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注意事項
1.本試卷由給定資料與作答要求兩部分構成?荚嚂r限為150分鐘。其中,閱讀給定資料參考時限為40分鐘,作答參考時限為110分鐘。
2.一律合作現(xiàn)代漢語在答題卡上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3.請在答題卡上作答,嚴禁折疊答題卡!
二 給定材料
材料1:
當下社會,一切都和速度直接掛鉤:飛機當天往返,火車夕發(fā)朝至,教育要趁早,就業(yè)要搶先,畢業(yè)就買房,愛情變速配。新世紀以來社會變革加快,利益結構調整,人們的經濟地位被重新洗牌,對未來前景的不確定,使很多人心浮氣躁,這與轉型期帶來的陣痛密切相關。
以往,只要是名牌大學畢業(yè),就不愁找不到稱心的工作;現(xiàn)在,城市化進程的不平衡性導致大城市人口擁擠,選擇“好”職業(yè)的難度加大,即便是名校碩士、博士,找到的工作也不一定合意。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就業(yè)市場占得先機,大學生紛紛成為“考證族”。王某是一名法律系在讀研究生,剛剛通過國家司法考試,拿到了法律職業(yè)資格證。研究生還沒畢業(yè),為什么現(xiàn)在就急著參加司法考試?王某說,有了證,馬上就能在律師事務所實習,就業(yè)時就能搶先一步。
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每天遇到海量信息,面對各種誘惑,身處不斷的比較中,很多人擔心被時代落下,害怕被別人超越。趙某是某IT公司軟件工程師,最近剛跳槽到另一家規(guī)模更大的公司。大學畢業(yè)不到5年,他已經換了3份工作。“房價漲,收入低,晉級慢,在網(wǎng)上看到別的公司待遇更好,就想通過不斷跳槽尋找新機會。”趙某說。
大城市居不易,單是房價就已經透支了很多人大半輩子的財富,再加上高昂的教育費、醫(yī)療費等,一個人不拼命工作還真不行。某微博用戶曬出一張圖片:“山東某知名IT公司要求員工申請自愿放棄年休假,實行6×12小時工作制:每天工作12個小時、每周工作6天,春節(jié)、國慶等長假期間也要隨叫隨到。”面對如此苛刻的要求,卻有不少人積極響應。一位響應者說,“對我們年輕人而言,大學畢業(yè)后能前行多遠,不僅僅是個人能力的問題,如果沒有父輩的外部支援,自己又不使勁上位,很難在大城市站穩(wěn)腳跟。”
美國發(fā)明家富蘭克林說過:“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作為大工業(yè)時代的座右銘,影響了整個世界?焖、高效的觀念深入人心,成為人們自覺不自覺的選擇。現(xiàn)代社會物質條件的進步也加劇了人們的這種心理。電話不普及的時候,人們已經習慣了幾天才收到一封信,但在手機隨處可見的今天,幾分鐘內對方沒有回短信,人們就會嫌慢;在自行車與有軌電車還是主要出行工具的時候,等半個小時的公交車不足為奇,但現(xiàn)在,出行越來越便捷,卻連打的都還忍不住叮囑司機開快點;ヂ(lián)網(wǎng)的出現(xiàn)更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速度更快,變化更多,時間的價值更寶貴。很多人習慣了24小時開機,習慣了半夜被人從夢中叫醒談工作,習慣了長期頻繁加班。這種生活給現(xiàn)代人帶來物質回報的同時,也導致了精神的疲憊和身體的損害。某網(wǎng)站的調查顯示,我國已成為全球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人均勞動時間超過日本和韓國。一些白領雖然報酬較高,但白天夜里都要緊張工作,生活很不規(guī)律。有人估算,我國每年因過勞去世的人多達60萬,其中媒體人、科技工作者、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員工死于過度疲勞的比例最高。
我們還是發(fā)展中國家,很多方面不能跟發(fā)達國家比,確實需要加快發(fā)展、早日富強,而且在中國推進市場化的進程中,人民群眾有改善生活的強烈需求,這是中國社會保持較快發(fā)展的內在動力,處于這樣的歷史階段,想要控制發(fā)展速度并不容易。因此,根本的解決之道不在于刻意放緩發(fā)展節(jié)奏,而在于防范快速發(fā)展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失衡。政府要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創(chuàng)造更暢通更多元的發(fā)展通道,減輕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同時,個人也要積極調整心態(tài),特別是年輕人初涉職場,要學會找到適合自己的節(jié)奏和平衡點,留出空間去調整身心狀態(tài),審視事業(yè)的計劃和目標,體會人生的意義。
材料2:
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在度假方式上,開始追求一種閑適的節(jié)奏;或是在家陪陪家人、或在田園放松心靈、或做點自己感興趣的事……而這種觀念也正是社會更加成熟自信、文明進步的一種表現(xiàn)。
A市位于我國西部地區(qū),具有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是一座以旅游立市的小型城市。近年來,該市以休閑生活為旅游新賣點,提出“在這里正大光明地浪費光陰”“沒有任何一件事是必須做的,只需隨心往下,隨性閑游!”等旅游消費主張來吸引游客,受到游客們的青睞。
2016年,A市新市長上任后,為了把旅游立市推進到一個新高度,市里成立了一個工作專班。明確這個專班的職責就是通過“調查研究”、“咨詢論證”、“規(guī)劃建議”三個步驟給市委、市政府當好參謀。專班經過調查研究,系統(tǒng)提出了“打造休閑生活旅游城市,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的構想,重點圍繞本地旅游資源,加強規(guī)劃建設,將現(xiàn)代化理念與傳統(tǒng)生活方式相結合,進一步打造“四季如春、休閑養(yǎng)生”的旅游生活城市,使游客和本地市民在這里不僅可以享受現(xiàn)代化帶來的各種便利,更可以過上一種健康閑適的幸福生活。這一構想的提出得到了市民的支持。
在黃金周假期前兩天,傳來了“高速免費”“景點降價”的消息。A市市民汪先生因擔心人滿為患,臨時取消了長途出游的安排。當換種度假方式時,他很快便開始享受這種新的節(jié)奏了。汪先生攜妻兒開車來到郊區(qū)一個水庫,在青山綠水間垂釣,中午就地野餐,傍晚則將一天的收獲帶回家做成美味魚湯。汪先生告訴記者說:“盡管只釣到七八條小魚,但一家人在一起的親近感讓我覺得愜意,這種生活正是我向往的。”28歲的胡女士則在黃金周期間選擇宅在家里做衛(wèi)生、看書、喝茶……她說:“剛工作時遇到假期不是在各家親戚間奔波,就是在人山人海的景點搶鏡頭,不然就覺得虛度了。現(xiàn)在我寧愿做什么事都無需緊趕慢趕,享受悠閑的生活。最好的景致就在自己心里。”
材料3:
19世紀末的美國傳教士亞瑟·亨·史密斯在《中國人的性格》中稱中國人是“漠視時間的民族”,隨著中國社會日益加快的現(xiàn)代化轉型,中國逐漸變成了世界上最忙碌的國家之一,F(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從緊張的節(jié)奏中解脫出來,享受閑適。有學者表示,這種心理的變化軌跡正是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體現(xiàn)了后工業(yè)時代的幸福導向型生活。隨著這種觀念的流行和它所催生的產業(yè)經濟,未來人們會有更加豐富多彩的選擇。
某地以城市主干道為中心的部分城區(qū)被辟為了供市民體驗的休閑生活街區(qū)。然而,街區(qū)內外可謂冰火兩重天。一方面,街區(qū)內騎自行車的人、步行的人、擺地攤的人,悠然自得;另一方面,在范圍更廣的周邊路段,平常就不順暢,再加上很多出行的私家車分流至此,擁堵狀況可想而知。本來周末出門,很多時候就是不得已的,有的是要加班,有的是趁休息去超市采購或帶孩子短途旅游……開車出來就是為了圖個快、圖個方便,F(xiàn)在速度確實降下來了,人們的心里恐怕只有更多的焦躁,還何談享受生活呢?這種矛盾值得人們深思。
事實上,要想讓人們在某一種生活狀態(tài)中得到享受,那首先得是人們的自主選擇,而只有依靠整體性的社會發(fā)展,人們才有充分的選擇權。法國于1998年首倡“無車日”,那時法國人均GDP就已經達到24000美元,每周工作時間更是少到讓人艷羨的35小時。反觀中國目前的情況,2014年人均GDP剛超過7000美元,相當多的勞動者為了體面的生活,連法定的帶薪休假甚至雙休都放棄了,此時就談休閑生活,未免過于奢侈了。
倡導休閑生活,要以現(xiàn)實為基礎,尊重公眾的選擇權,尤其要避免給公眾“添堵”。倡導要發(fā)揮作用,靠的是公眾的自覺響應。如果不顧現(xiàn)實情況,違背人們的自主意愿,倡導活動不僅無法落地生根,甚至會因為給公眾“添堵”而招致反感。職能部門工作要做得更精細,考慮要更全面,讓公眾真正感受到好處、享受到便利,所倡導的休閑生活就會成為人們自然而然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