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語文課文赤壁賦教學設計
《赤壁賦》是千古傳誦的名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必修二語文課文赤壁賦教學設計,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前梳理】
《赤壁賦》是千古傳誦的名篇。以前是放在高二的課本中的,相對來說高二的學生已經(jīng)接觸到了哲學課程對這篇文章中的內(nèi)容理解得更容易一些。現(xiàn)在在高一第二模塊中出現(xiàn),恐怕高一的學生接受起來會很吃力。所以應該把主要訓練內(nèi)容放在誦讀課文,以及分析文章結構上,對蘇軾的思想可以做簡單介紹,不宜深究。做到就文賞文就可以了:
1、誦讀和蘇軾對后世文化以及今天生活的影響。
(這一部分有以前做的課件可以支撐)
2、課文結構感知。
(可以從學生了解的游記的寫法入手,分析第一段的內(nèi)容。)
3、沿用前面的查找關鍵表現(xiàn)情感變化的關鍵詞理清文章的脈絡。
(簡單分析情感變化的原因)
4、進行比較行閱讀:
《蘭亭集序》同是記敘的方式,相似的起承轉(zhuǎn)合的結構特征,使用表示情感的詞語導引文章;異是《蘭》中是一個人的感慨,《赤》中式主客問答的對話,《蘭》中王羲之無解決之道,《赤》中蘇東坡有解決之法,從這一點上蘇子高于王氏。
《游褒禪山記》同為游記,《游》重在游覽過程與感受過程的敘述最后得出結論,使用的是“依事說理”的方法,符合“知、思、悟、行”的認知過程!冻唷穭t是淡化過程重在以主客問答的形式向我們展示異常精彩絕倫的關于人生態(tài)度的辯論會,不突出思考的過程。另外,兩位辯手都是從眼前環(huán)境中取材,客是取地點而生情,蘇子則是水月達理,同出一景,卻又各富理趣,確實是佳妙之作。
5、對蘇軾在文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的理解:
這篇文字因作者而變得復雜了,因為蘇軾是一個集“儒、釋、道”三家于一身的人物(而實際上他之所學更為龐雜),因此很難具體確定這個人物身上的曠達之情的源頭。有人說“逝者如斯”居陋而歌為孔子風范。還有人從“凳仙”到“盈虛”說蘇軾是老莊一脈,而我認為在這篇文章中蘇軾使用的是佛家的態(tài)度,更具體地說是禪宗的思想。不錯,單就“曠達”二字來說,文中既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積極之貌,又有“齊彭殤,一死生”的逍遙之態(tài),但是這兩種說法只是我們作為旁觀者的分析而已,我們忘了這里面最關鍵的人物──蘇軾的表態(tài),即蘇軾的做法。蘇軾是怎么做的呢?一個字“適”,從蘇軾對客人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到蘇軾不執(zhí)著于名利,不執(zhí)著于感傷,不希冀多得,只注重眼前的精神享受,也就是說這時的蘇軾是處在不刻意改變外界的事物,而強調(diào)隨境適心的狀態(tài)里面,而這個“適”字不是儒家的,也不是道家的,而是禪宗的,因為儒講“立世”,道講“棄世”、只有禪宗講“適世”。一家之見而已,不期望學生能夠理解與認同。即便是退一步說,《赤壁賦》可以說是蘇軾于“貫通三家”之后的杰作,三家精粹在蘇軾的筆下已經(jīng)完全融合難以區(qū)分了。
(補:以往偏重于莊子思想的解說,恐怕是和佛教傳入后使用“格義”的方法以莊解佛有關。待考)
【教學目標】
1、使用課件了解蘇軾的文化影響,通過誦讀感知賦的特點。
2、學習本文的記游特征。
3、初步感受蘇軾的曠達情懷。
【教學設想】
計劃用時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件導入
1、了解蘇軾的生平及其對文化的影響。
2、會議學過的蘇軾的詩、詞,出蘇文《赤壁賦》。
二、示范誦讀
三、學生誦讀后跟讀
四、由游記的寫作要素分析文章的第一段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
五、延續(xù)“以詞達意”的方法找出文中情感變化的過程
六、分析客悲,蘇樂的原因
七、比較《蘭亭集序》和本文的異同
八、作業(yè)課外閱讀《游褒禪山記》,思考與本文的異同
(強調(diào)使用上一步驟的思路進行分析)
【課堂簡述】
第一課時
(使用課件,效果基本滿意大部分學生反映有收獲)
(說明:不要求學生做預習的前提下,導入課文。否則可能喪失神秘感,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也就激發(fā)不起來了。)
(前奏:歡迎進入美妙的古典文學天地)
一、文字中描繪的是哪位古代的文學家
他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林語堂
二、學生回答根據(jù)文字的猜測
教師不正面回答:這個人到底是誰呢?讓我們來聽聽提示,播放音樂提示“水調(diào)歌頭”。
(第一版選的是王菲演唱的,目前的選的是男聲民族唱法的)
正面提出:蘇東坡。
三、蘇東坡書畫欣賞
(播放演示書畫作品和東坡畫像)
提問學生,知道的關于蘇東坡在文化上的地位和影響以及所知道的和他有關的文化現(xiàn)象?赡苌婕啊逗酥塾洝、蘇堤春曉、東坡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題西林壁》、相聲中的蘇東坡和蘇小妹、學校附近的蘇堤路,唐宋八大家、蘇東坡與佛印的故事……
四、(播放)念奴嬌·赤壁懷古
(學生齊讀,從蘇詩、蘇詞,引出蘇文“赤壁賦”)
五、課文顯示與同步誦讀示范
六、全文展示
(學生自讀、齊讀,指導誦讀)
第二課時
學生總結了六個部分:時間、地點、人物、景物、活動、感受。分別在第一段中能夠找到相應內(nèi)容,教師強調(diào)“我們的全偏之相當于蘇軾的一段”引出關于“游記怎樣寫才能更有價值”的思考。
抓表感情詞語導出蘇樂客悲的表現(xiàn)。
講解了“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中“舞”和“泣”的使動用法。
(學生的表現(xiàn)要比我預想的還糟,以后還要詳細講解。)
第三課時
分析客悲的原因,過程較為順利。
分析了“侶魚蝦而友糜鹿”中“侶”和“友”的意動用法。
分析蘇軾的回答,舉了物理中“參照系”來解說“變與不變”的相對關系;舉釋迦牟尼靈山說法“拈花微笑”的例子說明“瞬間就是永恒”的道理來解說“物與我皆無盡”的說法。
【課后反思】
沒有完成設計中七和八的內(nèi)容,需要在后面補上,其原因有兩點:
1、學生不適應在文言文中取分析文章的情感和結構的方式,很多學生在等這記錄“標準翻譯”。
(這個問題以后一定要不斷糾正)
2、學生第二天要去參加“學軍”活動,可能有些浮躁。
【授課隨筆】
蘇子瞻諳熟水性說
賢哉蘇子,平生蹉跎,榮枯更迭,苦樂并嘗。然節(jié)衣縮食不以為苦,躬耕東坡不改其志,游冶山水何嘗忘其民,顛沛流離未曾變其情,其如一也,鮮有其匹。從政為民,上不鉆營妥協(xié);下不藏私飾虛。雖王侯笑之于失,雖布衣待之以誠。其為人也,欽留侯,責賈生,慕五柳,評謫仙,仰希文,品韓柳,祭永叔,辯是非,矢勤矢勇,矢志不渝。其治學也,研易經(jīng),精孔孟,習漢書,閱金經(jīng),誦南華,探音律,究畫理,遣衷情,八面受敵,八面威風。總覽其行,既具上善若水之德操,又備滴水穿石之韌性,兼有隨境賦形之志行,更擁百川吐納之宗風。時人評文曰:“文若其人”,況蘇子嘗以水喻其文,舉“諳熟水性”稱之,固當矣。遑論他說,愚堅不移。
【高中必修二語文課文赤壁賦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課文《將相和》教學設計06-05
《赤壁賦》教學設計(通用18篇)10-12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寡人之于國也教學設計(精選10篇)09-15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課文草原教學設計10-21
將相和課文教學設計07-15
高一必修英語課文原文06-05
初二語文《馬說》教學設計及反思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