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级免费看,特黄特色大片免费观看播放器,777毛片,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三级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人人澡人人草

散文精選 百文網手機站

訪沈福文故居現(xiàn)代散文

時間:2021-07-04 18:56:32 散文精選 我要投稿

訪沈福文故居現(xiàn)代散文

  閩南詔安,地處閩粵交界處。唐初,陳元光建置漳州,在此設南詔堡,宋稱南詔場,元設南詔屯田萬戶府,明始設詔安縣。是著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中國書畫藝術之鄉(xiāng)”和“中國青梅之鄉(xiāng)”,也是著名的僑鄉(xiāng)和臺胞祖籍地。

訪沈福文故居現(xiàn)代散文

  詔安自古文風鼎盛、書畫流行,美稱“丹詔”。當筆者行走在詔安古城小街,流連牌坊街,走進八仙茶館、古木根雕店,尋訪散落在鄉(xiāng)間的土樓民居時,身邊總飄散著一股濃濃的書香和醇厚的墨韻。

  丹詔秋色,天清氣爽。太平鎮(zhèn)宣傳委員林麗娟開車接我們前往太平鎮(zhèn)科下村,探訪沈福文故居。早就聽說詔安的土地硒含量全省最高,是“中國海峽硒都”。一路上,那連綿起伏、雄奇靈秀的點燈山,蜿蜒曲折的溪水流經太平鎮(zhèn),環(huán)繞科下村。我們情不自禁地停下車,佇立山坡,環(huán)顧四野,哦,那漫山的綠樹,滿山的果林,令人贊嘆太平鎮(zhèn)果真是名副其實的“花果之鄉(xiāng)”!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當?shù)厝罕姴扇〈笊a方式,開墾萬畝果、萬畝林、萬畝竹和萬畝油茶基地,在全省掀起著名的“太平之風”。而今,太平鎮(zhèn)人民在這片“富硒”的土地上,又開墾出6萬多畝富硒青梅,刮起新的“富硒之風”。你看,那滿山的青梅果園,如波濤,似細浪,彌漫在起伏的群山峻嶺,真可謂“梅好太平,硒望無限”!每年臘月梅花盛開的季節(jié),千萬朵白梅綻放,竟吐芬芳,那漫山遍野的清香,令人贊嘆這鄉(xiāng)野的純粹和十足的清幽……

  車停科下村,沈福文的孫子沈禮賢帶我們瞻仰沈福文故居。出乎我想象的是,一代漆畫宗師的故居原來是一座普通的客家民居。沈禮賢介紹說,沈福文故居是曾祖父沈銳奇于1900年所建的,座西北朝東南方向,占地面積僅60多平米方米,加上二層閣樓,建筑面積約120平方米。沈禮賢說,爺爺出生時正好是大年除夕,曾祖父認為這是“福星高照、文揚四!钡募。于是,曾祖父在給他取名時,將之前按傳統(tǒng)字輩所取的“云祜”改為“福文”。故居距今已有116年歷史,現(xiàn)已列為詔安縣文物保護單位。

  站在故居前庭,映入眼簾的是關山月大師于2000年3月題寫的“沈福文故居”門匾。走進故居,客廳斑駁的墻面懸掛沈福文遺像和生平簡介,右旁懸掛沈福文的學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和舉“漆學之尊”題詞。我想,“漆學之尊”這四個字應該是每位來訪者和瞻仰者的共同情懷吧!客廳左側的居室陳列沈福文與黨和合影,以及他出國訪問、舉辦展覽、外出考察和工作時與關山月、常書鴻、吳作人、林林、蔡若虹、林師珍等老一輩藝術家的合影,還有他回鄉(xiāng)與家人團聚、寫生的生活照。這些珍貴的照片,展現(xiàn)了沈老先生矢志不渝求學、教學、創(chuàng)作的一生。

  沈福文是中國現(xiàn)代漆畫藝術開拓者和漆藝宗師,也是第一個將漆藝搬上高校講壇的'教育家。1906年2月,沈福文出生于福建省詔安縣科下村。1935年8月,沈福文由塘沽乘海船赴日留學。在東京,他跑遍了東京大大小小的博物館、美術陳列館,以及各種手工藝品商店。在驚嘆精美絕倫的日本現(xiàn)代工藝品的同時,他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強烈的刺激。其時,他從心底發(fā)出了沉重的悲嘆:漆器藝術發(fā)端于華夏,自殷商而秦漢而唐宋,在兵荒馬亂的年代,這項發(fā)源于中華大地的傳統(tǒng)漆畫技藝竟然在本國流失,而日本工藝師卻在中國傳統(tǒng)漆藝基礎上衍生成而現(xiàn)代日本漆藝。于是,他決定放棄繪畫,轉而從事漆器工藝的研究。在蔡元培先生的介紹下,他進入松田漆藝研究所,師從日本“人間國寶”松田權六,專研漆藝。他千方百計找到了在中國早已失傳的《髹飾錄》手抄本,按照其中記載的工藝程序反復實驗,并從日本博物館借出館藏的中國古代漆器和現(xiàn)代福州漆器;貒螅闹谱鞯摹懊撎テ骰ㄆ俊薄半p耳花瓶”“金魚盤”及“二十四角脫胎大盤”和“敦煌圖案漆藝”轟動全國藝壇,徐悲鴻撰文稱其“為工藝美術事業(yè)的五百年來第一人”,贊曰:“沈君欲復興吾國漆藝,故專取材于中國圖案,其杰作已在中國現(xiàn)代藝術上放光明。”由此,沈福文的漆器與張大千的國畫和劉開渠的雕塑被贊譽為“成都三寶”。

  走出故居,我們慕名到沈福文5個孫子的家中“尋寶”。在長孫沈禮信家里,沈禮信拿出一幅沈老先生76歲在山城重慶所作的國畫《竹子》,畫中4棵竹子枝繁葉茂,挺拔向上,呵護著身旁的5棵竹筍茁壯成長,寄托著沈老對千里之外的子孫們的思念之情……。在五孫沈才賢家,沈才賢拿出沈老創(chuàng)作的圓盤漆器、敦煌臨摹畫稿,以及齊白石生前贈送給沈老的“墨硯”,看著眼前這些“國寶”,我開玩笑地問他:“有沒有想把爺爺?shù)淖髌忿D讓或拍賣出去?”沈才賢憨厚地笑著說:“爺爺晚年的時候,留下了許多漆畫和書畫作品,分別由我們5個兄弟保管,在市場商業(yè)化運作時代,我們謝絕了許多利誘,至今依然完好地保存著爺爺留下的珍貴遺產!痹谒膶O沈禮華家,我們如愿以償?shù)乜吹缴蚶系亩鼗推岙嫛罢孥E”——《觀音》,漆畫上的觀音菩薩那端莊的面容,婆娑的身姿,絢麗的服妝,在大師的神筆渲染下,顯得光彩照人,活靈活現(xiàn),惟妙惟肖。此時,我不禁又問道:“沈老先生有沒有將漆藝技術傳給你們呢?”三孫沈禮賢笑著說:“我們父子都沒有傳承爺爺?shù)募妓。小時候,我曾對爺爺說,如果爺爺不教我們漆畫技術,以后會失傳的,當時爺爺就哈哈笑地對我們說,開玩笑,我可是桃李滿天下!”是的,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漆藝教學中,沈老先生培養(yǎng)出楊富明、蕭連恒、李大樹、何豪亮、王和舉、陳恩深等一大批在全國漆藝教學、科研、創(chuàng)作等現(xiàn)代漆藝創(chuàng)作領域中的后繼者和中堅力量。可喜的是,沈福文的曾外孫沈良輝、曾孫女沈玲麗已踏著曾祖父的腳印從事漆藝工作和漆畫藝術創(chuàng)作……

  臨別前,我們特地前往太平鎮(zhèn)政府拜訪鎮(zhèn)黨委書記張文敏。張書記在太平鎮(zhèn)工作多年,說起太平鎮(zhèn),從發(fā)展經濟到扶貧攻堅,從特色產業(yè)到鄉(xiāng)村旅游,他如數(shù)家珍,頭頭是道。他欣喜地告訴我們兩個好消息:一是在沈福文誕辰110周年之際,“沈福文紀念館”即將開工建設,紀念館面向點燈山,占地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900多平方米,總投資1200萬元;二是太平鎮(zhèn)科下村已被國家列入全國鄉(xiāng)村旅游扶貧重點村,近期將在科下村投資2億元,興建海西福文文化產業(yè)園,以此推動當?shù)匚幕a業(yè)、富硒生態(tài)產業(yè)和鄉(xiāng)村旅游的發(fā)展。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代宗師的“漆學之尊”精神必將在點燈山上閃爍光芒。

【訪沈福文故居現(xiàn)代散文】相關文章:

訪李劼人先生故居菱窠散文03-22

訪尹昌衡故居隨筆07-06

故居的散文06-08

故居的夏季 經典散文06-09

《送沈子福之江東》賞析05-28

送沈子福歸江東翻譯賞析05-31

王維《送沈子福之江東》賞析05-30

送沈子歸江東 / 送沈子福之江東原文及賞析08-19

沈學印的經典散文02-23