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到考試真題,通過考試真題可以檢測參試者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自己的考試真題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家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家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 1
某廠工人田某體檢時被初診為腦瘤,萬念俱灰,既不復檢也未經請假就外出旅游。該廠以田某連續(xù)曠工超過15天,嚴重違反規(guī)章制度為由解除勞動合同。對于由此引起的勞動爭議,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該廠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應事先將理由通知工會
B.因田某嚴重違反規(guī)章制度,無論是否在規(guī)定的醫(yī)療期內該廠均有權解除勞動合同
C.如該廠解除勞動合同的理由成立,無需向田某支付經濟補償金
D.如該廠解除勞動合同的理由違法,田某有權要求繼續(xù)履行勞動合同并主張經濟補償金2倍的'賠償金
【答案】ABC
友田勞務派遣公司(住所地為甲區(qū))將李某派遣至金科公司(住所地為乙區(qū))工作。在金科公司按勞務派遣協議向友田公司支付所有費用后,友田公司從李某的首月工資中扣減了500元,李某提出異議。對此爭議,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友田公司作出扣減工資的決定,應就其行為的合法性負舉證責任
B.如此案提交勞動爭議仲裁,當事人一方對仲裁裁決不服的,有權向法院起訴
C.李某既可向甲區(qū)也可向乙區(qū)的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D.對于友田公司給李某造成的損害,友田公司和金科公司應承擔連帶責任
【答案】AC
沙特某公司在華招聘一名中國籍雇員張某。為規(guī)避中國法律關于勞動者權益保護的強制性規(guī)定,勞動合同約定排他性地適用菲律賓法。后因勞動合同產生糾紛,張某向中國法院提起訴訟。關于該勞動合同的法律適用,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適用沙特法
B.因涉及勞動者權益保護,直接適用中國的強制性規(guī)定
C.在沙特法、中國法與菲律賓法中選擇適用對張某最有利的法律
D.適用菲律賓法
【答案】B
職工薛某被認定為工傷且被鑒定為六級傷殘。關于其工傷保險待遇,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如商場未參加工傷保險,薛某可主張商場支付工傷保險待遇或者承擔民事人身損害賠償責任
B.如商場未參加工傷保險也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薛某可主張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
C.如商場參加了工傷保險,主要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保險待遇,但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仍由商場支付
D.如電梯廠已支付工傷醫(yī)療費,薛某仍有權獲得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工傷醫(yī)療費
【答案】BC
國家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 2
題目:請自行購票并入場觀看《火鍋英雄》一片,并分析其中人物涉及的法律責任問題。
▲答題要求:
1.結論、觀點正確,邏輯清晰,說理充分,文字通暢;
2.總字數不得少于800字。
問題1. 劉波三人為將火鍋店賣出好價錢,花了3000元雇請了一批群眾演員,在客戶考察時假裝用餐,營造出生意火爆的局面,是否構成犯罪?
答:劉波等三人花錢雇請群眾演員假裝用餐,是一種在商業(yè)談判中為提高自身競爭力采用的競爭行為,雖然采取了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但仍是遵循商業(yè)規(guī)則的運作,雖帶有民事欺詐成分,但不構成違法犯罪。
問題2. 劉波三人擅自擴建,無意間挖通銀行金庫的行為是否屬違法犯罪?
答:劉波三人為擴大經營面積,自行動工挖洞,片中三人說這是違法的,但違法不等于犯罪,三人雖未經報建手續(xù)自行擴建,是違反建筑管理法規(guī)的行為,屬于行政違法行為,達不到犯罪的程度;三人無意間挖通了銀行的金庫,此行為主觀上最多存在過失,沒有故意的存在,因此也不成立故意毀壞財物等犯罪。
問題3. 劉波私自拿走一布袋現金準備賭博歸還賭債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
答:劉波被七哥逼急了之后,私自拿走一布袋現金準備用于賭博,片中劉波反復說“明早就歸還”,表明其主觀上沒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僅具有挪用的故意,但劉波不是銀行工作人員,不構成挪用資金等犯罪,其行為屬于典型的借用行為,是民事侵權,不是刑事犯罪。劉波是參與賭博的人員,不是聚集他人賭博的人員,其行為也不構成賭博罪。(也有觀點認為構成犯罪,小編的觀點是不構成犯罪,鑒于這一問題涉及理論爭議,本文不詳細分析)
問題4. 意圖串通設局“贏”劉波的三人是否構成詐騙罪(未遂)?
答:片中劉波所托非人,他找的“朋友”實際上意圖以串通作弊的方式贏走劉波的錢財,這屬于典型的設局詐騙的行為,雖然最高人民法院 1995 年 11月 6 日《關于對設置圈套誘騙他人參賭又向索還錢財的受騙者施以暴力或暴力威脅的行為應如何定罪問題的批復》規(guī)定:“行為人設置圈套誘騙他人參賭獲取錢財,屬賭博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以賭博罪定罪處罰!,但這只能針對仍具有博弈性質的賭局。從整個行為過程看,通過只贏不輸的所謂賭博形式非法占有他人錢財,賭博行為只是達到非法占有他人錢財目的的手段,其不僅設置圈套誘使他人參賭,而且使用欺詐手段控制輸贏結果,騙取特定被害人的信任使其 “自愿”依賭博規(guī)則,認賭服輸交付巨額錢財,應當屬于一種以賭博為名實施的詐騙犯罪,完全符合詐騙罪的犯罪構成,故應以詐騙罪定罪處罰。但三人在實施過程中,因劉波家中失火,劉波離去,屬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構成犯罪未遂。
問題5. 劉波縱容外公吸煙導致家中失火的行為是否構成失火罪?
答:片中劉波的外公患有老年癡呆癥,劉波的媽媽要求他不能吸煙,但劉波卻經常私自拿煙給外公抽,最后導致外公抽煙時引發(fā)火災。從片中來看,劉波有一定的防范措施,即交代外公“只有我在的時候才能吸煙”,表明其主觀上排斥火災結果的發(fā)生;其媽媽反復交代劉波,表明劉波已經預見到縱容外公吸煙可能發(fā)生火災的后果,其雖然采取了一定的防范措施,但輕信可以避免結果的發(fā)生而未避免,應構成失火罪(假設達到財物損失的追訴標準)。
問題6. 七哥搶走劉波財物的行為是否構成搶劫罪?
答:有人可能認為,七哥搶劫針對的是賭債,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以所贏賭債為對象的搶劫行為可不作為犯罪處理。但該解釋必須針對賭博當場、當地,否則不能作為阻卻犯罪成立的事由。也即是說,必須是在賭博尚未結束之前,在賭博當場搶劫賭資、賭債,才可以不作為犯罪處理。七哥顯然不是在賭博當場劫取財物,即便其針對的僅僅是賭債,也構成搶劫罪。
問題7. 許東搶回七哥所搶劫財物的行為是否構成搶劫罪?
答:許東駕車撞向七哥,屬于典型的使用暴力使七哥陷入不能反抗的境地從而劫取財物的行為,是搶劫罪。雖然七哥的財物也是搶劫所得,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以犯罪所得贓物為對象的搶劫行為,也應認定為搶劫罪。因為法律不僅保護所有權,還保護占有權。對于贓款,非經法定程序不能改變其狀態(tài),故許東的行為也屬于搶劫罪。
問題8. 蒙面四人組搶劫巴商財富中心的行為如何評價?
答:蒙面四人組搶劫巴商財富中心的行為屬于搶劫罪當屬無疑,且屬于搶劫數額巨大。巴商財富中心屬于理財機構,具有存儲現金結算的功能,屬于金融機構。但四人所使用的槍系假槍,刑法意義上的“持槍搶劫”必須是真實的有殺傷力的槍,故不屬于持槍搶劫,因其沒有實際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特性。
問題9. 劉波進入金庫救人打暈“猴子”的行為是否屬于防衛(wèi)過當?
答:劉波進入金庫救人,打暈“猴子”,其行為無疑屬于正當防衛(wèi)。正當防衛(wèi)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對正在進行的'行兇、殺人、搶劫等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的防衛(wèi)行為無不得超過必要限度的限制,即便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也不需要負刑事責任。所以劉波、“眼鏡”的行為不屬于防衛(wèi)過當。
問題10. 蒙面四人組意圖滅口的行為是否構成故意殺人罪?
答:蒙面四人組搶劫完成后,意圖將劉波等人捆綁后燒死,這一行為屬于搶劫完成后另起犯意的行為,應作為獨立的行為評價。雖然蒙面四人組主觀上的想法是殺死劉波等人,但其采用了汽油點火的方式實施,同時危害了公共安全,應以放火罪論處。放火罪以獨立燃燒為既遂標準,故本案屬于犯罪未遂。
問題11. 七哥殺入火鍋店,與蒙面四人組進行互毆,死傷甚多,雙方行為如何評價?
答:七哥殺入火鍋店欲找許東報仇,卻被蒙面四人組誤以為是劉波等人的幫手,雙方發(fā)生互毆。七哥的行為救了劉波等四人的命,構成偶然防衛(wèi)。偶然防衛(wèi),是指在客觀上加害人正在或即將對他人的人身進行不法侵害,但其主觀上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出于非法侵害的目的而對加害人使用了武力,客觀上起到了防衛(wèi)的效果。但七哥等人主觀上并非為了阻止蒙面四人組殺害劉波等人,故其行為依舊應當被追究刑事責任。七哥及面具大哥的行為無疑已構成聚眾斗毆罪,在械斗過程中致多人重傷、死亡(由畫面判斷,非死即傷),根據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依法轉化為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
問題12. 劉波追趕蒙面人并與其互刺的行為如何評價?
答:蒙面帶頭大哥的實力不可小覷,其與七哥一行人械斗取得了最終勝利,臨了,不僅拿走了自己從銀行搶的錢,還不忘將許東從七哥那兒搶來的背包一并搶走。許東系被其與同伙捆綁,無力反抗,故帶頭大哥的行為已構成搶劫罪?蓱z他碰上一個癡情種,遭遇劉波的持續(xù)追擊,兩人在追趕過程中打得也是不亦樂乎。但劉波系在帶頭大哥搶劫后及時追趕,中途一直未間斷,帶頭大哥的不法侵害尚未結束,故屬于正當防衛(wèi),其刀刺帶頭大哥的行為不構成犯罪。
國家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 3
卷一(多選題)
關于適用法律過程中的內部證成,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內部證成是給一個法律決定提供充足理由的活動
B、內部證成是按照一定的推理規(guī)則從相關前提中邏輯地推導出法律決定的過程
C、內部證成是對法律決定所依賴的前提的證成
D、內部證成和外部證成相互關聯
【本題來源】2013年司法考試《卷一》真題第86題
【正確答案】 ABD
【解析】
證成是給一個法律決定提供充足理由的活動,內部證成是證成的一種,因此也可以說內部證成是給一個法律決定提供充足理由的活動,A項正確。
內部證成是按照一定的推理規(guī)則從相關前提邏輯地推導出法律決定的過程。法律三段論就是內部證成的典型體現,B項正確。
在法律適用的過程中內部證成和外部證成是相互關聯的,外部證成是將一個新的三段論附加在證據的鏈條中,這個新的三段論用來支持內部證成中的前提,D項正確。
外部證成是對法律決定所依賴的前提的證成,而非內部證成,C項錯誤。
卷二(多選題)
關于事實一的分析,下列選項錯誤的是:
A、甲違章駕駛,致黃某死亡、胡某重傷,構成交通肇事罪
B、甲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交通肇事罪的想象競合犯
C、甲對乙車內人員的死傷,具有概括故意
D、乙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致同車人黃某當場死亡、胡某重傷,構成交通肇事罪
【本題來源】2013年司法考試《卷二》真題第86題
【正確答案】BCD
【解析】
根據《刑法》第114條的規(guī)定,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和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相并列的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要求行為人主觀上對危害公共安全采取故意的心態(tài),本案中甲的主觀屬于過失,B項錯誤。甲對死傷的后果,是過失心。態(tài)。交通肇事中,對結果是過失。C項錯誤。根據《刑法》對交通肇事罪的規(guī)定,乙的確違反了交通運輸法規(guī),但是與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而是介人了甲的違章駕駛行為,根據因果關系介人因素的理論,甲的.介入行為偶然突發(fā),獨立構成結果,甲不構成交通肇事罪。D項錯誤。根據《刑法》第133條交通肇事罪的規(guī)定,甲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因而發(fā)生重大事故。故A項正確。
卷三(不定項選擇題)
材料①:2012年2月,甲公司與其全資子公司乙公司簽訂了《協議一》,約定甲公司將其建設用地使用權用于抵償其欠乙公司的2000萬元債務,并約定了仲裁條款。但甲公司未依約將該用地使用權過戶到乙公司名下,而是將之抵押給不知情的銀行以獲貸款,辦理了抵押登記。
根據材料①,關于甲公司、乙公司與銀行的法律關系,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甲公司欠乙公司2000萬元債務沒有消滅
B、甲公司抵押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行為屬于無權處分
C、銀行因善意取得而享有抵押權
D、甲公司用建設用地使用權抵償債務的行為屬于代為清償
【本題來源】2013年司法考試《卷三》真題第86題
【正確答案】CD
【解析】
甲公司與乙公司之間存在代物清償關系。代物清償協議為實踐合同,除達成協議外,還需要完成履行行為,該協議才能生效。否則,僅達成協議,而未完成履行行為,則為債的變更,而非代物清償。在《協議一》中,甲公司與乙公司僅僅達成了以甲享有的建設用地使用權抵償甲欠乙2000萬元債務的協議,但并未實際履行,所以,甲、乙的代物清償協議尚未生效。甲欠乙的2000萬元債務沒有消滅。故A正確。
《物權法》第9條規(guī)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fā)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fā)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甲、乙達成移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協議后,一直未辦理過戶登記,甲仍享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且該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處分權能未受限制,甲將該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給銀行的行為屬于有權處分。故B錯誤。
善意取得以無權處分為前提,故C錯誤。
代為清償是指債務人以外的第三人替?zhèn)鶆杖讼騻鶛嗳饲鍍攤鶆。而在《協議一》中,甲、乙的約定屬于代物清償,而非債務人甲之外的第三人代為清償。故D錯誤。
【國家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歷年國家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精選09-11
2012年國家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10-11
國家司法考試歷年真題及答案解析09-20
歷年國家司法考試商法真題及答案09-24
國家司法考試真題試卷三09-25
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匯總08-12
司法考試商法真題及答案08-13
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解析(精選)09-22
司法考試刑法真題及答案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