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金邊土豆片-散文隨筆
小學二年級以前我家住在半山腰,當年的小山村沒有小賣鋪,沒有公路,所有日用品都要從山下買了背回家。當年的生活對我們而言,是自給自足,自得其樂的。
我的啟蒙學校,在村子對面的山頭上。學校是一座刷了白灰的土墻房,從我們村看學校,平行距離只需要十幾分鐘,但真的走起來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家和學校在兩個對立的山頭,上學的`路途是“V”字形,我們要先從家里走一段下坡路,到中間的小溝,再從小溝走一段上坡路至學校,上學路程最少需要一個小時。
當年的老師為了鼓勵學生早點到學校,特地把所有學生按村分成小隊,每隊選一名路隊長。每天早上,老師都會在學校門口等著,哪個隊的學生先到學校,代表獎勵與光榮的小紅旗就歸哪個隊。就這樣,一面小紅旗就激發(fā)了各隊學生早起上學的積極性,它輪流出現在各隊狂奔著上學的小隊伍中。
我們村的小伙伴在路隊長的帶領下,一天比一天起的早,恨不得天不亮就從家里出發(fā)去學校。這樣一來,我們的媽媽必須也要早起。六歲的一年級學生,懂得關懷與體貼媽媽的,畢竟是少數。我只怪媽媽動作太慢了,要讓別的小伙伴久等?墒窃谏鲜兰o九十年代的遠山深處,電飯煲壓根就沒見過。更別說牛奶、面包、餅干、油條或者八寶粥。早餐讓孩子們吃什么呢?說實話我也忘記媽媽給我們做的什么早飯了。只記得有一天早上,我又火急火燎的催媽媽快點,眼見一小隊人要齊了。媽媽神秘的跟我說,別急,我給你們做金邊土豆片。我一聽“金邊”就來了精神,不停的問媽媽,什么是金邊土豆片,媽媽只是笑笑,說:等下你們就知道了。我眼巴巴的看著媽媽洗土豆,切片,油炸,動作真是快。轉眼媽媽就給我和哥哥做好了兩碗金邊土豆片。我恍然大悟,原來金邊土豆片就是不削皮的土豆片啊。我和哥哥吃的很開心,這一碗金邊土豆片,從此深深的烙在了我的記憶中。
后來,我們搬家、搬家、又搬家。父母肩上的擔子重了又輕了,輕了又重了。這期間,爺爺、奶奶、外婆相繼離去,姑姑們相繼出嫁,我和哥哥日漸長大。這些年,我在外地上學、工作,離家鄉(xiāng),離父母越來越遠。當我承擔起社會責任之后,我慢慢發(fā)現,歲月帶給我們的絕不僅僅只是年歲的增長,更多的是責任與付出,守望與安謐。
再后來的歲月中,我再也沒向媽媽提過我想吃金邊土豆片,媽媽也再沒給我們做過。想必,金邊土豆片是年輕的媽媽在窘迫的現實面前,給孩子最暖心的驚喜。
【媽媽的金邊土豆片-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描寫金邊吊蘭的作文08-18
媽媽的鋤頭散文隨筆07-12
媽媽出差了散文隨筆04-09
媽媽的良藥散文隨筆07-05
媽媽的味道的散文隨筆07-07
媽媽的白發(fā)-散文隨筆04-06
媽媽的陰謀散文隨筆04-15
媽媽的手-散文隨筆04-22
為落寞飾以金邊的作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