋ模├首x全文。
自由朗讀課文,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和動作。
四、布置作業(yè)
1.用“熱鬧”寫一句話。
2.把第四自然段背熟。
3.給家長講一講這個故事。
板書設計:
6 咕咚來了
熱 聽見 熱鬧
看見 笑了
一年級下冊語文《咕咚》教學設計 8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童趣盎然、情節(jié)曲折的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只小兔聽見“咕咚”一聲,嚇得撒腿就跑,其他動物也跟著逃跑,只有獅子問“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這才讓大家明白:“咕咚”原來是木瓜掉到湖里發(fā)出的聲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從。
全文共有7個自然段,分成四個部分,并有其相對應的四幅插圖。課文的第2、3、4自然段結構相似,都是先寫了小動物怎么做,再寫小動物怎么說,有利于學生讀懂故事和講述故事。
【教學目標】
1、會認“咕、咚”等12個生字,會寫“嚇、怕”等7個生字。
2、通過圖畫、形聲字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認字,把故事讀正確、流利。
3、借助連環(huán)畫課文特點,讀懂故事內(nèi)容;能根據(jù)課后問題找出相關信息進行推斷。
4、通過課文學習,初步懂得遇事要學會思考,不能盲目跟從。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
2、通過圖畫、形聲字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認字,把故事讀正確、流利。
3、借助連環(huán)畫課文特點,讀懂故事內(nèi)容;能根據(jù)課后問題找出相關信息進行推斷。
【教學難點】
初步懂得遇事要學會思考,不能盲目跟從。
【教學課時】2課時
【課前準備】生字、詞語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把一塊石頭扔進事先準備好的水桶中)聽,這是什么聲音?(咕咚、咕咚)
2、板書:咕咚
對,就是這個聲音曾經(jīng)嚇跑過好多動物呢!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那就和老師一起去森林王國看看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大聲朗讀課文,要求:第一次讀課文,能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遇到不認識的字,猜猜它們的讀音,讀不順的地方,多讀幾遍,盡量做到通順。
第二次讀課文,想想:課文中的“咕咚”是指什么?故事中出現(xiàn)了哪些動物,請用“—”劃出來。
2、交流反饋
a、指名分段讀課文,師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第2個問題。
3、識記生字(齊讀,指名讀,開火車認讀。)
“轉、跟”是前鼻音
“咚、命、象、領”是后鼻音
“熟”是翹舌音
“著”是多音字,在課文里讀輕聲的“zhe”。
三、圖文結合,品讀課文
教師指導圖文結合學習,本課共有四幅圖,要求學生指出每幅圖和哪些自然段相對應。
。ㄒ唬╅喿x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圖1),引導學生說出這幅圖上的內(nèi)容。(小兔聽到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咕咚”聲,嚇了一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點詞語:嚇了一跳、拔腿就跑、一邊跑一邊叫,體會小兔子害怕的心理。學生可以結合圖片理解重點詞語,也可以通過表演動作來理解。
3、指導學生觀察“嚇、掉”兩個字,加深記憶。
4、教師提問:小兔子邊跑邊叫,對誰叫?叫什么?(對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極了!”理解:這里的“咕咚”是指一種東西的名稱。)
5、指導朗讀:“不好啦,‘咕咚’/可怕極了!”(注意停頓、重音、語氣。)
(二)閱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圖2)引導學生接著觀察圖上的內(nèi)容。(聽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貍、山羊、小鹿也跟著跑起來了。)
2、指名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引導學生抓住小猴子的動作和語言,體會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導朗讀:“不好啦,不好啦,‘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語氣、停頓、重音。句中第二個“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讀得重一些,調(diào)要拉得長一點。)
4、過渡:小猴子的叫聲,震動了整個森林。這下森林里可熱鬧了。聽。ǚ诺谒淖匀欢蔚呐錁防首x錄音課件。)
5、指名匯報:這一自然段中“大伙”都有誰,他們是如何做的。(有狐貍、山羊、小鹿。他們也跟著跑起來,一邊跑一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
6、課件出示“鹿”的字理演變圖,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都知道哪些鹿。(梅花鹿、馴鹿等,出示幾種鹿的圖片。)
7、學生小組討論:動物們?yōu)槭裁锤米右黄鹋堋?/p>
8、學生比較“兔子”“小猴”“大伙兒”說的話。
9、出示“逃”,引導學生說出以“兆”為字族的字,如:桃、挑、跳等,并一起總結兒歌加以區(qū)分。
10、分角色朗讀“兔子”“小猴”“大伙兒”說的話。
11、過渡:就這樣,很平常的“咕咚”聲,由于動物們的誤解、誤傳,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嚇壞了森林中的許多動物,他們一個跟著一個跑起來,就連大象這么龐大的'動物也跟著跑起來。
(三)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圖3)引導學生猜猜圖中的小動物們在干什么。指名讀第五自然段。(野牛攔住了小動物們,討論“咕咚”。)
2、結合圖片引導學生了解“野!,擴詞“野”,認識“里字旁”。
3、指名演示“攔”的動作,體會“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4、說話練習:指導學生用“先問……再問……最后問……”的句式,表答野牛的問話。
5、引導學生體會野牛問話的語氣。(野牛說的話的語氣應不慌不忙。)
6、分角色朗讀“野!钡膯栐捄汀按笙蟆薄巴米印钡拇鹪。
。ㄋ模╅喿x課文第六、七自然段。
1、(出示圖4)引導學生觀察最后一幅圖,小動物們在干什么?(大伙兒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師生齊讀課文第六、七自然段。
3、教師引問: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實“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從樹上掉進湖里所發(fā)出的聲音,大家都笑了,為什么都笑了?(他們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覺得自己剛才的行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指導學生再讀,讀出可笑的語氣。
4、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小動物們都會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學習,不再偏聽偏信,遇事會多動腦筋,弄清事情真相。
四、整體回顧,拓展延伸
1、在這個故事中,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么?(在這個故事中,我喜歡野牛,因為它遇到事情不慌張,能先問個為什么,不盲目地跟著別人跑。我不喜歡兔子、小猴子、山羊、狐貍、小鹿、大象,因為它們遇事不先問為什么,別人怎么說,也跟著別人怎么說;別人怎么做,也跟著別人怎樣做)板:沉著冷靜、肯動腦筋
2、那我們以后遇到事情該怎么辦呢?(遇事先問個為什么,弄清事實真相)
一年級下冊語文《咕咚》教學設計 9
教學要求:
1、認識“咕、咚、突、傳、腿、耍、慌、陰、吵、追、轉”12個生字;會寫“看、著、兔、伙、松、玩、跟”7個漢字。學習“羊字頭”、“足字旁”2個新部首。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分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教學,讓學生懂得遇事不動腦筋、盲目地跟著別人,就容易做錯事。教育學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從。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逐步達到感情朗讀的水平;識字、寫字練習。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大致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學具準備:
本課生字卡片、動物貼畫、頭飾、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講授法 談話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大森林里每一天都有許多有趣的事情。今天,森林里又發(fā)生了什么事?你聽……
1、播放聲音(動物聲,咕咚聲),請學生猜猜是什么聲音。
2、(板題)請大家舉起手跟老師一起寫這兩個字。(字要寫得橫平豎直才好看。)齊讀課題
3、細心的孩子,認真觀察這兩個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形聲字,擬聲詞)你還知道哪些描寫聲音的詞語?小朋友們積累的詞語真多。
4、提問:“咕咚”是誰發(fā)出的聲音呢?這個有趣的故事就藏在我們的語文書里,大家快去讀讀吧!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做到正確、通順、不加字、不漏字。對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還可以多讀幾遍。
2、學習生字
a、預習了課文,詞語你會讀了嗎?(小老師帶讀)
b、看誰反應快,指名小組讀。這些詞有什么特點?
c、(雙層火車讀)沒有了拼音寶寶幫忙,你還認識嗎?瞧,木瓜快熟了,誰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會掉下來。
3、剛才小朋友們讀了課文,知道這“咕咚”聲是成熟的木瓜從樹上掉下來,落到湖面的聲音?删褪沁@個聲音,卻讓森林里小動物們——亂哄哄地(撒腿就跑)。這是為什么呢?
4、再快速讀課文,邊讀邊用“——”畫出課文中出現(xiàn)了哪些小動物,看看它們發(fā)生了什么事?
三、創(chuàng)設情境,合作學習
。ㄒ唬⿲W習第2自然段
1、最先聽到“咕咚”聲的是誰?(板書:白兔)
。ㄊ緢D1)聽到聲音,小兔什么樣兒?
2、讀第2自然段,哪句話寫出圖上的.內(nèi)容。自己讀一讀。
3、什么叫“撒腿就跑”?(板書:跑)看出了什么?小兔為什么害怕?在小白兔心里,咕咚是怎樣的東西?這樣的經(jīng)歷你也有過嗎?
4、說一說:
我嚇得撒腿就跑。
我急得撒腿就跑。
我緊張得撒腿就跑。
5、小兔不僅跑,還邊跑邊喊,(板書:喊)誰來喊一喊?
6、指導朗讀:他嚇得撒腿就跑……咕咚來了!” (讀出兔子當時十分恐懼的語氣,拔腿就跑要讀得快,小兔害怕得連想也來不及想。)
7、誰能比他讀得更好?指名讀。
8、男生讀,女生讀
9、想看看兔子是怎樣撒腿就跑的嗎?請同學們給它配音:咕咚來了!想想在什么時候配?(在尖叫之后)
(二)學習3—7自然段
1、聽到兔子的喊聲,其他小動物是怎么做的?(示圖2、3)對比兩幅圖,小動物們和獅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個詞形容,你會用什么?(慌慌張張、不慌不忙)
2、課文哪些段落描寫了這兩幅圖的內(nèi)容,自已大聲讀一讀。
3、匯報(找到了嗎?)讀3—7自然段
狐貍跟著兔子跑,猴子、小鹿和松鼠跟著狐貍跑,大伙兒都害怕極了,驚慌極了。(在黑板上連箭頭)
4、獅子卻不害怕,他是怎么做的?(追、問)
5、說一說:
動物們慌慌張張,是因為 。
獅子不慌不忙,是因為 。
6、小結:“咕咚”到底是什么?小動物們誰知道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四、指導寫字。
1、今天我們要寫兩個字。
2、字卡,兔(獨體字)組詞,說句。怎么記?觀察,關鍵筆畫是什么?跟老師書空。
3、跟(左右結構)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新偏旁“足”字旁,“足”字旁的字與什么有關系?你還知道哪些“足”字旁的字?
4、描紅,寫兩個。
板書: 24 咕咚
兔子
狐貍 跑、喊 (聽) 獅子 追、問(看)
猴子、小鹿、松鼠
一年級下冊語文《咕咚》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學會1個生字(熱),認識“四點底”。
能力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第四自然段。
2、會讀指定的詞語,能用“熱鬧”說一句話。
3、能把這個有趣的故事復述下來。
情感目標
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聽別人說的話也要動動自己的腦子,想一想別人說的是對還是錯。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聽別人說的話也要動動自己的腦子,想一想別人說的是對還是錯。
教學難點:
1、能把這個有趣的故事復述下來。
2、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聽別人說的話也要動動自己的腦子,想一想別人說的是對還是錯。
教具準備:
課件、圖片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引趣:(2’)
1、(出示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在這座美麗的森林王國里,生活著很多可愛的小動物。在這里,每天都會發(fā)生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座森林王國,看看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發(fā)生了。
2、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12’)
1、自己看音節(jié)讀課文,要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
2、你能叫出下面詞語朋友的名字嗎?
木瓜:誰知道木瓜是什么?指名說。
看圖介紹:木瓜是一種植物的果實,它生長在溫度較高的地區(qū),木瓜可以吃,也可以用來入藥。
水花:你見過水花嗎?在哪兒見到的?(石頭扔進水里;手拍打水面……)
咕咚:當石頭扔進水里的時候,我們不僅能看到水花,還能聽見聲音呢。出示詞。
逃跑:這個詞表示的是一種動作,誰愿意給大家做一做?
跑的時候要用到腳,所以跑這個詞就是足字旁。
跟著:像這樣的詞還有“跟著”,跟著別人走也要用到腳,所以它也是足字旁。
熱鬧:提示“鬧”在這里應該讀輕聲。
課文里怎么熱鬧了?出示句子讀:這下子可熱鬧了,動物們?nèi)芷饋怼?/p>
是啊,那么多的動物都跟著跑起來,能不熱鬧嘛。
你還見到過哪些熱鬧的場面?你能用熱鬧說一句話嗎?
齊讀:嚇壞、正巧、熟了、大伙兒(提示兒化音)、哈哈笑
3、把這些詞帶回課文里,再讀課文。要做到正確流利。
4、同學們在預習的時候都標好了自然段,說一說共有幾個自然段。
5、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讀思感悟:(15’)
。ㄒ唬⑼ㄗx全文,了解內(nèi)容。
1、自由讀課文,說一說課文里提到了哪幾種小動物。
。1)指名請一位同學回答,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貼上小動物的圖片。
(2)引導學生:只有這三種小動物嗎?你是從那個詞看出來還有很多很多小動物的?(板書:動物們)
2、小動物們遇到了一件什么事?他們在遇到這件事之后的反應一樣嗎?快速閱讀課文思考。
。ǘ、第一自然段。
1、指名說小動物們遇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從哪個自然段知道的?
2、趕快讀一讀第一自然段,說說你從這一段還知道什么了?
3、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把你知道的都讀出來。
。ㄈ⒌诙、三自然段。
1、原來是一個木瓜掉到水里,發(fā)出了“咕咚”的聲音,不過小動物們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小動物們在遇到這件事之后,它們的反應一樣嗎?(不一樣)快點讀讀二、三自然段,看看它們是怎么做的?(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逃跑、攔。
2、小動物們?yōu)槭裁匆优苣?(因為他們都很害怕?/p>
3、可不是,第一個聽見“咕咚”聲的兔子就被嚇壞了,(出示句子)趕緊讀讀這個句子,你從哪兒看出兔子被嚇壞了?
。ㄌ崾荆骸鞍瓮染团堋闭f明兔子心里很害怕,所以跑得特別快。)指導朗讀。
4、其他的小動物聽見兔子的喊聲也很害怕,全都跟著兔子跑起來。
自己把第二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注意讀出兔子和小動物們驚慌的.樣子來。自由讀,指名讀。
5、小動物們知道“咕咚”來了,全都嚇得逃跑了,只有大象沒有跑,他把大伙兒攔住了,我們看看大象是怎么說的。自己讀讀第四自然段。
6、出示第三自然段,找找這些話分別是誰說的。用不同的顏色標示出來。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
7、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把小動物們的對話讀清楚。
。ㄋ模⒌谒淖匀欢。
1、聽了大象的話,他們又一起來到湖邊要看個究竟,那結果怎么樣呢?我們趕快讀讀第四自然段。
2、大家為什么“悄悄”來到湖邊呢?(他們還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怕驚動了“咕咚”,所以“悄悄”的。)
3、當他們悄悄來到湖邊終于弄明白了,原來是木瓜掉進了湖里,如果這時你就是在湖邊的一個小動物,親眼見到什么是咕咚后,你也笑了,你心里會想什么呢?(引導學生知道雖然都是笑,但每個動物想的不一樣,笑的內(nèi)容也不一樣)。
4、多有趣的結局呀,難怪大家都笑了,讓我們再讀讀第四自然段吧。
5、試著背誦第四自然段,不會背的同學可以看著書一起讀。
四、復述課文,發(fā)展語言:(5’)
1、朗讀全文,思考:你讀后有什么感受?(學生可能說兔子和小動物自己嚇自己;也可能說兔子不該沒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亂說……)總結板書:不對、對。
2、你喜歡這篇童話嗎?能試著用你自己的話說一說嗎?自己練一練。指名復述。
五、學習生字:(5’)
過渡:由于沒弄清是怎么回事,這個“咕咚”可讓森林王國熱鬧極了。
1、出示詞“熱鬧”,讀詞,“熱鬧”的“熱”是這課的一個生字,看音節(jié)讀準字音。
2、認識新偏旁:四點底。會讀會寫(提示:第一個點是左點,稍大,中間兩個右點都比較小,最后一個右點較大)。
3、你怎么記住這個字呢?
4、組詞:熱鬧、火熱、炎熱、熱情、熱烈、熱水、熱心……
5、指導書寫:整體觀察,上大下小。
生描紅,邊描邊想想還有什么要注意的。(橫折彎鉤和“飛”字中的橫折彎鉤一樣,要寫得斜一些。)
師范寫,學生練習。
六、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1’)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到了森林王國,認識了很多新朋友。我們以后做事要向大象學習,聽別人說的話也要動動自己的腦子,想一想別人說的是對還是錯;厝ヒ院笪覀儼堰@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6、咕咚來了
小兔圖 小猴圖 —— 逃跑
動物們
大象圖 —— 攔住
【一年級下冊語文《咕咚》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咕咚》教學設計(通用10篇)05-05
一年級語文下冊《陽光》教學設計08-02
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五》教學設計01-17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教學設計05-09
一年級《咕咚》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通用16篇)06-20
一年級語文下冊《蘭蘭過橋》教學設計03-24
一年級語文下冊《好學的爸爸》教學設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