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模板及教學反思
本文是由語文教案工作室上傳的: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表達深刻情感的句子,感受志愿軍和朝鮮人民之間用鮮血凝成深厚的情誼,受到國際主義教育。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瀏覽補充資料,訓練提高朗讀能力。
4、領悟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體會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準備:
1、課前請學生收集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志愿軍戰(zhàn)士的感人故事。
2、教師準備學生閱讀的補充資料《孤兒》《石吉榮》《羅盛教》《洪學智回憶錄節(jié)選》;準備課堂教學補充影視資料:電影《上甘嶺》片段
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以悟促讀,以讀促悟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交流。
1、課前我們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收集了抗美援朝中涌現(xiàn)出的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咱們來談一談!這些人物中最令你感動的是誰?簡單說說他哪些地方令你感動?
2、我們感動是因為受到了震撼和感化。在志愿軍支援朝鮮的這八年里,不但感動著我國人民,更感動著朝鮮人民,著名作家魏巍以抗美援朝戰(zhàn)爭為題材寫了幾部著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篇----《再見了,親人》。上課!
一、出示資料,導入新課。
、背鍪究姑涝驹杠姂(zhàn)士傷亡數(shù)字資料。
師:同學們請看大屏幕,老師帶來了一篇資料,請同學們看一看。(教師讀出來。)
⒉看了這一組組數(shù)據(jù),你想說點什么?
正是志愿軍戰(zhàn)士用青春和鮮血換得朝鮮人民的勝利,所以,志愿軍戰(zhàn)士離朝回國時,朝鮮人民依依不舍,送別場面十分感人!今天就讓我們重溫那感人肺腑的一幕!
(設計意圖:一組組數(shù)據(jù)反映了志愿軍戰(zhàn)士在戰(zhàn)爭中的巨大犧牲,目的在于幫助學生體會到朝鮮人民對志愿軍戰(zhàn)士的深情厚誼是源于志愿軍戰(zhàn)士對朝鮮人民付出的巨大代價)
二、品讀第一段,感情朗讀。
、褰Y(jié)合插圖語言渲染離別氣氛
1958年10月的一天,最后一批志愿軍圓滿地完成重建任務,即將光榮回國。朝鮮人民紛紛涌上街頭,來到軍營,來到車站,歡送可親可敬的戰(zhàn)士們。頓時,車站成了人的世界,花的海洋。戰(zhàn)士們從車廂里探出身子,用力地揮舞著手臂,朝鮮人民手捧金達萊花,凝望著親愛的戰(zhàn)士們,低低啜泣。在送別的人群中,有一位白發(fā)蒼蒼、和藹可親的大娘,志愿軍戰(zhàn)士對她說了什么呢?(出示課文片段)誰來讀一讀這番話?(指一名學生讀)(評價)
、嫱瑢W們,為什么志愿軍戰(zhàn)士永遠不會忘懷這位朝鮮大娘?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的第一段,拿起筆,一邊讀一邊畫,看看大娘為志愿軍做了些什么?并在一旁寫下你的感受。
、鐚W生讀書,感受,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感悟。
、杞涣鞲惺埽笇Ю首x。
誰來說說大娘做了些什么,你有怎樣的感受呢?
、毕囱a衣服,幾夜沒合眼——感悟“慈母般”情誼
⑴為了幫我們洗補衣服,您已經(jīng)幾夜沒合眼了。
師:這里為什么令你感動呀?(你能讀出書上是怎么說的嗎?)
師:我們學過這首詩,寫的是母親為遠行的兒子縫衣服,表達了母子情深。在這里你體會到了什么?(大娘和志愿軍母子情深)
師:那請你帶著這種情感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師:兒子看到母親這樣心疼呀,你來讀一讀。
師:引讀——中心句。是呀,大娘把志愿軍戰(zhàn)士當成自己的孩子,給了他們慈母般的溫暖,您說----(學生齊讀)
②領悟文章語言特點。
師:同學們,我們會忘懷這位朝鮮大娘嗎? (不會)
出示“難道您擔心我們會把您這為朝鮮阿媽妮忘懷?不,永遠不會!睅煟捍蠹铱催@兩個句子有什么特點?(一個反問句后面跟著一個雙重否定句)
師:這兩個句子都表達了強烈的情感。我們再讀一讀。
(設計意圖:本文語言感人,構(gòu)思精巧。作者運用了祈使句開頭,反問句結(jié)尾,語言表達上很有特點。反問句這一種句式在四年級就學習過,所以這里通過讀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體會作者語言特點。)
⒉冒著生命危險陣地送打糕,累昏在路旁——感悟“雪中送炭”的親人情誼
、糯竽镞為志愿軍戰(zhàn)士做了什么?你體會到了什么?(大娘冒著生命危險給戰(zhàn)士們送吃的)
、茙煟耗悄銖哪男┰~語讀出來的?(學生說句子,抓詞語)
評價、方法指導:你真會讀書,抓住了一個個關鍵詞就把大娘的危險體會出來了。那你能把這種危險讀出來嗎?(學生讀)
(設計意圖:教師提示學生抓關鍵詞體會重點語句對表情達意的作用。課堂上這種方法的滲透指導對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
師:誰還畫了這一句,也來讀一讀。
、墙柚谋竞陀耙曎Y料理解“雪中送炭”,指導朗讀。
師:我們的志愿軍戰(zhàn)士面臨著怎樣的困難?(由于敵機的封鎖)這段影視再現(xiàn)了當時的情景,請大家看看。(播放影視資料)
師:此時,我們的戰(zhàn)士最需要什么?(水和食物)
師:是呀,戰(zhàn)士們最需要的就是水和食物,大娘在此時送來了打糕,這真是——(雪中送炭)。
師:你來讀讀這個句子。
你再讀讀。
、纫x中心句:同學們說——(這比山還高-)
⒊救傷員失去唯一的小孫孫——感悟“唯一”之中的情誼
、艓煟捍竽锩爸诨穑┻^硝煙,為我們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更讓我們難以忘懷的是————(提示學生說第三件事)
、颇阕x到這個地方想說點什么?(你能找到句子讀一讀嗎?)
⑶出示句子:您為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
“唯一”,你從這個詞體會到了什么?(大娘沒有親人了)
師:沒有親人了,志愿軍就是她的親人!(板書 失去親人)
、瘸鍪揪渥印胺孔诱ㄆ搅恕保阕x讀這句話,體會到什么?(大娘的家沒有了)
、芙處熞x:是呀,親人沒了,家沒了,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
、萃瑢W們,志愿軍戰(zhàn)士和朝鮮大娘情逾骨肉,今日即將離別,不知何日再相見,此時,望著白發(fā)蒼蒼的大娘,志愿軍戰(zhàn)士深情地說——(讀這一段)
(設計意圖:這一段的學習由問題切入,按照“自讀——感悟——交流——感悟——朗讀”的步驟品讀文本,插入影視資料,抓住中心句關鍵詞讀中悟,悟中讀,達到“一詠三嘆”的效果。)
三、選擇學習第二、第三部分,感情朗讀。
、痹谒蛣e的人群中,志愿軍戰(zhàn)士又看到了眼含淚水的小金花和拄著雙拐的大嫂,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重溫那感人的畫面。請同學們選擇第二、第三部分中的一部分讀一讀,畫出令你感動的句子,在一旁寫下你的感受。
、矊W生讀句子,感悟,教師巡視指導。
⒊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交流令你感動的句子。
、判〗鸹ǎ
① 學生讀句子,談感受。
、 師:你想談談誰?這里為什么令你感動?
③ 出示對比的兩句話,請學生讀。
師:媽媽犧牲了,小金花沒有哭,小金花是個怎樣的孩子?(板書:失去媽媽)(剛強的孩子)哪句話寫出了小金花的剛強?
師:就請你讀出小金花的剛強。
師:媽媽犧牲了你沒哭,可是今天,跟志愿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么落淚了呢?(學生說)
師:是呀,所以她抑制不住傷心的淚水。
、 課前我們讀過《羅盛教》的故事,哪位同學能簡單地講講這篇文章講的什么事?(學生講)
⑤ (出示照片)志愿軍戰(zhàn)士為朝鮮兒童做了許多事,所以志愿軍戰(zhàn)士和朝鮮兒童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這是志愿軍戰(zhàn)士和剛為他們挖野菜回來的朝鮮兒童的合影,看他們笑得多么開心!
、 今天,志愿軍叔叔就要離開他們了,所以小金花再也抑制不住地落淚了。
(設計意圖:小金花的媽媽為了救老王犧牲了,小金花聽到這個噩耗后沒有哭,可是志愿軍要走了,小金花卻哭了,可見小金花和志愿軍叔叔情誼深厚。所以教學時抓住媽媽犧牲和志愿軍叔叔要走的小金花的不同表現(xiàn)來對比,感悟小金花和志愿軍戰(zhàn)士深深的情誼。為什么小金花會和志愿軍情誼如此深厚呢?羅盛教的故事和照片的補充能讓學生感受到志愿軍戰(zhàn)士和朝鮮人民之間的情誼是相互的,使學生真正感受到這份深情厚誼。)
、拼笊
、 師:誰能來談談大嫂?(學生說)
② 師:這件事給你怎樣的感受?(大嫂為了志愿軍失去了雙腿,她付出了很高的代價)板書:失去雙腿
、 師:請你來讀讀你畫的句子。(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你能談談從這句話讀出什么了嗎?(睡熟了,說明大嫂等了很長時間,架著雙拐走了這么遠一定很累,很辛苦,大嫂和志愿軍戰(zhàn)士情誼很深)
、 師:課前我們讀過的《石吉榮》就是這位大嫂的原型。同學們拿出這篇文章,快速瀏覽一下,看看石吉榮為志愿軍做了些什么。
、 學生讀,說:一是挖野菜失去雙腿,二是設茶水攤方便戰(zhàn)士和擔架隊解渴。
、 師:出示石吉榮照片,介紹。
、 回讀中心句
師:小金花,小金花的媽媽,大嫂,她們?yōu)橹驹杠姼冻隽搜拇鷥r,你們說你們說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能忘懷嗎?(板書 比山高比海深)
——讓我們帶著這種情感再讀讀這就話!
(設計意圖:補充閱讀篇目目的一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二是以一篇帶多篇的閱讀方式提高課堂有效性。)
四、情感升華
⒈教師語言渲染志愿軍戰(zhàn)士離朝時感人的畫面。
同學們,課文中只選了送別人群中的這三個人物,可當時送別的人人山人海,當朝鮮人民得知志愿軍戰(zhàn)士就要離開時,……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整個朝鮮人民對志愿軍戰(zhàn)士的深深的不舍,而不只是文章中提到的這三個人,又豐富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教師選用魏巍《依依惜別的深情》中的一段文字,感情敘述送別場面。讓學生既感受到了人情美,又感受到了文學作品的語言美。)
、矂(chuàng)設情境:
深情的人民呵,看到你們眼中閃動的淚花,志愿軍戰(zhàn)士怎么忍心離去,可是,汽笛響了,他們對朝鮮人民說,學生讀——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
列車徐徐開動,戰(zhàn)士們和朝鮮人民已經(jīng)淚如雨下,滴滴是不舍,顆顆是留戀,志愿軍戰(zhàn)士說,學生讀——列車呀,請慢一點兒開······
列車漸漸遠去,志愿軍戰(zhàn)士們還揮舞著手臂,凝望著送別的朝鮮人民,他們向著車站的方向喊著——再見了,……
五、聯(lián)系時事新聞,進行國際主義教育。
、50多年中,祖國人民沒有忘懷志愿軍戰(zhàn)士。09年10月5日總理訪問朝鮮,專程前往朝鮮抗美援朝志愿軍烈士墓祭奠烈士們,播放視頻。
(設計意圖:聯(lián)系時事,賦予抗美援朝以時代氣息,受到情感教育)
、蚕攘覀兊木窀袆又覀,感動著朝鮮人民,中朝兩國人民山水相連,中朝兩國人民結(jié)下的友誼深深扎根于兩國人民的心中,雙方在風雨和戰(zhàn)火中結(jié)成的友誼無比堅強,如艷陽般燦爛!
六、作業(yè)
這篇課文選自魏巍的《依依惜別的深情》請同學們課下找來讀一讀,再去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感受那令人震撼的情。
板書設計: 大娘 失去親人
14 再見了,親人 小金花 失去媽媽 血的代價
比山高比海深
大嫂 失去雙腿
教學反思:
一堂課的語文味應該體現(xiàn)在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情感與語言表達的特點、作用、效果的統(tǒng)一上,即文意兼得,這是語文“工具性與人文統(tǒng)一”這一基本特點在閱讀教學中的體現(xiàn)。在閱讀教學中,只有感悟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沒有對語言表達的體味,沒有扎實的閱讀基本功訓練,就本末倒置了。只有吃透教材才能做到文意兼得。
這堂課,我們主要在提高課堂實效性上下功夫。我認為課堂實效性講究的是課堂有容量,閱讀有質(zhì)量,學習有收獲。
這篇課文情感真摯、強烈,所以本節(jié)課以朗讀為主,在讀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的表達特點,體味重點語句對表情達意的作用,感悟思想情感,做到文意兼得。這節(jié)課注重閱讀基本功的訓練。一是閱讀方法的指導:圈點標畫、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意思;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等。二是基本能力:默讀、快速閱讀、瀏覽;朗讀等能力的訓練。 三是感悟、思考、想象等思維能力的訓練。
這篇文章學生理解起來并不難,如果只讓學生讀好感覺太單薄,考慮到這篇文章描寫的事情離學生生活較遠,便給學生補充大量的資料,更好地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以課文一篇帶動多篇的學習。為學生補充的資料既有記敘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發(fā)生的真實事件的文章:《熱愛志愿軍的朝鮮姑娘石吉榮》《偉大的國際主義戰(zhàn)士—羅盛教》等;又有根據(jù)抗美援朝戰(zhàn)爭創(chuàng)作的小說作品:《東方—孤兒》;還有從歷史文獻書籍中篩選出來的信息:《志愿軍戰(zhàn)士面臨的困難》,摘自《抗美援朝》中洪學智回憶錄。學生若是查找這些資料是相當困難的,所以教師為學生提供就很有必要,對于提高學生認識,深化學生情感起到很大作用。作業(yè)設計還是想體現(xiàn)海量閱讀進而積累語言。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08-04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07-04
再見了,親人的教學設計08-08
《再見了,親人》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06-03
《再見了親人》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10-22
課文《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09-02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精選12篇)10-22
《再見了親人》語文教學設計08-08
《再見了,親人》的教學設計方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