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長泰名校高三上學期物理期中考試題及答案
時間不知不覺中流逝,我們很快就將迎來期中考試,下面百分網小編為大帶來一份長泰名校高三上學期物理的期中考試題,文末附有答案,有需要的同學可以看一看,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應屆畢業(yè)生網!
一,選擇題(1到8題為單選題,9到12題為多選題,每題4分)
1.某航母跑道長200 m。飛機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為6 m/s2,起飛需要的最低速度為50 m/s。那么,飛機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彈射系統(tǒng)獲得的最小初速度為( )
A.5 m/s B.10 m/s C.15 m/s D.20 m/s
2.如圖所示,小球用細繩系住,繩的另一端固定于O點,F用水平力F緩慢推動斜面體,小球在斜面上無摩擦地滑動,細繩始終處于直線狀態(tài),當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頂端時細繩接近水平,此過程中斜面對小球的支持力FN以及繩對小球的拉力FT的變化情況是( )
A.FN保持不變,FT不斷增大
B.FN不斷增大,FT不斷減小
C.FN保持不變,FT先增大后減小
D.FN不斷增大,FT先減小后增大
3.一物塊靜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從某時刻開始,物塊受到一方向不變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設物塊與桌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以a表示物塊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確描述F與a之間關系的圖像是( )
4.如圖所示,用完全相同的輕彈簧A、B、C將兩個相同的小球連接并懸掛,小球處于靜止狀態(tài),彈簧A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0°,彈簧C水平,則彈簧A、C的伸長量之比為( )
A.∶4 B.4∶
C.1∶2 D.2∶1
5.如圖所示,“旋轉秋千”中的兩個座椅A、B質量相等,通過相同長度的纜繩懸掛在旋轉圓盤上。不考慮空氣阻力的影響,當旋轉圓盤繞豎直的中心軸勻速轉動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的速度比B的大
B.A與B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C.懸掛A、B的纜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相等
D.懸掛A的纜繩所受的拉力比懸掛B的小
6.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根據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可知( )
A.太陽位于木星運行軌道的中心
B.火星和木星繞太陽運行速度的大小始終相等
C.火星與木星公轉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們軌道半長軸之比的立方
D.相同時間內,火星與太陽連線掃過的面積等于木星與太陽連線掃過的面積
7.小行星繞恒星運動,恒星均勻地向四周輻射能量,質量緩慢減小,可認為小行星在繞恒星運動一周的過程中近似做圓周運動。則經過足夠長的時間后,小行星運動的( )
A.半徑變大 B.速率變大
C.角速度變大 D.加速度變大
8.如圖所示,水平木板上有質量m=1.0 kg的物塊,受到隨時間t變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用力傳感器測出相應時刻物塊所受摩擦力Ff的大小。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5 s內拉力對物塊做功為零
B.4 s末物塊所受合力大小為4.0 N
C.物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4
D.6 s-9 s內物塊的加速度大小為2.0 m/s2
9.(多選)甲、乙兩物體在t=0時刻經過同一位置沿x軸運動,其v-t圖像如圖所示,則( )
A.甲、乙在t=0到t=1 s之間沿同一方向運動
B.乙在t=0到t=7 s之間的位移為零
C.甲在t=0到t=4 s之間做往復運動
D.甲、乙在t=6 s時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10(多選).兩個共點力F1、F2大小不同,它們的合力大小為F,則( )
A.F1、F2同時增大一倍,F也增大一倍
B.F1、F2同時增加10 N,F也增加10 N
C.F1增加10 N,F2減少10 N,F一定不變
D.若F1、F2中的一個增大,F不一定增大
11.(多選)如圖所示,從地面上同一位置拋出兩小球A、B,分別落在地面上的M、N點,兩球運動的最大高度相同?諝庾枇Σ挥,則( )
A.B的加速度比A的大
B.B的飛行時間比A的長
C.B在最高點的速度比A在最高點的大
D.B在落地時的速度比A在落地時的大
12. (多選)如圖所示,楔形木塊abc固定在水平面上,粗糙斜面ab和光滑斜面bc與水平面的夾角相同,頂角b處安裝一定滑輪。質量分別為M、m(M>m)的滑塊,通過不可伸長的輕繩跨過定滑輪連接,輕繩與斜面平行。兩滑塊由靜止釋放后,沿斜面做勻加速運動。若不計滑輪的質量和摩擦,在兩滑塊沿斜面運動的過程中( )
A.兩滑塊組成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
B.重力對M做的功等于M動能的增加
C.輕繩對m做的功等于m機械能的增加
D.兩滑塊組成系統(tǒng)的機械能損失等于M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二,實驗題(每空2分)
13.如圖1所示,某組同學借用“探究a與F、m之間的定量關系”的相關實驗思想、原理及操作,進行“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動能變化的關系”的實驗:
圖1 圖2
、贋檫_到平衡阻力的目的,取下細繩及托盤,通過調整墊片的位置,改變長木板傾斜程度,根據打出的紙帶判斷小車是否做 運動。
、谶B接細繩及托盤,放入砝碼,通過實驗得到圖2所示的紙帶。紙帶上O為小車運動起始時刻所打的點,選取時間間隔為0.1 s的相鄰計數點A、B、C、D、E、F、G。實驗時小車所受拉力為0.2 N,小車的質量為 0.2 kg。
請計算小車所受合外力做的功W和小車動能的變化ΔEk,補填表中空格(結果保留至小數點后第四位)。
O—B O—C O—D O—E O—F
W/J 0.043 2 0.057 2 0.073 4 0.091 5
ΔEk/J 0.043 0 0.057 0 0.073 4 0.090 7
分析上述數據可知: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W=ΔEk,與理論推導結果一致。
、蹖嶒炃耙褱y得托盤質量為7.7×10-3 kg,實驗時該組同學放入托盤中的砝碼質量應為 kg(g取9.8 m/s2,結果保留至小數點后第三位)。
14.我國艦載飛機在“遼寧艦”上成功著艦后,某課外活動小組對艦載飛機利用阻攔索著艦的力學問題很感興趣。他們找來了木板、鋼球、鐵釘、橡皮條以及墨水,制作了如圖所示的裝置,準備定量研究鋼球在橡皮條阻攔下前進的距離與被阻攔前速率的關系。要達到實驗目的,需直接測量的物理量是鋼球由靜止釋放時的 和在橡皮條阻攔下前進的距離,還必須增加的一種實驗器材是 。忽略鋼球所受的摩擦力和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已知,根據 定律(定理),可得到鋼球被阻攔前的速率。
三,計算題
15.( 8分)如圖所示,將小砝碼置于桌面上的薄紙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將紙板迅速抽出,砝碼的移動很小,幾乎觀察不到,這就是大家熟悉的慣性演示實驗。若砝碼和紙板的質量分別為m1和m2,各接觸面間的動摩擦因數均為μ。重力加速度為g。
(1)當紙板相對砝碼運動時,求紙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要使紙板相對砝碼運動,求所需拉力的大小;
16.( 10分)質量為m=4 kg的小物塊靜止于水平地面上的A點,現用F=10 N的水平恒力拉動物塊一段時間后撤去,物塊繼續(xù)滑動一段位移停在B點,A、B兩點相距x=20 m,物塊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g取10 m/s2,求:
(1)物塊在力F作用過程發(fā)生位移x1的大小;
(2)撤去力F后物塊繼續(xù)滑動的時間t。
17.( 10分)如圖,一不可伸長的輕繩上端懸掛于O點,下端系一質量m=1.0 kg的小球。現將小球拉到A點(保持繩繃直)由靜止釋放,當它經過B點時繩恰好被拉斷,小球平拋后落在水平地面上的C點。地面上的D點與OB在同一豎直線上,已知繩長L=1.0 m,B點離地高度H=1.0 m,A、B兩點的高度差h=0.5 m,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不計空氣影響,求:
(1)地面上DC兩點間的距離s;
(2)輕繩所受的最大拉力大小。
18.( 10分)蹦床比賽分成預備運動和比賽動作兩個階段。最初,運動員靜止站在蹦床上;在預備運動階段,他經過若干次蹦跳,逐漸增加上升高度,最終達到完成比賽動作所需的高度;此后,進入比賽動作階段。
把蹦床簡化為一個豎直放置的輕彈簧,彈力大小F=kx(x為床面下沉的距離,k為常量)。質量m=50 kg 的運動員靜止站在蹦床上,床面下沉x0=0.10 m;在預備運動中,假定運動員所做的總功W全部用于增加其機械能;在比賽動作中,把該運動員視作質點,其每次離開床面做豎直上拋運動的騰空時間均為Δt=2.0 s,設運動員每次落下使床面壓縮的最大深度均為x1。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
(1)求常量k,并在圖中畫出彈力F隨x變化的示意圖;
(2)求在比賽動作中,運動員離開床面后上升的最大高度hm;
(3)借助F-x圖像可以確定彈力做功的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求x1和W的值。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1到8題為單選題,9到12題為多選題,每題4分)
1.某航母跑道長200 m。飛機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為6 m/s2,起飛需要的最低速度為50 m/s。那么,飛機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彈射系統(tǒng)獲得的最小初速度為( )
A.5 m/s B.10 m/s C.15 m/s D.20 m/s
2.如圖所示,小球用細繩系住,繩的另一端固定于O點。現用水平力F緩慢推動斜面體,小球在斜面上無摩擦地滑動,細繩始終處于直線狀態(tài),當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頂端時細繩接近水平,此過程中斜面對小球的支持力FN以及繩對小球的拉力FT的變化情況是( )
A.FN保持不變,FT不斷增大
B.FN不斷增大,FT不斷減小
C.FN保持不變,FT先增大后減小
D.FN不斷增大,FT先減小后增大
3.一物塊靜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從某時刻開始,物塊受到一方向不變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設物塊與桌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以a表示物塊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確描述F與a之間關系的圖像是( )
4.如圖所示,用完全相同的輕彈簧A、B、C將兩個相同的小球連接并懸掛,小球處于靜止狀態(tài),彈簧A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0°,彈簧C水平,則彈簧A、C的伸長量之比為( )
A.∶4 B.4∶
C.1∶2 D.2∶1
5.如圖所示,“旋轉秋千”中的兩個座椅A、B質量相等,通過相同長度的纜繩懸掛在旋轉圓盤上。不考慮空氣阻力的影響,當旋轉圓盤繞豎直的中心軸勻速轉動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的速度比B的大
B.A與B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C.懸掛A、B的纜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相等
D.懸掛A的纜繩所受的拉力比懸掛B的小
6.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根據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可知( )
A.太陽位于木星運行軌道的中心
B.火星和木星繞太陽運行速度的大小始終相等
C.火星與木星公轉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們軌道半長軸之比的立方
D.相同時間內,火星與太陽連線掃過的面積等于木星與太陽連線掃過的面積
7.小行星繞恒星運動,恒星均勻地向四周輻射能量,質量緩慢減小,可認為小行星在繞恒星運動一周的過程中近似做圓周運動。則經過足夠長的時間后,小行星運動的( )
A.半徑變大 B.速率變大
C.角速度變大 D.加速度變大
8.如圖所示,水平木板上有質量m=1.0 kg的物塊,受到隨時間t變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用力傳感器測出相應時刻物塊所受摩擦力Ff的大小。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5 s內拉力對物塊做功為零
B.4 s末物塊所受合力大小為4.0 N
C.物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4
D.6 s-9 s內物塊的加速度大小為2.0 m/s2
9.(多選)甲、乙兩物體在t=0時刻經過同一位置沿x軸運動,其v-t圖像如圖所示,則( )
A.甲、乙在t=0到t=1 s之間沿同一方向運動
B.乙在t=0到t=7 s之間的位移為零
C.甲在t=0到t=4 s之間做往復運動
D.甲、乙在t=6 s時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10(多選).兩個共點力F1、F2大小不同,它們的合力大小為F,則( )
A.F1、F2同時增大一倍,F也增大一倍
B.F1、F2同時增加10 N,F也增加10 N
C.F1增加10 N,F2減少10 N,F一定不變
D.若F1、F2中的一個增大,F不一定增大
11.(多選)如圖所示,從地面上同一位置拋出兩小球A、B,分別落在地面上的M、N點,兩球運動的最大高度相同?諝庾枇Σ挥,則( )
A.B的加速度比A的大
B.B的飛行時間比A的長
C.B在最高點的速度比A在最高點的大
D.B在落地時的速度比A在落地時的大
12. (多選)如圖所示,楔形木塊abc固定在水平面上,粗糙斜面ab和光滑斜面bc與水平面的夾角相同,頂角b處安裝一定滑輪。質量分別為M、m(M>m)的滑塊,通過不可伸長的輕繩跨過定滑輪連接,輕繩與斜面平行。兩滑塊由靜止釋放后,沿斜面做勻加速運動。若不計滑輪的質量和摩擦,在兩滑塊沿斜面運動的過程中( )
A.兩滑塊組成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
B.重力對M做的功等于M動能的增加
C.輕繩對m做的功等于m機械能的增加
D.兩滑塊組成系統(tǒng)的機械能損失等于M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二,實驗題(每空2分)
13.如圖1所示,某組同學借用“探究a與F、m之間的定量關系”的相關實驗思想、原理及操作,進行“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動能變化的關系”的實驗:
圖1 圖2
、贋檫_到平衡阻力的目的,取下細繩及托盤,通過調整墊片的位置,改變長木板傾斜程度,根據打出的紙帶判斷小車是否做 運動。
、谶B接細繩及托盤,放入砝碼,通過實驗得到圖2所示的紙帶。紙帶上O為小車運動起始時刻所打的點,選取時間間隔為0.1 s的相鄰計數點A、B、C、D、E、F、G。實驗時小車所受拉力為0.2 N,小車的質量為 0.2 kg。
請計算小車所受合外力做的功W和小車動能的變化ΔEk,補填表中空格(結果保留至小數點后第四位)。
O—B O—C O—D O—E O—F
W/J 0.043 2 0.057 2 0.073 4 0.091 5
ΔEk/J 0.043 0 0.057 0 0.073 4 0.090 7
分析上述數據可知: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W=ΔEk,與理論推導結果一致。
、蹖嶒炃耙褱y得托盤質量為7.7×10-3 kg,實驗時該組同學放入托盤中的砝碼質量應為 kg(g取9.8 m/s2,結果保留至小數點后第三位)。
14.我國艦載飛機在“遼寧艦”上成功著艦后,某課外活動小組對艦載飛機利用阻攔索著艦的力學問題很感興趣。他們找來了木板、鋼球、鐵釘、橡皮條以及墨水,制作了如圖所示的裝置,準備定量研究鋼球在橡皮條阻攔下前進的距離與被阻攔前速率的關系。要達到實驗目的,需直接測量的物理量是鋼球由靜止釋放時的 和在橡皮條阻攔下前進的距離,還必須增加的一種實驗器材是 。忽略鋼球所受的摩擦力和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已知,根據 定律(定理),可得到鋼球被阻攔前的速率。
三,計算題
15.( 8分)如圖所示,將小砝碼置于桌面上的薄紙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將紙板迅速抽出,砝碼的移動很小,幾乎觀察不到,這就是大家熟悉的慣性演示實驗。若砝碼和紙板的質量分別為m1和m2,各接觸面間的動摩擦因數均為μ。重力加速度為g。
(1)當紙板相對砝碼運動時,求紙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要使紙板相對砝碼運動,求所需拉力的大小;
16.( 10分)質量為m=4 kg的小物塊靜止于水平地面上的A點,現用F=10 N的水平恒力拉動物塊一段時間后撤去,物塊繼續(xù)滑動一段位移停在B點,A、B兩點相距x=20 m,物塊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g取10 m/s2,求:
(1)物塊在力F作用過程發(fā)生位移x1的大小;
(2)撤去力F后物塊繼續(xù)滑動的時間t。
17.( 10分)如圖,一不可伸長的輕繩上端懸掛于O點,下端系一質量m=1.0 kg的小球。現將小球拉到A點(保持繩繃直)由靜止釋放,當它經過B點時繩恰好被拉斷,小球平拋后落在水平地面上的C點。地面上的D點與OB在同一豎直線上,已知繩長L=1.0 m,B點離地高度H=1.0 m,A、B兩點的高度差h=0.5 m,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不計空氣影響,求:
(1)地面上DC兩點間的距離s;
(2)輕繩所受的最大拉力大小。
18.( 10分)蹦床比賽分成預備運動和比賽動作兩個階段。最初,運動員靜止站在蹦床上;在預備運動階段,他經過若干次蹦跳,逐漸增加上升高度,最終達到完成比賽動作所需的高度;此后,進入比賽動作階段。
把蹦床簡化為一個豎直放置的輕彈簧,彈力大小F=kx(x為床面下沉的距離,k為常量)。質量m=50 kg 的運動員靜止站在蹦床上,床面下沉x0=0.10 m;在預備運動中,假定運動員所做的總功W全部用于增加其機械能;在比賽動作中,把該運動員視作質點,其每次離開床面做豎直上拋運動的騰空時間均為Δt=2.0 s,設運動員每次落下使床面壓縮的最大深度均為x1。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
(1)求常量k,并在圖中畫出彈力F隨x變化的示意圖;
(2)求在比賽動作中,運動員離開床面后上升的最大高度hm;
(3)借助F-x圖像可以確定彈力做功的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求x1和W的值。
【長泰名校高三上學期物理期中考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長泰名校高三英語上學期期中考試題及答案05-30
高三上學期語文期中考試題及答案03-13
正定名校高二上學期物理期末考試題及答案02-14
物理期中考試題06-24
名校高二上學期化學期末考試題及答案01-14
名校高一上學期地理期末考試題及答案07-02
高一物理上冊期中考試題及答案03-23
高三上學期地理期中聯考試卷及答案08-02
2016高一物理上冊期中考試題及答案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