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级免费看,特黄特色大片免费观看播放器,777毛片,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三级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人人澡人人草

經(jīng)典名句 百文網(wǎng)手機站

袁了凡的經(jīng)典名句名言

時間:2023-02-02 15:11:40 經(jīng)典名句 我要投稿

袁了凡的經(jīng)典名句名言

  無論在學(xué)習(xí)、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名言吧,在議論文中,引用名言,不但體現(xiàn)語言的豐富,還能增強觀點的說服力,使文章頓時有了亮色,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那什么樣的名言才是經(jīng)典的名言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袁了凡的經(jīng)典名句名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袁了凡的經(jīng)典名句名言

  袁了凡的經(jīng)典名句名言

  1、善改過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

  2、虛心屈己,受福之基。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fā)亦無受用。

  3、福有福始,禍有禍先,此心果謙,天必相之。

  4、須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虛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

  5、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shù)

  6、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7、又聞而不怒,雖諂焰熏天,如舉火焚空,終將自息;聞謗而怒,雖巧心力辯,如春蠶作繭,自取纏綿。

  8、凡稱禍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賢之言;若謂禍福惟天所命,則世俗之論矣。

  9、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10、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陰、有陽;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滿;有大、有;有難、有易;皆當深辨。為善而不窮理,則自謂行持,豈知造孽,枉費苦心,無益也。

  11、商罪貫盈,如貯物於器。勤而積之,則滿;懈而不積,則不滿。

  12、凡欲積善,決不可徇耳目,惟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純是濟世之心,則為端;茍有一毫媚世之心,即為曲;純是愛人之心,則為端;有一毫憤世之心,即為曲;純是敬人之心,則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為曲;皆當細辨。

  13、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14、若不反躬內(nèi)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nèi)外雙失,故無益

  15、上帝好生,物皆戀命。殺彼養(yǎng)己,豈能自安。

  16、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17、但改過者,第一,要發(fā)恥心;第二,要發(fā)畏心;第三,須發(fā)勇心。

  18、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nèi)外雙得,是求有益于得也。

  19、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是故謙之一卦,六爻皆吉。

  20、但惟凡人有數(shù),極善之人,數(shù)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shù)亦拘他不定。

  21、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

  22、純是濟世之心,則為端。茍有一毫媚世之心,即為曲。純是愛人之心,則為端。有一毫憤世之心,即為曲。純是敬人之心,則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為曲。

  23、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zhí)著而不能證得。

  24、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如何求得?

  25、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兇;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兇何可避?

  26、事君如天,古人格論,此等處最關(guān)陰德。試看忠孝之家,子孫未有不綿遠而昌盛者,切須慎之。

  27、天不過因材而篤,幾曾加纖毫意思。

  28、愛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

  29、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fā)亦無受用。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yè)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30、大都吉兇之兆,萌乎心而動乎四體,其過于厚者常獲福,過于薄者常近禍,俗眼多翳,謂有未定而不可測者。

  31、余信其言,拜而受教。

  32、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33、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謂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謂君不知而作威也。事君如天,古人格論,此等處最關(guān)陰德。試看忠孝之家,子孫未有不綿遠而昌盛者,切須慎之。

  34、孟子論立命之學(xué),而曰:‘夭壽不貳!蜇才c壽,至貳者也。當其不動念時,熟為夭?熟為壽?細分之,豐歉不貳,然后可立貧富之命;窮通不貳,然后可立貴賤之命;夭壽不貳,然后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間,惟生死為重,曰夭壽,則一切順逆皆該之矣。

  35、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

  36、命有我作”,福自己求。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夫妄語乃釋迦大戒,諸佛菩薩,豈敢語欺人。

  37、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38、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39、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人之無過咎而橫被惡名者,子孫往往驟發(fā),陰陽之際微矣哉。

  40、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余好潔,宜無子者一。

  41、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xiàn)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此精一之真?zhèn)饕。善改過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

  42、吾輩處末世,勿以己之長而蓋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斂才智,若無若虛。

  43、乃知人之為善,不論現(xiàn)行而論流弊;不論一時而論久遠;不論一身而論天下,F(xiàn)行雖善,其流足以害人;則似善而實非也;現(xiàn)行雖不善,而其流足以濟人,則非善而實是也。

  44、一個人,若不能自己檢討反省,而只是盲目地向外面追求名利福壽;但得到得不到,還是聽天由命,自己毫無把握。如果過分的亂求,過分的貪得,為求而不擇手段,那就把心里本來有的道德仁義,也就失去了,那豈不是內(nèi)外雙失?,所以亂求是毫無益處。

  45、發(fā)愿改過,明需良朋提醒,幽須鬼神證明;一心懺悔,晝夜不懈,經(jīng)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驗。

  46、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shù)?但惟凡人有數(shù),極善之人,數(shù)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shù)亦拘他不定。

  47、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xiàn)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此精一之真?zhèn)饕病?/p>

  48、吾輩處末世,勿以己之長而蓋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

  49、天地鬼神之福善淫禍,皆與圣人同是非,而不與世俗同取舍。

  50、人不改過,多是因循退縮;吾須奮然振作,不用遲疑,不煩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與抉剔;大者如毒蛇嚙指,速與斬除,無絲毫凝滯。此風(fēng)雷之所以為益也。

  51、凡天將發(fā)斯人也,未發(fā)其福,先發(fā)其慧;此慧一發(fā),則浮者自實,肆者自斂;建所溫良若此,天啟之矣。

  52、有。挥须y、有易;皆當深辨。為善而不窮理,則自謂行持,豈知造孽,枉費苦心。

  53、隨緣濟眾,其類至繁,約言其綱,大約有十:第一,與人為善;第二,愛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勸人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興建大利;第七,舍財作福;第八,護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長;第十,愛惜物命。

  54、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當榮顯,常做落寞想;即時當順利,常做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窶想;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學(xué)問頗優(yōu),常作淺陋想。

  55、舉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兇,斷然由我。須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虛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

  56、又為善而心不著善,則隨所成就,皆得圓滿。心著于善,雖終身勤勵,止于半善而已。譬如以財濟人,內(nèi)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是謂三輪體空,是謂一心清凈,則斗粟可以種無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雖黃金萬鎰,福不滿也。

  57、即時當順利,常作拂逆想。

  58、享千金之產(chǎn)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產(chǎn)者,定是百金人物;應(yīng)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

  59、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則為真;利己者私,私則為假。又根心者真,襲跡者假。又無為而為者真,有為而為者假。皆當自考。

  60、行有不得,皆己德之未修,感未至也。

  袁了凡原文

  余童年喪父,老母命棄舉業(yè)學(xué)醫(yī),謂可以養(yǎng)生,可以濟人,且習(xí)一藝以成名,爾父夙心也。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偉貌,飄飄若仙,余敬禮之。

  語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進學(xué),何不讀書?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

  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極數(shù)正傳,數(shù)該傳汝。余引歸,告母。

  母曰:善待之。試其數(shù),纖悉皆驗。余遂啟讀書之念,謀之表兄沈稱,

  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開館,我送汝寄學(xué)甚便。余遂禮郁為師。孔為余起數(shù):縣考童生,當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學(xué)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處名數(shù)皆合。復(fù)為卜終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幾名,某年當補廩,某年當貢,貢后某年,當選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歸。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當終於正寢,惜無子。余備錄而謹記之。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數(shù)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懸定者。獨算余食廩米九十一石五斗當出貢;及食米七十一石,屠宗師即批準補貢,余竊疑之。后果為署印楊公所駁,直至丁卯年(西元1567年),殷秋溟宗師見余場中備卷,嘆曰:五策,即五篇奏議也,豈可使博洽淹貫之儒,老於窗下乎!遂依縣申文準貢,連前食米計之,實九十一石五斗也。余因此益信進退有命,遲速有時,澹然無求矣。

  貢入燕都,留京一年,終日靜坐,不閱文字。己巳(西元1569年)歸,游南雍,未入監(jiān),先訪云谷會禪師於棲霞山中,對坐一室,凡三晝夜不瞑目。

  云谷問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為妄念相纏耳。汝坐三日,不見起一妄念,何也? 余曰:吾為孔先生算定,榮辱生死,皆有定數(shù),即要妄想,亦無可妄想。

  云谷笑曰:我待汝是豪杰,原來只是凡夫。問其故?

  曰: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shù)?但惟凡人有數(shù);極善之人,數(shù)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shù)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來,被他算定,不曾轉(zhuǎn)動一毫,豈非是凡夫?

  余問曰:然則數(shù)可逃乎?

  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書所稱,的為明訓(xùn)。我教典中說:『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夫妄語乃釋迦大戒,諸佛菩薩,豈誑語欺人?

  余進曰:孟子言:『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如何求得? 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錯,汝自錯解耳。汝不見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nèi)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若不反躬內(nèi)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nèi)外雙失,故無益。

  因問:孔公算汝終身若何?余以實告。

  云谷曰:汝自揣應(yīng)得科第否?應(yīng)生子否?余追省良久,

  曰:不應(yīng)也。科第中人,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積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煩劇,不能容人;時或以才智蓋人,直心直行,輕言妄談。凡此皆薄福之相也,豈宜科第哉。

  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余好潔,宜無子者一;和氣能育萬物,余善怒,宜無子者二;愛為生生之本,忍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節(jié),常不能舍己救人,宜無子者三;多言耗氣,宜無子者四;喜飲鑠精,宜無子者五;好徹夜長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無子者六。其馀過惡尚多,不能悉數(shù)。

  云谷曰:豈惟科第哉。世間享千金之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產(chǎn)者,定是百金人物;應(yīng)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天不過因材而篤,幾曾加纖毫意思。

  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孫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孫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孫保之;其斬焉無后者,德至薄也。

  汝今既知非。將向來不發(fā)科第,及不生子之相,盡情改刷;務(wù)要積德,務(wù)要包荒,務(wù)要和愛,務(wù)要惜精神。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數(shù);義理之身,豈不能格天。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辉娫疲骸河姥耘涿郧蠖喔!豢紫壬闳瓴坏强频,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猶可得而違;汝今擴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積陰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兇;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兇何可避?開章第一義,便說:『積善之家,必有馀慶!蝗晷诺眉胺?

  余信其言,拜而受教。因?qū)⑼罩,佛前盡情發(fā)露,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條,以報天地祖宗之德。

  云谷出功過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記;善則記數(shù),惡則退除,且教持準提咒,以期必驗。

  語余曰:符錄家有云:『不會書符,被鬼神笑。』此有秘傳,只是不動念也。執(zhí)筆書符,先把萬緣放下,一塵不起。從此念頭不動處,下一點,謂之混沌開基。由此而一筆揮成,更無思慮,此符便靈。凡祈天立命,都要從無思無慮處感格。

  孟子論立命之學(xué),而曰:『夭壽不貳!环蜇矇,至貳者也。當其不動念時,孰為夭,孰為壽?細分之,豐歉不貳,然后可立貧富之命;窮通不貳,然后可立貴賤之命;夭壽不貳,然后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間,惟死生為重,曰夭壽,則一切順逆皆該之矣。

  至修身以俟之,乃積德祈天之事。曰修,則身有過惡,皆當治而去之;曰俟,則一毫覬覦,一毫將迎,皆當斬絕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實學(xué)。 汝未能無心,但能持準提咒,無記無數(shù),不令間斷,持得純熟,於持中不持,於不持中持。到得念頭不動,則靈驗矣。

  余初號學(xué)海,是日改號了凡;蓋悟立命之說,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從此而后,終日兢兢,便覺與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戰(zhàn)兢惕厲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值米锾斓毓砩;遇人憎我毀我,自能恬然容受。

  到明年(西元1570年)禮部考科舉,孔先生算該第三,忽考第一;其言不驗,而秋闈中式矣。然行義未純,檢身多誤;或見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或身勉為善,而口有過言;或醒時操持,而醉后放逸;以過折功,日常虛度。自己巳歲(西元1569年)發(fā)愿,直至己卯歲(西元1579年),歷十馀年,而三千善行始完。

  時方從李漸庵入關(guān),未及回向。庚辰(西元1580年)南還。始請性空,慧空諸上人,就東塔禪堂回向。遂起求子愿,亦許行三千善事。辛巳(西元1581年),生男天啟。

  余行一事,隨以筆記;汝母不能書,每行一事,輒用鵝毛管,印一朱圈於歷日之上;蚴┦池毴耍蚍派,一日有多至十馀者。至癸未(西元1583年)八月,三千之數(shù)已滿。復(fù)請性空輩,就家庭回向。九月十三日,復(fù)起求中進士愿,許行善事一萬條,丙戌(西元1586年)登第,授寶坻知縣。

  余置空格一冊,名曰治心篇。晨起坐堂,家人攜付門役,置案上,所行善惡,纖悉必記。夜則設(shè)桌於庭,效趙閱道焚香告帝。

  汝母見所行不多,輒顰蹙曰:我前在家,相助為善,故三千之數(shù)得完;今許一萬,衙中無事可行,何時得圓滿乎?

  夜間偶夢見一神人,余言善事難完之故。神曰:只減糧一節(jié),萬行俱完矣。蓋寶坻之田,每畝二分三厘七毫。余為區(qū)處,減至一分四厘六毫,委有此事,心頗驚疑。適幻余禪師自五臺來,余以夢告之,且問此事宜信否?

  師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當萬善,況合縣減糧,萬民受福乎?吾即捐俸銀,請其就五臺山齋僧一萬而回向之。

  孔公算予五十三歲有厄,余未嘗祈壽,是歲竟無恙,今六十九矣。書曰:天難諶,命靡常。又云:惟命不於常,皆非誑語。吾於是而知,凡稱禍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賢之言。若謂禍福惟天所命,則世俗之論矣。

  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當榮顯,常作落寞想;即時當順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窶想;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學(xué)問頗優(yōu),常作淺陋想。 遠思揚德,近思蓋父母之愆;上思報國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濟人之急,內(nèi)思閑己之邪。

  務(wù)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yè)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閣一生。

  云谷禪師所授立命之說,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其熟玩而勉行之,毋自曠也。

【袁了凡的經(jīng)典名句名言】相關(guān)文章:

袁宏道簡介及經(jīng)典名句名言01-21

肖克凡的名言07-11

經(jīng)典的名言名句06-22

經(jīng)典的名句名言06-23

經(jīng)典名言名句精選06-29

經(jīng)典的名言名句精選09-04

精選經(jīng)典名言名句06-27

經(jīng)典的名言名句10-10

名言名句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