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4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驚弓之鳥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4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驚弓之鳥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下冊語文驚弓之鳥教學設計 1
教材分析:
《驚弓之鳥》一課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是出自《戰(zhàn)國策.楚策論》的一則成語故事。這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手更贏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飛過的一只大雁掉下來的故事。從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據所見所聞作出正確分析。
這則成語故事語言生動、形象鮮明。通過人物對話推進情節(jié)發(fā)展,以更羸為主線,以魏王為輔線,并用因果倒置的敘述方式突出更羸善于觀察和分析的品質。
學情分析:
三年級下學期學生正處在第二學段起步一年,學生的生活經驗還不夠豐富,理解能力不是很強,但是學生對故事比較感興趣。這篇課文有利于激發(f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課文內容主要是更羸的分析、推理,而三年級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因此從教材和學生這兩頭著眼,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對于更羸觀察、思維的過程及準確的判斷是學生不易理解的。
教學目標:
1.理解更羸最后說的4句話之間的邏輯關系。試用因為……所以……說話。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了解“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和用法。
教學重點:
了解“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和用法。
教學難點:
理解更羸最后說的4句話之間的邏輯關系。
教學方法:
朗讀法、分析法
教學過程:
一、聽大雁聲音,導入新課
1.播放一段大雁的叫聲,提問:這是什么動物發(fā)出的聲音?
2.上節(jié)課我們初學了第十課,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大雁聲音導入,直接引出故事主要人物,進而引出第一自然段。
二、走進《驚弓之鳥》,分析人物對話
1.誰來為我們介紹一下更羸?什么叫能手?
2.我們班都有哪些能手?
3.更羸為什么被成為射箭能手?你覺得更羸是用一種怎樣的語氣說出這句話的?
(1)學生各抒己見,嘗試朗讀
(2)集體朗讀
4.不用箭就能射下來大雁,同學們你們相信嗎?魏王相信嗎?哪個詞說明魏王不相信?
(1)學生嘗試朗讀魏王的話
(2)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學生朗讀魏王的話。
5.更羸說:“請讓我試一下。”從這句話中,你看出更羸是個怎樣的人物?
6.分角色朗讀魏王的話
設計意圖:本文以人物對話展開描寫,因此分析人物對話,感受人物心理顯得及其重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可以引導學生了解人物特征,理清故事發(fā)展情節(jié)。
三、抓住關鍵字詞,了解更羸射箭過程
1.更羸成功了沒有?你從哪里看出他成功了?
(1)出示第五自然段,抓住“蹦”字,理解更羸射箭過程。
(2)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兩個“直”的含義。
(3)指導朗讀本段。
2.這個時候,魏王的反應怎樣?更羸又是如何回答的?
(1)抓住“大吃一驚”,指導朗讀魏王的話。
(2)明確大雁掉下來的大概原因。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解兩個“直”字的不同含義,是典型的一詞多義。通過聯系上下文和道具表演引導學生把語言還原成形象的一種方式,有助于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
四、學習第九自然段,分析“拉弓射雁”之具體原因,明晰推理過程。
1.自讀第九自然段,畫出更羸看到的,聽到的'和他的分析。
2..學生自由回答問題。
3..了解學習因果倒裝句,學生嘗試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說說更羸的分析。
4.出示幾組詞語,學生根據因果關系進行準確排列。
5.創(chuàng)設情境:如果你是魏王或者士兵,聽到更羸的分析,你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設計意圖:《心理學》告訴我們,分析和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這段話,從而感受更羸分析推理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推理的思維能力。這樣,把能力的訓練落到了實處。
五、回到課題,領悟人生哲理
1.驚弓之鳥什么意思?
2.這個成語故事想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3.你生活中有沒有“驚弓之鳥”這樣的經歷?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拓展理解驚弓之鳥的含義,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在交流的過程中,同學們思維的火花一下子點燃。通過與老師、與同學的交流,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讓互動走進課堂,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和“開放”的課堂,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才會煥發(fā)生命活力!
六、布置作業(yè)
1.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親人聽。
2.收集一些成語故事。
教學反思:
由于生活經歷、認識水平、體驗角度、欣賞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學生獲得的信息、產生的疑問也不一樣。學生有所感悟和發(fā)現,就是自身學習的一種創(chuàng)新。三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基礎的朗讀水平,但并未很好的掌握朗讀技巧,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不斷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朗讀,從而感受人物對話,了解人物品質與心理。在學習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時,通過理清更羸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來的真正原因,就在于他能從慢飛的遠方大雁的動態(tài)和鳴聲中判斷出它受過傷,并且傷口未愈,又能據此分析出它能聽到弦響會受驚高飛,因而使未愈的傷口重新裂開,最終因無力飛行而掉下。從這里可以看出更羸的本事在于他善于觀察、分析和進行準確判斷。學習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的品質。
三年級下冊語文驚弓之鳥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方法在閱讀中識字,認讀本課的生字詞“更羸、魏國、拉弦、悲慘、嘣、悲慘、愈合、大雁、射箭”,會寫“弓”、“雁”。
2、結合生活實際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通過多種方法及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抓住重點詞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驚弓之鳥的意思;理解兩個直在課文中的不同含義;能理解能手的含義,進而理解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3、通過理解不同人物的身份特點,讀出不同人物說話的語氣。從提示語和標點符號的用法中體會魏王所說的話的語氣。體會到更羸的自信與魏王的疑惑。重點指導朗讀。
教學重點
運用多種方法在閱讀中識字,認讀本課的生字。抓住重點詞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通過理解魏王與更羸說話時的語氣,體會到更羸的自信與魏王的疑惑。
教學流程
一、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成語故事《驚弓之鳥》。
板書寫“驚”時看偏旁了解與心情有關。
書寫“弓”時,教給學生小口訣:別看字拐彎多,三筆完成記心窩,橫折一筆加一橫,豎折折鉤一筆成。
之是“的”的意思。
鳥是什么?大雁學生介紹對大雁的了解。師相機指導“雁”的書寫廠是它的聲旁,“隹”古書上指短尾巴的鳥,單人指它們在飛行時一會排成一字一會排成人字。(板書:大雁)
故事中的'這只大雁為什么被叫做驚弓之鳥呢?
二、初讀課文掃清生字障礙
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1、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誰?更羸
“更”是個多音字,還可以組詞為打更,三更半夜等。誰知道它另外的讀音?你能給他組個詞嗎?看到“羸”字,你發(fā)現了什么?和“贏”字很像,怎么記住“贏”字,可以拆開記,羸:亡、口、月、羊、凡。
教師指導書寫“羸”
“羸”字它的部件較多,就像一個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只要能互相寬容,你看亡字頭可以寫扁點,口也要寫扁點,下面的月羊凡寫得瘦一些,這樣大家團結在一起多好看呀。
2、出示課件認讀生字詞
開火車讀詞。裂開反義詞是____,從而理解愈合的意思。
3、出示課件弓箭弦的圖,學生介紹各部分名稱,做動作拉弦,并發(fā)出“嘣”的聲音。
三、再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指名讀課文,要求大家認真傾聽,并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師提示同學們概括的方法,找到主要人物,他在什么時候做了什么?
師板書不用箭只拉弓掉下來
四、深入課文朗讀感悟
1、課文中有一句話介紹了更羸,看誰能找到?
生讀句子,你讀懂了什么?(理解“有名”和“能手”)
(學生匯報,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指導朗讀及時評價
2、自讀自悟:自由讀2-8自然段,注意讀好對話的部分
(1)下面讓我們好好認識一下這位射箭能手。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2到8自然段,注意讀好對話的部分,看誰是咱們班的讀書能手。
(2)學習第二自然段
指名讀生評價師提示
通過理解不同人物的身份特點,讀出不同人物說話的語氣。
同桌分角色朗讀
你能用一句話說說這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嗎?
。3)學習第三自然段
。ㄖ负诎澹┱嬗羞@樣奇怪的事情嗎?請同學們讀第3自然段。
朗讀時還要關注提示語和標點符號。
這神奇之事果真發(fā)生了。(出示課件,大雁直掉下來。)
。4)學習第6自然段
此時魏王的表情是——生齊答:“大吃一驚”。
你有試過“大吃一驚”嗎?想想自己當時的表情、動作。
你就是大吃一驚的魏王,你會怎樣讀?自己先試一試。
(5)學習第5自然段
他上演的神奇一幕,誰來讀?(課件出示:第5自然段。)
理解“直”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的不同意思
在中國的漢字里,一個字能表達多種意思。在這里,“直”字出現了兩次,這兩個直字的意思就不相同,誰來說說你的看法。
第一個“直”字:大雁心里害怕,就一個勁兒地往上飛(打手勢:逃命)拼命、使勁、用盡全力。
第二個“直”字:大雁是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打手勢:垂直)
五、回歸課文,存疑留趣
難怪魏王如此吃驚,更羸果然不用箭把大雁射下來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魏王更加奇怪,更羸為什么不用箭只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來?相信已經有不少同學迫不及待想要解開這個謎團了,這個成語故事又有何寓意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三年級下冊語文驚弓之鳥教學設計 3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新課
出示預習提綱:
1、默讀課文利用工具書自學本課生字、生詞。
2、回憶一下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教師提出學習任務:
。1)更羸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為什么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讓大雁從天上掉下來?
學習第一自然段。
指名讓學生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學生思考:更羸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能手是什么意思?什么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更羸是這樣的'一個人,從哪件事可以看出更羸是個射箭能手?學習第九段。
為什么他啊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從天上射下來?生找出第九段,抽生讀。
默讀九段,思考自學:
。1)、更羸說了幾句話?
。2)、每句話說了什么內容?
。3)、用“—”標出更羸看到的和聽到的。用波浪線標出他的分析。
。4)、分句之間有什么關系?
教師引導用因果關系練習說話。
從而可以看出更羸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指導朗讀9段。
【反思】:
由于這篇課文淺顯易懂,所以一開始提出“為什么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從天上射下來?”這句話是全文的重點,是更羸對魏王講述能讓天上飛的大雁掉下來的原因。學生就能抓住課文的重點段落進行回答。教師就可直接抓住重點進行教學。更羸經過認真、周密的思考、分析,才胸有成竹地對魏王說:“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只大雁就掉下來了!彼晕和跤僧敵酢安恍抛约旱亩洹钡阶詈罂诜姆S纱丝梢,在教學這篇課文時讓學生一邊認真讀,一邊思考、分析,學生才能了解更羸推理的嚴密性,知道他是一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人,從而心生敬佩。
三年級下冊語文驚弓之鳥教學設計 4
【教材分析】
《驚弓之鳥》是一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能射下大雁的事。使學生了解更羸不用箭只用弓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對事物要仔細觀察,并進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的判斷,才能將事情做成做好。根據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我在教學中設計了由事及理的閱讀理解思路,以讀促思,思中生悟,既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又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與個性化體驗。在教學中始終引導學生當課堂的主角,使他們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訓練思維,培養(yǎng)語感,提高語文素養(yǎng)。
【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求知欲旺盛。經過一、二年級的.學習,他們的自制能力有所提高。他們已認識近兩千漢字,能夠通過讀書或上*等方法搜集與處理資料,已經具備初步的閱讀能力。
【教學目標】
1、理解更羸說的話,明白個中推理;
2、練習人物對話,從對話中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
3、通過成語故事,理解“驚弓之鳥”的寓意,懂得在日常生活中遇事要冷靜,從容的道理。
【教學重點】
掌握本文寓意,理解更羸判斷推理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更羸判斷推理的過程。
【教學準備】
課件制作,學生收集與驚弓之鳥意思相近的成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了解了《驚弓之鳥》這則成語故事的內容,誰來復述一遍?
2、就是因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所以魏王便邀請更羸去郊外打獵,發(fā)生什么事情了,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邊聽邊思考:
更羸與魏王外出打獵時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樣對魏王說的?
2、匯報,更羸看得怎樣?(仔細)
就是因為更羸看得仔細所以他對魏王說什么?
3、指導朗讀:
更羸的話,讀出自信,胸有成竹的感覺。
三、學習第3~8自然段
1、讀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嗎?(更羸真的能把大雁射下來嗎?)
2、魏王也不信,他說什么了?(理解什么叫做“信不過”)
3、令人驚訝的事情發(fā)生了。(看課件)課文中哪一段描寫剛才的情景的?
4、女生讀,找出那一個字直接導致大雁掉下來的?(嘣)
5、就因為“嘣”的一聲響,大雁做出什么樣的反應?
6、比較句子。
7、看到這樣的情景,魏王是怎么說的?他的神態(tài)怎樣?(理解:大吃一驚)
四、學習第9段
1、假如是你跟魏王去打獵,你有這樣的本領讓大雁掉下來嗎?那更羸一定是神仙,否則他為什么會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他是怎樣判斷的?
2、自由朗讀課文第9自然段,邊讀邊思考更羸是如何判斷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
3、文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聽到的’、分析的?
4、課件展示大雁是群居性的候鳥,當孤單是的情景又是如何。
5、討論: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更羸是怎樣根據大雁飛得慢、叫的聲音悲慘,一步步推斷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來的?
6、練習用:“因為……所以……”說話。
五、談收獲
1、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你們從更羸身上學習到什么?
2、從大雁身上你懂得什么?
六、練習對話
1、請用直線畫出更羸的話。用波浪線畫出魏王的話,自己先讀讀。
2、分角色朗讀。
七、拓展延伸
1、日常生活中你有遇到過類似“驚弓之鳥”的事情嗎?
2、課前老師讓同學們通過查閱成語詞典找出與“驚弓之鳥”意思相近的成語,誰來說說?
三年級下冊語文驚弓之鳥教學設計 5
教材分析
《驚弓之鳥》這篇精讀課文是一個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叫更羸,他不用箭,只是拉一下弓,就使天上飛的一只大雁掉了下來。原來這是只受過傷的雁,一聽到弦響就嚇得從天上掉下來了!绑@弓之鳥”這個成語就來自這一故事,比喻有的人受過驚嚇,遇到一點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
課文首先寫更羸先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來;接著試了一下,沒有用箭,只是拉了一下弓弦,大雁果然從半空里掉了下來;最后更羸介紹了他是怎么知道只要拉一下弓,那只大雁就能掉下來的原因。更羸之所以能作出正確的分析,是因為他善于觀察,善于思考,他看得認真,聽得仔細,并且能把看到的、聽到的和自己的實踐經驗結合起來進行思考,這種正確的思維方法是值得學習的。
教學設想:
本課雖然的確是訓練學生思維的極好憑借,但它畢竟是語文教材,積累和運用語言文字的學科本位任務一定不能淡化,于是研究的重點就落在了如何在促進語言發(fā)展的同時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結合點上。教學中,我注重的是如何巧妙的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創(chuàng)新;怎樣通過教學行為來詮釋自己對新課程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充分展開學習過程”“改變學習方式”等新課程理念的理解。
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兩年多的閱讀學習訓練,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他們對成語故事接觸的比較早,也比較感興趣,讀的主動性較強!扼@弓之鳥》這個成語故事寓意淺顯易懂,在教學中教師主要加強認識因果關系復句及朗讀的訓練,從而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
設計理念
根據中年級學生學習情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注意三維目標的有機融合,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和課文的文化內涵,重視學生語文素養(yǎng)形成的過程。
教學目標:
。ㄒ唬、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先果后因”關系的句式。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驚弓之鳥”的本意,知道它的比喻意,通過有關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小組合作,提高理解句子和句子之間關系的能力;
2、抓重點詞句,感情朗讀,分角色讀、想象等手段,體驗感悟文章內容。
。ㄈ⑶楦、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受到要善于觀察、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啟示。
教學重難點:
1、知道大雁掉下來的原因,了解為什么更羸一拉弓,大雁就掉下來了?
2、更羸說的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讓大雁從天上掉下來的原因的一段話。
3、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啟發(fā),懂得只有善于觀察、善于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課時安排:第二課時。
教學方法:運用“引導——發(fā)現”的教學策略,即通過“激疑—引導—探索—發(fā)現”的基本流程,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探索,發(fā)現規(guī)律。
教具準備:小黑板、掛圖等。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第十課——《驚弓之鳥》,誰能簡單說說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二、學習課文:
1、理解“能手”及人物關系。
、爬斫狻澳苁帧。這個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誰?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俳忉專
能手:是指對某一項技術、某一種工作特別熟練,干得特別出色的人。
、诳棽技夹g特別熟練,布織得特別好的人稱“織布能手”,種菜特別出色的人稱“種菜能手”,我們班的.×××同學因為唱歌唱得很好,所以是唱歌能手。
、鄢鍪揪涫剑何业摹痢烈驗椤允恰痢聊苁。
在你周圍的同學、老師、父母、親戚等中也有不少能手。請你用上“我的××因為……所以是××能手”的句式說一句話。
。ㄏ缕迥苁,跑步能手,寫字能手,繪畫能手……)
、堋吧浼苁帧笔鞘裁匆馑?“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
。ㄉ浼募夹g很高明的人就稱“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說明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的射箭技術特別高明,射箭的經驗非常豐富。)
⑵故事的主要人物還有誰?他與更羸之間是什么關系?用兩個字概括出來。(引導學生認識更羸與魏王之間的君臣關系。學生如果不能概括,教師可用學生熟知的同桌關系、朋友關系、師生關系進行引導。)
2、品讀更羸拉弓前和魏王的對話。
(1)這個故事是圍繞魏王和更羸這對君臣的對話展開的,請同學們找一找更羸拉弓前他們君臣有著怎樣的對話?找出來讀一讀,并體會他們當時是怎樣想的,試著把它讀出來。
(2)更羸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來,同學們,你們相信嗎?
(3)反饋:通過指讀,引讀,范讀,渲染情緒引導學生讀出更羸的自信和魏王的懷疑(品讀1~3自然段)。
(4)分角色朗讀這段對話。
3、品讀更羸拉弓后他們君臣的對話。
、啪驮谖和鯘M腹懷疑的時候,只見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中掉落下來。這時他們君臣又有一段對話,從這里你又能體會到什么?自己先試著讀讀,看看應該怎樣讀?
、品答。
理解“大吃一驚”一詞!按蟪砸惑@”什么意思?會是怎樣的表情?魏王看了大吃一驚,這時他心里是怎樣想的?帶著這種表情和想法讀一讀。
4、理解最后一段,體會前果后因式的因果關系句式和更羸的推理過程。
、判『诎宄鍪尽帮w得慢,是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倮斫狻肮聠问骸惫聠问裁匆馑?“失”可以用這句話中哪個詞來理解?“群”呢?
、谶@兩句話前后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
出示:因果——先果后因
、圩x一讀這句話:男同學讀“果”,女同學讀“因”。
男:飛得慢——女:是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
男:叫得悲慘——女: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④下面由老師引讀因果句式,同學接讀。
師引讀:之所以飛得慢,是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
師引讀: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所以——(叫得悲慘)。
師引讀: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所以——(飛得慢)
師引讀:叫得悲慘,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菪〗Y:通過朗讀,我們理解了更羸說的這句話兩組分句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
、颇x更羸說的第三、四句話,思考填空。
小黑板出示填空:
它一聽到_____,心里很______,就__________。
它一_________,傷口又______,就__________。
學生分組交流,教師板書:
弦響→害怕→高飛→使勁→裂開→掉下
⑶下面,由老師范讀這兩句話,誰能聽出老師在哪些地方讀出重音。
(它一聽到弦響,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了下來。)
。ㄒ弧汀疵
、戎该x,齊讀。
、筛侨绾闻袛喑鲞@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呢?
師引讀:因為更羸觀察到——(生:它飛得慢,叫的聲音很悲慘。)
師引讀:他又分析到——(生:飛得慢,是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師引讀:最后更羸判斷出——(生:它一聽到弦響,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又會裂開,就會掉下來。)
、蕪倪@段話中你能體會到更羸是一個怎樣的人?(善于觀察、善于思考)
5、這篇課文以對話的形式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精彩的故事,現在我們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當時的心理,最好加上動作和表情。
三、揭示寓意。
1、學完課文,你認為這只大雁是更羸射下來的嗎?它是怎樣掉下來的?
2、生活中我們經常用它來比喻怎樣的人?
3、《驚弓之鳥》這個成語故事流傳了2000多年可謂家喻戶曉,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得到怎樣的啟示?
四、拓展延伸。
因為這個成語故事有許多積極的意義,所以才流傳了千百年,像《驚弓之鳥》這么好聽有趣又有意義的成語故事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課下搜集來讀一讀,為我們的“成語故事會”做好準備。
五、課堂作業(yè)設計。
。ㄒ唬⑻钌蟿游锩,組成成語。
亡()羊補牢驚弓之( )雙( )戲珠守株待( )
畫( )添足老( )識途對()彈琴盲人摸( )
。ǘ㈤喿x課文最后一段,再填空。
1、更贏一共說了( )句話。第一句是更贏看到大雁(),聽到大雁( );第二句是更贏分析大雁()的原因。從這兩句話看出更贏知道( )。
2、第三,四句寫大雁()。從這兩句話可以看出更贏知道只需( )不需( )就能( )
3、更贏不用箭把大雁射下來,是因為他善于( )善于( ),說明更贏的確是個射箭( )。
。ㄈ⒃炀。
能手:
因為……所以……:
三年級下冊語文驚弓之鳥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驚弓之鳥”的原意,知道這個成語現在的意思。
3、理清更羸的推理過程,用因果句式進行邏輯思維訓練。
教學重點:
理解更羸說的一段話,聯系全文內容體會更羸分析判斷的合理與正確性
教學難點:
理清更羸的推理過程,用因果句式進行邏輯思維訓練。
教學法:
自主、探究、合作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成語,在有著五千多年文明的偉大民族中,在浩如煙海的文學世界里中,是一顆永不磨滅的璀璨明珠,成語也是我們從小就接觸的民族文化,你們一定累積了許多成語,你能不能說說你了解的哪些成語嗎?
2、每一個成語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篇成語故事——《驚弓之鳥》?纯催@則成語故事的背后又講述一個怎樣的動人故事?
師板書。
二、復習
1、主要內容: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古時候有個( )叫更羸。他( )了天上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是( ),就把( )。
2、檢查詞語情況。
同學們課前預習過了課文,生字詞都認識了嗎?我們來看看。
出示詞語:更羸、魏國、打獵、射箭、疑惑、拉弦、嘣的一聲、悲慘、愈合、孤單失群、大雁、裂開
。1)誰會讀?指名讀。
(2)知道魏國是指哪里嗎?
魏國是戰(zhàn)國時期的一個小國,離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了。請生齊讀“魏國”。
三、理解課文
1、更羸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你從課文哪里知道的?
。1)學生讀文章第一自然段,讀一讀這句話,說說你了解了什么,或你不了解什么?
。2)什么是“射箭能手”嗎?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他的射箭技術(百發(fā)百中)
(3)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能手,比如畫畫特別好的,我們可以稱他為——畫畫能手;唱歌特別好聽的,可以稱他為——唱歌能手。而更羸在——射箭方面特別有能耐,所以我們稱他為——射箭能手。
2、如何射雁
。1)出示: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2)同學們,你們發(fā)現沒有這個自然段這么長,可是卻只有一句話!
你們看,它中間一連用了幾個逗號?(6個)要讀好它可不容易,請同學們自己先好好地讀讀,待會我們看看誰能非常正確、通順地把它讀下來。學生自讀。齊讀。
。3)雖然只有一句話,可是卻又講了好幾層意思,請大家再仔細讀讀,看看它先講了什么,后講了什么?
是呀!現在誰能用你的朗讀讓我們大家都看到這兩幅畫面?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
(4)這段話講了兩層意思,你能不能再讀讀這段話,把這兩層意思讀到這個填空題里去呢?指名讀,齊讀(逐步出示填空內容)。
、俑 ),只聽得( ),那只大雁( )。
②再讀這段話,你有問題要問嗎?引導理解兩個“直”字都意思幻燈出示5-詞解。
3、那你能不能把大雁當時的樣子,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呢?理解“驚弓之鳥”本意。齊讀。
幻燈動畫演示:先斜向上飛,點擊圖片“弦響”,后垂直掉下來
4、是何原因
(1)更羸是怎樣一步步推斷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來的?
朗讀第9自然段,四人小組討論討論。
出示:更羸說:“它飛得慢,叫的聲音很悲慘。飛得慢,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它一聽到弦響,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了下來!
、俑倪@一番解釋總共有幾句話?每句話分別講了什么呢?請同學再自己讀讀這番話,看看你能讀懂什么。
②跟你的同桌說說,匯報。第一句看到……,聽到……(變紅字)
(2)課文中先寫了更羸用眼睛——看到的.,用耳朵——聽到的。用眼睛看,用耳朵聽,我們就叫——觀察。板書:飛得慢叫得慘觀察。
①那第二句話再寫什么呢?
由觀察而進行思考想象,我們就叫做——分析
請學生再齊讀第一、二兩句。
、谝簿褪钦f更羸看到……想到……;更羸聽到……,想到……。
3、那后面兩句又寫了什么呢?我們也一起來讀讀。(變綠字)
。1)是呀,正是因為大雁的害怕導致大雁直往上飛,最終直掉下來。那它害怕什么呢?當時,它在想些什么呢?生說,理解“驚弓之鳥”一詞的表面意思。
4、你能用因果句式想魏王說說更羸的推理過程嗎?學生練說,齊讀
5、你有什么話對更羸說嗎?
四、走進《驚弓之鳥》,領悟人生哲理
1、讀了這個成語故事,你們來說說到底是什么害死了這只大雁?
生答。預設:它自己;它自己的膽小;它自己嚇自己;它自己因為受過箭傷,當再次聽到弓響,就過于害怕,以致于傷口裂開而掉下來了。
2、如果你是那只大雁,你覺得怎樣做或許還有生的希望?
3、是呀!可見這是一只怎樣的鳥?你知道“驚弓之鳥”的意思嗎?而現在,我們常用“驚弓之鳥”來形容人。你能說說驚弓之鳥的近義詞嗎?幻燈出示13
4、那你們在讀過的故事里或現實生活中見過這種像“驚弓之鳥”似的人嗎?
。1)老師先來說一個:一天夜里,有一個小偷溜進了人家的院子里,正想偷東西,這時,一只大黃狗撲了過來,狠狠地咬了它一口,小偷忍著疼痛,飛快地逃跑了,后來,他一聽到狗叫,心里很害怕。用我們學過的一個成語可以是什么?
。2)你們也有這樣的小故事嗎?
5、學了課文,你還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2、把這個有趣的故事講給自己的親人、朋友聽。排演課文。
三年級下冊語文驚弓之鳥教學設計 7
【教材分析】
《驚弓之鳥》是一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能射下大雁的事。使學生了解更羸不用箭只用弓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對事物要仔細觀察,并進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的判斷,才能將事情做成做好。根據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我在教學中設計了由事及理的閱讀理解思路,以讀促思,思中生悟,既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又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與個性化體驗。在教學中始終引導學生當課堂的主角,使他們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訓練思維,培養(yǎng)語感,提高語文素養(yǎng)。
【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求知欲旺盛。經過一、二年級的學習,他們的自制能力有所提高。他們已認識近兩千漢字,能夠通過讀書或上網等方法搜集與處理資料,已經具備初步的閱讀能力。
【教學目標】
。薄⒗斫飧f的話,明白個中推理;
。、練習人物對話,從對話中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
。、通過成語故事,理解“驚弓之鳥”的寓意,懂得在日常生活中遇事要冷靜,從容的道理。
【教學重點】
掌握本文寓意,理解更羸判斷推理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更羸判斷推理的'過程。
【教學準備】
課件制作,學生收集與驚弓之鳥意思相近的成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了解了《驚弓之鳥》這則成語故事的內容,誰來復述一遍?
。病⒕褪且驗楦怯忻纳浼苁,所以魏王便邀請更羸去郊外打獵,發(fā)生什么事情了,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邊聽邊思考:
更羸與魏王外出打獵時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樣對魏王說的?
。、匯報,更羸看得怎樣?(仔細)
就是因為更羸看得仔細所以他對魏王說什么?
。、指導朗讀:
更羸的話,讀出自信,胸有成竹的感覺。
三、學習第3~8自然段
。、讀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嗎?(更羸真的能把大雁射下來嗎?)
。病⑽和跻膊恍,他說什么了?(理解什么叫做“信不過”)
。、令人驚訝的事情發(fā)生了。(看課件)課文中哪一段描寫剛才的情景的?(5)
。、女生讀,找出那一個字直接導致大雁掉下來的?(嘣)
。、就因為“嘣”的一聲響,大雁做出什么樣的反應?
。、比較句子。
。、看到這樣的情景,魏王是怎么說的?他的神態(tài)怎樣?(理解:大吃一驚)
四、學習第9段
。薄⒓偃缡悄愀和跞ゴ颢C,你有這樣的本領讓大雁掉下來嗎?那更羸一定是神仙,否則他為什么會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他是怎樣判斷的?
。、自由朗讀課文第9自然段,邊讀邊思考更羸是如何判斷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
。、文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聽到的、分析的?
。、課件展示大雁是群居性的候鳥,當孤單是的情景又是如何。
。、討論: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更羸是怎樣根據大雁飛得慢、叫的聲音悲慘,一步步推斷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來的?
。丁⒕毩曈茫
“因為……所以……”說話。
五、談收獲
。薄⑼瑢W們,學了這篇課文你們從更羸身上學習到什么?
。病拇笱闵砩夏愣檬裁?
六、練習對話
1、請用直線畫出更羸的話。用波浪線畫出魏王的話,自己先讀讀。
。病⒎纸巧首x。
七、拓展延伸
。、日常生活中你有遇到過類似“驚弓之鳥”的事情嗎?
。、課前老師讓同學們通過查閱成語詞典找出與“驚弓之鳥”意思相近的成語,誰來說說?
。场⒊鍪窘處熓占。
〖教學反思〗
由于生活經歷、認識水平、體驗角度、欣賞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學生獲得的信息、產生的疑問也不一樣。學生有所感悟和發(fā)現,就是自身學習的一種創(chuàng)新。在學習《驚弓之鳥》這篇課文時,我采用說成語的方式導入新課,積極回答中激發(fā)學生學習成語故事的興趣,情理中引入新課。之后,同學們充滿渴望的自由讀課文。教師問:“同學們剛才認真讀了這個有趣的成語故事,文中的兩個人物你更喜歡誰呢?為什么?喜歡誰就多讀一讀他的話。”在讀文中給學生最大的自由空間,同時激發(fā)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在學習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時,通過理清更羸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來的真正原因,就在于他能從慢飛的遠方大雁的動態(tài)和鳴聲中判斷出它受過傷,并且傷口未愈,又能據此分析出它能聽到弦響會受驚高飛,因而使未愈的傷口重新裂開,最終因無力飛行而掉下。從這里可以看出更羸的本事在于他善于觀察、分析和進行準確判斷。學習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的品質。
三年級下冊語文驚弓之鳥教學設計 8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一個成語故事,講述的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觀察了天上飛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來。原來這是一只受過箭傷、孤單失群的雁,一聽到弦響就嚇得從天上掉下來了!绑@弓之鳥”這個成語因此得名,比喻受過驚嚇后,遇到一點兒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這則成語故事語言生動、形象鮮明。全文共九個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順序展開敘述,先寫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來;然后寫更羸試了一下,大雁果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最后以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說理,分析推斷虛發(fā)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說服力的推理文章。更羸之所以能做出這樣的正確分析和判斷,是因為他善于觀察,勤于思考。他看得認真、聽得仔細,并且能夠把看到的、聽到的和自己的實踐經驗結合起來進行思考。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從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啟發(fā),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養(yǎng)學生樂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興趣和習慣。教學的重點是聯系上文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要把著眼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體驗更羸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上。這也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其中“閱讀期待”,它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學會擁有寬厚的期待,關注學生的閱讀期待,利用閱讀期待,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提高教學效益,讓課堂更加精彩。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領悟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準確判斷的品質。
2、能發(fā)現大雁致死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創(chuàng)造性。
3、學會朗讀部分能增強語感的語句和分角色朗讀對話。
過程方法目標:
通過探究釋疑,培養(yǎng)學生從文本中獲取信息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目標:
1、感受漢母語的精彩,激發(fā)語文學習興趣。
2、懂得遇事冷靜、沉著,不做“驚弓之鳥”。
教學重點:
領悟更羸的品質,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和創(chuàng)造性。
教學難點:
解疑中根據現場生成對學生思維方向的準確引導、點撥。
教學方法:
五步賞讀教學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從更羸入手,激發(fā)學生讀書興趣。
1、【ppt2】出示第一段話: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誰來讀這句話,你從這句話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預設:更羸是古代魏國人。更羸是射箭能手。更羸在當時很有名。
2、一句話,我們就了解了更羸這么多情況,時至今日,我們還談到他,是因為他與一個成語故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ppt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學習了這個成語故事,你會對更羸有更多的了解,并能揭穿他成為有名射手的奧秘。
二、五步賞讀法學習新課。
第一步:孤芳自賞解決字詞
(一)【ppt4】出示讀書要求:
1、認真讀課文,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把書讀正確、流利。
2、對于預習中圈出的字詞,多記幾遍。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理解“大吃一驚、孤單失群、信不過、驚弓之鳥”的意思。
(二)檢查詞語:
【ppt5】出示驚弓之鳥魏國射箭
大吃一驚打獵大雁
孤單失群本事拉弦
信不過悲慘愈合裂開
“驚弓之鳥”是什么意思?從哪看出點?
“大吃一驚”什么意思?這兩個“驚”有什么區(qū)別?
“孤單失群”“信不過”呢
第二步:對讀共賞檢查課文
【ppt6】出示要求:同桌合作,互相朗讀課文中最喜歡的段落,或感觸最深的地方,給予星級評價。(正確流利3顆星,添字漏字2顆星)
第三步:個性欣賞做好批注
(一)【ppt7】出示要求:
用“讀、畫、圈、寫、思”的自學方法,為文章做批注。
(二)【ppt8】出示引領問題:
問題(一)更羸是如何射箭的?
閱讀第五段,這段話先講了什么?后講了什么?句子中有兩個“直”意思一樣嗎?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問題(二)大雁掉下來的原因?
閱讀第九段,這段話共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么?說一說大雁是怎么掉下來的.?從中可以看出更羸是個怎么樣的人?
第四步:雅俗共賞班內交流
(一)【ppt9】出示要求:小組長做好安排,在小組內用“說、議、評、讀、悟”的小組學習方法,交流自己的讀書收獲,其他同學認真聽,做好補充、點評,再一起讀一讀,悟一悟。
(二)小組匯報交流
(三)班內展示做好引導
【ppt10】
1、第五自然段講了幾層意思?板書:弦響——雁掉
2、誰來讀一讀,讀出弦響,讀出大雁拼命上飛直掉下來的情景。
師:為什么說大雁“直”往上飛“直”掉下來?
【ppt11】(第5段中有兩個直字的話)
這兩個直字是一個意思嗎?(在學文中品詞析句,重點理解兩個直字的不同意思)
3、讀到這,你有問題的嗎?更羸為什么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ppt12】
為什么只拉弓不用箭大雁就掉下來了?
生:因為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傷口沒有愈合,又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更羸怎么就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
你能讀出大雁受傷痛苦的樣子嗎?(在學生描述的基礎上進行朗讀訓訓練)
大雁飛得慢,是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
大雁叫得悲慘,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所以更羸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
師:還有別的理由?
生:它一聽到弦響,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裂開了,就掉了下來。
師:它心里可能想些什么,害怕些什么?(培養(yǎng)學生合理想象和語言表達能力,聯系上下文拓展文本)
生:因為它第一次受過箭傷。
師: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用語言描述大雁第一次受箭傷的情景。(展開想象,體會大雁內心產生共鳴)
【ppt13】(大雁飛背景圖,加文字“一天……”)
生:一天,大雁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飛,聽得“嘣”的一聲響,以為是什么,沒去理會,說時遲,那時快,一支箭正中它腹部,幸虧不是要害,但還是吃盡了苦頭。
生:那天,大雁在天上飛,瞧見地面上有許多人朝它指指點點,很開心,以為人們在贊美它,防備之心一點兒也沒有了。沒想到會遭此厄運,大難不死,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啊!
生:剛才兩位同學說得非常好。我要說的是正因為它第一次受過箭傷,知道箭的厲害,吃盡了苦頭,一聽到弦響,以為又有箭射上來了,所以才會那么驚慌失措。
師:將“害怕”、“高飛”、“裂開”、這幾個詞學生邊總結,老師邊板書。
師:用上“因為……所以……”來說一說大雁直掉下來的經過。
生:因為大雁聽到弦響,所以心里就害怕,一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
生:因為它拼命往高處飛,所以傷口就裂開了,結果從天上直掉了下來。
師:快速讀一遍課文,合上課本,敢接受挑戰(zhàn)嗎?
【ppt14】說一說:
更羸是怎樣根據大雁飛得慢、叫的聲音悲慘,一步步推斷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來的?
【ppt15】我來說:
大雁因為,所以飛得慢。它因為,所以叫得悲慘。它一聽到弦響,因為,所以拼命往高處飛。因為,所以傷口又裂開了。因為傷口裂開了,所以就。
更羸他可真是一個細心觀察、勤于思考的人。(板書)
(體會人物語氣)正因如此,更羸他才會這樣說……(大王,我不用箭,只要一拉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
【ppt16】練習
【A.驚訝B.懷疑C.肯定D.謙虛E.詢問
1.“大王,我不用箭,只要一拉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
2.“是嗎?”“你真有這樣的本事?”()
3.“啊!”“真有這樣的本事!”()
4.“你是怎么知道的?”()
5.“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
師:(讓學生同桌分角色朗讀、表演)
【ppt17】學了這篇課文,請你說說“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ppt18】現在人們常用這個成語比喻受過驚嚇的人,遇到一點動靜就異?謶帧
故事:一天夜里,有一個小偷溜進了人家的院子里,正想偷東西,這時,一只大黃狗撲了過來,狠狠地咬了它一口,小偷忍著疼痛,飛快地逃跑了,后來,他一聽到狗叫,心里很害怕。這個小偷就是“驚弓之鳥”
你們在電影、電視、或讀過的書中看到過這種人嗎?
第五步:品味加賞鞏固提升
【ppt19】閱讀補充材料《鐵杵磨針》的故事
要求:先用“讀、畫、圈、寫、思”的方法自學,再用“說、議、評、讀、悟”的方法小組匯報交流。
【ppt20】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李白看見一間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fā)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好奇地問:“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xù)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他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讀了這個成語故事你有什么收獲?那個地方讓你感受深刻?
【ppt21】《鐵杵磨針》給我們的啟示:
【ppt22】作業(yè):1.把這兩個故事講給家里人聽。
2.再品讀一兩篇成語故事,做好筆記,下節(jié)課匯報。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這一課,我就以此為設計理念,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思考。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兩個分析推理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推理的思維能力。這樣,把能力的訓練落在了實處。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我教得收放自如,學生學得很有興趣,課堂氣氛活躍。
三年級下冊語文驚弓之鳥教學設計 9
課文分析:
這篇課文是一個成語故事,這則故事語言生動、形象鮮明。全文共九個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順序展開敘述,先寫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來;然后寫更羸試了一下,大雁果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最后以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說理,分析推斷虛發(fā)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說服力的推理文章。
教學目的要求:
1、認讀本課的7個生字,會寫并能正確運用本課的10個生字。
2、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驚弓之鳥”的原意,知道這個成語現在的意思。
3、通過有關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從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啟發(fā)。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中更羸拉弓射雁的內容,知道大雁掉下的原因。
教學難點:
簡單了解為什么更羸一拉弓,大雁就掉下來了?
課前準備:
搜集成語故事,并會講自己喜歡的成語故事。
授課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驚弓之鳥》句子分析
一、導入新課。
大家都知道,有了弓,有了箭,才能射鳥?墒枪艜r候,有個叫更羸的人,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大雁射下來,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學習了第20課《驚弓之鳥》以后就明白了。
【設計意圖:懸念式的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求知的欲望愈發(fā)強烈。使學生帶著飽滿的熱情進入課堂!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問老師。爭取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火車檢查朗讀,糾正易錯的地方。
【設計意圖:認讀的過程一定要扎實,不能走形式,針對朗讀中易錯的字、詞、句重點強化!
3、默讀思考:課文主要講了誰?講了一件什么事?
【設計意圖:讀書要原原本本地讀,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才能更好地精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理解感悟。《驚弓之鳥》詞語解釋
1、出示中心話題:你覺得更羸是個什么樣的人?你從哪感受到的?找出課文中相應的語句,畫下來,讀一讀,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小組學習。
【設計意圖:中心話題的確立,應該能使學生從多元化的'角度對課文進行解讀!
2、合中心話題,理解感悟全文。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分析交流的過程中,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大膽去想、去說、去讀、去悟,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解讀!
學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
。1)更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
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叫。更羸指著大雁對魏王說:“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這只大雁射下來!
“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叫”更羸通過眼睛看、耳朵聽,早已心中有數——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
“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這只大雁射下來。”更羸成竹在胸,非常自信。
體會著更羸的心情讀一讀。驚弓之鳥中的鳥是啥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忙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中掉落下來。
這一段明著看是更羸箭藝高超,實際上是更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心中明白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所以“并不取箭”,就射下了那只大雁。
從“那只大雁忙往上飛”可以讓學生體會大雁在聽到弦響時的心情,既而理解成語“驚弓之鳥”的意思。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在談論更羸的同時,重點讓學生通過“更羸拉弦,大雁受到驚嚇,落下來!边@一情節(jié)來理解成語“驚弓之鳥”的意思。】
更羸說:“它飛得慢,叫的聲音很悲慘。飛得慢,是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它一聽到弦響,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了下來!
更羸說的話是理解的重難點,這一段也最能體現更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可讓學生聯系全文討論,更羸是怎么推斷的?有沒有道理?
。2)更羸射箭經驗很豐富
通過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的分析感受到更羸除了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和他豐富的實踐經驗也是分不開的。
。3)更羸很謙虛
更羸說:“我可以試一下。”
更羸笑笑說:“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
這兩次對話感受到更羸雖然胸有成竹,但不狂妄自大,在魏王面前表現的很謙虛。
【設計意圖:更羸分析的過程是全文的重點,引導學生在這三個因果句的推斷中訓練邏輯思維的能力,達到發(fā)展語言與發(fā)展思維的統(tǒng)一!
。4)更羸不愛護動物
因為現在的學生思維很活躍,接觸的環(huán)保知識很多,所以也可能感受到更羸射大雁的殘忍。
【設計意圖:莎士比亞說過:“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的個性不同,思維也是有差異的,所以在課上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多元化解讀,及時給予鼓勵和評價!
四、感情朗讀,分角色表演
課文給我們講述了一個《驚弓之鳥》的成語故事,同學們都對更羸充滿了敬佩。課文什么地方讓你感受最深,帶著自己的感受讀一讀。也可以在四人小組中把故事編排成一個課本劇,演一演。
學生分組表演
【設計意圖:表演是學生對課文認讀的再一次升華,使學生從表演中感受到人物的性格魅力!
第二課時
一、識字、寫字
1、“射”字文化背景的挖掘!吧洹笔菚庾,左邊的“身”表示人,右邊的“寸”表示手,最早“射”指的是開弓放箭,后來泛指用壓力、推力或彈力送出槍炮子彈或某種物體。
2、教學不要滲透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如漢字偏旁和字意的聯系;“群”和羊有關系,所以是羊字旁;“痛”和病有關系,所以是病字頭;“悲”和心情有關,所以是心字底……
3、可歸類進行間架結構與書寫技巧的指導。如在左右結構的字中“慢”、“掉”“慘”左小右大,“射”“群”左右一樣大。
4、對于學生易錯的字要特別強調,如“侯”不要忘記寫中間的一小豎。
【設計意圖:三年級的孩子對生字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所以要注重從漢字的文化背景、構字規(guī)律、間架結構與書寫技巧的指導上多下功夫,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能力和興趣!
二、拓展活動
1、開展“成語接龍”比賽活動。
2、開展“精彩成語故事大家說”活動。
【設計意圖:把《驚弓之鳥》當作一個窗口,讓學生透過這一窗口,走進“成語故事”的大世界,去閱讀,去感悟!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了解這兩個分析推理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推理的思維能力。這樣,把能力的訓練落在了實處。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我教得收放自如,學生學得很有興趣,課堂氣氛活躍。
三年級下冊語文驚弓之鳥教學設計 10
【教材簡述】
這篇課文寫的是射箭能手更羸在打獵時,見到一只邊飛邊鳴的大雁,經過仔細觀察,不用射箭,只拉空弓就讓大雁掉了下來的故事。這篇課文的意圖主要是告訴學生無論遇到什么事情,只有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學情分析】
本篇課文是第三單元第二課,寫的是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把大雁射下來了,難點在于怎樣讓學生學會主人公善于思考、勤于觀察的思維過程,做生活的小能手,這也是三、四年級階段孩子所缺乏的,所以課堂上要著重講解。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驚弓之鳥、魏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大吃一驚、本事、悲慘、愈合、孤單失群、裂開”等詞,懂得“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2、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3、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啟發(fā),懂得只有善于觀察、善于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學重點】
聯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體驗更羸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
【教學方法】
講讀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
【課前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了解有關大雁的知識;
2、收集有關大雁的.文字或圖片資料;
3、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學過很多成語,你能告訴老師嗎?(點名答:亡羊補牢、南轅北轍......)
2.很好,看來你已經把學過的成語都牢牢記住了。(出示一些成語)當然,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很多,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學生齊讀)
3.今天咱們再來學習一個成語故事——驚弓之鳥(PPT呈現課題)
4.看老師板書課題:驚弓之鳥。
5.師:“齊讀課題(學生讀),很好,再來一遍!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驚弓之鳥》這個成語到底講了什么樣的故事,是想告訴我們什么呢?帶上你們的好奇,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遇到的不認識的生字詞多讀幾遍。(學生讀書)
2、通過預習,生字詞都認識了嗎?下面老師檢驗一下你們預習得怎么樣?
。1)(PPT呈現生字詞)齊讀生字詞兩遍。齊讀都會讀了,那找同學讀可以嗎?
。2)點名讀(要求學生仔細聽,一起檢查他讀得怎么樣)
(3)大家說他讀得好嗎?(生答:好),那我們用掌聲鼓勵一下吧。(如果讀得不夠好,下一人來讀)
三、指導寫字
1.看來同學們預習的很充分,生字詞都掌握了,下面我們來寫寫生字。
2.PPT呈現“我會寫”生字(齊讀、點名讀)
3.師:下面請同學說說你們認為這些字書寫時都該注意哪些地方?(點名答,師進行集體點撥)
弓:第三筆要一筆寫成;
魏:“委”上下對正,“禾”右邊的一捺變?yōu)辄c,“鬼”第十四畫是撇,第十六畫是撇折,豎彎鉤要伸展;
射:是翹舌音,結構上“身”做偏旁的撇不要出頭;
箭:和箭相似的字我們學過的還有哪些(剪、煎)“前”的第三筆橫較長,要托上蓋下;
雁:里面是兩個“人”,要左長右短;
弦:字音是“xian”而不是“xuan”;
慘:是平舌音,結構上左邊先寫兩點后寫一豎,“參”下面三撇宜長,最下撇最長;
愈:字音是“yu”而不是“yue”
痛:里面結構的左邊一豎沒有勾
4.教師指導范寫:魏;射;箭;雁;痛
5.學生練習書寫(師巡走查看書寫情況)
【三年級下冊語文驚弓之鳥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驚弓之鳥教學設計(精選12篇)04-27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南轅北轍》教學設計03-13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金色的魚鉤》教學設計(精選10篇)10-18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祖父的園子》教學設計(通用12篇)02-22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威尼斯的小艇》教學設計(通用13篇)07-28
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設計(通用10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