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级免费看,特黄特色大片免费观看播放器,777毛片,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三级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人人澡人人草

中西醫(yī)結合執(zhí)業(yè)醫(yī)師

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針灸學》練習題及答案

2025年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針灸學》練習題及答案(精選8套)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我們最離不開的就是練習題了,學習需要做題,是因為這樣一方面可以了解你對知識點的掌握,熟練掌握知識點!同時做題還可以鞏固你對知識點的運用!一份好的習題都具備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5年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針灸學》練習題及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2025年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針灸學》練習題及答案(精選8套)

  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針灸學》練習題及答案 1

  1.《針經》是指哪一本著作( )

  A.《針灸甲乙經》 B.《針灸大成》 C.《靈樞經》 D.《素問》E.馬王堆出土的古醫(yī)書《帛書》

  2.足之陰經在內踝上八寸以上部位的排列順序是( )

  A.太陰在前,少陰在中,厥陰在后 B.太陰在前,厥陰在中,少陰在后C.厥陰在前,太陰在中,少陰在后 D.少陰在前,太陰在中,厥陰在后E.厥陰在前,少陰在中,太陰在后

  3.經絡系統(tǒng)中,呈網(wǎng)狀分布的'是( )

  A.絡脈 B.經脈 C.皮部 D.經筋 E.經別

  4.任脈的別絡散布于( )

  A.胸部 B.腹部 C.胸腹部 D.胸脅部 E.以上都不是

  5.病在經筋者治療時一般取用( )

  A.本經穴 B.皮部 C.絡脈 D.阿是穴 E.原穴

  6.下列經脈中,循行不過心的經脈是( )

  A.足少陰腎經 B.足太陰脾經 C.手太陽小腸經 D.足少陽膽經E.手少陰心經

  7.上肩后,交出膽經之后的經脈是( )

  A.手少陽三焦經 B.手陽明大腸經 C.手太陽小腸經 D.足太陽膀胱經 E.足陽明胃經

  8.不屬于膀胱經的穴位( )

  A.承山 B.承靈 C.承筋 D.承扶 E.承光

  9.陽萎伴見腰膝酸軟、精神萎靡,可選用下列哪一組穴( )

  A.腎俞,關元,三陰交 B.腎俞,心俞,關元 C.胃俞,關元,足三里D.神門,關元,三陰交 E.脾俞,太溪,然谷

  10.三陰交的配合谷其作用是( )

  A.清熱 B.安胎 C.救逆 D.墜胎 E.醒神

  11.仰臥屈膝后,在腘窩內側的半膜肌腱與半腱肌腱之間取( )

  A.陰谷 B.陽谷 C.曲泉 D.委中 E.委陽

  12.陽維脈的郄穴是( )

  A.陽交 B.跗陽 C.陽輔 D.飛揚 E.陽陵泉

  13.足厥陰肝經的經穴數(shù)目為( )

  A.19個 B.25個 C.20個 D.11個 E.14個

  14.經脈屬木,腧穴屬火的穴位是( )

  A.太沖 B.中封 C.足臨泣 D.陽輔 E.梁丘

  15.位于足背側,第1至第5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的穴位是( )

  A. 四縫 B.八邪 C.八風 D.二白 E.四關

  參考答案

  1、C 2、B 3、A 4、B 5、D 6、D 7、A 8、B 9、A 10、D

  11、A 12、A 13、E 14、D 15、C

  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針灸學》練習題及答案 2

  1.手少陰心經的原穴是( )

  A.少麻 B.少海 C.通里 D.陰郄 E.神門

  2.常用來救治昏迷、暈厥、高熱的腧穴是( )

  A.百會 B.十宣 C.印堂 D.大椎 E.關元

  3.常用于糾正胎位的腧穴是( )

  A.隱白 B.至陰 C.合谷 D.少澤 E.申脈

  4.用于治療鼻淵、鼻衄的腧穴是( )用于治療頭痛、眩暈的腧穴是( )

  A.啞門 B.印堂 C.中極 D.四縫 E.四神聰

  5.手三陰的循行走向規(guī)律是( )足三陽經的循行走向規(guī)律是( )

  A.從胸走手 B.從手走胸 C.從手走頭 D.從頭走足 E.從胸腹走足

  6.以下哪組腧穴相距1寸( )

  A.委中、承山 B.大椎、啞門 C.神闕、關元

  D.關元、中極 E.隱白、公孫

  7.以下哪項不屬于腧穴的遠治作用( )

  A.大椎治療發(fā)燒 B.委中治療腰痛 C.合谷治療目疾

  D.足三里治療腹痛 E.三陰交治療痛經

  8.足臨泣是哪條經脈的'腧穴( )

  A.足陽明胃經 B.足少陽膽經 C.足太陽膀胱經

  D.足太陰脾經 E.足厥陰肝經

  9.漏肩風肩后部疼痛明顯,屬于哪經病證( )

  A.手太陽小腸經 B.手少陽三焦經 C.手陽明大腸經

  D.手太陰肺經 E.手少陰心經

  10.前額痛除主穴外,宜加用( )巔頂痛除主穴外,宜加用( )

  A.攢竹、合谷、內庭 B.率谷、外關、足臨泣 C.天柱、后溪、申脈

  D.四神聰、太沖、內關 E.百會、脾俞、陰陵泉

  11、針灸醫(yī)學起源于我國(  )。

  A.周代 B.春秋時代 C.遠古時代 D.秦漢時代 E.宋代

  12、《針灸大成》是哪個朝代哪位醫(yī)家所著(  )。

  A.唐代孫思逸 B.北宋王惟一 C.晉代皇甫謐 D.明代楊繼洲 E.元代渭伯仁

  13、十二經脈中陰經與陽經的交接部位是(  )。

  A.頭面部 B.上肢部 C.下肢部 D.胸部 E.四肢未端

  14、手足三陽經在四肢的分布規(guī)律是(  )。

  A.陽陰在前,太陽在中,少陽在后  B.陽明在前,少陽在中,太陽在后

  C.少陽在前,太陽在中,陽明在后  D.少陽在前,陽明在中,太陽在后

  E.太陽在前,少陽在中,陽明在后

  15、兩乳頭之間的骨度分寸是(  )。

  A.8寸 B.9寸 C.5寸 D.13寸 E.12寸

  16、人體共有郄穴多少個(  )。

  A.14個 B.15個 C.17個 D.16個 E.12個

  17、在下列井穴中,具有催乳作用的是(  )。

  A.中沖 B.關沖 C.少沖 D.少澤 E.隱白

  18、下列穴位,不屬于手太陽小腸經的是(  )。

  A.天柱 B.后溪 C.前谷 D.陽谷 E.肩貞

  19、十二經脈中循行路線最長的經脈是(  )。

  A.足太陽膀胱經 B.足陽明胃經 C.足少陽膽經 D.足大陰脾經 E.足少陰腎經

  20、內關穴在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幾寸處 (  )。

  A.3寸 B.4寸 C.2寸 D.1寸 E.5寸

  21、八脈交會穴與督脈相通的經穴是 (  )。

  A.列缺 B.沖陽 C.外關 D.后溪 E.照海

  22、治療胃病取內關、尾三甲穴屬于哪種配穴法 (  )。

  A.本經配穴法 B.上下配穴法 C.前后配穴法 D.表里經配穴法 E.左右配穴法

  23、足太陰脾經的本經子母穴是 (  )。

  A.大都、商丘 B.大都、大自 C.大部、公孫 D.大都、地機 E.大都、血海

  24、提插補瀉的補法是 (  )。

  A.重提輕插,幅度大,頻率快 B.重提輕插,幅度小,頻率慢

  C.重提輕插,幅度大,頻率慢 D.重插輕提,幅度小,頻率訣

  E.重插輕提,幅度小,頻率慢

  25、針身與皮膚表面呈多少度角刺入稱橫刺 (  )。

  A.90 B.45 C.30 D.15 E.10

  26.以下哪組經脈不屬于表里關系( )

  A.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 B.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

  C.手少陰心經、手少陽三焦經 D.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

  E.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

  27.治療眩暈痰濕中阻證,應對證加用( )

  A.行間、俠溪、太溪 B.合谷、太沖、太溪 C.血海、膈俞、足三里

  D.豐隆、中脘、陰陵泉 E.豐隆、公孫、足三里

  28.相互銜接的陰經與陰經的循行交接部位是( )

  A.頭面部 B.肘膝部 C.胸中 D.心中 E.手足末端

  29.水溝穴的定位是( )

  A.在人中溝的中點處 B.在人中溝的上1/3與下2/3交點處

  C.在人中溝的下1,/3與上2,/3交點處

  D.在人中溝的上1/4與下3/4交點處E.在人中溝的下1/4與上3/4交點處

  30.某女,40歲,大便不通l周,伴腹中脹痛,胸脅痞滿,苔薄膩,脈弦,治療應選取的經脈是( )

  A.足陽明、足少陽經穴 B.手陽明、足少陽經穴 C.足陽明、手少陽經穴

  D.手陽明、足陽明經穴 E.足陽明、足太陰經穴

  31.治療便秘的主穴是( )

  A.天樞、神闕、足三里、公孫、合谷

  B.天樞、支溝、水道、歸來、豐隆

  C.天樞、上巨虛、陰陵泉、水分、臺谷

  D.天樞、支溝、下脘、關元、合谷

  E.天樞、支溝、足三里、中脘、太沖

  32.起于目銳眥,善于治療肝膽病證的經脈是( )屬肝,絡膽,善于治療少腹、前陰病的經脈是( )

  A.足少陰腎經 B.足太陰脾經 C.足厥陰肝經

  D.足少陽膽經 E.足陽明胃經

  33.善于治療氣虛下陷諸證的腧穴是( )

  A.膻中 B.百會 C.大椎 D.關元 E.足三里

  34.善于治療疝氣的腧穴是 ( )善于治療目疾的腧穴是( )

  A.太沖 B.隱白 C.行間 D.至陰 E.懸鐘

  參考答案

  1.E 2.B 3.B 4.B.E 5.A.D 6.D 7.A 8.B 9.A 10.A.D

  11.C 12.D 13.D 14.B 15.A 16.D 17.D 18.A 19.A 20.C

  21.D 22.B 23.A 24.E 25.D 26.C 27.D 28.C 29.B 30.C

  31.B 32.C 33.B 34.A

  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針灸學》練習題及答案 3

  習題

  單選題:現(xiàn)存最早、較完善的針灸學專著是( )

  A. 《黃帝內經》 B. 《難經》 C. 《針灸甲乙經》 D.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E. 《明堂孔穴針灸治要》

  單選題:《針灸大成》的作者是( )

  A. 皇甫謐 B. 楊繼洲 C. 徐鳳 D. 王惟一 E. 滑壽

  多選題:經絡的作用包括( )

  A. 聯(lián)系臟腑,溝通內外 B. 運行氣血,營養(yǎng)全身 C. 抗御病邪,保衛(wèi)機體 D. 傳導感應,調整虛實 E. 以上都是

  簡答題:簡述十二經脈的`走向規(guī)律。

  答案

  答案:C

  解析:《針灸甲乙經》是現(xiàn)存最早、較完善的針灸學專著,它系統(tǒng)整理了人體腧穴、經絡循行等內容,對后世針灸學發(fā)展影響深遠。

  答案:B

  解析:《針灸大成》由明代楊繼洲編纂,該書對針灸學進行了全面總結,收集了眾多針灸理論和臨床經驗,是針灸學重要典籍。

  答案:E

  解析:經絡具有聯(lián)系臟腑,溝通內外的作用,使人體各部分成為有機整體;能運行氣血,將營養(yǎng)物質輸送到全身;可抗御病邪,保衛(wèi)機體;還能傳導感應,調整人體虛實狀態(tài)。

  答案: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胸)。例如手太陰肺經從肺臟出發(fā),走向手部;手陽明大腸經從手部出發(fā),走向頭部;足陽明胃經從頭部出發(fā),走向足部;足太陰脾經從足部出發(fā),走向腹部。

  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針灸學》練習題及答案 4

  習題

  單選題:下列穴位中,屬于手太陰肺經的是( )

  A. 合谷 B. 列缺 C. 曲池 D. 足三里 E. 三陰交

  單選題: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的穴位是( )

  A. 尺澤 B. 曲澤 C. 少海 D. 小海 E. 血海

  多選題:下列屬于足陽明胃經的穴位有( )

  A. 承泣 B. 頰車 C. 足三里 D. 三陰交 E. 豐隆

  簡答題:請寫出內關穴的定位及主治病癥。

  答案

  答案:B

  解析:列缺為手太陰肺經絡穴,位于前臂,腕掌側遠端橫紋上 1.5 寸,拇短伸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拇長展肌腱溝的`凹陷中。合谷屬手陽明大腸經,曲池屬手陽明大腸經,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

  答案:A

  解析:尺澤穴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為手太陰肺經合穴。曲澤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屬手厥陰心包經;少海在肘前區(qū),橫平肘橫紋,肱骨內上髁前緣,屬手少陰心經;小海在肘后區(qū),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中,屬手太陽小腸經;血海在股前區(qū),髕底內側端上 2 寸,股內側肌隆起處,屬足太陰脾經。

  答案:ABCE

  解析:承泣、頰車、足三里、豐隆均為足陽明胃經穴位。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

  答案:定位:在前臂前區(qū),腕掌側遠端橫紋上 2 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主治病癥:①心痛、胸悶、心動過速或過緩等心系病證;②胃痛、嘔吐、呃逆等胃腑病證;③中風,偏癱,眩暈,偏頭痛;④失眠、郁證、癲狂癇等神志病證;⑤肘臂攣痛。

  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針灸學》練習題及答案 5

  習題

  單選題:下列哪種進針法適用于皮肉淺薄部位的腧穴進針( )

  A. 指切進針法 B. 夾持進針法 C. 提捏進針法 D. 舒張進針法 E. 管針進針法

  單選題:針刺的角度一般分為( )

  A. 15°、30°、45° B. 15°、45°、60° C. 15°、45°、90° D. 30°、45°、90° E. 30°、60°、90°

  多選題:艾灸的方法主要包括( )

  A. 直接灸 B. 間接灸 C. 艾條灸 D. 溫針灸 E. 燈火灸

  簡答題:請簡述提插補瀉的`操作方法。

  答案

  答案:C

  解析:提捏進針法是用押手拇、食二指將欲針刺腧穴部位的皮膚提起,刺手持針,從捏起皮膚的上端將針刺入,適用于皮肉淺薄部位的腧穴進針,如印堂穴等。指切進針法適用于短針的進針;夾持進針法適用于長針的進針;舒張進針法主要用于皮膚松弛部位的腧穴;管針進針法是利用針管將針刺入穴位的方法。

  答案:C

  解析:針刺的角度一般分為直刺(針身與皮膚表面呈 90° 垂直刺入)、斜刺(針身與皮膚表面呈 45° 左右傾斜刺入)、平刺(又稱橫刺、沿皮刺,針身與皮膚表面呈 15° 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

  答案:ABCD

  解析:艾灸方法主要有直接灸(如瘢痕灸、無瘢痕灸)、間接灸(如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等)、艾條灸(如溫和灸、雀啄灸、回旋灸)、溫針灸(是針刺與艾灸結合的方法)。燈火灸屬于其他灸法,并非艾灸的主要方法。

  答案:補法:針下得氣后,先淺后深,重插輕提,提插幅度小,頻率慢,操作時間短,以下插用力為主。瀉法:針下得氣后,先深后淺,輕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頻率快,操作時間長,以上提用力為主。

  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針灸學》練習題及答案 6

  習題

  單選題:治療頭痛,選取百會、太陽、風池等穴位,主要體現(xiàn)了( )

  A. 近部選穴 B. 遠部選穴 C. 辨證選穴 D. 對癥選穴 E. 以上都不是

  單選題:治療面癱,下列穴位中通常不選用的是( )

  A. 陽白 B. 四白 C. 地倉 D. 三陰交 E. 頰車

  多選題:針灸治療中風中經絡的主穴包括( )

  A. 內關 B. 水溝 C. 三陰交 D. 極泉 E. 尺澤

  簡答題:簡述針灸治療痛經實證的治法、主穴及方義。

  答案

  答案:A

  解析:百會位于巔頂,太陽位于頭部顳側,風池位于項部,均在頭面部,選取這些穴位治療頭痛,主要體現(xiàn)了近部選穴原則,即選取病痛所在部位或鄰近部位的穴位進行治療。

  答案:D

  解析:陽白、四白、地倉、頰車均位于面部,是治療面癱的常用穴位,可疏通面部經絡氣血。三陰交位于小腿內側,主要用于治療脾胃虛弱、婦產科病癥等,一般不用于面癱的常規(guī)治療。

  答案:ABCDE

  解析:針灸治療中風中經絡的主穴為內關、水溝、三陰交、極泉、尺澤、委中。內關為心包經絡穴,可調理心神,疏通氣血;水溝為醒腦開竅要穴;三陰交滋補肝腎;極泉、尺澤、委中可疏通肢體經絡。

  答案:治法:行氣活血,調經止痛。以足太陰經及任脈穴為主。主穴:中極、次髎、地機、三陰交。方義:中極為任脈經穴,可通調沖任之氣,散寒行氣;次髎為治療痛經的'經驗穴;地機為脾經郄穴,能調理脾經經氣而止痛;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穴,可調理肝、脾、腎三經氣血,為治療婦科病的要穴。諸穴合用,共奏行氣活血、調經止痛之功。

  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針灸學》練習題及答案 7

  習題

  單選題:針刺過程中,患者突然出現(xiàn)頭暈、目眩、心慌、惡心,甚至暈厥的現(xiàn)象,稱為( )

  A. 滯針 B. 斷針 C. 彎針 D. 暈針 E. 血腫

  單選題:出現(xiàn)彎針后,下列處理方法錯誤的是( )

  A. 若針柄輕微彎曲,應慢慢將針起出

  B. 若彎曲角度過大,應順著彎曲方向將針起出

  C. 若由患者移動體位所致,應使患者慢慢恢復原來體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將針緩緩起出

  D. 若彎曲角度過大,可用鑷子夾出

  E. 若斷針部分露出皮膚,可用鑷子夾出

  多選題:針灸治療中,發(fā)生血腫的原因有( )

  A. 針尖彎曲帶鉤 B. 針刺時誤傷血管 C. 患者精神緊張 D. 行針手法過重 E. 留針時間過長

  簡答題:簡述滯針的處理方法。

  答案

  答案:D

  解析:暈針是在針刺過程中患者突然出現(xiàn)頭暈、目眩、心慌、惡心,甚至暈厥的`現(xiàn)象。滯針是指在行針時或留針后醫(yī)者感覺針下澀滯,捻轉、提插、出針均感困難,而患者則感覺疼痛的現(xiàn)象;斷針是指針體折斷在人體內;彎針是指進針時或將針刺入腧穴后,針身在體內形成彎曲;血腫是指針刺部位出現(xiàn)的皮下出血而引起的腫痛。

  答案:D

  解析:若針柄輕微彎曲,應慢慢將針起出;若彎曲角度過大,應順著彎曲方向將針起出;若由患者移動體位所致,應使患者慢慢恢復原來體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將針緩緩起出。若斷針部分露出皮膚,可用鑷子夾出。但彎曲角度過大時,不可用鑷子夾出,以免造成斷針等更嚴重后果。

  答案:BD

  解析:針刺時誤傷血管,可直接導致血液滲出形成血腫;行針手法過重,也可能損傷血管引起血腫。針尖彎曲帶鉤可能導致滯針等情況;患者精神緊張易引發(fā)暈針;留針時間過長一般不會直接導致血腫。

  答案:若患者精神緊張,局部肌肉過度收縮,可稍延長留針時間,或于滯針腧穴附近進行循按或叩彈針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針,以宣散氣血,而緩解肌肉的緊張。若行針不當,或單向捻針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將針捻回,并用刮柄、彈柄法,使纏繞的肌纖維回釋,即可消除滯針。

  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針灸學》練習題及答案 8

  習題

  單選題:十二經脈氣血流注的起始經脈是( )

  A. 手太陰肺經 B. 手陽明大腸經 C. 足陽明胃經 D. 足太陰脾經 E. 手少陰心經

  單選題:足少陽膽經的氣血流注至( )

  A. 足厥陰肝經 B. 手厥陰心包經 C. 手少陽三焦經 D. 足少陰腎經 E. 足太陽膀胱經

  多選題:下列關于十二經脈氣血流注次序,表述正確的有( )

  A. 起于手太陰肺經,終于足厥陰肝經

  B. 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

  C. 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

  D. 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

  E. 以上都對

  簡答題:簡述十二經脈氣血流注的交接方式,并各舉一例。

  答案

  答案:A

  解析:十二經脈氣血流注起于手太陰肺經,依次傳至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再傳至手太陰肺經,形成如環(huán)無端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

  答案:A

  解析:十二經脈中,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相交接,氣血從足少陽膽經流注至足厥陰肝經。

  答案:E

  解析:十二經脈氣血流注次序為起于手太陰肺經,終于足厥陰肝經,具體為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所以以上選項均正確。

  答案:交接方式:①同名經交接:同名的'手足陽經在頭面部交接,如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交接于鼻旁的迎香穴。②表里經交接:相表里的陰經與陽經在手足末端交接,如足太陰脾經與手少陰心經交接于心中。③異名經銜接:足、手陰經在胸部交接,如足少陰腎經與手厥陰心包經交接于胸中。

【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針灸學》練習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2017年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針灸學》練習題(附答案)08-05

2017年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考試《針灸學》練習題及答案10-23

2017中西醫(yī)結合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針灸學》試題及答案08-30

中西醫(yī)結合執(zhí)業(yè)醫(yī)師練習題及答案05-26

2017中西醫(yī)結合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針灸學》預習題及答案08-29

中西醫(yī)結合助理執(zhí)業(yè)醫(yī)師練習題及答案09-02

中西醫(yī)結合執(zhí)業(yè)醫(yī)師針灸學考點:商丘08-19

2017中西醫(yī)結合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針灸學》測試題及答案08-20

2017年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針灸學》備考題(附答案)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